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

合集下载

随机森林算法作用

随机森林算法作用

随机森林算法作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由多个决策树组成。

随机森林算法通过集成多个弱分类器来构建一个强分类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1. 集成学习算法的优势:集成学习算法是通过组合多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来进行决策的,不同的分类器可能有不同的预测准确性,但是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随机森林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2. 决策树算法: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进行决策的算法,它通过对输入的特征进行划分来推断输出的类别。

决策树算法的优势在于易于理解和解释,但是它往往容易过拟合,即对训练数据的预测准确性高,但是对新数据的预测准确性低。

3. 随机森林的工作原理:随机森林算法首先从训练集中通过自助采样(bootstrap sampling)得到多个训练子集。

然后,对每个训练子集构建一个决策树,构建决策树时每次从所有特征中随机选择一部分特征用于划分。

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时,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来决定最终的分类。

4. 随机森林的优势:随机森林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和大样本的数据集。

- 对缺失值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能够进行特征选择,通过计算特征的重要性评估指标,得到最优的特征子集。

- 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特征和交互特征。

5. 随机森林的应用:- 分类问题:随机森林算法可以用于分类问题,如信用评估、医学诊断等。

- 回归问题:随机森林算法可以用于回归问题,如房价预测、销量预测等。

- 特征选择:通过计算特征的重要性评估指标,随机森林可以用于特征选择,选择出对分类或回归结果有较大影响的特征。

- 异常检测:通过比较样本与随机森林的预测结果的差异,可以用于异常检测。

总结一下,随机森林算法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它具有处理高维数据和大样本的能力,对缺失值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进行特征选择,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特征和交互特征。

随机森林分类特点

 随机森林分类特点

随机森林分类器:说人话版解读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机器学习里头挺火的技术——随机森林分类器。

你可能觉得这名字听着就挺高大上的,其实它就是一堆决策树凑一块儿工作,帮我们解决问题的。

咱们就用大白话来聊聊它是咋工作的,有啥好处,当然也得提提它的短板。

一、随机森林是啥?首先得说,随机森林不是一片真正的森林,而是“算法森林”。

想象一下,咱们平时去森林里找路,一个人可能找不到北,但是好几个人一起商量,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随机森林就是这个道理,它用了很多个决策树(就像很多个人),让它们一起来做决定,这样得出的结果往往更靠谱。

二、为啥叫“随机”?这里头的“随机”,主要是因为两件事:一是选择数据的时候是随机的,每次训练一棵树的时候,不是拿全部的数据,而是从里面随便挑一些出来;二是每次分叉(也就是做决策)的时候,也是从所有可能的选择里随机选几个来考虑。

这样做呢,是为了让每棵树都有点不一样,这样组合起来的效果更好。

三、随机森林的优势说到好处嘛,那可多了去了。

首先,随机森林抗“病”能力强,不容易被异常值或者不好的数据影响;其次,它处理问题的速度快,能同时处理很多特征还不容易迷路;再者,就算数据里头有些信息是错的,随机森林也能扛得住,不会轻易出错。

四、缺点也不能忽视当然了,没有哪个方法是完美的,随机森林也有它的缺点。

比如说,有时候它会变得太复杂,解释起来不太容易;还有就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数据本身就分得很清楚的时候,随机森林可能就没那么好用了。

五、总结一下总的来说,随机森林就像是个团队合作的典范,它通过集合多棵树的力量,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虽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比如金融风险评估、医疗诊断等领域,都表现得相当不错。

下次你听到随机森林这个词,别怕,其实就是一群决策树团结起来干活而已。

希望这篇大白话能让你对随机森林有个初步了解,如果想了解更多细节,那就得深入学习机器学习的知识啦!。

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实现和优化

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实现和优化

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实现和优化随机森林分类器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利用多个决策树进行集成学习,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实现步骤,并分享一些优化方法,以提升分类器的效果。

一、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实现步骤1. 数据准备在构建随机森林分类器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具有标签的数据集。

数据集应该包含多个特征和对应的分类标签。

2. 决策树的构建随机森林是由多个决策树构建而成的,因此下一步是构建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特征对数据进行二分的分类器。

构建决策树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如ID3、C4.5或CART。

3. 随机森林的构建随机森林是通过对多个决策树进行集成学习来实现分类的。

在构建随机森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包括树的数量、特征选取方式以及决策树的构建算法等。

4. 预测构建完成随机森林后,可以利用分类器进行新数据的预测。

预测时,新数据会在每个决策树上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投票机制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二、随机森林分类器的优化1. 特征选择随机森林分类器的性能与特征的选择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具有较高重要性的特征,可以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和效率。

特征选择的方法包括信息增益、基尼系数和特征重要性排序等。

2. 样本平衡当数据集中存在类别不平衡问题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平衡处理。

可以通过欠采样、过采样或者合成新的样本等方法来处理样本不平衡,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相对均衡。

3. 调节参数随机森林分类器中存在一些参数,如树的数量、特征选取方式等。

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优化分类器的性能。

可以利用网格搜索或者随机搜索等方法来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

4. 集成学习策略随机森林是通过对多个决策树进行集成学习来实现的,因此集成学习策略对分类器的性能也有影响。

可以尝试不同的集成学习策略,如投票机制、平均预测等,以提高分类器的准确性。

5. 交叉验证在构建随机森林分类器时,可以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估分类器的性能。

交叉验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分类器在未知数据上的表现,并可以用于选择最优的参数组合。

点云树木分类

点云树木分类

点云树木分类
一、引言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点云数据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林业和环境监测中。

树木分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探讨点云树木分类的方法、技术与实践。

二、点云树木分类方法
点云树木分类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训练。

预处理阶段包括去除噪声、填充缺失值和简化数据结构等步骤,以便更好地提取特征。

特征提取是分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特征,如几何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等。

分类器训练则是基于提取的特征对训练样本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

三、技术实现与实践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点云树木分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森林的结构和分布。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树种的点云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进一步研究森林的生长动态和健康状况。

此外,点云树木分类还可以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如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情况的评估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

四、结论与展望
点云树木分类技术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虽然目前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效率,如何处理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分类问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点云树木分类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点云树木分类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第1 页。

机器学习技术的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的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的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方法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技术,它们允许机器学习系统能够逐步积累新的知识并进行持续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概念、原理、应用以及相关算法。

增量学习是指在一个已经训练好的模型基础上,通过向其添加新的样本数据进行更新和扩展,以逐步提升模型性能的过程。

与重新训练整个模型相比,增量学习可以大大节约计算资源和时间。

增量学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从新样本中提取特征;然后,使用这些特征与原有模型进行融合;最后,利用融合后的模型进行预测。

增量学习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推荐系统、文本分类和图像识别等。

在线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不断从流式数据中获取新信息来更新模型,实现适应新数据分布的能力。

在线学习与增量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增量学习是通过批量方式更新模型,而在线学习是以逐个样本或小批样本为单位进行更新。

在在线学习中,模型需要及时适应数据的变化,即对新数据进行快速学习和预测。

在线学习广泛应用于实时推荐、网络广告和金融风险管理等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算法。

其中,一种常见的增量学习算法是增量随机森林(iRF)。

iRF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在增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样本和删除旧的样本,准确性与性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支持向量机(SVM)也可以用于增量学习,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法和核函数技巧,使得模型能够逐渐适应新的数据。

在线学习方法中,经验风险最小化(ERM)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ERM通过最小化模型在历史数据上的损失函数来学习模型参数。

此外,随机梯度下降(SGD)也是一种常见的在线学习算法。

SGD通过每次更新模型时随机选择样本来减少计算开销,从而在样本规模较大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在推荐系统中,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模式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通过增量学习和在线学习,可以及时更新模型以提供更好的推荐结果。

如何解决支持向量机中的维度灾难问题

如何解决支持向量机中的维度灾难问题

如何解决支持向量机中的维度灾难问题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中。

然而,当数据集的维度增加时,SVM面临着维度灾难问题,即在高维空间中计算变得困难,导致模型的性能下降。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SVM中的维度灾难问题。

一、特征选择维度灾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维度过高,而且很多特征可能是冗余的或者不相关的。

因此,通过特征选择可以减少数据集的维度,提高SVM的性能。

特征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过滤法、包装法和嵌入法。

过滤法通过统计学或信息论等方法评估特征的重要性,然后选择重要性较高的特征。

包装法则通过训练模型来评估特征的贡献度,然后选择贡献度较高的特征。

嵌入法则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自动选择特征。

二、降维技术另一种解决维度灾难问题的方法是降维技术。

降维可以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从而减少计算复杂度。

常见的降维技术有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和t-SNE等。

PCA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特征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使得新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最小。

LDA则是通过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距离来找到最佳的投影方向。

t-SNE则是一种非线性降维方法,它可以保持原始数据中的局部结构。

三、核技巧SVM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通常使用核技巧(Kernel Trick)。

核技巧通过将原始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使得原始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可分问题。

常见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多项式核和径向基核(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等。

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可以提高SVM的性能。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核学习(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MKL)来结合多个核函数,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四、增量学习维度灾难问题还可以通过增量学习(Incremental Learning)来解决。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在集成学习中的应用对比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在集成学习中的应用对比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在集成学习中的应用对比机器学习是一门快速发展的领域,其中集成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旨在通过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性能。

在集成学习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两种常用的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算法在集成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对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支持向量机。

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它可以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SVM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然后在这个空间中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

SVM在处理小样本问题上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在集成学习中,SVM可以作为基分类器被集成模型使用。

接下来,我们介绍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由多个决策树组成。

每个决策树都是通过对数据集进行随机采样和特征选择来构建的。

最后,随机森林通过投票或平均等方式汇总每个决策树的结果来进行预测。

随机森林在处理高维数据和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那么,在集成学习中,SVM和随机森林有何不同呢?首先,SVM是一种基于间隔最大化的方法,它通过最大化不同类别之间的间隔来找到最优分类超平面。

而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方法,它通过多个决策树的集成来进行预测。

这两种算法的思想和原理不同,因此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其次,SVM在处理小样本问题上表现出色,而随机森林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维数据时更加有效。

SVM通过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来提高分类性能,这在小样本问题中非常有用。

而随机森林通过对数据集进行随机采样和特征选择来构建决策树,这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维数据时可以提高计算效率。

此外,SVM对参数的选择较为敏感,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确定最优参数。

而随机森林相对来说参数选择较为简单,通常只需要设置决策树的个数和每棵树的最大深度等参数即可。

综上所述,SVM和随机森林在集成学习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改进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改进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改进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及其应用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使用多个决策树来进行分类或回归任务。

随机森林通过随机特征选择和有放回抽样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同时,随机森林也可以通过进行投票或平均操作来集成多个决策树的结果。

在传统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随机森林的分类性能。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用的改进方法:1. 极端随机树(Extra Trees):极端随机树是在随机森林的基础上进一步随机化特征选择和阈值确定过程的方法。

在构建每个决策树时,极端随机树会随机选择特征的一个子集来确定最佳分割点,而不是计算最佳分割点。

这种额外的随机化可以降低模型的方差,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

2.随机森林与梯度提升树的结合:将随机森林与梯度提升树相结合可以得到更强大的模型。

在这种组合方法中,随机森林用于生成初始的预测,然后梯度提升树通过迭代地拟合残差来进一步优化模型。

这种组合可以充分利用随机森林的并行性,并利用梯度提升树的优点来减少偏差。

3.随机森林的无监督学习方法:除了应用于监督学习问题,随机森林还可以用于无监督学习任务,如聚类分析和异常检测等。

通过使用随机森林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并且无需提供样本的类别信息。

在异常检测中,随机森林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点到决策树的平均路径长度来识别异常值。

随机森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诊断:随机森林可以用于识别疾病的早期迹象和进行预测性诊断。

通过对医疗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随机森林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提供治疗建议。

2.欺诈检测:随机森林可用于识别信用卡欺诈、网络欺诈等欺诈行为。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特征,随机森林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欺诈行为,并提供实时的欺诈检测服务。

3.特征选择:在数据分析和特征工程中,随机森林可以用于评估各个特征对目标变量的重要性。

通过获取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指标,可以进一步选择特征子集或进行特征组合,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减少维度。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的比较与选择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的比较与选择

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的比较与选择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机器学习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分类算法。

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下面将对它们进行比较与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二分类模型,通过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离该超平面最近的样本点到该超平面的距离最大化。

这个最优超平面由少数支持向量决定,因此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支持向量机在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时表现出色,可以通过核函数将低维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更好地进行分类。

然而,支持向量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支持向量机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速度较慢,因为它需要计算每个样本点与超平面的距离。

其次,支持向量机对于噪声和异常值比较敏感,可能会影响分类效果。

此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调优相对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正则化参数。

接下来,我们来看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进行分类或回归。

随机森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随机抽取样本和特征,构建多棵决策树,并最终通过投票或平均来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随机森林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

此外,随机森林对于缺失值和异常值的处理较好,不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

然而,随机森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随机森林对于高维稀疏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差,可能会导致过拟合。

其次,随机森林在处理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时可能会出现偏差。

此外,随机森林的模型解释性较差,无法提供明确的特征重要性排序。

在选择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特点进行权衡。

如果数据集较小、特征维度较高、需要处理非线性问题或对模型的解释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支持向量机。

如果数据集较大、需要处理噪声和异常值、不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或对模型的解释性要求较低,可以选择随机森林。

(数据科学学习手札26)随机森林分类器原理详解Python与R实现

(数据科学学习手札26)随机森林分类器原理详解Python与R实现

(数据科学学习⼿札26)随机森林分类器原理详解Python与R实现⼀、简介 作为集成学习中⾮常著名的⽅法,随机森林被誉为“代表集成学习技术⽔平的⽅法”,由于其简单、容易实现、计算开销⼩,使得它在现实任务中得到⼴泛使⽤,因为其来源于决策树和bagging,决策树我在前⾯的⼀篇博客中已经详细介绍,下⾯就来简单介绍⼀下集成学习与Bagging;⼆、集成学习 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指通过构建并结合多个学习器来完成学习任务,有时也被称为多分类器系统(multi-classifier system)等; 集成学习的⼀般结构如下:可以看出,集成学习的⼀般过程就是先产⽣⼀组“个体学习器”(individual learner),再使⽤某种策略将这些学习器结合起来。

个体学习器通常由⼀个现有的学习算法从训练数据产⽣,例如C4.5决策树算法,BP神经⽹络算法等,此时集成中只包含同种类型的个体学习器,譬如“决策树集成”纯由若⼲个决策树学习器组成,这样的集成是“同质”(homogeneous),同质集成中的个体学习器⼜称作“基学习器”(base learner),相应的学习算法称为“基学习算法”(base learning algorithm)。

集成也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个体学习器,例如可以同时包含决策树与神经⽹络,这样的集成就是“异质”的(heterogenous),异质集成中的个体学习器由不同的学习算法组成,这时不再有基学习算法;对应的,个体学习器也不再称作基学习器,⽽是改称为“组件学习器”(component learner)或直接成为个体学习器; 集成学习通过将多个学习器进⾏结合,常可获得⽐单⼀学习器更加显著优越的泛化性能,尤其是对“弱学习器”(weak learner),因此集成学习的很多理论研究都是针对弱学习器来的,通过分别训练各个个体学习器,预测时将待预测样本输⼊每个个体学习器中产出结果,最后使⽤加权和、最⼤投票法等⽅法将所有个体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处理之后得到整个集成的最终结果,这就是集成学习的基本思想;三、Bagging 通过集成学习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得到泛化性能强的集成,则集成中的个体学习器应当尽可能相互独⽴,但这在现实任务中⼏乎⽆法实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尽可能增⼤基学习器间的差异来达到类似的效果;⼀⽅⾯,我们希望尽可能增⼤基学习器间的差异:给定⼀个数据集,⼀种可能的做法是对训练样本进⾏采样,分离出若⼲个⼦集,再从每个⼦集中训练出⼀个基学习器,这样我们训练出的各个基学习器因为各⾃训练集不同的原因就有希望取得⽐较⼤的差异;另⼀⽅⾯,为了获得好的集成,我们希望个体学习器的性能不要太差,因为如果⾮要使得采样出的每个⾃⼰彼此不相交,则由于每个⼦集样本数量不⾜⽽⽆法进⾏有效学习,从⽽⽆法确保产⽣性能较好的个体学习器,为了解决这⽭盾的问题,Bagging应运⽽⽣; Bagging是并⾏式集成学习⽅法最著名的代表,它基于⾃助采样法(bootstrap sampling),对给定包含m个样本的数据集,我们先随机取出⼀个样本放⼊采样集中,再把该样本放回初始数据集,即⼀次有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这样重复指定次数的抽样,得到⼀个满⾜要求的采样集合,且样本数据集中的样本有的在该采样集中多次出现,有的则从未出现过,我们可以将那些没有在该采样集出现过的样本作为该采样集对应训练出的学习器的验证集,来近似估计该个体学习器的泛化能⼒,这被称作“包外估计”(out-of-bag estimate),令D t表⽰第t个个体学习器对应的采样集,令H oob(x)表⽰该集成学习器对样本x的包外预测,即仅考虑那些未使⽤x训练的学习器在x上的预测表现,有:则Bagging泛化误差的包外估计为:⽽且包外样本还可以在⼀些特定的算法上实现较为实⽤的功能,例如当基学习器是决策树时,可使⽤保外样本来辅助剪枝,或⽤于估计决策树中各结点的后验概率以辅助对零训练样本节点的处理;当基学习器是神经⽹络时,可以⽤包外样本来辅助进⾏早停操作;四、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Bagging的⼀个扩展变体。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
随机森林分类器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基于决策树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分类模型。

随机森林分类器的算法步骤如下:
1. 从训练数据随机选择一个样本集,这个样本集的大小与原始训练集的大小相同,但是有可能存在重复的样本(即有放回抽样)。

2. 对于选定的样本集,使用决策树算法生成一棵决策树。

3. 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生成由多个决策树构成的森林。

4. 对于一个新的输入样本,通过在每棵决策树上进行分类,然后将每棵决策树的分类结果进行投票。

最终,选择得票数最多的类作为随机森林的分类结果。

随机森林分类器具有以下特点:
1. 随机性:通过随机选择训练样本和特征子集,减少了决策树过拟合的风险。

2. 高性能:由于多棵决策树的投票,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分类结果,并且对于异常值和噪声有一定的鲁棒性。

3. 可解释性:可以根据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来解释分类结果。

随机森林分类器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医学诊断、金融风险分析、图像分类等。

资料7-RFs-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4

资料7-RFs-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4

软件学报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Journal of Software,2011,22(9):2059−2074 [doi: 10.3724/SP.J.1001.2011.03827] +86-10-6256256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版权所有. Tel/Fax:∗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王爱平+, 万国伟, 程志全, 李思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Incremental Learning Extremely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for Online Learning*WANG Ai-Ping+, WAN Guo-Wei, CHENG Zhi-Quan, LI Si-Kun(College of Compute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ipwang@Wang AP, Wan GW, Cheng ZQ, Li SK. Incremental learning extremely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for onlinelearning. Journal of Software, 2011,22(9):2059−2074. /1000-9825/3827.htm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cremental extremely random forest (IERF) algorithm, dealing with onlinelearning classification with streaming data, especially with small streaming data. In this method, newly arrivedexamples are stored at the leaf nodes and used to determine when to split the leaf nodes combined with Gini index,so the trees can be expanded efficiently and fast with a few examples. The proposed online IERF algorithm givesmore competitive or even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ffline extremely random forest (ERF) method, based on theUCI data experiment. On the moderate training datasets, the IERF algorithm beats the decision tree reconstructionalgorithm and other incremental learning algorithms on the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IERF algorithm is used tosolve online video object tracking (multi-object tracking also included) problems, and the results on the challengingvideo sequences demonstrate its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Key words: online learning; incremental learning; extremely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摘要: 提出了一种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incremental extremely random forest,简称IERF),用于处理数据流,特别是小样本数据流的在线学习问题.IERF算法中新到达的样本将被存储到相应的叶节点,并通过Gini系数来确定是否对当前叶节点进行分裂扩展,在给定有限数量,甚至是少量样本的情况下,IERF算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分类器的增量构造.UCI数据集的实验证明,提出的IERF算法具有与离线批量学习的极端随机森林(extremely random forest,简称ERF)算法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在适度规模的样本集上,性能优于贪婪决策树重构算法和其他几种主要的增量学习算法.最后,提出的IERF算法被应用于解决视频在线跟踪(包含多目标跟踪)问题,基于多个真实视频数据的实验充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关键词: 在线学习;增量学习;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中图法分类号: TP181文献标识码: A传统的机器学习往往采用批量学习的方法,即所有的训练样本一次性学习完毕后,学习过程不再继续.但在实际应用中,训练样本空间的全部样本并不能一次全部得到,而往往是随着时间顺序得到.考虑到训练和预测的∗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7003, 60970094)收稿时间: 2009-08-22; 修改时间: 2009-10-23; jos在线出版时间: 2010-07-012060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22, No.9, September 2011时空开销需求,能够在已有训练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样本,不断增强模型本身的识别能力,并且减少重复学习的时空开销的增量学习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增量学习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其主要特征包含两点[1,2]:能够将新样本加入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能够使一个基本的知识系统逐步演化为更加复杂的系统.增量学习包含很多方法,按照分类器的种类划分,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增量学习算法[3−5]、基于最近邻方法的增量学习算法[6],基于Bagging/Boosting的增量学习算法[7]、基于决策树的增量学习算法[8−16],以及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增量学习算法[17]和基于RBF网络的增量学习算法[18]等.基于决策树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增量学习,一是由于决策树本身简单、快速,决策树模型易于理解,通过决策树的工作过程可以直观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二是由于决策树能够对广泛的问题给出准确的解[13].决策树通常将多维数据迭代的划分为若干更小维数的数据进行处理,这种分治策略(divide-and-conquer)适用于诸多问题的求解.三是由于决策树的构造效率很高.对于n个样本和m个属性,文献[19]证明了忽略数值属性等复杂因素,决策数的平均构造开销是(log).⋅⋅O m n n按照树模型来划分,当前增量决策树算法研究可分为两个主要方向:第1类是采用贪婪算法重构决策树,例如ID5R[8],ITI[9]及其改进方法[10].这类方法将新样本加入到决策树以后,需要重新确定分类路径上每个决策节点的决策属性,以确保该决策属性是最适合该节点的.若选择的最优属性不在当前决策节点上,则要将其从叶节点提升(pull up)上来,并迭代地为其子树上所有决策节点确定最优属性.由于每新加入一个样本都需要对树进行变换重构,因此当问题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类方法的计算时间开销非常大.第2类方法是通过维护一些必要的统计量来完成决策树的增量构造,例如VFDT[11,12],IADEM[16],Streaming Random Forest[15],Improving Hoeffding Trees[13]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14].这些方法采用概率统计量,例如Hoeffding边界[11](也被称为Chernoff边界),主要用于确定当前叶节点是否需要分裂成为决策节点.新样本到达叶节点后不被存储,而是更新该叶节点上的统计信息,当有足够多的样本到达该节点后,根据统计信息可以判定是否需要将该叶节点分裂为决策节点.当叶节点分裂为决策节点后,统计信息会传递到后继子节点,决策节点仅保留最佳决策属性.这类方法无须存储训练样本,因而可耗费低时空开销来处理海量数据,但是只有当接收足够多的样本信息后,才能有充分的统计证据确定是否进行节点分裂.对于采用Hoeffding边界作为统计量的方法来说,针对二值分类问题,平均需要5×106个样本来构造一棵决策树,而针对多类分类问题例如C-类分类问题,构造一棵决策树通常需要(5×106)/2×C个样本[15].虽然具有很好的增量学习性能,但第2类方法不适合小样本数据流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小样本数据流的问题很普遍,例如在线视频跟踪问题.当前视频跟踪常作为分类问题进行解决,在线学习的分类器对于目标物体外观的改变和复杂的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增量学习分类器可以很自然地应用于在线学习的应用.Feng[20]采用增量学习SVM方法[2],结合半指导学习理论[21],利用视频图像中大量的无标记样本完成分类器的在线学习,得到了稳定可靠的跟踪结果.但文中的算法不能处理多目标识别跟踪,并且目标物体大尺度和大方向的变化情况也不能进行有效地跟踪.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incremental extremely random forest,简称IERF)分类器,能够有效解决小样本数据流的在线学习问题,并在视频、在线跟踪(包含多目标跟踪)等应用上的得到了实验验证.本文研究做出贡献如下:1) 设计了一种支持在线学习的IERF分类器,在给定有限数量的样本特别是小样本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对分类器进行快速有效的扩展,并能达到与离线批量学习的极端随机森林[22](extremely random forest,简称ERF)分类器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在时间开销和分类正确率等方面优于当前贪婪决策树重构算法和其他几种主要的增量学习算法.2) 将本文提出的IERF算法应用于解决小样本数据流的一个应用——视频在线跟踪问题,本文提出的基于IERF分类器的在线视频跟踪算法,能够在目标外形发生大尺度变化以及复杂背景等情况下,实现对目标稳定可靠的跟踪,并且具有多目标跟踪的能力.王爱平 等: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 20611 随机森林分类器与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随机森林是一种包含多棵决策树的分类器,其中每棵决策树的构造和分类测试均相互独立.训练过程中,每棵决策树对原始的训练数据集进行采样替换,构造新的训练数据集(bootstrap 方法);决策树中每个决策节点上的分裂测试均从一个随机测试集合中产生:根据某种量化评价标准,例如信息熵等,从随机测试集合中选择一个最佳测试作为决策点的分裂测试.随机森林中的每棵决策树均不需要进行剪枝.假设随机森林分类器记为()F x ,其中第i 棵决策树记为(),(){ (),[0,]},i i f x F x f x i N =∈ N 为随机森林中所有决策树的数量,x 为输入的待分类的样本,(){1,2,,}c x C M ∈= …为x 的类别标记值,()i f x 的输出为C 中的某个值,作为单棵决策树对样本x 类别的估计值,()F x 的输出为{ (),[0,]}i f x i N ∈ 估计值的众数. 相对于单棵决策树而言,随机森林可以避免过拟合问题,分类精度高,稳定性好;随机森林保留了多值分类的特性,适合处理多值分类问题;相比boosting 和其他集成方法,随机森林方法对于数据噪声更稳定[23].极端随机森林同样是一种多棵决策树集成(ensemble)的分类器.与随机森林分类器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不采用bootstrap 采样替换策略,而是直接采用原始的训练样本,目的在于减少偏差(bias)[22];二是在每棵决策树的决策节点上,分裂测试的阈值是随机选择的.假设决策节点上的分裂测试表达为()split x θ> ,x 为待分类的样本,()split x 为测试函数,在随机森林分类器中,θ通常基于样本的某一特征进行设定,而在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中,θ则是随机选择的.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分类精度和训练时间开销等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随机森林分类器.但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只能支持离线训练的方式,不支持增量式学习.为此,本文主要针对解决有限样本的数据流在线学习问题,充分利用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2 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首先介绍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算法的动机和算法描述,再给出算法中重要的分裂阈值参数的相关定理及证明,最后对增量式极端森林分类器的构造开销做出分析.本文提出的IERF 算法主要基于以下3点考虑:1) 利用统计量进行增量学习的算法往往不存储样本,而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获取分类器扩展的必要信息,统计完的样本即被丢弃不再使用,因此在处理小样本数据时,由于不能提供足够的统计信息而使增量学习失败.为此,我们考虑采用存储样本的方式进行增量学习,在后续增量学习过程中仍然能够重复利用历史信息,这样即便对于小样本数据流仍然能够进行稳定的增量学习.2) 传统的基于单棵决策树的增量学习方法需要保证决策树上所有的决策属性是最优的,而分类器集成(ensemble)的方法,例如极端随机森林[22]算法等,则不需要每棵决策树上所有的决策属性最优,因此利用集成方法可以避免每棵决策树的贪婪重构.同时单棵决策树存在过拟合问题,而集成方法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并能够减少偏差(bias)与方差(variance),同时还能够保持计算的高效性.因此,我们采用分类器集成的方法进行增量学习.3) 根据样本集合的混乱程度进行节点的分裂,既可以控制树的生长速度,又可以降低对数据噪声的敏感度.2.1 IERF 算法IERF 分类器同ERF 分类器一样,构造了一个包含多棵决策树的集合,ERF 分类器中每棵决策树称为超树(extra-tree),在IERF 分类器中,每棵决策树则称为增量超树(incremental extra-tree).每棵增量超树采用ERF 分类器的思想,基于原始的训练样本集合,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构造,相对bootstrap 采样替换策略,这种方法可以减小偏差(bias)[22].构造单棵增量超树的算法见算法1.算法1. 构造增量超树(s ,i ).输入:一个训练样本s ,树索引i.输出:增量超树t i .2062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22, No.9, September 20111. if 增量超树t i 的根节点不存在2. 生成一个新的叶节点R ,该叶子节点标记值为训练样本s 的标记值.3. 返回一个根节点为R 的决策树t i4. end if5. 样本s 经超树分类后落到叶节点L 上.6. 存储样本s 到叶节点L 的样本列表l 中.7. 更新叶节点L 上所有样本类别的数量.8. if Gini(L )>SPLITTHRESHOLD Δ9. 产生一个新的树节点T ,T =构造一棵新的子增量超树(l ).10. if L 是根节点,则将T 作为新的根节点11. else 将T 替换掉L ,作为P L 的子节点,其中P L 是L 的父节点.12. end if13. 删除叶节点L14. end if15. 返回增量超树t i .增量超树中的每个叶节点都维护一个样本列表,用来存储分类到该叶节点上的样本,同时统计当前该叶节点上所有样本标记值的数量分布.当一个新的训练样本到达时,首先经过当前的增量超树分类,到达某一叶节点后被存储到该叶节点上的样本列表中,同时该样本对应的类别标记总数加 1.选择存储样本的原因是在后续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这些已获知的样本,用来进行增量超树的构造和扩展,即便是在获得很少样本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地构造增量超树,同时也避免了计算需要大量样本的Hoeffding 边界.当叶节点上存储的样本集合到达一定的混乱程度后,即对当前叶节点进行分裂,构造新的决策节点和相应的后继叶节点,从而达到扩展生长整个增量超树的目的.所有增量超树的构造和扩展都是相互独立的.判断叶节点何时转变成决策节点,我们考虑采用Gini 系数,它是度量样本集合纯度的一个量(对样本集合纯度度量方法的讨论见第2.2节).针对一个样本空间D ,其中包含有n 个样本,共k 个类别,则21()1,k i i Gini D p ==−∑其中,p i 是类别为i 的样本在全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当某叶节点上的Gini 系数超过了设定的阈值Δ时,我们即认为当前叶节点上的样本集合达不到要求的纯度,或被认为样本集合的混乱程度达到给定的上限,这时需要分裂当前叶节点,利用存储的样本构造新的子增量超树.子增量超树构造过程见算法 2.当有新的叶节点生成时,在当前叶节点上构造一个样本列表,统计并存储样本信息.当一个叶节点分裂时,按照文献[22]的方法来选择一个决策属性和分裂测试,同时构造一个新的决策节点并生成两个相应的后继叶节点.分裂前的叶节点上存储的样本按照相应的决策属性和分裂测试进行划分,得到相应的两个样本集合,分别存储到对应的两个新生后继叶节点上,同时对类别标记的数量重新统计.随着时间推移,叶节点上存储的样本会逐渐增多,这样既会造成过重的空间负载,又会存在分类器对数据描述不够准确的隐患.为此,我们采用Least-Recent-Used 替换策略来减少陈旧的样本,着重关注当前的样本.在算法的实现过程中,每个样本被赋予一个时间戳,当样本的时间戳小于给定时刻,即被丢弃.算法2. 构造子增量超树(S ).输入:训练样本集合S.输出:增量超树t1. if :(1) |S |<n min ,n min 为设定的最小样本数[22]or(2) S 中所有的候选属性都不变,or王爱平 等: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 2063 (3) S 中所有的输出变量都一致2. 生成一个新的叶节点t.3. 存储S 中所有样本在节点t 上.4. 统计S 中所有类别标记的数量分布并存储在节点t .5. 返回叶节点t ,t 对应的标记值根据S 中类别标记数量来确定.6. else :7. 将S 划分为两个子集,决策属性和分裂测试s *根据文献[22]中的方法来选择.8. 根据子集S l 和S r 分别构造子树t l =构造子增量超树(S l )和子树t r =构造子增量超树(S r ).9. 根据分裂测试s *生成决策节点t ,将t l 和t r 分别作为t 的左子树和右子树.10. end if11. 返回超树节点t .2.2 样本集合纯度度量方法的讨论我们定义一个样本集合是纯的,当且仅当该样本集合中大部分元素为同一类样本;定义一个样本集合是不纯的,当且仅当该集合中包含了很多其他类别的样本.如何对样本集合的纯度进行量化度量,常见的方法有3种[24]:Entropy,Gini 系数,以及Classification error.22log ,1, 1max{},jp j j j j jEntropy p Gini p Classification error p =−⋅=−=−∑∑其中这3个量都需要测量样本集合中每个类别样本所占的比例p j (对任意的j 都存在01j p ≤≤).不论样本集合中样本的种类有多少,Gini 系数均满足2011j jp −∑≤≤,但Entropy 则不存在该性质.例如,假设样本集合中存在m 个类别的样本(m >2),且每种类别的样本所占比例均为1/m ,即p j =1/m ,则1221log log 1m m mEntropy =m −=>∑. 相对于Classification error 而言,Gini 系数考虑了所有类别样本的比例关系,能够反映不同类别样本的比例变化,而Classification error 只考虑了集合中比例最大的样本,对各类别样本的比例变化有时不能够准确反映.例如,假设样本集合中共含3种类别的样本,每种类别样本的比例分别为0.3,0.4,0.3,当样本集合中各个类别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其 比例分别变为0.4,0.2,0.4,则此时Gini 系数的变化量为222222(0.40.3)(0.20.4)(0.40.3)0.020Gini Δ=−+−+−=>, 而Classification error 的变化量则为0.基于以上的比较和讨论,我们选择Gini 系数作为本文算法中样本集合纯度的度量方法. 2.3 分裂阈值参数的选择本文采用Gini 系数度量样本集合的混乱程度,当叶节点的Gini 系数超过了给定阈值时,即对该叶节点进行分裂.如何选择合适的阈值参数,在这里给出详细的讨论.首先引入一个用于度量样本集合中各类别样本比例关系的量——样本混合比α,α为叶节点上非数量最多的样本相对于数量最多的某一类样本的比例.定理1. 假设某一叶节点上存储的样本共K 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某类样本标号为L m ,占全部样本数量的比例为p m ,其余样本所占比例为(,1,,),i m p i m i K L ≠=…样本数量为n ,其余类别的样本数目相对L m 的比例为αi ,标号非L m 的样本相对L m 的比例为α,1,K i i i mαα=≠=∑,则该叶节点分裂阈值参数2111Δα⎛⎞=−⎜⎟+⎝⎠. 证明:当前叶节点Gini 系数22211, 11KK i m i i i i m g p p p ==≠=−=−−∑∑,由,1,1,11i i m i i m K i i i m nn n p p n n n n n n ααααααα≠=≠⋅=====+⋅++⋅++⋅∑,得2064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22, No.9, September 2011 2222222i 1,1,1,11111111.11111K K K i i i i m i i m i i m g αααααααα=≠=≠=≠⎛⎞⎛⎞⎛⎞⎛⎞⎛⎞⎛⎞=−−=−−⋅=−+⎜⎟⎜⎟⎜⎟⎜⎟⎜⎟⎜⎟+++++⎝⎠⎝⎠⎝⎠⎝⎠⎝⎠⎝⎠∑∑∑ 又2221,1,K K i i i i m i i m ααα=≠=≠⎛⎞=⎜⎟⎝⎠∑∑≤,222221,111111(1)1.111K i i i m g ααααα=≠⎛⎞⎛⎞⎛⎞⎛⎞=−+−+−⎜⎟⎜⎟⎜⎟⎜⎟+++⎝⎠⎝⎠⎝⎠⎝⎠∑≤≤ α=0时,等式成立.故叶节点分裂阈值参数21 11Δα⎛⎞=−⎜⎟+⎝⎠. □ 对叶节点分裂阈值参数的讨论如下:(1) 当0≤α<1时,L m 样本的数量一定分别多于其他各个类别样本的数量,否则至少存在一个1,[1,],l l K l m α∈≠≤,这样便有1,1K i i i m αα=≠=∑≥,与01α≤∧矛盾,所以L m 样本的数量一定分别多于其他各个类别样本的数量.此时L m 在整个叶节点的样本集合中所占比例大于50%,我们认为此时的叶节点样本集合是纯的.(2) 当1,1K i i i m αα=≠=∑≥时,不一定存在αl 满足1,[1,], l l K l m α∈≠≥,即可能任意的, [1,], i i K i m α∈≠都小于1,但当α≥1时,L m 的样本数量为n ,其余非L m 样本视为一类,其数目为n n α⋅≥,L m 在整个叶节点的样本集合中所占比例50%n n nα+⋅≤,我们认为此时的叶节点样本集合是不纯的.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α=1作为叶节点样本集合纯度的临界点,在01α≤≤中,选择分裂阈值参数.01α≤≤时,2130114Δα⎛⎞=−⎜⎟+⎝⎠≤≤, Δ与α为单调关系.分裂阈值参数Δ如何选择可以通过α值来确定,如何选择适当的α值由第3.1.1节的实验给出.当1α∨时,在仅存两类样本的情况下,另一类样本的数量一定大于L m 的数量;而在多于两类样本的情况下,则不一定能够保证存在其他某类样本,其数量大于L m 的数量.因此,本文在01α≤≤中选择分裂阈值参数,相当于适度提早了叶节点的分裂操作,目的在于保证分类器能够更及时反映数据流中样本的特征,增强分类器的判别性能,第3.1.2节对此进行了实验证明.第 3.1.2节分别采用了两种叶节点分裂判别条件进行对比实验,一种是本文算法采用的在01α≤≤中选择得到的阈值参数Δ,另一种是采用等待出现非L m 的某类样本,其数量大于等于L m 样本数量.结果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够保证叶节点及时分裂,提高了分类器的判别能力,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和可靠性.2.4 IERF 模型构造开销分析IERF 模型构造开销在这里考虑两方面的因素[8]:一是对样本进行遍历统计需要的计算费用,称为实例开销(instance-count additions);另一个是选择决策节点分裂属性时需要的熵信息计算费用(e-score calculations),这种方法需要计算多个属性的信息熵,选择信息熵最大的属性作为分裂属性.给定n 个训练样本,其中包含m 个类别(不妨假设n >m ),每个样本包含d 个属性(这里假设所有属性为连续的数值属性).下面对ERF 算法和IERF 算法的计算开销进行比较(以单棵决策树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1) ERF 算法采用离线批量学习的方法,将全部样本一起训练.对n 个训练样本而言,每棵决策树每层的实例开销为n k ⋅,其中ERF 算法默认的参数k 决策树每层熵计算开销为n k γ⋅⋅,γ为一正整数常量,取决于熵信息的计算方法.假设得到的决策树高度为D ,则有:实例开销1D i I k n D k n D n ==⋅=⋅⋅=∑,熵信息计算开销1Di E k n D n γγ==⋅⋅=⋅∑,ERF 算法总的计算开销S ERF 取决于(1),1I E D n D C n C γγ+=+⋅=⋅=+.S ERF 受决策树的高度D 、样本属性d 以及熵信息的计算方法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王爱平 等:支持在线学习的增量式极端随机森林分类器 2065(2) 假设n 个训练样本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到来,IERF 算法每个时刻处理一个样本.新增一个样本时,IERF 算法无须重新学习以往所有样本,而在已有模型基础上进行增量学习即可.新样本首先通过决策树分类(此处时间开销非常小),最终落到某个叶节点l 上,假设该叶节点l 已包含n l −1个样本.由算法2知,首先进行叶节点分裂判断,此时无须遍历所有n l 个样本,只需根据叶节点上维护的各类别样本的数目进行计算,时间开销非常小.若叶节点分裂条件不满足,则进行下一个样本的处理;若叶节点分裂条件满足,则需要生成新子树,此时的计算开销等同于对n l 个样本,利用ERF 算法批量构造一棵高度为D l 树的计算开 销.由上述ERF 算法的计算开销得知,此时IERF 算法的计算开销为,1l l D C n C γ⋅=+.由此可知,假定已处理完n −1个样本,则处理一个新增样本,IERF 算法开销最大为1 ,+=⋅⋅⋅γC n C d D l l ,要远小于ERF 算法重构全部n 样本的开销,1D C n C γ⋅=+.对于全部n 个样本,假设IERF 算法在t 1,…,t p 共p 个时刻进行了叶节点分裂(p <n ),则处理n 个样本的总 计算开销S IERF 主要取决于1(),1pt i i i t D n C C γ=⋅=+∑,其中,n i 为第i 时刻新样本到达的叶节点上样本的个数,D i为第i 时刻该叶节点分裂后生成新子树的高度(D i <n i ).S IERF 受到叶节点的样本个数n i 、新生子树高度D i 、样本属性d 以及熵信息的计算方法等五方面因素的影响.令1,pt ii t mean i i i D n p φφφ===⋅∑,则有1().pt IERF i i mean i t S D n p C φ==⋅=⋅∑因此,IERF 算法与ERF 算法相比,处理相同的n 个样本,若满足ERF IERF S S n D C −=⋅−p ⋅φmean C >0,等价于满足1mean p n Dφ⋅∧.第3.2节实验结果表明,IERF 算法的时间开销要小于ERF 算法,针对每个数据集分别 给出了ϕmean ,p 及D 的统计,由结果得知,IERF 分类器叶节点上存储的样本数量较少,因而ϕmean 很小,并且叶节点分裂次数p 有限,上述约束条件容易满足,从而导致IERF 算法的时间开销通常要小于ERF 算法.3 机器学习数据集实验本节基于机器学习数据集进行实验,共分3部分:首先,第3.1节通过实验确定样本混合比α与IERF 性能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叶节点分裂阈值参数Δ;其次,第3.2节在分类正确率、模型复杂度以及训练时间开销等方面,对增量学习的IERF 算法和离线批量学习的ERF 算法进行比较,以验证IERF 算法的正确性;最后,第3.3节在适度规模的数据集上,将IERF 算法与其他主要的增量学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检验IERF 算法的性能.本节实验采用的机器学习数据集,除了USPS 来自LIBSVM 数据集以外,其余均来自UCI 数据集.表1包括6个数据集,用于第3.1节分裂阈值参数的选择实验;表2包括7个数据集,用于第3.2节和第3.3节的对比实验.表1和表2中的数据集、样本类别包括二值也包括多值,样本属性的范围也较为宽泛,两表中加*的数据集为小训练样本数据集,未加*的为大训练样本数据集,所有的训练样本集规模适度.表1中Waveform2数据带有噪声,其余数据集中的数据不含噪声.为了模拟适度规模的样本数据流,所有UCI 数据实验每次均从训练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不放回)一个训练样本供IERF 算法学习,直到所有训练样本全部学习完毕.本节实验中,IERF 算法不遗忘训练样本.实验在2.3 GHz,1GB PC 上进行.Table 1 The first dataset list used in the experiment of section 3.1表1 第3.1节实验所用数据集列表Dataset Class Attribute Training set size Test set size*Wine * 3 13 36 142Waveform2* 340 300 4 700 Semeion * 10 256 797 796USPS 10 256 7 291 2 007Letter 26 16 16 000 4 000。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如何让机器能够通过数据学习并进行预测和决策的学科。

在机器学习算法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都是常见的分类方法。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二分类模型,它的目标是寻找一个超平面,将两类样本分开,并使得两侧距离最大化。

在支持向量机中,一个样本点被表示为一个特征向量,在特征空间中,样本点被分为两类,即正类和负类。

而通过调整超平面的位置和形状,支持向量机可以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

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同时它也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可以避免过拟合的问题。

此外,支持向量机还可以通过核函数的使用将低维特征转化为高维特征,从而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实现分类。

在随机森林中,每个决策树都是一个弱分类器,通过对训练集的随机采样和特征的随机选择来生成不同的决策树。

随机森林的分类结果由多个决策树的投票结果决定。

由于随机森林中的每个决策树都是不同的,它们相互独立,因此可以提高整体的分类准确率,并且减少了过拟合的风险。

与支持向量机相比,随机森林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表现较为稳定,且不需要过多的数据预处理工作。

此外,由于随机森林可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因此它还可以用于特征选择和数据分析。

虽然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都是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但它们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

支持向量机适用于小样本、高维数据的分类问题,而随机森林则适用于大样本、维度较低的分类问题。

总结起来,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是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支持向量机通过寻找超平面将样本分为不同类别,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和处理高维数据的能力;而随机森林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实现分类,能够降低过拟合的风险和评估特征的重要性。

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算法可以提高机器学习的准确性和效果。

随机森林算法在分类器设计中的优势与应用

随机森林算法在分类器设计中的优势与应用

随机森林算法在分类器设计中的优势与应用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将多个决策树集成在一起来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析。

它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处理高维数据和复杂度较高的分类问题,并具备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本文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原理、优势以及应用场景。

一、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原理随机森林算法是由多个决策树构成的集成学习方法,其基本原理如下:1. 随机选择样本:从样本集中随机选择部分样本进行有放回抽样,形成每个决策树的训练集。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分类器偏差或过拟合问题。

2. 随机选择特征:在每个决策树的节点中,随机选择部分特征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减少特征间的相关性,提高各个决策树的独立性,进而提高整个随机森林算法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3. 多个决策树进行投票:每个决策树独立对样本进行分类,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二、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势随机森林算法在分类器设计中具有以下优势:1. 高准确性:随机森林通过多个决策树的投票机制进行分类,可以有效降低单个决策树的错误率,提高整体分类准确性。

2. 处理高维数据:随机森林算法能够自动选择重要特征,在高维数据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3. 具备鲁棒性:由于随机森林对样本和特征的随机选择,它对噪声和异常值的干扰相对较小,具备较好的鲁棒性。

4. 可并行化处理:由于每个决策树的构建是独立进行的,可以很好地实现并行化处理,提高算法的效率。

三、随机森林算法的应用场景随机森林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金融领域:随机森林算法可用于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和欺诈检测等方面,通过对客户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预测准确性和风险识别能力。

2. 医疗领域:随机森林算法可用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帮助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方案推荐和决策支持。

3. 图像识别:随机森林算法可用于图像分类和目标识别等方面,通过对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和分类,实现对图像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介绍常用的集成学习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介绍常用的集成学习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介绍常用的集成学习方法及其应用场景集成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它通过结合多个基本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集成学习方法可以在分类、回归和异常检测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集成学习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集成学习的基本原理。

集成学习将多个弱学习器组合成一个强学习器,其核心思想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具体来说,集成学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bagging和boosting。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集成学习方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随机森林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来实现分类和回归任务。

随机森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随机抽样和属性随机选择来增加模型的多样性。

在随机森林中,每棵决策树都会基于随机选择的样本和特征进行构建,最终通过多数投票或平均预测结果来做出最终的决策。

随机森林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高度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和噪声数据。

在金融行业中,随机森林被广泛应用于信用评分、风险评估和欺诈检测等任务。

接下来,我们介绍另一种常用的集成学习方法——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

Adaboost是一种迭代的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调整样本权重来逐步学习和集成弱学习器。

在每一次迭代中,Adaboost会根据上一轮的错误率调整样本权重,使得那些被错误分类的样本在下一轮中具有更高的权重。

这样,Adaboost能够更加关注难以分类的样本。

最终,Adaboost通过对多个弱学习器的线性组合来产生最终的预测结果。

Adaboost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和自适应能力,在人脸识别、目标检测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集成学习方法是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梯度提升是一种迭代的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拟合前一轮模型的残差来逐步学习和集成弱学习器。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来完成多分类任务,并介绍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一、随机森林简介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方法,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进行投票或取平均值来做出最终预测。

每个决策树都是独立生成的,且彼此之间无关联,因此可以并行生成和预测。

随机森林具有以下特点:1. 通过随机抽样(有放回)生成多个训练集,用于生成不同的决策树,提高模型的多样性;2. 对每个决策树的节点划分时,随机选取一部分特征进行评估,减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3. 针对分类问题,通过投票集成决策树的预测结果。

二、随机森林的应用场景随机森林适用于各种分类问题,特别是多分类任务。

它在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电商推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来完成多分类任务。

三、使用随机森林进行多分类任务的步骤1. 数据准备在进行多分类任务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带有标签的训练数据集。

确保数据集中的样本标签具有明确的分类信息,并且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合理。

2. 特征选择与提取对于多分类问题,通常使用特征选择和提取的方法对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

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信息增益等方法来选择有效的特征。

3. 数据集划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通常,训练集占总样本的70%~80%,测试集占剩余的20%~30%。

4. 随机森林模型构建采用多个决策树组成的随机森林进行模型构建。

对于每个决策树,在生成过程中随机抽取部分特征进行划分,并设定每个决策树的最大深度。

基于训练集数据进行拟合和训练。

5. 模型评估与调优使用测试集对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调优。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得分。

6. 预测与应用使用调优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

数据科学中的分类器比较与模型选择

数据科学中的分类器比较与模型选择

数据科学中的分类器比较与模型选择在数据科学领域,分类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对数据进行分类。

分类器的选择对于数据科学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因此数据科学家需要明确了解不同分类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便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分类器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器,然后对这些分类器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分类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模型选择方法。

常见的分类器在数据科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分类器,每种分类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器:1.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分类器。

它假设不同特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计算概率时可以简化计算。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并且在处理文本分类等问题时表现出色。

2.决策树分类器决策树分类器是基于树状结构的分类器,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割来构建一个树状模型,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分类。

决策树分类器易于理解和解释,并且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强,因此在数据挖掘和预测建模中得到广泛应用。

3.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器,其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从而将数据进行分类。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适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因此在图像识别、文本分类等领域表现出色。

4. k近邻分类器k近邻分类器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分类器,其原理是根据数据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类。

k近邻分类器简单易用,并且适用于处理非线性和多类别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分类器比较与分析在选择分类器时,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分类器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分类器来解决具体问题。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分类器的比较与分析:1.朴素贝叶斯分类器vs决策树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分类器都是常用的分类器,它们各有优缺点。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文本分类等问题时表现优秀,但它假设特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在实际数据中并不成立。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

使用随机森林完成多分类任务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常用于解决分类问题。

它是基于集成学习的思想,将多个决策树组合在一起,通过投票方式进行分类预测。

本文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在多分类任务中的应用。

一、随机森林算法原理随机森林由多个决策树组成,每个决策树都是基于对样本数据的随机抽样形成的。

在构建每个决策树时,随机森林会随机选择部分特征进行划分,通过对每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最终确定样本的分类。

随机森林的主要原理包括:1. 随机采样:从原始训练集中随机有放回地采样形成新的训练集,样本数与原始训练集相同。

这一步骤能够保证每个决策树的训练集是不同的。

2. 随机选择特征:对于每个决策树的节点,在特征集合中随机选择部分特征进行划分。

这一步骤能够增加决策树的多样性,提高整体的预测准确性。

3. 构建决策树:根据随机采样和随机选择特征的原则,构建多个决策树。

每个决策树通过递归的方式对样本进行划分,直到满足停止条件为止。

4. 集成预测:对于新的样本,将其输入到每个决策树中进行预测。

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获胜票数,确定样本的最终分类。

二、使用随机森林进行多分类任务随机森林在解决多分类任务时,采用"一对多"的策略。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将原始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性能。

2. 随机森林训练:使用训练集数据构建随机森林模型。

根据原理中的步骤,对训练集进行随机采样和随机选择特征,构建多个决策树。

3. 预测分类:对于测试集中的每个样本,将其输入到每个决策树中进行预测。

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获胜票数,确定样本的最终分类。

4. 评估模型性能:使用测试集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

5. 参数调优: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尝试调整随机森林模型的参数,比如决策树数量、特征选择的个数等,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deeplinik方法论

deeplinik方法论

deeplinik方法论标题:Deeplinik 方法论Deeplinik 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主要用于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等任务。

下面是 Deeplinik 的方法论介绍:1.数据准备在 Deeplinik 中,数据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划分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去除数据中的干扰因素,如标点符号、停用词等。

数据标注是指将数据中的文本标记为不同的类别,如文本分类任务中的标签。

数据划分是指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等,以便于模型训练和评估。

2.模型选择在 Deeplinik 中,常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包括的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Naive Bayes)、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 等。

此外,Deeplinik 还支持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注意力机制 (Attention Mechanism) 等。

3.模型训练在 Deeplinik 中,模型训练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 (CNN) 或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 等,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正则化技术、优化器等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4.模型评估在 Deeplinik 中,模型评估通常使用交叉验证、测试集等方法。

在交叉验证中,可以使用训练集来训练模型,使用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在测试集评估中,可以使用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

5.模型优化在 Deeplinik 中,模型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增加模型复杂度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模型性能。

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可以使用可视化技术、比较技术等方法来寻找优化方向。

6.模型应用在 Deeplinik 中,模型应用是指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实际任务中,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等。

在模型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实际任务的需求。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完成分类或回归任务。

随机森林算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随机森林算法由多个决策树组成,每个决策树都是一个分类器。

在构建随机森林时,首先从训练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然后使用这些样本来构建一个决策树。

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构建多个决策树。

在分类任务中,每个决策树都会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在回归任务中,每个决策树都会对输入数据进行预测,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

其次,随机森林算法在构建决策树时,采用了随机特征选择和自助采样技术。

在每个决策树的节点划分时,随机森林只考虑一部分特征,而不是全部特征。

这样可以减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决策树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整个随机森林的准确性。

此外,随机森林在构建每棵决策树时,都是从训练数据集中有放回地随机抽取样本,这样可以保证每棵决策树的训练数据是不同的,增加了模型的多样性。

随机森林算法还具有很好的抗过拟合能力。

由于随机森林采用了随机特征选择和自助采样技术,每个决策树都是在不同的训练数据子集上训练得到的,因此每棵决策树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当多棵决策树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时,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了过拟合的风险。

随机森林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具有很高的效率。

由于每棵决策树的构建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并行地构建多棵决策树。

此外,对于大规模数据集,随机森林算法也可以采用近似算法来加速训练过程,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总之,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强大的集成学习方法,它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完成分类或回归任务,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鲁棒性和抗过拟合能力。

随机森林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等领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