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个人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均衡数量发生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均衡: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时,其总效用得到最大状态,此时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单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4.商品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

弹性:自变量变动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相互比较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3.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4.偏好: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5.边际量(marginal quantity)是指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的量。

6.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7.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 (X l,X2)式中,X1和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8.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第三章-竞争性市场的均衡分析

第三章-竞争性市场的均衡分析

2、限制价格的分析图式
P D
S
PE
E
PL
商品短缺
O
Qd QE Qs
问题:限制 价格限制 了谁?
问题:实施 限制价格 的利弊如 何?
Q
案例分析
• 美国政府在1974年、1979年对汽油实施价格管 制,许多汽油站不得不降低其售价(世界石油 价格是上升的,但管制压低了国内价格)。结 果,开车的人想购买的汽油数量大于按管制价 格出售的数量,汽油配给供应了。有人认为, 非价格定价配给是替代市场的一个公平的手段, 定量配给的一种形式是每个人都拥有购买某种 配给商品的同等机会,而在市场体制下,那些 有较高收入的人可以比较低收入的人出更高的 价钱来获得供给量不足的商品。你如何看待这 一问题?
在巴黎,对房租实行控制的另一结果是现有住房的损坏情况严重。 由于租金很低,没有钱盖新房,也没有钱维护现有的房屋。1914 一1948年,租金增加了6.8倍,但修理费用增加了120倍。因此, 修理和其他维护都被忽略了。
3、实行限制价格的利弊
• 有利面:有利于特殊时期的价格和社会稳定; 可能实现社会产品分配上的平等。
•需求不变,供给的变
P
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
S2
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
D
S0
S1
的同方向变动。 •D S 时,P Q
P2
E2
Pe
E
•D S 时,P Q
P1
E1
o Q2 Qe Q1
Q
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减少) 时,均衡数量增加(减少), 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下降 或不变,取决于需求和供给 变动的幅度;
均衡价格的变 动:供给和需
• 间接税在供求双方的分配。税后均衡价格高出税前均衡 价格的部分为需求方负担的税额,而余下的税收为厂商 负担。税收最终在供求双方的分配比例和数额取决于供 求弹性的相对大小。弹性大的一方少负担,而弹性小的 一方多负担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供需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互相作用的两个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购买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价格和市场出清程度。

2.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参与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价格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变化和预测市场的反应。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个特定的决策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和企业必须权衡不同的选择,并评估放弃其中一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4.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多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根据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和产品价格来选择消费的数量。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失败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没有反映在价格中),公共品(无法排除非付费消费者)、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供应者)等。

6.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卖方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商品或服务时,实际售价与卖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而消费者剩余是指买方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实际购买价格与买方期望价格之间的差异。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剩余是衡量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指标。

7.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应和需求的竞争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市场可以被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价格、效率和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

8.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市场竞争程度,企业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价格歧视策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9.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

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这些价格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和资源配置。

市场外部性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市场外部性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市场外部性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市场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中产生的影响超出了买卖双方之间的效应,对第三方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这种外部性可能是由于生产或消费活动所引起的。

在市场经济中,外部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它对社会福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市场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市场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种效应,它不仅影响了买卖双方,还对第三方产生了影响。

根据外部性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体现在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负面外部性则是指市场交易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工厂排放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二、市场外部性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市场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市场外部性使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由于市场交易的效应超出了买卖双方,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外部性的影响,导致资源的配置出现偏差。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污染,但这一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市场价格无法反映这种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企业过度生产而忽视了环境成本。

其次,市场外部性使市场交易的效果与社会福利不一致。

市场交易的目标是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但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效果与社会福利之间存在差距。

例如,一个人通过购买私人汽车可以获得便利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对整个社会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使得市场交易的效果与社会福利之间存在差距。

最后,市场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产生了扭曲。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出现偏差。

例如,如果一个产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市场价格无法反映这种负面影响,那么这个产业就会过度扩张,从而导致资源在该产业的配置过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解决市场外部性的方法为了解决市场外部性对社会福利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名词解释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供需自由调节可以实现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这个定理表明,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市场价格和数量会自动调整到最优水平,从而使市场参与者以及整个社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具体来讲,这个定理中的“社会总收益最大化”是指,市场中的资源会流向其最高价值的用途,有效地满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需求,进而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这个定理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田纳西大学经济学家弗兰克·H·奈特于20世纪30
年代提出的著名理论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成立的,实际市场并不总是完全竞争的。

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市场失效,这时候市场价格和数量将不能够自动调节到最优水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这些情况下也将受到限制。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英文名称: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2020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产业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主要内容是市场的组织和结构、市场策略行为和市场绩效,基本的政策导向是反垄断政策。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以及公司理财、组织战略、经济法学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理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以博弈论为主的分析工具,熟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重大的产业组织现象、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变化,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组织的实践问题,有能力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模型或实证检验,并设计符合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

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每章的经典文献和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既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教学重点。

系统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思考我国政府在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和前沿专题,教师可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产业的分类,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的中国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组织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第四节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福利经济学述评

福利经济学述评

福利经济学述评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最大福利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综述、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述评。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以效用和福利为基本概念,旨在寻找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使得社会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其中,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而福利则是指社会成员因拥有某种资源或能力而获得的福利水平。

在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综述福利经济学有许多重要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涓滴理论、平等分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涓滴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益处,这些好处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阶层,最终惠及所有人。

平等分配理论则资源的公平分配,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福利经济学的实践应用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时,会参考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以实现更公平、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此外,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选择投资项目时,也会考虑福利经济学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福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福利经济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进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但也可能带来就业结构调整和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全球化可能会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对福利经济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福利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探讨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安排。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福利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也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 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 帕累托最优的 。 • 自由市场在均衡时,是帕累托有效的。 • 第一定理是讲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 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 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 资源配置。(张维迎)
• 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状态是微观 经济学里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 是实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的一 个重要概念和判断准则,通过福利 经济学第一定理,对实证经济学里 的基本研究对象加以规范分析,这 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一微观经济 学原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 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 •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自由竞争的 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率的,因为资源 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 并且市场决策有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 具有时效性、目的性、相关性等特征。 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自发 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 • • • • 条件 1. 完全竞争 2. 没有外部性 3. 没有交易成本 4. 完全信息 5. 不存在规模经济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 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 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 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 最优状态均可以通过市场均衡实现。 • 第二个定理讲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 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 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
• 有时收入分配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这并不能否认市场的作用。 • 如果社会不愿进行收入分配,那么 政府可以通过总量再分配来改变资 源的初始禀赋。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市场结构是指一个特定市场上存在的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对于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一种理论上的市场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1. 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买家和卖家。

他们之间没有市场力量,无法通过价格来影响市场。

2. 无差异性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完全无差异的。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相同的,卖家之间无法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争优势。

3. 自由进出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任何市场限制,新的公司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同时旧的公司也可以自由退出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不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的剥削行为。

市场价格能够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自动调整,实现均衡。

二、垄断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提供商的市场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1. 唯一卖家:在垄断市场结构中,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唯一的卖家或提供商。

他们控制着市场的供应量和价格。

2. 高度的市场进入壁垒:在垄断市场中,新公司很难进入市场,因为存在着高昂的进入壁垒。

这些壁垒可以是法律法规、专利权或者是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

3. 无替代品:在垄断市场中,卖家提供的产品是没有可替代品的。

消费者无法通过选择其他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4. 控制市场价格: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供应量和价格来实施市场垄断,在市场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垄断市场结构通常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由于垄断者掌握市场的供应和价格控制权,他们往往能够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消费者福利。

三、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只有几个卖家或提供商的市场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1. 少数几个卖家:寡头垄断市场中,市场上存在少数几个卖家或提供商,他们可以在市场上相互竞争。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许多国家成为了一大挑战。

结构性失衡是指劳动力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不匹配,导致某些行业或职位的就业机会不足,而另一些行业或职位的人力资源却有过剩。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结构性失衡的原因1. 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冲击。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某些传统劳动力需求减少,而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某些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情况。

2. 教育与技能不匹配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教育系统需要与之相适应,培养具备新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然而,许多教育系统滞后于产业需求的变化,没有及时提供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培训。

这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就业困难,同时许多行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3. 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国家正面临着劳动力供应的减少。

这导致劳动力市场某些行业或地区的人力短缺,而其他行业则面临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二、结构性失衡的影响1. 经济增长减速当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时,一些行业或地区的劳动力供应不足,可能限制了其发展潜力。

这将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并对国家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2. 收入差距扩大结构性失衡也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差距扩大。

某些行业或职位因供需不平衡而出现劳动力紧缺,使得相关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上升。

而另一些行业或职位由于劳动力过剩,工资水平相应下降。

这将导致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3. 社会稳定性与社会福利下降结构性失衡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下降。

就业机会不足和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增加社会动荡的风险。

此外,结构性失衡还可能造成一些地区的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经济不平衡,并影响到社会的福利水平。

三、解决结构性失衡的方案1. 教育体制改革针对教育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政府应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并相应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福利效应是指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参与贸易的各方从事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福利水平的情况。

福利效应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福利效应的原理福利效应是由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在资源配置上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福利。

福利效应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较大的市场规模还可以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各国在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和资源(如原材料、能源等)方面拥有不同的优势。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将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到最具竞争力的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球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多样化的选择。

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丰富的选择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福利效应对国际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经济福利福利效应使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专注于生产自身擅长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与服务,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同时,国际贸易还能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 促进贸易合作福利效应使各国在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合作。

通过贸易合作,国家可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问题,加强互相间的经济联系,提高贸易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推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使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得以促进。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接触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管理经验,从而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

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市场的竞争程度、参与者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对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的影响。

市场结构理论对于分析市场的运行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市场结构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一、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程度和组织形式。

它决定了市场中参与者的数量和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包括市场的竞争程度、参与者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条件等。

市场竞争程度是指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企业之间的价格和利润水平受到竞争的制约。

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少,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企业可以通过定价和其他手段来影响市场价格和利润水平。

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大小是指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数量和规模。

市场中参与者的数量和大小取决于市场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条件等。

市场参与者数量多且规模较小时,市场更加分散,竞争程度相对较高。

市场参与者数量少且规模较大时,市场更加集中,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二、市场结构的主要类型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和参与者数量的不同,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和单一买方市场等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结构理论中的一种理想类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中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数量都非常大,市场参与者没有市场力量,价格和产量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市场参与者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没有市场垄断现象。

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供给方或需求方的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参与者数量少,产品差异化程度高,供应方具有市场垄断力量,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和利润水平。

垄断市场的典型例子是公用事业和某些自然资源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市场中存在少数几家供给方或需求方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与价格歧视

市场结构与价格歧视

市场结构与价格歧视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内各供求主体在产品差异性、进入壁垒、市场集中程度以及信息流通等方面的不同情况。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不同市场或不同消费者之间,对同一产品采取不同价格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结构的类型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存在大量卖方和买方,产品无差异,市场参与者拥有完全信息的情况。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价格通常比较接近边际成本,消费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福利。

垄断市场是指某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拥有市场上唯一或垄断性产品的销售权,对价格有较大的控制能力。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额外利润,而消费者则面临着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福利。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几个大型企业,它们相互之间进行价格竞争或价格协调。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通过价格竞争和市场份额争夺获得利润,消费者享受到一定程度的福利,但仍然面临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选择空间。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相对较小规模的企业,产品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控制能力。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和非价格竞争来获取利润,消费者可以享受到较多的选择和较低的价格。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特征,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价格歧视策略,包括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对产品的支付意愿设定不同的价格。

例如,根据消费者个人的需求弹性和支付能力的不同,企业对不同消费者设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通过对不同数量或质量产品的不同价格策略,获取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最大化利润。

例如,对于购买大量产品的消费者,企业可以给予折扣,从而鼓励他们增加购买量。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市场或消费者群体的特征,设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西方经济学微观

西方经济学微观

西方经济学微观1. 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流和资源配置的分支学科。

它以个体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个体决策、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微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基本概念2.1 个体经济主体个体经济主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独立决策权和行为能力的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组织。

个体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追求自身的利益,并通过决策和行动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2.2 市场交流市场交流是指个体经济主体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或服务以实现经济交换。

市场交流基于供求关系,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2.3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和目标。

资源配置涉及生产要素的配置、生产过程的组织和产品的分配等方面。

3. 理论框架西方经济学微观的理论框架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

3.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研究市场交易中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的理论。

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会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而调节。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影响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从而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稳定价格。

3.2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在面临有限资源时,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最大化其效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边际效用理论、需求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等。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选择和偏好,可以预测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3.3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企业如何组织和利用生产要素来生产商品和服务,并最大化利润或效益。

生产理论涉及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理论和成本理论等。

通过研究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4 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行业的性质。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价格决策、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产生不同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之间的决策和行为,主要研究企业内部行为和市场交易中的个体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些重点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和行为。

这些决策包括评估潜在价值、比较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制定购买决策以及评估交易后的结果等方面。

2.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效率,通常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市场竞争等因素。

3. 资源稀缺性:资源稀缺性是指经济学中研究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信息等,是有限的或稀缺的,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选择。

4.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描述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函数关系。

它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用于解释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变化。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易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等。

6.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中某些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或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7.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和福利的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政府在调节经济时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另一种行动所失去的机会。

它通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

9. 微观经济学模型:微观经济学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微观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

常见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包括经典模型、行为经济学模型和现代模型等。

这些名词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完全竞争与社会福利效应

完全竞争与社会福利效应

完全竞争与社会福利效应在经济学领域,完全竞争是一种市场结构,所有买卖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定价者。

这种市场结构下,许多小企业同时存在,产品是同质化的,买卖双方具有完全的信息对称,进出市场自由,没有市场势力可以影响价格。

当市场实现完全竞争时,社会福利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不存在垄断。

垄断企业通常会通过限制生产和提高价格来牟取暴利,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操纵价格,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这种竞争性导致价格被推向边际成本,消费者能够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其次,完全竞争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门槛低,存在着充分的市场参与者。

这意味着新企业可以随时进入市场,而不需要承担过高的成本。

新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促使现有企业之间进行更为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性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结果是,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好的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此外,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不存在市场势力,价格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资源会自动流向最有利的地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资源得到有效和高效配置时,社会生产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社会福利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并非没有隐含的问题。

一方面,竞争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退出市场,特别是那些经营不善或者无法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

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业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一致。

消费者可能无法准确了解产品的真实质量,而卖方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得不公平的利益。

因此,监管和监察机构的存在对于保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来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显著的社会福利效应。

消费者在这样的市场中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的高竞争性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与福利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与福利效应

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与福利效应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体内各个行业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中,它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福利水平。

就中国而言,尤其是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因此,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与福利效应。

驱动力:1.市场需求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中进行交流。

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当市场需求改变时,企业会尝试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例如,随着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发达的部分之一。

此外,人们对创新、环保产品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产业也应运而生。

因此,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能够不断改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技术、高附加值行业转型。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现代服务业逐渐超越传统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成为至关重要的部分。

此外,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普及,新能源产业也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加速产业转型。

3.政策导向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导向可以以税制、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向政府所认可的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环境、劳动力、公共利益等问题。

例如,政府从2016年开始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行业转型,大力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实现真正的“智造”,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科技和服务业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福利效应:1.增加就业岗位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经济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对新型产业的放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剧,中国的科技制造业、互联网科技、高端服务业等行业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行业不仅拥有更高的就业强度,而且强调勤智双修,也就是为一定的人才储备提供了正确的职业方向。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福利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福利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福利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着市场的运作和社会福利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和福利的关系,以及一些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相互影响的两个基本要素。

供给指的是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指的是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在经济学理论中,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供需曲线来展示。

供给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卖方愿意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也会增加。

需求曲线则表示了在不同价格下买方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斜率,即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减少。

市场的均衡点发生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地方。

在这个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实现了供求的平衡。

价格和数量也在均衡点上确定。

当供给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或供给不足(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会通过价格调整来恢复供求的平衡。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机制对福利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市场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福利最大化。

此时,生产者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而消费者可以购买到自己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市场均衡还能提供经济效率,即在没有浪费和滥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然而,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实现所有人的福利最大化。

市场失灵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比如,存在市场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垄断意味着某个企业或集团控制着整个市场,这可能导致价格过高和供给不足。

外部性是指供给或需求产生的影响超出了交易双方,例如环境污染和健康效益。

而公共物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某人使用而不影响其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比如公园和街道。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和实现更大的福利,政府干预经济往往是一个必要的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税收、补贴和管制等政策来调整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力量。

税收可以减少供给或需求,补贴可以增加供给或需求。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与垄断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与垄断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形式。

在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常见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和垄断。

我们将分析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结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大量买家和卖家: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每个参与者的市场份额非常小,无法通过自身行为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无差异化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有产品都是相同的,消费者对不同卖家提供的产品没有偏好。

自由进出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没有任何限制。

完全信息透明: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关于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

由于市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规模和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完全竞争市场还能够激发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因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产品无差异化,企业很难通过品牌建立竞争优势。

其次,由于市场份额非常小,企业很难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最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通常较低,企业的利润空间有限。

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少数几个卖家控制着整个市场的情况。

垄断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一卖家: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或少数几个卖家控制着整个市场。

无替代品:垄断市场上的产品通常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其他替代品可供消费者选择。

高度进入壁垒:由于垄断市场上的企业通常具有垄断地位,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信息不对称:垄断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消费者很难获得关于产品和价格的完全信息。

垄断市场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来实现高额利润。

由于缺乏竞争,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此外,垄断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和独特的产品来保持其市场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生产有效性(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在长期均衡中,每个公司都在长期平
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生产。产出是以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生产的。高成本的厂商 也会被迫退出市场。
3. 零经济利润。每个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都获得零经济利润。因此只能获得它们
的机会成本。
第二节 市场势力及其决定因素
势力的市场,任何企业的产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都对市场价格不 会产生影响。 完全竞争性市场之所以没有市场势力,是因为:
第一,产业缺乏集中度。市场中企业数目众多且规模小。每个卖者或
买者提供或需求的产品数量都非常少,单个的卖者或买者都不能影响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
第二,产品的同质性(Homogeneity)。产业内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之
二、竞争性市场结构中企业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保证了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因
为消费者不关心供给者,对价格拥有完全信息,厂商转向不同 的消费者时不承担交易成本,并且任何将产品价格提到市场价
格以上的厂商都会立即发现它的产品卖不出去。完全竞争市场
中的厂商没有动力将定在市场价格以下,因为在当前价格下他 就可以卖出所有他想卖的产品。因此,消费者认为价格在他们
独家垄断企业拥有绝对的市场势力,它不担心是否有另外的企业对它
的价格策略作出反应。它的利润依赖于消费者的行为(需求函数)、 它的成本函数、价格和产量。
一、简单图示
市场需求曲线 D 也就是 该垄断企业面对的企业 的需求曲线,也是它的
平均收益曲线 R,边际
收益曲线 MR 与边际成 本曲线 MC 的交点所决 定的价格为 P*,产量为 Q*。
二、寻租活动
当然,在现实中,垄断造成的社会资源配臵低效率不仅仅表现在以上方面,例如
,垄断者为获得垄断利润或为保持垄断势力,花费大量的钱财去游说政府官员, 或者采取多种措施避免反托拉斯调查等,这一系列活动都会造成资源浪费。
Posner(1975)认为,独家垄断的社会成本应该相当于厂商所能获得的独家垄断
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供给替代。
供给替代的可能性依赖于消费者转买提供同类产品的供给者 的程度。如果消费者不能够转买其他供给者提供的同类产品,一
个供给者可以方便地减少产品供给,那么,该供给者就拥有市场
势力。
(2)产品的差别与消费者的偏好。
对于不同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虽然它们之间的产品具有 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但如果某一企业提供的产品与同类产品 相比在质量、外观、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别性,或者
图2
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代数形式
用代数形式也可以推导出同样的结论。垄断者通过市场势力获
取远远高于竞争性条件下的垄断利润,其利润可以表示为:
π( q )=pq−c(q)=r(q)−c(q) 其中, π (q)为利润,p(q)为价格,q 为产量,c (q)为成本
, r (q)总收益。
当 q 从 0 开始增加时,利润也相应增加,直至达到一个最大
间不存在任何差பைடு நூலகம்,完全均质的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
第三,完全信息条件。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市场的全部信息,既了解
市场上每个生产者的产品、技术和成本,也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支付 能力,企业生产销售活动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的信息完全对称。
第四,不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新企业进人
产业或原有企业退出产业有充分的自由,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转移没有 任何阻力。
产业组织理论及其产业组织政策几乎都是围绕市场势力这个中心问题
而展开的。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什么是市场势力?如何判定市场势力的存在? 第二,市场势力对资源配臵效率和社会福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企业如何获得并且保持市场势力? 第四,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是否对市场势力发生作用?其作用对资源
1934 年阿巴·勒纳(Abba Lerner)提出了测量市场势力的指标,被
称之为“勒纳指数”(Lerner Index),即
该指数还可以用企业面对的需求弹性来表达。
而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所以 (1)可以变为: 令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 = MC,并且价格不用函数关系而直接用 p 表示, 则 也就是企业的市场势力与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关,弹性越 小,市场势力越大,反之则相反。勒纳指数的值总是在 0~1 解得 之间,L 值越大,市场势力越大。在完全竞争状态中,由于 p = MC,所以 L = 0。 所以 应该说勒纳指数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检验值,现实活动中 很难进行精确地计算,因为企 业的边际成本是难以测定的。
很可能动用本可用于其他更具生产性的用途的资源来获得租金,寻租活动肯定会 导致无效率的扭曲。至于扭曲的程度,那是一个实证性的经验问题。
Thank you!
slide 23
界石油市场,其价格则在每桶 16 美元左右。
OPEC 之所以具有市场势力,支配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主要是
因为面对世界石油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由于缺乏另外的石油 开采者替代 OPEC 向世界石油市场补充供给,致使OPEC 有条件
通过人为的减少产量抬高价格。当 OPEC 减少产量抬高价格时
,虽然非 OPEC国家可以增加产量,但它们增加的产量不足以弥 补 OPEC 减少产量造成的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缺口。
利润。因为厂商把部分资源浪费在不会产生社会价值而旨在维护或获得独家垄断
势力的活动上。无论是私人独家垄断还是政府管制造成的独家垄断都会产生租金
。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会导致寻租活动的支出总额等于预期垄断利润,从而 造成租金浪费殆尽。
当然,租金耗尽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结论,但是该论点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厂商
1. 配臵有效(allocativeefficiency) 。在一个竞争的经济中,均衡的资源配臵是有
效的,即不可能再配臵资源以达到在不损害其他参与者的同时使一个市场参与者 的状况得到改善。它要求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 益大于边际成本,那生产的产品就太少了,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生 产的产品就太多了。在竞争性均衡里面,价格即单位商品所付出的价值,等于社 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这就保证了厂商生产社会最优产量的产品。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作为一个跨国性石油卡特尔集团,该组织成立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世界石油价格。在 1973—1974 年,OPEC 将油价从 每桶 3 美元提升到每桶 14 美元,不断推动价格上涨甚至在 1979 年 使每桶石油的价格上涨到 30 美元以上。在 1990 年代中期,世界每 天对原油的需要量大约是 6.9 千万桶,OPEC 每天的生产能力大约是 2.85 千万桶。而OPEC 每天实际的产量大约在 2.5 千万桶左右。显然 ,其实际产量在生产能力之下。如果按它的生产能力向世界市场提供 原油供给,原油的价格大体在每桶 10 美元左右,按实际产量供给世
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根本不存在“客观上”的差别,通过诱导性
广告使得相当多的消费者在“主观上”认为该企业的产品就是 有特点,导致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集中在该企业的产品消费上,
那么,该企业就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其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
于它在将它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方面的成功程度。
(3)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或合谋关系。
第二章 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
slide 0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 市场势力及其决定因素
第三节 市场势力与利润最大化 第四节 市场势力的测量
第五节 市场势力与社会福利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
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市场被认为是完全没有市场
值,然后开始下降。因此,利润最大化的q就是使得q的一个微 小增加带来的利润增加正好为0(即 的产量)。
第四节 市场势力的测量
企业是否拥有市场势力或是否通过市场势力获取利润最大化,关键在
于定价水平。从理论上讲,不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其产品的价格等于 边际成本,经济利润为零;对于拥有市场势力的企业来说,如果它借 此获取正的经济利润,其价格要大于边际成本。因此,在理论上测量 市场势力的方法就是考察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
配臵效率及其社会福利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如此等等。
因而,市场势力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
那么,什么是市场势力呢?如果将其进行简单定义,所谓市场势力,
就是企业将其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的能力。
一个企业将其产品的售价抬高到边际成本以上的能力
主要依赖于其他供给者的替代程度。决定市场势力的
第三节 市场势力与利润最大化
一个拥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在经济学理论上被称为“价格的决定者”(
Price Maker)。作为价格的决定者,它的产量决策直接会影响市场价 格。如果它希望卖出更多产品,就不得不降低价格,与此相反,如果 它销减产量,就会引起市场价格的上扬。当然,这要取决于它所面对 的需求曲线的形状。价格的决定者面对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果它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那么它就是属于价格的“接受 者”了(Price Taker)。
间的竞争程度越强,他们各自的市场势力就越小,甚至根本产生不了 市场势力。与此相反,他们虽然提供同类产品,各企业之间的产品具
有很强的相互替代性,但并不引发竞争,而是合谋,结成联盟共同限
制产量和提高价格。共同提价而不是单独提价更可能有利可图,一旦 形成这样的合谋关系,就会形成强大的市场势力。
案例——OPEC
第五节 市场势力与社会福利
按自亚当·斯密以来的竞争有效理论,竞争性市场其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此状态资源得到最有效配臵,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而市场势力的存在尤其是拥有市场势力 的企业运用市场势力获取利润最大化,对社会福利会带来 什么影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