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学最全知识点汇总,你都熟记了吗?
高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的学科。
掌握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还有助于应对高考物理的考试。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1N等于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加速度1m/s²。
二、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质点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可以看作质量集中于一个点的物体。
质点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刚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可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
三、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或减小的大小。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四、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运动。
通过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时间、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五、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运动。
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数学关系。
六、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是其质量与加速度乘积,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七、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接触时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存在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互运动时的摩擦力。
八、重力、重力势能和重力加速度地球吸引物体的力称为重力,它是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结果。
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高度变化时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有关的势能。
九、弹簧力和胡克定律弹簧力是弹簧受到压缩或伸长时产生的力,其大小与物体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详解一、力学基础概念1、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kg)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重量(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计算公式:G = mg (g 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m/s²)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 = ma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常见的力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胡克定律:F = kx (k 为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2、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在 0 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 f =μN (μ 为动摩擦因数,N 为正压力)3、重力已经在前面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合力的范围|F1 F2| ≤ F 合≤ F1 + F23、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运动学基本概念1、位移定义: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速度平均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归纳总结物理力学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力、运动、动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力和牛顿三定律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二、运动学1. 位移和位移矢量:位移是从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矢量除了大小,还具有方向。
2. 速度和速度矢量: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速度矢量除了大小,还具有方向。
3. 加速度和加速度矢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矢量除了大小,还具有方向。
4.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位移的方向相同;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和位移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5. 自由落体运动:无论质量大小,所有物体在真空中均以相同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记作g,约为9.8 m/s^2。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摩擦力、弹力等的计算公式,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记为Fg,大小为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垂直抛体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然后继续下落,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4. 斜抛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水平初速度和竖直初速度,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四、动量守恒和碰撞1. 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量度,定义为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记作p=mv。
2. 动量定理:根据动量定理,力的改变将导致物体动量的改变,也就是F=Δp/Δt。
高考物理力学最全知识点汇总,你都熟记了吗?
高考物理力学最全知识点汇总,你都熟记了吗?力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因此,复习时必需高度重视。
本文汇总了关于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用。
力学基础知识汇总力学体系汇总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F=G·m1·m2/r^2 ,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取其值约为6.67×10?-11 单位N·m2/kg2。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四、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五、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学基础
-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力的分解和合成
-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和垂直分量的求解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 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3. 重力和运动
- 重力:万有引力定律和重力加速度
- 自由落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抛体运动: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
4. 动量
- 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系统总动量守恒的条件
- 冲量: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冲量等于动量变化5. 能量和功
-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 功的计算:力和位移的乘积
-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 能量守恒:系统总能量守恒的条件
6. 机械振动
- 机械振动的特点和描述
-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 力的振幅和频率与物体的振幅和频率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考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清单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下面是高考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清单,供同学们参考和复习。
一、运动学基础知识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公式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公式4.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计算公式5. 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飞行时间和射程的计算公式6.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二、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2.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4. 质点系和刚体的区别5. 力矩和力偶的定义和计算公式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7. 冲量和冲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1. 功、功率和能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力的功和机械能的关系3.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4. 转动惯量和转动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5.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和应用6.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和计算公式四、静力学基础知识1. 牛顿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2. 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和性质3. 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原理4. 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计算公式5. 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条件和计算公式五、流体力学基础知识1.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2. 流体的密度、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公式3. 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液体容器的液面高度、压强和流速的计算公式六、物体的平衡和稳定1. 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条件2. 刚体平衡的条件和稳定条件3. 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对平衡和稳定的影响4. 摆的周期和频率的计算公式以上是高考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清单,同学们在备考时可以按照这个清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希望大家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知识点覆盖面广,涵盖力学基础知识、瞬时速度、加速度、运动规律、牛顿定律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对高考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 物理学基础知识1. 物理量物理量是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现象的特征量,包括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其中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等。
2. 量纲和单位物理量是有量纲的,其中有七大基本量纲: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量和发光强度。
单位则是用于测量物理量的具体尺度,有国际单位制(学名称为“国际量纲制”),其中将很多物理量的单位规定为SI单位。
3. 误差与有效数字在物理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误差,其中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还需知晓有效数字的定义,有效数字指的是一次测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字。
二. 运动基础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有三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其中位移是指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方向,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加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 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特征,将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复合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恒定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则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三.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是经典的力学基本定律,共有三个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不受外力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可能的。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动能定理则是描述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变化关系:动能定理:物体从运动初态沿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增量。
五. 力和功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原因,是量度物体产生运动状态或形变状态的物理量,可以描述为一个物体在其他物体或场中发挥的影响力。
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量1. 力:力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受力的效果。
2.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
质量决定了物体惯性的大小。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情况。
4. 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物理量,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总的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力和分解方向决定。
三、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在作用力下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的性质1. 力的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应力和应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变形,变形所产生的力与物体的面积之比称为应力,变形量与原始长度之比称为应变。
4. 力的分类: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弹簧力、拉力等。
五、质点运动学1. 一维直线运动:求解质点在一维直线上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2. 自由下落运动:求解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3. 斜抛运动:求解物体在斜向抛射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飞行时间的关系。
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1. 非静止的物体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在受力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梳理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基本规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有许多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力学部分1.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与计算2.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理解和适用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物体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的受力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实例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公式4. 动量守恒与能量转化-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及其转化过程二、热学部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 密度、比热容和焓的概念及其计算2. 热传递与热传导- 热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3. 理想气体与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的特性和分子动理论-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定律的应用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波动性- 光的反射与折射的规律-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解释和计算2. 光学仪器-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 光栅和光谱的特性及其应用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 电荷和元电荷的概念- 电场强度的计算和电场线的性质2. 电场中的电势与电势能- 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 电势能的计算和电势分布的分析3.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4. 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公式- 电磁振荡的特点和应用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的结构与辐射-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粒子组成- 辐射的基本特性和辐射的量子性2. 核能与核反应- 放射性元素与半衰期- 核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方程式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高三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用v表示,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用a表示,加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速度改变量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包括三个基本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用数学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作用于物体A的力,必然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物体B上。
三、力的概念与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和方向改变的量。
力是矢量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2. 分类(1)重力地球对物体具有的吸引力,被称为重力,用Fg表示。
(2)弹力物体在受到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被称为弹力,用Fe表示。
(3)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时的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弦力绷紧的绳或线所施加的力,被称为弦力。
(5)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合力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矢量相加来求得。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方向不同的力的合力,可以将该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力的矢量相加。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无论是力的大小、方向,还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力学都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核心。
下面,我们来对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表示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引起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位移的大小即为路径的长度。
2. 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变化。
平均加速度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2. 不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的变化,即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有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则是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成。
五、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1.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支撑面没有相对滑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高三物理力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力知识点总结大全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作为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在高三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物理力学的一系列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三物理力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 = Δx /Δt来计算,其中v代表速度,Δx代表位移,Δt代表时间。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率,可以用公式a = Δv / Δt来计算,其中a代表加速度,Δv代表速度变化,Δt代表时间。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的作用于物体上时所产生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5.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其中,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是高中物理力学课程中重要的动力学问题。
6. 弹性力弹性力是指物体变形时所产生的恢复力。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的性质,即弹性力与物体形变程度成正比。
7. 颗粒模型颗粒模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假设,将物体看作无数个微小粒子的组合。
这个模型有助于理解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8. 压力和密度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 / A来计算,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面积。
密度是物体单位质量的空间分布,可以用公式ρ = m / V来计算,其中ρ代表密度,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
9.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或流体的阻碍力。
摩擦力是物体通过接触表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10.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可以用公式p = mv来计算,其中p代表动量,m代表质量,v代表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 位置、位移和路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和路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和曲线上运动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特点和性质。
3. 动量和能量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动量守恒定律。
-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加速度和力的计算,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 万有引力: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万有引力的特点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
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核心知识
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核心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2024年高考中,物理力学被视为核心知识点。
本文将就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核心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1.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不变;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随时间变化。
高考中常涉及的公式有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
3.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
高考中常用的动量守恒公式包括碰撞反弹问题和火箭推进问题的求解。
4.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是一个守恒量。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中的机械能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对于重力问题,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转化的方法来解决。
5. 微分力学高考物理力学中的微分力学是指研究质点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微小变化的力学。
其中,微分力学中最常见的内容是速度和加速度的求解以及曲线运动的分析。
6.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形状和物体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变形和恢复程度,常用的公式有胡克定律和弹性势能公式。
总结:以上就是2024年高考物理力学核心知识的介绍。
物体的运动、牛顿三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微分力学以及弹性力学等内容都是高考物理力学中的核心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运用相关公式,扎实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提高物理考试的应试水平。
高考物理中力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中力学知识点汇总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考试重要的一部分。
力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公式,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从力学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作用力等方面对高考物理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在力学中,最基本的三个概念分别是质量、力和运动。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m表示,是一个标量。
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和引力。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引力也越大。
力是使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用F表示,是一个矢量。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
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运动的描述可以使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直接揭示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合力作用时间较短时,质量相同的物体受到的加速度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很广泛,在高考中经常会考察相关的题目。
掌握了这些定律,可以解决许多与力和运动有关的问题。
三、作用力和力的合成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一般由直接接触产生。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的合力。
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使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
求合力的基本思路是将力按照大小和方向进行分解,然后根据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性质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摩擦力和弹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非常关注的科目之一,它的考试分数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大学录取结果。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物理,本文将对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着重介绍其中的重点内容,以供参考。
1. 力学部分1.1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沿斜面方向作用于物体时,可将该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1.3 动能、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物体的动能由其质量和速度共同决定,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功: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移动的效果,功的大小等于力乘以物体的位移。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无摩擦、无空气阻力以及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2. 热学部分2.1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
温度:反映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
热量:物体之间热交换的能量,能够使物体的温度发生改变。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净热量交换,温度相等。
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物质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功等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内能增加等于系统的吸热减去对外做功。
热功等式:热量转化为功的过程中,热机的效率等于功对热量的比值。
3. 电磁学部分3.1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物理系统围绕平衡位置以一定频率前后振动的运动。
波动:能量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的物理现象。
3.2 电场与电势。
电场:带电粒子周围的电力作用空间分布,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距离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力学最全知识点汇总,你都熟记了吗?力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因此,复习时必需高度重视。
本文汇总了关于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用。
力学基础知识汇总力学体系汇总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F=G·m1·m2/r^2 ,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取其值约为6.67×10ˆ-11 单位N·m²/kg²。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四、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五、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六、静电力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
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
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
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七、电场力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
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八、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
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九、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
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
洛仑兹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洛伦兹力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且永远不做功。
十、分子力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0,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r0当时合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十一、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
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
力学最易错易混点汇总易错点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易错分析: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易错分析: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
易错点4: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易错分析: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易错点5: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易错分析: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易错点6: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易错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
易错点7: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易错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
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易错点8:不会处理瞬时问题易错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所谓瞬时对应关系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立即产生加速度,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外力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变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在分析瞬时对应关系时应注意两个基本模型特点的区别:(1)轻绳模型:①轻绳不能伸长,②轻绳的拉力可突变;(2)轻弹簧模型:①弹力的大小为F=kx,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②弹力突变的特点:若释放未连接物体,则轻弹簧的弹力可突变为零;若释放端仍连重物,则轻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释放的瞬间仍为原值。
易错点9:不理解超、失重的实质易错分析:要头透彻理解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超失重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情况.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失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物体仍受重力,只是视重(支持力或拉力)大于或小于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视重为零。
易错点10:找不到两物体间的运动联系而出错易错分析:动力学的中心问题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除了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外,还必须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当所给的情境中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找出这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尤其重要,特别注意物体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故物块的位移并不等于木板的长度.一般地,若两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木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木板长。
易错点11:找不准合运动、分运动,造成速度分解的错误易错分析:相互牵连的两物体的速度往往不相等,一般需根据速度分解确定两物体速度关系.在分解速度时,要注意两点:①只有物体的实际运动才是合运动,如物体A向右运动,所以物体A 向右的速度是合速度,也就是说供分解的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②两物体沿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或分速度)相等。
易错点12:不能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易错分析:圆周运动分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延伸,在分析时也要做好两个分析:①分析受力情况,选择指向圆心方向为正方向,在指向圆心方向上求合外力;②分析运动情况,看物体做哪种性质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确定圆心和半径.③将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相结合列方程求解。
易错点13:混淆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地球赤道上物体运动的特点易错分析:对卫星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除受万有引力外,还受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即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GMm/r2=ma对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是适用的,但对赤道上的物体并不适用.此外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物体,两两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14:弄不清变轨问题中的各量的变化易错分析:首先要理解变轨的实质:卫星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等于万有引力.要想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做离心运动,必须增大卫星的速度,使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反之减小卫星的速度,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则做向心运动.卫星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决定,所以不同的轨道上的同一点卫星的加速度相同.此部分公式较多,要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生搬硬套。
易错点15:不能正确求解变力做的功易错分析:求功问题首先从做功的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一般可以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恒力做功情况)或力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变力做功情况)入手分析.求解变力做功,动能定理是最常用的方法。
易错点16:不能正确理解各种功能关系易错分析:应用功能关系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各种力做功与相应能变化的关系,重要的功能关系有:①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的负值,即WG=-△Ep;②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动能定理W合=△Ek;③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它=△E机;④当W其它=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⑤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机械能转化的内能,即f·d=Q (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