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经典资料)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若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抗原递呈等重要作用。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5、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主要包括扁桃体、阑尾和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下聚集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 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三、参考教材: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th2.Roitt,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 edition.3.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4.Immunobiology,Janeway,2004,6th Ed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
医学医学免疫学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医学免疫学概述•免疫细胞及其功能•免疫分子及其功能•免疫应答与调节•免疫学诊断与治疗•医学免疫学的应用01医学免疫学概述定义与分类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旨在揭示人体对疾病的防御和自我保护机制。
医学免疫学主要包括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技术三部分。
基础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控机制,临床免疫学则关注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以及免疫学治疗方法,免疫学技术则涉及免疫学检测和免疫细胞分离培养等技术。
医学免疫学的生理基础屏障是指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能够阻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组织损伤修复是指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受损或死亡的细胞,同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
医学免疫学的生理基础包括屏障、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组织损伤修复。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等,它们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
02免疫细胞及其功能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应答,能够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以中和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性物质。
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消灭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哨兵,能够识别并吞噬异物和坏死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以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整理)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原: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的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是一类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
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是一类不需要T细胞辅助即可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而且产生的抗原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它是与TCR/BCR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丝裂原:与淋巴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激活多克隆静止淋巴细胞,促进其增殖的物质。
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须加工变性,无需与MHC-Ⅱ类分子结合T细胞表位:为顺序决定簇,需经APC加工处理,并与其MHC-Ⅱ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 细胞识别。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整理)六科联考医学免疫学.
第六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绪论【考纲要求】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3.免疫的三大功能。
4.克隆选择学说。
【考点纵览】1.免疫是机体针对抗原发生应答的一种能力。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答案:D第二章抗原【考纲要求】1.基本概念:(1)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2)抗原决定簇;(3)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概念及区别簇的;(4)抗原结合价;(5)共同抗原(共有决定簇);(6)交叉反应;(7)耐受原与变应原。
2.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4)异嗜性抗原。
3.超抗原:(1)概念;(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佐剂:(1)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
【考点纵览】1.抗原的概念。
2.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抗原通常具有免疫反应性和免疫源性两种性能。
4.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答案:B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答案:B(3~6题共用备选答案)A.抗原决定簇B.胸腺依赖性抗原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完全抗原E.共同抗原3.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答案:D4.可引起交叉反应答案:E5.决定抗原特异性答案:A6.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第三章免疫器官【考纲要求】1.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一、免疫学概述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来生物物质侵袭以及异常细胞的科学。
它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调节以及人体对感染、免疫与免疫疾病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它们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2.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和淋巴结等。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来源地,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淋巴结是免疫细胞交流和活化的地方。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补体、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补体是一组血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产生活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和溶菌作用。
抗体是免疫系统分泌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是一类细胞间通讯的分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三、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感染及异常细胞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能力,不依赖于前次抗原暴露,能迅速对付各种病原体,但缺乏记忆功能。
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感染或接种抗原后,经过一定时间逐渐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1. 先天免疫应答先天免疫应答主要由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参与,它们能迅速杀伤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维持机体的稳定状态。
2. 获得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应答主要由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参与,通过抗体产生和T细胞的活化,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并形成免疫记忆。
四、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和调控过程,旨在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正常功能。
免疫调节主要包括中枢性免疫耐受和外周性免疫耐受。
中枢性免疫耐受是指在胸腺和骨髓中自身抗原受到负选择,能够避免自身免疫应答。
外周性免疫耐受是指在外周组织中通过调节性T细胞等细胞的活化和分泌抑制性因子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医学免疫学重点完整版
免疫分子与免疫应答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Fra bibliotek、补体等分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等免疫应 答类型。
免疫疾病与免疫疗法
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的疾病。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等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与基因治疗
要点一
免疫疗法的发展与挑 战
总结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感染性 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 和挑战,如CAR-T细胞疗法等。
要点二
基因治疗在免疫疾病 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修复或替 换缺陷基因,以治疗遗传性免疫疾病 。
要点三
联合治疗策略
研究如何将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如放疗、化疗或手术等,以 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免疫学的技术
医学免疫学的技术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培养、淋巴细胞分化和激活的检 测、转基因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02
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机制。
人工智能与免疫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免疫疾病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临床样本,提高免疫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人工智能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机器学习在免疫研究中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大规模免疫数据,发现新的免疫标记物和治疗方法。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外来病原体,维护机体内部稳定。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在疾病预防、治疗和病原体控制方面的应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工作: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具有广泛的抗原识别能力,可以迅速对抗各种外来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识别、攻击和记忆。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来自外界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并将它们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
这一识别功能由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完成。
一旦抗原被识别,免疫系统将发起攻击,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将释放细胞毒素、吞噬病原体、制造抗体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最后,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曾经接触过的抗原,并在再次暴露时迅速作出反应。
这种记忆性使得获得性免疫可以形成持久的保护,预防疫苗接种和第二次感染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过活性或低活性,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过活性会导致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抗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疼痛、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身免疫疾病则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低活性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免疫抑制。
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得机体容易受到感染,如艾滋病。
免疫抑制则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剂或药物抑制,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防止排斥反应。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1. 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人体如何通过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和消除病原体,以及如何调节和恢复免疫功能。
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生物防御系统,由多种器官、细胞和分子组分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攻击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白血球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它们在体内血液和淋巴系统中运行,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免疫器官: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等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产生和成熟免疫细胞,并提供适当的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
•免疫分子: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异物抗原,协助免疫细胞攻击和清除病原体。
3. 免疫应答在感染或疾病侵袭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应答来对抗病原体。
免疫应答包括两种类型: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它是人体天生就具备的防御机制。
通过皮肤和黏膜等屏障组织有效阻止病原体入侵,同时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也会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获得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它由特定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协同完成。
当人体初次与病原体接触时,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或启动细胞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对抗特定病原体的记忆,这使得免疫系统能够更加迅速和有效地应对再次感染。
4. 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失调引发的疾病,它的特点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人体正常组织。
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人体自身组织中的抗原产生异常应答所引起。
这种异常应答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功能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应答来对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
目录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 (1)第三章、抗原 (4)第四章、抗体 (1)第五章、补体系统 (4)第六章、细胞因子 (1)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4)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第九章、B淋巴细胞 (4)第十章、T淋巴细胞 (1)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成 (4)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1)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 (1)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1)第十七章、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4)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全)第一、二章、概论及免疫器官和组织1.医学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免疫防御:体内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或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
3.免疫监视:体内免疫系统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几成分的功能。
4.免疫自身稳定:体内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5.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6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对自身成分形成耐受,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自身稳定)。
7.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8.骨髓: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9.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0.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各类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执行免疫功能。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在循环过程中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不同组织的特定区域。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5.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6.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具有相同和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分子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8.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示例】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
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1分)。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均属此类抗原(1分)。
9.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该类抗原刺激机体时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10.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 antigen):是一类与抗原种属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SAg不涉及TCR的识别,也不受MHC 分子的限制)12.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医学免疫学整理
免疫学考点一.知识点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及抵抗多种疾病的能力。
P1免疫的功能?p2表格(背下来)2.免疫器官分为哪两类?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P2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中枢免疫器官:(一级淋巴器官)是免疫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二级淋巴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3.免疫系统的组成?P3表格(理解)4.固有免疫分子和适应性免疫分子各有哪些?固有免疫分子:补体、CRP、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固有免疫细胞分泌的防御素、溶菌酶、乙型溶素和各种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TCR)、B细胞抗原受体(BCR)、MHC分子、抗体、分化抗原和细胞因子等。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粒细胞(中性、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及γδT细胞和NKT细胞等。
)P45.抗原具有两重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P30(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完全抗原。
仅具备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6.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3方面?1.抗原的理化性质。
2.宿主方面的因素。
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异物性、化学性质、分子质量、结构复杂性、机体方面的因素和抗原剂量及进入机体的方式。
)P327.类毒素对人的作用?就是一种细菌毒素,对人而言就是抗原。
接种人体即可获得针对该毒素的免疫力。
抗毒素对人的作用?抗毒素具有双重性,即是抗原又是抗体。
P348.同种异型抗原有:红细胞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P359.小鼠的MHC位于小鼠的17号染色体上;人类的MHC位于人的6号染色体短臂上,人类的MHC也叫HLA复合体。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简答+知识点
1. 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护机体自身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 免疫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 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 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5.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6.免疫器官按功能分类: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7.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8.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9.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10.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成熟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1.免疫系统是由__免疫器官__、__免疫细胞____、_免疫分子___组成。
2. 胸腺是_T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B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3.免疫应答可分为B 细胞介导的__体液_____免疫应答和T 细胞介导的___细胞____免疫应答两种类型。
4.可通过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__NK细胞_____。
5.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是__IgM_____和__IgD______。
6.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是___免疫原性_________和__免疫反应性____,同时具有两种特性的抗原属于__完全抗原__________。
7.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 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__TD-Ag__________和___TI-Ag_________。
8. 在五类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是_IgG___________,分子量最大的是___IgM_________,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___sIgA_________。
9. 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的两个相同的__Fab_______片段和一个___Fc______片段。
(整理)医学免疫学重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等)2、淋巴细胞归巢和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指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3、抗原的基本特征抗原具备两种特性: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二是免疫反应性,即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之。
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
4、TD-Ag和TI-Ag的特点TD-Ag TI-Ag结构特点复杂,含多种表位含单一表位表位组成B细胞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T细胞辅助必需无需MHC限制性有无激活的B细胞B2 B1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IgM、IgG、IgA等IgM免疫记忆有无5、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包括抗原物质本身的异物性、化学属性、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性状等;(2)宿主的特性: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状与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量、途径、次数、频率及免疫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类型等。
6、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1)结构: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
在重链近N端的1/4或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
在CH1和CH2之间还有铰链区,有利于“Y”形的两臂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22394
目录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3)免疫术语 (3)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的主要功能 (3)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3)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4)免疫术语 (4)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4)第三章抗原 (5)免疫术语 (5)抗原的分类 (6)第四章抗体 (7)免疫术语 (7)抗体的基本结构 (8)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8)抗体的功能 (8)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9)第五章补体系统 (10)免疫术语 (10)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 (10)补体的生物功能 (12)第六章细胞因子 (13)免疫术语 (13)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3)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每条举一例说明) (14)细胞因子的分类(了解) (15)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5)免疫术语 (15)黏附分子的功能 (15)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6)免疫术语 (16)经典的MHC I类和II类基因的结构 (16)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16)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17)HLA分子的功能 (17)第九章B淋巴细胞 (17)免疫术语 (17)B细胞的表面分子 (17)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18)B细胞的分类 (18)B细胞的功能 (18)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了解) (18)第十章T淋巴细胞 (19)免疫术语 (19)T细胞的表面分子 (19)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20)T细胞的分类 (20)效应T细胞的功能 (22)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22)免疫术语 (22)专职性APC的种类和特点 (23)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24)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 (24)第十二章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4)免疫术语 (24)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24)Th的免疫效应 (26)CTL的免疫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和机制) (26)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7)免疫术语 (27)B淋巴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过程 (27)B细胞与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比较).. 29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 (29)免疫术语 (29)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9)NK细胞的活性调节(NK细胞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 (32)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3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33)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33)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33)免疫术语 (33)外周耐受的机制 (33)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34)免疫术语 (34)超敏反应的分型 (34)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常见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总结第一章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3.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其特点:(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4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其特点(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
(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终止。
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细胞:即NK细胞,可自发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7.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循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间的反复循环称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淋巴结):淋巴细胞随血流→淋巴结深皮质区→穿过 HEV→进入淋巴组织内→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脾):脾动脉→白髓区→脾索→脾窦→脾静脉→血循→脾动脉。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①.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从循环池补充新淋巴细胞②.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③.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④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8.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常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力的物质。
抗原的基本特性是: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 :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也称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即通常所称的抗原。
●半抗原(hapten)/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与半抗原结合后使之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9.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专一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①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②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11.. T、B细胞通常识别抗原分子中的不同抗原决定簇,分别称为该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
两者的区别有。
12. 抗原表位的类型根据抗原表位的结构特点①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②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非线形表位(non-linear epitope):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
1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①异物性,②化学属性,③分子量,④分子结构,⑤分子构象,⑥易接近性,⑦物理性状二,宿主的特性。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血清蛋白质等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称TD—Ag,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14根据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2)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某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为TI-Ag。
15.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Forssman 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表面成分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肌组织。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人:HLA;ABO系统和Rh系统等。
●自身抗原(autoantigen):在感染、外伤、服用某些药物等影响下,使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释放,或改变和修饰了的自身组织细胞,可诱发对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这些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独特型(idiotype, Id)抗原而成为自身免疫原,所诱生的抗体(即抗抗体,或称Ab1)称抗独特型抗体(AId)1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有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
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分泌液:抗体:有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字形的单体17.抗体的基本结构:1)重链: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根据H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5类.不同的重链和轻链组成完整的抗体分子,根据Ig重链中的C区所含抗原性不同,将免疫球蛋白为:IgM,IgG,IgE,IgD,IgA.。
2)轻链;由约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可变区(V区):在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形成的区域。
分别占轻链和重链的1/2和1/4。
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L。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VR);该区域形成与抗原表位互补的空间构象,称为互补决定区(CDR),分别为CDR1,CDR2,CDR3.其中CDR3变化最大。
V区又可分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和骨架区18抗体恒定区(C区):C区可以分为CH和CL。
同一种属的个体,所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Ab,尽管其V区各异,但其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序比较恒定,其免疫原性相同。
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
易伸展弯曲,有利于两臂之间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表位。
IgM和IgE无铰链区。
IgG、IgA、IgD有3个CHH区IgM、IgE有4个VH有3个CDRJ链: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含半胱氨酸的酸性糖蛋白。
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
19.抗体的辅助成分分泌片:是分泌型的IgA分子上的辅助成分,为含糖的肽链,其具有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
20抗体分子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片段 IgG在木瓜蛋白酶作用下→Fab段(抗原结合段)×2 + Fc段(可结晶段)2、胃蛋白酶(pepsin)水解片段 IgG在胃蛋白酶作用下→F(ab‟)2 + pFc‟(无活性)意义:研究抗体的化学结构;用于临床,如用胃蛋白酶水解抗体保留了免疫原性,而pFc‟又避免了Fc段因亲细胞性而引起的副作用21.抗原表位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血清型:①同种型、②同种异型、③独特型。
1)识别抗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是抗体分子的主要功能。
执行该功能的结构的是抗体的V区,其中CDR(互补决定区)在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中其决定性作用。
抗体的V去再体内可结合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中和毒素、阻断病原入侵等免疫防御功能,但抗体本身并不能清除病原微生物。
在体外可发生各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2)激活补体:IgM、IgG1和IgG3激活补体的能力较强,22.抗体的功能3)结合Fc受体:IgG、IgA、IgE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表面具有相应FcR的细胞结合。
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 Ig 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进吞噬作用;(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b-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 表达FcR的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过识别Ab的Fc段而直接杀伤被Ab所覆盖的靶细胞的过程称为ADCC。
(3)介导I型超敏反应 * 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靶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I型超敏反应。
4)、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可通过胎盘;sIgA可穿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参与粘膜局部免疫23.抗体的分类;①IgG:(单体)——“主力军”)(1)分4个亚类:IgG1、IgG2、IgG3、IgG4(2)血清含量最高(75%),分子量最小(3)出生后3月开始合成,半衰期长21天左右(4)唯一通过胎盘的Ig(5)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6)抗感染抗体、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②IgM:(五聚体或单体)——“先头部队”五聚体IgM:(1)分子量最大,存在于血流中,抗败血症(2)合成最早、半衰期短,用于早期诊断、产前诊断(3)具有强大的调理、激活补体及杀菌作用(4)血型抗体主要为IgM(5)参与自身免疫、超敏反应单体IgM:SmIgM为B细胞最早出现的重要表面标志:③IgA:——“边防军”血清型IgA: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免疫作用弱,分泌型IgA:双体、三体及多体(1)(2)存在于乳汁、唾液及外分泌液中(2)局部免疫、激活补体(替代途径)、ADCC④IgD:(1)血清含量低(1%) (2)为B 细胞的分化受体(3)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⑤IgD :(1)血清含量低(1%) (2)为B 细胞的分化受体(3)防止免疫耐受的发生24.补体系统: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