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

合集下载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1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1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0001
注:每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本套与您的试卷是否一致,本资料只做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A]--顿悟的
[B]--有目的的
[C]--盲目的
[D]--选择的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C
2.()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A
3.()是指较大儿童(1 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D
4.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
[A]--个性
[B]--性格
[C]--品德
[D]--道德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C。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5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5

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0005
注:每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本套与您的试卷是否一致,本资料只做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是指 .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A
2.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叫做.
[A]--引导者
[B]--先行组织者
[C]--诱因
[D]--管理者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B
3.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 Gǎgne)认为学生学习之后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A]--智力技能
[B]--生活技能
[C]--知识
[D]--元认知策略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A
4.()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选择
解析参考选择:D
5.()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最新奥鹏远程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1第4次正确答案

最新奥鹏远程东师小学教学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1第4次正确答案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30.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1.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2.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33.在回忆系列材料的时候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好,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差。()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答案】:A.B.D
20.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选项】:
A他律道德阶段
B学习道德阶段
C行为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答案】:A.D
21.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没有什么不同。
C诱因
D管理者
【答案】:B
10.皮亚杰采用()研究道德现象。
【选项】: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儿童故事法
D加一法
【答案】:A
11.教师的威信有()。
【选项】:
A.权力威信
B信服威信
C知识威信
D人品威信
【答案】:A.B
1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过程。
【选项】:
A渐进的
B盲目的
C尝试与错误的
D有目的的
【答案】:A.B.C
13.安德森(1 983)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以()来表征的。
【选项】:
A命题

东师《教育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答案

东师《教育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答案

(单选题)1: ()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A: 内在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间接性动机
D: 外来动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A: 认知好奇心
B: 成就动机
C: 自我效能感
D: 成就归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
B: 学习;
C: 习惯;
D: 教学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主张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A: 马杰
B: 格伦兰
C: 安吉尔
D: 布卢姆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 发现学习
B: 掌握学习
C: 程序教学。

福师20春《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20春《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20春《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二答案1: 在社会化发展理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

2: XXX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研究理论的基础的人。

3: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12岁至14-15岁的年龄阶段称之为少年期。

4: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5: 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6: 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

7: XXX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条件反射构成的。

8: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9: 学生的知识研究主要是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10: 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XXX。

11: XXX认为先行组织者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一个概念的定义、新材料和已知例子的类和一个概括。

12: 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用途扩散和结构扩散。

13: XXX把人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D:自我感受E:专业评估正确答案: C,D,E14.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和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15.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包括准备、酝酿、思考和明朗、验证四个阶段。

16.XXX认为研究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

17.XXX将创造力分为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力三个阶段,根据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

18.有意义研究可以分为类属研究、总括研究和组合研究三种类型。

19.强化可以根据效果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20.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其发展特征包括从他控到自控、敏感性逐渐增强和迁移性逐渐提高。

2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致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2020年春季《教育心理学》 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2020年春季《教育心理学》 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

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

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1.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学生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东北师大-教育心理学20春离线作业1参考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东北师大-教育心理学20春离线作业1参考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东北师大-教育心理学20春离线作业1参考答案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

()A、错误B、正确2.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A、错误B、正确3.()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4.()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A、定义性特征B、原型C、概念D、图式5.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6.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沉思型D、冲动型7.()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8.()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9.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10.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2020年春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

2020年春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核

2020年春季《小学教学心理学》离线考
核.doc
离线考核《小学教学心理学》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包括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在陈述性阶段,研究者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在联合阶段,研究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在自动化阶段,研究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2、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帮助研究者对研究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3、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包括: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研究目标和作业目标,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给学生以适当奖励,以及给学生以研究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4、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
答:有效的组织讨论需要明确讨论的议题,通常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讨论进行中要始终围绕着这一议题进行,防止谈论与此议题无关的话题。

2020年春《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2020年春《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1.与遗传有关2.与大脑发育有关3.与人格特征有关4.与脑损伤有关2、•婴儿将养育者作为工具使用是其使用工具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3.第三阶段4.第四阶段3、将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标准是。

1.迁移的效果2.迁移的对象3.迁移的向度4.迁移的发生方式4、对于被拒绝者,幼儿教师需要1.多赞美其优点,加强其信心2.多给他发言的机会3.加强行为管束4.引导较活泼的同伴带他一起活动提出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式”的是。

1.认知主义2.行为主义3.人本主义4.建构主义6、提出"替代强化”观点的是。

1.斯金纳2.班杜拉3.华生4.罗杰斯7、认为语言(心智活动)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是。

1.行为主义的观点2.乔姆斯基的观点3.皮亚杰的观点4.维果茨基的观点8、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1.流畅性2.独特性3.灵活性4.丰富性9、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不包括。

1.内外部来源2.稳定性3.操作性4.可控性10、“价值澄清”教学法属于。

1.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1、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满足以判断行为好坏”属于。

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2.相对功利取向3.寻求认可取向4.遵守法规取向12、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1.幼儿的养护者2.幼儿的榜样3.幼儿与社会的中介4.幼儿的观察者13、婴儿通过自身动作活动,反映出他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1.操作条件作用2.模仿学习3.经典条件作用4.习惯化与去习惯化14、研究证明,大脑左右半球具有功能分区,属于左半球信息加工的是。

1.同时性信息2.直觉信息3.发散性信息4.时间性信息15、通过轶事记录方式搜集资料的评价方法是。

1.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2.真实性评价3.多彩光谱评价4.谈话评价法16、斯莱文提出的有效管理者的特征中,“让幼儿练习快速而安静地排队”是属于。

2020年春季 《教育心理学》离线考核.doc

2020年春季 《教育心理学》离线考核.doc

离线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陈述性知识获得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使用自己已有的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效方法,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及行动形成最初陈述性特征的编码。

(2)联系阶段(转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原先指导行为的知识将发生两种转变:第一,最初对技能所作的表征将慢慢转变为特殊领域里的程序性知识;第二,构成这一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间的联结将得到增强。

(3)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整个程序本身将得到进一步的精致和协调。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在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中,他首先确定了成就情境中成败归因的最显著的原因知觉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同一种活动情境中的原因知觉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情境中的原因知觉更是千差万别,为了寻找众多的原因知觉内在的共同持性,韦纳通过逻辑和经验分析、故理统计分析(相关法、多因素分析法、多元方差分析)确定了原因的三个维度:(1)原因源,原因源是指原因是行动者自身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如考题难度是外部原因,能力是内部原因;(2)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原因能否受行动者主观意志的控制,如努力的可控性较高,能力、运气的可控性较低;(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原因是否随时间而改变,如运气很不稳定,而能力较为稳定。

韦纳进而提出了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原因源×可控性×稳定性。

他认为对任何一种原因知觉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东师期末离线作业教育心理学

东师期末离线作业教育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含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答:错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2学习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3学习程度..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4加工程度..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答:正确..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第一;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第二;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不同点:第一;所说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内容不同:布鲁纳称之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三个阶段:奥苏泊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第二;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为学习..第三;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第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第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易程度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受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制约;有一定难度..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答: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精制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须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精制性复述的作用有两个: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第二;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3、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1学习结构模式..加涅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流程..1974年;他描绘出一个典型的学习结构模式图..加涅的学习结构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右边的结构叫操作记忆;是一个信息流..来自环境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然后到达感觉记录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初步的选择处理;停留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便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也只停留几秒钟;然后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当需要回忆时;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而回到短时记忆中;然后到达反应发生器;信息在这里经过加工便转化为行为;作用于环境;这样就发生了学习..第二部分是左边的结构;包括预期事项期望和执行控制两个环节..预期环节起着定向作用;使学习活动沿着一定方向进行..执行环节起调节、控制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实现..第二部分的功能是使学习者引起学习、改变学习;加强学习和促进学习;同时使信息流激化、消弱或改变方向..加涅认为学习的外部条件应加以区别;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活动是学习过程;它是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维持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加涅提出了他的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心理过程的假设..①动机产生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②了解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注意、选择性知觉..③获得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编码、存入..④保持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贮存..⑤回忆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检索..⑥概括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强化..⑦作业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反应..⑧反馈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2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在学习中作用..加涅认为新的学习一定要适合学习者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即学习者已经发展形成认知结构..认为学习要在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和新输入的信息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和相互配的新结构..学习的理想条件是要把新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差距;给以适当调整..这样;新信息能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又作为高一级学习的基础;这样认知结构得到逐级发展和提高..。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3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3标准答案
A.算法
B.启发法
C.尝试法
D.类推法
正确答案:B
6.弗拉威尔提出了
A.元认知
B.认知策略
C.学习策略
D.精加工策略
正确答案:A
7.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冯特
B.桑代克
C.巴浦洛夫
D.华生
正确答案:B
8.()认为教育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A.夸美纽斯
B.裴斯塔洛奇
C.赫尔巴特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1.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调查题目
B.被调查者的自然状况
C.指导语
D.呈现要回答的问题
正确答案:ABCD
2.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的角色有:学习的指导者、( )
A.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B.心理保健者;
C.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D.教育科研人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5.教师只对真正圆满的回答给予表扬,是间歇强化。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6.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A.马杰
B.格伦兰
C.安.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
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
B.陈述含糊不清
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
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
正确答案:A

小学教学心理学 离线作业

小学教学心理学 离线作业

离线考核《小学教学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2、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

做笔记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材料而不是其它材料上,这样就能做到明确重点。

(2)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3)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3、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答: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学生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4、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答:(1)讨论的议题要明确。

(2)讨论前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

(4)讨论论结束后要适当小结。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没有什么不同。

答:错误。

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2020年春季《青少年心理学》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2020年春季《青少年心理学》离线考核奥鹏东师参考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2020年春季奥鹏东北师大考核试题标准答案
试读1页答案在最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2.形象记忆
答: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3.自我概念
答: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

4.同伴关系
答: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5.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心身健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

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

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

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

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

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2、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3、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5、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7、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机械与有意维度和接受与发现维度将学习分为:(1)机械的接受学习,(2)机械的发现学习,(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四种典型的类型。

在有意义的与机械的和发现与接受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类型。

如有指的发现学习。

8、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9、经验主义:哲学认识论之一学派,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心理学的一种观点:主张心理学理论只能借由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才能获得。

10、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11、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12、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最新奥鹏东师2020年春季 《学校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正确答案

最新奥鹏东师2020年春季 《学校心理学(高起专)》离线考核正确答案

离线考核
《学校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奥鹏东师
离线考核
参考答案
试读1页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这是一种准实验的设计,在这一设计中,对某一被试或某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进行一系列测量,记录下结果,分析测量前后的分数是否有变化,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2.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即通过用一套标准化的题目,按规定的程序来收集数据资料,测验既可包括文字的材料,也可包括操作性的题目。

测验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来进行,而不是凭主观想象。

3.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

4.实质性联系
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新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东师2020年春季《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离线考核-学习资料

东师2020年春季《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离线考核-学习资料

离线作业考核《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自我概念2、学习3、认知地图4、正迁移5、陈述性知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答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请列简答教师在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

并举例说明。

4、自从有了学习活动以来,学习迁移的现象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请简答学习迁移理论中柯勒根据实验总结出的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5、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注:以下部分为本科目参考辅导资料,只做学习使用!!!《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参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自我概念答: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2、学习答: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认知地图答: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

4、正迁移答: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

5、陈述性知识答:也叫“描述性知识”。

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

东北师范大学20春《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2答卷附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春《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2答卷附标准答案
答案:正确
27.教师自编测验是在学校教学评价中应用最多,也是教师最愿意用的测验 。
答案:正确
28.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由调查题目、被调查者的自然状况和呈现要回答的问题三部分构成。
答案:错误
29.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多地依赖同学的接纳与教师的鼓励和反馈 ,易受外在动机支配。
答案:正确
30.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短时记忆中贮存。
B.关键词法
C.谐音法
D.首字母缩略词法
答案:ABCD
19.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ABCD
20.为了使成绩报告能起到加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向学生及其家长报告测验成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分数报告力术准确、全面和(不稳定的
答案:BD
2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 .
A.强化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答案:BCD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26.印刻现象是在对儿童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 。
A.布鲁姆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答案:C
12.托尔曼认为 ,学习是头脑中形成
A.图式
B.认知结构
C.认知地图
D.神经痕迹
答案:C
13.(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东北师范大学离线作业考核-2020小学教学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离线作业考核-2020小学教学心理学

离线作业考核《小学教学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有哪些?答:(1)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

许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每段的主要内容一定会在第一句话中找到。

(2)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

定义或公式在课文中很显眼,是因为它们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用斜体或黑体字呈现,或同课文的其它内容是分开的。

(3)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

学生很容易将几种不同方式呈现的信息视为重要信息。

(4)有趣的内容。

,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注意那些有趣的内容,无趣的内容即使相对重要,学生们也经常忽略它们。

2、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

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

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3、简述发现学习的作用?答:答:布鲁纳在其《发现的行为》一文中,强调指出发现学习有四个方面作用。

第一、能提高智慧的潜力。

发现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材料进行改组,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这是一种智力活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第二、有助于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布鲁纳特别强调内在动机的作用,认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具有一种内在兴趣,具有发现的兴奋感和发现的自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简答
1.名词解释:表征系统(布鲁纳)分值:5
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将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表征(cognitive representation)。他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动作性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映象性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符号性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
15.名词解释:知识建构分值:5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16.结构不良问题.
16.名词解释:结构不良问题分值:5
结构不良问题则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答案不唯一,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
17.名词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分值:5
18.名词解释:反应定势分值:5
反应定势即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19.名词解释:归因分值:5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0.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分值:5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将实验动物放入斯金纳实验箱中,箱内安装一根杠动物按此杆就能得到食物强化。开始时,动物在实验箱中盲目地活动,偶尔有几次脚踩在杠杆上,就获得强化物。由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操作的过程,故这种条件反射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建,按不变顺序相继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8.名词解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分值:5
9.名词解释:概念同化分值:5
概念同化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10.名词解释:认知冲突分值:5
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冲突,这就是认知冲突。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11.名词解释:认知表征分值:5
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将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表征。
12.名词解释:心智技能分值:5
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2.名词解释:自我效能感分值:5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脑激励法)分值:5
脑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必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对所提出的想法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然后,学生和教师开始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合并某些想法,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其基本思路就是把想法的产生和对想法的评价分开,在产生想法的阶段,不管一个想法起初看起来如何片面和荒谬,都不要妄加评论,以防止因为怕受批评而缩回可可能的创造性的想法。在这种开放的、相互支持的讨论中,一种想法可以启迪、引发另一种想法,从而不断地扩展思路,激发灵感。
7.名词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值:5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当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能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如果不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4.名词解释:支架性学习分值:5
支架性学习指由更有能力的个体提供的、旨在帮助儿童成功完成最近发展区任务的支持机制。
5.名词解释:情境教学分值:5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6.名词解释:行动研究分值:5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是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13.名词解释:前摄抑制分值:5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14.名词解释:需要层次说分值:5
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依其发展顺序与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才会进一步满足高层次需要。人类需要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它们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