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2011

合集下载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翻译【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白话翻译】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

(按:孔防叔为孔氏自宋迁鲁的第一代。

)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女子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按:一说“野合”意为不合婚配常理,指结婚时叔梁纥年老而孔子母亲年轻),而且是到尼丘山去向神明祈祷才怀上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

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是凹下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

字叫仲尼,姓孔。

【原文】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白话翻译】孔子生下不久,叔梁纥就死了,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城的东边,自此孔子没法确知自己父亲的坟墓所在,因为母亲没有告诉他。

孔子小时候玩耍,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的礼仪动作。

母亲死了(按:钱穆《孔子传》认为在孔子十七岁以前),就暂时浅厝在鲁城街道五父衢的路旁(以便以后为父母合葬),可能是他行事谨慎吧!后来同邑人挽父的母亲,指点出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孔子才把母亲迁去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原文】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白话翻译】孔子腰间系着孝麻(还在守丧),(鲁国贵族)季孙子设宴招待士人(按:士有二说,一说文学之士,一说军役之士),孔子前往参加。

季孙的家臣阳虎拒斥他说:“季氏招待士人,不是要招待你的。

”孔子于是退了回来。

【原文】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史记·孔子世家(4)全文

史记·孔子世家(4)全文

史记·孔子世家(4)全文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正好遇上晋国、楚国争霸,两国轮番攻打陈国,直到吴国攻打陈国为止,陈国常常遭受侵犯。

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气很大,只是行事阔一些,他们都很有进取心,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

于是孔子就离开了陈国。

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

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

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

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

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

孔子是到了卫国。

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

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

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

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

卫灵公说:很好。

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卫灵公年纪老了,懒得处理政务,也不起用孔子。

孔子长叹了一声说:如果有人起用我,一年时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在大见成效。

孔子只好离开。

佛肸(xī,西)做中牟的长官。

晋国的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

佛肸就占据中牟,反叛赵简子,并派人招请孔子孔子打算去。

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现在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想前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

但我不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不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

我难道是只中看不能吃的匏瓜吗,怎么可以老是挂着却不给人吃呢?有一次孔子正敲着磬,有个背着草筐的人路过门口,说道:有心思啊,这个击磬人,磬敲得又响又急,既然人家不赏识自己,那就算了吧!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

《史记》第47期:三十世家·孔子世家(原文)

《史记》第47期:三十世家·孔子世家(原文)

《史记》第47期:三十世家·孔子世家(原文)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兒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後,灭於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

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

”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後,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於鲁。

鲁小弱,附於楚则晋怒;附於晋则楚来伐;不备於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適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孔子世家》最终版

《孔子世家》最终版

《孔子世家》最终版孔子世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能力:1、大致介绍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认知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至的促进作用。

2、累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升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课堂讨论总结,师生交流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诚挚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介绍他的博学多才,重新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秉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退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掌控文言科学知识,例如词类活用、特定句式等。

2、重新认识孔子的理想崇尚、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设想】:《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记述了孔子一生所从事的种种活动。

本文节选内容介绍了孔子的身世、早年从政、好学善学、穷且益坚、整理古籍、教书育人的相关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两简”“两繁”:孔子的从政情况、整理文献及教书育人两方面内容记述得简练,要言不烦;孔子的好学和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两方面的情况写得详细,生动具体。

自学本文,重点放到这“两疲”上,潜心玩味,深入细致思索,可以诚挚地体会他的“为人”,体会他的孜孜不倦,介绍他的博学多才,体会他用科学知识、用自学发生改变自己“贫且痴”命运的精神,更赞叹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秉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退出的情操。

其次,要积累文中词汇,了解文言语句,增强文言语感。

最后,可以适度不断扩大自学范围,多腰腰《论语》名句,听听当今学者于丹、李零了解孔子著作的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名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就是宋国贵族,暂避迁于鲁。

他长大时,家世已经衰败。

年轻时搞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产卵牲口)等。

三十多岁至齐国,几年没获得齐君的器重,又返回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改任司寇(掌理刑狱、Preachers等事)。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孔子世家》全文详细翻译孔子世家作者:司马迁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

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

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

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

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

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敢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

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孔子由是退。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解析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解析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与解析(正文开始)《史记·孔子世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献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家族的世系和事迹。

本文将对《孔子世家》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探讨。

《孔子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编纂。

该篇共分为四十一章,详细记载了孔子的家族来历、世系和后代传承,同时也包括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言行。

该文的开篇写道:“祖述以千堂,有裔终。

”这句话意为孔子的祖先世代相传,代代有人继承家学。

这从一开始就突出了孔子家族的尊贵和传承。

接下来的几章则详细描述了孔子的家族世系,强调了孔子家族的历史渊源和世代相传的家学传统。

在叙述孔子的成长过程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孔子的学问和品德。

例如,他说:“孔子居于鲁,《春秋》事虽小,迹至尊”这句话强调了孔子作为《春秋》编年体史籍的作者,他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见解是至高无上的。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述孔子的思想和行为,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形象。

他经常提到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并将孔子的学说与实际的事例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作者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更详细、更生动的阐述。

《孔子世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对孔子及其家族的全面了解。

它以史实为基础,既传承了孔子家族的世系和家学,又刻画了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形象。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其家族的故事,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孔子的思想和理念,为今人所用。

该篇的影响力也非常深远。

孔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孔子世家》对于传承孔子学说、弘扬儒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后世研究孔子及其家族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史记·孔子世家》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孔子及其家族的记载和解析,展现了孔子的家族世系和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形象。

孔子世家__2011

孔子世家__2011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 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 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 生下生下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 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法地结合后生下孔子, 他们向尼丘山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 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孔。
孔子简介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 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 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 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 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 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 日,赍(jī)志而殁。
相关链接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 你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 然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 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 想说什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 柔者长存。

史记·孔子世家(5)全文

史记·孔子世家(5)全文

史记·孔子世家(5)全文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

叶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为政的道理在于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归服。

有一天。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情况,子路不回答。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就对子路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对他说:他这个人呀,学习起道理来不知疲倦,教导人全不厌烦,发愤学习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以致于连衰老就将到来也不知道。

孔子离开楚国的叶地回到蔡国。

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

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强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

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

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

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

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

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说完就拄着拐杖拔草去了。

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

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

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

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

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

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讲第3节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 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 云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允许我跟随
孔子去地。”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 还有一个童仆同行,前往周学习周礼,据说 见到了老子。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 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 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 言,”
相关链接
柔者长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 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 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 说什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 柔者长存。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 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 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色严肃的沉思,又表 情愉悦地向上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 乐曲作者的风范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 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 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 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我所教 的乐曲,大概就是《文王操》啊。”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 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 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 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 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 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 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 “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 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 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 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 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串讲第4节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 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 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的太师谈论音 乐,听到《韶》的乐曲并学习《韶》乐,以 致几个月都感觉不到肉是什么滋味,齐国人 都称赞他用心学习。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的主观感受,”齐人 称之”说明社会反响,强调了孔子的好学、乐 学、全神贯注、专心至极。
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 人。我不是富贵之人,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 用言语来送你,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
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 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 稍益进焉。
这几句话是:‘对问题看得清楚、深 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好议论 他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 险境的人,是因为揭发他人的丑恶。 做人儿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做人臣 子的就不要考虑自己。’”孔子从周 地返回鲁国后,他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 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 人,曾经做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官,管理 统计准确公平;又曾做过管理牧场的小官, 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 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挤,被宋国、卫 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海 门 市 冠 今 中 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夫子是 后人对他的爱称。是位大名鼎鼎的 学问家,也是是伟大的思想家,上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曾评选出人类历史上的“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孔子位居榜首。
1988年1月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共同签署了 《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宣言》
孔子简介
整体感知课文
第三部分(6-11节): 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节): 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 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20-21节): 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22节) 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文本研读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 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 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 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 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 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 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 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 由是反鲁。
文本研读 第5节 孔子在鲁学琴,作者写得具体而详细,主 要通过“习其曲”、“得其数”、“习其 志”、“得其为人”的四个阶段追求,表 现了孔子好学的态度、善学的品质,赞美 了孔子的勤奋钻研、踏实认真和深思善悟 的品格。
孔子,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 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 定居鲁国陬(zōu) 邑。父 叔梁纥(hé)为鲁国武士, 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 颜征在移居阙里(què lǐ), 受其教。孔子少时家境贫 寒,15岁立志于学。及 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 吏”和管理牛羊的“乘
孔子简介
串讲第5节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 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不要求 也。”
学新的内容。师襄子说:“可以增加新的学 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 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 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巧,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未 能把握住曲子的志趣意旨。”又过了一段时间, 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增加新的 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作者的风
(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的才能,施政效果显著;
(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 屡遭“斥”、“逐”,不能如愿。 作者把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融合 在一起。
孔子见老子,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会见之 一。两位伟大思想家的相见,给后世留下连专制 制度也无法泯灭的让精神自由生长的思想的湖泊。 孔子是在适齐的前一年,即公元前518年(鲁 昭公二十四年)去周天子的首都雒(luò)邑拜 见老子(雒邑故址在现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 一带),是年孔子三十三岁。孔子是带着朝圣的 心情去雒邑的。那里是商周以来的礼仪、典籍等 汇集之地,当然,那里更住着他所景仰已久的老 子。其时,老子正担任着周守藏室史官,即周朝 的文物、图书馆馆长。对于这位大思想家,还是 青年的孔子就曾表示过:“吾闻老聃(即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楚国人)博古 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 他是把老子当做老师来看待的。学生,怎能不去 看望、求教于老师呢?
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在我们很老的时 候可以感慨的说;我无愧我走过的路.不要把生命浪 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 要试着了解自己,就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是 我想要做的,什么是我应该要做的,什么是必须要做 的. 只要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事真诚,谨守规 矩,待人谦恭,任何环境都能容你,你在任何环境都 可以如鱼得水. 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不要拿自己的短处 和别人的长处比较,不要有一颗贪婪的心,人心没有 尽头.只要觉得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良心, 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刚者易逝,柔者长 存”.只做自己.是需要不断锤炼思想,不断调节心 情....达到一种心灵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闲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国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 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 “大个子”而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君又善待 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小 结:
以上两段简介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 间及有关情况和他从政的基本情况。文字写得很 简要,但内涵很丰富。在简短的介绍中,流露出 作者对孔子的评价:
(1)孔子出身贫贱,但才貌双全;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Hale Waihona Puke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 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 生下生下叔梁纥。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 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 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法地结合后生下 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 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 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 为孔氏。
孔子简介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 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 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 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 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 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 日,赍(jī)志而殁。
从鲁国国都到达周天子所在地雒邑有千里之 遥,涉千里之远去拜见老子,对于少有经济来源 的孔子来说,几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但是 孔子想去朝圣雒邑、拜见老子的愿望是那样的强 烈,以至于他的学生(此时的孔子已经开始授徒 设教)南宫敬叔实在不忍心看着他的老师日思夜 想,便面求鲁昭公,建议他资助孔子的朝圣之旅。 鲁昭公接受了南宫敬叔的建议,送给孔子一辆马 车、两匹马和一个跟随的童仆,并让南宫敬叔陪 同前往。 在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石中,最著名 的一块就是孔子见老子。两人都戴着高高的帽子, 穿着肥大的长袍。孔子双手捧着一只大雁,即是 见面礼也是拜师礼,而拄着曲足拐杖的老子的身 后,有一辆载文物书籍的车,车后还有三个人, 都捧着简册典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