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经典教材

合集下载

SPC统计过程控制—非常经典

SPC统计过程控制—非常经典
202 3最新 整理收 集 do
so methin g
SPC
统计过程控制
课程內容
SPC的起源和发展 SPC的目的 基本的统计概念
波动(变差) 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控制图的原理说明 正态分布说明 α,β风险说明 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控制图的种类及选择
计量型控制图
X-R,X-S,X-R,XRm控制图 ~
Ca,Cp,Cpk,Ppk,Cmk 指数说明
计数型控制图
P, np, c, u控制 图 什么是6?
2
一、SPC的起源和发展
1、控制图的起源 控制图是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W.A. Shewhart
(休哈特)博士发明。因其用法简简单且效果显 著,人人能用,到处可用,遂成为实施品质管制 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当时称为(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6
二、SPC的目的
预防或是容忍?
原料
人 机 法 环 测量

PROCESS
测量 结果
不好
不要等产品做出来后再去看它好不好 而是在制造的時候就要把它制造好
7
PROCESS CONTROL SYSTEM MODEL WITH FEEDBACK
VOICE OF THE PROCESS
STATISTICAL METHODS
控制用控制图:经过上述分析证实过程稳定并能满 足质量要求,此时的控制图可以用于现场对日常的 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34
分析用控制图
決定方针用 过程分析用 过程能力研究用 过程控制准备用
控制用控制图
追查不正常原因
迅速消除此项原因
并且研究采取防止此 项原因重复发生之措 施。
分析用控制图

统计过程控制SPC经典教材(PDF 102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经典教材(PDF 102页)
去 ◦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 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
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19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定义过程 确定待管理的特性,考虑到
◦ 顾客的需求 ◦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
◦ 在同样能够满足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 应该选择 容易测定的控件目. 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如无质 量特性数据就无法进行.
21
◦ 在同样能够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 应选择对生产过 程容易采取措施的控件目.
◦ 为了使控制最终取得最佳效果, 应尽量采取影响产品质量 特性的根本原因有关的特性或接近根本原因的特性作为控 件目.
17
局部措施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 殊原因
◦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 的人员实施
◦ 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 题
对系统采取措施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 通原因
◦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 以便纠正
◦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 题
18
合理使用控制图能
◦ 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 有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测地保持下
Cl的性质
“n”=10~25 “n”是否较大
中位数
“n”=2~5
“n”=1
不良数
缺陷数
不良数或
缺陷数
不一定
一定
“n”是否一定
单位大小
是否一定
一定
不一定
X-s 图
X-R 图
X-R
X-Rm “p”

图图
“np” “c”
“u”
图图

spc培训教材完整版

spc培训教材完整版
利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流程,推动SPC 的实施和推广。
SPC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应用
与六西格玛管理的融合
将SPC作为六西格玛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识别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波 动。
结合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运用SPC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SPC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应用
免类似异常的再次发生。
06
SPC在企业中实施与推广
SPC实施步骤和关键成功因素
明确目标
确定SPC实施的目标和范围,包括要控制的 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关键质量指标等。
数据收集
建立数据收集系统,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 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清洗。
SPC实施步骤和关键成功因素
过程分析
运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 分析,识别过程中的异常和波 动,并确定过程能力。
与精益生产的融合
将SPC与精益生产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和可控。
利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和工具,如价值流分析、持续改进等,推动SPC的 实施和推广。
企业内部SPC培训和文化建设
统计技术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培训
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帮助员工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
SPC理论和方法培训
深入讲解SPC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控制图的制定、分析和应用等,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 SPC技术。
SPC在企业中应用价值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实施SPC,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减少产品缺陷和不良品率, 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降低生产成本
SPC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

统计过程控制(SPC)教材

统计过程控制(SPC)教材
21
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1)过程能力判断的准则 可以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小给出过程能力判
断的标准。 一般来说,过程能力指数反映过程能力的状态,
而不合格品率反映过程能力的直接效果。 过程能力判断准则(常用准则)
22
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过程能力 特级 Cp>1.67
项目
对应关系
不合格品率p
Cp=

6σ
TU-TL = 6S
S:样本的标准差
s
(xi x)2
n 1
TL PL

TU
TU
x(M)
15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过程有偏时,双向公差(即有偏移的情况,x≠ M):
此时过程能力指数用Cpk表示。
偏移量ε=︱M-x ︱
TL
偏移系数k= ε T/2
T/2
ε
TU
Mx
16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以外的概率只有0.27% 因此可以用µ ±3σ 作为上下控制限,以质量特性数据是
否超越这一上、下界限以及数据的排列情况来判断过程是 否处于受控状态。
11
过程能力与过程性能
过程性能(Pp) :
过程性能是过程长期运行中的实际加工能力,此时不考 虑过程是否受控,因此性能也被称为“长期过程能力”。
过程性能是过程总变差,σ 的6倍,即Pp=6σ .通常用长 时间范围内的所有样本计算出来的样本标准差s来估计,记 为σ s。
25
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过程能力是由过程中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普通原因 来确定的。是过程的固有特性。 每个过程可以根据其能力和是否受控进行分类。
过程能力
(技术稳态)
充分 不足

2024版SPC经典教材

2024版SPC经典教材

01SPC概述与基本原理ChapterSPC定义及发展历程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

SPC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

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质量控制是SPC的核心思想之一,旨在通过一系列控制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持续改进是SPC的另一重要思想,强调在不断优化和改进过程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SPC倡导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文化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010203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思想变异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变异是SPC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来源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

人员技能水平、设备精度和稳定性、原材料质量、工艺方法和操作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SPC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过程能力与稳定性评估01020302测量系统分析与评价Chapter测量系统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测量系统定义组成要素测量误差来源及分类方法误差来源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设备、测量程序、操作人员、被测对象和环境等方面。

分类方法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

其中,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而系统误差则具有规律性。

重复性、再现性及其计算方法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了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再现性再现性是指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了测量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计算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法,通过计算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来评估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大小。

统计过程控制(SPC)

统计过程控制(SPC)

5-41
[例]设有某工序的上公差TU为0.2190, 下公差TL为0.1250,现场抽查的数据如 下表,其图如下图1.由图1可见,工序失控, 经过执行20字方针后,重新做图得到休 整后的图2.由图2可见,工序已经达到稳 态.故现在可对过程能力进行评价.
5-42
子组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0.06 0.0086 0.0227 0.0135
0.01 5-43
0.22
0.21
UCL=0.2
133
0.2
平均值
0.19
X =0.19
0.18
状态III
状态IV(最不理想) 状态IV达到I的途径: ► IVIII ► IVIIII
调整过程即质量不断 改进过程
5-28
在控制状态下〔异因 消除,只有偶因〕
时间
下公差限
大小
上公差限
〔偶因的变异 减少〕
时间
在控制状态下,但工程 能力不足 〔偶因的变异太大〕
5-29
〔二〕控制用控制图 ► 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 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 制用控制图,应有正式交接手续. ► 判异准则 判稳准则 ► 进入日常管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 定的状态.
偶然波动:偶因引起质量的波动 ,简称偶波;
异常波动:异因引起质量的 波动,简称异波. 5-16
2.控制图的第二种解释 假定现在异波均已消除,只剩下偶波,则此偶波的波动将
是最小波动,即正常波动.根据这正常波动,应用统计学 原理设计出控制图相应的控制界限,当异常波动发生 时,点子就会落在界外.因此点子频频出界就表明异波 存在. 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波与异波的科学界限.

SPC教材最全最经典

SPC教材最全最经典
发展趋势: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SPC教材将更加注重数字 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内容;同时,将更加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读者 提供更加实用的解决方案。
THANK YOU
汇报人:XX
例丰富,易于学习
SPC教材的发展历程
SPC教材的起源
SPC教材的发展阶段
SPC教材的最新版本
SPC教材的应用领域
03
经典SPC教材推荐
《SPC统计学过程控制》
作者:道格拉斯·麦克贝思
出版时间:1981年
主要内容:介绍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过程控制图、 过程能力分析、控制界限的确定等 评价:被广泛认为是SPC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应用SPC技术 具有重要价值
出版时间:XXXX年 出版社:XX出版社 推广方式: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发行量:超过XX万册
05
SPC教材的应用与实践
SPC教材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实时监控生产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识别异常:利用SPC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波动,采取相应措施。
优化工艺参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提升生产效益: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SPC教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SPC教材介绍:提供全面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改进和持续改进。 实践案例:分享实际应用SPC教材的成功案例,展示其在质量管理中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未来发展:探讨SPC教材在质量管理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SPC教材的编写流程和分工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

(Special Cause) 过控制限的点或存在在控制限之内的链或其它非随
机性的图形。
名称 普通原因
过程能力 移动极差
解释
造成变差的一个原因,它影响被研究过程输出 的所有单值;在控制图分析中,它表现为随机 过程变差的一部分。
是指按标准偏差为单位来描述的过程均值和规格界限 的距离,用Z来表示。
两个或多个连续样本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其系数值见下表 :
n2
3
4
5
6
7
8
9 10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D3 ‫٭‬
‫٭‬
‫٭‬
‫٭‬
‫ ٭‬0.08 0.14 0.18 0.22
A2 1.88 1.02 0.73 0.58 0.48 0.42 0.34 0.34 0.31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过程输出的分布宽度或从过程中统计抽样值(例如: 子组均值)的分布宽度的量度,用希腊字母σ或字母s (用于样本标准差)表示。
分布宽度 (Spread)
一个分布中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间距
中位数 ˜x
将一组测量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中间的值即为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一般将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作为中位数。
a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a-1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原因可能是无规律的(例如:设备
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要素变化(如使用新 的不一致的原材料),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问题,需要纠正。
a-2 测量系统的改变(如新的检验人或新的量具)。 b 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SPC经典教材

SPC经典教材


子组均值是 否 否能很以便
使用中
地计算?
位数图

接上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组容量

是否不小
于或等于9?

是否能以便

地计算每个
子组旳S值?

使用
X— s图
使用 X—R图
使用 X—R图
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 已经过评价而且是合用 旳。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人员
设备 环与境过程有关旳控制图
材料
措施
12 34 56
• 成果举例过程
D3=0.000
8
系列 1 R图
系列 2
4
D4=2.11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系列 1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SPC旳作用
• 1、确保制程连续稳定、可预测。 • 2、提升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 3、为制程分析提供根据。 • 4、区别变差旳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作为采用局部措
施或对系统采用措施旳指南。
SPC常用术语解释
名称
解释
平均值 (X) • 一组测量值旳均值
极差(Range) • 一种子组、样本或总体中最大与最 小值之差
输出
顾客
辨认不断变化旳 需求量和期望

SPC统计过程控制培训教材

SPC统计过程控制培训教材

变异数 [V(X)] 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 V(X)= S/n= Σ(X-X)2 /n
标准差 (σ)
变异数之开方:σ=√V= √S/n = √Σ(X-X)2 /n
◆标准差的计算 -規格標準差 —σs 读做Sigma Spec
σs---3σ= σs---6σ=
USL– LSL 6
USL– LSL 12
D
50%<|Ca|
Ca = L1 /L2 L1 = X ─ SL L2 = (USL — LSL)/2
◆制程准确度—Ca的等级解说
Ca等级处置原则: A级:作业员遵守作业标准操作并达到规格的要求. B级:有必要时可能将其改进为A级. C级: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没按操作标准作业或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 D级: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所有可能影响的原因,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四、管制图的种类 五、计数型数据管制图
1、p 图/不良率控制图 2、np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3、c 图/不良(缺陷)数控制图 4、u 图/单位不良(缺陷)数控制图 六、计量型数据管制图
1、与过程相关的管制图 2、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3、 X bar-R 图 4、 X bar-s 图 5、 X med-R图 6、 X -Rm图 七、管制图的选择方法 八、过程能力分析及管制图的判读 1、过程能力分析 2、管制图判读
义“样本标准差”而进行
◆初期制程能力—Ppk Preliminary process capability
規格上限-X bar P p k=
3σp
X bar-規格下限 或
3σp
(取其较小值)
- Ppk初期制程能力,为一项类似于Cpk的指数,但本项指数的计算,是以新制程之 初期短程性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取得的制程数据,至少应包括该制程初期评 估时的二十组数据,但计算时,应于取得的数据足以显示制程至于稳定状态时实 施.

SPC教材(最全最经典)

SPC教材(最全最经典)

正态分布
•为何要研究正态分布?
1. 它是自然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法则,反应了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 2. 它是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 3. 它使我们得以通过少量抽样来把握全体,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68.3%
•正态分布的特点:
1. 形态如钟,左右对称,对称于分布中心 2. 于平均值处分布的频数最多,此外,越远 离平均值,分布的频数也越少; 3. 曲线下的面积为1,曲线与x= ± 1所围 4 3 2 1
波动
波动(变异)的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东西 是完全一样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设备和工 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操作工,在同一设备 上,用相同的工具,用相同材料的生产同种产品,其加工后 的质量特性(如:重量、尺寸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 为波动,公差制度实际上就是对这个事实的客观承认。
SPC 的常用统计量
计量数据:定量的数据,可用量测值分析 计数型数据:可以用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 总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数用N 表示。
样本 : 总体的子集,样本元数个数用n表示。
表示分布的中心位置的统计量:
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常用统计量: 方差、标准差、极差、移动极差
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进行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的减小 过程固有的变异,实现过程质量的不断突破
SPC概要说明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简称SPC)就是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 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 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这是一种以预 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
程进行监控,如采用首检、巡回检验和检查及记录工艺等方式对过 程进行监控;利用质量信息对过程进行预警和评价,如利用控制图 对过程波动进行分析,对过程变异进行预警,利用过程性能指数和 过程能力指数对过程满足技术的程度和过程质量进行评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 ◦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 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
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19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定义过程 确定待管理的特性,考虑到
◦ 顾客的需求 ◦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
最近期间的数据, 以重新计算控制界限并作出新的控制图.
25
26
A收集数据 B计算控制限 C过程控制解释 D过程能力解释
27
建立X-R图的步骤A
A1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A 阶
A2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记录

收 A3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和极差R

数 据
A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A5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周期包括呈阶梯形周期变动、波状周期变动、大小波动等情 况.
41
◦ 接近: 图上的点接近中心线或上下控制界限的现象称为接 近. 接近控制界限时, 在中心线与控制界限间作三等分线, 如果在外侧的1/3带状区间内存在下述情况可判定为异常:
连续3点中有2点(该两点可不连续)在外侧的1/3带状区间内; 连续7点中有3点(该3点可不连续)在外侧的1/3带状区间内; 连续10点中有4点(该4点可不连续)在外侧的1/3带状区间内.
在128次中才发生一次, 如果是在稳定生产中处于控制状态 下, 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 因此, 可以认为这时生产状态出 现异常.
◦ 偏离: 较多的点间断地出现在中心线的一侧时偏离. 如有以下情况则可判断为异常状态.
连续的11点中至少有10点出现在一侧时; 连续的14点中至少有12点出现在一侧时; 连续的17点中至少有14点出现在一侧时; 连续的20点中至少有16点出现在一侧时.
Cl的性质
“n”=10~25 “n”是否较大
中位数
“n”=2~5
“n”=1
不良数
缺陷数
不良位大小
是否一定
一定
不一定
X-s 图
X-R 图
X-R
X-Rm “p”

图图
“np” “c”
“u”
图图

7
控制图的绘制流程
搜集数据
绘解析用控制图
是否稳定
寻找异常原因
绘直方图 是否满足规格
日本在1950年由W.E.Deming博士引到日本。
3
原料
人 机 法 环 测量

PROCESS
测量 结果
不好
不要等产品做出来后再去看它好不好 而是在制造的时候就要把它制造好
4
管制和一般的统计图不同,因其不仅能将数值 以曲线表示出来,以观其变异之趋势,且能显 示变异系属于机遇性或非机遇性,以指示某种 现象是否正常,而采取适当之措施。
◦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 的人员实施
◦ 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 题
对系统采取措施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 通原因
◦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 以便纠正
◦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 题
18
合理使用控制图能
◦ 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 有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测地保持下
42
估计过程标准偏差 ˆ R
d2
计算新的控制限
Rnew d2ˆ
UCLR D4 Rnew LCLR D3 Rnew
UCL x

x
A2 Rnew
LCL x

x
A2 Rnew
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67 76 74 72 76 74 70 72 70 73 74 73 70 72 2 68 75 73 74 78 74 72 74 78 76 74 76 75 79 3 68 77 96 75 78 71 73 75 77 75 76 77 75 80 4 69 79 95 72 80 72 71 76 72 75 77 72 72 78
40
◦ 倾向: 若干点连续上升或下降的情况称为倾向, 其 判别准则如下:
当出现连续5点不断上升或下降趋向时, 要注意该工序的操 作方法;
当出现连续6点不断上升或下降的趋向时, 要开始调查原因; 当出现连续7点不断上升或下降的趋向时, 应判断为异常,
需采取措施.
◦ 周期: 点的上升或下降出现明显的一定的间隔时称 为周期.
控制图的正态分布
12
规格界限:是用以说明质量特性之最大许可值,来 保证各个单位产品之正确性能。
管制界限:应用于一群单位产品集体之量度,这种 量度是从一群中各个单位产品所得之观测值所计算 出来者。
13
材料
机器

环境
测量
方法
波动原因
14
满足要求 可接受
不可接受
控制
受控
1类 2类
不受控
3类 4类
控制图历史说明 控制图说明 控制图原理说明
控制图种类及选择说 明
正态分布说明
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说明
使用控制图注意事项 X-R,X-S,X-R,X-Rm控制图 P, np, c, u控制图 Ca, Cp, Cpk, Pp, Ppk,
Cmk指数说明 什么是MOTOROLA的6σ
利用控制限区隔 是否为非机遇性
5
计量值控制图
◦ 平均值与全距控制图
◦ 平均值与标准偏差控制 图
◦ 中位值与全距控制图
◦ 个别值与移动全距控制 图
计数值控制图
◦ 不良率控制图 ◦ 不良数控制图 ◦ 缺点数控制图 ◦ 单位缺点控制图
6
控制图的选择
控制图的选定
计量值 资料性质
计数值
平均值
n≧1 样本大小 n≧2
R值的计算
R xmax xmin
31
建立X-R图的步骤B
B B1计算平均极差及过程平均值 计 算 控 B2计算控制限 制 限
B3在控制图上作出平均值和 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
32
X R管制图
平均值管制图
平均值管制图
x x1 x2 x3 ..... xk k
全距管制图 R R1 R2 ..... Rk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即表明过程已改变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UCL CL LCL
36
控制图的判读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应依正态分布来判定图形, 正常应是有2/3的点落于中间1/3的区域。
UCL CL LCL
37
作控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处 于“控制状态”. 控制状态即稳定状态, 指生产 过程或工作过程仅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产品质量 特性的分布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反之, 则为非控制状态或异常状态.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 75 74 70 62 74 78 80 80 72 55 70 73 72 73 2 74 78 65 64 75 77 81 79 68 56 72 73 74 72 3 78 77 65 62 76 72 81 74 68 58 71 76 70 74 4 79 72 64 61 75 73 79 74 65 56 72 74 74 76
确定测量系统 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
20
为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 需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 认真研究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确定这些要求那些 与质量特性有关, 应选择与使用目的有重要关系的质 量特性来作为控制的项目.
◦ 有些虽然不是最终产品质量的特性, 但为了达到最终 产品的质量目标, 而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质量特性 也应列为控件目
◦ 在同样能够满足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 应该选择 容易测定的控件目. 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如无质 量特性数据就无法进行.
21
◦ 在同样能够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情况下, 应选择对生产过 程容易采取措施的控件目.
◦ 为了使控制最终取得最佳效果, 应尽量采取影响产品质量 特性的根本原因有关的特性或接近根本原因的特性作为控 件目.
◦ 产品的质量特性有时不止一个, 则应同时采取几个特性作 为控件目.
22
分组问题
◦ 主要是使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所收集的质量特性值分在一 组, 组中不应有不同本质的数据, 以保证组内仅有偶然因 素的影响.
◦ 我们所使用的控制图是以影响过程的许多变动因素中的偶 然因素所造成的波动为基准来找出异常因素的, 因此, 必 须先找出过程中偶然因素波动这个基准.
特殊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 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 除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找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 否则它们将继续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 如果系统内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时间的推移,过 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17
局部措施
◦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 殊原因
控制图的判读 Case study
2
控制图是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W.A.Shewhart博 士发明。因其用法简简单且效果显著,人人能用, 到处可用,遂成为实施质量管理时不可缺少的主 要工具,当时称为(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英国在1932年,邀请W.A. Shewhart博士到伦 敦,主讲统计质量管理,而提高了英国人将统 计方法应用到工业方面之气氛。
简言之,首先应通过检查并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处于 受统计控制状态,那么其性能是可预测的,就可评定满足顾 客期望的能力。
15
16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重 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简 称“受控”,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 因。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 出才可以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