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依法合理科学用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原料血浆,除批准的科研项目外,不得直接使用脐带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第六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期;(五)有效期及时间;(六)血袋编号(或条形码);(七)储存条件.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第八条医疗机构对验收合格的血液,应当认真作好入库登记,近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内储存。
经办人要签名和签署入库时间。
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
第九条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6小时内输注),储血保管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第十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由卫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 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用血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组织与职责1. 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2.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2)监督、指导临床用血工作,确保用血安全;(3)组织临床用血培训和考核;(4)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5)处理临床用血相关投诉和纠纷;(6)完成医院交办的其他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3.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三、临床用血管理1. 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患者生命安全。
2. 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审批,确保用血安全。
3. 临床用血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用血方式;(2)优先考虑自体血回输;(3)合理使用血液制品;(4)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 临床用血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血液制品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管理制度。
5. 临床用血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用血安全。
四、临床用血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水平。
2. 医务人员应参加临床用血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3. 临床用血培训内容包括:(1)国家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2)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3)临床用血技术操作规程;(4)血液生理、生化知识;(5)血液传播疾病防治知识;(6)临床用血安全知识。
五、监督管理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医院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院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临床用血监督,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
4. 医院对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0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将不符合国家规定 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
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对负有
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1
第五章
第三十九条
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
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
11
第三章 临床用血管理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 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 合理用血水平。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血液预订、接收、入 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 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12
第三章
临床用血管理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接收血站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 签进行核对。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 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 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
5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 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 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 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
任人。
6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八条 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 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 作。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 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 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 组成。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 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 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____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我院临床用血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血效能,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临床用血由指定的血站供给(第四条) 对接收的血液要认真核查,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第七、八条) 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24小时监控(第九条) 输血治疗前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第十二条)
临床用血的医疗文书、随病历保存(第二十条)住院病历三十年 应急用血需临时采集血液的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十九条) 边远地区无血站或中心血库 生命垂危急需输血,其他措施不能代替 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抗体的条件
机构设置 二级及以上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二级以下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领导小组” 人员组成 院长(或分管院长)、医务处(科)、输血科、有关临床科室主任及专家组成,人数可视医院规模、性质和输血科任务而定。 工作职责 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 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培训和教育; 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规范了临床输血程序 明确指出了临床输血各个环节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 八个附件指明了临床输血技术操作细节 此文件虽有某些缺陷,但具有适用性,可操作性 医疗机构如能严格执行此规范,输血技术水平将有极大提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受血者身份的正确确认 正确获取和标识输血前检验的血标本 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要符合标准操作规程 受血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
人员 必须配备医学检验人员,并具备输血科工作资格:经过专门培训,具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知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初级以上职称; 输血科至少有一名中级职称; 每年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输血工作。
设备 专用储血冰箱(储血冰柜)、专用血小板保存箱 必备仪器:离心机、恒温水箱(或孵箱)、显微镜、紫外灯(三氧机) 必备试剂:ABO标准血清、 ABO标准红细胞、抗D血清(Rh)、聚凝胺试剂等 对仪器要求: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校正、有使用及维修保养记录) 对试剂要求: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临床输血用血工作制度

临床输血用血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输血用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的临床输血用血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用血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临床输血用血安全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用血管理部门,负责临床输血用血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组织,明确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输血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临床输血用血的申请、审批、采血、储存、运输、发放、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用血质量控制制度,对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临床输血用血知识和意识。
第三章临床输血用血流程第九条临床输血用血应当遵循以下流程:(一)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提出输血申请;(二)输血科(血库)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三)输血科(血库)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四)输血科(血库)对血液制品进行储存、运输、发放;(五)临床医生为患者进行输血;(六)输血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七)对输血废弃物进行处理。
第四章临床输血用血安全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用血的安全管理,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用血的操作规程,确保临床输血用血的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输血用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输血用血过程中的输血传染病进行监测和控制,防止输血传染病的传播。
第五章临床输血用血考核与评价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提高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质量。
《规范临床用血》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八条
❖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 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 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 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 184号
第三十一条
❖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 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三十二条
❖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 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二条
❖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开展自体
输血技术,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合理用 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 医疗机构应当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 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四十条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临床
第四十一条
❖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于1999年1月5日 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二十七条
❖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应急用血工作预案。为保证应急用血, 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 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 找原因,做好记录。
精选ppt课件
16
《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
湖南省卫生厅 2004年7月
必需输血的患者,临床应于输血前送血型 鉴定(ABO、RhD)和交叉配血实验,为了 避免差错,交叉配血实验的血标本不能与 血型鉴定同时抽血送检。
科(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 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 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 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精选ppt课件
9
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 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 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 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 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 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第二十八条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精选ppt课件
1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七章 输血
第二十九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
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
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精选ppt课件
1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 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 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未履行申报手续,主治医生未核准签名;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未
精选ppt条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 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 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引言血液是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临床科室而言,合理使用血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临床科室的用血行为,优化血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制定科学有效的血液管理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以帮助科室提高血液使用效率,优化患者治疗效果。
一、患者血液需求评估在使用血液前,科室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患者血液需求的评估。
此评估应包括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术前准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评估结果将作为血液使用的依据,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二、临床血液管理团队的组建为确保血液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科室应成立临床血液管理团队。
该团队应包括血液科专家、临床科室主治医师、护士长等人员。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血液知识和临床经验,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和制定血液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三、临床用血决策的规范化科室应建立统一的用血决策流程,确保用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临床用血指南。
科室应根据国内外临床实践和指南制定相应的临床用血指南,明确各种情况下的血液使用标准和程序。
2. 严格执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
在进行输血前,科室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血液的配型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按需用血。
科室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替代方法,如输注红细胞生长因子等。
四、血液使用的监控与评估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血液使用监控和评估机制,提高血液使用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血液使用数据。
科室应定期统计血液使用情况,包括输血量、血液浪费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评估血液使用效果。
科室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评估血液使用的效果,及时调整用血策略。
3. 风险管理。
科室应建立血液使用的风险管理措施,避免潜在的不良事件发生。
如严格执行输血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流程,及时处理并报告输血意外事件。
五、血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优化血液的使用效果,科室应合理配置血液资源。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开展临床用血活动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临床用血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血液来源合法、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管理流程,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管理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本单位临床用血管理规章制度;(二)审核临床用血计划;(三)组织临床用血知识培训;(四)监督临床用血情况;(五)评估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六)处理临床用血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第三章临床用血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制定年度临床用血计划,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从合法、合规的血站获取血液,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血液。
第十条临床用血应当遵循输血适应症原则,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制度

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制度安全用血合理用血制度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 红细胞: •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
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 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 注。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 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
•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存在的问题 护理
• 标本采集问题:采集标本时查对制度不到 位,存在安全隐患。
1、交叉配血采样试管标签信息不全,未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姓名和申请单不符,床号 不对等问题。
2、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实验的血标本未能分 两次抽血送检;
3、输血前检测标本未单独采血、单独一个试 管送检(输血前检测不能与生化等其它检 测共用标本)。
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 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 全血: • 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
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 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 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 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第二十五条 •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床用
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临床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 应当积极救治患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 和记录。 • 第三十条 •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 禁止将用血量和经济收入作为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 核指标。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
医院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培训

❖ 未推行申报手续,主治医生未核准署名; ❖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出毫升时未推行
报批手续 ❖ 未按要求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要求有没
有反应都要填写并入病历。
医院临床输血床输血法律与法规培训
25/39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 新鲜冰冻血浆(FFP) ❖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
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本身血 容量)。 ❖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取得性 凝血功效障碍。 ❖ 4. 紧急反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医院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培训
9/39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
❖ 第十二条 经治医师给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前, 应该向患者或其家眷告之输血目标、可能发生 输血反应和经血液路径感染疾病可能性,由医 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医院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培训
10/3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
血小板输注指征: ❖ 血小板计数>50×109/L 普通不需输注 ❖ 血小板10-50×109/L 依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
输注 ❖ 血小板计数<5×109/L 应马上输血小板预防出血 ❖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预防产生同种免疫造成输注无
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 ❖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
医院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培训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卫生部令第85号)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3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输血治理制度为了标准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治理方法》、《临床输血技术标准》制定本制度,在医院输血治理委员会领导下执行。
1.血液资源必需加以保护,合理应用,乐观推广成分输血,严禁输劝慰血,搭配血,人情血,避开铺张,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本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依据临床用血状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打算,保持肯定的储藏血量。
3.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 一般不必输血,Hb<70g/L 才需输血,Hb 在 70 g/L ~100g/L 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连续出血可能而打算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4.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展输血治疗前应依据病情,结合试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5.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6.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展血常规、ABO,RH 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 抗体和 ALT 检测,阳性结果必需记录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7.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严格执行临床输血审批制度,>2023ml 输血应提前 3 天预约并经医务科审批。
8.为做到有打算地供血,除紧急输血外,应至少输前 1 天向输血科递交输血申请单,特别血液成分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提前预约。
9.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生等对患者家属进展发动,输血科登记,到血站无偿献血,由血站进展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
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需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分的接收入库,穿插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前方可执行。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临床科室用血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安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的所有环节和参与人员,包括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用血知识和技能,确保用血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第五条临床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用血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血液检测、用血标本采集和血液储存管理工作。
第六条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应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提高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用血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对临床科室用血活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用血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用血审批和申请第八条临床科室用血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申请。
第九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申请用血时,应填写用血申请单,注明患者姓名、住院号、临床诊断、用血指征、用血量、血液成分、输血速度以及特殊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十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填写用血申请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是否需要输血进行合理判断,避免滥用血液制品。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应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审批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临床指南和标准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应及时将用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输血科应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进行审批和办理。
第十三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用血申请单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血申请单档案,确保用血程序的规范和完整。
第三章血液采集和储存管理第十四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血液采集和储存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血指征,科学合理地选择血液成分,并按照规定程序采集。
第十六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血液采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血液采集的规范和安全性。
第十七条临床科室应建立血液储存管理制度,配备适当的存储设备和设施,确保血液的储存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范文(4篇)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科室的用血管理工作,规范用血行为,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和医院的用血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
第三条用血管理应以患者的安全和用血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依法合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
第四条临床科室应建立健全用血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障用血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条临床科室应加强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第六条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的规定。
第二章用血工作流程第七条临床科室在用血前应制定详细的用血计划,包括用血量、用血成分和手术时间等。
第八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类型和数量。
第九条临床科室应及时向血库下达用血申请,明确用血量、用血成分和用血时间等要求。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做好输血预约工作,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能及时准确地到达。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应在输血前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输血需求等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在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三条临床科室应做好输血记录工作,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四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及时评估输血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第三章用血安全控制第十五条临床科室应建立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规范,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临床科室应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七条临床科室应定期检查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确保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临床科室应建立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的追溯制度,确保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可追溯。
第十九条临床科室应建立用血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用血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风险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严格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力 度,完善输血科建设,切实做好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要 根据本地区、本医疗机构临床业务开展情况,科学制订临 床用血计划,健全临床用血申请报批和考评公示制度,把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作为医院评审、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临床科室绩效、医疗质量控制、医师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 定期考核。要积极稳妥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替 代治疗等技术,开辟节约用血新途径。要严格规范互助献 血相关标准、程序,防止违法违规献血行为。
卫生部关于印发《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 活动方案》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1〕28号
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 (十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 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 知》,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 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严禁非法采 集血液,确保临床用血来自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 2.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临床 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 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2008年10月9日上午10时20分,被告济阳县中医院 派救护车将原告亲属董明霞送往济南,11时15分董明霞被 送到被告齐鲁医院健康楼三楼走廊护士站前,由于被告济 阳县中医院未事先与齐鲁医院联系好,齐鲁医院在得知董 明霞为RH阴性O型血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情况下,推诿和 故意延迟抢救,并以没有RH阴性O型血源为由,要求家 属将董明霞转往其他医院,对董明霞家属说:“我们医院 也没有这种血,你们家属自己想办法吧!有血我们能救人, 没有血我们也没有办法。”情急之下,原告张端哲的表哥 给齐鲁电视台新闻热线打电话请求帮助董明霞入院和联系 RH阴性O型血源。直到12时多钟,被告齐鲁才开始对董 明霞进行抢救。 董明霞住进被告齐鲁医院后,被告齐鲁医院在明知 董明霞为RH阴性O型血的情况下,没有立即与省血液中心 联系供血,而是拖延至下午1时10分才通知省血液中心请 求供应RH阴性O型血。
2008年10月9日上午5时,被告济阳县中医院在未完 成术前准备的情况下,给董明霞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 腺素药物引产。8时30分由董明霞自行娩出一死婴,因胎 盘滞留不下,该被告医院于9时25分为董明霞行清宫手术, 术中造成董明霞子宫大出血。 直至董明霞发生产后大出血后,被告济阳县中医院才 着手准备给董明霞输血和做“输血前三项”检查,9时55 分,该被告医院检查董明霞血型结果为罕见的RH阴性O型 血。 在董明霞子宫出血不止和没有RH阴性O型血的情况 下,被告济阳县中医院不是积极与济南市中心血站和省血 液中心联系准备同型血源,而是在未事先与被告齐鲁医院 主管部门联系好以及确认该医院备有RH阴性O型血的情况 下,将原告亲属转往被告齐鲁医院。
案 由: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诉讼请求: 1、由被告赔偿各种损失费共计人民币 814584.2元。 2、由三被告在健康报和齐鲁电视台向原 告公开赔礼道歉。
事实与理由: 原告张端哲是董明霞的丈夫,原告张本儒是 董明霞的儿子,原告董传堂和付绍花是董明霞的 父母。 原告亲属董明霞因怀孕3个多月于2008年10 月8日晚21时30分入被告济阳县中医院住院引产。 术前被告济阳县中医院要求原告亲属董明霞 签署了一份《阴道分娩协议书》,该协议书明确 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产后出血、失血 性休克”甚至“孕产妇死亡”。然而被告济阳县 中医院在已经预见到上述风险的情况下,没有采 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即按照常规在术前为孕产 妇董明霞备血和做交叉配血,仅为董明霞检查了 ABO血型系统,确认董明霞的血型为O型。
民事诉状
原 告:张端哲;男;1981年12月9日出生;汉族; 住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王让村。 原 告:张本儒;男;2005年5月10日出生;汉族; 住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王让村。(法定代理人:张端哲) 原 告:董传堂;男;1956年11月20日出生;汉族; 住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董家村37号。 原 告:付绍花;女;1954年10月20日出生;汉族; 住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董家村37号。 被 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被 告:济阳县中医院 被 告:山东省血液中心。
大同市张×输血感染HIV诉讼案
张×1996年2月出生,5月因支气管肺 炎在322医院输3袋血浆。 2005年在做扁桃体手术前化验感染HIV。 2006年在大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322医 院。中级法院判决8年赔偿20多万元各项费 用。 双方不服上诉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进 行调解…
医院的问题
• 适应症有无? • 血浆质量? • 为什么不用大同市中心血站的血液?
临床依法合理科学用血
输血的临床意义
输血是现代医学救死扶伤不可替代的重 要手段之一。 输血使无数的患者恢复了健康,拯救了 无数的生命。 输血也给许多患者带来健康的危害,甚 至生命的终结。
思考
• • • • • • 输血安全吗? 输血的风险是什么? 输血合理吗? 输血有效吗? 我应该做什么? 我做了什么?
齐鲁医院因输血原因造成孕妇死亡案
新华社2008年10月15日电
10月8日,孕妇董明霞入住山东省济阳县中医院,9日上午9时多, 清宫手术中突发大出血,在准备输血时,发现血型是Rh(-)O型血; 11时多董明霞被送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院向血液中心申请血液, 17时20分,4个单位(800毫升)的解冻Rh(-)O型血终于送到医院。 但为时已晚。 济阳县中医院副院长陈跃说:“Rh(-)型血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医院事先没有做这项检测,也没有准备相应血液。” 山东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9日13点10分,接到齐鲁医院用 血申请后,立即把库存4个单位(800毫升)的冰冻Rh(-)O型血解 冻后送医院。 此案正在诉讼中。
3.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应当根据《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制订年、月用 血计划,并对医务人员用血情况进行评估。 4.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血库) 并合理配备技术人员、设备设施;输血科应当建 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血液储备计划,保证合理 有效库存,做好临床用血的储存、检测和发放。 5.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输血不良反 应和紧急用血应对预案,并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