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探究战
对新世纪我国战略机遇期的认识
对新世纪我国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作者:陈建国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9期[摘要]处于经济长波上升期的本世纪头20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世界多极化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较好的世界战略格局。
另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使我们具备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完全能够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增强机遇意识,提高把握机遇的本领,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
[关键词]新世纪;战略机遇;经济长波;发展战略[作者简介]陈建国,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江苏如皋,226500[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9-0001-0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及未来走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更是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奋斗而争取来的成果。
一、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战略机遇期应具备以下几层含义:(一)时间的长期性。
战略机遇期是一个长达十年以上乃至数十年的历史时期,如果期间过短,比如数月、数日,那它仅仅是一般机遇而不是战略机遇,或仅仅是一次战略机遇而不是一个战略机遇期。
(二)空间的世界性。
战略机遇期是世界范围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当今时代的展现,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机会和境遇。
(三)主体的集团性。
战略机遇期是对于国家、地区或社会集团而言的,它不是个别部门或行业的机遇,也不是小单位的机遇,更不是个人的机遇。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一)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
文(一)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的进程
和科技革新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另一方面,一些国际和内
部的挑战也威胁着中国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讨论中国所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 全球化削弱了地域障碍。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投
资和贸易机遇,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和政治合作的机会。
2. 科技进步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3. 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加。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角色,中
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走向中高端”等战略以促进产业
升级。
二、挑战
1. 美中贸易战。
美国发起一个高额的关税,在中国的产品贸易上加征
关税,这对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2. 管制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因为以政治子系统管制经济为主,开放
式市场经济相对较少,需要改变这种模式。
3. 社会不稳定。
中国面临着环境、劳动力和其他社会问题,例如贫困、不平等、失业以及空气水质污染等。
综合来看,中国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既面临着机遇,也承受着很多的
挑战。
中国应该继续加强内部的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发展经济,实现更高的自主创新,努力推行政府经济政策与全球市场相结合的发
展模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同时为了应对风险,应该审慎决策,尽量降低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维持稳定发展。
世界经济长波分析论文.pdf
前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简要回顾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30年。
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795至1825年。
在此次上升期中,发端于英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了纺织和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纺织业增长最快,成为当时最为成熟的产业。
由于生产力变革首先发生于英国,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1850至1873年。
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当时的英国率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制造业的比重大幅攀升,成为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产业现代化运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这次上升期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实力接近并超过英国,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
电气、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使电气、汽车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的升级,并最终把汽车工业培育成当时的主要产业。
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垄断财团成为当时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垄断财团的出现标志西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美国最早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转移,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进入资本主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时期。
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
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来源于更多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向“高、精、尖”和“轻、小、薄”方向发展。
关于当前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特点的分析
关于当前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特点的分析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的世界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从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第一,从长波观点来看,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处于世界经济第五次长周期上升阶段的结束,其到来具有必然性;第二,从中周期视角采用比较方法发现,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下降阶段较长,波幅较大,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
进一步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不会改变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基本形状,但会使世界经济在原有运动轨迹上显示有中国影响的小幅波动,中国经济对处于下滑阶段的世界经济将起到“减速阀”的作用,从而减弱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振幅。
所谓世界经济周期,就是在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呈现同步的高涨、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行态势,这种态势会重复发生,最终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经济周期运动。
[1]依据定义,我们认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陷入发展低谷的事实,实际上就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开始。
危机的发生尽管促使相关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并走出低谷,但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不能给出明朗的答案,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从周期性的视角对世界经济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
一般认为,按长度经济周期可划分为长、中和短三种形式,长周期中包含中短周期,而中短周期又属于某一轮次长周期,因此我们认为达到对一轮中短周期的深刻分析,既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经济周期的具体特点,又要放在长周期波动轨迹的历史背景下以期发现影响经济周期的一般规律性的因素。
一、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长波规律最早系统和明确地提出长波理论并认为世界经济周期中存在长波波动的是俄国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他在1922年和1923年的书中都提到了长波假说。
1925年,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他正式提出西方经济中存在50年一次的长期波动,并系统深入地对长波进行了论述,运用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价格、利率、进口额、出口额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波动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长度为48至60年、平均长度约50年的周期性波动,并指出,从18世纪末开始经历了三次长周期。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这些机遇和挑战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详细阐述我国面临的一些重要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全球市场扩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了巨大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
2.创新和科技发展: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创新和科技投资,中国也正在创新和科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科研人才,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挑战:1.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保护主义抬头。
这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地缘政治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需密切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环境和资源压力: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需要加强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4.内外部经济结构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包括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问题,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了挑战,需要通过和创新来解决。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继续推进开放:加快推进市场化,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2.加强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既面临了机遇,也面临了挑战。
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形势既充满机遇,也同时面临不少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不例外,我们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1. 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革命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目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波技术变革潮。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市场,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亚欧经贸发展,并且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合作和全球化的重要合作方式。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核心驱动者,将面临更多新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遇。
3.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民的需求。
当前的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将会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挑战1. 全球经济增速的下滑:当前,全球多数国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加剧了全球化的逆流。
这对于中国来说,将会对出口和对外投资带来压力。
2. 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国内的问题,如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以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3. 外溢性风险的影响: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溢性风险的影响,如金融风险、环保风险等。
加强监管和预防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总的来说,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相伴相生,需要在战略上加强规划,尽可能压制挑战,最大限度地利用机遇,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
从华为事件浅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华为事件浅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在国际政治中,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威慑是基于能力,而非意愿”。
从华为引领5G通信技术到被美国强制掐断供应链,就是基于美国一方面掌握着大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其供应商提供的许多零部件、软件在现阶段的无可替代性;另一方面美国有着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傲慢的强权霸权政治,让他们有这个底气对你颐指气使。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否则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迷失在全球化链条里,依赖别人现成的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偷懒,不主动积极探索掌握核心技术,就势必还会发生被别人“卡脖子”,丧失主动权,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关键词:创新驱动;独立自主发展;华为2019年5月17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式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就是说名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
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
随后与华为存在供应链关系的诸如谷歌、高通、英特尔、赛灵思等公司被报道开始冻结了对华为公司的软件和组件供应。
华为遭受的封锁与打击,再一次为我们国家敲响了警钟。
为此,停止依赖他国技术支持,全力突破核心技术,走独立自主、创新驱动道路,将是我们一项长远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战略任务。
一、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创新驱动”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
华为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第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各种生态链都要兴起,而不仅仅是华为,都迫切需要我们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构建我们的全产业供应链体系。
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
由于国内困境和实力相对下降,美国正在进行“宏观收缩、局部扩张”的战略调整。这其中尽 管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无论是“战略东移”还是“重返亚洲”,我国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可能 根本逆转。综观世界,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 第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制约霸权主义因素在增加,我国能够继续赢得和平发展 的战略机遇。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和新兴发 展中大国迅速崛起,一定程度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中美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越来越紧密的经贸联系决定彼此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中美关系从 根本上看不会全面对立,美国也不会改变对我国的遏制战略。多极化发展趋势下的世界格局,和平 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将继续赢得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
file:///D|/公司,工会及企业文化/德钢公司”党群工作“/党建工作/党建理论建设/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_战略机遇期_求是理论网.htm(第 2/5 页)2012/8/5 10:44:49
我国面临“五大战略机遇”和“四大挑战”_战略机遇期_求是理论网
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五,国际体系变革趋势不可逆转,新兴国家活跃于世界舞台,我国能够继续赢得参与国际关 系重组的战略机遇。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大国关系的重大调整,改革国际体系的呼声日益 高涨。目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逐步推进,全球性问题谈判全面展开,特 别是20国集团作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增加了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为推动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未来将继续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增加世界话语权和国际规则 制定权。 然而,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刻认识我国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以下“四大挑战”。 一是不能低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实力上升产生的焦虑心态。综观全局,影响 我国整体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由于两国存在政治、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根深蒂固的 矛盾,美国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变。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源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和对我国的疑虑,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配合美国对我施压。对未来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外部挑 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使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更为复杂。近年来,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
百年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
百年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7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个节点时,变化往往会成为开启下一个历史阶段的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个重大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多维的、立体的、全球的。
不论发展阶段、发达程度、经济形态、制度类型,各国全都被覆盖,无不身处变局之中。
如何全面理解百年大变局的深刻内涵,对于科學把握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基本特征,从而合理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格与特点,积极参与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调适与重组,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三个前所未有”清晰地描绘了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基点。
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予了正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但机遇不是“敲锣打鼓”自然实现的,它需要奋斗,需要实力,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另一方面,古今中外,大国的衰落一般都是“祸起萧墙”,一些深刻的历史教训,让和平崛起的中国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意识,这既来自于我们目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来自于国际上存在着各种对中国发展抱有遏制、防范心理的势力。
唯有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络、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方可准确判断国际格局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自身定位,才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迎接挑战。
人民论坛组织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从制度优势、战略策略、全球治理、外交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以期用更广的视角透析全局演进的逻辑。
抓住技术革命机会窗口的理论、历史与对策
经 济史 研究 表 明 , 自英 国工 业革 命 以来 ,世 界 经 济 大约 每 50~ 60年 就 会 发 生 一 次 大 的经 济 波 动或经济危机。为了解 释这一现象 ,在过去的一个 半世纪 中,经济学家对这种资本主义经济的动态性
power,through the activ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 ies,and t 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 ent,w hich have benefited from seizing the w indow of opportunity of the f ifth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 ard that,China m ust seize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of the sixth technologica l revolution,and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dr iven developm ent strategy,open up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 ith C hinese
的机会窗口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从 而实现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的经验做法 ,以及我 国经济发展所取得 巨大成就得
益于抓住 了第五次技术革命 的机会 窗口,提 出我国必须抓住第六次技术革命开启的机会窗口,深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 战略 ,开 辟具 有 中 国特 色的 自主 创 新之路 ,实现 进入 创新 型 国 家前列 和成 为世 界科技 强 国的战略 目标 。
如何看待重要战略机遇期
如何看待重要战略机遇期作者:立言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0年第12期立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成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的基本理论前提。
深刻把握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要求,是我们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以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成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中指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深入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意义及要求,必须从科学认识党中央关于时代主题的最新判断入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演变大势的深刻洞察,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面对西方国家的集体“制裁”,我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外部环境。
如何看待这个环境?邓小平认为,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据此,继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经济地理1
非洲是中国的能源和矿场资源的供应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也是中国制造的出口地之一,这里拥有庞大的市场,非洲对中国在国际事务的作用很大,拉美被誉为美国的后院,战略位置也很重要,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可见去意义,拉美资源丰富,市场庞大,也是中国的产品倾销地,而东盟是我们邻居,这对我国的国防、经济、政治很重要,东南亚地缘政治复杂,一旦发生情况,就会波及到我国。
如98年金融危机。
北美和欧洲是中国各种物品出口地,他们的任何政策或危机都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形成打击,这些地区都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
我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角色研究区域合作世界经济亚洲区域自由贸易区东盟区域经济年代北美地理东亚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与多哈回合中断再次表明,多边主义只是国家融入全球经济的一种途径,并不能完全协调不同国家的发展利益。
第二阶段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与压力,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和区域定位,提出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路径选择,明确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产业。
中国作为亚洲发展中大国,需客观分析当今区域合作趋势,准确分析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在WTO的相关协定里,并无在一国领土内单独设立自由贸易区(港)或出口加工区的具体规定,但有两个相关的条文,一是总协定第24条对毗邻的缔约国间为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而建立的关税联盟和自由贸易区作了明确的规定,认为这种形式有利于世界多边贸易一体化,可加快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一、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亚洲区域合作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策略,当前世界经济天下三分,整个亚洲地区存在加快区域合作的压力.1.区域合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贸易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零关税的进程(一)农产品零关税的进程安排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10年之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协定,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预期到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五轮世界经济长波:进入衰退期的趋势、原因和特点分析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 译本,1990 年。 ② 对前三波及第四波的统计资料证实可参见赵涛: 《经济长波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 2
①
易品价格高企,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 年 9 月之后, 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迹象日益明显。截止 2008 年第 3 季度, 日本、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先后步入衰退,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式宣布进入衰退。 美、英两国经济在 2008 年第 3 季度也出现严重萎缩,增幅均为-0.5%,分别刷新 7 年和 13 年以来的记录。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因此, 截止 2008 年,主要国家和世界经济整体陷入严重衰退已成定局,根据 IMF 在 2008 年 10 月 对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如图 1),此次经济危机到 2010 年后才有可能开始复苏,
注:1973 年以前参见: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现代外 国经济学论文选》(第 10 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1973 年以后为陈漓高、齐俊妍所 续。 资料来源:陈漓高、齐俊妍:“信息技术的外溢与第五轮经济长波的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研 究》,2007(7).
出,尽管经历了 2000 年网络泡沫的破灭,但按技术创新的周期性规律,网络泡沫的崩溃对 开始于 1991 年的第五轮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的影响是暂时的,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的 外溢效应,将推动长波的上升期一直持续到 2011 年左右。而在第五轮长波繁荣期的后期, 我们正在经历的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促使我们对当前经济长波的发展趋 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揭示次贷危机这一看似偶然的因素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后, 具 有必然性的经济规律。 2007 年 4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对世界金融和全球经济造成强烈影响。世界主要 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盈利能力大大削弱,主要股票市场股价大挫、振荡加剧,石油及大宗贸
论中国经济发展文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论著:
1.《机遇之城202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探讨了城市群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问题研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以及就业问题。
3.《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对当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4.《五年发展周期与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经验研究》: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探讨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经验。
这些论著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群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就业问题以及发展观变革等。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新变化
3、世界FDI增长变化与经济周期存在正相关及双向的格兰杰 因果关系
世界FDI增长变化周期与经济周期基本具有协动性关系,表现在两者周期 时滞短(大约为1—2年),同时两者波动幅度大致相同和周期跨度大体一致 ,均为10年左右。能源价格变动作为影响世界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与世界 经济周期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关系。
第二,日本汽车业的复苏
日本在重新启动其被损坏的汽车装配及零部件产业并修复其境况不佳的 电网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步。随着汽车以及关键的工业部件重新的流向 世界各地,汽车生产将增加当前季度全球经济增长 0.5%个百分点。当然,由 于当前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之争,使双方经济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汽车 工业的打击是严重的。这将直接务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出现转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或许会将“危机”化“机遇” ,反而会促进欧盟国家在财政政策上实现一统。当然也不排除其它情况。目 前欧盟采取的银行稳定机制和欧盟救助措施的实施效果都会影响到欧债危机 的缓解与否。
第四,从中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经济放缓是暂时的
第三,政府的宏观政策在经济周期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亚当斯密提出的“有形的手”和“ 无形的手”,如何把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学术界已经做了很多的讨论。 市场调节的自身缺陷要求政府必须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 持续发展。随着经济波动的增加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多样化,政策调控对经 济的影响愈发重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政策主要包括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财 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的政策组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错 误的政策组合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随着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都更加意识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政府的宏观政策在经济周期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则是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第三个“新变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关键字:风险经济发展机遇挑战中国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
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对新世纪我国战略机遇期的认识
3 。尽 管此后 长 波理 论 各 学派 对 经 济 长 波不 同 O年
1
维普资讯
阶段 的划分及 其 作 用 有 不 同的 观 点 , 从 l 纪 但 8世
—
17 9 3年 。这 一 时 期 科 技 创 新 来 源 于 更 多 的 领
关键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 遇 , 应对各种挑战 , 认 增强 。 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突破发展的瓶 ( ) 响 的全局 性 。能 否 紧 紧 抓住 重 要 战 略 五 影
颈制约和体制障碍 , 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 机遇期 , 事关 国家、 民族的历史命运 , 其影响是全局 的、 长远 的、 决定性 的。翻开人类 的发展史 , 有多少 建 设 、 化建设 、 文 社会 建设 的新 局 面 , 为后 十年顺 利
维普资讯
2 0 7 0总第 第2期 (6 6期 )
…
C A T LE T沿 RS企 N CE C 技 C N L G O SA N E P海E 业 SI科E&T H O O Y R I SA D 与 N E
N 920 O. ,0 6 ( u lt e O.6 C mua vl N 7 ) i y
末 以来 出现 的 四次 经 济 长波 中我 们 可 以发 现 历 次 域 , 电子计 算机 、 物 、 天 和新 材料 等领 域 新技 术 生 航 经 济 长 波 上 升 期 都 是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的 “ 金 时 的创新 和 应 用 , 进 产 业 结 构 更 加 优 化 , 品 向 黄 促 产 期 ” 。 1第 一 次世界 经 济 长波 上 升 期 出 现 在 19 . 75— “ 、 、 ” 轻 、 、 ” 向发 展 。在 西 方工 业 高 精 尖 和“ 小 薄 方
五波创新浪潮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策略18)
创新策略五波创新浪潮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式
创新策略—
五波创新浪潮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我们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时,创新带来的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模式。
康德拉捷夫和熊彼特的工作对认识这个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影响卓著。
五次波浪或增长周期,这突出了技术开发和创新具有强大的空间占据尺度,而在一个波的领导地位不一定维持到下一个波。
因此人们可以观察到创新随时间的地理转移。
第一波的领袖是英国、法国和比利时。
第二波把新的比赛者带进了游戏,即美国和德国。
第三波见证了美国和德国的优势地位。
第四波,日本和瑞典加入了技术和创新竞赛。
第五波,中国台湾和韩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竞争者。
在康德拉捷夫波浪中,资本主义在产品、流程和伴随着社会状况转变的组织的主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增长。
库恩(Kuhn)关于科学革命本质的理论已经得到证实:
每一个波浪由于其主要缺陷走到了尽头,而下一个波浪从根本上进行了再造并改善了那些弱点。
每一个创新的主要阶段都产生了一个“明星”产业或产业部门,它似乎影响了经济的组织方式。
在其他因
素如需求、金融、产业和社会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明星”产业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探究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50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
我们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这次经济长波上升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适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力争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
前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简要回顾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 30年。
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795至1825年。
在此次上升期中,发端于英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了纺织和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纺织业增长最快,成为当时最为成熟的产业。
由于生产力变革首先发生于英国,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1850至1873年。
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当时的英国率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制造业的比重大幅攀升,成为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产业现代化运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这次上升期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实力接近并超过英国,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
电气、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使电气、汽车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的升级,并最终把汽车工业培育成当时的主要产业。
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垄断财团成为当时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垄断财团的出现标志西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美国最早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转移,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进入资本主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时期。
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
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来源于更多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向“高、精、尖”和“轻、小、薄”方向发展。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相继进入国家垄断时,世界经济重心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上经济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同时,根据此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适时地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尽管在历次经济长波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进入上升期的起点不尽相同,但那些在经济长波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能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适时地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只有那些对本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的国家,才能抓住技术国际移转、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重新调整的机遇,加快本国生产组织和经济制度的创新,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历次经济长波中只有少数国家才能利用经济长波中的有利国际经济环境推动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正逐步形成尽管学术界对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终点和第五次经济长波起点的时间尚有争议,但我们认为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
第一,从世界经济增长变化的时间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世界经济自1973年以来遭遇一系列事件,如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苏东集团解体等的冲击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停滞、80年代的低速经济增长和9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低速增长的时间已持续20多年,这个时间数字和长波下降期的时间数字基本相符,过去的20多年可以认为是第四次经济长波的下降期。
但随着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逐渐好转,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应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期,即第五次经济长波的起始时期。
第二,生产技术和经济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基础技术创新,导致了一大批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国际转移的速度日益加快,与之相适应,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跨国垄断集团成为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重耍形式。
跨国垄断集团的产生使西方国家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基础技术创新“领头羊”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经济霸权”,并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全球为资源、生产和销售地点,进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从而推动长达近120个月的“新经济”增长,引发了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
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逐步改善,为技术和产业的国际转移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推行,国际经济交往的壁垒不断撤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日渐完善,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制度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协调制度的健全为经济长波的国际传递,特别是技术的国际转移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提供了条件,也为其他国家利用技术的国际转移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重新调整机遇来发展经济提供了基础。
第四,从世界经济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已初现端倪。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6年到200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分别为4. 1%, 4.3%,4.6%,5%和4. 7%,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增长相对平缓的时期。
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出现了“增长性衰退”,增长率为2.2%,但2002年世界经济又有所恢复,增长率达到2.8%,2003年经济增长达到3. 8%,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上升到4. 1%,世界银行认为2004至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可望达到3. 2%,以上这些数据表明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已在逐步形成。
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21世纪头20年既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技术国际转移的加速,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的空间布局将会重新调整,这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第一,为我国引进技术和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新机遇。
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处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智能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方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些技术首先在一国发明和应用,但随着技术产业化的成熟和产品的标准化,这些技术逐步通过国际技术贸易或国际投资转移到其他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为我国充分利用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第二,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利时机。
当技术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成熟而行业利润不断下降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行业的高利润就会进行产业国际转移,在世界范围内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重新调整对我国国内企业利用本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生产过程或生产环节,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契机。
第三,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示范作用。
在历次经济长波中一些国家之所以能抓住上升期所提供的机遇,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能在生产关系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保持新生产力的活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这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组织(如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第四,为我国进一步利用经济长波上升期所导致的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而带来的区位优势提供了机遇。
20世纪80年代亚太地区就进入了经济持续高涨时期,尤其近年来亚洲经济发展中“中国因素”凸现,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增长的国家之一。
随着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的出现,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逐渐转移,为我国进一步在亚太地区发挥区位优势以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如何紧紧抓住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这一重要机遇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社会全面发展。
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我国面临的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这一重要战略机遇。
首先,要抓住本次经济长波中技术国际转移的机遇,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促进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特别是把国外技术引进与我国生产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我国新兴生产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要抓住本次经济长波中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根据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推进我国现有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要把我国利用外资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与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来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
再次,要结合本次经济长波中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进一步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总之,要结合时代特征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要结合本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中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我国在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拓宽我国投资领域和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外资的作用,按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生产,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积极合理地调整我国现有的经济布局,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