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_彭世彰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_彭世彰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_彭世彰

第24卷第4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8月

基金项目:“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题资助项目(2002AA2Z 4331)

作者简介:彭世彰(1959—

),男,上海人,教授,博士,从事节水灌溉研究.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比较与认识

彭世彰,丁加丽

(河海大学节水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从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衬砌、劣质水灌溉、节水灌溉管理、水稻节水灌溉等七个方

面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技术,认为我国在输配灌水技术方面整体水平不高,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发展明显落后.指出发展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重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喷、微灌技术;需要着眼于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开发自动化、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系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高效优质农业的转化;需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慎重对待污水灌溉技术,重视灌溉不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农业和生态协调发展.关键词:节水灌溉;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劣质水灌溉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Ο7647(2004)04Ο0049Ο04 水资源危机被公认为未来10年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又占用了农业总用水量中的绝大部分,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我国水资源也十分短缺,不仅人均占有量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生产力布局极不匹配.目前,全国每年缺水400亿m 3,农业缺水300亿m 3,而每年农业生产中浪

费水量高达1000亿m 3[1].2030年,我国灌溉水利用率

要达到016~017,水分生产率提高到115~118kg/m 3,实现灌区节水600~800亿m 3,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3].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节水灌溉技术成果,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 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1.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在喷灌机械中,平移(包括中心支轴)式全自动喷灌机、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是世界上应用的三种主要机型.在美国,喷灌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很高,广泛应用了高度自动化喷灌设备,喷灌类型中69174%为中心支轴式系统,干旱地区人工移动式系统约占10105%,东部湿润地区自走式系统达20133%[4].在西班牙LQD 灌区应用的固定式、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其

均匀度分别达到68%,7515%和80%[5].目前发达国家的喷灌技术均朝着低压、节能型方向发展,并借鉴微灌技术的特点,积极发展喷灌的多目标利用功能[6],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采用的大型自走喷灌机中具有低压精准灌溉功能的占使用面积的25%,应用化学制剂的占50%.北部(内布拉斯加州)采用圆形和平移的大型喷灌机占全州灌溉面积的63119%,对当地灌溉和种植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激光、红外线、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喷灌中应用也日益广泛,主要有应用于喷灌系统上的激光准直技术和激光测量雨滴直径技术,用于检测喷灌效果的遥感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喷灌质量.

我国的喷灌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喷灌参数、喷灌灌溉制度、喷灌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进展,研制生产了手抬式、手推式、人工移管式喷灌机以及大型电动圆形喷灌机和电动平移式喷灌机,并在全国示范、推广和应用.我国喷灌技术主要应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用作物为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喷灌形式有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机组移动式三种.1.2 微灌技术

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 D )2000年的调

查[7],世界微灌面积增长迅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间微灌面积增加了73%,达105万hm 2,占世界总

?

94?

微灌面积的2917%.灌溉方式上由地表微灌向地下滴灌发展[8],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发展污水滴灌,同时,地下滴灌没有大田滴灌系统滴灌带回收及铺设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施肥技术的地下滴灌系统,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硝态氮污染.2000年加利福尼亚地下滴灌面积达7104万hm2,成为美国发展地下滴灌面积最多的州.在灌溉作物上美国微灌技术的应用逐步由果树蔬菜等少数经济作物向行播和大田作物发展,与传统地面灌溉和喷灌相比,应用于棉花的微灌分别实现增产93%和60%~100%的经济成效[7].以色列25万hm2的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实施了喷灌和微灌,且80%是灌溉与施肥同步进行.2000年,以色列微灌面积发展到1616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66%以上[4],现代化的滴灌系统都带有施肥装置,并在田间设水分、养分传感器和测定计算水肥需求量的计算机,按时按量将水和肥料直接送入作物根部.这种全封闭式的配肥与灌水系统使水肥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用水量减少30%,节省肥料30%~50%,有效地防止了土壤盐碱化和板结,增加了作物产量.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推广微灌面积较多的国家之一,除开发研制各种先进灌溉设备以外,还提供各种喷洒图例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灌溉要求.

我国2002年微灌面积约为2719万hm2,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015%,主要应用在北方的果树滴灌,南方茶园微喷灌,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地、花卉滴灌以及西北严重干旱缺水地大田作物的集雨工程滴灌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了一些较简易的微灌技术,如“小管出流”就是一种介于微灌与管道输水地面灌溉之间的一类过渡型的微灌技术[9].灌溉设备生产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生产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阶段技术发展需求,但国产设备在产品配套、品种规模等方面存在问题.总体来讲,推动我国微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管理、维护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太理想,虽已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尚处于从示范向推广过渡的阶段.

1.3 管道输水技术

以色列的国家输水管道工程堪称国际一流,全国除个别偏远山区外,全部实现输水管网化.以色列全国的输水管道连接了大多数地区的供水系统,形成一个平衡的网络系统,可根据需要输水供水且避免了输水过程中因蒸发和渗漏引起的损失.输水管道不仅用于供水,在冬季和旱季还是以色列北方地区的排水管,使水重新进入地下水层,提高了水的回归和再利用率,加速了以色列引、输、灌水的自动化水平.在美国,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投资最省的一种灌水技术,全美近一半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4,10],干旱地区的考契拉(C VW D)灌区、盐河(SRP)灌区等,灌区支渠以下的输水系统大部分均采取了地埋管道形式.美国还采用大口径地面可移管道,一般为快速连接铝制管材和塑料软管,通过带有闸管的管道输水,可便于进行波涌灌溉.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半以上的新建渠系实现了管道化[10].旧灌区改造中发展管道输水技术也很受一些国家的重视,如加拿大伯塔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由改造前的35%~60%提高到75%,澳大利亚的伦马克灌区,改建地下管道后节约灌溉用水33%.

在我国“七五”期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被列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管道管材及配套装置的研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平原井灌区、渠灌区和提水灌区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应用推广面积约520万hm2[11].在自流灌区,采用大口径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已开展实验研究.现阶段,主要存在投资、设备质量、配套和运行管理等问题,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1.4 渠道防渗衬砌技术

渠道衬砌仍是大多数国家灌区改造中用以提高大型渠道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在美国、意大利和日本,刚性衬砌材料尤其是混凝土衬砌应用较为广泛,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10].钢丝网水泥由于具有低渗透性、耐久性好、维修费用低等优点,近来得到较大发展,成为代替常规混凝土的衬砌材料.另外,膜料和土料也是渠道衬砌常用材料,因各自不同的应用优势而具有各自发展的良好前景.渠道输水仍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输水形式,自1998年实施大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以来,全国累计衬砌干支渠道5300多km,配套改造建筑物318万座,2002年节水110亿m3.根据渠道土壤冻层厚度、渠道流量大小、运行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我国实践发展了不同的防渗措施,如砌石、混凝土预制板、塑料薄膜及塑料薄膜加保护层的复式结构、U形渠等.

1.5 劣质水灌溉技术

将工业和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正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而备受各国关注,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均发展了比较成熟的污水灌溉技术[12~14].以色列有57%的污水经过净化后用于农业灌溉和园林草地灌溉,预计到2010年,以色列全国1/3的农业灌溉将使用处理过的废污水,这些污水经加工成净水,通过国家输水管道输送,采用滴灌等先进灌水技术对作物进行灌溉.希腊则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棉花和谷物作物的灌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日本在污水处理后用于农业方面较先进,

?

5

?

已建成的2000个污水处理厂多数采用日本农村污水处理协会研制的ARUS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处理过的废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处理水质标准.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展了对适宜灌溉水质进行评价的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灌溉水质评价方法,并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美国的劣质水灌溉发展了作物轮作,咸、淡水轮灌,小定额多次灌等方法.

我国目前已采用了包括雨水利用、劣质水和回归水重复利用等新水源开发技术来弥补灌溉水的不足[13,15],其中污水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面积的713%(1998年),主要集中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黄、淮、海、辽四大流域.由于污水灌溉的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与污水灌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不足,污水处理能力相对薄弱,污水灌溉技术落后等使污水灌溉中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地区污水灌溉直接导致了粮食污染、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6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建立现代化的灌溉管理技术体系,应用高、新技术使农业灌溉向精准化方向发展是当今发达国家的普遍趋势.在美国、以色列等国[16],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被大量用于监测和预报作物水分和土壤墒情,灌溉预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预报程序也广泛应用于灌区水管理.美国的大型灌区均设有调度中心,随时掌握各渠道的位置、输配水情况以及各闸门的水位流量、闸门启闭等情况,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灌溉情况调查,及时准确反映灌溉效果,此外,流域的天气情况、河湖水位、水质等信息均可传输到监测中心,用于辅助灌溉决策.日本通常在一个水系上设中央管理站,采用电子计算机和遥控装置对各级渠道和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并发布指令,自动启闭闸门和水泵以进行科学的分水和配水.法国普罗旺斯渠道工程可实现中央控制室对整个工程的自动监测控制,4800个信息采集点对水位、流量、闸门开度和水质进行遥控,15min 便可自动采集一次数据.

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工作广为重视,但以人工作业记录测量为多,各灌区限于设备和仪器的原因,没有准确测定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等信息的能力.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便对主要农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灌溉制度进行了较多的试验研究,绘制了全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建立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17].最近几年,又逐步趋向于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如非充分灌溉制度、调亏灌溉制度等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我国灌区现代化集成、配套灌溉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灌区缺乏数据自动收集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全灌区测试数据参差不齐,很难作汇总分析.控制系统方面已开发的产品多为面向温室的灌溉施肥系统[18],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应用范围广的成套灌溉控制产品.高效农业和精准农业要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尚处于研究示范阶段.因而国内专家提出需建设国家节水灌溉试验与监测网络的建议,以期提升我国的灌溉管理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17].

1.7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薄露灌溉技术,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旱育稀植以及覆膜节水灌溉等技术[19].实践应用中,如在广西推广的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山东、江苏和宁夏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国内专家在SPAC系统中水、热、溶质传输机理和作物对水分亏缺响应机制、作物水分光合生理机理以及水分生产函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也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大水漫灌、过度淹灌等现象仍广泛存在于我国的稻田灌溉中,据统计[20],我国西南地区稻田灌溉用水量为9000~13500m3/hm2,西北地区为15000~22500m3/hm2,远远高于当地水稻实际需要灌水量.随着节水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这一局面必将得以改善.国外也有一些国家发展了比较成熟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在日本,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强调前期以“露”为主、中后期浅水灌溉结合的原正灌溉法和地膜覆盖旱作等节水技术.印度多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技术[21].埃及则利用缩短水稻生长期的方法达到节水目的[22].

2 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几点认识

2.1 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a.地面灌溉因其渗漏费水、灌水不均匀等缺点,一度被认为是没有发展前途、落后的灌水技术.近几年来,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大量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改进的地面灌水方法如果合理应用,其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19以上[2].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了优化的畦灌技术,包括小畦灌、长畦分段短灌、宽浅式畦沟结合灌等;节水型沟灌技术,包括封闭式直形沟灌、方形沟灌、细流沟灌、沟畦灌等;地膜覆盖灌水技术;波涌灌技术以及土地平整、少耕免耕等田间管理技术,还开展了水平畦灌这一先进的地面灌

?

1

5

?

溉技术的田间灌溉试验研究.在我国,地面灌溉占总灌溉面积的97%以上,该技术因其不需要能源、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很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因而应得到合理推广利用.

b.国内外的微灌在总灌溉面积中占有的比重都不算大,主要是受微灌自身特点的限制[7].微灌的用水效益虽高,但是以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和大量消耗管材为代价的.在我国这样以地面灌溉为主,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粮食生产任务很重的国家里,不可能将微灌作为主要的节水灌溉方法加以全面推广,其推广重点主要在干旱缺水地区或作物种类为经济价值较高的花卉、蔬菜等,主要用于提高作物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喷灌面积在各国的灌溉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大,应用也较广泛.其节水、省事省力、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但喷灌本身的投资相对高,发展规模多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应首先注重喷灌系统的节水效果、工作可靠性和劳动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另外,喷灌质量还受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的制约,只注重优点而不论条件地加以盲目应用是不科学的.

2.2 研究开发先进的信息化自动控制管理系统

将计算机、3S技术、太阳能等现代化高科技应用于灌溉领域,对农作物土壤墒情、气候等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监控结果,采用精确的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严格有效地施肥和灌水,是世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方向[9,10].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开发研究力量仍显薄弱,整体水平不高,仍局限在单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尤其在灌溉管理技术方面,如灌溉实时预报、灌溉自动化控制等实际的技术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还很低.面对21世纪的数字农业时代,单凭单项技术是不可能满足参与国际竞争所需的高效农业和精准农业的要求的.因而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认真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灌溉技术,开发我国的信息化节水灌溉系统,尤其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而我国刚刚开始应用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长期的挑战和一项紧要的任务.

2.3 加强研究灌溉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人们越来越重视节水灌溉的成效,却忽略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渗漏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草场退化、树木死亡和沙化威胁;河流上游一味扩大灌溉面积,致使下游河道断流(黄河、塔里木河),土地沙化等.华北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m多,大

面积地下漏斗区56个,漏斗总面积812万km2,渤海湾地区因地下水下降已有1450km2地区受海水入侵影响[11].我们在认真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利用、宣传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4 重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目前很多国家多趋向于将灌溉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交给地方性的非盈利组织,此类组织一般由灌溉工程受益区用水户组成,或者用水户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灌区运行和维护责任的转移,导致用水户必须支付灌溉用水的实际成本,促使用水户自觉节水.如日本的田间工程建成之后便交由受益农户组织的团体[23],即土地改良区管理,所需经费也由受益农户分担.另外印度、意大利等国[10]也都十分重视农民参与管理和发挥作用,节约灌溉用水,扩大灌区面积,改进灌溉技术.我国的灌溉水管理大部分显得比较粗放[2],节水效益与用水户自身利益相脱节,节水与否与交多少水费无直接关系,农民为谋求土地的最大受益,要求尽可能多的灌溉用水,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的巨大浪费.应建立相关政策调动用水户的自觉节水积极性,以促使我国的农业灌溉“以供定需”局面的形成.

3 结 语

21世纪我国将面临更多挑战、更多竞争,为使农业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积极认真做好我国的节水灌溉工作,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方法,尤其是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本文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比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几点认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发东,李隆海.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

题与对策[J].节水灌溉,2001(4):1~3.

[2]翟浩辉.当前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

水利水电,2002(11):1~3.

[3]张岳.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水利发展目标.水利水电科

技进展,2003,23(2):1~5.

[4]薛克宗.国内外压力管道灌溉发展概况[J].节水灌溉,

2003(1):35~37.

[5]Dechmi F,Playan E,Faci T M.Analysis of a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northeasten spain[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3, 16(2):93~109.

[6]余根坚,李久生,龚时宏,等.喷微灌技术发展的影响因

素分析[J].节水灌溉,2002(5):1~4.(下转第60页)

?

2

5

?

质量检测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践方面,孜孜不倦探求,取得不少成果.虽然如此,仍不能完全满足快速无损检测的要求,仍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努力的地方.

4 结 语

对截渗墙质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时间虽然不长,但近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已经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截渗墙自身的特殊性,如何针对截渗墙的特点,优化检测方案,高效优质地完成检测任务,仍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根据近年来从检测工作中获得的研究及实际经验,笔者认为,采用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为主,配合地震映像法、垂直反射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地面检测,以弹性波工程CT方法作为详测手段,条件允许时,用同位素示踪进行墙体渗漏或渗透系数检测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弹性类方法(主要是体波)探测中,墙体与周围介质波速差异大,受体积影响小,但垂直声波反射法和多波地震映像法的探测深度有限且只能做定性分析,在一定探测深度内具有较好的效果.电磁法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能够克服近场、地形、屏蔽、体积效应等不利因素,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截渗墙接缝和开叉等缺陷的分辨率有限.从探测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垂直声波反射法、多波地震映像法、电磁法等方法适合对截渗墙进行普查性质的快速检测,遇到重点可疑或发现异常的区段,再有针对性地布置少量钻孔并采用精度高、信息量大的弹性波工程CT技术及获取墙体渗透系数的有效手段———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其可靠性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截渗墙质量检测的准确性.继续各种方法的深化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江平.截渗墙质量检测中的综合浅层地震技术[J].中

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136

[2]杜国平,郑喜莲,王律,等.航空定向技术在地下水流速

流向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32

(4):483~486.

[3]冷元宝.工程CT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A].’98水利

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98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20~524.

(收稿日期:2003Ο10Ο17 编辑:熊水斌)

(上接第52页)

[7]李光永.世界微灌发展态势[J].节水灌溉,2001(2):24~

27.

[8]Thom ps on T L,D oerge T A.Subsur face drip irrigation and

fertigation of broccoli[J].S oil Science S 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2,66(1):186~192.

[9]冯广志.关于微灌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几个问题[J].节水

灌溉,2000(2):6~8.

[10]吴景社.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农

业,1994(1):20~30.

[11]黄修桥,高峰,王宪杰.节水灌溉与21世纪水资源的持

续利用[J].灌溉排水,2001,20(3):1~5.

[12]古智生.以色列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节水灌溉,

1999(6):34~35.

[13]刘润堂,许建中.我国污水灌溉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水利,2002(10):123~125.

[14]Tsadilas C D,Vakalis P S.Economic benefit from irrigation of

cotton and corn treated wastewater[J].Wa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Water Supply,2003,3(4):223~229.

[15]张祖新.我国北方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技术[J].节水灌

溉,2000(3):13~14.

[16]Renato S F,Fibeiro R.Fuzzy logic based automated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 optimized vianeural netw orks[D].Chattanooga: The University of T ennessee,1998.

[17]康绍忠.关于建设国家节水灌溉试验与监测网络的建议

[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2):18~22.[18]张兵,袁孝其,成立.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J].灌排机械,2003,21(2):37~41.

[19]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稻节水灌溉技术[M].北京:中国

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0]金千瑜,欧阳由男.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水危机及

其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1):23~27. [21]K hepar S D,Y adav A K,S ondhi S K.Water balance m odel for

paddy fields under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practices[J].

Irrigation Science,2000,19(4):199~208.

[22]Oad Ramchand,Azim RAjab.Irrigation policy reforms for rice

cultivation in Egypt[J].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2002, 16(1):15~31.

[23]关光男.日本农业用水的现状[J].灌溉排水,1999,18

(4):60~63.

(收稿日期:2003Ο10Ο22 编辑:熊水斌

)

?

6

?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姓名: 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45分,每空 3 分) 1、玉米在播种前通过()、()、() 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的目的。 2、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和(). 3、玉米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 )、()、()和红蜘蛛等。 4、浸种一般采用()和()方法。 二、简答题(55 分) 1、简述玉米人工去雄的作用。(10 分) 2、怎样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12 分)

3、简述玉米的三次追肥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13 分) 4、玉米应浇好哪 4 次关键水(10 分) 5、怎样给玉米进行人工授粉(10 分)

1、晒种浸种药剂拌种苗早苗齐苗壮 2、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 3、蓟马粘虫玉米螟蚜虫 4、冷浸温汤 二、简答题: 1、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 2、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厘米,窄行40 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 3、1、攻杆肥。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 沃力"牌玉米专用BB肥30—40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0-3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 2 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 2、攻穗肥。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 亩追碳铵65-80 公斤或尿素25-30 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461561.html,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作者:刘祥诺李爱莲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1.1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1.2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1.3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与推广应用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与推广应用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排名中是仅次于水稻的一种农作物。。玉米种植大多在北方,是北方人民最重要的生存粮食,因此玉米的收成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以种植玉米为生的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玉米一直以来是河北省农安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本文将以长春农安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分析如何玉米增产增收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长春农安 0.引言 玉米作为中国的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整体的种植面积达到1249.69平方公里,主要产区在中国的松辽平原。目前,玉米的收成关系着数以亿计的农民的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对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而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一直以来是广大农民的心愿,本文以长春农安地区为例,谈谈玉米种植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1.农安县的环境特征以及玉米种植现状 农安处于长春省东南位置,南部承接天津,东部邻近松原,属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农安总体地形呈西南向东北部缓缓倾斜状,中部因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大小河流长期冲刷堆积而形成一块辽阔而平坦的平原,农安县东部因处于松花江地带,也行成了一片广阔的滨湖平原[1]。农安县受维度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自身的气候特点表现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合,降水会合在夏日,四时光照充沛,年平均气温到达5.65℃,温度条件最佳[2]。农安县平原广阔,可利用土地面积丰富,土层肥沃、深厚,适合多种农作物的培育和生长,再加上农安县内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等密布的大小河网,水资源灌溉丰富,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安县的大部分玉米生产产地分布在松嫩平原以及中部河流冲积平原地带,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温条件、灌溉条件、光照条件,使得农安县的玉米产量在河北省总玉米产量中遥遥领先。但是排除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单就农安县的玉米种植技术而言,其中存在的弊端却更让人忧心。首先,种植技术落后,新技术推广滞后;第二,品种单一、同质化、质量差,种植时间不适宜;第三,管理粗放,缺苗多。 2.如何在农安县种植优质玉米 2.1品种选择坚持多样化、精良化 优质、精良的玉米配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前提,而丰富多样的品种是维系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因此在选取玉米品种时要坚持多样化、精良化的原则,尽量选择多个品种的玉米,比如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的同步种植。精良化的入选标准是颗粒饱满、抗病力强、耐旱。由于农安县属于春播区域,无霜期长达135~145天,年均降水量512ml,应当选择农华101、京科968、利民33、晋单811号等玉米品种[3]。 2.2播种时间要恰当 选择恰当的播种时间和充足的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对于玉米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要考察农安县的的气候状况和温度状况,确定播种的时间,当温度在15℃左右时,土壤当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利于种子发芽。农安县玉米播种最恰当在4月份的中下旬,可根据农安县的地形特点采用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结合的方式,提高播种效率。 2.3种植密度需合理 种植密度的大小会影响玉米的后期生长,太密的种植面会让玉米作物营养吸收受到影响,阻碍其健康成长;太疏会造成土壤资源的严重浪费,降低玉米产量。因此,在种植时必须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土壤性质进行合理密植,土壤较为肥沃、营养条件较好的地方适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农业而言,水利是命脉。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是所有用水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然而由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实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入手,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什么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少输配水过程中跑水和漏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过程中深层渗漏损失,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哪些?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机械加压把灌溉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利用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

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同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适应性强、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灌水均匀、有利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等优点。 喷灌 (2)微灌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是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技术之一。与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是局部灌溉,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缺点在于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灌水器易堵塞等。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不仅供国民食用还向世界范围出口。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玉米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种植作物。当前常规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了,玉米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人们的日常事务,其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文章就对促进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标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现象,玉米作为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能够作为人类食用,还能够为作为一些家养动物的食物。大多数的牲畜饲养都把玉米作为最基本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玉米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把玉米作为原料加工为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使当前市场玉米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 1 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刷沟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六十五公分的小垄合并为一个一百三十公分的条田,这样就能够使种子的根瘤固氮量提高一到三倍,而且条田的高度应该矮一些,这样才能够提高抗旱能力。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优良的种子对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应该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根据,不能跨地区的使用种子,例如,南方玉米种子是很难在北方存活的,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点。选择良种除了看当地的地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情况、群众的喜好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科学选择玉米种植技术。 2.1 良种的具体选择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来选择具体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种子使用不当而造成产量少的情况。在提高玉米产量中优良种子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类型,并使用相匹配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尽可能地选择大小型号相同的玉米种子,除去发霉编制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发芽试验,确定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才能够保证全苗。 2.2 整地播种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孙景生;康绍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1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 1.1水资源现状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 3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 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 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 1.2农业用水现状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 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 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 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农田灌溉节水途径 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4个环节。首先是从水源取水,通过输水、配水等一系列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其次是通过田间灌水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三是通过作物根系吸水,由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最后是通过作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形成作物产量。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探讨各个环节的节水途径、技术措施及其潜力,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靠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均匀度和减少田间深层渗漏等工程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用水的节水灌溉制度措施,设法提高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取水量的比率和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环节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方面。后两个环节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土壤储水的问题,属基础节水范畴,靠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无效损耗和作物奢侈蒸腾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设法提高蒸腾量与耗水量、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3180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46156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3180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uiGuanGaiChan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威胁。要破解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和世界粮食需求上涨之间的难题,发展节水灌溉成为关键。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当前世界各国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实行节水灌溉工程后,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劳动力配置,滴灌通过局部湿润灌溉,田间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易溶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内吸杀虫剂等可随水滴入,可减少中耕、施肥、喷药、锄草等的作业次数和劳动力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节水灌溉,农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能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这也是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效益。此外,节水灌溉还能实现节水、节地、节电、等效益。目前,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在节水灌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节水灌溉的普及程度较高。在发达国家,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中喷灌、滴灌又是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灌溉面积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方法,农业灌溉率约为70%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的总耕地面积仅为15亿公顷,有灌排设施的耕地面积仅占27%,却生产出全世界55%的粮食,预计今后新增的粮食产量中80%至90%将来自有灌排设施的耕地。 市场容量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认为,我国水资源短缺首先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少,不足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第三是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水旱灾害出现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开发利用困难等问题。从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情况看,即使我国在下世纪中叶实现了8000-8500亿立方米的供水目标,人均年用水量也只有500立方米(比目前仅增加50立方米),这实际上是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用水量的下限值。为此,我国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的方针,实现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是把节水放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年月日

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 溉标准的研究任务年又组织全国 年 年月底完成送审 年 章条和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 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目次 总则 工程规划 灌溉水源 灌溉用水量 灌溉水利用系数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效益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名词解释 附录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

承担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工程规划 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节水 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 灌溉面积在 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的宜绘制在 灌溉水源 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 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

水稻灌溉用水量应根据晒灌溉等控制灌溉模式确定 灌溉水利用系数 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不应低于 井灌区不应低于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渠道防渗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标准冻深大于 中型灌区不应低于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田间固定管道用量不应低于 喷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06-7-24 信息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灌溉水利用现况 ?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世界第6位 ?水资源人均占有:2200立方米,世界第109位 ?亩均占有:1888立方米,占世界平均的4/5 ?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50% ?农业用水量:40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80% ?灌溉水利用率:40% ?单方水生产粮食:<1公斤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灌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600万ha增加到4800万ha,而且预计到2000年还将增加533万ha,在占全国总耕地面积近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总产量近2/3的粮食。但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即60%灌溉水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白白被浪费掉,而发达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80-90%。因此随着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五十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就开展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障碍,此文仅对以下我国目前几项主要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概述。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传统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沟畦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和土渠输水相比,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使毛灌溉定额减少30%,同时节能25%左右。由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一次性投资较低(约150-200元/亩),要求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特别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经济状况和土地模式。该技术在平原井灌区的成功实践显示出其将来良好的推广前景,已被列入水利部和农业部农业节水工程中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已达267万ha(1ha(公顷)=15亩=1万m2)(4000多万亩),预计到2000年管灌总面积将达到566万ha(8500多万亩)。 我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自五十年代开始试点应用,但因技术设备不配套,以及当时农村技术经济条件较差而未能大面积推广。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为了节约用水,这项节水技术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的高度重视,迅速在北方平原井灌区发展起来,并在“七五”期间做为国家科委重点项目,从系统规划设计、管材管件、配套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成套的成果,并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壁纹PVC管、薄壁PVC管、PVC缠绕管、水泥沙管、石灰混凝土管、现浇混凝土管等低压管材和配套管件,并开发出数十种管道灌溉用出水口和给水拴及安全保护装置,制定了平原区低压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及管材施工工艺。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由于节水节能而深受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田间仍沿用传统的沟畦灌,造成田间水的利用系数较低,需要进行田间配水系统例如移动多孔闸管的定型配套,中加合作“河北旱作农业项目”引进改造的与出水口配套的地表多水门管道灌溉系统已完成技术评价,结果表明具有节水节能省地优点,有望成为

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农业要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1城郊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最理想的地域,在这些地域滴灌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尤其在现阶段我市应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设施农业设施。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

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博乐市的纯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①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植被;②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滴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3水库灌区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在各乡、镇灌溉水源紧缺、农业生产水平高的灌区,采用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其重点是解决规划设计和田间用水管理的技术问题。另外,还有诸如管材选用、施工技术、渠管联接、防淤积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4引河补源渠井结合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发表时间:2018-05-28T11:25:21.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孙麟华 [导读] 摘要:玉米是我国粮食中的重要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所以我国一直倡导大力种植玉米。 镇雄五德镇农技站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摘要:玉米是我国粮食中的重要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所以我国一直倡导大力种植玉米。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探究,以期为玉米种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意义 玉米是我国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玉米的需求量逐渐提升,面对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提升玉米种植产量,推动玉米种植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探究。 一、玉米种植技术推动工作的意义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得玉米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在此种情况下,要想保证玉米种植产量,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动工作[2]。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着玉米的种植产量。所以,在此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强玉米推广技术,让更多玉米种植人员了解新型玉米种植技术,保证玉米对土壤的适应能力,提高玉米种植产量。第二,玉米中含有人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身体质量,并且在畜牧业等众多行业中都在使用,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可以保证玉米种植产量,提高玉米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方法分析 (一)加强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工作 通常情况下,加强玉米品种的选择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相关人员需要提前到玉米市场进行调查,了解玉米市场发展情况,在进行玉米选择工作过程中对玉米市场进行充分考虑,保证所选择的玉米品种与市场发展情况相吻合,保证玉米市场消费情况[3]。第二,相关人员在玉米选择前期提前到玉米种植场地进行勘察,了解玉米种植场地土壤、气候等方面情况,并根据土壤、气候情况合理选择玉米品种,并保证选择的玉米品种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从而提高玉米生长质量。第三,相关人员在进行玉米品种选择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考虑,根据经常出现的玉米病虫害合理选择玉米品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玉米生长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 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玉米育苗环节,此环节直接关系到玉米种植产量,因此,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强玉米生长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相关人员需要在玉米种子种植前期,对即将要栽种的玉米种子进行晾晒工作,让玉米种子可以具备较高的吸水能力,在种植后可以提前发芽、生长,保证玉米种子生长质量[4]。第二,等到玉米种子晾晒工作结束后,相关人员需要对玉米种子的种植密度进行精确计算,保证玉米种子种植密度合理,然后进行玉米种子种植工作,等到玉米种子种植工作结束后,相关人员需要对土壤进行镇压工作,保证土壤的密度。第三,玉米种子栽培完毕后,相关人员需要对定期对玉米种子进行施肥作业,并对玉米灌溉追肥时间合理控制,保证灌溉追肥时间的合理性,提高玉米种子生长质量。 (三)加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推广 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由于部分种植人员不了解化肥使用规则,片面的认为只要多使用化肥,玉米的产量就会出现大幅度提升,造成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缺锌情况,影响玉米生长质量,因此,面对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推广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对锌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保证锌肥使用量不会超过土壤的临界值,减少多于锌含量对玉米造成的影响[5]。如果锌肥在土壤中的流动性差,就会造成土壤被固定,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肥料喷洒过程中需要保证肥料的均匀喷洒,且在喷洒过程中需要保证叶面喷洒液体锌含量在25%左右,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锌元素。与此同时,玉米种植人员需要合理使用农家肥,在种植过程中适当播撒农家肥,对玉米种植土壤进行改善,提高土壤中的含锌量,并在施肥过程中需要保证锌肥和碱性化肥相分离,通常情况下,锌肥会与碱性化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难以溶解的物质,从而造成锌肥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将锌肥和碱性化肥相分离,从而保证化肥可以发挥出作用,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缺锌症状,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四)加强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玉米田间管理工作是保证玉米生长质量的基础,因此,加强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加强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相关人员需要对玉米种子的苗期进行管理,保证玉米苗期的间隔距离合理,提高玉米生长质量。另一方面,相关人员需要对玉米锈病、蚜虫等问题进行治理,并对玉米生长的花粒期进行针对性管理,从而保证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质量,提升玉米种植产量。 总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对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要想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就需要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加强对田间的管理工作和肥料施加工作,从而保证玉米种植产量,推动我国农业部门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怀琴.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279-279. [2] 周玉环.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研究[J].吉林农业,2014(4):44-44. [3] 麻建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意义及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70-70,72. [4] 李应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意义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99-99,140. [5]魏玉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意义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2248-2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