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合理用血培训ppt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8
临床输血风险:
• 输血不良反应 急性免疫性输血反应;急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迟发
性免疫性输血反应;迟发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 输血传播性疾病 • 人为差错
可编辑版课件
9
输血的危险度:
•HIV:1/2000000
HCV:1/2000000 HBsAg:1/640000
•细菌污染致败血症:1/100000
•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1/6000—25000
急性肺损伤:1/5000
过敏反应:1/150000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200 300
变态反应:1/100—
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1/100—1000
可编辑版课件
10
影响血液安全的新发现的传染病
• 变异性克雅氏病; • 西尼罗病毒; • 登革热; • 肝炎病毒变异株; • 巴贝西虫病等。
可编辑版课件
6
合理安全用血的原因
• 目前临床还存在不合理用血现象; • 临床输血风险还没有被广大临床医生指征偏宽:HB大于100g/L; • 搭配输血:常见的是红细胞加血浆输注; • 补充血容量:血色素正常,输全血; • 补充营养:血容量,血色素正常仍输血; • 提高免疫力:慢性病人输血; • 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病人输血。
可编辑版课件
4
安全用血概念
•
安全输血是指使用合法血站提供的合格血液为需
要治疗的病人进行治疗。
•
安全血液是当输注给患者血液时,不会给患者带
来任何有害的影响,而只有好处的血液。
可编辑版课件
5
我国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
• 我国年用血量已突破3000吨,但人均年用血量不到3毫 升;仍有上升的空间。
临床合理用血规范【检验科】 ppt课件
临床合理用血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患者安全
合理用血可以避免血液浪 费和滥用,降低输血相关 风险,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合理用血可以确保医疗质 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医疗 纠纷和诉讼,提高医院的 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促进医学发展
合理用血可以促进医学研 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推 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
、储存、运输、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03
CATALOGUE
检验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的职责
血液检测前的职责
血液标本采集与接收
确保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正确,标识清 晰,无混淆;接收时核对信息,确保 标本无破损、无污染。
检测项目申请与审核
根据医生申请,审核检测项目的合理 性和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检测。
血液检测中的职责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临床用血需求持续增长,而血液资源 有限,因此需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规 范。
当前临床用血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如不合理申请、输血指征掌握不严 格等,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检验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需要确保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建议
01
加强临床医生对合理用 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输血指征的掌握能力。
临床合理用血规范概述
临床合理用血的定义
临床合理用血是指在诊断、治疗和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医疗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临床诊疗规范, 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及其制品。
临床合理用血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 规和临床诊疗规范,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患 者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用血方案。
0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检验科在 临床合理用血规范中需要不断更 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流程。
临床合理用血课件
29
血小板的输注
30
血小板的制备
• 1.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 以新鲜全血作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原料 • 此法可获全血中60%以上的血小板。 • 由1单位全血(200ml)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
板为1单位手工采浓缩血小板。
• 2.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
31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血液管理与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改善病人转归 • 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4
血液的认识
没有血是最不安全的 不输血是最安全的
5
目前血液供应紧张(血荒)的成因
6
血荒面临的问题
• 临床指责采供血机构采不上血来 • 采供血机构指责临床滥用血 • 输血科的职责:是协调临床用血而不是保
障临床用血
7
目 的:
• 树立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临床需 要安全有效输血的理念
• 建立安全有效用血的保障体系 • 健全临床用血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
8
合理输血
• 所谓合理输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
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
具体地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而又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 需要输血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 决不输。
临床合理用血
患者血液管理
• 血液管理:是医院层面的、多学科(输血科、外科、麻醉、
ICU等)参与的综合管理措施。包括:贫血治疗,询证输血, 减少失血措施,自体输血,外科微创技术,即时凝血检测和科 学输血理念等。目的是减少异体输血,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血液管理包含血液保护,是血液保护的升级版!
• 血液管理:标志着输血医学时代的到来! —Lancet,
血小板的输注
30
血小板的制备
• 1.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 以新鲜全血作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原料 • 此法可获全血中60%以上的血小板。 • 由1单位全血(200ml)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
板为1单位手工采浓缩血小板。
• 2.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
31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血液管理与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改善病人转归 • 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4
血液的认识
没有血是最不安全的 不输血是最安全的
5
目前血液供应紧张(血荒)的成因
6
血荒面临的问题
• 临床指责采供血机构采不上血来 • 采供血机构指责临床滥用血 • 输血科的职责:是协调临床用血而不是保
障临床用血
7
目 的:
• 树立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临床需 要安全有效输血的理念
• 建立安全有效用血的保障体系 • 健全临床用血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
8
合理输血
• 所谓合理输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
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
具体地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而又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 需要输血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 决不输。
临床合理用血
患者血液管理
• 血液管理:是医院层面的、多学科(输血科、外科、麻醉、
ICU等)参与的综合管理措施。包括:贫血治疗,询证输血, 减少失血措施,自体输血,外科微创技术,即时凝血检测和科 学输血理念等。目的是减少异体输血,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血液管理包含血液保护,是血液保护的升级版!
• 血液管理:标志着输血医学时代的到来! —Lancet,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课件
血小板的生成:主要 在骨髓中,需要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等营养物质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 在骨髓中,需要铁、 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营养物质
血液的生理特性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 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蛋白质、脂质和电解 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 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 免疫功能,血小板负责 止血和凝血功能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型 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02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输血方式
03
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和 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输 血方式
04
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 物反应选择合适的输血 方式
监测输血效果和反应
监测指标: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凝血功
能等
监测方法:实验室检 查、临床观察、患者
01
02
03
04
2
科学合理用血原 则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01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临床证 据制定用血方案
02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个体差异制
定用血方案
03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需求制
定用血方案
04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效果制
定用血方案
遵循个体化原则
临床科学合理用 血课件
目录
01. 血液基础知识 02. 科学合理用血原则 03. 临床用血策略 04. 用血安全与质量控制
1
血液基础知识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0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02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成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03
等营养物质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 在骨髓中,需要铁、 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营养物质
血液的生理特性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 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蛋白质、脂质和电解 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 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 免疫功能,血小板负责 止血和凝血功能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型 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02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输血方式
03
考虑患者的疾病类型和 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输 血方式
04
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 物反应选择合适的输血 方式
监测输血效果和反应
监测指标: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凝血功
能等
监测方法:实验室检 查、临床观察、患者
01
02
03
04
2
科学合理用血原 则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01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临床证 据制定用血方案
02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个体差异制
定用血方案
03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需求制
定用血方案
04
遵循循证医学原 则,根据患者病 情和治疗效果制
定用血方案
遵循个体化原则
临床科学合理用 血课件
目录
01. 血液基础知识 02. 科学合理用血原则 03. 临床用血策略 04. 用血安全与质量控制
1
血液基础知识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0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02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成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03
临床用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免疫功能
血液中含有白细胞、抗体等免 疫成分,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维持体温稳定
血液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和汗液 分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临床用血分类
01
02
03
全血
全血是指包含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全 部血液成分的血液。
成分血
成分血是指根据需要将全 血分离成各种成分,如红 细胞、血小板、血浆等。
05
临床用血管理与质量控制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01
包括用血申请流程、审批权限、用血标准、输血指征等,确保
用血过程规范、科学。
严格执行用血管理制度
02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定期评估与完善制度
03
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
包括血液入库、储存、发放、使用等 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 全。
根据检查结果,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 评估,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 改进。
检查方法
采用多种手段,如抽检、定期检查、 监控录像等,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准 确。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报告制度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 护人员及时上报临床用血不良事
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前准备
确保输血器具清洁、无菌,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输血操作
按照规定的输血操作流程进行输血,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严密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观察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生命体征、输血部位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血-PPT课件
浆的输注要点:ABO同型输注,不需要交叉配血 1、输注前需要37℃水浴溶化,溶化后24h之内输 注完毕。 2、输注时使用输血器进行输注。 3、输注原则:先慢后快原则,输注速度控制在 10ml/min以内,在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过 敏反应的发生。 4、输血同时给地塞米松或氟米松5mg? 5、未输注的血浆可以在冰箱中暂存。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二、血小板 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功 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因大量 输入库存血造成的血小板稀释性降低。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血小板功能低下者不受其计数限制。
输血副反应
• (3)其它输血反应 • 再灌注损伤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 (4)输血传染疾病 • CMV、HBV,HCV,HIV,EBV、病毒、 细菌
等经血传播疾病 决定每一次输血治疗时都要持审慎的态度
临床输血流程
1、根据患者症状、体症决定输血种类和输血量 2、填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
• 红细胞(2℃-6℃)
≠ • 血小板(22℃-24℃震荡) 全血 库存全血
• 血浆(-20℃以下) • 粒细胞(22℃-24℃,
1天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 全血特性: 1、全血保存24小时后白细胞已丧失功能 2、血小板在24小时后也全部丧失活性; 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各种有 效成分如2,3DPG、ATP和各种凝血因子等逐 渐减少,功能逐渐消失; 4、一些有害成分如血氨、游离血红蛋白、 血钾等逐渐增加。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4、血小板临床应用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的患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二、血小板 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功 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因大量 输入库存血造成的血小板稀释性降低。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血小板功能低下者不受其计数限制。
输血副反应
• (3)其它输血反应 • 再灌注损伤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 (4)输血传染疾病 • CMV、HBV,HCV,HIV,EBV、病毒、 细菌
等经血传播疾病 决定每一次输血治疗时都要持审慎的态度
临床输血流程
1、根据患者症状、体症决定输血种类和输血量 2、填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
• 红细胞(2℃-6℃)
≠ • 血小板(22℃-24℃震荡) 全血 库存全血
• 血浆(-20℃以下) • 粒细胞(22℃-24℃,
1天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 全血特性: 1、全血保存24小时后白细胞已丧失功能 2、血小板在24小时后也全部丧失活性; 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各种有 效成分如2,3DPG、ATP和各种凝血因子等逐 渐减少,功能逐渐消失; 4、一些有害成分如血氨、游离血红蛋白、 血钾等逐渐增加。
各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4、血小板临床应用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的患
《临床合理用血》课件
4 运输养分
血液通过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保持 体内各种生理环境的稳定。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被输送到细胞,提供能 量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输血的适应症和不适应症
适应症
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 血液凝固异常等需要血液 输注的病情。
不适应症
过敏反应、感染性疾病、 溶血性贫血等不能接受输 血的情况。
慎用症
风险管理
建立血液药品的风险管理体系,预防和应对 潜在的风险。
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血液短缺
探索有效的血液资源管理和合理分配的解决方案。
2
输血并发症
加强对输血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提高临床安全。
3
血液药物滥用
加强对血液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的管理。
《临床合理用血》PPT课 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临床合理用血》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血液的功能以及 输血的适应症和不适应症。
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1 氧气输送
2 免疫功能
血液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保证新陈代谢和正常运转。
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 原体,维护机体免疫系统。
3 平衡体液
高铁血红蛋白、肺动脉高 压等需要小心评估的情况。
输血前的检验及注意事项
1
血型检测
确定供受血者的血型,避免血型不合引发的风险。
2
交叉试验
通过体外试验验证供受血者的血液相容性。Biblioteka 3定量血红蛋白测定
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决定输血的需求。
输血后的监测及并发症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 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 常。
输血反应处理
了解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并 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课件
案例五: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与教育
总结词
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与教育是提高临 床医生合理用血水平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血水平,需要加 强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与教育。具体措施 包括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分享经验案 例、开展专题讲座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 合理用血的认识和实践水平。同时,还需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确保临 床合理用血的贯彻落实。
血液采集过程
采用无痛采血技术,确保献血者的舒适度。
3
血液保存
采用适当的保存条件和温度,确保血液质量和 安全使用。
血液的质量控制与保障
血液检测
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不含有措施,包括献血者筛选、血液分离和储存等环节,确保 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二:严格控制输血指征确保患者安全
总结词
严格控制输血指征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过度输血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输血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医生需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严格控制输血指征。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只有在血红蛋白低于70g/L 时才考虑输血。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临床合理用血概述 • 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知识 • 临床合理用血的实践技巧 • 临床合理用血的制度与管理 • 临床合理用血的案例分析
01
临床合理用血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临床合理用血是指通过合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利用输血 医学的最新成果,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科学的输血服务 。
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血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合理用血-PPT
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为什么倡导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临床新技术介绍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 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 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合理有效用血是指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 成分血,缺什么成分血就补什么成分血,大大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输注速度:前15分钟慢速输注,并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
1、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 (如DIC) 、脾肿大等。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 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 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4、头、胰腺、前列腺、脊柱手术等PLT>10 ×109/ L。
血液制品取回后应尽快输注(3小时内完成)不 得自行储存
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输血科通知取血时 应尽快来领取,如不能领取应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液取回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所有输血袋临床科室保存24小时后,按 医疗废物自行处理。
标本采集前需认真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 息是否一致
血液制品取回后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估 参与诊断、科研
医务部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为什么倡导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临床新技术介绍
安全合理用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 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 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合理有效用血是指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 成分血,缺什么成分血就补什么成分血,大大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输注速度:前15分钟慢速输注,并在4小时内完成输注。
血小板的输注指征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是:
1、血小板计数< 20 ×109/ 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 耗增加的因素存在,如发热、感染、败血症、凝血机制紊乱 (如DIC) 、脾肿大等。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当血小板计 数< 10 ×109/ L时应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3、当血小板计数< 5 ×109/ L时,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 情况,应立即输注血小板。 4、头、胰腺、前列腺、脊柱手术等PLT>10 ×109/ L。
血液制品取回后应尽快输注(3小时内完成)不 得自行储存
由于血制品的特殊性,输血科通知取血时 应尽快来领取,如不能领取应及时告知输 血科,血液取回后一律不得退回输血科
所有输血袋临床科室保存24小时后,按 医疗废物自行处理。
标本采集前需认真核对申请单与患者信 息是否一致
血液制品取回后输注顺序:血小板、冷沉淀、血浆、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估 参与诊断、科研
医务部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血液的生理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成分
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血浆的功能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主要 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代 谢废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 平衡。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抵御感染和疾病。
血小板的功能
目标
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患 者安全,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 疗质量的提升。
临床用血现状与挑战
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需求量逐年增加,血液资源紧张问题日益 突出。同时,不合理用血现象也存在,如过度输血、输血指征把握不严格等。
挑战
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利用效率,同时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 质量,是当前临床用血面临的主要挑战。
异体输血的需求。
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 浪费。
优化血液资源配置
血液库存管理
根据临床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血液的采集、 储存和发放。
区域血液管理
建立区域性的血液管理机构,实现血液资源的共 享和优化配置。
紧急血液调度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度血液资源,保障患 者的救治。
提高输血安全性
创新血液管理技术
血液冷链技术
01
利用先进的冷链设备和技术,确保血液在储存、运输和输注过
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血液检测技术
02
研发更快速、准确、自动化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血液
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血液制备技术
03
优化血液成分分离和制备技术,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纯度,
临床用血相关规定PPT课件
3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一)、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措施 1、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
术措施,减少术中出血。 2、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 3、正确使用止血带。 4、直视下动脉阻断。 5、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 (二)、使用血浆代用品 适当范围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羟乙基淀粉、明胶等代血浆补充血容量
2、输血科负责血液接收、登记、储存、发放工作。 3、各临床科室应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
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主治 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 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15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主治医 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 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7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 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 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8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 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将输血全过程 的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5 3、失血量>50%血容量时,则输代血浆l/3,全血2/3;
输血申请
➢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 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 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 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 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一)、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措施 1、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
术措施,减少术中出血。 2、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 3、正确使用止血带。 4、直视下动脉阻断。 5、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 (二)、使用血浆代用品 适当范围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羟乙基淀粉、明胶等代血浆补充血容量
2、输血科负责血液接收、登记、储存、发放工作。 3、各临床科室应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
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主治 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 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15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主治医 师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 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7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 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 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8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 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将输血全过程 的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5 3、失血量>50%血容量时,则输代血浆l/3,全血2/3;
输血申请
➢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 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 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 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 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
9 9
笫五章 法律责任
• 增加罚责 • 笫三十五条至第四十条规定了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及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 办法的处罚条例。
10 10
第六章 附则
• 第四十一条 •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于
1999年1月5日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1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血管理工作组 输血科(血库)
各级职责均已明确规定
7 7
第三章 临床用血管理
• 医疗机构 • 临床医生 • 输血科(血库) • 采供血机构
各司其职
8 8
第四章 监督管理
• 新办法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管理职能:
• 加强临床用血情况的监督检查; • 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 •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公布制度; •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
具体要求,对用血申请、用血适应证的掌握和 技术选择以及用血后评估等过程予以规范。
13 1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三是强化管理制度: • 要求建立临床用血相应管理制度。 • 四是推进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 • 加强血液保护技术管理,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节
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有效利用和节约血液 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水平,节约血液资源。
14 1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五是加大监督管理处罚力度: • 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工作力度,规定卫生行
政部门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排名和公示制 度,增加法律责任一章,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
15 15
《新办法》提升了法律地位,
强化了法律责任
• 提升了法律地位 •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年版)是以卫生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管理
李正刚 扬州市中心血站 2017年3月28日
1
主要内容
• 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浅 析
• 二、各科临床输血要点 • 三、患者血液管理(PBM)
2
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 法》浅析
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版与旧版对比
• 新版(2012年版): 六章41条(部长令)
• 第四章:监督管理
(4 条)
• 第五章:法律责任
(6 条)
• 第六章:附则
• 管理目的 • 管理依据 • 管理机构 • 管理要求 • 管理范围
总则
6 6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 卫生部: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 • 省 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临床用
• 1.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 理;(第二条)
• 2.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有指导、 评价和培训等职责;(第六条)
• 3.指定血站向医疗机构提供血液;(第十三条 )
• 4.核准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笫十三条)
23 23
《新办法》完善了组织结构,
强化了管理职责
•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用血的保障和监管 职责:
• 2.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 ,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 3.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 出处理意见;
• 4.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 任务。
22 22
《新办法》完善了组织结构,
强化了管理职责
•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用血的保障和监管 职责(共11条) :
17 17
《新办法》界定了违规或未履行法定义
务的行为(共10条)
• 1.未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工作组。 • 2.未拟定临床用血计划或者1年内未对计划实施
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 3.未建立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 4.未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 5.未建立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
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012年版,简称新办法)则以卫生部部长 令的形式公布,属于国务院部门规章。
16 16
《 新办法》提升了法律地位, 强化了法律责任
• 强化了法律责任
•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 新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对医疗
机构违反规定或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将给予行政 处罚,包括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警告、 罚款等。
训制度。
18 18
《新办法》界定了违规或未履行法定义
务的行为(共10条)
• 6.未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
• 7.将经济收入作为对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 核指标。
• 8.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 液。
• 9.违反本办法关于应急用血采血规定。 • 10.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 5.制订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 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 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笫二十六 条)
•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 • 明确了国家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省级临床用
血控制中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 工作组、输血科或血库等管理组织和部门,明 确设立职责,落实责任。
12 1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二是明确管理要求: • 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用血工作提出
• 分为:总则、组织与 职责、临床用血管理 制度、监督管理、法 律责任和附则。
• 旧版(1999年版):无 章,22条(部发文)
• 旧版不足之处:法律责 任不明确,无罚责。
4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 法)
• 第一章:总则
(4 条)
•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7 条)
• 笫三章:临床用血管理 (19 条)
• 卫生部监管职责
• 新办法规定: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 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 输血治疗质量。 (第五条)
• 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有4 个方面的主要职责。(第五条﹚
21 21
《新办法》规定了卫生部临床用血
专家委员会职责(共4条)
• 1.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 和标准;
究刑事责任。
19 19
《新办法》规定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的法律责任
•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 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 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第三十 九条)
20 20
《新办法》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
对临床用血的监管职责
9 9
笫五章 法律责任
• 增加罚责 • 笫三十五条至第四十条规定了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及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 办法的处罚条例。
10 10
第六章 附则
• 第四十一条 •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于
1999年1月5日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1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血管理工作组 输血科(血库)
各级职责均已明确规定
7 7
第三章 临床用血管理
• 医疗机构 • 临床医生 • 输血科(血库) • 采供血机构
各司其职
8 8
第四章 监督管理
• 新办法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管理职能:
• 加强临床用血情况的监督检查; • 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 •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公布制度; • 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
具体要求,对用血申请、用血适应证的掌握和 技术选择以及用血后评估等过程予以规范。
13 1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三是强化管理制度: • 要求建立临床用血相应管理制度。 • 四是推进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 • 加强血液保护技术管理,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节
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有效利用和节约血液 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水平,节约血液资源。
14 1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五是加大监督管理处罚力度: • 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工作力度,规定卫生行
政部门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排名和公示制 度,增加法律责任一章,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
15 15
《新办法》提升了法律地位,
强化了法律责任
• 提升了法律地位 •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年版)是以卫生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管理
李正刚 扬州市中心血站 2017年3月28日
1
主要内容
• 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浅 析
• 二、各科临床输血要点 • 三、患者血液管理(PBM)
2
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 法》浅析
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版与旧版对比
• 新版(2012年版): 六章41条(部长令)
• 第四章:监督管理
(4 条)
• 第五章:法律责任
(6 条)
• 第六章:附则
• 管理目的 • 管理依据 • 管理机构 • 管理要求 • 管理范围
总则
6 6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 卫生部: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 • 省 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临床用
• 1.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 理;(第二条)
• 2.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有指导、 评价和培训等职责;(第六条)
• 3.指定血站向医疗机构提供血液;(第十三条 )
• 4.核准医疗机构科研用血;(笫十三条)
23 23
《新办法》完善了组织结构,
强化了管理职责
•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用血的保障和监管 职责:
• 2.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 ,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 3.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 出处理意见;
• 4.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 任务。
22 22
《新办法》完善了组织结构,
强化了管理职责
•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用血的保障和监管 职责(共11条) :
17 17
《新办法》界定了违规或未履行法定义
务的行为(共10条)
• 1.未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工作组。 • 2.未拟定临床用血计划或者1年内未对计划实施
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 3.未建立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 4.未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 5.未建立医务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
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012年版,简称新办法)则以卫生部部长 令的形式公布,属于国务院部门规章。
16 16
《 新办法》提升了法律地位, 强化了法律责任
• 强化了法律责任
•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 新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对医疗
机构违反规定或未履行义务的行为将给予行政 处罚,包括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警告、 罚款等。
训制度。
18 18
《新办法》界定了违规或未履行法定义
务的行为(共10条)
• 6.未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
• 7.将经济收入作为对输血科或者血库工作的考 核指标。
• 8.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 液。
• 9.违反本办法关于应急用血采血规定。 • 10.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 5.制订临床用血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自 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稀 缺血型等应急用血的供应和安全;(笫二十六 条)
•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 • 明确了国家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省级临床用
血控制中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 工作组、输血科或血库等管理组织和部门,明 确设立职责,落实责任。
12 1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法) 主要内容
• 二是明确管理要求: • 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用血工作提出
• 分为:总则、组织与 职责、临床用血管理 制度、监督管理、法 律责任和附则。
• 旧版(1999年版):无 章,22条(部发文)
• 旧版不足之处:法律责 任不明确,无罚责。
4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新办 法)
• 第一章:总则
(4 条)
•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7 条)
• 笫三章:临床用血管理 (19 条)
• 卫生部监管职责
• 新办法规定: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 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 输血治疗质量。 (第五条)
• 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有4 个方面的主要职责。(第五条﹚
21 21
《新办法》规定了卫生部临床用血
专家委员会职责(共4条)
• 1.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 和标准;
究刑事责任。
19 19
《新办法》规定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的法律责任
•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 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记大 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第三十 九条)
20 20
《新办法》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
对临床用血的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