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分析
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应用浅析
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应用浅析笔者在研读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时,发现个别文言文注释欠精当,尚有商榷之处,现胪择数条,以供参考。
一、《陈情表》中的“闵凶”苏教版语文必修五选有李密的《陈情表》,其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闵凶”,课本注:“闵,同‘悯’,忧伤。
凶,不幸。
指丧父。
”此注误。
这里的“凶”释为“不幸”,文中具体“指丧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将前面的“闵”释为“同‘悯’,忧伤”,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笔者分析了一下这里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忧伤的不幸”。
可是,在“不幸”前面怎么能用“忧伤”来形容?从词语的适用范围来看,忧伤是直接形容人的,尤指人的心情,忧伤似乎不太适合形容某件事情。
可见,释作“忧伤的不幸”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情况,“闵”和“凶”意义相同,都是“凶丧”的意思,这里组成了同义复词“闵凶”,但课本没有这样作注。
同义复词即两个地位意思都相同或相近的词连用的词。
若“闵”与“凶”组成同义复词时,两者在表意程度上应该是相当的。
“凶”字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注释为“形容死亡、灾难等不幸现象”,因此,“闵”字在表示不好的程度上也应当接近于“死亡”这种程度的解释。
《王力古汉语字典》在辨析“闵”“凶”二字时就认为“在丧失这个意义上二字义近”。
《汉语大词典》“闵”字的第二义项为:“忧患;凶丧。
”这意味着,“闵凶”作为一个合成词运用时,表示的是“凶丧”之义。
文献中这样的用例颇多,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唐张九龄《为何给事进亡父所著书表》:“寻属臣私们殃衅,夙遘闵凶。
”因此,当“闵”和“凶”组合成“闵凶”一词时,應视为同义复词,表示“凶丧”之义。
这种“凶丧”的痛苦,不同于一般所遇到的困难、忧伤。
显然,只有符合贴合语境作精准的注释,才能深入理解人物命运处境,体会作者至深诚切的情感。
立足教材构建议论文写作素材库--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单元为例
ʌ课堂聚焦·课堂新探ɔ立足教材构建议论文写作素材库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直面人生 单元为例李㊀季(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太仓㊀215400)ʌ摘㊀要ɔ高中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面临素材匮乏的困境㊂为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真实有效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改变学生零碎㊁肤浅的素材记忆方式,从教材出发,以读助思,拓宽阅读视野,挖掘阅读深度,将所读素材变成系统化的资源积累㊂同时,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以思促写,最终构建个性化的议论文写作素材库㊂ʌ关键词ɔ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素材ʌ作者简介ɔ李季,一级教师,太仓市第一届新锐教师,太仓市第一届学科新秀,曾获苏州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㊂议论文是高考作文的常用文体之一㊂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论据,提升议论文写作质量,许多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发现与积累㊂然而,即便积累了一本又一本的摘抄本,记录了一项又一项的社会热点,独立作文时,还是有相当多学生觉得无素材可用㊂写作教学发展到今日,素材匮乏依然是很多高中生面临的写作难题㊂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深度阅读,学生读的书虽然多,但常常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二是不注重对素材进行整合与梳理,只是将一些名人轶事㊁时事新闻等零星㊁琐碎的信息收集起来,写作时想起哪个用哪个,胡乱抓起一个事例就 粘贴 使用㊂为解决这一难题,切实构建议论文写作素材库很有必要㊂这里所说的写作素材库,不是传统的㊁简单的㊁片段式的素材积累,而是通过梳理㊁取舍与整合,使素材成为系统化的资源积累㊂写作素材千千万,广大教师和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信息资源中徘徊,却往往忽略了语文教材这一座 宝山 ㊂语文教材有着完整的体系,覆盖面广,所选文本皆为精品佳作㊂同时,教材以人文专题构成单元,可为写作素材库的系统化提供借鉴㊂下面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直面人生 单元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语文教材带领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库㊂一㊁以读助思,开展专题化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按人文专题划分为若干单元,使得每个单元的人文指向较为集中,便于筛选㊁梳理议论文写作素材㊂但是,单纯以教材作为素材来源也会陷入困境:一是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每个单元下只有三到四篇文章,这些阅读量对高中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二是日常教学时,教师更侧重于从高考考点层面进行教学,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能直接转化为写作素材与技能㊂因此,构建议论文写作素材库,不但要立足于教材,还要解决阅读 量 与 质 的问题㊂对此,笔者参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 )中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的教学要求,针对 直面人生 单元,开展以下三种模式的阅读教学㊂(一)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 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㊂ [1]新课标也提到: 运用专题阅读㊁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㊁鉴赏㊁探究与写作㊂ [2]18由此可见,比较阅读的开展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避免碎片化㊁浅表化的阅读,进而引导学生将阅读联系写作㊂经过研究,笔者选择本单元两篇文言文‘渔父“和‘报任安书(节选)“作为对比文本㊂为学生梳理好基础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㊂由于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中写到: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笔者便以此引入,启发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深入思考: 屈原和司马迁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上各有选择㊂谈一谈他们的选择为何不同,你更支持谁? 通过对比,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于表面,对两篇经典文章中的生死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㊂虽然屈原和司马迁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是两人都对自己的抉择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都以自己的生命承担了更伟大的追求,因此他们的生与死都重于泰山㊂同时,学生的体悟也为日后有关 生命 的主题写作积累了一定深度的素材㊂(二)群文互读于泽元等专家对 群文互读 的内涵做了清晰的界定: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㊂ [3]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基于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这一话题,寻找更多相关文章开展群文互读㊂幸运的是,我们身处新媒体时代,学生也习惯于在屏幕前阅读㊂一方面,我们获取资源的渠道更多样;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习惯短文㊁碎片化阅读,这使得学生在阅读长文时容易暴露一些弊病㊂比如,对长文本的专注力不够㊁难以持续阅读㊁缺乏连贯思考等等㊂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很难进入更高的阅读层次,自然也很难积累㊁整合出成系统的写作素材㊂笔者选择了余党绪㊁石海红主编的‘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一书中的两篇文章,与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组成同一话题的 群文互读 ㊂这两篇文章字数都上万,分别是骆玉明的‘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和周国平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㊂一组三篇文章,将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这一话题从古代延续至现代,从东方延伸至西方,大大拓展了文化跨度,提供多元视角,不断挖掘学生思考的深度㊂同时,群文互读中对 生命 的丰富讨论,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同一主题的素材资源㊂(三)专题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到,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也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㊁最系统化的阅读[4]㊂于是,在开展了比较阅读和群文互读两种阅读方式后,笔者带领学生向更高难度的专题阅读挑战㊂余党绪认为,专题阅读其实也可以看作群文阅读的一种,这是一种以专题为纽带的组群式阅读[5]㊂在这一模式中,笔者基于原话题,提出了讨论范围更广的 生命意识 这一专题㊂生命意识 是一个经典话题㊂尤其是疫情仍在持续的今天,生命的价值更需要学生深刻思考㊂新课标中将 思维提升与发展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中也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㊁推理㊁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㊁善恶㊁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㊂ [2]18为了让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辨性阅读思考,笔者选择崔卫平‘通过思考追求道德生活“和施京吾‘神圣的救赎 写给一切忠于良知的人“两篇文章展开专题阅读㊂相较于之前聚焦于 自我 的生死抉择,这两篇文章从 他人 的角度讨论生死抉择㊂同时,两篇文章之间同样存在 互文 关联,也具有比较阅读的意义㊂有意思的是,两篇文章中身份㊁地位㊁品格相反的两位主人公做出了相反的生死抉择,其行动中充满了矛盾㊂在对矛盾的分析与理解中,学生得以领会文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悲悯与坚守良知的高尚㊂读毕,笔者鼓励学生就 生命意识 这一专题,主动通过不同媒介寻找相关文章展开延伸阅读㊂学生的反馈是令人欣慰的,他们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史记选读“中的‘项羽本纪“‘刺客列传“,提交的阅读笔记也表现出了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个性思考㊂二㊁以思促写,构建个性化素材库素材的成功积累并不等同于素材的正确使用,更不等同于素材的优秀运用㊂许多学生为了增强说理性或是达到字数要求,会在作文中堆砌素材㊂一篇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可以看得出这些学生虽不缺乏写作素材,但却缺少个人的思考㊂这反映出,阅读虽然让学生积累了不少素材,但未促使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认真取舍与整合㊂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读与思来完成,还需要学生动笔去写㊂脑中的思考再完善,只有动笔才会真正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㊂通过比较阅读㊁群文互读㊁专题阅读一系列的阅读与思考,学生拓宽了阅读视野,对 生命 的认识也有所加深,思维得以开阔㊂下一步就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真正构建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库㊂(一)素材卡片经过深刻思考的素材只是零散的 原石 ,需要经过打磨串联才能镶嵌到文中㊂素材卡片的制作是将信息实体化,以卡片形式罗列排序的整理方式㊂素材卡片制作简单,易于操作且成效明显,只需两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基础的信息归纳㊂第一,设置任务,记录整理㊂笔者在班级中举行了 屈原与司马迁的生死抉择,你更支持谁 的主题辩论活动㊂每个学生无论是答辩双方还是听辩者都要认真记录答辩双方的观点,并总结自己的观点,以三方观点为基础制作素材卡片㊂完成卡片的过程中,制作者会对每个发言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以审视的态度重新思考对方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㊂第二,规定话题,片段写作㊂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是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学生曾就这一话题展开过阅读与思考㊂‘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思考追求道德生活“‘神圣的救赎 写给一切忠于良知的人“都表现了人对生死的抉择㊂笔者选择这三篇文章让学生再次深入挖掘,找找作者通过哪些句子表现人对生死的抉择㊂然后为作品写一段 推荐辞 或者 读点 ㊂这个写作练习,篇幅不用很长,但要根据话题对素材进行取舍剪裁㊂篇幅的限制强制学生对信息反复斟酌咀嚼,尽量优化语言表达,做到在小文段中有理有据,内容完整且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所推荐文本的优势㊂这样一张张浓缩了文本精华的素材卡片,毫无疑问就是学生手上最优质的写作资源㊂(二)锤炼转化素材卡片的制作是为了学生在考场作文时能够应用自如㊂但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对素材的运用总是很生硬,这反映我们虽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素材库,但没能教会学生将素材库中的阅读素材转化为写作素材㊂因此,素材的积累并不是素材库建立的最后一个步骤,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把手上的一个个 原石 打磨并镶嵌到珠宝上㊂本单元教学中,笔者将一道模拟考的作文题布置为写作练习㊂题目的主旨是: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㊂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 这道题与本单元素材的主题十分契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过程㊂但在具体写作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已经开始出现偏差,致使后面的素材选择及议论的展开出现问题㊂有的学生只抓住了 正确 和善良 两个关键词,就何为 正确 和 善良 展开了讨论,更有甚者只论其一;有的学生虽然注意到了 正确 善良 和 选择 ,但又忽视了 如果二者不可得兼 ,只一味强调要选择 善良 ㊁选择 正确 ㊂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的习作中都运用了前面教学阶段积累的 生命意识 这一专题下的素材㊂这说明我们已有效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素材,但素材的灵活使用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㊂对此,笔者尝试就素材的合理转化与应用进行教学㊂首先,笔者带领学生反复审题,明确题目的主旨有 正确 善良 和 二者不可得兼 ,也就是 正确 和 善良 的重要性都要予以强调,在此基础上二选一,并给出自己的理由㊂为了使讲解更具体可感,笔者以学生的作文为例进行说明㊂一名学生使用的素材为电影‘奇迹男孩“,该影片讲述的是小男孩奥吉因为天生残疾,在进入学校时受到歧视,但是更多的人对奥吉表示了友善㊂在运用此素材时,该生集中表现众人对奥吉的关爱,并强调了对生命的珍视和人性的善良㊂这个写作思路没有符合题干 二者不可得兼 的要求,文章的深度也不够㊂因此笔者引出电影中一个戏份不多的人物 校长塔什曼㊂塔什曼对欺负奥吉的富二代做出了停课处分的决定,这一决定却为他带来了麻烦:富二代的家长以中止为学校提供赞助为由威胁塔什曼撤销处分决定㊂不过,塔什曼拒绝了㊂面临两难的处境,塔什曼的选择更能彰显 善良 的意义㊂审题时,学生要深入思考 正确 与 善良 在具体语境中所指,要能发现两者在某种具体情境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㊂比如 正确 应该是符合事实㊁道理或者公认的某种标准㊂但是正确的标准具体为何,其实存在一定争议㊂站在学校利益的立场,身为校长的 正确 选择可能是撤销处分决定㊂但是塔什曼选择保护奥吉㊂因为他明白,作为一校之长,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的良知,这才是 正确 的选择㊂确定了新的写作思路后,学生就可以重新构思文章结构,思考如何合理运用素材进行说理㊂加上对作文的点评和修改示范,学生直观地了解素材应该怎样剪裁㊁加工㊁整合,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㊂只要长期重复这段 阅读 思考 使用 深化理解 再次运用 的学习路径,学生就能积累起千砖万瓦,构建属于自己的素材大厦,并懂得如何将思辨的利器应用于议论文写作中㊂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不应该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教㊂写作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认真研读㊁挖掘教材资源,从教材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同主题文本,使其在大量的阅读下整理出有效素材㊂学生只有积累了有效㊁优质的写作素材,掌握素材的使用方式,其议论文才会有理有据,文采翩然㊂参考文献:[1]李德成.阅读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莫提默㊃J.艾德勒,查尔斯㊃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余党续.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19.(责任编辑:朱晓灿)(上接第13页)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切实有效的自评策略㊂对评价不甚了解㊁了解有限的教师,绝不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自评策略㊂二是充分认识到自评的过程是一个繁重的脑力过程㊂毫无疑问,不断反思㊁评价自己答题的局限性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㊂现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多做题而不是停留在一个题目上反复思考㊂自评策略的实践需要转变学习理念,更要具备付之于行的勇气㊂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说清自评的益处并在行动上多加敦促支持㊂只有教师带头重视自评策略的实践,学生才能转变观念,跟上学习方式改革的步伐㊂三是自评效益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㊂评价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想要深入实践一个评价方式,就要对评价体系有所认知㊂在对评价体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突破一个点,由点到面,带动面的发展,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地达到自评策略的全面提升㊂不要企图一开始就做到自评教学的全面到位,也不要满足于个别自评方式的简单实施㊂具备大局观,但在实践中能根据学情逐步将自评策略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提升自评效益的最优解法㊂高中阶段的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到由学生主导的转变,不能简单理解为让学生的学习地位产生变化,还要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文化的蜕变去改变课堂教学㊂这种改变要求由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对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路进行反思,而自评策略的实施就是促成这种转变加速发展的催化剂㊂学生对自身学习方式的思考是其成长的表现,也是其思维的修炼过程㊂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勇于尝试,志在远方㊂参考文献:[1]查普伊斯.学习评价7策略:支持学习的可行之道[M].2版.刘晓陵,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张肇丰,徐士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每日经济新闻.减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国税收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确保收支平衡[EB/OL].(2019-10-17)[2021-04-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648636851483762&wfr=spider&for=pc&qq-pf-to=pcqq.c2c.(责任编辑:朱晓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专题 《景泰蓝的制作》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景泰蓝的制作》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说明文为了把说明对象说得清楚、明白,常常运用许多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需要理解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之所以能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是因为它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表达效果如下: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它们彼此间形成互补和配合,将景泰蓝制作的各个工序说得翔实而完备,具体且生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梳理科学之光字音部分:栖(qī)息冒昧(mèi)槲(hú)寄生瓤(ráng)肉醴酪(lǐlào)龟(jūn)裂浸渍(zì)渣滓(zhāzǐ)赵佶(jí)萌蘖(méng niè)逶迤(wēi yí)青睐(lài)嗜(shì)好酋(qiú)长偏袒(tǎn)强悍(hàn)螫(shì)针蛊(gǔ)惑疱疹(pào zhěn)妊娠(rèn shēn)罪孽(niè)根茬(chá)老趼(jiǎn)湮(yān )没船坞(wù)琥珀(hǔpò)袒(tǎn)露悄(qiǎo)无声息词语部分:绪论: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词)。
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的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
萌蘖:植物长出新芽。
逶迤:弯弯曲曲的样子。
青睐:(书)比喻喜爱或重视。
船坞:在水边建筑的停泊或修造船只的地方。
无米之炊: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炊,做饭。
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耸,惊动。
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万家灯火:家家点上了灯。
指天黑上灯的时候。
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第二专题《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了解归有光散文的语言特点。
2、理解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3借鉴作品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尝试在写作实践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自读,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讲授,感受、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语言对话、生活细节的描绘中感悟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本专题重点在“情”字上,就是感受、理解亲情,需要用心去解读、体会文中的喜怒哀乐,丰富精神世界。
本文解读的难点在于赏析、借鉴相关的写作手法,用以指导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自学导案自学目标:熟悉课文,读顺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易读错的地方:脊轩jǐxuān 漉lù顾/视无可置者修葺qì前辟四窗pì垣墙yuán 以当南日dāng 栏楯shǔn 偃仰yǎnyǎng 珊珊可爱shān 诸父异爨dài cuàn 逾yú栖qī妪yù婢bì妣bǐ呱呱gū阖hé笏hù长号háo2、借助注释疏通难懂的句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文中找中心句)、理顺层次。
3、划出不懂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研习第一段。
教学重点:理解赏析第一段的内容、情感、手法。
教学难点:“偃仰啸歌”“三五之夜”等句子的意境的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1博览群书——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2仕途多舛——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汶汶”注释补正
“xx”注释补正作者:xx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1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汶汶”一词的解释值得商榷。
现列举分析如下: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2008年6月第4版)所选的《渔父》一文中,屈原对渔父回答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书下对“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一句中“汶汶”作如下批注:【汶汶(mén mén)】玷辱。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4版)中把“汶汶”解释为“污垢”。
并举屈原《渔父》中“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一句进行佐证。
在同一语境中,同样一句话,同一个词语,一个解释为“玷辱”,动词;一个解释为“污垢”,名词。
这很显然是矛盾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不管是教材中的批注,还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都不妥。
理由如下:上句“安能以身之察察”中的“察察”是皎洁的样子,“身之察察”从句式上讲是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意思是皎洁的身体,或高洁的身体。
同样道理,下句“受物之汶汶者乎”和上句是相对的,“物之汶汶”也应是定语后置句,即“汶汶之物”。
既然“察察”解释为皎洁的样子,那么“汶汶”理应解释为“污浊的样子”,因而“汶汶之物”即解释为污浊的外物。
无独有偶,笔者在执教了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史记〉选读》(2006年8月第2版)《屈原列传》后,更坚信了我对《渔父》中“汶汶”一词的理解。
《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之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此段文字和《渔父》中的文字相比,只是个别字词和标点符号的不同,意思毫无差异。
文下注释:【汶汶】浑浊的样子。
(教材第74页)以此为证,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选的《渔父》诗中“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汶汶”应解释为污浊的样子,或浑浊的样子,而不应解释为“玷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
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
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
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一起看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重难点探究
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
第4段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 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 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
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第6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 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又表现出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退出
“ 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 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
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你能否从中把握司 马迁的形象?
提示 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激愤贯穿全文。 在第 3 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如果伏法死去, “ 若九牛亡一
第 7 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 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恸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史记》的写作,支撑着司马迁的精神世界。在《史记》中
我们看到了司马迁那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形象,看到了他的 艰辛与坚毅,看到了他那坚定的“重于泰山”的人生信念和坦 荡的胸怀。
《报任安书(节选)》重难点探究
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复信的内
容是什么?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提示
第三段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不同等次的“受辱”情况。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以猛虎在槛阱来比喻什么?举西伯、李斯、韩 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什么 道理?
提示
①突出自己所受侮辱之的代价。②以虎喻人,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 地中会逐渐衰微。人“积威约之势也”,则难言不辱。③举这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第二专题《长亭送别》 含答案
长亭送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相关常识(特点与成就)2.了解有关王实甫、《西厢记》的文学常识3.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4.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方法与过程:自读课文,完成自学导案;讨论交流,赏析人物、语言、手法;欣赏视频,加深体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ppt、视频【课时安排】三课时【自学导案】1、自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玉骢( )迍迍()金钏()靥儿()揾()挣揣()谂知( )玉醅()白泠泠()罗帏()青鸾()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3、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了解《西厢记》以及作者王实甫;通读全文,初步感知“长亭送别”的相关情节.一、导入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元杂剧的有关知识1.元曲:散曲和杂剧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3.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
(《长亭送别》五本二十一折)4.剧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如张飞、李逵等。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男角)5.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三、《西厢记》和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
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
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
高二语文必修五
高二语文必修五引言《高二语文必修五》是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必修教材之一。
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和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材内容概述《高二语文必修五》这本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了编排,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多个领域。
1. 第一单元:《论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第二单元:《红楼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部分章节,如《薄命女儿情》、《黛玉葬花》等。
通过阅读这些章节,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家庭伦理和女性地位等重要内容。
3. 第三单元:《老人与海》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学的特点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培养对人生意义和拼搏精神的思考能力。
4. 第四单元:《茶花女》本单元介绍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经典小说《茶花女》的部分章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学的典型题材和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对爱情、友情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5. 第五单元:《古文观止》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孟子选》、《庄子选》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解读能力。
6. 第六单元:《朗读者》本单元介绍了德国作家柯斯塔的小说《朗读者》。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了解二战时期德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议论能力。
二、教学目标《高二语文必修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2专题 技法指导:巧用象征寄寓情感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
象
尝试运用—
尝试运用以上的技法练 习象征手法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象征手法 文中通过一系列象征手法的运用,写出了青年男女真挚 的爱情,寄托了作者渴求幸福、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思想。 象征手法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 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要关注以下两点: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本体作具体的描绘, 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 具体,那么所描绘的内容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 “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2.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 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 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尝试运笔] 选取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不少 于60字。 答: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参考示例:(提示)可写蜡烛的光明磊落,燃烧自 己,照亮别人,象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可写荷花 的出淤泥而不染,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正直、不炫耀的君子形象。可写梅花的优雅飘逸、傲 霜斗雪,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象 征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画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品味。 7 .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醴酪 红缯 龟裂 渣滓 逶迤 鹰隼 偏袒 妊 娠 罪孽
6 . 找出文中的诗词名句,诵读积累;
教学建议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性说明文, 结构比较清楚,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 其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 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 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 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 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
《〈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 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 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从文本研习 入手,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分析,了 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工作方式甚至思维 特点,如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 以及自信坚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学术报告,在 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的特 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 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 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以此来掌握文 章的内容和结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生物科学工程, 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举重若轻、明白 晓畅,应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其说明特点及其取得 的科普效果。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介绍与教学 建议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整体介绍
2、必修五各专题介绍与教学建议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模块整体介绍
科学之光 此情可待成追忆 直面人生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文本研习 文本研习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文话题统领 精神发育为线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陈情表》译注商榷
按 :如教材所释 ,是把 “ 逋 ”和 “ 慢 ”分为逃避和 怠 “ 逋 ”, 《 说文 解 字 ・是部 》: “ 逋 ,亡 也 。 ”本
《 陈情 表》 : “ 外无 期功强近 之亲 ,内无 应 门五尺 之 慢两个意思,值得商榷。
处 ,请 达 者 董 之 。
1 . 强 近
( 相助 )、 ( 可 以)亲近 的近亲 ,[ - ] 与下旬 “ 内无应门五尺 之僮 ” ( 家里没有 可以照应 门户 的儿童 )相对 ,都是形容
2 . 逋 慢
笔者 因 为教 学 需要 ,作 了一些 钻研 ,发现 教 材 中部 家道不济、孤立无援 的境况 。 《 陈情表 》: “ 诏书切峻 ,责 臣逋慢 。”教材注: [ 逋
近 ( 的亲戚 )。通 常,血缘关系 越近 的亲戚越 容易密切 交 往 ,互 相之 间也越容 易鼎力相助 。远亲则要逊 色很多 。李
( 2 2 ))
按 :编者 对 “ 伏 惟 ”的 两句 解释 ,有些 模 棱两 可 。 置
主
兰
善
2 0 1 3. O1
、
教
场 合 , 包 括 下 级 对 上 级 、 臣对 君 、 隐 士 ( 出家 人 )对 当政 ( 1 )三 国 吴 周 瑜 在 病 重 时 写 给 主 公 孙 权 的 信 中 说 ,
苏教 版高中 语文 教材 ( 必 修 五 ) 陈 情 表 译注 商 榷
。方青稚
外无 期功强近之 亲 ”,是说在 外没有那种 ( 能 )有力 苏教版高 中语 文必修课教 材 ,从总 体上看 ,是 编得相 密 “ 当成 功的 。尤其 是其 中的文言文部分 ,无论选材 ,还是注 释 、翻译 ,基本上都做到了简 明扼要,清楚准确 。 分文言文 的译 注 、串解存 在着一些 问题,兹 以苏教版必修 五所收 的李 密 《 陈情表 》为例 ,酌 举可商可补 者。未逮之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一、探索与发现内容目标1.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及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的角度,引导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2.感悟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3.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4.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并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学习要求1.思考《〈物种起源〉绪论》一文是怎样表现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文”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冲击。
2.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3.课外收集学术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结合对基因科学研究的了解,交流自己对“科学是双刃剑”的理解。
4.能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了解有关绪言的文体知识。
6.摘出文中自己认为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有启发或警示作用的句子。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栖息狭隘免疫胚胎冒昧阐明辜负教学建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以说明为主,应以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可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辨析“绪论”与“序言”的差别,明白“绪论”的特点。
绪论是著作者本人所写,只用于学术类著作,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导言或绪论的这些特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中几乎都具备,所以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3专题 05 直面苦难(节选)
想想,说说,写写:
• 面对苦难———— • 面对幸福———— • 面对成功———— • 面对荣耀————
直面苦难就是苦难来临时,从容坦然地面 对,给予同伴最温暖的笑容,投以最温暖 的目光。 直面苦难就是苦难来临时,勇于担当,救 助他人,奔赴在抗击苦难的第一线。 直面苦难就是苦难来临时,克服软弱,勇 于承担,即使不成功,也要展现出昂扬的 姿态,傲立的风骨。
直面苦难就是苦难来临时,咬牙挺住,忍 耐痛苦,不让苦难摧毁自己的心灵,站的发现者之一,热力学与生 物物理学的先驱。
不幸遭遇:
①他的3个孩子在1846年和 1848年相继夭亡。 ②他的科学成就长期得不到 社会的承认,甚至受到攻击。 他在1850年5月的一个夜晚 跳楼自杀,幸未致死,但患了 精神错乱症,长期在哥廷根的 精神病院中疗养,与世隔绝。
心灵感悟:
由周国平先生的这篇优美的哲理散文, 我们认识到要用一颗平淡、坚韧、勇敢的心 直面苦难。但苦难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 中,需要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有苦难;我们要 面对的,还有幸福,还有快乐,还有成功, 还有荣耀…… 面对生活,无论曾经经历过什么,也不 管现在正体会着什么和以后将要发生什么, 我们都要学会坚强,宽容和忍耐,以一颗真 诚的心去面对它。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 哪些情况能称为苦难?
汶川大地震
北京暴雨洪涝
海啸死亡图景
非洲苦难儿童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 战胜的。——海伦· 凯勒 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 府。——苏格拉底 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 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歌德
纵然苦难真有净化作用, 我也宁要幸福。常识和本能都 告诉我,欢乐比忧愁更有益于 身体的保养,幸福比苦难更有 益于精神的健康。 ——周国平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简析
提示:
事件
人物形象
反抗广有 羽翼的校长
疾恶如仇、勇于斗争(追求进步,不 为恶势力所屈,富于斗争精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事件 坦然对偏安 黯然虑母校 欣然请愿被害
人物形象 坚毅乐观
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爱国、有责任感、勇敢无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5.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 的缘由”有哪些?
提示:(1)反动统治者极其凶残的武力屠杀;(2)统治 者利用御用文人的舆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6.第五部分第2自然段,详写三个女子的遭遇有何用 意?
提示:详细介绍烈士们英勇就义的过程,目的是进 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同时也证明了上文中“虐杀”的 事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7.第五部分第3自然段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 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提示:
类别
爱国青年(猛士, 苟活者“我”)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 家,有恶意的闲人) 麻木的民众(庸人, 无恶意的闲人)
作者态度 表现
和感情
写作目的
悼念 尊敬激励 悼念、鼓励
污蔑 控诉抨击 痛恨、揭露
淡漠 哀伤唤醒 哀、学
提示:反语。屠戮妇婴、惩创学生并非伟绩、武功, 作者旨在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三、阅读课文第六~七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8.第六部分第1自然段,“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 闲人”分别指什么人? 提示:“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庸俗的市民,他们对世 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 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派的御用文 人,他们是反动统治者的帮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一、探索与发现内容目标1.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及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的角度,引导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2.感悟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3.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4.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并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学习要求1.思考《〈物种起源〉绪论》一文是怎样表现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文”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冲击。
2.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3.课外收集学术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结合对基因科学研究的了解,交流自己对“科学是双刃剑”的理解。
4.能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了解有关绪言的文体知识。
6.摘出文中自己认为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有启发或警示作用的句子。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栖息狭隘免疫胚胎冒昧阐明辜负教学建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以说明为主,应以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可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辨析“绪论”与“序言”的差别,明白“绪论”的特点。
绪论是著作者本人所写,只用于学术类著作,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导言或绪论的这些特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中几乎都具备,所以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可以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分析,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工《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学术报告,在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以此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生物科学工程,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举重若轻、明白晓畅,应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其说明特点及其取得的科普效果。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是前沿学科,又与日常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基因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但也要注意不能将说明文教学上成科普课。
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奇异的自然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视野中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界,了解自然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清说明顺序,说出所说明事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斑纹》的文体特点: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
4.指导学生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要求1.思考《南州六月荔枝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有何好处。
2.体会自然的奇异,并能清楚、生动地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
3.能理解“斑纹”的内涵,并能举例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斑纹”。
4.能体会说明文中所具有的文艺性,能结合具体例子说出《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这两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斑纹》的文体和表达特点。
5.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6.找出文中的诗词名句,诵读积累;画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品味。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醴酪红缯龟裂渣滓逶迤鹰隼偏袒妊娠罪孽教学建议《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性说明文,结构比较清楚,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其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
《斑纹》这类文章,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的特点,兼有科学性、趣人文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从传统说明文的角度来解读文章,可以把这些边缘性、交叉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吸收到说明文写作中来。
要引导学生理解“斑纹”的内涵:“斑纹”在文中含义是多样的,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
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的写作特点:一般说明文都是以单个的事物、事理与现象作为说明对象的,而《斑纹》却是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文章描写了许多现象,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散而不乱。
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手法,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使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如语言绘形绘色,准确又富有诗意与智慧;有的地方画面的说明与描写具有质感,逼真,而有的地方则极富抒情性。
再如文中的许多议论性的语句,将自然现象进行文化的阐释,富于个性与启发意义。
在教学时应注意说明文的实用性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等,在教学时应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知识。
*三、美丽的制造内容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所展示的景泰蓝、歧江公园的完美的制作与设计,使学生感悟欣赏其内在精神与情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能理解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来安排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的特点。
3.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学习要求1.理解《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和详略的,“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分别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涵。
2.学会感受景泰蓝的制作和歧江公园的设计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整理说明文知识,如根据对象特点说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并学会能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新构想或创造诉诸文字。
4.在文中画出一些用语准确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砧椎臼釉料栈桥湮没教学建议本板块属于“选学”内容。
可以安排课外自读,也可以在课内完成。
《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说明对象既与科学有关,又与艺术有关,是科学与美的结合。
要提醒学生注意审美和科学技术因素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体现。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典范说明文,应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加强对于同类说明文明白晓畅的风格以及说明顺序、详略安排、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认识。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在指导研习时,应首先让学生把握文章大的结构,再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其中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以及其语言方面的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的特色。
《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都有大量实物或图片资料,应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同时,在指导研读时,则要引导学生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培养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能力。
这个专题的几篇作品类型不同,特点各具,既有关于事物说明的,也有关于事理说明的;既有关于单个对象说明的,也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的;既有传统的,也有体现了现代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既有平实的、典范的,也有文艺性较强的: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文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元素。
在本板块教学时,可以与前两个板块打通,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说明文的学习,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能看清文章是如何由主到次,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来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学习如何汲取观点,搜集论据;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的说明文知识,例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
写作实践本专题“写作实践”的教学要点是“说明的要素”、“说明的语言”,文体为说明文。
1.能了解、熟悉说明的对象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能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能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写作。
3.能根据说明的需要,确定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如泣如诉内容目标1.感受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体会亲情的美好与动人。
2.领悟《陈情表》《项脊轩志》的丰富内涵,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特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4.指导学生诵读。
《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并揣摩其传情达意的手法。
1.能够感受、理解李密和归有光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能理解《陈情表》《项脊轩志》传情达意的手法。
2.能分析《项脊轩志》表达的“喜”与“悲”之情,具体说说有哪些“喜”,哪些“悲”。
3.归有光善于选取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这一特点。
4.整理《陈情表》《项脊轩志》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归纳整理“乃”“何”“且”“然”“者”“所”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表”“志”的文体知识。
6.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险衅夙见背夺志躬疾病零丁鲜成立祚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逮沐浴拜除蒙恩逋慢拔擢故老希冀朝不虑夕区区皇天后土结草雨泽修葺洞然栏楯兀坐万籁庭阶迨先妣瞻顾归宁教学建议《陈情表》《项脊轩志》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什么感人,应是教学的突破口。
《陈情表》陈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情感表达的层次性、曲折性以及分寸感的把握、火候的拿捏,十分到位。
应结合特定的交际环境,扣住“表”可以“陈情”的文体特点,抓住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
例如分析文中8次出现“祖刘”“刘”“祖母”的作用。
《项脊轩志》平静地描述记忆中的细节,只在关键处不经意流露感情,将巨大的情感波澜潜藏在文中的今昔对比中,写出了今不如昔的人生悲怀,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