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选课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PPT幻灯片
第八条 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 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 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 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原: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 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扣1分,扣完为止。
9
.
三、临床输血(20分)
3.1手术及创伤输血 具体参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1.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3.1.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HB>100g/L无活动性出血者不得分 (2分) 3.1.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 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2分) 3.1.4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1分) 3.1.5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1分)
3.1.6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 或伤口渗血决定(2分)
无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者不得分
查台帐、现场查看,一项指标未达到,扣1分
2.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有相关调查和处理的规范, 记录及时、规范。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输血严重危害的培训记录 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达10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 评价结果的反馈登记率;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 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措施。(8分)
6
.
二、业务管理(35分)
2.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 符;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核对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 误;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有 对科室医务人员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4分)
原: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 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扣1分,扣完为止。
9
.
三、临床输血(20分)
3.1手术及创伤输血 具体参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1.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3.1.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HB>100g/L无活动性出血者不得分 (2分) 3.1.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 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2分) 3.1.4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1分) 3.1.5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1分)
3.1.6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 或伤口渗血决定(2分)
无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者不得分
查台帐、现场查看,一项指标未达到,扣1分
2.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预案;有相关调查和处理的规范, 记录及时、规范。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输血严重危害的培训记录 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达10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 评价结果的反馈登记率;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 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措施。(8分)
6
.
二、业务管理(35分)
2.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 符;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核对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 误;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有 对科室医务人员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4分)
临床合理用血培训优秀课件
七. 医务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职责: 八.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
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 工作。
主要输血管理制度
1.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 2. 输血前检查制度 3. 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4. 用血审批制度(100%) 5.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100%) 6. 输血前检测(100%) 7. 合理用血适应证(100%)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 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 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 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 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 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安全、合理、科学和有 效用血的教育、培训和评价。
3. 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务部负责输血科、 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和 物业管理人员等输血管理工作。
4. 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由医务部和输血科 共同负责。
输血培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施行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执行
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施行
①
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②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
③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④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无偿献血
五.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规定:全血献血间隔: 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 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 少于1周;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 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 工作。
主要输血管理制度
1. 紧急用血管理制度 2. 输血前检查制度 3. 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4. 用血审批制度(100%) 5.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100%) 6. 输血前检测(100%) 7. 合理用血适应证(100%)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 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 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 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 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 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安全、合理、科学和有 效用血的教育、培训和评价。
3. 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医务部负责输血科、 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和 物业管理人员等输血管理工作。
4. 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由医务部和输血科 共同负责。
输血培训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施行
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执行
5.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施行
①
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②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
③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④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无偿献血
五.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规定:全血献血间隔: 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 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 少于1周;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 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临床合理用血课件.ppt
心脏病和有低氧血症的病人,输血指征设在 100g/L左右是合理的,关键是观察病人的代偿 和耐受情况。
18
输注红细胞的指征
2.急性失血的输血指征:大量失血后, 必需输
注红细胞, 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才能纠正组织 缺氧。
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 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 800~1000ml) 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稳 定、HCT> 0.30, 不必输血。
• 血液管理与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改善病人转归 • 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4
血液的认识
没有血是最不安全的 不输血是最安全的
5
目前血液供应紧张(血荒)的成因
6
血荒面临的问题
• 临床指责采供血机构采不上血来 • 采供血机构指责临床滥用血 • 输血科的职责:是协调临床用血而不是保
16
输注红细胞的适应症
• 急性失血
• 贫血
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 低于30%的属于输血适应症
17
输注红细胞的指征
1.围手术期输血指征:
10/30指征 ( Hb<100g/L 或 HCT < 0.30 )
目前认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 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病人年龄等因 素综合考虑。70g/L
障临床用血
7
目 的:
• 树立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临床需 要安全有效输血的理念
• 建立安全有效用血的保障体系 • 健全临床用血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
8
合理输血
• 所谓合理输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
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
具体地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而又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 需要输血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 决不输。
18
输注红细胞的指征
2.急性失血的输血指征:大量失血后, 必需输
注红细胞, 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才能纠正组织 缺氧。
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 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 800~1000ml) 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稳 定、HCT> 0.30, 不必输血。
• 血液管理与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改善病人转归 • 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 •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4
血液的认识
没有血是最不安全的 不输血是最安全的
5
目前血液供应紧张(血荒)的成因
6
血荒面临的问题
• 临床指责采供血机构采不上血来 • 采供血机构指责临床滥用血 • 输血科的职责:是协调临床用血而不是保
16
输注红细胞的适应症
• 急性失血
• 贫血
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 低于30%的属于输血适应症
17
输注红细胞的指征
1.围手术期输血指征:
10/30指征 ( Hb<100g/L 或 HCT < 0.30 )
目前认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 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病人年龄等因 素综合考虑。70g/L
障临床用血
7
目 的:
• 树立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临床需 要安全有效输血的理念
• 建立安全有效用血的保障体系 • 健全临床用血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
8
合理输血
• 所谓合理输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
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
具体地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而又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 需要输血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 决不输。
运用PDCA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持续改进案例--ppt课件(2024版)
452 375 421 468 442 416 428 436 386 458 424 436 428.5
38 24 27 5 13 16 7 8 30 31 27 21 20.5
8.4% 6.4% 6.4% 1.1% 2.9% 3.8% 1.6% 1.8% 7.7% 6.8% 6.3% 4.8% 4.8%
23
24
(4)临床输血委员会、医务部、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医生严格 按照规章制度质量控制办法进行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督促 工作。
14
二、Do阶段
(一)计划实施
第一、临床输血委员会、医务部:
①严格督导临床科室临床用血相关的培训;
②同输血科一起制定本院输血质量与安全目标,将临床用血 合理率制定为100%;同时制定2016年年度用血计划,严格控 制本院的用血总量;
②严格督导检查,对于不合理用血的相关科室及临床医师进 行告知,屡教不改者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③每月分析全院用血趋势,并制定当月用血量同比及环比, 每月做出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
16
二、Do阶段
(一)计划实施 第三、临床科室及医生: ①每月对本科室临床用血合理性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本科室 合理用血培训计划并实施; ②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及时督导临床用血合理性, 并上报科室主任; ③临床医生自行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
术中出血<600ml
无须输血,特殊情况除外(如:全髋 关节置换术等)
术中出血600ml-1000ml 可输可不输,能不输尽快不输
术中出血>1000ml
考虑输血
9
(四)计划
❖ 临床医师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后按用血权限签字 后申请用血,输血科收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后, 依照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对无输血指征或输血指征 不合理的申请单,应及时与临床医师协调、解决, 必要时输血科有权拒绝发放,从源头开始杜绝不合 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
冷沉淀
用途: 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 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凝血因子(Ⅷ、 XⅢ因子)小于正常的30%者。 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1g/L者。 手术后有伤口有出血现象。 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白血病和肝功能衰竭者。 大量输注库存血后的患者。 必要条件: 输血前及输血后十二小时之内应测定凝血因子,纤 维蛋白原。
30%~ 40% 1500快速恢复患 者血容量, 并可能需要 输注红细胞。
> 40%
>2000ml
需要快速恢 复患者血容 量包括输注 红细胞。
急性失血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与失血速度之类的因素联合考虑输血需求
70~100g/L <70g/L >100g/L
当估计实际的和 预期的血红蛋白 浓度>100g/L 时,不需输注红 细胞。
急性失血
根据失血量考虑输血需求
< 15%
<750ml 除非患者在 原有贫血的 基础上发生 出血或由于 严重的心肺 疾患而而无 法代偿所失 血量,否则 不需输血。
15%~ 30% 800~1500ml
需输注晶体液 或胶体液;除 非患者已有贫 血,心肺功能 障碍或失血持 续不断,否则 不需输注红细 胞。
特殊血液成分制品(剂)
年轻红细胞 主要用于需长期输血的病人。
* 用血细胞分离机加以分离和收集;
* 该制品可减少输血次数,延迟血色病的发生。 辐照红细胞 用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病人输血。 * 用Y射线灭活T淋巴细胞,预防TA-GVHD。
结束语
短期内机体无法代偿的、可引起组织缺氧(特别 是重要脏器)的贫血可输红细胞 临床综合判断来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在病历中应记录输血的理由 输注红细胞后,应评价和记录疗效 输注红细胞无效时应追查原因
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血液的生理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成分
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血浆的功能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主要 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代 谢废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 平衡。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抵御感染和疾病。
血小板的功能
目标
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患 者安全,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 疗质量的提升。
临床用血现状与挑战
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需求量逐年增加,血液资源紧张问题日益 突出。同时,不合理用血现象也存在,如过度输血、输血指征把握不严格等。
挑战
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血液资源,提高血液利用效率,同时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 质量,是当前临床用血面临的主要挑战。
异体输血的需求。
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 浪费。
优化血液资源配置
血液库存管理
根据临床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安排血液的采集、 储存和发放。
区域血液管理
建立区域性的血液管理机构,实现血液资源的共 享和优化配置。
紧急血液调度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度血液资源,保障患 者的救治。
提高输血安全性
创新血液管理技术
血液冷链技术
01
利用先进的冷链设备和技术,确保血液在储存、运输和输注过
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血液检测技术
02
研发更快速、准确、自动化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血液
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血液制备技术
03
优化血液成分分离和制备技术,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合理用血
❖ 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 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 量)。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 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 洗涤红细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
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 蛋白
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 障碍和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 冷沉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及因
❖ 安全的血液是当输注给病人血液时,不会给 病人带来任何有害的影响,而只有好处的血 液。
临床合理用血
❖ 归纳为四个方面: ❖ 1.临床输血的评估 ❖ 2.坚持科学合理输血原则 ❖ 3.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 4.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
临床合理用血
❖ 决定给别人输血前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 (1)期望病人的临床情况获得什么样的改善? ❖ (2)是否可以减少失血来减少病人对输血的
❖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 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 估
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 者血容量决定
临床合理用血
❖ 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
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
注 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 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
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 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
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 龄等因素决定。
临床合理用血
❖ 血小板
❖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 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 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 3.但对曾有输血史、未成年女性、育龄女性、 有妊娠史或移植后受血者输注Rh(D)阳性 红细胞时应特别慎重,避免因输注Rh(D) 阳性红细胞成分导致严重输血反应。
临床合理用血
❖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 适用: ❖ 1. 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
临床合理用血
检验科 李义平
临床合理用血
❖ 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应用 得当,可以挽救 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 但是,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 健康的威胁使我们对输血安全时刻不能掉以 轻心。
临床合理用血
❖ 所谓合理用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给病 人进行输血治疗。
❖ 具体的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而又 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需要输血 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决不输。
要求? ❖ (3)是否还有其它替代输血的疗法? ❖ (4)该病人输血特定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是
什么?
临床合理用血
❖ (1)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 (2)能少输的,不多输 ❖ (3)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
学合理用血(缺什么,补什么)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
❖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
❖ 1.在不输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患者处于严 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治疗时, Rh(D) 阴性受血者在无Rh(D)阴性血液成分的情 况下,如未能检出抗-D,可一次性足量输注 ABO同型、 Rh(D)阳性的血液成分。
❖ 2.一旦有Rh(D)阴性血液成分,应输注 ABO同型、 Rh(D)阴性血液成分。
×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
10者为输注有效 。
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 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 Ⅱ、
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 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 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合理用血
❖ 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血的定义: ❖ 合理用血是输注安全的血液用品,仅用于治疗能
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情况而又不能用 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临床合理用血
❖ 安全输血就是使用合法血站提供的合格血液 为需要治疗的病人进行治疗。
❖ 具体地讲,就是临床使用的血液必须是经 过合法采供血机构严格检测的血液,尽量避 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或经输血传播疾病。
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 用Ⅷ因子浓缩剂。
❖ 全血:
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 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
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 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 扩容仍
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血方案。
临床合理用血
❖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情况:边远地区3小时内不 能提供同型血液,其它医疗措施不能替代血 液挽救生命。
临床合理用血
❖ ABO血液选择原则: ❖ 输注红细胞-O型可输注给AB、A、B受血者 ❖ 血浆或冷沉淀-AB型可输注给O、A、B受血
者 ❖ 注意:若已经输入大量O型红细胞成分后,
只有在停止输血2-3周后方可输入与患者同型 的血液
临床合理用血
❖ 对于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受血者, 可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交叉配血相合 性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