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自主学习(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1、位移是描述变化的物理量例: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已知AC=80m,BC=30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二)速度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也就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等(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质点的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的速度,瞬时速度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
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速率:合作探究一、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回答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够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二.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三.精讲精练【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例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2、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必修一2.2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教材分析: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 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 大小,tv∆∆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 0 + at ,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t -υ图象,概念和特点。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并进行计算。
3、会用t -υ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 0 + at 。
学情分析:学生以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t -υ的图像,因此本节课利用t -υ的图像推导公式v = v 0 + at ,难度不是很大,因此老师可以提示引导,使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教学方法:精讲点拨,合作探究,有效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时刻的速度为v1, t2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v与∆t是什么关系?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知识总结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知识总结三、匀变速直线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知识总结四、例题反思总结1、2、必修1一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t -υ图象。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3.2弹力导学案 新人教
2、弹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胡克定律。
2.经历实验探究弹力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3.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生活中的弹力认识物理规律的价值。
知识梳理1、形变:叫做形变.形变种类:、、、。
2、弹性:在撤去外力后,物体具有的性质3、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 可以的形变叫弹性形变4、弹性限度:物体在形变时如超过了,在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5、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问题呈现、(一)、形变和弹力1、观察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教材第55页图3-2-4、教材第56页图3-2-6)讨论1: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讨论2:1、弹力产生的条件:○1○2。
2、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假设法判断“有”“无”弹力。
4、弹力的方向怎样?结论1: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 支持面指向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支持面指向物体;结论2: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子指向 .(二)、胡克定律实验:在一个后面附有长度刻度的弹簧上面挂钩码,当钩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力加大,弹簧的伸长增大,把读出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如何从表中的数据找出F随X变化的规律?1、胡克定律:在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伸长或缩短)量x成2、表达式:。
3、说明:k为劲度系数,跟弹簧丝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弹簧的长度等量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
K的单位是。
自我检测1.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
总结出弹力方向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面.2:关于弹力的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的作用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弹力的作用C.物体发生了形变,必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了弹力的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的作用,这两个物体一定都发生了形变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三)主备人: 王国良 审核人:高一、二部物理组 2013-09-28【学习目标】: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学习重点】 能够结合实际发生的运动画出运动图象。
【自主学习】1、位移-时间图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运动物体的 随 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 与 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 -t 图象与x -t 图象(B 级)⑤⑥④③ ②①Ox⑤⑥④③ ②①Ov1). 轴的意义:①横轴 ①横轴 ②纵轴 ②纵轴 2). 点的意义:①任一点 ①任一点②与纵轴交点 ②与纵轴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③两图象交点 3). 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反映 随 变化的规律 4). 图象的作用:a. 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知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 ①图象在t 轴之上表示 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 ②图象在t 轴之下表示 b. 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 c. 可判断运动性质: 可判运动性质: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能分析上图中①---⑥的运动情况吗? 【合作探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右边v-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 ;②表示物体做 ;③表示物体做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 ;练习2、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 、B 、C 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________m /s 2,a B =________m /s 2,a C =________m/s 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 =0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4 s 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 =________s 时,A 、B 的速度一样大.2、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问题1、右边s-t 图象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 ; ② 示物体做 ; ③ 表示物体做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高中物理新衔接班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新衔接班教案人教版1.复习和巩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2.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物理解题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高中物理知识;2.引入新知识,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3.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解决物理题目的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的能力;3.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课堂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2.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3.复习和总结高中物理知识,准备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高中物理知识1.复习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2.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回顾高中物理知识点;3.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和解答。
二、引入新知识1.介绍新的物理知识,如电磁学、波动论等;2.讲解物理概念和公式,并辅以实例;3.提出相关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进行实验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解答问题1.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2.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方法;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五、课堂总结1.总结课堂内容,概括物理知识点;2.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3.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物理知识点;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3.预习下节课内容,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复习和引入新知识为主线,通过实验和解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知道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不同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的关系【学习流程】【自主先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2、物理学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何区别?3、什么是运动的绝对性?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组内研学】讨论一: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加点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地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时间、轮船在海..通过桥梁的时间、火车..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火车里的位置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质点”的物理意义:【交流促学】讨论:下列各种运动的物体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能被视为质点?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B.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C.投出的篮球D.在海里行驶的轮船请说一说你的选择和你的理由?小结:⑴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⑵哪些情况下,可以将实际物体看作“质点”处理?【组内研学】●为什么要选择“参考系”?(阅读P10和插图1.1-3)讨论二:⑴书P11“问题与练习”第1题;⑵插图1.1- 4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定义:叫参考系。
2、你对参考系的理解:⑴⑵⑶⑷【交流促学】讨论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描述了哪两种运动情景?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参考系?讨论四:P12问题与练习、第2题【组内研学】●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阅读P11)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①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②冰场上花样运动员的位置③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1、物理意义:2、基本分类:⑴⑵⑶3、坐标系的作图“三要素”:、、。
高中物理 初高中衔接 02时间和位移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
1.2 时间和位移 一、时刻和时间 1、说说你对时间和时间间隔的理解。
请以3s 为中心词组词,并说说他们表示时间还是时间间隔。
2、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记录时间?3、你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用符号怎么表示?例1、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____________ _______,指的是时刻的有______ __________。
A .第5秒内B .第6秒初C .前2秒内D .3秒末E .最后一秒内F .第三个2秒G .第五个1秒的时间中点二、路程与位移1、什么叫路程?2、什么叫位移?3、在图中画出小红的位移:向东走8m ,向北走6m 。
例2、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 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在图中画出该球员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1、什么叫矢量什么叫标量。
请说说下列物理量是矢量还是标量。
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电流、力、位移。
2、你认为标量和矢量的区别是什么?3、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四、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1、在坐标系中,点表示 线段表示2、位移的计算公式检测题1、以下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3 s 指时刻B .第3 s 末和4 s 初是指同一时刻C .高考数学考试时间是2 h 指时间间隔D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9点整指时间间隔2、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D .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3、从高为5 m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 处被接住,则这一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 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B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 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C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 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7 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4、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圆从A 经过B 到C A .4R ,4πR B .4R ,-2πRC .-4R ,2πRD .-4R ,-2πR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2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2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2:通过v-t 图像理解加速度重点难点 从v-t 图像看加速度 知识梳理 右图中a 、b 两个物体 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为什么?合作探究练习1:物体a 、b 沿一直线同方向运动,他们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中确定t 1、t 2两时刻对应的速度v 1、v 2。
(2)如何表示加速度的大小?(3)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变化吗?为什么?(4)你能目测a 、b 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吗?练习2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规定向东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回答下列问题:(1)叙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分别求出物体在0-2s 、2s-5s 、5s-10s 内的加速度。
练习3 根据下面的纸带,取中间的5个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2)求出打各个点的瞬时速度(3)作出这段时间内的图象,看看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典型例题1. 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物体在0s 一8s ,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s 与5s 一8s 。
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2.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 和b 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 A .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 a 的加速度小于b 的加速度B .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C .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D .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1.如图所示的是质点A 、B 的速度-时间图像, 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A. 在t 1 –t 2 这段时间内, 质点A 比质点B 速度增加的大,则a A > a BB. 质点的速度由v 1 增加到v 2 ,质点A 比质点B 所用的时间少,则 a A 〈 a BC. 在任一时刻,质点A 的速度都比质点B 的速度大D. 质点A 和B 同时从静止开始沿同一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3秒内和第5秒内速度方向相反 B 第3秒内和第5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第5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7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3.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 图像,请回答: (1) 质点在图中各段的过程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2) 在0 - 4s 内、8 –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 质点在5 s 末的速度是多大?【课后训练】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4.对以a=2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意1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B.第ns末的速度比第1s末的速度大2(n-1)m/sC.2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D. ns是的速度是(n/2)s时速度的2倍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7.计算下列运动中的物体的加速度(1)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50m/s,由于其地面跑道的限制,要求飞机在8S内离开跑道,求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2)一辆汽车正以54km/h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5S停止.8.如图所示v-t图象,表示质点做______运动,它的初速度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前20s内的加速度是______,第30s末的加速度_______。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3.4力的合成导学案 新
第4节力的合成(自主学习案)主备人:张翠霞审核人:高一、三部物理组 2013-11-4【学习目标】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学习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学习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梳理】一、合力和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_____跟原来几个力的___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_____,原来的几个力叫__________.二、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________就代表合力的__________.如图所示,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__________,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__________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问题呈现】1.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2.在做引体向上运动时,双臂平行时省力还是双臂张开较大的角度时省力?【自主检测】1.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C.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两个共点力F1与F2,其合力为F,则()A.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B.合力有可能小于某一分力C.分力F1增大,而F2不变,且它们的夹角不变时,合力F一定增大D.当两个分力大小不变时,增大两分力的夹角,则合力一定减小3. 2.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 18 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A.8 N,7 N B.10 N,20 N C.18 N,18 N D.20 N,28 N4. 下列各组共点力,其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2N、5N、8N B.3N、6N、9N C.6N、7N、7N D.1N、11N、10N2013级高一物理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日期 :第4节 力的合成 (课堂探究案)主备人:张翠霞 审核人:高一、三部物理组 2013-11-4【合作探究】一.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参阅教材62页,根据提供的器材,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这一关键点,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实验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_______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和_______.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合力的确定方法(1)作图法例题1. 力F 1=4N ,方向水平向右。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2.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2.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重点】: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射击时,火药在枪筒内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25/105s m a ⨯=,枪筒长;x=0.64m ,运用以前的公式计算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反思: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都不涉及 ,它只是一个中间量。
能不能根据at v v +=0和2021at t v x +=,直接得到位移x 与速度v 的关系呢?【合作探究】1、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时其速度v A =3m/s,经过B 点时速度v B =15m/s ,则A 、B 之间的位移为多少?2、一艘快艇以2 m /s 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6m /s .求这艘快艇在8s 末的速度和8s 内经过的位移.总结:公式ax v v at t v x at v v t 2,21,202200=-+=+=中包含五个物理量,它们分别为:初速度 v 0 和加速度 a ,运动时间 t ,位移 x 和末速度 v ,在解题过程中选用公式的基本方法为: 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 x ,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 公式; 2.如果题中无末速度 v ,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 公式; 3.如果题中无运动时间 t ,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 公式; 注 :匀变速运动中的各公式均是矢量式,注意各量的符号。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导过程可知:t v v x )(210+=,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tx,可联立得 .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 .又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at v v +=0,代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学困产生的原因物理教材的编写无论多么完美,都有人的主观因数存在、都不能弥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
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困难产生的机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比初高中教材,可总结出产生困难的原因。
(1)初中教材对大量物理问题只作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作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
初中到高中是质的跳跃。
〔例举一〕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一段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后做什么运动?……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要求。
而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熟练掌握状态改变后物体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是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以及各种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例举二〕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一章《电和磁(一)》、第十二章《电和磁(二)》只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磁现象以及简单的电磁应用。
而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六章《磁场》、第十七章《电磁感应》中则不仅如此,还必须熟练掌握磁场对运动电荷和电流有力的作用,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 f =BqVsinθ,且运动电荷只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的半径 r =mv / Bq , 运动的周期T = 2πm / Bq , 洛仑兹力永远对运动电荷不做功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F = BI Lsinθ,安培力作用于电流,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 a , 也可使其转动,产生力矩M = F L……(2)初中绝大多数物理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以抽象思维为主,提升了跨越高度。
首先,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学习就要有一个充分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才有灵活应用它的可能。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2.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学习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应用【学习难点】: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自主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阅读教材p37第一段并观察图2—3—1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与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v—t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关系呢?【合作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图并体会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下面我们采用这种思想方法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我们模仿刘徽的“割圆术”做法,来“分割”图象中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请大家讨论.探究1: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t/5算一个小段,在v—t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可以近似地怎么表示?探究2: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结果这怎样呢?探究3:请大家想想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面积越小.这说明什么? 为了精确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做?可以想象,如果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了.这时,“很多很多”小矩形顶端的“锯齿形”就看不出来了,这些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梯形OABC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此时速度是v0)到t(此时速度是v)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在图丁中,v—t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的面积怎么计算?你能推导出x=v o t+at2/2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v平=(v0+v)/2,你也能推导出来吗?例题分析:一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认真审题、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过程、画物理过程示意图,并把已知待求量在图上标出来写出解题过程)【随堂检测】1.甲、乙、丙和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是加速度—时间图象B.图乙是加速度—时间图象C.图丙是位移—时间图象D.图丁是速度—时间图象2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刹车后5s末、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各为多远?【达标练习】1.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行动,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小分队同时由同地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 > 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 = v 乙C .y —x 图线是速度(v )— 时间(t )的图像D .y —x 图线是位移(S )— 时间(t )的图像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在此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越大,物体的速度一定越大B 、加速度越小,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小C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保持不变D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4.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 = t 0时,位移S > 0,速度v > 0,加速度a > 0,此后加速度a 逐渐减小,则它的 ( )A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B .速度逐渐减小C .位移继续增大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5.一匀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及2s末的速度分别是( )A . 0、 4m/s 2 、4m/sB . 4m/s 、 2m/s 2 、8m/sC . 4m/s 、1m/s 2 、8m/sD . 4m/s 、 2m/s 2 、6m/s6.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 ,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212 vB 、(2+1)vC 、2vD 、21v 8.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 A .2∶1 B .2∶1 C .(2+1)∶1 D .(2-1)∶19.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则第5s 末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5s 内汽车的位移是___________m 。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1教案导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中的一个难点,教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解难点在于重心的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发展打下基础.五、教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1.5速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1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之分的,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
2.知道加速度公式a=ΔV∕Δt,区别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速度变化率ΔV∕Δt。
3.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有可能增大吗?自主学习加速度:(1)定义:_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________的比值叫加速度,表达式: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表示在时间间隔t内速度的变化量。
若t。
时刻的速度为V。
,t时刻的速度为V,则ΔV=______________.(2)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3)单位: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4)加速度分类:(5)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
即在___________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在_________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合作探究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4.0s内速度增加到8m/s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4.0s内速度增加到12m/sD.摩托车以12m/s恒定的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经过时间Δt(s)末速度v(m/s)A.百米起跑B.电动车起动C.摩托车起动D.行驶的摩托车思考与讨论1: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1)比较A和B(2)比较B和C(3)比较A和C思考与讨论2: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能否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Δt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高一物理必修一导学案(13份)人教课标版(新教案)(20200225111212)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 .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质点概念的理解。
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预习案【自主学习】1.你能准确描述高空中翱翔的雄鹰的运动吗?你感觉会有哪些困难和麻烦?2.通过预习,你对质点有着怎样的认识?3.举例说明选择参考系对研究物体的运动的意义。
4.地面上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要描述它们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研究地球运动时,有时把地球看成质点,有时又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学始于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合作探究一】物体和质点问题:什么是理想化模型?问题:什么是质点?问题:物体是否能被看做质点,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做质点来处理?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二】参考系问题:什么是参考系?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参考系吗?问题:参考系的选取有什么原则?问题:运动的物体可否选为参考系?请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三】坐标系问题:物体在坐标系中的正负表示大小吗?若不是,应该表示什么?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网络】【思考】实际存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有质量而无大小的点是不存在的,那么定义和研究质点的意义何在?【当堂检测】.下面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有()、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时,可以视为质点、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细胞很小,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下列各种运动物体中,能被视为质点的是()、花样滑冰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转动情况、研究砂轮的转动情况、研究顺水漂流的小船,它漂流所用的时间.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瞬时加速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瞬时加速度(导学案)知识梳理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的规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反过来也有,加速度方向就是合外力方向.③独立性:也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一个力分别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它力无关,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求瞬时加速度:应注意两种不同的物理模型.①刚性绳(不可伸长)或接触面:这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或仍接触但可以突变,不需要恢复、改变形变的时间.②弹簧或橡皮绳:这些物体的形变量大,形变改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故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3.动力学中两类基本问题: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②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4.分析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①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 ②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 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处力可以突变,而瞬时速度不变。
合作探究一:力发生突变【例1】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 .B .大小为233g ,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233g ,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为33g ,方向水平向右 练习一 物块A 1、A 2、B 1和B 2的质量均为m ,A 1、A 2用刚性轻杆连接,B 1、B 2用轻质弹簧连结,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的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今突然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除去支托物的瞬间,A 1、A 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1f F 和2f F ,B 1、B 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1和F 2,则 ( )A .1f F = 0,2f F = 2mg ,F 1 = 0,F 2 = 2mgB .1f F = mg ,2f F = mg ,F 1 = 0,F 2 = 2mgC .1f F = mg ,2f F = 2mg ,F 1 = mg ,F 2 = mgD .1f F = mg ,2f F = mg ,F 1 = mg ,F 2 = mg合作探究二:力的渐变【例2】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 、B ,用轻质弹簧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恒力推木块A ,则弹簧在第一次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 .A 、B 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 A = a BB .A 、B 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 A >a BC .A 、B 加速度相同时,速度υA <υBD .A 、B 加速度相同时,速度υA >υ B练习二 雨滴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下落速度逐渐增大,所受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速度匀速下降,在雨滴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雨滴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B .雨滴质量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C .由于雨滴受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D .雨滴所受重力逐渐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不变2013级高一物理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日期 :主备人: 王国良 审核人:高玉芳 张翠霞 2013-12-25临界问题(导学案)知识梳理1.在动力学问题中常出现的临界条件(1)地面、绳子或杆的弹力为零;(2)相对静止的物体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通常在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两物体分离瞬间满足的三个要素:①加速度相同;②速度相同;③二者虽然相互接触但相互作用力为零.(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恰不滑离的条件是运动到物体末端时二者速度恰好相等.2.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要采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在不同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条件.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先以某个状态为研究的突破点,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以临界条件为切入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讨论.合作探究一【例1】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θ=30°的光滑楔形块的顶端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1)当楔形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对楔形块压力为零?(2)当楔形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时,小球对线的拉力为多大?练习一:如图一质量为m=0.2kg的小球用绳子吊在倾角为53°的光滑斜劈上.斜劈静止时,绳平行于斜面.让斜劈沿水平运动,斜劈如何运动可使①球对斜面的压力为0.②绳子的拉力为0.合作探究二例2.如图3-4-11所示,小车质量M为2.0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0.50kg,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物体可看做质点。
初高衔接第一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教学策略的调整: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部分题目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题目难度,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1.多媒体设备:运用PPT、视频等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利用物理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5.实验探究(5分钟)
-主题: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6.创新教学(5分钟)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若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那么这个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特点: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
3.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 2.5自由落体运动(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2. 5 自由落体运动(一)主备人:王国良审核人:高一、二部物理组 2013-10-18【学习目标】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自主学习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面或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给它的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物体会下落。
3.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_____________。
这种运动只有在__________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____________,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是___________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_________或__________。
一般取值g=________。
6.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大小________,一般__________处较大,___________处较小。
合作探究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实验演示)“牛顿管”的实验1、将羽毛和金属片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2、将羽毛和金属片放人抽去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阅读课本并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注意: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2、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按照教材第43页的图2.5—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图象法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在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中物理初高中物理衔接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学困产生的原因
物
理
教
材
的
编
写无论多么完美,都有人的主观因数存在、都不能弥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台阶。
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分析困难产生的机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比初高中教材,可总结出产生困难的原因。
(1)初中教材对大量物理问题只作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作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
初中到高中是质的跳跃。
〔例举一〕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一段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后做什么运动?……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要求。
而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熟练掌握状态改变后物体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是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以及各种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例举二〕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一章《电和磁(一)》、第十二章《电和磁(二)》只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磁现象以及简单的电磁应用。
而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六章《磁场》、第十七章《电磁感应》中则不仅如此,还必须熟练掌握磁场对运动电荷和电流有力的作用,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 f =BqVsinθ,且运动电荷只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的半径 r =mv / Bq , 运动的周期 T = 2πm / Bq , 洛仑兹力永远对运动电荷不做功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F = BI Lsinθ,安培力作用于电流,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 a , 也可使其转动,产生力矩M = F L……
(2)初中绝大多数物理知识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以抽象思维为主,提升了跨越高度。
首先,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学习就要有一个充分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才有灵活应用它的可能。
再比如,针对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必须先经过审题,分析物理情景,这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物理过程,以及每一个物理过程都遵循什么物理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出方程等。
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有一
个艰苦的培养过程。
(3)数学工具的利用与物理教学进度的不协调是形成学困的重要因素。
高中阶段数学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要手段,但教学进度的不同步,让学生很难适应。
(4)初中学法的“惯性”对高中物理难学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初中物理知识以知道“是什么”为主,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为什么”。
这是一种学法和能力的飞跃。
(5)对初中物理的畏惧是高中物理难学的心理反映。
初中讲力、热、电、光、原,高中还讲力、热、电、光、原,思维方式已经变化,初中的基础已经对高中物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一切都在拼搏中…
二、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1.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要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
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
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定理,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锻炼。
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
3.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
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新问题等等。
不注意新知识的运用,得来的知识还是死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
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
就像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所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
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又不懂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
5.注重兴趣与习惯的培养: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
只有对物理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发掘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点很重要。
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所授、课本所讲。
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提前预习、好学多问、信息整理、规范解题将对提高物理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