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4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和图形进行表达;3. 掌握地球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中的应用;4.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一些地理现象;5. 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分类、制图方法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理解地球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应用;3.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2. 理解地图的制图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由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地球形状和结构通过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地球的球形和其内部结构的层次性,让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地球经纬度讲解地球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包括地理位置的确定、经纬度的表达方式等,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经纬度的运用。

(3)地球运动规律讲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地理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知识运用(1)地球仪的使用通过给学生演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球各个地区,并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

(2)地图的制图方法讲解地图的制图方法,包括比例尺、图例、指北针等要素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4.练习与巩固(1)解答问题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及时纠正和巩固所学内容。

(2)练习题提供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地球仪和实例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以问题和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巩固,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系统地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会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后,我会介绍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如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接下来,我会阐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在讲授过程中,我会使用图表、数据和实例来支持我的讲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的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讨论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家乡或社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培养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小组讨论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将在课堂上创设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情景。例如,我可以展示一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图片或视频,如洪水、干旱、飓风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此外,我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当事人来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情景创设,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我可以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短文,或设计一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海报。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4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4
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用讨论法、图示法教学,板图如图:
※四、月球对地球的影响(选讲、略讲)
课本P9~10“知识窗”,了解月球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有哪几方面?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设计
(用案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1)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
分析表格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从星体的物理结构特征看,地球与
水星、金星和火星有哪些共同之处?按这样的结构特征分类,九大行星可分为哪三类?
(2)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近邻的其他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目前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惟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课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分析指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重点
太阳及其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法及教具
综合运用导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相关资料和图片
C.简单介绍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大气电离层的扰动,及对人类无线电短波通讯的影响。
※D.补充:太阳活动产生的能量、粒子流也会对太空中的航天器或航天员产生损害作用。
三、地球:
设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展示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回忆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在绕日运动特征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3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3
课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1.说出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特征。
2.指出太阳系的组成,例举出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
难点
天体的概念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法及教具
综合运用导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潮涨潮落、季节转换、昼夜更替等,所以,要研究地球,必须先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新授:
一、宇宙:
设问:在我们的脑海中什么是宇宙呢?浩瀚的宇宙有有哪些特点?
1.什么是宇宙:
讲述:战国《淮南子·原道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可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它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即宇宙是无限的。
2.宇宙的特征(宇宙是什么样子?):
1)宇宙的物质性特征——宇宙是由各种天天组成的物质世界
结合课本图1-1-2~5及知识窗,对各种天体作简要介绍。或指导学生读“知识窗”及图片后,进行比较,如恒星与星云的比较、流行体与彗星的比较等。
提问:a.天体间的星际物质是天体吗?地球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吗?航天飞机呢?
b.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宇宙的运动性特征——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概念:
2.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⑫________反应。
(2)影响
a.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⑬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⑭________________等提供能量。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一一师一优课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一一师一优课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

2、气候成因的探索(板书)
(1)举例让学生分析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图2 -4 -1中A 到B 再到D 最|冷月气温降低主要是什么原因 ?(太阳辐射影响) . F 、D 最|热月为什么D 高 ?(下垫面影响) .
B 、
C 两地为什么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那么大 ?(大气环流影响) . 三峡建成对该地区气候有影响吗 ?(人类活动影响) . (2)总结某地气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热带雨林 气候 主要南北纬10°之间 主要赤道低气压带控

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草原
主要南北纬10° 主要赤道低压、信风
全年高温 ,干湿
图1
大气
气候
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
下垫面
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一一师一优课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地理一一师一优课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热月均
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月气温最|高 过
三、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南半球
⑴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 ,判断所在半球
依据 程
因素变化 最|冷月均温〉15℃
结论 热带气候
最 | 冷 最|冷月均温 0℃ - -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 -15℃ - -0℃之间 温带气候
公众号:惟微小筑
一、导入 由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导入本课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要素主要为气温和降水 ,因此 ,我们可以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来分析气候类 型. 教 1. 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根本因素 . 2.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能够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 ,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3. 下垫面性质 .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洋流等都会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 热状况 学 4. 人类活动 .在生产、生活中的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均温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⑵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 ,判断所处热量带 - - -以温定带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公众号:惟微小筑
公众号:惟微小筑
课题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考真题的体验 ,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
重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难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个案调整 学生主体 活动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非常学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非常学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非常学案
一、课程简介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是一门重要的地理学科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基本知识、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鲁教版地理必修一,学生将能够:
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地理环境;
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提高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地球与地图: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和使用等;
气候与水文:介绍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水循环、水体污染等内容;
地形地貌:介绍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发展等;
生物地理:介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人口与城市:介绍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城市化等问题。

四、学习方法
注重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多维度学习:除了课堂学习外,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网上搜索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
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进步。

五、教学资源
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
相关地图、图表、模型等教具;
实验器材和实践场地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中国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内部运动;2.了解中国境内重要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3.了解中国大气、水、土的环境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内部运动2.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地理环境特点3.中国的大气、水、土和环境问题备课提纲知识讲解地球基本构造和内部运动1.讲解地球的三层结构和特点;2.讲解地球的内部运动:地幔对流、板块漂移;3.指导学生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图和板块运动图。

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地理环境特点1.讲解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等;2.讲解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周期;3.指导学生认识中国大地构造的形态和地理位置。

中国的大气、水、土和环境问题1.讲解中国大气环境特点和污染现状;2.讲解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3.讲解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问题。

组织课堂活动1:讨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内部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活动2:制作地貌模型1.学生自行整理材料,制作所学地貌的模型;2.学生使用PPT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

活动3:课外实地考察1.学生自行课外调研一个本地区的环境问题;2.学生汇报结果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课堂作业1.阅读教科书第一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2.搜集本地区的空气、水质、土地污染情况及处理措施。

总结反思1.在地表与地下的结构与运动方面,学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学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3.学生了解了中国大气、水、土的环境特点和问题,对未来环保方向也有了一定的预期。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5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5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目标导航课标要求目标解析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通过对比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理解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普通性。

2.能简要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从而理解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特殊性。

知识回顾简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

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你知道太阳系的家族成员有哪些吗?学习知识阅读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

说出太阳系的组成成员主要有哪几类?、、、等。

太阳是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运用知识下列天体中不属于太阳系成员的是( )A.哈雷慧星B.木星C.北极星D.月球◆自主探究二:如何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学习知识1.读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完成:(1)九大行星的运动方向有何共同特征?。

(2)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有何共同特征?。

(3)读材料: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面之间的夹角为水星:7°00′,金星:3°24′,地球:0°00′,火星:1°51′,木星:1°18′,土星:2°29′,天王星:0°46′,海王星:1°46′,冥王星:17°12′。

我们可以判断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基本在上。

小结: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十分相似,即绕日公转轨道都近似,轨道面几乎在,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

并没有十分特别的。

2.读P8 表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完成下表:太阳近远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小结: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和有许多共同之处。

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的行星。

运用知识1、在太阳系中,地球公转轨道位于( )轨道与( )轨道之间。

A、水星、金星B、火星、木星C、木星、土星D、金星、火星2、距离太阳最近的巨行星是( )A火星B木星C天王星D水星◆自主探究三:地球为什么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学习知识1.讨论地球对于人类的意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全球气候变化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设想:通过展示极地冰川融化、极端气候事件等案例,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图表、GIS等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分析气候变化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设想: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数据,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变化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层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认识不足。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理解。
2.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陌生。
4.家庭实践: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从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如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等。记录一周的实践过程,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实践心得。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书籍或文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想:提出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并回答问题。
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设想: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7.注重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案

必修1全套教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 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一:鲁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教学案全套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天体:概念和类型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光球层:太阳黑子太阳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色球层:耀斑和日饵日冕层:太阳风地球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对地球的影响磁暴和极光宇宙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环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境普通性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地球有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A.天王星 B.冥王星 C.海王星 D.土星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水星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8.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10.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运动没有影响二、综合题1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包括三个单元:地球与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利用形式。

在第一个单元“地球与地理”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并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第二个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中,我们将学习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特点,包括地形、水系、气候等。

我们将学习地表的形成过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了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在第三个单元“人文地理环境”中,我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利用方式。

我们将学习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学习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与环境问题,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我们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提升:第一,我们将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我们将对地球的各个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三,我们将对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趣实用的课程。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关注社会问题,为地球做出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2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2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即原来解析后的目标)1、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原因,揭示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好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重点揭示了洪水致灾的机制和发生规律,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洪灾发生的原因。

二、预习导学(一) 知识梳理1、自然灾害是指在中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的事件。

2、洪水是河流水位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就形成洪灾。

3、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

(二)洪水成因1、洪水形成的原因:1、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堵塞河道;2滑坡、泥石流河道;3、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溃决。

2、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速度和河道的速度有关。

当流域的汇水速度河道的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就不容易形成洪水。

3、地面坡度,突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

反之则越慢。

河谷越,越通畅,纵向坡度,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1、洪灾形成的原因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的形成有什么影响?2、洪灾的防治措施四、目标检测1、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4-2-1填空并回答: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A 洪水B 风暴潮C 干旱D 水土流失E 泥石流F 台风(1)图示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鲁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地球仪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运动规律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导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2.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3.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运动。

三、案例分析1.以我国为例,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季节的影响。

2.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四、互动环节1.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地球运动的知识。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地球运动与生物多样性等。

2.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地球运动与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

三、实践环节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实践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2.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

2016-2017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4.3《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
寒带气候
⑵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以温定带
⑶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以水定型
雨型
特征
可能气候类型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降水集中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热月均
6.7.8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三、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⑴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冷月
均温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要素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因此,我们可以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来分析气候类型。
1.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能够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
3.下垫面性质。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洋流等都会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4.人类活动 。在生产、生活中的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课题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2: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
3:通过对高考真题的体验,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
重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
难点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一节课: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

•教学内容:–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教学重点: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二节课: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并能够理解地球上的动态变化。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演化•教学重点: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物展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表地质实物模型–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三节课:地球的界面和层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界面和层序,掌握地球界面的特征和层序的划分方法。

•教学内容:–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地球的外核和内核•教学重点: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练习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界面和层序–平面示意图:地球的层序–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四节课:地球的大运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运动,并能够解释地球上季节的变化原因。

•教学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运动和季节变化•教学重点:地球的倾斜运动和季节变化•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演示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球的大运动–倾斜模型和灯具–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五节课: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简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

•教学内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实验室预约–黑板、粉笔、教案、学案第六节课:地理图谱与地图制作•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图谱和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制作简单的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即原来解析后的目标)
1.目标(1)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认识自然条件是变化的。

(2)通过分析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的原因,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解析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案例,说明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影响,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及科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学重点:认识全球气候在不停的变化着;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认识冰期与间冰期,并能够通过图表进行分析。

二、预习导学
(一) 知识梳理
1、通常将气候变化分为的气候变化、的气候变化和的气候变化。

2、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和相对温暖的的交替。

3、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工业革命依赖人类大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

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表面增加的趋势是。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1导致全球上升,对世界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
3、导致的调整。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这叫二氧化碳的。

4、对人类健康的增加。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主干问题)
1、全球气候不停的变化着。

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万年以上的时间尺度
①冰期:气候变冷,冰川由高纬向低纬,从高山向平原推进
②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后退。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3)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加(4)威胁人类的健康
措施:
(1)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燃料的使用
(2)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从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3)大力发展水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4)不断扩大绿化面积
四、目标检测
1、气候变化史从时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尺度,其中历史时期是指 ( )
A .距今一万年以前 B.第四纪冰期后的近一万年来
C .近一两百年来 D.近几十年
2、有关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人为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量砍伐森林,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的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多
B.工农业等生产活动消耗大量能源是以矿物能源为主,燃烧后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
C.生活取暖、餐饮等以及汽车尾气也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火山喷发的气体中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寒冷:十五、十七、十九世纪 温暖:十六、十八、二十世纪 十九世纪末增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变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气温回升
3、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有 ( )
①海水入侵②海岸侵蚀加强③沿海洪涝灾害加剧④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有关全球气温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气候变化即为全球气温变暖
B.全球气温变暖的唯一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C.全球气温变暖,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D.全球气温变暖,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当然,人类的活动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
5、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 )
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
B.海洋污染、生态破坏
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
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
五、分层配餐
一.基础题(A组题)
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效地缓解洪涝灾害
B.海水入侵,有利于土壤脱盐
C.对港口和航道的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D.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2.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400年的气候变化应属于( )的气候变化。

A.人类历史时期
B.推测时期
C.地质时期
D.仪器观测时期
3.500年来,我国气候的变化大约可分为 ( )
A.2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
B. 3个温暖时期和3个寒冷时期
C.4个温暖时期和2个寒冷时期
D. 2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4.引起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 ( )
A.二氧化碳、甲烷
B.二氧化硫、氟氯烃
C. 臭氧、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臭氧
5.对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科学家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 )
A.1.4℃-5.8℃
B.0.4℃-0.8℃
C.2℃-10℃
D.0.09℃-0.88℃
6.目前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对此科学家最担心的是 ( )
A.会使空气中的氧含量下降,不足以供给人类呼吸
B.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生态失衡
C.会使人体吸进大量二氧化碳,损害健康
D.会使石灰岩大量溶解,破坏自然风光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相关内容,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理解的不足。

二.巩固题(B组题)
7.间冰期出现时的地理现象是 ( )
A.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B.冰川从高山向平原推进
C.冰川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后退
D.冰川分布范围没有明显的变化
8.当冰期出现时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B.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
C.暖温带的范围将向北移
D.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
9.造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地理信息技术可精确解释所有原因
B.人为原因所致
C.既有自然资源,又有人为原因
D.自然原因所致
10.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剧增的原因是 ( )
①臭氧层破坏②燃烧矿物燃料③大量森林被毁坏④太阳活动加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设计意图:主要对习题A组题中的难度进行提高选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中的概念及地理事实。

三.提高题(C组题)
11.下列有关“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③大部分干旱地区更加干旱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强烈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12.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
B.物种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产率降低
13.全球变暖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
A.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
B.北半球中纬度大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
C.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的生产率将会有一定的提高
D.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14.读漫画“地球出汗了”,完成下列各题。

1.这幅漫画揭示的全球性气候问题是。

2.产生上述全球性问题的原因是





















1989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