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6、寓言二则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鹬蚌相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4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2.小学三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前每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张战国时期的彩色简易地图,鹬和蚌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的基本情节、寓意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道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寓意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理解“亡羊补牢”的含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
6.实践创新: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寓言道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牢、羊、丢、修、告诉、后悔、邻居、劝告等。
-理解并运用词语:寓言、亡羊补牢、后悔、劝告,明白它们的含义和在故事中的具体应用。
-在理解词语环节,教师通过具体语境举例,让学生明白“亡羊补牢”指的是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道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深层寓意,即事情发生后要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抽象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寓言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中心思想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中心思想
1、《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事物的好坏
4、《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
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5、《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确立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6、《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如果只看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短处,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中心思想
1、《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事物的好坏
4、《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5、《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确立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6、《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如果只看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短处,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寓言二则 鹬蚌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鹬蚌相争》是讲鹬要啄河蚌的肉,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互不相让,结果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
这则寓言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需在多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在理解寓意上下功夫。
边读边问几个为什么,如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维目标】:1.学会正确读出有关语言的语气。
2.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及理解寓意的能力。
3.体会《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能力及理解寓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所说明的道理。
【教具】:录音机、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故事《狐假虎威》,狡猾的狐狸借愚笨的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鹬蚌相争)二.授新1.初步理解。
第1页师: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应该明白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鹬是一种水鸟。
蚌是指河蚌,肉质很鲜美。
争是指争持,对抗。
这个故事讲的是鹬要啄河蚌的肉,被河蚌夹住了嘴,双方互不相让,结果被打鱼的人一起捉走。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2.读文,深入理解(1)师: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看鹬和蚌分别想怎么样?(学生读文,师讲解。
)师:从“不住地朝下看”,可以看出鹬很饿。
“多好的一顿美餐呐!”从鹬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它非常想吃河蚌的肉。
从“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可以看出它馋得受不了了。
“立刻”,说明鹬飞下来的动作速度,表现了它想吃河蚌已无法控制。
师:这两段是故事的起因部分(第一部分):写“鹬啄蚌肉,蚌夹鹬嘴。
”(板书:(起因)“鹬啄蚌肉,蚌夹鹬嘴”)(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读文,师讲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要背诵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要背诵的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文学习中的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那么,三年级下册语文都有哪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是课文部分。
《古诗三首》中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需要背诵。
比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还有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景象。
以及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让我们感受到了初夏的清新与美好。
《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也需要背诵。
它讲述了一个农夫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不再劳作,一心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次出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在现代文中,《燕子》这一课的一、二、三自然段描写燕子外形和飞行姿态的部分需要背诵。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燕子的活泼可爱。
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日积月累的内容也要求背诵。
比如“忆江南”“寓言二则”中的寓意等。
“忆江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怀念。
在寓言二则中,《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依赖运气,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生活;《陶罐和铁罐》则让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此外,还有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也值得背诵。
比如在《荷花》中描写荷花姿态的段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荷花的不同姿态。
背诵这些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轻松应对。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1、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
(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
(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1、概括复述要点。
(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
(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2、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2 寓言二则 生字课件
盾牌是古代用来保护身体、遮挡刀箭 的武器。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jiān
土部
上下结构 坚固 坚持
这座古塔建成一千多年了,但还是那 么坚固。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mò
艹部
上下结构 爱莫能助 莫不是
深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莫不是老 师还在备课?
拼
音
部
首
结
构
词
语
句
子
xiàn
阝部
左右结构 陷入 陷阱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陷入了沉思。
音
词
语
句
子
yù
荣誉
名誉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mò
莫非
莫名其妙
她今天没来,莫非生病了?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fú
自愧弗如
在这个领域,和张宇比起来,我真的 自愧弗如。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yà
揠苗助长
学习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wèi
所谓
称谓
所谓奉献,如蜡烛燃烧自己,奉献光 明。
第22课 寓言二则
会认字:
拼 音
máo wèi yǐ
dùn qū
yù
mò
fú
yà
矛 盾 誉 莫 弗 揠 谓
矣 趋
会写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 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 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 练习用“从此”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 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 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 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 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质疑:3. 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4. 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
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
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
)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
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近年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教学反思1语文版(最新整理)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自相矛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学习兴趣浓;二是这是一篇文言文,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遇到,想做一下摸索与尝试。
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钻研教材之后,才觉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是课堂的教学容量并不可小瞧。
既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地方法,又要让学生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枯燥的讲解接句子的意思与字词的意思,可想而知学生兴趣不浓,整个可同也会死气沉沉。
几经思索与修改,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读”上: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优化读的过程,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读中理解字词,在读中领悟寓意.真正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例如: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构建“自相矛盾”意义的两个轮子,互相支撑,缺一不可。
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句义的强化上面,使学生对这两个句子有深刻的印象-—楚国人到底说了两句什么话,他说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句子,读出来,再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反推说出句子中字词的意思。
又让学生“变"句子,让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夸夸矛与盾,通过引导看图,表演出“夸耀”的神情。
步步紧扣,回到原文,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再现课文,通过变换句式,一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呈现句子,使句子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反复读与说的过程中,再次强化认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步紧接一步,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又例如:文中的中心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在引导读时,采用的方法是“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当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问呢?”学生进入了文本,身临其境地说:“我会觉得很好笑。
”老师紧接着引导:“那你用好笑的语气来读一读。
"……我认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理解的视角不同,读书的语气也就不同,课堂上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设置的诵读环节,采取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等形式,目的也是让学生在读中深一步的理解寓意的同时,领略文言文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回顾整个课堂,自己感觉到了:教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赏析:
《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楚人丢失剑后在船上刻记号,然后按照记号下水找剑却找不到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固守陈规、不知变通的人。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郑人买履》也是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但在去市场的路上忘记带尺子,最后因为市场关门而未能买到鞋的故事。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于依赖形式和规则,缺乏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人。
它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应该相结合,不能只依赖规则和标准,而忽视实际情况和灵活应对。
这两则寓言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我们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不能拘泥于陈规和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应对。
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跟从和迷信权威。
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ppt
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 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识记并理解 词意。
对学: 互读生字新词,交流 生字新词的学习方法。(怎 么识记、怎么理解、造句 等。)
我会读
yù quàn kū long diāo huǐ juàn jiē fang quān zé
寓言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羊圈 圆圈
群学:
交流“寓、窿、街、缠”的写法
(可从关键笔画、宽窄、高低、大小、紧凑等方面 进行交流。)
展示方案二:
字词我会写
展示“寓、窿、街、缠”的写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会写
寓 狼 悔 则 叼 盘 窟 街 绕 窿 劝 硬
则
láng
狼
盘缠 硬
小对子展示:
字词欢乐园! (可当小老师带读、让下面的学生分组读、
猜字谜、找形声字,形近字等形式进行互
动。)
读一读 寓言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把式 盘绕 硬要
写字要领:
宽窄、高低 大小、紧凑 关键笔画
我会写
寓 狼 悔 则 叼 盘 窟 街 绕 窿 劝 硬
寓:寄托
言:讲道理
寓言的特点:通过一个简短的 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图猜寓言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亡:丢失。亡羊:丢了羊。 补:修补。牢:羊圈。 亡羊补牢:丢了羊后去修补羊圈。
学习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 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阅读题专项部分阅读《春的消息》重难点聚焦:学习这篇⽂章应反复阅读,在读中把语⾔⽂字转化成画⾯,体会春天给⼤地万物带来的变化,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受,从⽽受到熏陶感染。
主要内容:这⾸诗选⾃⾦波的诗集,它以⼉童独特的视⾓,⽤充满⽣趣的语⾔写出了⼈们对春天的热切盼望和春天到来时的悄然变化,表现了春天的⽣机勃勃和童⼼的纯洁浪漫,也表达了⼈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分段及段意:第⼀部分(第1节):点明春天已经来到。
第⼆部分(第2~6节):具体描写“我”在春天的树林、原野的见闻和感受。
写作特点:诗歌语⾔清新充满童趣,有利于学⽣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学习语⾔,培养丰富的想象⼒。
《爱唱歌的⼩溪》主要内容:课⽂主要写了村⾥的⼩溪爱唱歌,它像调⽪活泼的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显⽰出⼩溪强⼤的⽣命⼒,表达了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分段及段意:第⼀段(第1⾃然段):村⾥⼈把溪流称为歌溪。
第⼆段(第2⾄4⾃然段):歌溪像调⽪的孩⼦、像活泼的孩⼦和变得⽂静时的样⼦。
第三段(第5⾄7⾃然段):写歌溪给了我们很多快乐。
词语拼盘:近义词:调⽪—淘⽓急速—快速清朗—清澈反义词:光滑—粗糙活泼—⽂静浑厚—清脆写作特点:课⽂语⾔活泼,⽤词⽣动贴切,字⾥⾏间充满童趣,是熏陶感染、训练语⾔的好材料。
《蒙蒙细⾬》主要内容:本课描写了初春蒙蒙细⾬中的藏族⼭村的美丽景⾊:⽥野充满⽣机,学校孕育希望,雪⼭的未来⼀定春⾊迷⼈,表达了作者对藏族⼭村的热爱与美好未来的憧憬。
分段及段意:第⼀段(第1⾄3⾃然段):写沐浴着蒙蒙细⾬的藏族⼭村的美景。
第⼆段(第4⾄5⾃然段):写教室⾥也在下着⼀场春⾬。
绝妙好词:书声琅琅:形容响亮的读书声。
蒙蒙细⾬:形容⾬点细⼩。
《古诗两⾸》主要内容:本课两⾸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朝著名的诗⼈贺知章和杜甫。
《咏柳》描写了柳树迷⼈的姿态,诗的前两句以⽐喻的⼿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感到柳树内在的⽣命⼒。
后两句⽤⾃问⾃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叹,抒发诗⼈的喜悦⼼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WTT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原文《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juàn)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kū)窿(long)钻进去,把那只羊叼(diāo)走了。
街坊劝(quàn)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chan)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 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 越远。
听了朋友的话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 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 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9 寓言两则
寓:寄托 言:讲道理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 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图猜寓言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坐井观天
拔苗助长
自主学习
自由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字,划出不会读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 事?
《亡羊补牢》
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 羊,不听劝告,没有修羊圈。第二 天他又丢了羊,才把羊圈修好。从 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什么是“好把式”?
车夫是好把式,就能到楚国吗?为什么?
朋友又是怎么样提醒他的?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 你怎么往北走呀?”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 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
自己身上发生的,也可以是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战国策》
默读要求
1、从题目上看,“南辕 北辙”是什么意思?
辕:是马车前面的两根车杠。
辕
辙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 辕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 但车轮向北行。 北 辙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部编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寓言二则》优质课件
22 寓言二则
二、小练笔。
如果你是农夫的家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提示:从课文中给我们的启示谈一谈。
字词听写
22 寓言二则
自相矛盾
【战国】《韩非子》
22 寓言二则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 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 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的尊称。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
22 寓言二则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o dù n má mò y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fú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2 寓言二则
多音字
相
自相矛盾
xiāng
长相
xià ng
22 寓言二则
我会写
识字游戏 小苗儿长出来了
盾
莫 坚
陷
寓
矛
22 寓言二则
整体感知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 的盾,说:“ 。 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进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长矛锋利的 “ 什么都能刺进去。”有的人问他:“用你的长矛 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被问得哑口 无言。
22 寓言二则
看图猜成语
守 株 待 兔
22 寓言二则
道理
故事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吧!
22 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自 相 矛 盾
22 寓言二则
韩 非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 。 杰出 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由后人收集整理韩非所 著的文章而得。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脍炙 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 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迪了人们的 智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
☆这个人却朝什么方向走?
北方
☆当朋友提醒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1、我的马跑得快 2、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3、我带的盘缠多 ☆事情的结果会怎样?
离出国越来越远
☆ 你觉得那个人能到楚国吗?假如你是那 个人的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 ☆ 说说你对这则寓言的寓意的理解。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 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 目标就越远。比喻做事不能背道而驰, 要切合实际情况。
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仿( )
读者论坛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
你喜欢这个养羊人吗? 你想对这个养羊人说些什么?
你家在哪里?假如你要回家,要往
哪个方向?往相反的方向可以回家吗?
自读课文,想想文中的这则寓言讲 的是什么故事,并说明了什么道理。借
助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相互交流认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
2、他丢第一只羊以后,心里是 怎样想的?
3、丢第二只羊以后,他又是怎 样想的?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 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 后悔:因做了错事心里
强调了亡羊补牢的结果, 感到懊恼。 比较组词 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 说明有错就改的重要性,没有 在这里指养羊人知道自 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坊( ) 己不听街坊的劝告,把羊圈 的窟窿堵上是错的。 访( )
读 读 演 演
分角色演读《南辕北辙》。
☆ 你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也遇见过类似 “南辕北辙”这样的事吗?说说你的见闻和 感想。 ☆ 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 课后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寄托 讲道理
按音序查字法,应 先查大写字母( w ), 再查音节( wang ), 意思是(丢,丢失)。
三年级下册第9课《寓言二则》
二、按原文填空。 1、“亡羊补牢”的“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 的意思是________。 2、《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叼 走了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____。第二天,狼又叼 走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了,赶快 _______________。从此,他的羊再也没________。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 _____________,认真改正,就__________。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________走。他的______ 越好,________的本领越大,________带得越多, ______得越远,就越___________楚国。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你太________了,你选 错了________,如果不听别人劝告,及时改正,无论 再怎么努力,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 快。”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 多。”
“ 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 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 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 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盘 缠 硬
•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 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 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道理。
寓言的特点:
• • • • • • 鲜明的教育 强烈的讽刺性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
自读课文: 1、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2、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 什么事?
那个人和他的朋友进行了几次对 话?每次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 目的地:楚国 • 往北走的理由是: 1.马跑得快 2.车夫是个好把式 3.盘缠多
我明白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刻舟求剑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教材简说:
《刻舟求剑》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没有?
(4)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5)狐狸说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吗?
(不是,从又圆又大、晶莹、紫得发亮这些词可以看出葡萄已经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为什么说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说是些酸葡萄,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认为这种东西不好,是坏东西)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自学生字.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
4、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一回什么事?
5、小组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展示交流
1、教学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堂堂网出示生字】
2、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三)疑难点拨
1、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边思考):
4、小组讨论:课文讲了(二)展示交流
1、教学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堂堂网出示生字】
2、课文讲了一只饥饿的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而反说葡萄是酸的的故事。
(三)疑难点拨
1、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狐狸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干什么?
(2)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后,又有何反应?
教学过程
批注
第一课时
一、课前铺垫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
2、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分角色表演朗读。
4、《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不要听信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三、盘点收获
【堂堂网中的课堂训练】
四、达标拓展
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编写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前铺垫
1、复习《狐狸和乌鸦》。同学们,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这一次,狐狸肚子饿了,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完《酸葡萄》,你就会明白。
课题
6寓言二则
课时安排
2
课案总课时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狐狸和乌鸦》,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与难点
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堂堂网课件
2、《酸葡萄》告诉我们不要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坏的,自欺欺人。
3、指导朗读。
三、盘点收获
教本21页中的第2、3题。
四、达标拓展
【堂堂网】听寓言故事,获得道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教学时间: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
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结构,下面略有不同,一个里面是“甫”,一个里面是“”。
4、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为什么狐狸说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生字。
2、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⑶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2、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