【优质】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学案1 (1)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2.学会阅读并理解有关珠峰攀登的文章;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习珠峰攀登时需要的各种技能;4.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珠峰的高度和地理位置;2.珠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4.《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和理解;5.探究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
教学重点1.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2.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3.《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探究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2.理解并归纳《登上地球之巅》的文章要点。
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法;2.听说结合法;3.模拟实践法;4.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备条件1.教材《鲁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词汇卡片、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第二步:讲解1.介绍珠峰的高度和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珠峰的外貌。
2.介绍珠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珠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介绍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珠峰攀登的一些基本技能。
第三步:领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登上地球之巅》的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和归纳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
第四步: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珠峰攀登时需要的各种技能,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归纳,以及自己发现的珠峰攀登技能。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珠峰攀登的文章,并在文章中介绍珠峰的高度和历史背景,以及珠峰攀登的过程和技能。
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3.学生对珠峰攀登涉及到的各种技能的掌握程度;4.学生对《登上地球之巅》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学生掌握珠峰攀登基本技能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2.学生在阅读文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1.鲁教版小学语文下册;2.珠穆朗玛:中国之巅。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2. 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3. 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1. 你听过这首歌吗?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2.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空气稀薄, 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
风吹积雪, 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
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3.介绍作者: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1960年, 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 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 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 词语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与注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1. 地球之巅是指哪里?(珠穆朗玛峰)2. 谁登上了地球之巅?3. 登上地球之巅难吗?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提示: 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第5小节: 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 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 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第4小节: 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第8小节: 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第22小节: 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4. 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登上地球之巅》课件1-优质公开课-鲁教六下精品
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
是在这一带失踪的。
深化理解
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
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
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
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
贡
布
王富洲 屈银华
拓展延伸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 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 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
郭超人
珠穆朗玛峰简介
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 世界最高峰。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 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
刮七八级大风。风吹积雪,四溅飞舞,
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
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珠峰风光
珠峰风光
空中俯瞰珠峰
写作背景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 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 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 新纪录。
崔巍
mái
滞留
xiá
窒息
sǒng
养精蓄锐
阴霾
余暇
耸立
词语注释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痛。 砭骨:
履践: 践踏。
崔巍: 形容山高大雄伟。 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阴霾: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迫不及待:
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
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在体力 衰弱的情形下,承受着寒冷、黑夜 和缺氧对生命的严峻考验,完成了 从北路攀登珠峰的壮举。
句子赏析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 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
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
六年级《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六年级《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力量。
2、学习抓住特点进展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剧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殊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状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教师:1960年5月,勇敢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胜利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
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很多感人故事。
登山胜利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胜利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存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⑴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经过充分的预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终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困难地向前行进着。
两个多小时后,闻名的“其次台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寒冷,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其次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
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
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峻威逼。
反响最剧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特别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打算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峻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头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
这时,他冒着生命危急,毅然打算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五、课堂小结
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壮举,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期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当航天英雄,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让中国人飞得更高更远。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案序号
修改日期
学 习
目 标
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重 点
难 点
1、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故事复述.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
一、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巅巉岩窒息 养精蓄 锐 齐心协力 步履艰难异口同声
21 登上地球之巅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区
学科
语文
课题
主备人
主备日期
3、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 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
(2)、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
4、找出文章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 如:“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四、为败者讴歌
21.登上地球之巅(教案)-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21鲁教版21.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珠穆朗玛峰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概括文章的要紧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登山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1.音频:《登上地球之巅》[来源:1]2. 大伙儿明白海拔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峰吗?它确实是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4.43米,这座山峰吸引了许多勇敢者前往。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3.板书课题《登上地球之巅》。
[来源:Z&xx&k ][来源:Zxxk ]二、整体感知1. 作者介绍:郭超人,湖北人,高级记者,他是中国闻名新闻工作者。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圈出本课生字,并标出自然段。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能够一人一个段落。
3.文章的要紧内容?讲述了中国登山运动员在经历种种困难险阻,登上了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4.明白得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峰巅砭骨履践崔巍滞留窒息匍匐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4.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三、精读领会[来源:Zxxk ]1. 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1-2)登山运动员动身。
第二部分:(3-8)运用人梯战术等第二台阶。
[来源:学.科.网Z.X.X.K]第三部分:(9-15)三人连续攀,登刘连满留下遗书。
第四部分:(16-23)无氧状态下,成功登峰。
2.第一部分(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源:Zxxk ]比喻(2)展现珠穆朗玛峰的照片,引发学生登山的想象。
3.第二部分(1)登峰过程中有哪些困难?严寒、缺氧、虚弱、黑夜(2)这部分写了刘连满什么故事?甘当人梯(3)表达了什么精神?默默奉献、团结协作、意志坚强。
[小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docx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能清晰流利地复述故事。
3、欣赏文章屮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月.进行仿写。
4、体会探险队员强烈的因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险队员高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刘连满同志的口我牺牲精神。
难点:揣摩作者极力渲染恶劣口然环境的用意,以及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目的。
能够在作文中尝试相似的技巧运用。
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带入情境。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吗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登上地球Z巅》就是其屮的一部分。
(二)初读文木1、字词注音、字义。
缭绕不散冰镐峰巅镶有钢爪颤抖眨骨履践崔巍崎岖滞留窒息朦胧轮廓匍匐头昏眼花腰酸背痛齐心协力养精蓄锐勇往直前斩钉截铁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文本1、全文结构:拿出俯视这种文章的气势来,不要被它吓倒!要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Z中。
四人行一人留(刘)三人行(1)四人行:问题1:找找他们的“武器装备”(出示图片,解释“冰镐”等)冰镐、氧气筒、结组绳、防寒睡袋、铅笔、笔记本、电影摄影机、高山靴等。
问题2:第三段中的“一两一两”,第六段中的“一寸一寸”“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第八段中的“5个多小时” “三米”“长达三个小时”等,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去掉行不行?问题3:他们遇到了些什么困难?(一个过渡句)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山反应(2)三人行:问题1:过程中乂遇到了什么困难,一个转折点。
(氧气用完了)问题2:他们退缩了吗?(3)一人留:问题1:四人中给同学留卜工卩象最深的是谁?问题2:认真看14、15两个自然段,假设你就是刘连满同志,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一段内心独口。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学习重点:《登上地球之巅》1、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真正的英雄》1、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2、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úfú 阴霾mái 余暇xiá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缭绕——缠绕斩钉截铁——锲而不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阴霾——阴晦梦寐以求——孜孜不倦迫不及待——难以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
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
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
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
到8 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
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
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3、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4、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2、赏读精彩语段,感悟英雄精神,把握主旨。
教师寄语: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一种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才能赢得胜利。
一、自主学习: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砭骨()窒息()崔巍()漆黑()镶嵌()匍匐()锥形()威胁()积雪()(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斩钉截铁:
异口同声: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请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请你找出登山过程中描写的最感人的片段,并说说你的感受。
感人片段:
我的感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题;
三、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2、仿照本文景物描写方法,描写当地优美的夜景
仿句:
3、把你在学习过程中疑问写在下面并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
我的疑问;
探究结果:
四、检验提升
时隔40年后,有人问刘连满:你把氧气留给他们三个,心里非常明确自己选择的是死亡,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你现在收入也不高,你对自己的付出后不后悔?请设想一下,刘连满会怎样回答。
五、作业
请以“感动”为题,抒写你的读后感。
2019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21《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峰巅()砭骨( ) 崔巍 ( ) 滞留( ) 窒息 ( )匍匐( ) 缭绕()履践( )养精蓄锐( ) 尖锥( ) 迸发( )2、释义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勇往直前:二、合作探究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中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一张一弛中,给人美的享受。
3、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
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4、默读写刘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刘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刘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①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
②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
③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5、比较阅读,揣摩人物性格《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刘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①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小学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小学语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2.1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和理解。
2.2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位置。
1.2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和印象。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3.课文理解3.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字义。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进行点评。
5.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5.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5.2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地球之巅,你会怎么做?”6.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7.实践活动7.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7.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8.2布置作业: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自然景观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3.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推荐《登山地球之巅》教案1
《登山地球之巅》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节选自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课文记叙了中国登山健儿突击顶峰的经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快速阅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并简洁概括内容要点,体会团结协作的情操美。
2.讨论与点拨结合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课文叙事的详略安排和描写自然环境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悟人物精神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生字卡,录音机,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创设情境,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珠穆朗玛峰又被称为地球之巅,可是再高的山峰也阻挡不了勇士们攀登的步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二、新课学习1.出示幻灯片,介绍珠峰地理知识,欣赏珠峰壮丽风景,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情况。
【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21《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4、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峰巅()砭骨( ) 崔巍 ( ) 滞留( ) 窒息 ( )匍匐( ) 缭绕()履践( )养精蓄锐( ) 尖锥( ) 迸发( )2、释义砭骨:履践:崔巍:养精蓄锐:齐心协力:勇往直前:二、合作探究1、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要克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靠什么来克服这些困难的?2、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中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地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一张一弛中,给人美的享受。
3、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
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
4、默读写刘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刘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刘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①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
②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
③刘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5、比较阅读,揣摩人物性格《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刘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①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优质】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学案1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一、学习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3.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4.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5.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6.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二、学习重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四、导学问题(一)检查预习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三)课堂练习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章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景色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3.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4.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5.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6.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二、学习重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四、导学问题
(一)检查预习
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
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
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
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试着仿写几句。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章精华——写景的句子,积累下来并学会模仿、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尽量写出当地景色的特色,写出夜色的美。
)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峰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他们三人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3.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四)课堂延伸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体会登山运动员所承受的痛苦。
)
1.想像一下,登上最高峰的运动咒的心情。
2.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上最高峰?
3.想象一下,登山运动员在登山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4.学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感想?
五、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鲁教版版6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1课《登上地球之巅》。
2课文分析: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第一部分(1~8):四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
刘恋满因过度疲劳停止,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2):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登上珠峰。
作者叙述有详有略,选最典型的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如重点写第二台阶以及刘连满宁可牺牲也把氧气留给队友,由此可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珠峰景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在阅读效果上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登顶过程之中,作者着意描写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队员的严峻考验,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它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
1960年和1964年,郭超人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跟随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度,历经千难万险,谱写了一曲科学探险的美妙乐章。
‚文传驯水,情系珠峰,半纪风云留彩笔;社峙环球,论标喉舌,一生心血献新华。
‛这是一幅沉重的挽联,它高度准确地概括了郭超人一生的事业功绩、道德文章。
3.课文赏析:全文共设计了六个情景画面,让我们从突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牺牲自己为队友这两幅最感人的画面入手,紧紧抓住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认真揣摩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一、形象的动词运用
为了突出登山的难度,文中写道:‚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这一‚插‛一‚蹬‛显示出岩壁垂直、光滑之态,可见突击‚第二台阶‛的艰难程度,从而表现了登山者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二、恰当的虚词运用
如‚……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试想,特制的高山靴在陡滑的山路上竟无能为力,一个‚也‛字就有力地体现了登攀是多么地艰难。
又如文中写道:‚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后,他们才发觉,由于体力减弱,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一个‚才‛字,表现出他们的全部精力都凝聚在攀登上,花费时间之长有力地证明了攀登的艰难程度。
再如:‚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很显然,在刘连满的意念里,队友的安全和自己的生命,哪个轻哪个重,天平的指针已有明确的指向,两个‚更‛字不正是他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三、准确的数量词运用
反复品味本文数量词的准确运用,也能领悟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如‚……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作者在这里用确数而不用约数,是因为这样能更确切地体现距离与时间的强烈反差,表明并强调这是一段极特殊的行程,同时也说明登上
地球之巅的极其不容易。
又如,‚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一寸一寸‛突出了攀登速度极其缓慢,岩壁极其陡滑,登山极其艰难。
再如,‚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作者为何不直接说‚时间在过去‛呢?结合语境不难看出这‚一分一秒‛极富表现力。
攀登者四肢愈来愈麻木,心脏因缺氧跳动愈加急促,这样的状况,一分一秒是多么难熬!请看看郭超人在登山日记中记下的当时的感受吧:‚一只看不见的魔掌压迫着你的胸脯,紧捏着你的喉管,你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张开嘴,吸入你需要的空气。
每一步都不轻松,——并不是你的腿酸痛或者无力,而是你已经没有力量把你这双已经几乎麻木的腿移动。
‛而此时的刘连满活着的愿望又是多么强烈,在分分秒秒中其内心经历了何等复杂的斗争!
这‚一分一秒‛,这‚一寸一寸‛,这‚三米‛、‚三个‛,都是人类探索科学奥秘、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赞歌,都能一次又一次地引起读者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升华,人们会从中悟到:只有以顽强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艰难险阻,勇于登攀,生命才精彩
4.《新华字典》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