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信息管理概论(周林娜)第二章(信息管理的学科基础)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1.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概论2. 课程代码:IM1013. 学时安排:48学时4.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5. 开课学期:大三上学期6. 课程先修要求:无二、课程目标1. 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理解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 掌握信息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4. 培养信息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信息管理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三、课程内容1. 信息管理概述a. 信息管理的定义和范畴b.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c. 信息管理的基本特征和要素2. 信息管理系统a. 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信息管理系统的分类和特点c.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3. 信息资源管理a. 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征b.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c. 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4. 知识管理a. 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知识管理的流程和模型c. 知识管理的实践案例5. 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a. 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支持b. 信息管理的信息技术和工具c. 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介绍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3. 学生讨论: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课程参与情况,占总成绩的30%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40%4. 课程论文:鼓励学生选题,撰写与信息管理相关的论文,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信息管理概论》(第三版),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000年2. 辅助教材:a.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016年b. 《知识管理导论》,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019年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某某某,教授,信息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八、备注1. 本教学大纲为参考版本,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CMP126 信息管理概论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性质:本学院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必修,其他学院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学分课时:2学分,36课时主讲教师:席宁华教授所属院系: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电话:64245323,E-mail:xininghua@教学对象:本学院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其他学院本科生选修开课时间:一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平时(测验、作业或课堂讨论),每次课后均有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期中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80% 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参考书目:刘红军主编. 信息管理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一.课程性质信息管理是一种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为对象的管理,信息管理基础是基于信息管理类学科之首的概论课程。
它侧重于理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包括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经济等核心内容。
本课程介绍信息管理在有关领域的例证,如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资源规划、会计信息系统等,并了解其新发展,如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基本素质,从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方面进行教学。
学生要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集体讨论来理解理论并与实践结合。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发展,了解主要的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概念,加强对信息专业的归属感,为今后其它的信息与数据处理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习信息的作用、性质、基本理论、主要技术的趋势,树立大信息观。
三.主要授课方式和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信息管理基础》全本教案岳剑波【超完整版】
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信息的概念;2、信息的特征;3、简述信息、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
对信息本质的探讨、信息源与信息量以及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度量、信息管理与控制研究等问题就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人们要求有更一般的理论和更准确的方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现象进行本质的和概括的解释,从而提出了信息科学问题。
同时,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又为人类更好地认识信息现象、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
◆教学过程一、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信息论从诞生以来,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狭义信息论。
即申农创立的信息论。
2、第二个阶段是一般信息论。
这种信息论虽然主要还是研究通信问题,但是新增加了噪声理论,信号的滤波、检测、调制解调,以及信息处理等问题。
3、第三个阶段是广义信息论。
它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纵横交错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二、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1.信息感知:完成本体论意义的信息向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转变;2.信息识别:对所感知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分类;3.信息变换:将识别出的信息进行适当形式的转换(一般是指其载体);4.信息传递:将信息由时空间的某一点转移到另一点;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审阅签名:日期:。
1.4信息管理的学科基础
信息 传递
认知主体
信息 传递
信息 变换
信息 检测
信息 识别
信息 感知
对象
信息 施效
信息 处理
(四)利用信息进行系统控制和优化的原理
信息
获取 信息 处理 信息 再生 信息
事物
目的 状态
初始 状态 产生 行动
控制
理解 信息
信息运动的等效模型
在多数情况下,信息施效表现为“控 制”——按照主体发出的再生信息所规定的状 态和方式来调整或改变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 和方式。
1.4 信息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1.4.1 信息科学
一 信息科学概述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现象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 法的科学。
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是信息的产生、提取、识别、 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 检测、实施和利用等问题。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尤其是信息论,是信 息科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通讯过程是:从一个信源发出的消息, 经过编码后通过一个信道传输给接收者, 接收者通过译码器将收到的信号复原成 信源发出的原消息。
信息运动的三要素
1
信 源
信 宿
信息的生产者
2
信息的接收者
3
载 体
传递信息的媒介
香农 (1916-2001)
1936年在密西根大学获数学和电机工程学学士;
1938年在麻省理工大学(MIT)获硕士学位;
1940年以“理论遗传学的代数学”论文获MIT数学博 士;之后曾在AT&T的贝尔电话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 的高等研究院工作。
1941年回到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5年。
1945年完成“密码学的数学理论”的报告。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信息管理概论》教案大纲责任教师:余先虎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综合应用了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大作业18学时,网上教案18学时,开设一学期。
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为一个组织的作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在全球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各种管理和决策活动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学会研制和应用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是每一个管理人员、计算机人员和信息人员的基本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组织,信息服务与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结构和分类,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及与信息管理的联系,信息政策与法规。
为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更好的应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管理的内涵,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概念联系;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传播学基础,信息技术,信息组织,信息服务与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概念与类别,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等。
四、教案建议教案组织形式:以学员利用视频课件和网上课堂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面授辅导、答疑,进行必要的上机实验。
教案方法:《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强。
学科覆盖面宽、内容繁杂,所以教案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觉得“听得懂”但“学不到”的感觉,即上课时好象都听懂了,课后却记不住,更不清楚如何使用,所以要求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讲透,学生要深思熟虑地去复习弄懂,切不可粗心大意、似是而非地不求甚解。
平时要多做练习,通过练习深入消化内容和锻炼应用能力。
组织学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加深理解。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信息管理概论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5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9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简介: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信息时代,人们大量生产信息,广泛使用信息。
信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方面,成为支配和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
然而,信息量指数增长,形成爆炸之势,又反过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进步。
在卫生管理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过滤,以得到有用并且需要的信息。
作为二十世纪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管理学为卫生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它主要研究信息的生存、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与社会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意识到信息管理在提高卫生管理决策水平、改善人民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深入、提高和发展。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学习《计算机导论》、《管理学基础》等相关理论内容。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本课程将有助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卫生信息生存、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与社会机制。
3、本课程将系统学习信息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本专业学生在应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信息管理学所开设的课程和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第二部分是实际应用能力,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信息生存、传播、分布的规律和获取、加工、利用的方法。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导学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导学一、课程概述《信息管理概论》是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4学分。
总学时72学时,2004年秋季开始开设,以后每学期滚动开设。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属认知类为主的课程。
宜采取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面授辅导与网上辅导相结合的辅导形式,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课程学习应注重掌握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及学科发展趋势,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根据管理活动的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准则,懂得如何充分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与学习要求《信息管理概论》主要讲授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框架,以及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
教材共分三篇九个章节:基础篇:主要介绍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技术支持;管理篇:介绍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网络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展篇:介绍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及信息政策法规,从技术和人文管理角度讨论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根据教学的不同层次将教学内容,分成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三个层次来要求。
了解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管理相关知识、管理现状和发展动态;理解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管理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的应用。
属于了解层次的内容,考试时所占份量相对较轻,属于掌握和理解层次内容的是考试的重点。
.三、课程主要教学资源与应用建议(一)文字教材1、主教材:《信息管理概论》,由谢新洲、张广钦编著。
主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了导学内容,采用章前导学、章后思考题等学习指导形式将主文字教材内容浓缩、提炼和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2、课程导学资料与形成性考核练习册。
本课程的导学资料主要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细则、和考核说明。
信息管理学(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学科)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的技术通常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储存和应用技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处理信息 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信息行为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内容结构;熟悉各类用户信息需要特点,信息动机的形成与转化,信息 的选择行为和利用行为;了解信息需要的产生,信息查询行为。
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信息科学的基本内容、信息科学的核心方法、信息管理学 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围;熟悉信息的功能,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了解信息的度量,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管理的发 展,信息管理学的产生和进化。
1.信息简论; 2.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 3.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 4.走向信息管理科学。
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
1.理论条件: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2.方法条件:传统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3.技术条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 4.实践条件:社会信息管理活动
谢谢观看
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采集的原则、途径、方法,信息整序的方法,内容分析法;熟悉信息源,信息分析的工作 程序;了解信息整序的目的与要求,信息分析的方法。
1.信息采集; 2.信息整序; 3.信息分析。
产品流通
产品流通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服务的原则,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信息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营销;了解 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管理
产业管理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用,内部结构和外部关联,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信息产业政策体系, 信息化的内涵;了解信息产业理论,信息管理体制,国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化水平测度,我国信息化的现状与 挑战。
1.信息产业理论; 2.信息产业管理基础; 3.信息产业政策; 4.信息化。
840信息管理基础参考书目
840信息管理基础参考书目信息管理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收集、分类、存储、分析和利用等方面。
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时,合适的参考书目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用于840信息管理基础的参考书目,供读者参考。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的概述1. 《信息管理概论》 - 段明辉这本书是信息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全面介绍了信息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信息管理导论》 - 王昊、胡恩华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系统、信息需求分析等关键概念,为读者提供了信息管理的全貌。
第二部分:信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3.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 - 李炜、曹吉本书详细介绍了信息管理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管理、信息检索和数据挖掘等,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管理技术。
4. 《信息资源管理》 - Meiling Liu该书主要讲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信息资源的分类、获取、评价和利用等方面,并提供了一些案例和工具,帮助读者系统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部分:信息管理的应用领域5. 《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管理》 - 陈缨、朱峰本书介绍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基本框架,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包括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运维等。
6. 《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导论》 - 王学军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图书馆与信息服务、信息组织和检索、数字图书馆等内容,对于从事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尤为适用。
第四部分:信息管理的案例分析7. 《信息管理案例精讲》 - 杜进军、贾永福该书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以及案例背后的管理原理和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管理知识。
8. 《信息管理实务案例与培训》 - 林成雄、李军这本书汇集了一些实际的信息管理案例,并提供了相关的培训材料和指导,旨在帮助读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
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doc 12页)
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doc 12页)第二章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1.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2.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4.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5.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
6.不同时期管理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
7.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
8.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9.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0.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掌握: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了解: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学习内容上,二是在科学或科学认识层面上,三是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
●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
●信息的分类按照主体的观察过程来分,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先验信息是指某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指只考虑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本身,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及效果,它是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
语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
语用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价值与目的,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按照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浓度划分,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指的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所特有的现象,是信息的本质属性。
第一,普遍性与绝对性。
第二,特殊性与相对性。
第三,可共享性。
第四,可识别性。
第五,可转换性。
第六,可存贮性。
第七,可传递性。
第八,表征性。
第九,动态性。
●信息的作用信息的作用是信息的特征的体现。
通过信息,宇宙间万物得以有序运行;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依托于信息,人类社会的文明得以创造、继承和发展;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管理的灵魂。
信息管理学课件 第二章
第二节 信息管理与管理学
五、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是一切管理组织系统的基本构成 要素和中介 2.信息是决策和计划的依据 信息是管理组织的脉络, 3.信息是管理组织的脉络,是组织各部 门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4.信息是控制的前提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与传播学
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 1. 信息管理和传播学的关系 2. 信息交流的主要类型以及其特点 3. 信息交流模式
施拉姆模式编码者译码者译码者信息信息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编码者译码者可能的反馈来自信源的信息输入媒体组织施拉姆的大众信息交流模式三信息传播模式二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自我形象人格结构人员群体社会环境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传播者的组织自我形象人格结构所处的受众群体社会环境来自接收者的自我反馈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内容的选择加工来自信息的制约来自媒介的压力和制约对媒介的印象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内容的效果或体验对媒介内容的选择马莱兹克的大众信息交流系统模式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网络媒体电子邮件静态网页bbs论坛聊天室视频音频传播者受众传播者受众传播者受众传播者受众传播者受众的社会环境传播者受众的人格结构三信息传播模式三信息传播的情报学模式门泽尔米哈依洛夫模式科学信息和图书书目信息科学信息的使用者科学信息的使用者信息科学技术文献系统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个人接触二信息传播模式四医学信息交流模式基于证据的诊疗决策模型医生诊治的一般程序接受患者作为新经验储存采集资料与已有的经验对比确定必须的资料征求患者对处理的意见最终确诊与已有的经验对比还需要的资料是否确诊患者同意病人获取医学信息的流程日常生活请医生诊治作为新经验积累可不必看医身体情况是否良好提供诊断所需资料是否需要医生治疗与自己积累的经验对照是否同意医生的诊断是否已恢复是否已恢复采取行动作为新经验积累接受治疗作为新经验积累诊断治疗循环图信息数据诊断治疗寻找回答问题的最佳证据确定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临床医生图书馆互联网会议资料专家通信等评价证据分出等级做出最佳诊疗决策进行讨论病人就医来自研究的证据临床专业经验专业水平判断力病人的价值观病人的基线危险病人的健康状况基于证据的诊疗决策模式介绍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支持信息的共 享和协同。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以促进信息的传 播和利用。
信息管理的进化原理
01
进化原理强调信息管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 环境和需求。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将信息管理与其他管理活 动相结合,以提升组织和 个人整体价值。
ABCD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 分析和利用,以实现信息 的价值最大化。
信息管理的价值原理要求 关注信息管理对决策的影 响,以提高决策效率和效 果。
信息管理的共享原理
01 02 03 04
共享原理强调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信息组织
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的过程 ,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信息检索与信息服务
信息检索
根据用户的需求,从信息库中查找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信息服务
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推送、信息评价等服务的过程,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03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
信息管理的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强调信息管理是一个有机的 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 影响。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广泛,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 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 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处 理和存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信息技术还 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
信息管理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02
信息管理的进化原理要求不断优化信息管理流程和方法,以提高信息 管理效率和效果。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创新信息管理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从信息作为资源的构成要素组合管理出发,对信息管理活动实施人文管理、经济管理、专门化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二、课程学习目标1.掌握信息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原理,主要针对信息作为资源涉及的信息、交流、技术、组织等各种要素结合进行管理的原理与方法,能运用其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管理问题。
2.能够对信息管理的过程和事物进行处理。
包括针对信息管理活动采用信息道德、政策法规等人文管理手段与措施,经济管理手段与措施,以及针对企业、行政等实施信息资源专门化管理。
3.能促进学生提高评价、分析与创新能力。
对信息管理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能从信息、交流、技术、组织等信息资源要素组合管理多角度地展开思考,并能从人文、经济等管理手段的运用视角,对管理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创新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信息与信息资源『知识点』信息的定义、分类与特征;信息与情报的关系、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定义、特性;信息资源的构成;信息资源的功能及信息财富观;信息资源的生产力功能;基于数据量、概率和经验的三种信息度量方法。
『重点』信息的定义、特性;信息与情报、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信息资源的定义及构成;引文分析方法;沃尔肯斯泰因公式;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难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引文分析方法;沃尔肯斯泰因公式、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基本要求』1、识记:信息的定义、分类、特征;白色、黑色和灰色信息;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引文耦合、同被引,自引;沃尔肯斯泰因公式;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信息管理概论(2)汇总
3)预见性原则: 信息的收集不仅要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动态及现存的信 息源和渠道,还要预见可能产生的新的信息源和渠道,信息的增长与变化趋 势,估计潜在的信息需求。
这一定义反映出信息管理的两个层面的含义 1)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即对信息本体的管理,指以信息为管 理对象,围绕其生命周期,进行收集与组织、存储与检索、分析 与预测、提供与服务的管理过程; 2)基于信息的管理:即以信息方法为视角、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信息活动所抽象和代表的管理活动为对象,寻求并提供解决方 案,实施管理的过程。
2020/9/27
信息的管理—信息源
信息源的定义:信息源是信息产生的来源,按照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的《文献术语》的定义为:满足个人或组织信息需要而获 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包括三个基本层次: 1)信息的最原始来源——物质和现象的存在及人类的实践活 动。其特点是:所提供的是最初始的信息;内容详实、可靠但复 杂、无序;所传递的信息直接、迅速; 2)信息加工机构:主要包括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 的机构以及各单位的信息部门。 3)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由信息加工机构对实践活动 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的结果。
信息收集工作包括:确定信息收集目 标、制定信息收集计划、实施信息收集、 整理数据与编写报告、收集结果评价、后 继管理等基本程序。
制定收集计划 实施收集工作 整理数据、编制报告
结果评价 后续管理
2020/9/27
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
在确定信息收集目标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而满足需要的信息总是特定 的。因此,信息的收集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收集利 用价值大的、适合当时当地环境条件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信息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为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创新提供支持。
本门课程将介绍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管理的本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理解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应用和价值。
3. 学会运用信息管理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管理学概述1.1 信息管理学的定义1.2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信息资源管理2.1 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2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3 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和利用3. 知识管理3.1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意义3.2 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3 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4. 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4.1 数据管理的概念和目标4.2 数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3 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5. 决策支持与智能系统5.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5.2 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和应用5.3 智能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6.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6.1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6.2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3 信息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教学来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信息管理在组织中的应用和实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4. 课堂练习:开展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管理操作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信息资源管理学导论》,主编: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参考书目:1. 《信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2. 《现代信息管理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年份:XXX。
信息管理概论笔记
1.信息管理学——Th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3.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data)—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信息(information)—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知识(knowledge)—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情报—被已知的需求者所寻求的知识或信息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型的外延所指,是转化过程的递进链,是加工组织程度的等级链,是价值量的等级链。
2.信息的性质和特征—⑴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⑵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⑶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可以独立与其发生源而相对独立,可以由其他物质载体携带在事件或空间中传递。
⑷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和依附性⑸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不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即使他们的这些能力和目的完全相同,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侧面不一样,它们所获得的有关同一事物的信息肯定也不同。
3.分类:⑴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⑵按信息的内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⑶按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非正式信息⑷按信息的记录方式—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计算信息分类目的:为了认识信息的性质和特征,以便描述信息和处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霍桑实验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劳动医学的观 点,认为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 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 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 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 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 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 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 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研究人员面对 此结果感到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 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工作接管下 来,继续进行。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1
管理学思想的发展
2、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 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实验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 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 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 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 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 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计算机信息科学
计算机信息科学主要研究符号表达式及其变换。它是 将要解决的问题抽象化,改为用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 形成符号与现实世界或某种抽象对象领域的关系,再 设计出算法来,以某种方法、准则和步骤来实现信息 处理,从而完成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它包括计算理论、 符号关系学、语义学及说明符号的语用学、人工智能、 知识工程等。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以申农(C.E.Shannon)的“信息论”和 维纳(N.Wiener)的“控制论”诞生为标志, 信息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呈 现出多部门信息科学的繁荣。这期间可以将 信息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பைடு நூலகம்
霍桑实验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 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 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 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 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后经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 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 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2、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4.统一信息科学阶段
虽然,“信息科学”这个词已经出现50年了,而真正的 信息科学所指的信息应该不是指任何个别领域的信息, 它应该反映着一切和信息领域有关的信息现象,关切 着一些与信息有关领域里的信息问题。 然而,建立统一的信息科学理论是艰巨复杂的工作, 象征着人类对信息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C类: 以信息开头命名的:
信息物理学、信息光学、信息力学、信息哲 学、信息社会学、信息管理学、信息传播学、 信息经济学、信息法学、信息语用学等。
在上述已经存在的50余门信息(科)学学科 中,有的不一定能算做信息(科)学,这个 问题目前暂不讨论。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1.广义的信息论阶段 20世纪40年代, 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 维纳《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信与控制问 题》, 标志着信息论诞生了, 它是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伟大贡献和深远 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3.部门信息科学阶段
1982年,(美)普林斯顿大学,马克卢普主持了一个 集中当时不同信息研究领域的众多学者参加的信 息交叉研究运动,并发表了经典著作:《信息研 究:学科之间的通信》。 1994年,德国学者发起了一个新的交叉信息科学的研 究运动,开拓了部门信息学的一些新领域
形成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 管理的主体 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职能与方法 管理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节
信息管理与管理学
广义的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 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人文学科; 狭义的管理学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 法调查、实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 知识。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为信息管理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概念与方法基础,打开了信息管理的 研究视野。信息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信 息”——同样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基础。信息 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领域极大地丰富了 信息管理的研究内容。同时,信息管理也已 经成为信息科学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
2.多种信息科学体系阶段
1959年(美)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首先应 用“信息科学”的概念,包括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 人们从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信息科学的体系: 一是计算机信息科学——以计算机为代表; 二是图书馆信息科学——以文献处理自动化为代表; 三是全信息信息科学也称为“信息论信息科学”——以 申农通信信息计量理论为核心。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1
管理学思想的发展
1、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阶 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916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出版 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过程管理之父 (3)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韦伯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代表作为《社会组织和 经济组织理论》,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信息
获取 信息 处理 信息 再生 信息
事物
目的 状态
初始 状态 产生 行动
控制
理解 信息
图2.2
信息管理概论
信息运动的等效模型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3 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个方法:
1.信息分析. 2.信息的综合方法. 3.信息进化方法.
两个准则:
1.结构-功能-行为辨证统一准则认为,有什么样 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行为。 2.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则揭示了三者的 重要作用,在分析信息运动过程中,不能只考虑 物质和能量,信息同样重要.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4 信息科学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1.信息科学为信息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思想、方 法基础。 2.两者追求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的最大 功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3.信息管理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成员.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节
信息管理与管理学
先秦“齐家、治国、平天下”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图书馆信息科学
图书馆信息科学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深入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新型的载体形式 大量涌现,社会文献信息量以爆炸的势态扩张,图书 馆学理论不得不发生新的变化。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论信息科学
狭义信息论(申农理论)→模糊信息、概 率与非概率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 美国,李斯尼可夫,中国,钟义信、邮电 学院若干人《信息科学原理》。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2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2.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概率语法信息测度、模糊语法信息测度、语法 信息的统一测度以及语义和全信息的测度 3.信息运动的一般规律(见图2-1). 4.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描述及系 统的方法和原理(见图2-2). 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机 制与途径.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学科基础 本章要点:
1.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3. 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4.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 5.不同时期管理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 6.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 7.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8.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9.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A类: 以信息科学命名的:
一般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信 息科学、遥感信息科学、空间信息(科) 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生态信息科学、 农业信息(科)学、生命信息(科)学、 分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光信息 科学、影像信息科学、神经信息科学、 体育信息科学等;
信息管理概论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控制论
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 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 数学关系
信息管理概论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 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 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 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 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 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