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衣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五节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五节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飓风
台风 台风中心的风力一般为_______级
1、某人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 则此风为 ______风。 2、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 看你的噢! 为_______风。
3、周一升旗时,五星红旗 能展开飘扬,此时的风力为 _____级。
4、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情 况下,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 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_______。
西北风
南风
西风
东南风
实验:
风向标 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风向标 风速仪
风速: 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2、单位:
米/秒 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3、气象观测中是风速仪来测风速的。
微风吹来 3 狂风大作 10 和风细鱼 4
暴风雨 11 轻风袭来 2
疾风骤雨 7
大漠孤烟直
0
飓风
12

树欲静而___不止
风的概念及成因 风的方向 风的大小 风与生物关系
流向
高压区
低压区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夏日滚滚热浪中,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 气温散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人 们不难发现,城市中的气温明显地要比周围 郊区的气温高, 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
甲说:城市这么热,风肯定从城市吹向郊区
乙说:从气压来分析,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你的看法呢?
城市的气压比郊区低,因此此时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规定为风吹来的方向
1、风往北吹
南风
2、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风 东南风
风向的天气符号同一短线表示, 如:东风 o——
风向 (8种)
还需要借用指南针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风向? 2、西风吹向哪个方向? 东方 3、下列四幅图的风向依次为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地形,纬度,海陆热力性质
2、4.2×105,2.1×103
3、晴朗,阴雨
4、略
5、升华,熔化
三、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42分)
1、(1)A (2)低,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3)高,云层阻挡地面辐射散失(4)小
2、(1)A,12°C (2)B,迎风坡
3、(1)大,20,高温(2)CD,AB (3)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雨热同期),有(4)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4、(1)高气压区,晴朗干燥,低气压区,阴雨(2)C,冷锋,降雨、大风、降温
(3)晴朗,东风(4)F,等压线密集、气压差较大(5)略
5、(1)下降,上升,冷(2)暖,冷(3)14日和15日,降雨,大风
四、简答题(共4分)
(1)温室效应
(2)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大量破坏森林。

(3)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紊乱,灾害频繁等。

(4)多植树造林,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等。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的外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通常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约1000千米。

紧贴地面的大气层叫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79%,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对流层的大气质量、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主要就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上升,轻易威胁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气就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共同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气门气体和不定气体共同组成。

恒定气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就是维持不变的。

气门气体的含量往往随其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不定气体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就是人类维护大气和预防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大气在常温条件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

各种气体在整个大气中的组成列表如下:空气成分恒定气体气门气体氢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存活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人须要汲取新鲜的空气去保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体温三万次左右,排出的空气量为12-16立方米,相等于每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倍。

在地球上,没空气,就不可能将存有生命有机体,人类就显然不可能将展开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在地球上,人可以十几天吃食物,但如果没空气,人就可以立刻死。

因此,维护地球上的大气,就是维护人类存活的物质基础。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结构1. 地球的“外衣”:地壳说到地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外壳,咱们常说的“地壳”。

这个外壳就像是地球的小外衣,包裹着它的核心和其他部分。

地壳可不薄,厚度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差别可大了,海洋底下的地壳就像薄薄的一层饼,陆地上的则要厚实得多,简直就像个厚厚的蛋糕。

咱们的城市、山脉、河流,全都坐落在这层“外衣”上。

而且,这层地壳也不安分。

它会“动”,会“变”,时不时就给我们来个地震、火山爆发,简直就是让人防不胜防。

听说,地壳的运动还和板块构造有关系,像拼图一样,各个板块碰撞、拉扯、挤压,就像一场超级马里奥的游戏,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1.1 地壳的“成分”地壳的成分大概就像咱们的食物,五花八门。

主要由硅和氧组成,想象一下就是地球的“米饭”加“菜肴”,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矿物质,比如铁、铝、钙、钠等等。

想想那丰富的味道,真是让人流口水。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地壳里面还藏着许多宝贝,比如金矿、银矿、石油、天然气,真是个“宝藏”世界。

挖掘这些资源就像寻宝一样,让人心潮澎湃,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富翁”呢?2. 地球的“心脏”:地幔接下来,我们得说说地球的“心脏”——地幔。

地幔可不是咱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它深藏在地壳下,深得很,有时能让人觉得它简直就像一个秘密基地。

地幔的厚度大概有2900公里,简直是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里面的温度高得吓人,可以达到几千度。

在地幔中,物质也不闲着,热量让这些岩石变得像流动的蜜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像果冻一样软。

这种状态的岩石流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真是“暗潮汹涌”,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2.1 地幔的“秘密”地幔的秘密可多了去了。

它的运动会产生火山和地震,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运动,才让我们的地球活跃得如此有趣。

想想看,火山喷发就像在给大自然送上“烟花”,虽然危险,但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睹风采。

而且,地幔的热量也为我们提供了能量,地热能、火山能,这些都是可再生的资源,简直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DOC)

《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DOC)

初中科学【八上】【第2章】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目录第1节大气层1、大气的存在——2、大气的温度——3、大气的分层——4、对流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2、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的大小——3、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3、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第5节风1、风的形成——2、风的要素与测量——3、风级——4、风对人类与动物的影响——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1、空气的湿度——2、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2、天气图——3、天气预报信息的收集——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2、纬度对气候的影响——3、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4、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5、季风——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1、东部的季风气候——2、西部的干旱气候——3、寒潮、台风和洪水——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1节大气层【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存在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它像一件外衣保护着地球。

2、大气的作用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3)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4)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温差很大。

二、大气的温度1、大气温度是垂直分布的,它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三、大气的分层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第一层):0-12(8-17)千米,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平流层(第二层):17-55千米,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民航客机一般航行在这一层。

八上科学知识点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八上科学知识点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5、对流运动形成的原因:由于液体或气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而上升,而周围温度低的地方的液体或气体密度较大而下沉,从而形成对流运动;
6、臭氧层位于中间层,因此紫外线主要是在中间层被吸收。
【第2学时】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
1、定义: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4)大气可以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5)大气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温度
1、在0—12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在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3、在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一直上升;
5、综合所述: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至2500℃
C、物质质量的大小m;
D、物质的温度差Δt:初温、末温的大小;
【结论】
1、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归纳总结】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例: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为什么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要多?】
原因:暖湿气流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山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山坡抬升,抬升过程中,气温逐渐下降,抬升的水汽就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降水;
而背风坡,一方面经过迎风坡的降水,空气中的水汽已经大大的减少,另一方面,空气在逐渐下降的过程,温度逐渐上升,水汽更不能凝结成降水;
【应用】

地球的外衣阅读理解

地球的外衣阅读理解

地球的外衣阅读理解地球,就像我们的母亲,默默守护着我们。

而地球的外衣,那就是大气层呀!你想想看,要是地球没有了大气层,那会变成啥样呢?哎呀,简直不敢想象!这大气层啊,就如同一件神奇的披风,给地球带来了好多好多好处呢。

它能帮我们抵挡来自宇宙的各种危险,那些小行星啊啥的,要是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说不定就会直直地砸向我们呢,那可不得了啦!它还能调节地球的温度呢,就像一个超级大空调。

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大气层能把一部分热量挡在外面;晚上呢,又能把热量留住一些,不至于让我们一下子就变得冷冰冰的。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温”嘛!而且啊,大气层让我们能看到美丽的天空呀!有了它,天空才有了蓝色,才有了白云飘飘。

要是没有大气层,天空恐怕就会是一片漆黑,那多无趣呀!你说大气层像不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守护者?它一直都在那里,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能安心地生活在地球上。

可我们有时候却不太珍惜它呢,各种污染让大气层也受到了伤害。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的这件外衣呀?少制造一些污染,多爱护一下环境。

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衣服一样,要是衣服脏了破了,我们肯定会赶紧去洗去补。

那对于地球的大气层,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呀!别小看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大家一起行动起来,那力量可就大啦!比如说,我们可以尽量少开车,多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这样就能减少尾气排放啦。

还可以节约用电,电的生产也会对大气层有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地球的外衣一直都那么漂亮、那么神奇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享受着大气层带来的种种好处,难道不应该为它做点什么吗?难道要等到大气层变得千疮百孔了才来后悔吗?那可就太晚啦!所以呀,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己做起,好好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吧!。

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

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

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地球的外衣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是地球上最薄的地壳层,但却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基础。

通过阅读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外衣。

1. 地球的外衣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的外衣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岩石是由不同类型的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而土壤则是由岩石颗粒、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2. 地球的外衣有多厚?地球的外衣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

然而,在大洋中脊处,地壳变薄,甚至只有几千米。

3. 地球的外衣有何作用?地球的外衣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其次,地球的外衣是地球上的岩石圈,它与地球内部的流体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维持了地球的动态平衡。

此外,地球的外衣还富含矿物质资源,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地球的外衣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的外衣形成于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过程中。

在地球形成初期,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浆从地球内部冷却凝固形成了最初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不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地球外壳。

5. 地球的外衣有哪些特点?地球的外衣具有多个特点。

首先,地球的外壳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板块运动,地壳会发生断裂和碰撞,形成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其次,地球的外壳也具有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和组成有所差异。

最后,地球的外壳是地球上最薄的地壳层,但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支撑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通过对地球的外衣的阅读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地球的外壳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它的形成和特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外壳,珍惜地球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外层称为地壳,探究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视频关于地壳构造和地震、火山活动的素材。

2.沙盘或模型地壳。

3.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构造,并提问:地球的外部是什么?学生回答“地壳”。

教师解释: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关于地球的外衣,地壳的探索。

第二步:地壳的组成和特点(15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笔记,以了解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学生可以将笔记中不理解的问题记下。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地壳运动(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导。

领导带领小组展开活动。

2.教师提供模型地壳或沙盘,让学生观察地壳的运动过程。

3.学生根据观察和之前的学习,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地壳是如何移动的?-地壳运动会引发哪些地质现象?-地壳运动与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否有关系?为什么?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观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中。

第四步:小组发言与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3.听众可以对发言者提出问题、辩论或分享观点。

第五步:解答问题和总结(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解答相关问题。

2.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地壳的组成、特点和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第六步:拓展延伸(可选,10分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壳和地球其他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合作,激发了学生对地壳的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发言,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解答问题和总结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地球 会怎样?
1、没有天气变化(风、霜、雨、雪等)。 2、听不到声音,世界一片寂静。 3、易受陨石的侵袭。 4、气温白天很高,晚上很低。 5、抽水机不能抽水。 6、电风扇可以转动,但是没有风。 7、人和动物由于不能呼吸空气而无法生 存。 8、所有生物都将灭绝。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温度、密度和物 质组成、化学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 分为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散逸层。
对流层离地球最近,天气 变化就发生在这一层。
臭氧层吸收太阳放射的大量紫外线, 保护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受伤害。
问题: 猜想一下,如果没有大气 层,地球会 怎样?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我们生活在一颗蔚蓝的星球上,那 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当他们回到地球时,放眼望去, 晴朗的蓝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
问题: 为什么在月球上看天空与地球上看天 空会不同呢?
答案: 我们的地球有大气层的包围,而月球没有。 地球的表面被一层很厚 的大气层包围着,我们 看到的蓝天就是大气层 的反射。 大气层是由氮气、氧气、 水蒸气等气体组成Βιβλιοθήκη , 厚度大约在1000公里以 上。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教案浙教版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3.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D 受陨石袭击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 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A 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 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 马德堡半球实验 B 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2.特点:A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B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C 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53.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飞人”成功着陆
保护大气层就等于保护我们自飞入地球大
气层时,与中间层的空气摩擦产生了光和 热,最后被燃尽,这就是流星。
大气层第四层----热层
• 热层最高温度可达到2000摄氏度。
• 极光: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
与热层里的原子、分子相碰撞形成的。
大气层第五层---逃逸层
• 最外层 • 空气极为稀薄,与太空密度相同。 • 微粒可以闯入太空。
大气层的构成
各层名称 各层的特点
高度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只有对流层有云,所以 0--10千 雨、雪都在这一层产生。 米
有臭氧层来挡住紫外线。 10—50千

有流星。
50-80千米
热层 逃逸层
有美丽的极光。
是大气层的最外层,又 叫外大气层。
80-500千 米
500千米 以上
2012.10.15 鲍姆加特纳跳出太空舱
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高度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地球大气层有几层地球的外衣地球的大气层ppt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大气层高度大气层消失
天宫是什么?
陆地的朋友---大气层
• 火山
• 火山喷发
产生气体
• 坠落的石头与地球相撞 产生气体 大气层
• 各种气体聚集在一起,大气层变得越来越 厚
大气层有什么用呢?
大气层第二层----平流层
• 平流层非常安静。飞机就是在这个平流层中飞行的。
• 平流层里面有地球的保护膜---臭氧层。臭氧层吸收来
自太阳的紫外线并散发热量。
• 氟利昂破坏了臭氧层。
• 如果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就会肆虐地侵入地球,植物就
会枯死,动物会患皮肤病或眼疾。
大气层第三层-----中间层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上2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上2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一、大气层(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km 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km的高度) 。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注:大气的作用:①保护地球,如免受流星的袭击。

②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是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③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④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特点①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48℃~2500℃之间。

②在85km 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③在0~12km、55~85km 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④在12~55km 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三)大气的分层(四)对流层1、对流层是怎样形成的: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2、对流层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3、对流层的特点:①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②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在不同的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不一样,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km;而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高度低,一般只有8~9km;中纬度地区则适中。

注:①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②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变成一颗死星;没有天气变化,没有生命的存在,也没有了各种声音,陨石可以轻而易举地轰击地球,温差变得很大,也没有光的散射,天空变成了一片黑色。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提纲

科学第二章提纲地球的外衣—大气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范围之内,起保护作用,也带来各种天气。

大气温度的变化在-84℃~2500℃之间。

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可把大气层分为5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

大气由干洁的空气和水气杂质组。

对流层(0—12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热量来自地面),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状况复杂。

平流层(12—5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55—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外层(50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2. 大气层的作用可以保护地球,避免流星袭击。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过度紫外线伤害。

水蒸气,尘埃能成云致雨。

3.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一般出现春夏秋冬等季节和年的都不是天气)它反映了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天气的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比如:烈日炎炎,雷雨交加是天气,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不是。

4. 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测量气温用具:气温计和百叶箱方法:放入白色的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

5米,为人类正常活动的高度,放在草坪地面上,避免太阳直射产生温度误差),内有普通温度计(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一般门朝北开,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5.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摄氏度。

气温与生物关系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百叶箱要涂成白色的?因为首先百叶箱可以避免太阳,雨水等影响气温的准确测定,白色的百叶箱可以反射各种颜色光,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避免箱内温度过高,影响测定的结果。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地球的外衣》练习(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地球的外衣》练习(含答案)

地球的外衣
从前,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宇宙中飞舞着许许多多石头。

有一次,地球对人们说:“给我做件外衣,让我不再被砸得那么疼,好吗?”
玻璃工人忙碌起来,为地球做了一件透明的外衣。

可是不行,“乒哩乓啷”,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

大家发愁了,没主意了。

“我来试试看。

”卖气球的营业员说。

他一个接一个,把气球里的气朝空中放。

要买气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管,只顾忙着放气,直到地球全身裹上一件透明的空气外衣。

大家都觉得空气外衣好:透过它,依然可以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哪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卖气球的营业员还给地球的空气外衣取了个名字,叫“大气层”。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舞——()繁忙——()
2.这票短文共有()个自然段,其中第()个自然段写了营业员往空中放气。

3.地球的空气外衣有个名字叫“”。

4.为什么大家觉得空气外衣好?在文中用“”画出来。

答案: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舞——(飞舞)繁忙——(忙碌)
2.这票短文共有( 6 )个自然段,其中第( 4 )个自然段写了营业员往空中放气。

3.地球的空气外衣有个名字叫“大气层”。

4.为什么大家觉得空气外衣好?在文中用“”画出来。

透过它,依然可以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哪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完了。

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衣

第二单元   地球的外衣

第二单元地球的外衣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能用一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由《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地球的大气层》四课组成,主要探究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大气层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体会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制作、交流课时安排:4课时6、空气在哪里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提出关于空气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重难点: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方法:动手实验,合作交流教学准备:1号袋:塑料袋、气球、纸风车、吸管、扇子。

2号袋:瓶子、漏斗、杯子、粉笔、砖块、纸、记录单。

还要准备:水槽、水、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一块儿做个游戏好吗?2.听老师指令:“闭上嘴,深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