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学课例,浅谈反馈中教师有效的追问

合集下载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而追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有效追问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何为有效追问、追问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追问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

何为有效追问?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有效追问。

有效追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追问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一个问题,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来提出对学生有启发性的问题。

追问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追问中真正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提问的表面。

追问的作用有效的追问在数学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追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问还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了解了什么是有效追问和追问的作用之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问。

追问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不要问“2+3等于多少?”,而是问“你们认为2+3等于多少?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

追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或者特点?”,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追问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相结合。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教学研究“追问”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老师课堂机智的充分表现,在科学课堂教学探究中起着纽带作用。

好的追问能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进程,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探索解答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师应当讲究科学的追问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摒弃不恰当的追问形式。

加德纳指出,期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引人入胜的切入点”。

“追问教学”正是利用一个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来传授重要内容。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组织者,通常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把学生引向问题的关键处、实质处。

因此,科学课堂中追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追问的效能。

那么,什么样的追问是有效的呢?一、追问的基础首先,好的追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好的追问要有缜密的科学性、逻辑性。

教师的追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

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如:在传授《水面的秘密》时,教师先布置、组织、引导学生做水面放轻小物体的实验,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实验后,学生交流观察发现。

老师然后追问:“为什么物体不会掉下来?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提问题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分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究中解决了问题。

二、追问的技巧小学科学课堂中,恰当使用追问的方法,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性、广阔性、敏捷性、独立性和灵活性,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有独特的价值。

善于灵活运用不同追问技巧的教师能够很好地调控课堂。

1.教师要善于确立追问对象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化: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等等。

应该追问哪些学生呢?教学实践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先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回答,然后追问全班:你们觉得他(她)回答得怎样?还有何要补充的?如果追问的内容较难,追问的对象应是基础较好的学生。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提问及其评价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提问及其评价

问、反问等,这些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02 03
提问效果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有效提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课 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教师角色转变
本研究强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 主性和积极性。
缺乏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缺乏层次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没有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引导过程,学生难以逐步深入 思考和探究。
问题缺乏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与标准
观察法
观察学生反应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举手 发言、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来评价 提问的有效性。
03
无效或低效提问的表现及原因
模糊不清的问题
问题表述不清
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含糊,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真正意图, 导致回答偏离主题。
问题范围过大
问题涉及范围太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无法给出具体、准 确的回答。
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符
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当前教学内容不相 关,导致学生无法将问题与所学知识 联系起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 领域,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年 级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效 果,以及有效提问在不同教学 模式下的应用。
深入研究提问技巧
针对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提 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 研究提问技巧,如如何设计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把握追 问的时机和方式等。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课堂提问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以 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同时,学校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之一,以激 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016学年专题小结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盎然、积极思考的现象,经常是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

一、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在提问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科学活动因其科学性、启蒙性、严谨性、探究性等特征,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课堂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提问却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及其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提问,还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1、提问模式化,缺乏“准”度。

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比起其它学科要更准确、更精确。

但幼儿教师在活动提问时,特别是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常常受到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来一些开场白。

如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开头,教师拿起镜子提问:“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镜子吗?”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这样的提问显然是在浪费时间。

千篇一律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来烘托学习气氛,孩子们为了迎合教师,齐声回答:好,喜欢……在活动过程中的提问也常常是问题多但价值不高。

这些问题成为一种套话,废话,对孩子来说多数不需动脑,更没有探究价值,而且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不能真正激起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兴趣。

2、提问随意性,缺乏“坡”度。

有些幼儿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忽视幼儿的年龄特征,忽视科学活动的特性,随意性强,想到哪儿问到哪儿,脱离了幼儿的经验和水平。

如科学《水家三兄弟》中,教师在活动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认识水家三兄弟啊?”。

因为是第一课时,问的孩子们一头雾水。

孩子们开始发挥了,小草、小花、杯子、毛巾……都来了,离主题越来越远了。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追问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追问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追问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追问,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追问的作用人的认知内化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

课堂追问所产生的刺激有助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保持思考的延续性,促进他们进行深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巧妙的追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1、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追问的方式主要有探因、追根、迁移、质疑等形式,是对前一个提问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课堂追问艺术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既定的追问内容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在新课程的教授中,通过巧妙的设问及追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激发学习的兴趣正确巧妙的追问能够适时地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

通过追问,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习的正确性由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深入把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然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追问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理解和思考。

4、加深理解的深刻性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逻辑严密的问题,通过由浅人深的追问,一步一步地揭示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层层推进,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追问要有“原点”追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理解。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有效提问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促进研究兴趣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同时,有效提问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有效提问的策略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的有效提问策略:1. 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 "为什么"、"如何" 等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科学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问 "为什么"、"如何" 等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科学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引导性问题:使用引导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可以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等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

引导性问题:使用引导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 "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可以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等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

3. 跳跃性问题:使用跳跃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思维。

通过提问 "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你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等跳跃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拓展。

跳跃性问题:使用跳跃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新思维。

通过提问 "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你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等跳跃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拓展。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问,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科学问题。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1. 开放性问题:提问时,老师应尽量避免简单的是非问答,而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

例如,可以问:“你认为为什么会下雨?”,而不是简单问:“下雨是好事吗?”2. 多样性问题:在提问时,尽量涵盖多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思考。

例如,可以问:“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光线、水分、土壤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 激发兴趣问题: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问,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参与。

例如,如果学生对动物感兴趣,可以问:“你知道草地中的昆虫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特点?”4. 引导思考问题:提问时,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逐步深入理解。

例如,可以问:“为什么一只船可以浮在水上?”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问:“如果把一张石头放在船上,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原理。

5. 鼓励互动问题:在提问时,鼓励学生进行互动,相互交流和讨论。

例如,可以问:“你有过亲自种植植物的经验吗?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收获和困惑?”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分享经验,互相研究。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可以运用以上策略,设计出多样化、引人入胜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有效追问,演绎精彩课堂

有效追问,演绎精彩课堂

有效追问,演绎精彩课堂追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与引导,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追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追问,演绎精彩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课题。

一、追问的目的1. 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的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和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想法。

2. 激发学生的疑问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有效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

二、追问的方法1. 开放性问题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表述,激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问答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启发智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再追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采取“再追问”的方式,追问“为什么”,让学生解释原因,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三、追问的技巧1. 耐心倾听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的观点和思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追问和引导。

2. 合理安排时间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控制问答的节奏,使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对话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过多的追问给学生造成压力,影响课堂的氛围。

3. 鼓励参与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回答和思考,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科学实验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科学实验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科学实验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引言在科学实验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研究的关键。

通过提出具体、引发深思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科学实验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1.清晰明了提问应该具备简洁明了的特点,问题要点明确,语言简单易懂。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并作出回答。

例子:误:你认为实验结果怎么样?正: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实验结果是怎样的?2.激起好奇心提问需要具备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引入意外、矛盾、深度等元素,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提出问题。

例子:冷漠提问:这个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一致吗?激发好奇:这个实验结果会影响我们对该理论的理解吗?为什么?3.激发探究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更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例子:不深入:为什么这个实验结果是红色的?激发探究:为什么这个实验结果不是其他颜色?是否与反应物的性质有关?4.鼓励合作提问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来促进集体思考和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合作精神。

例子:个人问题:你怎样解释这个实验结果?合作问题:请与你的同桌一起思考,你们如何解释这个实验结果?5.关联实际提问可以将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思考。

例子:狭隘问题:这个实验结果有什么用?关联实际:这个实验结果在哪些领域有应用价值?如何解释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结论通过运用清晰明了、激起好奇心、激发探究、鼓励合作和关联实际的策略,教师可以在科学实验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

这样的提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终身研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加深他们对科学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运用方法:
1. 开放性问题: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得出答案。

例如,对于一个实验现象,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2. 想象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想象和推理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如果你有机会发明一种新的科学工具,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工具,它能解
决什么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跳跃和新思路的产生。

3. 引导性问题: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

例如,对于一个
物体的属性,可以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少个角?它有哪些特点?”通
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和属性。

4. 问题扩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扩展。

例如,当学生回答了一个
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时,可以进一步问:“那为什么在夏天会比较热呢?有什么因素
导致了气温的升高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扩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5. 回顾性问题:在课堂结束时,通过提问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
生巩固学习成果,回顾课堂内容,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一、追问法的基本概念
追问法,顾名思义就是指“追问问题”,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追问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追问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授生物学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动物需要呼吸?”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呼吸与生物体的关系。

2.引导学生发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询问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例如,在教授物理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太阳会发光?”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知识面,并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生物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大脑控制呼吸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从而将生物学和神经科学联系起来。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追问法对于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交流,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发展综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不妨多运用追问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科探究的道路。

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

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

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追问,是一种思维的延伸和深化,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追问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追问的定义、追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追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追问的定义追问是指在学生作答完问题后,老师继续提问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

追问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延续和深化,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引导和促进。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全面,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效果。

二、追问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追问可以在学生作答问题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追问,可以让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全面。

通过追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涵,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追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追问,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会由被动回答转为主动思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追问,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追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追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问1.提问要具体在进行追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具体性,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思维。

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高层次思维活动。

2.合理安排追问的次序在进行追问时,要合理安排追问的次序,不要一下子问出多个问题,而是要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和回答。

3.关注学生的回答在进行追问时,要关注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也是十分具 challenge 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遇到许多难解的问题。

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追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用的追问技巧,帮助老师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1. 问题引导法:运用此法,老师可以在讲解完一个概念或知识点后,通过引导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讲解一次方程时,老师可以问:“为什么去掉等式两边的常数项就可以解出方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

2. 提出矛盾法:在学习某些知识点时,容易遇到看似矛盾、无解或无法理解的情况。

当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追问时,老师可以通过提出矛盾法,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

例如,当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老师可以问:“如果根号中的内容是负数,那么怎样理解?”3. 拓展问题法:拓展问题法适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扩大视野。

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老师应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解角度时,可以问:“除了常用的度和弧度,还有哪些角度单位?”让学生扩大对角度概念的认识。

4. 列举实例法:在数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往往需要结合实例去体现。

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定义时,老师可以列举一些函数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5. 怎样解决问题法: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还要知道怎样去解决它。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不断问学生怎样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老师可以问:“怎样求圆的面积?”让学生探讨并思考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追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通过有效的追问,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追问的有效性课堂追问的有效性“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另一种则是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

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有些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

这种追问,后一问题是对前一问题的补充和深化,比较适合“新知”教学,让学生有一种剥笋的感觉,一步一步探到问题的实质。

另一种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已经作出正确完整的回答,教师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后,回过头来问学生是如何得出答案的,“将”学生一“军”,从而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样的追问能使教学更有深度,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的知识建构过程,将原有的零碎、散乱、无序的知识系统化三、在何时何处追问?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否相似?)教师这样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会培养学生刨根究底,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在产生歧义处追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科学的学科优势,鼓励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甚至鼓励“异想天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创造个性品质,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有批判精神,勇于提出创新性见解。

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

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实在难得,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

四、追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注意“追问”的有效性要避免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发问不止。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的有效“追问”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的有效“追问”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的有效“追问”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追问”(questioning)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中的有效“追问”应该如何进行。

一、什么是有效的追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追问是指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深入思考的方法。

有效的追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问1.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进行追问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

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关注焦点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针对性的进行追问。

2. 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在追问的时候,教师需要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把问题表达清楚,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

同时,重点突出,强调问题的核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要点。

3. 细心倾听,正确引导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通过提问进行正确引导。

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是不够全面,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

4. 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当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5.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三、追问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考和探究。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

科学教学怎样“追问”引言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而“追问”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追问的意义和作用、追问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追问在不同科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科学教学中的“追问”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一、追问的意义和作用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追问,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从而让他们更加渴望获取知识,主动去了解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追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促使他们学会自主推断、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通过追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追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深入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追问的方法和技巧1.提出开放性问题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提出开放性问题,即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并通过实验和验证来得出结论,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深入挖掘学生的回答在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解释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科学课堂追问五策略]课堂中教师追问策略

[科学课堂追问五策略]课堂中教师追问策略

[科学课堂追问五策略]课堂中教师追问策略一、思源于疑,追问设疑,激发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探究活动的导入处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保持思维的延续性。

【课例1】《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五上)教学片段:我一走进教室,脚底一滑,差一点摔倒,引起学生哄堂大笑。

(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师:老师为什么差一点摔倒?生:老师的鞋底太光滑了。

师:鞋底为什么会很光滑。

生: 老师的鞋穿了太久了,鞋底和地面经常摩擦,就变得光滑了。

师:老师明天去买新鞋,新鞋的鞋底是怎样的?生:鞋底有花纹。

师:为什么鞋底要设计花纹?生:增大摩擦,不会摔倒。

师:同学们,用你们的鞋子感受一下摩擦。

生:比较吃力。

师:能说得具体一点吗?生:好像有一种力,阻碍脚的运动。

师:同学们刚才感受到,由于摩擦,在物体运动时受到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问题”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深入探究的切入点。

在导入处适时追问,可以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好奇的、熟悉的知识着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笔者在导入处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个提问、多个追问,突破了“摩擦力”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他们学会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的敏锐度。

置身于这种情境,能驱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由表及里,追问明理,提升思维深度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思维深度欠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回答有时流于表面现象,他们对于知识与概念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比较模糊的层面,此时教师如果作深层次的追问,能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思考,能及时为学生搭设思维跳板,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提升思维深度。

【课例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五下)教学片段课前教师出示两杯液体,并分别将两个马铃薯放到杯子里,马铃薯在一杯液体里沉,另一个杯里浮。

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回应促进学生思考

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回应促进学生思考

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回应促进学生思考发布时间:2023-02-08T03:01:51.97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5期作者:郑凯峰[导读] 使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递进、上升,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把学习者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充分挖掘出来。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八都镇中心小学323706小学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无法分割,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

然而,教师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时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我发现当学生活动结束,获得直接实践经验时,随后的交流阶段中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最佳时机。

诚然运用提问以激发学生对获得的数据或现象更深的思考,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观点,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反馈……。

如何才能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思考呢?教师有效回应是关键。

当师生互动包含了这些高级回应时,学生的思考就会得到加强。

“回应”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师的有效回应将帮助学习者拓展思维,激发联想,使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递进、上升,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把学习者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充分挖掘出来。

限制学生思考的教师回应互动时,教师在未留意的情况下给学生的认知过程带来闭合效应,呈现不再鼓励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而终结。

如:当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时:“你说得很对,淀粉就是糖”,当教师否定学生的看法时:“不,你不可能从实验中得到这样的数据。

”思维闭合也发生在当教师的回应伤害到持观点的学生时,学生因恐惧观点被推翻而不敢提供新的想法。

如:“我们对你所发现的东西不感兴趣。

” “很明显你没有认真听,否则你不会那样说。

”“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去讨论太阳能。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仅仅要求学生回忆起信息,而必须去处理,只要求学生说出唯一的正确答案,这种思考不需要首创性或独创性。

教师渴望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科学课例,浅谈反馈中教师有效的追问作者:琚淑娟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6期
摘要:常常惊叹优秀教师恰到时机地追问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断层”现象。

学生在反馈中出现问题,教师如何有效应对,这考验教师的智慧。

从一堂课例浅谈反馈中教师如何有效追问学生,让学生思维不要停顿,理清学生的思路,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强烈征服问题的愿望。

关键词:追问;有效;疑惑
时常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做出反应,教室里很冷场,教师不能静候,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认真分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问题的要求太高,理解上出现“坑”,学生难以越过。

教师也可能在引导中出现问题,学生不明确教师的意思。

教师要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有针对性地追问学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在学生问题疑惑中进行有效追问
当学生研究了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沉与浮的规律后,自然过渡到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到底跟什么有关,试着让学生把材料按大小和轻重排一排,放入水中试一试,能否看出不同材料的物体跟轻重和大小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不能找到明确的证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轻重和大小没有密切的关系。

此时,学生在理解上就会遇到困难,认真分析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颠覆原先脑海中建立的前概念,建立新概念留下了空白点。

这时,教师就要引发学生讨论:我们同时改变了大小和轻重两个不同的量,能看出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跟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先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对比实验,要明确知道跟某因素是否有关系,只能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其他条件要保持不变。

刚才是因为两个因素同时在变化,难以判断出它们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把握住学生思维瞬间转换的过程,分析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困难的潜在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应对。

二、在学生思维“短路”时进行有效追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遇到思维联络的节点。

恰在这时,需要教师在思维理解的节点上去点一点,让学生链接前面的知识,理清事物的缘由,把这些知识像珠子似的串联起来。

如学生用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状,橡皮泥会浮起来。

教师会问学生:“实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了,改变了什么?”学生很清楚认识到是橡皮泥体积发生了改变。

这时,如果教师继续追问一句:“你认为橡皮泥的体积发生改变,你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显然未意识这个问题的本意,学生就会不断地思考,而不会让思
维停顿下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个学生说:“肯定是体积发生了改变,因为同样一块橡皮泥,重量不可能改变。

”教师接着说:“你说得很好,但你们没有亲眼看到橡皮泥的体积在发生变化,你们有好的办法吗?”此时,学生的关注点转向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学生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空心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比实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这时,教师有必要再追问一句:“刚才的发现是不是经得起证实,实际测量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有多少?”引入我们本堂课着重要探究的问题:不同体积大小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有多少?
三、在学生知识链接时进行有效追问
科学课的内容是以单元内容呈现的,针对一个大的主题划分不同的主题内容,学生在探究新内容时需借助原先建立的科学概念。

如学生通过研究沉与浮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在探究中发现: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更容易浮起来。

联系前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把握本堂课教学的基点,深入探究排开的水量问题。

给学生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实心的形状,放入水中发现同样的规律:橡皮泥在水中沉下去。

能不能想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这就需要学生前一节课探究获取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前一节知识,很难产生符合逻辑的想法,或许还是依据先前老早建立起来的前概念。

教师试着去引导学生,橡皮泥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改变什么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

当学生想到只能改变体积的大小,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此时教师恰当追问学生,学生会用前一节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更加理解知识点。

四、在学生数据处理时进行有效追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很多记录的内容会以数据方式呈现出来。

当学生汇报完实验数据,教师觉得符合答案了,活动就结束了,这不是真正的研讨。

此时,正是教
师有效追问的时刻,下面以学生探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问题为例,我抽取某小组探究之后获得的数据如下:
[橡皮泥的形状\&量杯里的量
从数据中获得发现: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学生汇报完之后,我追问学生,从数据中你获得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沉入水中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小,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说明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什么?我们获得共同的发现是什么?经过学生有条理的陈述,我做了总结: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比实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得多。

学生得出的发现跟数据是否吻合,老师也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目的是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用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其他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思考他的观点能否得到证实,能够比较牢固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如果学生的发现跟数据不相称,这正是老师有效指导的时刻,充分利用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困境,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思考、检验自己的发现是否有问题,回顾探究过程中有不得当的地方。

当学生静心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时,他就会思考:我的观点跟发言者是不是一样的,我有更好的答案吗?指导学生交流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交流,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

因此,有效的追问学生,可以恰到好处地排解学生在思维上遇到的窘态。

参考文献:
[1]兰本达.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M].陈德彰,张泰金,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1). ·编辑孙玲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