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 副本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六章__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2015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
• • “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
• “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和殖民运动的发起,是因为入侵者 想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 • 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1)不断的增加投入(肥料、畜力、农机动力、人力、 灌溉等基础设施) (2)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集中力量办大事-都江堰) (3)资源私有化 (用完就没了,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 用) (4)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5)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1、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低能源消费
(2)人口控制 (3)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群体经常重组) (4)自然崇拜(很少破坏自然) (5)自给自足、互惠平均。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在生态圈中的优势地位的最重要方面,在于人类已经形成 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似乎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 但产的一个生物种群。人类与自然资源系统其他要素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物质能量联系)
4)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当代人类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获食模式/社会形态:狩猎-采集社会、粗耕农业社会、畜牧业社 会、精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 一、人类的适应行为 • 2、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 • (1)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与环境关系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与环境关系《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与环境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探讨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它们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能够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储量是有限的,一旦开采殆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是粗放式的。
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比如,一些地区因为过度开采煤矿,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一些森林被砍伐殆尽,使得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行为不仅对当代人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子孙后代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当我们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实行科学的土地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能够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现实中很多情况下,资源的利用并非如此理想。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忽视环境保护,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环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资源的供给和质量。
高考地理大一轮课件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02
自然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 会经济属性,将土地划分 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如耕 地、林地、草地、建设用
地等。
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的布局 和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
节约集约用地
通过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 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集 约化程度,减少土地浪费
加强土地生态修复
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壤污染 治理,加强退化土地和工 矿废弃地生态修复。
水资源保护
0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 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 条红线。
02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 设
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推广节 水技术和产品,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
03
加强水生态修复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 环境教育和宣传;推广清洁能源和绿 色技术;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 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05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 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 发等。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土 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生态危机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威 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表现
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 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强化环境准入、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措施,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其影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其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和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过量采集和使用,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自然产能和再生能力,从而导致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种过度利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能源需求和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
然而,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许多自然资源正在迅速耗尽。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主要能源,但是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目前已经进入了后石油时代的警戒线。
森林资源也在不断减少,由于过度砍伐和非法采伐,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森林已经消失,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使得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过度捕捞和过度扰乱水域生态系统,导致许多鱼类和海洋生物种群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土地过度开垦和过度化肥使用导致了土壤侵蚀和土地贫瘠,丧失了农田的生产力。
空气和水污染也随着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而加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短缺等。
第三,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造成经济和生活问题。
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许多行业将面临资源供应不足和产能下降的问题。
这将导致工业生产的萎缩和经济衰退,同时也会带来失业和社会动荡。
资源稀缺也会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经济负担。
例如,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油价飞涨,给人们的交通和能源消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监测,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
其次,需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开发不断加速。
尽管这些开发活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但它们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应对这些影响的可行措施。
首先,自然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采矿活动破坏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珊瑚礁。
这些生态系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它们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活动下,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其次,自然资源开发给水资源和土地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则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问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例如,在中国,过度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再次,自然资源开发对空气和水质量造成了污染。
工业生产、能源开发和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对大气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了人类健康问题的风险,而水体污染则威胁水源的安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例如,中国的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导致了很多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甚至无法供人和动植物使用。
为了减轻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减少能源消耗和推行循环经济。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和执法。
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同时鼓励和奖励那些采取环境友好技术和措施的企业和个人。
此外,应该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在能源开发方面,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由于其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其环境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期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貌和土地的影响是首要的。
开采煤炭、金属矿产和油气等资源,需要大规模开挖和开采,这不仅破坏了地质地貌,导致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问题,也会对土地的肥力和整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农业、养殖和林业等资源开发也会对土地造成伤害,如过度耕地和违规垦荒破坏了土地水质和生态环境;养殖污染和短周期伐木也会导致土壤失去生产力。
其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许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包括水的利用、建设水电站、开采矿泉水和水库蓄水等,这些活动都会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消耗量,进而引起水资源短缺。
大规模排放废弃物和有毒物质也可能导致水污染。
特别是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进入河流和地下水,改变水体的化学结构,影响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第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会影响气候和空气质量。
例如,能源消耗是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质不仅可通过各种途径对大气造成气候变化,还可以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此外,工业和城市化活动在锅炉排放、机动车尾气、盐酸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挥发等方面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
这些物质可以导致雾霾天气、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最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也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影响。
许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可能导致野生动植物家园的丧失,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例如过度捕捞、采伐过度等。
此外,由于人类破坏森林等生态系统,许多珍贵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是多方面而复杂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很显著。
为了减少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考虑环境保护,防止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远古时代简单地采集果实、狩猎捕鱼,到现代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森林砍伐和水资源利用,我们不断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然而,这种开发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开发首先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了直接的改变。
以森林资源的开发为例,大规模的砍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的消失意味着大量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原本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被打破,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许多依赖森林生存的物种,如某些珍稀的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可能因为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
同时,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湿地的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湿地在蓄水、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获取土地进行农业开垦或城市建设,许多湿地被排干和填埋。
这不仅削弱了湿地的蓄水能力,导致在雨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旱季又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破坏了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此外,湿地的净化功能丧失,使得污染物更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占用大量土地,并可能通过风蚀、水蚀等方式造成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
同时,采矿活动中排放的废水含有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和地下水,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长期积累的污染还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修建大坝和水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资源的调配和发电需求,但也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模式。
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通道被阻断,影响了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学原理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学原理一、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以煤矿为例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采矿的生态影响。
二、采矿的利用和气候的变化。
三、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采矿主要分为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
采矿的活动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被采矿的种类、采矿的方法、采掘机的选用还取决于矿山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连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体,采矿活动对其要素的影响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影响某一要素的同时,也对其他要素造成影响。
[1]采矿对生态影响:1、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1.1对地形的影响:首先是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常引起地层变形、裂缝、塌陷以及废弃物堆积;另外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是大规模挖损土地,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占压大片土地;土地挖损形成岩石裸露的深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露天开采加剧了沙漠化、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2对水文的影响:采矿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地表水体的干涸,也可能形成新的河流、湖泊、沼泽,对矿区周围的水文状况产生干扰,改变水循环并进而影响其他地理要素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采矿活动可能会切断蓄水层导致不利影响;首先,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及其在矿井工作面周围的分布,形成漏斗区;其次,把油污、有机废物等带入地下,造成蓄水层的水质恶化。
2、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2.1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土壤侵蚀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等;对某些重金属矿的开采,由于土壤的吸附、络合、沉淀、阻流作用,造成土壤污染;硫化矿床开采会造成土壤环境酸化。
2.2对生物的影响自发演替:由生态系统内自身变化引发的演替异发演替: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引发的演替原生演替:演替发生在裸地(此前从未被生物定居过的地点)次生演替: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
采矿活动对生物群落的一个主要影响是使之发生次生异发演替;破坏矿区地表植被、土壤等只留下岩石。
采矿活动不仅干扰生物群落的环境而使生物群落发生演替等变化,还可直接作用于生物上。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环境知识:生态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环境,其中的生态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基础资源。
然而,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人类却频繁地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致使生态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生态资源的利用生态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生态资源包括了土地、森林、水源、生物多样性等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基础。
在利用生态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
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性。
因为如果资源被消耗殆尽,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案,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
2.节约利用。
节约利用生态资源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节约利用应该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以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消耗。
3.绿色利用。
绿色利用是指在生态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对于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技术,应该采用环保型达标技术,防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二、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资源的保护需要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保护生态资源:1.加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因此,应该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建立全面的监测网,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和污染情况。
2.坚持生态优先。
在任何时候,保护生态环境都应该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进行任何规划和决策时,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作出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决策。
3.加强立法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法规和监管体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制约,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4.推广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推动生态保护的动力源泉,推广环保意识有益于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式中p , h为前后环境质量指标
关键是建立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景观生态学方法
空间结构分析
模块的确定 优势度的计算 生物恢复力分析 异质性分析 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系统发现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综合排序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灰色关联法
工程调查
工程资料的收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工程设计资料; 工程的平面图; 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
工程分析
(1)拟建主、辅工程简要描述及分析; (2)施工规划; (3)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 (4)生态影响源强分析,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 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 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 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等。可定量者给出定量数据如 占地(耕地、湿地、林地)、植被破坏量、淹没面积、 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 (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6)替代方案:工程选线、选址的合理性比较
(2)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剧烈程度,持续 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
重要生境识别
2、评价等级
(1)生物群落变化情况 (2)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3)水和土地变化情况 (4)是否敏感区 (5)工程影响范围
评价工作级别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50km2 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 生物量减少大于等于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 物种多样性减少大于等于50% 2 1 2 1 2 1 工程影响范围 20-50km2 3 2 3 2 3 2 <20km2 / 3 / 3 / 3
《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说明书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考核各占20%。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
备 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内部资料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李胤汉.自然资源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武吉华.自然资源评价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11周
第八章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一节 生态占用核算
第二节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第12周
第九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第二节 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
第三节 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13周
第十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统筹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参加野外实习。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进度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 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 影响人类健康。
巴西拥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与西欧的面积相当,占 国土总面积的60%。专家说,近年来,经济开发、滥砍滥伐和农耕 破坏了1/5的雨林。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科学家迪亚士· 席尔瓦日前在一次亚马孙雨林专题 研究会议上说,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正在被“草原化”。席尔瓦预计, 以目前的森林大火发生频率和砍伐速度(一年减少3万平方公里), 在未来50年至100年内,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多将有60%消失殆尽; 至少,也会有20%到30%的丛林转化为草原。
优 点
评 价 缺 点
2.南水北调工程各线方案的评价: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划案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 优 可自流供水。 用,工程量小,可 点 水质较好。 调水量大。
评 价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 需挖掘渠道的 缺 南低,需抽水北送,工程量很大。 点 水质差。 调水供 占用农田多, 给范围小 迁移人口多。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工程资源输出地沿线地区资源输入地1减轻洪涝灾害2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对沿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1解决北方缺水问题2保护湿地和生物多3促进经济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 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 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发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 展,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 22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 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等地区。 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 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同时,还可带动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 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 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 负荷中心送电。 等耗能产业。西电东送也可以改变东 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电力结构不 合理 的局面。
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 物质消耗强度(经济系统某一年的人均资源消耗量); 越大越背离可持续目标
➢ 物质生产力(经济系统某一年的资源利用效率)越低 越背离可持续目标
环境—经济系统能值分析(Energy-based Analysis 简写为EbA)
从长期时间概念来看,环境对任何严重超标排放的污 染物的吸纳能力都将达到饱和;从短期来看,对任何 污染物,因不能及时为环境所吸收,所造成的社会成 本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任何污染物的环境吸纳能力 dj在短期内不可能为零,但先视dj近似于0,核算出全 额的污染净损失值,然后分别对dj 取不同的参数,求 出不同的环境吸纳能力下的环境净产值的损失值。
生态潜力的度量
用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的总和来度量为该地区的生态潜力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小于生态占用时,就出现生态 赤字;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时,则产生生态盈余 (ecological remainder)
全球基准
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域面积后的世界人均土地 资源拥有量称为全球基准(global benchmark)。
可赋予不同类型的土地面积一定的权重,从而折算成同 一标度(全球公顷)
各类生态生产性地域在空间上互斥
累加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潜力可以直接进行比较,都用标 准面积来表示,分别度量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供给
需求面积可以超过供给面积.均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 过自然资源的进口来平衡赤字;二是通过过渡开发当地 自然资源来满足需求,结果导致自然资源的耗竭或生态 耗竭.
生态占用核算
按照数据获取的方式,核算方法通常有综合法(自上而下 法)和成分法(自下而上法)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利用影响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资源利用影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在过去几个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早期,人类主要依靠简单的采集和狩猎来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逐渐加深。
工业革命的到来则彻底改变了资源利用的模式,大规模的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金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对资源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从稀有金属用于高科技产品制造,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利用领域不断拓展。
资源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从交通工具到家用电器,从医疗设备到通讯工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们的城市和家庭提供了电力和热力,使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工作和学习,在寒冷的冬天享受温暖。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了粮食的供应,解决了全球数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其次,资源的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繁荣。
资源的贸易和流通也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然而,资源的过度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导致了水质恶化、空气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
例如,一些煤矿地区由于长期的开采和粗放式的管理,周围的土地变得荒芜,水源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泄漏事故,给海洋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
第6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9
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可能效应 一种直接影响是海平面上升; 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1990年上升 9~88cm。
马尔代夫大部 分国土海拔不 足两米。
10
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可能效应 全球变暖很可能导致全球变湿,二氧化碳倍增将使 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70%~11%。 温室气体增温在全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将会显著 缩小热带与极地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影响全球天气 系统的热动力机制,显著改变决定区域气候的大洋 流的格局。 进而影响到农业、工业、渔业、交通、人的健 康。。。。。。
对农业系统的影响
12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
食物生产和工业化用地挤占生态用地 边际土地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速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
13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
影响地表水体、湿地与区域水平衡 影响地下水循环 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入侵
11
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对农业地理条件的影响 作物生长、水分条件的移动、病虫害、海平面上 升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增加、温度升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一般研究更重视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低纬湿润地 区的水稻产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显著,北纬6度-31度之间 众多农田实验表明,结实期温度上升1-2度会使产量下降1020%。
14
15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主讲:韦仕川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1
采矿的生态影响 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
地理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理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理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其开发利用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许多矿业开发项目需要大面积的采矿区,这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碎化。
此外,矿石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危害到周边地区居民的健康。
因此,对矿业开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之道之一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合规运营。
同时,应加大对矿产资源的综合规划,推动矿山生态恢复工作,在开采过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二、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大规模的水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在大型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需要修建大坝,这导致了水流速度的改变和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此外,水库蓄水会导致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下游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为了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生态补偿机制,对水电站建设的生态破坏进行补偿。
同时,在水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节约用水和保护水体生态系统,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是农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质量下降引起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开垦农田或破坏自然湿地。
这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决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优先保护好质量好的耕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避免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第六章-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森林除吸收CO2,制造O2之外,还能吸附尘埃, 吸毒杀菌、减少噪音。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烟 尘、粉尘和酸雾。粉尘是大气中重金属及其他有 害物质的载体。森林对粉尘和烟尘有明显的过滤 和阻滞作用。茂密的枝叶能分泌黏性油脂及汁液, 使灰尘被吸附或降落。根据有关资料,每公顷松 林每年可滞留灰尘36.4t,森林茂密的公园,能过 滤掉空气中80%的污染物。森林树木还有很强的 隔声和消声功能。
5、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森林破坏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加之土壤侵蚀造成的河湖淤积,导致大面积的洪 水泛滥,加剧了洪涝的影响和危害。
(四)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 1、产生气候异常 2、增加CO2浓度 3、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加剧水土侵蚀 5、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五)森林的保护
第一节
一、森林破坏
(一)森林的生态功能
植被破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 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有着决定性的 影响。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动物栖息 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森林对全球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目前,经初步估算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含碳量,植被为5000 亿吨,土壤为1380亿吨,其中热带地区的植被占46%,土壤占11 %。热带雨林储碳量和储碳能力都非常大。 工业革命之前,全球CO2平均浓度大约在280 ×10-6, 1978年为335 ×10-6 ,1991年变为355 ×10-6 ,当大气中CO2浓 度达到600 ×10-6时,将引起全球低层大气增温1.5~3℃。树木 可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储存起来,使大气中CO2量减少。 热带雨林的反射率和蒸发率对全球气候也有影响。据试 验,在夏季500m高空范围内,有林地区比无林地区气温约低8~ 10 ℃ ,含水量高10%~20%,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很多地区 发生严重干旱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然资源学论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影响及其控制对策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它亦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其承载能力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
目前,水、能源、耕地等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约束将代替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因此,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转变已刻不容缓。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
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简单粗放,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即“三高一低”)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据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占GDP的7%左右。
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
尽管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粗放型工业化的总体形势下,治理保护却跟不上浪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面对着我国人口的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国家尚无力量集中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这就很难指望在近期内跨越发展与治理的门槛。
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
资源贫乏、消耗大、浪费严重,这正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先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说起。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土地因素的恶化最为严重,过度砍伐森林和对土地的超负荷利用,使全球都在面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恶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危害加剧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草地和森林不断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面 临 的 威 胁
人工纯林
围湖造田
沙漠化
森林、湿地变 农田
草原过载退化
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许多河湾、湖泊 多 样 性 面 临 的 威 胁
物种灭绝加速:目前光鸟类就每三年有 两种灭绝,其它物种更难统计。而 且有加速趋势。 基因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的野生类型 数量严重减少,濒临灭绝。有些只 剩圈养类型,近亲繁殖严重。 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许多河湾、湖泊 湿地改造成农田。森林贮量骤减、 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
束手无策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 孙河流域。作为高蛋 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 现主要分布于广东、 广西、云南、福建、 浙江等地。它能危害 多种植物的生长,对 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 害,其排泄物污染水 体。
牛蛙:原产于北 美洲。因食用而 被引入,现遍布 于北京以南的许 多地区。它威胁 两栖类生物、昆 虫、鱼类的生长。
水葫芦
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它可是生物入侵者! 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水葫芦繁殖快,有 净化水质的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作为猪饲料推广。 但是现在猪不吃这种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 葫芦的疯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 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 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哪些物种已经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
1、恐龙:300年前灭绝。
2、渡渡鸟:1665年灭绝。 3、无翅海雀:1884年灭绝。
4、美洲旅鸽:1914年灭绝。 5、普氏野马:50年前在我国灭绝。
6、新疆大头鱼:已经灭绝。 7、单叶贯众:已经灭绝。
8、毛脉蕨:已经灭绝。
哪些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 银杉、人参、珙桐
从空中拍摄亚马孙森林,可以清晰 看到一条高速公路穿越其中,路旁 大量森林被砍伐。
我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面 临 的 威 胁
物种灭绝加速:目前光鸟类就每三年有 两种灭绝,其它物种更难统计。而 且有加速趋势。
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 物有犀牛、野马、高鼻羚羊 和新疆虎等。还有不少动物 灭绝了未被人发现或确定。
的松墨天牛
食人鲳 在中国
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 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 观赏鱼类。 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 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 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 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 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 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一些在水中 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 受到食人鲳的攻击。
我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面 临 的 威 胁
原鸡
丹 顶 鹤 褐马鸡
基因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野生类型数 量严重减少,濒临灭绝。有些只剩 圈养或种植类型,近亲繁殖严重。
白唇鹿
斑 羚
我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面 临 的 威 胁
基因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野生类型数 量严重减少,濒临灭绝。有些只剩 圈养或种植类型,近亲繁殖严重。
凶残的松树杀手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 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 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 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 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 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 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 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 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 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 传播松材线虫 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三、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10科教
姚沛菲
• 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
1.生境的破坏或片断化; 2.生态系统功能遭受严重破坏或丧失; 3.基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绝灭; 4.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绝灭; 5.景观遭受严重破坏、消失。
• 生物入侵
水葫芦、等
全球森林覆盖率
8000年前:47.7%
2000年: 30%
斑 贝
红蚂蚁
图片欣赏
棕树蛇
图片欣赏
蜥蜴
图片欣赏
山猫
图片欣赏
地中海 果蝇
让我们一同携手,保护我们美好的
家 园!
入侵者——棕树蛇
“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 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 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 手”的“美誉”。 20多年前,它作为 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 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 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 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 息。。
假韭(Nothoscordum gracile)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
入侵种使我们造成什么损失?
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丧失: 生态系统效益、生物资源、社会效益、40% 的世界经济 和大约80%贫困人口的需求来自生物多样性。 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 生态旅游收入、当地土特生物产品、社会效益 全球化越盛行,当地特有性价值越高 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 害虫控制花费、杂草控制花费,土壤肥力降低,水资源 调节能力下降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依赖于其周围或更远地区 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害虫和火灾的屏障,并保护土壤、营 养和水资源
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 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 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 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引 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 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 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 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 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 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 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图片欣赏
天牛
白鳍豚
北部白犀牛
奥里诺科鳄鱼
苏门答腊虎
僧海豹
小嘴狐猴
兰.坎皮海龟
奥瑞纳克鳄鱼
泰国猪鼻蝙蝠
夏威夷蜗牛
微型猪
藏 羚 羊
生物种入侵
入侵种引起什么问题
1、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2、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3、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4、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5、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6、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7、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