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类癌临床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分析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分析
• 综合国内外文献,类癌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肠类癌,
多见于肝转移病例,其对恶性类癌的诊断和部位 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大多数类癌此时多 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对于治疗意义较小。 23
附:
• 前肠: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 • 中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升结肠、部分横结
肠。
• 后肠;部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7
表1
分组例数 胃 十二指肠 结肠
直肠
阑尾
胆囊
恶性 20 7(35%) 1( 5%) 5(25%) 7 (35%)
类癌 16
1 (6.25%) 10 (62.50%) 4(25%) (6.25%
合计 36 7(19.44%1(2.78%)6(16.67%)17(47.22%)4(11.11%)1(2.78%
9
• 表2 恶性类癌、类癌临床表现
分组例数腹泻便血 腹部包块腹痛 腹胀 体重减轻
恶性 20 5 7 5
84
3
类癌 16 8 8 0
54
3
面色潮红便秘呕血
1
22
2
20
10
临床表现(二)
• 恶性类癌组中,有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
腹泻和便秘交替、腹部包块、肝占位、肝脾
大,经查尿5-HIAA及血5-HT,
癌,对于内窥镜易漏诊的黏膜下类癌有较 好的诊断效果。
• 从我们统计中可以看出,肛门指检是一项
简单、有效、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直肠 类癌发现率高达87.5%,但遗憾的是直肠类 癌中只有不到一半(47.06%)患者做了肛 门指检,说明我们对肛门指检的重视远远 不够,过多的依赖仪器设备,这是我们临 床工作需要加强的方面。
2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一)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遗传学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被发现与基因突变有关。

通过研究患者的基因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这也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线索。

二、影像学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X线和超声波检查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这些技术有时无法提供足够的详细信息。

而近年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是一种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工具。

传统的内镜只能观察到消化道的表面,而无法观察到组织的微细结构。

然而,近年来,光纤内镜和电子内镜的应用使医生们能够更细致地观察消化系统的组织和细胞结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同时,内镜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和治疗操作,例如切除肿瘤、止血等。

四、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传统的药物治疗通常是广谱抗生素或对症治疗,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和药物抗性的产生。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出现在临床实践中。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针对病理过程中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疾病的发展,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例如,抗肿瘤药物信托库单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五、微创手术的应用传统的消化系统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大切口,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和风险。

而微创手术的应用则大大减少了手术切口的大小和创伤,有助于患者更快地康复。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切除、食管癌手术和胆囊切除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消化系统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然而,消化系统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现状。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肝病、胆囊疾病、食管癌、结肠癌等多种类型。

其中,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因此,寻找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法成为了医学界的热点。

1. 基因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研究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许多消化系统疾病都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关。

比如说,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与胃肠道上皮细胞中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而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与免疫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因此,基于基因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

2. 细菌和菌群研究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肠道菌群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集合,它对人体代谢、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道炎症、结肠癌等)的发生有关。

因此,基于肠道菌群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现状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药物治疗的疾病包括胃酸过多、感染性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药物也不断涌现,如幽门螺杆菌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正在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肿瘤、结肠癌等。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内窥镜手术、微创手术以及新的机器人手术等多种形式。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去除肿瘤及病变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3.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利用生物制剂(如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与人体组织反应引发消炎、免疫调节等产生效果,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和修复,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这些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消化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复杂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充满了挑战。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不良(摄入过多腌制食品、过热食物等)以及遗传因素等。

在临床上,食管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食管癌通常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对于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中晚期患者,综合治疗则更为常见。

胃癌也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客”。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食用高盐、烟熏、油炸食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胃癌早期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容易与普通胃病混淆。

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治疗方面,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根治,中晚期胃癌则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脂肪肝、肝硬化以及遗传因素等。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诊断肝癌主要依靠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以及病理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是根治性的治疗手段;而对于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而备受关注。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19例胃肠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类癌是少见的特殊类型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归属于神经分泌肿瘤范畴。

消化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为提高对消化道类癌的认识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类癌患者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27~69岁,平均(45.9±18.3)岁;胃类癌9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结直肠类癌8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不适、贫血、恶心、呕吐9例,结肠类癌中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3例,便血1例,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类癌者5例,有类癌综合征(发作性面色潮红、心悸、腹泻)表现1例。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

2 结果2.1 内镜下特点19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5例行2次以上内镜检查。

4例胃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多发息肉,直径0.4~1.0 cm,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及糜烂(图1),4例胃镜下表现为单发息肉,3例直肠类癌内镜下首诊被误诊为息肉;病变部位:胃底3例,胃体4例,胃窦2例,十二指肠球部及乳头附近各1例,直肠5例,结肠2例,阑尾类癌侵及阑尾开口1例,其中胃溃疡浸润型1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直径为2 cm以上,底部覆污秽苔,周边呈堤坝样隆起,与溃疡浸润型胃癌不易鉴别。

2.2 病理结果19例病理均诊断为类癌,活检质地多硬或脆,显微镜下表现为成团较小的细胞聚积,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图2)。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人突触素多克隆抗體Syn(+),抗人嗜铬素A多克隆抗体Chr (+),CD56(+)。

2.3 治疗及随访8例肿瘤直径2 cm时其转移趋势明显增加,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淋巴结转移者应行彻底区域淋巴结清扫。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研究现状-医学资料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研究现状-医学资料

1.3 病理特征 典型的消化道类癌瘤体较小(直 径在0.2cm-3.5cm,多在1.5cm左右),常为黄色 或灰色黏膜下结节样肿块,质硬,黏膜表面多完 整,形态不一,呈结节状、息肉样或环状等形态 。少数流体表面可形成溃疡,外观酷似腺癌,常 侵入肌层和浆肌层。部分类癌为多源性。类癌细 胞在显微镜下呈方形,柱状,多边形或圆形,细 胞核均匀一致,很少有核分裂,细胞浆内含嗜酸 性颗粒。
l 嗜银反应:类癌细胞在银染色反应时, 需加入还原剂才会出现银反应颗粒,称 为嗜银反应阳性。
l 2 临床表现
l 2.1 局部症状:①右下腹痛:阑尾类癌可 引起其管腔阻塞而致炎症,出现右下腹 痛;②肠梗阻症状:小肠类癌及其转移 所致;③腹部肿块:类癌侵犯周围组织 或转移所致;④消化道出血、贫血;呼 吸道系统症状:⑤消化系统类癌转移致 肺或支气管所致。
l 1.4 发病情况 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出生后10天-92岁均可发生,以 40-60岁多见。类癌比较少见,占全 部恶性肿瘤0.05%-0.2%,占胃肠道肿 瘤0.4-1.8%。国外统计发病率为 1.3/10万,国内类癌检出率为10.3/10 万。
l 1.5 类癌发生部位 90%以上类癌发生在 消化系统,上至贲门下至肛门均可发生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研究现状
类癌
概述:
类癌的发现和研究已经有100余年的历 史,于1907年Obemdorfer首先描述并命 名本病。
1.1 什么是类癌 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肿瘤,起源于APUD系统中的肠嗜铬( Kultxchizsky)细胞,此种细胞来源于胚胎 的神经嵴细胞。因为类癌细胞有嗜银性, 又称为嗜银细胞瘤;因为类癌能产生许多 肽类和胺类生物活性因子,故又称为神经 内分泌肿瘤。
l
尾、横结肠及升

消化系统多原发性癌74例临床分析与研究

消化系统多原发性癌74例临床分析与研究

消化系统多原发性癌74例临床分析与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多原发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及预后。

方法: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收治的全部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例,对检出的74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消化系多原发癌74例,其中双原发癌70例,三原发癌4例,男女之比为2.7:1。

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40例,异时性多原发癌34例。

以有完整随访记录的47例计算生存率,同时性多原发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1%和11.5%,异时性者为95.2%.85 .7%和76.2%。

结论:消化系统多原发癌多发于结肠,异时癌的第二癌多发生于第一癌治疗后的1 -3年内;消化系统多原发癌术前漏诊率高,应行综合性诊断方法,异时性结肠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较好。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多原发性肿瘤;异时癌Clinical Analysis and Study of 74 Case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in Digestive System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principles and prognosi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4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computerized c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ll the c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treatedfor 10 years were retrieved. Results: There were 74 cases of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in the digestive system, including 70 cases of double primary carcinoma and 4 cases of primary primary cancer.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7: 1. Of which more than 40 cases of primary primary cancers, heterochromatic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in 34 cases. The survival rates of 47 cases with complete follow - up records were 42.3%, 23.1% and 11.5%, respectively, and those with multiple primary tumors were 95.2%, 85.7% and 76.2%. Conclusion: The multiple primary cance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re mostly in the colon. The second cancer of the heterochromatic carcinoma mostly occurs in 1-3 years after the first cancer treatment. The high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of digestive system 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 should be diagnosed synthetically. Methods: The prognosis of heterotop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as good.Key words: digestive system neoplasms; multiple primary tumors;原发癌是指同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
v miig a e sr n l ifu n e y p s p r t e p od U i o t l t gy n e c d b o t e i o ii s n a n o l o a v e
生率 低 于文 献 报 道 , 中 F 其 3组 发 生 率 高 于 F 、2 1 F 组, 可能与芬太 尼 剂量 增 加有 关 。瘙 痒亦 为 阿 片类 药 物镇痛期 间常见 不 良反应 , 生率 呈剂 量 依赖 性 发 增加, 其发生 机制还不 十分清楚 , 一般认 为与 阿片类 药物 作用于 中枢神经 系统 的 5羟 色胺受 体 3型 和 一
[ ]H w r F C r n s ts f anmaae e tnc irn J .A 1 o adR . ur tt u i ngm n i hl e [ ] J — e a op d
MA,0 3 2 1 1 )65 20 ,9 ( 1 :9 .
镇静 效果 , h后 随芬 太 尼 输 注 剂量 及 单 次 给 药剂 2
[ ]M i r , otan C T r a s i i r t r et i f 3 O e P V g n . h ees t d e n pe n t no l m e e w h fe s ao
fn nlnu e uc 6 i ar epol nit s ecr f et y- dcdm sl f d ̄- a rbe i ne i aeo a - i ei r m nv
阿片受体有 密切关系 ,目前 尚无 有效 防治 方法 。本
ds- l e anr[ ] nshA ag, 05,0 ( ) 14 — o r a dm n e j .A et n e et l 20 1 1 5 : 33
1 48 3 .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进展,涵盖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创新治疗方法和患者的长期管理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兴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这些进步如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综述,本文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病、胆石症、胰腺癌等的最新临床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技术的改进、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长期管理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我们还将关注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干预和早期筛查等措施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文将全面概述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进展,以期提高医疗专业人士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是涉及胃肠道、肝胆胰脾等器官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这些疾病常表现为胃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肝胆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免疫治疗的进步,肝胆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

胰腺炎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胰腺癌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消化道癌症患者综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消化道癌症患者综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消化道癌症患者综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消化道癌症患者综合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言:消化道癌症是指发生在食管、胃、肠等消化道器官的一类恶性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消化道癌症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化道癌症的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他们对医疗、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消化道癌症患者综合需求的现状,并探讨影响这些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选择了100位消化道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内容涵盖了医疗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问卷的回收和数据分析,对消化道癌症患者的综合需求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二、研究结果:1.医疗需求:消化道癌症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很高,尤其是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措施的需求。

同时,他们对于医疗知识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2.心理需求:消化道癌症患者常常面临着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的需求相对较大,并且希望能够获得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3.社会需求:社会支持对于消化道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他们的康复和心理平衡非常重要。

三、影响因素分析:1.个人因素:消化道癌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个人因素会对他们的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年轻患者更关注生活质量和社交需求,而年长患者更关注医疗和照料需求。

2.家庭因素:家庭的支持和包容对消化道癌症患者的需求满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而提高他们满足需求的能力。

3.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分配和供给对消化道癌症患者的需求满足有直接的影响。

医疗设施、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到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的实现程度。

4.社会支持:社会对消化道癌症患者的支持和关注也会对他们的需求满足产生重要影响。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是人体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其功能的正常运作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种类和原因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到口腔、食道、胃、肠等部位的一系列病症。

其种类很多,包括胃溃疡、胃癌、肝病、结肠炎、肠癌等等。

这些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不合理、压力过大、生活环境污染等因素。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会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意义和挑战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困扰是不言而喻的。

疾病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营养吸收不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癌、肠癌等,其治疗的成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和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已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挑战。

三、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临床上,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

其中,靶向药物治疗在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上有着很好的效果,可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显著做增加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四、消化系统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进展与治疗相比,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同样重要。

戒烟、少量饮酒、合理膳食和注意个人卫生等都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措施。

此外,基于肠道微生态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很多国内外的研究团队正在积极地探索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开发相应的诊治方案。

五、结语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发展离不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

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虽然任重道远,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消化系统疾病将能够更好地被治疗和预防。

当然,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积极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临床医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寻求更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学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食管疾病的研究进展食管疾病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包括食管炎、食管溃疡等。

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食管疾病,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

针对GERD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黏膜损伤以及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

在诊断方面,内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试图开发出更为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如食管24小时内pH监测、食管内电阻测定等。

在治疗方面,药物疗法仍然是主要方法,但手术干预也逐渐得到重视,如经食管底反流术等。

二、胃肠道溃疡的研究进展胃肠道溃疡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发现,胃肠道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应激等。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相关临床试验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胃肠道溃疡的治疗中,抗酸药物的应用广泛,但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益生菌的应用、螺旋桿菌抑制剂的研发等。

三、肝胆疾病的研究进展肝胆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等。

在肝炎的研究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成功地开发出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显著提高了丙型肝炎的治愈率。

在肝硬化的研究中,肝移植术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并发症仍然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此外,胆结石的研究中,体外震波碎石术、内镜下胆道镜治疗等技术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22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22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1 .4 (/ 2 , 科 手 术 治 疗 1 3 6 32 ) 外 2例 , 5 . 5 (2 2 ) 占 4 5 1 / 2 。结 论 消 化 内镜 是 诊 断 消 化 道 类癌 的 首 选 方 法 , 通过 内镜 活 检 , 术 后 或
全 瘤 病 检 确 诊 。 内镜 治疗 是 除 外科 手 术 治 疗 消化 道 类癌 的 另 一 种 重 要 手 段 。
呈广基隆起性病 变, 少数 呈 不 规 则 溃 疡 或 结 节样 肿 块 。 伴 淋 巴结 转移 5 、 例 阑尾 转 移 1例 、 能 肝 转 移 1例 。2 可 1例 经 消 化 内镜 及
病 检 确 诊 , 行 阑尾 切 除 术 后 病 理 确 诊 。2 1例 2例 中 单 纯 内镜 治 疗 7例 , 3 . 2 (/ 2 , 镜 治 疗 后 追 加 外 科 手 术 3例 , 占 1 8 7 2 ) 内 占
蒂 , 黏 膜 下 滑 动 感 , 面 光 滑 或 充 血 糜 烂 , 数 呈 全 周 型 肿 有 表 少 块 、 限 性 肿 块 、 规 则 溃 疡 。在 临 床 表 现 中 , 数 病 例 可 出 现 局 不 少 类 癌 综 合 征 , 征 可 提 示 该 病 , 常 出现 在 病 程 已进 入 晚 期 的 此 但 肝转移病例 , 类癌综合征 的出现率 仅为 3 2 ] 且 . 。本 组 未 出
关 键 词 : 化道 类 癌 ; 消 内镜 ; 断 ; 疗 诊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 3 R7 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6 18 4 ( 0 8 0 — 9 50 1 7 - 3 8 2 0 ) 90 7 — 2
类 癌 是 一 种 少 见 的低 度 恶 性 肿 瘤 , 化 道 是 类 癌 的 好 发 部 消 位 , 表现为黏膜下 肿瘤 , 常 内镜 下 不 易 确 诊 。为 了提 高 对 消 化 道类 癌 的 内镜 诊 断 率 及 正 确 选 择 治 疗 措 施 , 者 总 结 了 本 院 作 19 9 9年 1月 至 2 0 年 1 06 1月 的 消 化 道 类 癌 病 例 的 临 床 资 料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深入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在某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原因。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以及吸烟、酗酒、过度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炎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期的炎症刺激可以导致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高,慢性胰腺炎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诊断等。

影像学检查如CT、MRI 和超声等可以帮助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转移情况。

对于食管癌和胃癌,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黏膜的病变,并通过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

对于结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同样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例如,甲胎蛋白(AFP)常用于肝癌的诊断,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胃癌等肿瘤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肿瘤,其诊断价值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临床实践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

临床实践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

临床实践中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食管、胃、肠道、胰腺、肝脏和胆囊等消化器官功能的疾病。

它们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存在,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将介绍临床实践中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进展1.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病理生理过程通常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变化,而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变化。

通过质谱分析和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鉴定和定量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智能胶囊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智能胶囊是一种可以在体内释放药物或传感器数据的微型设备。

它可以通过内置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对胃肠道进行全程监测,帮助医生获取更多有关胃肠道疾病情况的信息。

智能胶囊可以提供无创、方便的检查手段,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进展1. 靶向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靶向药物是指针对特定分子标靶的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疗效。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对于消化道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阻断肿瘤的血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靶向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2. 微创手术技术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传统的肝胆疾病手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和长时间的恢复期。

而微创手术技术则通过腹腔镜、胆道镜等工具进行,可以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微创手术技术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认可和应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1. 饮食与消化系统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高纤维食物对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预防便秘和结肠癌有着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需要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来实现。

消化道类癌43例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消化道类癌43例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类癌是一种生长相对缓慢� 具有潜在恶性的神经内分 泌肿瘤, 临 床上少 见, 可 发生于 全身多 部位, 其中以 消化道 多见, 临 0 4 床上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2 0 顾性分析, 探讨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点� 诊治及预后 � 一�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资料: � . 5% ) , 7 例( 3 9. 5% ) �平均 年龄( 4 8 .0 1 2. 8 ) 岁�临床 表现 主要为 腹 消化道类癌 4 3 例, 男 26 例( 60 女1 痛� 腹部不适� 恶心� 大便习惯改变� 便血� 体 重下 降等, 均 无类 癌综 合征 表现� 发生 在上 消化 道 9 例( 20 .9% ) , 其中 胃 8 例 (1 8. 6% ) , 3 % ) �发生在下 消化道 3 4 例( 79.1% ) , 3%) � 十二指肠球部 1 例( 2. 其中 直肠 3 3 例( 76.7 % ) , 阑尾 1 例( 2 . 2. 方法: 4 2 例进行了消化内镜检查; 1 例阑尾类癌为膀胱癌术中探查发现慢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后 病理诊断 明确, 未行消 3 8 例同时行免疫组织 化学检查进 行确诊�37 例在我 化内镜检查�所有病例活检标本和( 或) 全瘤切除标本均行病理学检查, 9% ) , 20例 行内镜 治疗( 54 .1 % ) �内镜 治疗病例 中, 14 例行 高频电 切除 院治疗, 其中 17 例行外科局部切除或根治手术( 4 5. ( 37 . 8%, 最大径 0 . 2 后随访和内镜复查� 二� 结果 � 1 . 内镜表现: 胃类癌中位于胃体 4 例, 胃窦� 胃底各 2 例�最大径 0 . 3 4. 0 cm, 其中最大径�1. 0 cm 者 3 例, 1 . 0 cm < 最 0 cm 者 3 例�表现为广基或无蒂隆起性病变, 大径�2.0cm 者 2 例, 最大径 > 2 . 边界清楚, 质硬或质韧�2 例表面光滑� 充血 , 6 例表面糜烂或溃疡形成� . 2 cm, 十二指肠类癌位于球部前壁, 广基, 直径 0 表面光滑, 质软� 直肠类癌多位于距肛门 10cm 以下�最大径 0 .2 5.0cm , 其中最大径�1. 0 cm 者 26 例, 1 . 0 cm < 最大 径�2. 0 cm 者 4 例, 最大径 > 2 . 0 cm 者 3 例�表现为广基或 无蒂黏 膜下隆起 性病变 , 边 界清楚, 质硬 或质韧�26 例表面 光滑, 淡黄 色或 黄白 5 例表面充血� 2 例表面溃疡�1 例呈环形肿物, 色, 糜烂, 表面菜花样� 溃烂, 肠腔狭窄� 5 例直肠类癌行内镜超声检查, 表现为边界清晰 � 回 声欠均 匀的低 回声结节 , 其 中 1 例 位于黏 膜层, 3 例位于 黏膜下 层, 1 例位于黏膜下层侵及固有肌层� 2. 病理学结果: 4 1 例呈典型类癌表现, 光镜下见病变组织由排列 成腺样� 带状或 小柱状的瘤 细胞构成, 瘤细 胞小而规则 , 胞浆内含嗜酸性颗粒, 核圆形� 椭圆形, 大小一致, 核分裂象少见 ( 图 1) �2 例呈非典型类癌表 现, 其中 1 例位于胃窦, 1 例位于 胃底, 镜下见巢状分布的瘤细胞团之间有纤细的纤维分隔, 细胞异型性 较明显, 浸润性 生长, 并见坏 死�2 例出现 腹腔淋 巴结 转移, 均为胃类癌� 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 8 例( 8 8 .4 % ) 进 行了免 疫组 织化学 检查 确诊, yn a pt o p h ys in, SYN ) 阳性率 为 1 0 0 % ( 3 6/ 突 触素( s 36) ( 图 2 )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 e uro n spe cific e n ola s e , NSE ) 阳性率为 69.2 % ( 9 /1 3) , 嗜铬粒 蛋白 A ( ch ro mo gra nin A , C GA ) 阳性率为 55. 6% ( 20/36) , CD 56 阳性率为 91. 7% ( 1 1/1 2) , 细胞角蛋白( cyt oke ra t in, CK ) 阳性 率为 55. 6% ( 2 0/3 6) �其 中 4 种 3 种同时阳性 1 4 例, 2 种同时阳性 11 例, 标记物同时阳性 6 例, 单独 1 种阳性 5 例�

中国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现状2019CGOG

中国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现状2019CGOG

中国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现状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目录流行病学及胃肠肿瘤药物研究概览围手术期研究晚期免疫治疗晚期靶向治疗总结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特征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全球前五位我国:肿瘤发病率:278.07/10万;死亡率:167.89/10万全球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全瘤种消化道肿瘤China: 13,954 studiesUnited States: 119,940 studies我国临床试验数目远低于美国I期临床研究急速发展2017年I期临床研究数目:中国大陆n=180,仅次于欧洲n=241 2018年I期临床研究数目():世界范围n=1297中国大陆n=177我国I期临床研究四大困境研究中心不均衡各方沟通障碍忽略国情特点重复设计缺乏创新困境1,2-研究中心不均衡,沟通少➤180项I期临床研究,在18所研究中心开展;➤其中107项(59%)仅由5个研究中心承担;解决方案-加强沟通,建协作平台解决方式:多家肿瘤中心国内外药企CRO联盟Ø2017年6月正式成立Ø研发新药数量较前翻倍Ø80%以上由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申办联盟峰会每6月举行一次,与国家药品评审中心的专家一同讨论当前I期临床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新药研发进展。

合作共赢—沟通协作举例鼻咽癌GC/GEJSHR-1210全国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在鼻咽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获得可喜的成果HCC, GC/GEJ困境3-忽略国情特点忽略中国人群基础疾病及肿瘤谱Ø我国为乙肝大国,但29项抗PD-1/PD-L1抗体研究,仅1项允许纳入HBV阳性的患者。

Ø我国高发肿瘤占比低:瘤种试验数肺癌36项血液肿瘤23项乳腺癌18项结直肠癌8项肝癌5项鼻咽癌3项胃癌2项食管癌2项困境4-重复设计、缺乏创新仿制药研究为主导(重复设计)2017年共180项I期研究类型数目比例生物等效性或生物利用度研究2112%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研究6737%药物的耐受性研究7643%创新治疗药物的首次人体试验169%缺乏真正的创新药物和设计(缺乏创新)现有18种EGFR-TKI、12项PD-1单抗、8项PD-L1单抗在同时开发仅有2项为新型分子实体解决方式:调整政策,鼓励创新2017年10月10日颁布:《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条例》ü允许进口药物同步开展I期临床试验ü国外临床试验数据可直接用于支持注册创新药物的重新定义:只有在中国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上市的药物,才认为是“创新药物”。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分析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分析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分析摘要在恶性肿瘤中类癌比较特殊,由于其伴有嗜银细胞,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嗜银细胞瘤。

类癌具有向肝脏及淋巴结转移、浸润生长等恶性肿瘤的性质,但该组织生长缓慢且组织分化好,临床表现多如良性肿瘤及预后好等特征,在机体中广泛存在,大多数类癌均在消化道中发生,并多以阑尾、小肠、直肠多见,还有一些类癌伴有内分泌功能,被临床称为类癌综合征。

本文主要是对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有关研究学者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消化道;类癌;诊断;治疗;分析消化道类癌大多生长缓慢,在早期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并随着肿瘤的进展,不同部位的类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1]。

胃类癌伴有糜烂性胃炎及胃溃疡等症状;小肠类癌伴有肠痉挛及肠绞痛等症状,肿瘤增大就可能出现肠梗阻等症状;十二指肠类癌主要伴有胆道梗阻、十二指肠及出血等症状;阑尾类癌可伴有类似急性阑尾炎等症状;结、直肠类癌伴有便秘、腹痛、腹泻、便血及低位肠梗阻等症状,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腹泻、腹胀、腹痛及皮肤潮红)、呼吸道症状(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吸收不良、心血管症状及营养不良等类癌综合征[2]。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为患者的预后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就是针对消化道类癌的诊治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1.消化道类癌发生的病因及病理消化道类癌在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以往文献显示,消化道类癌与p27、C2mys及N2ras过度表达、CD44DS表达欠缺、癌前病变等有密切的联系。

消化道类癌的形态差异较大,大部分为单发,一部分为多发,但多发常在于小肠,并质地较硬,表面上可出现溃疡及糜烂,能够推动[3]。

从组织学上来讲,类癌的细胞排列结构具有特征性,其呈菊花形腺泡状排列,也可能出现聚集或间断形巢状,在电镜下可以看见瘤细胞,且细胞质内伴有大小不一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1.类癌的诊断方法2.1实验室检查采取全血5-HT浓度的测定:消化道类癌>28.5μmol/L;24h尿5-HIAA测定>50mg,就被确诊为类癌综合征;尿组胺测定:胃类癌高达4.5mg/24h尿[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2.2 类癌综合征 中肠型类癌常有类癌 综合征。前肠型类癌、后肠型类癌少有 类癌综合征出现,如果有肝转移,则常 有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如下;
l
(1)皮肤阵发性潮红(63%-94%),一 般历时5-10min,起始于面、颈、胸,后 扩展至其他部位,呈深红、青紫与苍白 的特征性三色变化。病久后,持时长久 ;胃肠症状(68%-84%):腹痛、腹泻 ,肠梗阻,多伴有皮肤潮红;
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 5-HT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部 分作用。5-HT经肝产生的代谢产 物能使肺动脉瓣及心内膜下纤维 化,可使右心瓣膜发生病变,肺 动脉瓣和三尖瓣缩短增厚、僵硬 、联合粘连,导致新功能不全。
l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摄入的色氨酸仅2% 左右被用作5-TH的合成,98%进入烟酸 及蛋白合成的代谢途径。但在类癌综合症 的病人,60%的色氨酸可被瘤细胞摄取, 经色甘酸羟化酶催化成5-羟色胺酸(5HTP),再经多巴脱羧酶变成5-HT,部 分储存于瘤细胞的分泌颗粒内,其余部分 直接进入血液内。5-HT经肝、肺、脑中 的单胺氧化酶MAO降解成5-羟吲哚乙酸 (5-HIAA自尿内排出。
l
l l
各型类癌病变部位及特征
-------------------------------------------------------------------------------------------类型 病变部位 亲银反应 嗜银反应 临床症状
l
l l l l l
--------------------------------------------------------------------前肠型 发生在胃、十二 阴性 阳性 少有,或有不典型类癌 指肠、空肠、胰 综合征 腺、呼吸系统 中肠型 发生在回肠、阑 阳性 阳性 常有类癌综合征 尾、横结肠及升 结肠 后肠型 发生在降结肠、 阴性 可疑 少有类癌综合征 直肠 阳性 --------------------------------------------------------------------------------------------
l l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3.1 诊断 术前诊断往往困难。凡有下列情况应 考虑类癌可能:①右腹部肿块、长期体重下降 、有腹泻病史者,应疑有小肠类癌;②出现不 能解释的间断性腹泻、阵发性潮红、哮喘或精 神症状者,提示类癌综合征存在,如伴肝肿大 ,更应考虑本病可能;③慢性低位性肠梗阻伴 便血、病程长、一般情况好者;④出现肺部肿 块,并且长期生存、伴有阵发性皮肤潮红、哮 喘者。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还不清 楚。是否与遗传因素、环境因 素有关?与消化道息肉、炎症 有无关系?
类癌分泌的血清素(5-羟色胺 ,5-HT),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 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支气管也 有强烈收缩作用,对胃肠道节前 迷走神经和神经细胞有刺激作用 ,使胃肠蠕动增强,分泌增多。 类癌产生的生物活性因子所引起 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类癌综 合征。
l
l l
类癌心瓣膜病变可以通过修补手术获得 显著疗效。 类癌手术并发症较多,包括麻醉意外、 手术探查肿瘤时发生类癌危象、手术操 作对肿瘤挤压常引发严重低血压。因此 ,术前需投入大剂量抗血清素药物,备 用血管活性药物,要避免使用儿茶酚胺 类药物,慎用硫喷妥钠作诱导麻醉。
l
l
4.2 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针对类癌释 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以及对症和支持治疗 。 4.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素合成抑制剂:5-氟色氨酸: 抑制色氨酸羟化酶的活性,阻断血清素 合成。副作用少。600mg/d分三次口服 。6-8周时显效(尿内5-HT明显减少)。
l l
3.2.4 直肠类癌应与直肠腺瘤或腺癌鉴别 :直肠镜检查并取活检可确诊。 3.2.5 类癌综合征应与系统性组织嗜碱细 胞增多症鉴别:后者皮肤潮红历时20-30 分钟或更长,常伴瘙痒和色素荨麻疹, 骨髓涂片可查到嗜银细胞异常增生。
l
3.2.5 类癌良、恶性及是否转移的鉴别:①类 癌大小:直径<1cm者90%~100%是良性,> 1~2cm者30%~50%转移,>2cm者80%~100% 转移;②侵润程度:侵润肌层者90%转移;③ 类癌部位:阑尾类癌几乎全是良性,即使侵润 至浆膜转移亦少﹙<2%﹚。小肠类癌转移率 30%,结肠类癌转移率为38%。胃、十二指肠 类癌的转移率比小肠结肠低。胃和结肠类癌比 其他部位类癌多恶性。
1.3 病理特征 典型的消化道类癌瘤体较小(直 径在0.2cm-3.5cm,多在1.5cm左右),常为黄色 或灰色黏膜下结节样肿块,质硬,黏膜表面多完 整,形态不一,呈结节状、息肉样或环状等形态 。少数流体表面可形成溃疡,外观酷似腺癌,常 侵入肌层和浆肌层。部分类癌为多源性。类癌细 胞在显微镜下呈方形,柱状,多边形或圆形,细 胞核均匀一致,很少有核分裂,细胞浆内含嗜酸 性颗粒。
l
l
3.2.2 小肠类癌应与小肠其他肿瘤鉴别:小肠 类癌术前确诊率极低,而且常常合并胃肠道恶 性肿瘤。小肠钡餐造影,小肠镜检查,腹部B 超、CT和5-HT、5-HIAA测定可做鉴别。 3.2.3 结肠类癌应与结肠息肉、结肠癌鉴别: 内径下结肠类癌呈现微黄或灰白色半球隆起无 蒂息肉状,光滑、中央可见畸形凹陷,可有溃 疡,与结肠癌不易区别。须取活检鉴别。
直肠腔内B超
l l
3.2鉴别诊断 3.2.1 阑尾类癌与阑尾炎、克隆病鉴别:阑尾 类癌多以阑尾炎表现,容易误诊为阑尾炎,术 前诊断困难,多手术时被证实。在行阑尾切除 术时,如果发现阑尾的炎症不典型,或者阑尾 局部膨大、增厚,应考虑阑尾类癌可能,及时 送病理检查,阑尾周围脓肿也应该取阑尾标本 送检。消化道钡餐造影和5-HT、5-HIAA测定 等可以鉴别。
l
②赛庚啶:6~30mg,分2~3次口服,缓 解急性症状用50~75mg加于100~20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效及副作用与 甲基麦角酰胺相似,但不会引起纤维化 性损害。
l
4.2.3 激肽释放酶抑制剂:①抑肽酶:抑制激 肽释放酶,作用最快最强,可使血中缓激肽迅 速破坏,低血压缓解。2.5~12.5万u静脉注射。 250万u/24h内。②6氨基己酸:对抗激肽释放 酶,先用5g静脉滴注,继以1g/h维持;③苯氧 苄胺:强效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使周围血 管扩张,可对抗5-HT的缩血管作用。严重心 血管病禁忌或者慎用。10mg,口服每日2次。
l
4.2.2 血清素拮抗剂:①甲基麦角酰胺: 6~24mg/d分3次口服(药物说明书:每日 <6mg)。急性发作时1~4mg静脉注射,或 10~20mg加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于1~2h内 静脉滴注。能够较好控制潮红、哮喘和腹泻。 注意:心血管病、消化性溃疡、肝肾损害患者 及孕妇忌用。副作用:低血压、晕厥、倦怠、 抗药性,长期用可并发腹膜后、心瓣膜和其他 组织纤维化性损害及水潴留。
l
l
4 治疗 4.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类癌原发病灶是最有 效的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更好。疑有转移者, 应作扩大根治术。小肠类癌恶变率高,应积极 做根治术。无转移的阑尾类癌(少有转移)和 小的(直径<2.0cm)无症状的直肠类癌可以 作局部切除(阑尾切除术;直肠癌局部切除术 )。
l
胃、十二指肠类癌,直径<1cm者,可做 局部切除。直径>1cm者,应作部分胃切 除和网膜切除,十二指肠第二、三段类 癌,须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此手术死 亡率高,应慎重掌握)。 当有肝脏转移灶时,最好的姑息治疗是 肝叶切除或转移瘤切除,不能手术切除 时可做肝动脉插管栓塞或灌注治疗。
消化系统类癌临床研究现状
类癌
概述:
类癌的发现和研究已经有100余年的历 史,于1907年Obemdorfer首先描述并命 名本病。 1.1 什么是类癌 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肿瘤,起源于APUD系统中的肠嗜铬( Kultxchizsky)细胞,此种细胞来源于胚胎 的神经嵴细胞。因为类癌细胞有嗜银性, 又称为嗜银细胞瘤;因为类癌能产生许多 肽类和胺类生物活性因子,故又称为神经 内分泌肿瘤。
l
l
l l l
说明:
l
亲银反应:用硝酸银染色类癌细胞后, 胞浆颗粒呈现棕黑色(银反应颗粒), 称为亲银反应阳性。
嗜银反应:类癌细胞在银染色反应时, 需加入还原剂才会出现银反应颗粒,称 为嗜银反应阳性。
l
l
l
2 临床表现 2.1 局部症状:①右下腹痛:阑尾类癌可 引起其管腔阻塞而致炎症,出现右下腹 痛;②肠梗阻症状:小肠类癌及其转移 所致;③腹部肿块:类癌侵犯周围组织 或转移所致;④消化道出血、贫血;呼 吸道系统症状:⑤消化系统类癌转移致 肺或支气管所致。
起源于中肠系统的类癌病人血清中5-HT水 平升高,而尿内5-HIAA排出增加,临床出 现典型的类癌综合征。前肠系统类癌往往 缺乏多巴脱羧酶,不能使5-HTP转变成5HT,5-HTP就直接被释放进入血液内,因 此病人血清内5-HTP水平升高,而5-HT不 升高。病人尿中5-HTP及5-HT排出增加, 而5-HIAA增加不明显,此即不典型类癌综 合征。
l
1.4 发病情况 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出生后10天-92岁均可发生,以 40-60岁多见。类癌比较少见,占全 部恶性肿瘤0.05%-0.2%,占胃肠道肿 瘤0.4-1.8%。国外统计发病率为 1.3/10万,国内类癌检出率为10.3/10 万。
l
1.5 类癌发生部位 90%以上类癌发生在 消化系统,上至贲门下至肛门均可发生 ,以阑尾最多见,其次是直肠、末端回 肠,少见于结肠、小肠、胃十二指肠、 胆道、胰腺。除消化系统外,10%的类 癌发生在呼吸系统、甲状腺、胸腺、子 宫、卵巢、睾丸、皮肤等部位。
l
类癌转移途径:直接侵润生长、淋巴转 移、血行转移。最多见转移脏器是肝脏 和淋巴结。其他少见转移部位:骨、肺 、脑、卵巢、附睾、皮肤、骨髓、后腹 膜、眼眶、肾上腺、脾、胰腺、肾、甲 状腺、膀胱、前列腺、子宫颈、乳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