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https://img.taocdn.com/s3/m/0bcbf1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6.png)
紧急ABO非同型血液输注
❖ ABO血液选择原则: ❖ 输注红细胞-O型可输注给AB、A、B受血者 ❖ 血浆或冷沉淀-AB型可输注给O、A、B受血
者 ❖ 注意:若已经输入大量O型红细胞成分后,
只有在停止输血2-3周后方可输入与患者同型 的血液
紧急Rh非同型血液输注
❖ 对于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受血者, 可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交叉配血相合 性输血。
要求? ❖ (3)是否还有其它替代输血的疗法? ❖ (4)该病人输血特定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是
什么?
2.坚持临床输血原则
❖ (1)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 (2)能少输的,不多输 ❖ (3)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
学合理用血(缺什么,补什么)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
❖ 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 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 量)。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 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
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
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
第二十一条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
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 用Ⅷ因子浓缩剂。
合理用血管理制度
![合理用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6f88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2.png)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为了深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旳管理,增进愈加科学、安全、合理旳用血,讲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状况纳入临床医师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旳指标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旳实行状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措施(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旳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状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留。
1、用血合理性旳评价:重要评价与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旳规定执行。
2、输血后疗效旳评价:重要评价在输血后与否有输血治疗旳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旳发生、处理、记录。
二、评价措施1、评价内容:(1)《临床输血单》旳填写与否规范;(2)输血前与否有免疫学检查(3)输血前患者与否签订《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与否有有关试验室检查,与否有临床输血指征(5)大量用血与否有审批(6)与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旳评估,输血后疗效旳评价状况。
2、科室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和李用血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成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旳认定管理。
3、输血科评价:医务科授权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成果送报医务科。
4、医务科评价:根据送报材料和抽查,医务科每季度季度对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评价成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估和医师用血权限旳认定管理。
三、考核管理以上检查成果将在医院《》公告,并按医院用血奖罚措施进行处理,措施如下:1、对于1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状况旳医师,予以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有关知识。
2、对于持续2个月出现用血不合理状况旳医师,予以用血权限降级处理,医务科将予以批评教育,组织其学习有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持续3个月内未出现用血不合理状况,再恢复其用血权限。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课件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4c40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9.png)
等营养物质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 在骨髓中,需要铁、 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营养物质
血液的生理特性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 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蛋白质、脂质和电解 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 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 免疫功能,血小板负责 止血和凝血功能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型 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02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输血方式
03
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和 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输 血方式
04
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 物反应选择合适的输血 方式
监测输血效果和反应
监测指标: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凝血功
能等
监测方法:实验室检 查、临床观察、患者
01
02
03
04
2
科学合理用血原 则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01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临床证 据制定用血方案
02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个体差异制
定用血方案
03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需求制
定用血方案
04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效果制
定用血方案
遵循个体化原则
临床科学合理用 血课件
目录
01. 血液基础知识 02. 科学合理用血原则 03. 临床用血策略 04. 用血安全与质量控制
1
血液基础知识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0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02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成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03
临床合理用血的原则
![临床合理用血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20fb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c.png)
临床输血原则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临床输血原则主要有不可替代原则、同型输注原则、生命权第一原则、成分输血原则以及个体化输血原则。
1、不可替代原则: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法纠正患者贫血或失血,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下,才可选择输血治疗。
2、同型输注原则:一般情况下输注红细胞要求ABO和Rh(D)血型相同,而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要求ABO血型相同。
3、生命权第一原则: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不立即输血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时,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若患者的血型无法鉴别或缺乏同种血型的血源,可以选择相容性输血方法。
4、成分输血原则:输血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这是一种高效、经济、科学、合理而安全的输血模式。
5、个体化输血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希望达到的血液指标等多种因素,给予患者最适合的成分输血。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cbcc04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1.png)
临床合理用血的标准
血液需求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血液 检查和评估,确定其血
液需求和输血指征。
血液来源合规
确保血液来源于合规的 采供血机构,保证血液
质量和安全。
输血指征明确
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标 准,确定患者的输血指 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
输血过程规范
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操作 规范,防止不良反应和
感染等风险。
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 培训效果和质量。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临床合理用血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的实践与效果
总结词:成功实践
详细描述:某医院通过制定严格的用血标准和程序,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和经济。通过合理用血措施的实施,医院减少了不必要的输血,降低了医疗费用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临床合理用血概述
临床用血的定义
01
临床用血是指医疗单位在医疗过 程中,使用全血、血液制品或血 液成分来治疗病人的需要。
02
临床用血可以用于输血、血液置 换、血液透析等多种治疗手段。
临床用血的需求和来源
临床用血的需求量巨大,尤其在手术 、创伤、产科等医疗领域。
临床用血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 是通过献血获得,二是通过血液回收 利用。
REPORT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
CATALOG
DATE
ANALYSIS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20e95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4.png)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一、引言合理用血是指在医疗实践中,根据病情需要,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为目标,在尽量减少输血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相关指南和规范进行输血,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为了规范临床合理用血行为,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提高用血效益,制定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一)目标:确保临床合理用血行为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保证输血质量和安全。
(二)原则:1.依据现行法规、政策、规范和指南执行;2.科学、系统、灵活、可操作性;3.充分考虑临床实际,尊重医生专业判断;4.加强风险管理,降低输血风险;5.注重患者个体化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评价内容(一)医院管理层:1.建立规范完善的临床合理用血工作机制,落实纵向管理;2.制定合理用血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宣传和培训;3.学习和应用新的合理用血技术和方法,提高用血水平;4.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和考核。
(二)科室和临床医生:1.遵循临床指南和规范,制定科室合理用血操作规程;2.提高临床用血意识,加强用血知识培训;3.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科研和教学工作;4.完善病历记录,详细记录用血指征、用血量、用血效果等信息。
(三)临床用血评估:1.临床合理用血指标评估,包括输血率、红细胞输注量、输血反应率等;2.针对特殊病种和高危患者,评估输血指标的合理性;3.分析不合理用血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评价方法(一)定性评价:1.临床用血相关政策、制度、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健全;2.科室是否按照规范,有无用血示范病例;3.科室和临床医生对临床合理用血知识的掌握程度;4.病历记录是否标准,内容是否完整。
(二)定量评价:1.输血率、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输血反应率等指标;2.不同科室、不同医生之间的用血差异;3.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后的用血改变;4.用血费用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等。
五、评价周期和结果公布(一)评价周期:1.医院级评价:由医院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评价,周期一般为1年或半年;2.科室级评价:由各科室定期进行评价,周期一般为半年或季度。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https://img.taocdn.com/s3/m/2c5c1fe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d.png)
内科输血: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
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100g/L,一般不需要输注红细胞; 血红蛋白<60g/L,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60-100g/L之间,根据组织缺氧情况、心肺储备能力和
手术麻醉满意,术中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给予止血、止痛、对症治 疗,患者恢复好,手术切口I/甲愈合。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委员会
院长或分管 医疗院长
输血科
麻醉科
手术室
护理部
输血 临床科室
管理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 定期召开输血管理
规范
会议
临床输血管理 委员会
绿色 = 高岭土+肝素酶(KH) 黑色 = 高岭土(K)
R 时间 KH < K 提示血样本中有
肝素存在
普外科陈琪,凝血常规检测:PT20s,延长8s;PTA42%;PTR1.82; INR1.83;FIB3.12g/L; APTT35.7;TT12.9s;血栓弹力图检测各参数正 常,提示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 据媒体和业内人士称“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血达50%以 上”。我国血液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血液制品已 成为稀缺资源。 献血率 ➢中国9‰。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 ‰ ~30 ‰ 。
总量供不应求 季节性“血荒” 结构性“缺血”
影响对患者的救治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积极采用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严格输血指征,合理使用成分血 ➢严格输血评估,提高临床合理用 血水平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https://img.taocdn.com/s3/m/5b51f9e24028915f804dc289.png)
冷沉淀
用途: 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 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凝血因子(Ⅷ、 XⅢ因子)小于正常的30%者。 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1g/L者。 手术后有伤口有出血现象。 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白血病和肝功能衰竭者。 大量输注库存血后的患者。 必要条件: 输血前及输血后十二小时之内应测定凝血因子,纤 维蛋白原。
30%~ 40% 1500快速恢复患 者血容量, 并可能需要 输注红细胞。
> 40%
>2000ml
需要快速恢 复患者血容 量包括输注 红细胞。
急性失血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与失血速度之类的因素联合考虑输血需求
70~100g/L <70g/L >100g/L
当估计实际的和 预期的血红蛋白 浓度>100g/L 时,不需输注红 细胞。
急性失血
根据失血量考虑输血需求
< 15%
<750ml 除非患者在 原有贫血的 基础上发生 出血或由于 严重的心肺 疾患而而无 法代偿所失 血量,否则 不需输血。
15%~ 30% 800~1500ml
需输注晶体液 或胶体液;除 非患者已有贫 血,心肺功能 障碍或失血持 续不断,否则 不需输注红细 胞。
特殊血液成分制品(剂)
年轻红细胞 主要用于需长期输血的病人。
* 用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和收集;
* 该制品可减少输血次数,延迟血色病的发生。 辐照红细胞 用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病人输血。 * 用Y射线灭活T淋巴细胞,预防TA-GVHD。
结束语
短期内机体无法代偿的、可引起组织缺氧(特别 是重要脏器)的贫血可输红细胞 临床综合判断来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在病历中应记录输血的理由 输注红细胞后,应评价和记录疗效 输注红细胞无效时应追查原因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https://img.taocdn.com/s3/m/f19afa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5.png)
医院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
1.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认真执行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办法》。
2.输血时(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必须有严格的输血指征和医学证据。
每次输血前临床医师必须填写“输血前评估记录”。
3.医务处、质控办、输血科每月抽查输血病历10份,严格按标准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记录入科室的当月考核和医师的年度个人考核。
4.对市里组织的用血检查、抽查结果,医院及时公布。
并分别记录入科室月度考核和个人的年度考核。
5.对多次违反合理用血规定的科室和个人,医院要全院公示,并做相应的处理,直至停止用血申请处方权。
6.对积极推行节约用血新型医疗技术,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工作做得好的科室和个人,医院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篇二:
一、临床用血前评估:
1.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2.拟实行输血治疗的病例应明确在病历中记载输血适应证,适应证的评估应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基础,可以参考当前最新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3.患方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也是用血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用血后效果评价:
1.病历中应记录本次输血过程的主要细节。
2.血液输注完毕后应参照用血前的评估项目进行效果评价,并记载于病历中。
3.必要时应评价并记录相对迟发的用血效果。
4.患方对本次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的认同情况也是用血后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临床用血计划
![2024年临床用血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1bcfb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b.png)
一、背景介绍临床用血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将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以改善其病情或救治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用血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手术操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临床用血对血液资源的需求较大,很多地区或医院存在血液短缺的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血计划对于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合理使用血液资源,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2.原则:(1)优先满足急需患者的用血需求,确保救治急救、肿瘤患者等生命垂危患者的权益。
(2)按照临床需要,适时、适量、适用地进行血液输注,避免无效输血和浪费。
(3)积极推行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共享和优化,实现无缝连接。
三、计划内容1.血液充足度评估和监测(1)建立完善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供应的连续性。
(2)根据临床用血需求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血液充足度评估模型,及时发现库存不足和过剩的情况。
(3)加强对临床用血量的监测,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2.优化临床用血指征(1)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血液使用指南,规范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核流程,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血液资源。
(2)加强对血液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意识和用血技能。
(3)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临床用血指南的更新和优化。
3.加强血液成分的合理分配和管理(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避免无效输血和浪费。
(2)建立合理的血液成分调拨制度,确保各地区、各医院之间血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共享。
(3)加强对血液成分的质量管理,提高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强血液资源的宣传和筹集(1)加强对献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献血的意识和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血液资源的全程跟踪和管理。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筹集更多的血液资源,确保血液库存的充足。
五、总结2024年临床用血计划旨在优化血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确保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
临床用血法律法规及合理用血培训!
![临床用血法律法规及合理用血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253fc8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c.png)
三、血液的生理学功能
1.运输功能:运输氧、 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 产物;
2.缓冲酸碱功能:中和体内 过多的酸或碱,保持血液 pH值的相对稳定;
3.防御保护功能:抵抗 外来异物(抗原);凝 血和止血作用,防止机 体失血;
4.调节体温功能:运输热量、 缓冲体热变化。
四、临床用血的目的
• 在临床用血中,输注各血液成份主要为了达到以下几个 治疗目的:
• 1.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主要是 红细胞(包括各种红细胞制剂和全血)
• 2.纠正患者血凝障碍:主要是含有各种凝血因子的制剂 (包括各种血浆制剂、冷沉淀等)和血小板。
四、临床用血的目的
3.扩充患者的血容量,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 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及时补充其血容量, 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平稳。
染、糖尿病等
预期需要输血
是否预期做外科手术或麻醉 出血是否继续、停止或再发生 溶血是否正在继续发生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
• 输血后由经治医师及时评价输血治疗效果,如再次输血要及时调整方案。 如:
• 1.急性失血或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缺氧状态是否改善,血 • 红蛋白是否达到预期的水平; • 2.凝血障碍功能的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或)冷沉淀后,出 • 血是否停止或凝血指标是否改善等(血凝常规、血栓弹力图); • 3.对于未达到输血治疗效果的患者要查找原因,消除影响因素, • 积极治疗原发病。 • 4.经治医师要关注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输血不良反应 • 发生,应严格按照处置程序处置和报告,并在输血病程记录中记 • 录。
五、临床合理用血 各血液成分的作用及其适应症
悬浮红细胞 适应证: 手术科室
Hb<70g/L Hb在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严重创伤合并感染,Hct可达0.35
临床合理用血改进措施
![临床合理用血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1827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e.png)
临床合理用血改进措施引言临床合理用血是指根据临床需要,经过科学评估和严格限定的血液制品使用策略,旨在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过度用血和浪费,保障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合理用血不仅对于保障供需平衡、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有着重要意义,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临床合理用血的背景与意义,并提出改进措施。
临床合理用血的背景与意义背景血液制品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但其供需矛盾问题凸显。
近年来,我国血液需求量不断增长,但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
而且,由于过度用血和浪费,血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血液短缺和浪费问题共同存在。
意义•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临床合理用血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和过度用血,从而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合理用血可以减少患者输血的相关并发症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求,合理用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改进措施1. 制定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南和标准制定明确的临床合理用血指南和标准,对血液制品的适应症、血铁含量、输血量和输血频次等进行规范,使临床合理用血成为医务人员的共识和行动准则。
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宣教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血培训和宣教,提高其对临床合理用血的认识和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可包括血液制品的作用与适应症、输血反应的防控措施、合理用血的指南等。
3. 引入血液资源管理系统建立血液资源管理系统,对血液采集、运输、贮存和使用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血液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该系统可以记录和分析血液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过度用血和浪费问题。
4. 推行血液拮抗疗法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推行血液拮抗疗法,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替代血液输注,减少对血液资源的需求。
这对于特定疾病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风险,降低经济负担。
5. 加强血液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加强血液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减少血液病患者对输血的需求。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290b3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9.png)
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临床用血技术和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更好的服务。
推动学科发展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保障患者权益
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建立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血液制品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定期盘点和监测血液库存,及时调整库存量,避免血液过期或浪费。
优化血液库存管理
建立临床用血审核机制,确保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加强临床用血监督,对不合理用血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
加强临床用血审核与监督
案例二:综合性医院多学科联合用血管理
在血液短缺时期,医院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和措施,如增加库存量、调整库存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等。
医院应建立血液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血液库存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案例三:血液短缺时期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结论与展望
05
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方案
03
培训对象
医护人员、临床用血管理人员、临床输血科工作人员。
培训目标
提高临床用血水平,规范输血操作,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血现象。
培训对象与目标
培训内容
输血法律法规、临床用血管理规范、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输血科建设与管理等。
培训方法
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
重要性
定义与重要性
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需求量逐年增加,但血液资源有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同时,临床用血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如不必要的输血、过量输血等。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73229b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1.png)
根据不同血液成分的特性,设定适宜的储存温度和时间,确保血液成分活性及安 全。
血液的输注与使用
输注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血型、输血指征等进行评估,确保输注的血 液成分与患者需求相匹配。
输注管理
严格控制输注速度,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处理输血 相关并发症。
血液的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
质量控制
定期对储存的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确 保血液成分活性及安全性。
血液的生理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血液具有调节体温、维 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 衡等生理作用。
02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免疫 物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 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 染。
03
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能够快速止血,防 止失血过多。
04
血液中的激素等调节物 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
血液的生成与调节
国际标准与指南的制定
参与制定国际血液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血的准则和标准,促进全球范 围内血液使用的规范化。
THANK YOU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组成,具有运输氧气、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和免疫物质等重要功能。
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维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溶解物质, 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无 机盐等,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物。
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免疫和止血功能 ,能够抵御感染和损伤,维持机体内 部环境的稳定。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临床合理用血概述 • 血液的生理与功能 • 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与实践 • 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估与优化 • 临床合理用血的未来展望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https://img.taocdn.com/s3/m/165610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8.png)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用血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浪费。
本文将从献血者筛选、血液成分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安全控制等方面来探讨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相关问题。
献血者筛选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献血前,需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体检,包括血液常规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以及血型鉴定等。
只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没有潜在感染风险后,才能进行采血。
此外,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也需要经过临床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在输血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血液成分的选择和使用是合理用血的关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在选择血液成分时需要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权衡。
对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应优先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选择新鲜冷沉淀或者血小板悬液;对于血浆蛋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
在使用血液成分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输血速度和用量,从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输血安全控制是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卫生操作规范,保证输血器材的洁净和无菌。
同时,需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质控标准,确保血液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输血前,还需通过患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检查,避免输血不相容的情况发生。
此外,在输血后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中,还需要关注合理用血对于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当前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有需求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血液支持,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通过合理用血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血液供给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献血者的筛选、血液成分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合理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浪费,保障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输注剂量与方法
(1)正常机体每周生成红细胞150- 200ml一 般贫血病人可每2周输注红细胞2单位 (2)输注速度:成人1U/h,或每小时1-
3ml/kg,心血管病人和儿童<1ml/kg/h;
急性失血可加快。 (3)输注开始的10-15分钟应严密观察病人 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措施:
1 停止原输血 2 大量补液,补充血容量 3 碱化尿液,防止游离Hb沉积在肾小管 4 大量使用激素,防止过敏性休克 5 应用右旋糖酐或双嘧达莫,抗DIC 6 严重溶血反应尽早换血治疗
洗涤红细胞输注:
(一)种类与保存
生理盐水反复洗涤 ,去除99%血浆 和80%白细胞 +50ml生理盐水而成
(四)疗效评估
一般输2U红细胞可升高HB10g/L, HCT升高0.03。
HB临床允许误差10g/L,故要升高 20g/L必须输注3-4U。
△特别说明: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 规报告;
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 72小时;
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 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有效期:24小时
(二)适应症: 有输血过敏史 自身免疫性溶贫 高钾 肝肾功障碍
1、悬浮红细胞:所有需要提高携氧能力改 善缺氧症状的贫血病人。 2、低温保存红细胞:稀有血型、RH阴性、 自身储血患者。
(三)输注原则
1、手术病人: HB≥100g/L,可不输 HB≤70g/L,可输 HB70-100g/L,根据患者症状
2、非手术病人 HB ≥ 100g/L,可不输 HB ≤ 60g/L,可输 HB60-100g/L,依据具体情况
12、其他: ① 输血前宣教:介绍输血的有关知识、
输血对恢复健康的意义、需要做的准备工 作。
② 血液保护:开展自体输血(输血科 负责采集和保存病人血液)、术中出血的 回收、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浆代用品、止血 药物的应用
③ 紧急用血:稀有血型抢救用血原则
考核部门
医务科负责: 每季度对各科室、个人
病历抽查结果进行评价及公 示,纳入考核体系
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 2.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和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定期提出总结
分析和案例分析报告,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和科室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用血审核管理有成效。
分级管理具体内容
3、24小时累计用血超过10U,输血科 报医务部备案,由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 评价。
4、非急诊用血总量大于4单位需经所 在科室主任同意
5、实际用血量≧ 3倍备血量,按不良事件 处理(特殊情况除外) 6、成分血使用率90%,
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全血 数(U)+成分血数 (U)}×100%。 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8、输血申请单合格率100% 所有项目必填;急诊无结果填“标
本已送检,结果待报”
9、输血文书归档率100%
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后评价表、 安全输血护理单、输血报告单
10、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率100%
11、输血前检查项目完整率100%
9项:血型、血常规 、凝血功能、 肝功、乙肝、HCV、 HIV 、梅毒、 抗体筛查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 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4.19.4.1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 【C】1.有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100%。 (2)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3)用血的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临床单例患者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要科
10~25%
重庆市血液采集情况: 2010年86.53吨,年增长15%
我院用血情况:
2004年
红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品 (u) 4468
血浆 (ml) 746800
2012年
10779
1576800
年均增幅(%)
10%
8.6%
血小板 (u) 73
489
23%
冷沉淀 (u) 164
973
22%
二、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三、正确使用各种血液成分
可提供的产品: 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 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阴性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冰冻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
红细胞输注
(一)种类和保存 1、悬浮红细胞:35天, 2、辐照红细胞:钴60或铯辐照,28天 3、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1天 4、低温保存红细胞:解冻后1天
(二)适应症
临床合理用血 ppt课件 ppt课件(9)
主讲内容 一、血液资源现状 二、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三、正确使用各种血液成分 四、大量输血 五、紧急抢救配合性输注
一、血液资源现状
国内用血形势:紧张
“血荒”呈逐年加重趋势; 季节性“血荒”明显:寒暑假、大假期 临床用血上升幅度高于采血量上升幅度: 采血量年上升5~10%,而年用血上升
新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已经出台 据此“办法”制定我院实施细则 (分临床、护理,输血科3部分) 目的:持续改进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 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 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1、主治医师可以申请2U,副高4U, 患者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
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 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 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 上签字,入病历保存;经治医师申请, 主治医师审批.
2、备血超过10U,科内讨论,主任签 字→输血科审核→医务部批准(急诊抢 救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