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近似数_冀教版(2018秋)-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 4 近 似 数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   4 近 似 数

4 近 似 数
项目内 容
1.在○里填上“>”或“<”。

1078○846 389○982 5102○5184 4288○5011
2.思考:生活中的所有数都是准确的吗?
3.某中学有学生2904名,有时说,这所中学有学生接近几千人?
分析与解答:
接近几千人,求的是近似数,近似数用“≈”表示。

2904人比3000人少一些,接近3000人,即2904≈(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把一个准确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千、整百或几千几百数,这些
整千、整百或几千几百数都是这个准确数的( )。

5.写出每种商品大约的价格。

6.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487≈ 7985≈ 5136≈ 6012≈
3091≈ 614≈ 995≈ 4996≈
温馨
知识准备: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

提示
参考答案:
1.> < < <
2.不是
3.3000
4.近似数
5.2100 300 3900
6.500 8000 5100 6000 3100 600 1000 5000。

2018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近似数教学设计1

2018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近似数教学设计1
(1)大型养鸡场一天产的鸡蛋大约是3600个。
(2)大型养鸡场一天产的鸡蛋大约是3640个。
(3)大型养鸡场一天产的鸡蛋大约是4000个。
●李奶奶家的养鸡场的答案可能有:
(1)李奶奶的家里每天产蛋大约230个。
(2)李奶奶的家里每天产蛋大约200个。
如果学生说大型养鸡场一天产蛋3000个,或李奶奶家的养鸡场一天产蛋250个,教师要给予提示;这样的近似数与准确数差的较多,不合适。不总结四舍五入法,可以告诉学生,一般超过或等于5,就可以往大里算,等于或小于4,就只能舍去。
2、交流读书学习的结果。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和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既是自主看书结果的交流,更是学习新知的过程。
“≈”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学到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要使学生了解
●某中学有学生2904名,可以说大约是3000,2904是精确数,3000是2904的近似数。
在比较、讲解,再用近似数表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用近似数表示事物的思维方式,并学会选择不同单位的近似数表示。
师:同学们自己学习的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观察这两个近似数和它们表示的准确数,你发现有什么关系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
生1:3000比2904多,1200比1213少
生2:3000是一个整千的数,1200是一个整百的数。
指名汇报,教师重点板书出几条。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大约7时、大约7点半、快8时等等,分别表示接近7时或接近8时的时刻,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人们还经常用与实际数量接近的数来描述事物的数量。请看课本第9页上面的两幅图,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指名读一读。

冀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第1单元第4课时-近似数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第1单元第4课时-近似数 冀教版

巩固运用 深化拓展
写出下面的近似数: 4331≈ 4300 4270≈ 4300 8990≈ 9000 5544≈ 5500
巩固运用 深化拓展
归纳总结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知道了什么是近似数,会用近似数 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了“≈”,并会读。
课后作业
课本10页练一练: 2题~4题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小结:什么是近似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一个 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 整千等的数来描述一些事物。这个 与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就是近似数。

巩固运用 深化拓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大约数。
(1)王奶奶家有鸡场有6531只鸡。 6531≈6500(只) (2)我们学校全校师生一共有698人。 698≈700(人)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这是准确数吗?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认识“≈”:
3000是2904的近似数。 2904≈3000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1200是1213的近似数。
1213≈1200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王叔叔家的牧 场里面有613只羊, 大约有600只羊。
600是613的近似数,即:613≈600 “≈”,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1单元第4课时
近似数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经历认识近似数和
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2.了解近似数的意义,认识“≈”,会用 合适的近似数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能 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
什么是近似数?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

3.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取近似数。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近似数。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

以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为例,让学生列举出其中的近似数。

3.四舍五入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取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1.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能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

3.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取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取近似数。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2.问答法3.课堂练习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先给学生出三道数学题目:1.596.2610四舍五入整数后得到【】。

2.3.85四舍五入整数后得到【】。

3.643.4871四舍五入十分位数后得到【】。

让学生分别计算,并在不同的答案上举手,进行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2. 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师展示几张实际生活场景图片,例如超市的价格标签、车的油表、秤上的重量等等,让学生列举其中的近似数,并进行讨论。

3. 四舍五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师用多个例子进行讲解,并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

2.学生能够准确地给出实际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

3.学生能够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取近似数。

八、教学后记: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实例切实体验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应向学生布置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018学年(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近似数教案

2018学年(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教材中的数据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

对这组数据进行分类,体会近似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者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

二、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对于跨入四年级的学生,收集信息、数据,查找资料的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也很愿意去查找资料,搜集数据。

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尤其对于现实情境中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索的能力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教学过程(一)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数据,给大家说一说,并说明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收集到的,这个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

师:同学们从各种途径中获得了好些信息数据,说明你们在学习上都很用心!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收集了一些数据,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评析: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受到收集信息渠道的广泛性,增大信息量,为学习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1、认识近似数(1)出示教材第11页的五条数据信息。

师:谁能说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以上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片刻后,小组交流)师:为什麽大数据前面旧加约字,而小数据前面就不加约字呢?(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得到数据大了,不容易统计准确,而数据小就容易统计出来的结论。

)(2)数据分类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如果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呢?(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很容易就把有约字信息的归为一类,没有约字的归为一类。

)师:(引导学生)明确一类为近似数,另一类为精确数。

(3)请同桌说说自己收集的数据中的近似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第四课时 近似数【新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第四课时  近似数【新版】

第四课时近似数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0页,近似数。

教学提示教材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鸟和花卉两种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学生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用近似数描述事物的经验。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实物,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不同之处,知道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时要用与准确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要求同学们课前调查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调查的结果和方法?生1: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是1206人。

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学校的人数大约是1200人。

生2:我的调查方法是登录我们学校的网站。

通过这个调查我知道了1206人是我们学校学生的准确数值。

而1200人是大概的数值。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师:我们可以将上面调查的数据调换吗?我们学校大约有1206名学生?我们学校有1200名学生?生:不能,1206人是和实际完全符合的人数,不能用大约,而1200是估计的人数,不是准确的。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和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字来描述事物,这些数字就是“近似数”,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我们学校大约有1200名学生”,这就是近似数。

2.出示“鸟类和花卉”图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图中的两句话。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1300和2230是鸟类和花卉的准确数量吗?(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4课时近似数(天文小知识彗星和流星)拓展资料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4课时近似数(天文小知识彗星和流星)拓展资料冀教版

天文小知识:彗星和流星
很多初学者常常把彗星和流星搞混,其实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简单来说,体积上,彗星大(千米级),流星体小(毫米级);从地球上看,彗星运动缓慢,流星转眼即逝;我们看到的彗星一般都在数亿公里以外,而流星发光一般在一百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

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彗星在其轨道上抛洒留下的物质(回归物)在很长时间内会沿着原轨道绕太阳运转(如图为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55P彗星的回归物),如果其与地球轨道距离比较近,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回归物更接近地球,地球便有机会从中穿过,而且每年大致是在同一个日期。

这样的成团的彗星回归物叫做流星群,单个颗粒就叫做流星体。

当地球在某个日期穿过这个流星群时,在地面上就会看到壮观的流星雨,一颗颗流星划过天空,仿佛下雨一般。

由于透视关系,人们感觉流星都是从同一个点“喷发”出来的,这个点就叫做该流星雨的辐射点。

人们就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来命名这个流星雨,如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

而形成这个流星雨的流星群也以这个星座命名。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近似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学习近似数的比较方法;3.掌握近似数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2.近似数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近似数的简单应用。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10元钞票和一个20元钞票,然后问同学们:“这两张钞票哪张更值钱?”同学们踊跃地回答:“20元钞票更值钱!”教师回答:“为什么?”同学们不解,教师随即提示:“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近似数’?”2. 导入知识教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口袋里的钞票,然后向同学们展示一个问题:“这张5元或者一张10元的钞票,那张更接近20元钞票?”教师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近似数”的概念。

3. 讲解近似数的比较方法教师给同学们出示一组数:4.8、5.2、4.6、5.4、4.7,然后提问:“这些数哪个最接近5?”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些数和5的距离来回答问题。

教师进一步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有这样一组数:4.878、5.094、4.054、5.785,该如何比较这些数和5的关系呢?同学们可以使用单位数来比较这些数与5的大小关系。

4. 练习教师让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5.5,5.09,5.45,5.15,5.7答:5.09,5.15,5.45,5.5,5.72.请选出一个数,使它既接近4.3又接近5.8答:55. 拓展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地思考如何使用近似数来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

例如,如果一本书的厚度为2.3厘米,那么10本这样的书有多厚?同学们可以使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教学总结近似数是指在一定精度下,不是准确的数,但是可以近似代表某个数。

学习近似数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数学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10页,近似数。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鸟和花卉两种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学生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用近似数描述事物的经验。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实物,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不同之处,知道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时要用与准确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根据给出的近似数选择合适的答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认识近似数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事物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要求同学们课前调查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调查的结果和方法?
生1: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是1206人。

师: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学校的人数大约是1200人。

生2:我的调查方法是登录我们学校的网站。

通过这个调查我知道了1206人是我们学校学生的准确数值。

而1200人是大概的数值。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师:我们可以将上面调查的数据调换吗?
我们学校大约有1206名学生?
我们学校有1200名学生?
生:不能,1206人是和实际完全符合的人数,不能用大约,而1200是估计的人数,不是准确的。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和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字来描述事物,这些数字就是“近似数”,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我们学校大约有1200名学生”,这就是近似数。

2.出示“鸟类和花卉”图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图中的两句话。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1300和2230是鸟类和花卉的准确数量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1:这两个数都不是准确数。

生2:1300余种意思是1300多种……
生3:2230多种,也是指多于2230种,不是准确地说就是2230种。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近似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用近似数来描述事物。

(课件呈现“中学、小学人数”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哪个数是准确数,哪个数是近似数?
生1:2904和1216是准确数,3000和1200是近似数。

师:我们应该说3000是2904的近似数,1200是1216的近似数。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准确数和近似数?
如果一个数据是准确的,和实际完全相同,在数学上,我们说这个数据是准确数。

如果一个数据是大概的,和实际比较接近,在数学上,这个数据是近似数。

3.认识“≈”。

(课件出示“2904≈3000,1213≈1200”)
兔博士:“≈”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也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判断下面的数据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

(1)石家庄市区常住人口数量约400万。

()
(2)我们班的学生数是43人。

()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
(4)我们家一个月的用水量是8吨左右。

()
(5)这件衣服45元。

()
3. 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

(1)写成整十的数 4121≈()
(2)写成整百的数4121≈()
(3)写成整千的数4121≈()
答案:2.(1)近似数(2)准确数(3)近似数(4)近似数(5)准确数
3. (1)4120 (2)4100 (3)4000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019≈() 7814≈() 3989≈()
8492≈() 5418≈() 6084≈()
3.找出相应的近似数。

577、980、603、967、9800、589、9789、608、9788
(1)近似数是6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似数是1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似数是10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2019 7800 4000 8500 5400 6000
3. (1)577 603 589 608
(2)980 967
(3)9800 9789 9788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近似数,学会了用近似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判断一个数据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的方法?文字中可能会有哪些提示词语呢?
生1:约…
生2:…左右
生3:…多
生4:近…
师讲解:像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领土面积是难以测量的,用水量不是固定的。

这个时候都要用到近似数。

在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学习近似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4题。

2.商场每个写字台498元。

丽丽和妈妈要买两张写字台,至少要带几百元钱?
3.一台热水器价格大约2600元。

它的实际价格可能是()元。

A.2510 B. 2588 C.2609
4. 作业:和家长一起玩“十问猜价格”的游戏。

游戏规则:猜一个家用电器的价格。

(最好是个四位数)学生做提问方,运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向家长提问。

家长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要在十个问题内猜出价格。

板书设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

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提出“把这两个数交换位置行不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怎样求近似数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相符的准确数,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相符的近似数。

例如,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重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对大数目进行统计时,一般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怎样求近似数呢?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这是最常用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小于4,就把尾数都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大于5,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向省略的尾数最高位的前一位进1。

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要去买一台746元的洗衣机,大约应该带800元,而带700元不够用。

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省略的尾数省略后,不管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二、资料链接。

天文小知识:彗星和流星
很多初学者常常把彗星和流星搞混,其实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简单来说,体积上,彗星大(千米级),流星体小(毫米级);从地球上看,彗星运动缓慢,流星转眼即逝;我们看到的彗星一般都在数亿公里以外,而流星发光一般在一百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

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彗星在其轨道上抛洒留下的物质(回归物)在很长时间内会沿着原轨道绕太阳运转(如图为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55P彗星的回归物),如果其与地球轨道距离比较近,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回归物更接近地球,地球便有机会从中穿过,而且每年大致是在同一个日期。

这样的成团的彗星回归物叫做流星群,单个颗粒就叫做流星体。

当地球在某个日期穿过这个流星群时,在地面上就会看到壮观的流星雨,一颗颗流星划过天空,仿佛下雨一般。

由于透视关系,人们感觉流星都是从同一个点“喷发”出来的,这个点就叫做该流星雨的辐射点。

人们就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来命名这个流星雨,如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等。

而形成这个流星雨的流星群也以这个星座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