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控制权转移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控制权转移博弈分析

实证分析 》 《 量经济技 术经济研究 》 0 3年第 4期。 ,数 20 [] 4 谭政 勋 : 上 市公 司资本 结构 变化与 融资行 为分 析 》, 《 《 商业时代》 0 6年第 6期。 20 [] 5 陆正飞、 宇: 上市公 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 因素之 实证 辛 《 研 究》, 会计研 究》 9 8 第 8 。 《 19 年 期
于 所 有股 东 来 说是 同股 同权 的 。 二 、 型 建立 模
股东的现金流量要求权相同。 控股股东 A持股比例为 。设融资 前估计该上市公司未来总利 润的现值为 R。进行股权 融资 ( 指 仅
股权发生转 移 , 不包括增 发新股 ) 当控制权发生转移 , , 新控 股股 东 N拥有原控股股东 A转 移的部分 股份 , 为 , 而原控股 股东
A还持有余下的股份 , ( - ) , 足 0 < < , 为 1 满 . 1且 5
>; / 新第二大股股东 N拥有原控股股东 A转移的部分股份 , P , 为 而原控股股东 A还持有余下 的股份 ,
三 、 究 结论 及 启 示 研
为 ( -P ) , 1 满足 0 < ., P < 1 ) 。 首先 定 义 公 司 <P 05且 ( 一P
进行 股权 融资增加 的利 润为 L ( o = X ) C ( o 。其 中, o 。X ) R( o 一 ・ X ) x 为融资总量 , X ) 当融资总量为 时 , R( o 是 根据企业平均投资收 益率算得的收益水平。C ( o 指进行股权融 资, 。X ) 且融资总量为 X o 时产生的融资成本 。 在控股股东进行外 部套利的情况下 ,。 X ) L ( o 可分解为控制权 共享 收益 A ( o ( 。 X ) 指按持股 比例享有的现金流量要求权收益 , 它 由所有拥有现金流量要求权 的股东共同分享 。也指公司的经 营绩 效) 和控制权私人收益 B ( 。 ( .X ) 指只有控股股东可独占 , 其他股

股权融资与控制权保持

股权融资与控制权保持

股权融资与控制权保持——基于阿里巴巴与雷士照明的比较分析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总股本同时增加。

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

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企业对控制权的把控与安排。

在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标准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对活动具有控制权,是基于其对资本的所有权。

在理论相关者理论下,它认为既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相关利益,那么企业控制权就应该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

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等。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扩宽了融资渠道,在股权融资过程中,引入了投资,但也稀释了股权,为了保证投资的有效回收,股权投资家往往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他们往往会驻派相关工作人员到企业中进行监督,甚至会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中,监控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经营状况,更有甚者物色挑选和更换企业管理层,改变了企业的控制权结构,影响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在股权融资后,特别是私募之后,若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公司的原控制者的控制力极有可能被削弱进而导致控制权结构的改变。

接下来就雷士照明与阿里巴巴两个企业经历股权融资及由此发生控制权变化进行分析。

雷士照明股权融资过程及控制权变化:第一次融资:雷士照明在2005年发生股权变动,雷士照明面临资金的严重缺乏,鉴于股权融资的成本优势,吴长江开始寻求私募股权融资,引入外部资本可以短期内解决雷士照明的资金问题。

2006年毛区健丽为雷士照明筹得994万美元,获得雷士照明30%的股权,融资后吴长江股权比例被稀释到70%,但其仍拥有雷士照明的绝对控制权第二次融资:2006年8月,雷士照明的资金短缺没有解决,企业发展也急需充足现金流,尝到股权融资好处的吴长江开始了走上股权融资之路。

赛富出资2200万美元取得雷士照明35.71%的股权。

融资的利弊权衡投资与控制权之间的平衡

融资的利弊权衡投资与控制权之间的平衡

融资的利弊权衡投资与控制权之间的平衡融资是企业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增长。

然而,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需要权衡投资和控制权之间的平衡,以确保在利用融资的同时不失去对企业的掌控和管理。

本文将在此展开讨论。

一、融资的利益融资对企业有着诸多利益。

首先,融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其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降低了企业单一融资渠道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融资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总体而言,融资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二、投资权的重要性投资权是指投资者通过出资而获得的对企业经营决策和资产利益分配的权利。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股东,享有参与决策的权益,这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权可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中,保障他们的利益得以最大化。

此外,投资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因此,投资者对于投资权的重视是合理且必要的。

三、控制权的重要性控制权是指企业内部对于决策和管理层面的掌控权。

拥有控制权的一方可以在企业内实施决策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营进行统筹和管理。

控制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确保企业按照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进行发展,避免受到外部利益干扰。

此外,控制权也是衡量企业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具有重要作用。

四、平衡投资与控制权如何在融资过程中平衡投资与控制权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保持对企业的掌控和管理权,以确保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决策符合自身利益。

在寻求融资时,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平衡投资和控制权:1.明确融资目的和计划:企业在融资前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其纳入融资方案中。

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0

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0

案例正文: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1摘要: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密切相关,两者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现象越来越普遍,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的归属对公司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争夺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影响?股权结构变动及其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国美电器这一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理性文明的控制权争夺案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控制权;股权结构;公司治理0 引言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变动、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现状的出现,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不断地在股东间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变动,这种变动对公司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涉及到投资者保护、委托代理关系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

过去30年中,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

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聚集人才,团结奋斗,甚至不计报酬,在很短的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在上述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大多都是以创始人为实际控制人,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其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成为需要突破的重要瓶颈,由此导致的控制权之争也不断上演。

早在2006年,我国国内A股上市的东北高速(600003)就上演了一场控制权之争,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全和期间的一些违法行为,使得该企业最终于2010年初走向了分立。

上海宏盛科技(600817)也因2007年开始的新老股东控制权之争而被迫停牌,2010年该公司又重演了控制权的争夺,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1.本案例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史金艳、戴望秀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

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化 的 目标

为 了 有 效保证 财 务管 理 职 能 的 实 现 企 业 应

根 据 规模 发 展 战 略 设 置 自己 的 财 务 管 理 体 系 其 中 企



提 是 :债 务 是

个硬 约 束 即 企 业 必 须 按 照 契 约 规 定 偿


业 融 资结构 是 财 务 管 理 体 系 中 的

约 束 很 难实 现
3


整 套 制度 安 排

在 这 种制度安

股 权 约束不 得 力 股独大


公 司 治 理 存 在 的 问题 中 国 有

排 中 股 权 结构 是 基 础 它 决 定 了股 东 大会 的权力 核 心





被 认 为是 最 根 本 的 缺 陷 也 是 上 市 公 司

进 而 决 定 了 董 事 会 监 事 会 和 经 理 人 员 的 构成 及 权 力 归 属 也 决定 了 出 资 人 对 管 理 者 监 督 的 有效性
维普资讯

Di N O V A T l D N
S TUD噩S
创 新 研 究
权 债 务关 系 的严 肃性 很 容易 遭 到 破 坏 因 而 很 难形 成真



融 资 结 构 对 公 司 治 理 结构 的决定 作 用

正 严 格 的 债 权 债 务关 系 这 无 法 起 到约 束 经 营 者行 为


个 前 提 不 成 立 则 无 论 资 产 负债 比 率有 多 高 企 业 经 营 者 都 不 可 能 感 觉 到来 自债权 融 资 的 制 约 与约 束 而 由于

我国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我国上市企业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资则 划分 为股权 融 资与债 权融 资 。企 业 的融资 结构 不仅 仅揭 示 了企 业 资 产 的产权 归 属 和债权 约 束 程度 , 且 反 映 了企业 融 资风 险 的大 小 。 而 杜 兰 特 (9 2年 ) 传 统 的 资本 结 构 理 论 划 分 为 净 利 理 论 、 15 将 营 业 净 利 理 论 和 传 统 理 论 , 是 早 期 资 本 结 构 理 论 的 起 源 。 米 勒 和 这 莫 迪 格 利 安 尼 (9 8年 ) 融 资结 构 理 论 进 行 了 开创 性 的 研 究 , 15 对 提 出 MM 理 论 。 该 理 论 认 为 , 果 企 业 的 融 资 政 策 和 投 资 决 策 是 相 如
改进 股东 和 管理 者 在 非 对 称 信 息 条 件 下 金 融 契 约 的 无效 率 问题 。
二 、 业 融 资 结 构 与 治 理 结 构 关 系 企


企 业 的 融 资 结 构 不 仅 仅 体 现 了 企 业 资 本 来 源 渠 道 。 资 成 本 融 及 风 险 . 且 影 响着 企 业 在 各 个 利 益 主 体 之 间 控 制 权 的 配 置 与制 而
国家 公司治理 模式 日德 关系 控制型 英美 市场控 制型
资决 策 所 选 择 的 外 部 融 资 构 成 或 证 券 组 合 。 按 资金 来 源分 类 可 以分 为 内 源融 资 和 外源 融 资 。 内源 融 资能 力
的大小 取 决于 企业 的利 润 水 平 、 净资 产 规模 和 投 资者 的 预期 。外 源 融
衡, 也就是公 司 的治理结 构。目前的发达 国家. 司治理模 式的选 公
择 基 本 分 为 两 类 : 类 是 以 日德 为 代 表 的 关 系控 制 型模 式 : 一 一 另

公司股权结构对大股东的影响

公司股权结构对大股东的影响

公司股权结构对大股东的影响公司控制权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这一价值与规模经济或垄断利益无关,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Manne,1965)。

公司控制权市场(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指不同的利益主体为谋求公司控制而以各种手段与方式为获取具有控制地位的公司所有权而相互竞争的市场。

企业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又称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

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贷款、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

本文采取的分类方法为后者。

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是控制和治理结构。

股权和债权均对企业形成控制权,有着不同的控制权形式,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他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

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

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

本文在剖析我国资本结构的基础上,以股权结构为着眼点分析了资本结构对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并对如何培育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二、资本结构对公司控制权的影响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作为公司控制权市场上的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为夺取某个公司的决策控制权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及行为。

经营者拥有公司控制权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各种货币形态的收益,主要包括“控制权的共享收益”与“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发布时间】2001-12-19一、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机制融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

按照融资方式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保持距离型融资和控制取向型融资。

1、保持距离型融资从融资方式与企业控制权的关系来看,保持距离型融资把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与企业能否实现一定的目标相联系。

投资者只要得到了合约规定的给付,就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

如果企业履行了向出资者支付的义务,企业的控制权交由内部人,反之,控制权自动转移到出资者手中。

正是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与企业能否实现给付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保持距离型融资所引起的公司治理结构称为“目标性公司治理”。

保持距离型融资的融资方式非常依赖于企业资产市场的流动性,因而非常依赖于产权行使能力的大小和总体商业环境。

由于控制权在企业不能履约的情况下自动转移给投资者,所以企业的资产应具备性能比较稳定,其市场价值波动性较小的基本特征,同时,这种资产在市场上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以便能及时变现。

如果企业的资产价值波动大,且不能提供足够的现金流量,那么,投资者的相机控制权就没有意义,以此为基础的治理结构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依据。

因此,在企业资产结构中,有形资产特别是不动产比重较大,且这种不动产的流动性较强的企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对投资者而言风险较小,因为它们的价值被动的程度相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要小。

反之,当资产具有很大的企业特征(资产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时,即在其它企业里,资产价值较低,采用这种融资方式将会增大违约风险和清偿契约的契约成本。

与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相对应的主要融资工具是债权融资。

2、控制取向型融资控制取向型融资的特点是投资者直接卷入企业的经营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

投资者对其决策行为承担责任,并享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

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与投资者的直接控制有关,由此引起的公司治理结构称为“干预型公司治理”。

这种融资方式的最典型的融资工具是股票。

融资结构对代理权争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融资结构对代理权争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融资结构对代理权争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代理权争夺的实质是现任管理者与持异议股东之间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而融资结构将影响代理权争夺实现的难易程度。

本文主要分析了融资结构对代理权争夺的影响,并提出从两个方面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包括赋予企业经理真正的经营权并给予相当的股权份额;深化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改造,打造独立的债权主体。

关键词:代理权争夺;融资结构;影响同时,基于这种机制,现任管理者和部分持异议股东通过分发竞争性的委托材料来积极收集不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的投票权,以增强对投票结果的影响能力。

代理权争夺的实质是现任管理者与持异议股东之间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一、代理权争夺的过程根据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管理层存在着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

其中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代理关系解决股东的集体行动悖论问题,代理权争夺就发生在这一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因为股东大会将决定谁取得第一重代理权。

因此,获得了股东大会的胜利,就是获得了这一层次的代理权。

在代理权争夺中,几个重要和关键的角色,组成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彼此之间展开争夺。

在代理权争夺之前已实际取得代理权的一方可以被称为现任管理者,其利益的维护者主要是现有董事会。

发起代理权争夺的股东一般被称为持异议股东或挑战者。

在这两者之间的其他股东(不排除还有其他大股东)往往分化为两类追随者,挑战者与他们的追随者结成挑战者同盟;相反,支持现任管理者的其他股东和现任管理者形成同盟。

另外,还有一些股东会弃权,他们不支持任何一方。

代理权争夺是持异议股东与现任管理者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作为有影响力的大股东,持异议股东对公司的管理现状或发展战略不满意,从而提出新的方案与现任管理者协商,但分歧太多,双方矛盾无法调和,而持异议股东又不肯就此罢休转而寻求其他股东的支持。

现任管理者由于洞悉持异议股东的全盘计划,并意识到可能会失去公司控制权。

因此,他们一般会针锋相对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目的是与持异议股东争夺其他股东的支持。

融资结构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分析

融资结构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分析
社 会主 义 公 有 制 ,也 没 有 一 个 独 立 于 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之 外 的 抽 象 的市 场 经 济 。 对 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的 理 解 要 以 市 场 经 济 为 融 资 结 构 (iac lsutr )是 指 企 业 在 获 取 资 金 来 Fnni t c e , a r u 源 时 , 过 不 同 渠 道 筹 措 到 资 金 的 有 机 搭 配 以及 各 种 资 金 所 通 占 的 比 例 。具 体 指 企 业 所 有 的 资 金 来 源 项 目之 间 的 比 例 关
司 有 效 率 并 使 股 东价 值最 大 化 , 须把 自由 现 金 流 量 支 付 给 必 股 东 , 管 理 层 为 了 个 人 私 利 , 是 希 望 公 司 的 自 由 现 金 流 但 总
就 是 说 ,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作 为 占统 治 地 位 的 生 产 关 系 , 支 配 社 要
维普资讯
用 马 克思 主 义 方 法 论 来 理 解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它 就 是

个 客 观 的 社 会 经 济 形 态 。这 个 经 济 形 态 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是
相 互关联 的。生产 、 配 、 换 和消 费之间相互 作用 、 互依 分 交 相 赖 , 互 之 间 存 在 着 内在 的逻 辑 关 系 , 作 为 一 个 总 体 的 各 个 相 并 环 节 , 同 构 成 一 个有 机 的整 体 。研 究 这 个 整 体 运 行 、 化 和 共 变 发 展 的 规 律 , 辑 地 把 握 和 在 思 维 中 再 现 这 个 整 体 , 是 理 论 逻 就
经 济 的 历 史 起 点 , 而也 必 须 是 思 想 和 理 论 的 起 点 。 并 不 是 因 这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优化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优化

[ 关键词 】MM 定理 ; 股权融资; 融资结构优化 [ 中图分类号】 1 1 6 F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1 6 1 060 . 1- 17- 7( 0 ) 0 8 4 6 2 20 0
进行 了修正 , 存在企业所得 税 的条件 下 , 过调整 在 通

l 8一
维普资讯
20 第 2 06 期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总第 8 期 4
业增加较多的债务 。因此 , 越是高质量的企业 , 负债 比率就会越高 , 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负债 比率正相关。
总之 , 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 内源融资、 债务融资 、 权 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 () 3 企业控制理论。2 世纪 8 年代后期 , 0 0 有关 融资结构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与 融资结构的关系。 由于普通股有投票权而债务没有。 因此 , 企业的融资结构必然会对企业控制权的分配
Ca i ] Co p r t n F n n e , h h oy o n e t p t , r o ai i a c T eT e r fI v s— a o
m n 文章, et ) 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 提出企业 的
价值和融资结构无关。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 上, 很难用到实践当中,9 3 1 年两位经济学家对定理 6
信息经济学 、 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等新 的经济 学研究方法在融资结构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 逐渐形
成 了以詹森 ( ne 、 耶斯( es, J sn)梅 e My r) 罗斯( os、 R s)利
兰 (e n ) L l d 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其 a
中主要 包括 :

风险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的确定

风险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的确定
通常 风 险企 业有 形 资产 比重 较小 , 形 资产 比重 无
风 险企业是指正在研究开发不成熟的高新技术
产 品的企业 或高获利企业 , 这些企业 大多为 中小企 业, 他们往往先有研究 成果 , 然后想建立新企业 , 开
发 新 产 品 ; 企业 已有 产 品 , 市 场 的开 拓 和 发展 亟 或 但
种管理型资本 , 风险资本家是 以私募方式 由众多不
确 定 的投 资 者 , 不 同 的 出资份 额 汇 集起 来 , 由风 将 交
险资本家投资于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型企业 , 特别是风 险企 业 , 得 的收 益 由投资 者按 出资 比例 或合 同约 定 所 分享 的投资工具 。 风险投资属 于权益性投资 , 但风险
维普资讯
20 0 8年 7月
J 12 0 u.o 8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会 科 学 版 ) 社
J OURNAL I OF T ANJN VERS TY ( OCI S E I UNI I S AL CI NCES)
第1 0卷第 4 期
以及退 出方式 决 策权 等 。 就是 说 , 果 风险 资本 家 也 如
不能通过多数投票权或董事席位来行使控制权 , 那么 也 可以通过合 同赋予的特别权利来行使控制权 。 因
此, 风险资本家拥有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不 完全对 应 的 。
业 的部分 股 权 。 统 的企 业 理论 认 为 , 传 企业 的所有 权
必然与控制权相匹配 , 谁拥有企业的多数所有权 , 谁
作 者 简介 :汤 有娣 ( 96 15一
),女 ,副教 授
通 讯作 者 :汤有 娣,ag od@16cr. tnyui 2.o n
维普资讯

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和权衡

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和权衡

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较和权衡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企业常用的两种融资方式。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股权融资则是指企业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本文将从风险、利益、控制权以及税务方面对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比较和权衡。

一、风险方面比较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风险更低。

由于债券是一种有固定利率和期限的债务,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支付债券持有人固定的利息和本金。

即使企业经营不善或亏损,债券持有人仍然有权利按照合同要求获得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而股权融资则没有固定的利息和期限,股东只能通过股息或者将股票出售来获取回报。

在风险方面,债券融资相对较稳定,股权融资则具有更高的风险。

二、利益方面比较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更有利于企业。

通过发行债券,企业可以获取到一笔固定的借款,在债务规定的期限内按照合同支付利息和本金即可解除债务。

对于企业来说,债券融资并不涉及股权的转让,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所有权结构。

同时,债券持有人没有经营权,企业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管理自主性。

股权融资则需要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得资金,这涉及到股东之间的股权转移和所有权结构的改变,企业在利益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控制权方面比较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企业可以保持更多的控制权。

债券持有人只是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并且在债务偿付完毕后,其权益即终止。

而股东持有股票意味着拥有一定的股权,拥有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

在股权融资中,一旦企业发行了大量的股票,可能会面临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争夺,这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四、税务方面比较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税务负担更轻。

企业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税务负担。

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通过向股东支付股息则无法享受类似的税前扣除的优惠,这可能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

综上所述,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各有优缺点。

债券融资相对较为稳定,适合那些对风险较为敏感的企业。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

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建议融资结构是一个企业在融资时所选择的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来源的组合形式,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负债结构、成本结构、股权结构以及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风险与稳定性。

如何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风险、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1.企业经营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反映了它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是影响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增长率高、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机构的支持,而利润下滑、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则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2.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直接影响到融资结构的选择。

例如,高科技行业通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初创阶段会选择更多的股权融资;而传统行业则更偏向于债务融资。

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价格水平等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偿债能力,进而影响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和比重。

4.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融资成本和负债风险。

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更容易承受债务风险;而高负债率的企业则难以为继,需要通过降低负债比重来降低负债风险。

二、融资结构的优化建议1.结构多样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应该多样化,不依赖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避免融资结构过集中。

多样化的融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资金来源的风险集中,增加融资的可持续性。

2.合理布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布局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选择债权融资应注意到高昂的融资成本和稳定的偿还能力,而选择股权融资应注意到未来股权变动对企业治理结构和控制权的影响。

3.优化融资成本优化融资成本是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搭理自有资金、优化负债比例、积极开展业务质押等方式来优化融资成本。

4.创新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尝试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例如,通过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同时,积极参与政府支持的创新融资模式,例如,优先股、可转债等,拓展股权融资渠道。

融资结构、资源结构与公司治理:控制权的视角

融资结构、资源结构与公司治理:控制权的视角

济 学的视野。“ 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理论概
刻 的研 究威 果 ,但必须指 出的是 ,它们对 企业本质 的认识 存在局限性。 主流企业理 论认 为企业 在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组织 ,这 种对企 业的 “ 规制”属性 的过分强调导致
对企业 的 “ 生产”属性的忽视 ,即忽视 了
因为名义 控制权 的拥有者远 离 日常管理 ,
结构 公 司治 理
如 ,对决策事件 的范围和决 策程 序做 出规 定 ,由此而赋 予的控制权称 之为 “ 名义控 制权 ” 拥有名义控制权 有时并不能真正对 ;
决策制定产生影 响 ,出现这种情 况可能是
长 期以来 , 公 司治理”一直被认 为是 “

些实践性的 问题 ,几乎没 有进入主流经
的概念源 自不 完全 契约理论 的 “ 剩余控制
权” 但 “ , 剩余控制权”本身 内涵与外延的 含糊 性已为理论界所诟病 , 放弃抽象 的“ 剩
余控制权 ” 概念而 引用 “ 控制权”概念 , 是 质作 用于企 业 内部的权利划分 时 ,控制权 配 置问题就 出现 了。
Grs ma s n和 Hat 1 8 、Hat o r ( 9 6) r和
为了使概念更具操作性 。 在 引入 控 制权 概 念 以后 ,本 文借 鉴 Trl 2 0 的思路 ,将控制权进 一步 i e( 0 1】 o 细分 为 “ 名义控制权 ”( o n l o t l n mia nr c o rh) “ i t 与 实际控制权” ra c nrlih ) g ( e l o t g t or
— —
Mo r 1 9 等认 为:公 司治理 的关键 oe( 9 0) 在于剩余 控制权 的配置。Trl 2 0 则 i e( 0 1) o 在委托 一代 理理 论的框架下 , 通过引入“ 可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融资结构选择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融资结构选择

在 之前的理论研究 中,股权融资和债权融 资的区别仅 限于收益权 和资本 的回收方式 。 事实上 , 二者更 为重要 的区 别还在于剩 余控 制权不 同。在 2 O世纪 8 0年代 , ar H rs和 i
制权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与其他融 资结构理论 的显著 区
MM定理 之后 ,有关融资结 构的理论主要 沿着两个方 R vv以及 Su ai tl z率先开创了这个研 究方向,提 出了公司控
东。 制性股 东的存在在缓 解管理层 与股 东之 间的代理 问题的 同时 , 控 又存在着控 制性股 东侵 占小股 东利 益的情形 , 从而导致 了控制性股 东 与小股 东 间的代理 问题 。大量研 究表明 , 之 大多数上 市公 司存在终极控制性股 东, 终极控制性股 东深刻地影响着公 司的财务决策行为 。 在 民营上市公 司 中, 字塔股权 结构 , 金 是终极控制性股 东用来强化控制权 的一种 常用方式。在该结构下 , 终极控制性股 东利 用两权 分 离通过
影响公 司财务决策侵 占上 市公 司及 小股 东利益 , 从而加剧 了终极控制性股 东与小股东之 间的代理 冲突。
【 关键词 】 民营上市公 司; 终极控制权 ; 融资结构


主要融资结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者能够无偏 差地 估计代理成本 , 不存在信息 不对称 。 但事 实 上, 管理者 比投资者更了解企业内部信息 。R s ( 9 7) os 17 噌 中 , 出了公司可能用负债率作 为信号 , 提 向外部投资者传递
er o s s

过对金字塔持股结构 的分析可 知 ,金字塔持 股能够使得终 极控制人 以最少 的投入获 得最大程度的控制权 ,形成控 制 权与现金流权 的分离 ,从 而更好地 为控制性股东获取控制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企业 的融 资结构 (iaca srcue又称 资 本 结构 (a i l tutr)指 的是 企业 融 通 资 f niltutr) n cpt rcue , as
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问的比例关系 , 它反映 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 。企 业的资金来源, 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 。内源融资即企 业的留存 收益 ; 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 债券发行 、 商业信贷 、 银行借款等 ,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 本两类 , 中股本 又 有企业 内部股本 和外 部股 本 之别 。 其
企业控 制权 的争 夺 , 的是 各个不 同 的管理 集 团对 为夺 取 某个 企 业 的决 策控 制权 而 采 取 的 指 种种策略及行为, 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 目标方 的适 时反争夺两个方 面的行为。在现实生 活中, 发起方 主动争 夺 的主要 方 式有 : 约 收购 (edrof s 、 托 投票 竞 争 (rx o tss 要 tn e f r)委 e po ycnet) 即代理权之争、 兼并 ( egr)收购( k0 es等 ; m res 、 t evr) a 目标方适时反争夺 的主要方式有 :金降落 “ 伞” gle aah ts、焦土政 策” soceer oi )“ 丸 ( osnpl 计 划 ” “ (odnp rcue)“ (crhdat ply 、毒 h c p i i) o 1 、绿衣 天 使计 划 ” 等0。 在现代 市场 经济 条件下 , 企业融 资结构 与控 制 权争 夺这 二 者之 问存 在着 紧 密联 系 。融 资结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1期
20 0 2年 1月
对经研览

国美电器案例分析-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

国美电器案例分析-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一、案例背景简介随着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着治理方面转型的重要时期。

家族权威的延续存在这局限性,权威的重塑面临现实的考验。

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大股东侵蚀小股东行为的严峻挑战,家族企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民营企业上市,一系列的融资、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举措是公司扩大规模、提高经营业绩的前提,公司资本扩张必然会导致股权被稀释,形成分散的股权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股东获得的控制权收益更高,可以以更少的股权动用更多的属于其他股东的经济资源,因此股权分散的民营企业便出现许多控制权的争夺战。

国美电器,中国内地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自 1987年成立以来,在其创始人黄光裕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扩张。

2006年收购永乐,原永乐总裁兼董事陈晓出任国美CEO。

2008年黄光裕入狱并于2009年1月正式辞职,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

陈晓上任后签订董事绑定条款引入贝恩资本,并推出“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黄光裕的不满,黄光裕在 2010年5月的国美股东周年大会上就12项决议投了5项否决票,使得股东大会未能通过贝恩资本提出的三位董事人选。

但陈晓主导的董事会于当晚重新任命了这三名贝恩董事。

同年8月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等多名高管职务,黄陈控制权之争公开化。

2011年3月陈晓辞去国美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由张大中接任,至此国美控制权之争告一段落。

二、从国美股权争夺探究股权结构变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的特征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因此股权结构的变动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其中,大股东股权的变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股权结构对控制权的影响股权结构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即股东之间所有权的安排。

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实质,而所有者类型及出资比例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50%以上的股份;二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有其他大股东;三是股权高度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持有10%以下的股份。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是指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内,不同股东、董事之间针对公司治理权、经营控制权、股东权益等进行争夺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控制权争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往往涉及投资者利益、公司稳定运营等诸多重要方面。

尤其是在股权多元化、董事会独立性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控制权争夺的复杂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背景、原因、方式以及对公司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2000字内容已完成】。

1.2 研究意义控制权争夺是上市公司治理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研究控制权争夺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权利结构的变化和影响,进一步揭示控股股东、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各方利益。

控制权争夺的研究也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公司的合理发展,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控制权争夺对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公司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投资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控制权争夺的研究可以揭示公司治理的不足和漏洞,有助于监督公司经营行为,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与权益。

研究控制权争夺的意义在于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市场效率,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实践中,控制权争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由股东之间展开的激烈竞争,以及通过各种手段谋求控制权的情况。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 收稿 B 】2 0 — 8 t 期 01 0 一 a
掏.限 制 经营 者以 投 资 者 的 利益 为 代价 而 追求 他 们 自 己 目标 的能 力 。最近 几 年 来 ,有 关 融 资 结 构 与企业 治理 之 间 的 关 系 问 题 的 研
究相 当 活 跃 。 现 有 文 献 的 研 究 成
构 并 发 挥着 治理 效 应 :一是 “ 激
励效 应” ,融资结 构通 过 影 响经 营
本一债 务 比例 , 从 而 就 会 形 成什 么 样 的 控 制 和 治 理 结 构 。 哈 特 ( 5 19 )则认 为,给予 经 营 者以控 9
制权 或 激励 并 不 特 别 重 要,关 键 的问题 是 要设 计 出合 理 的 融 资结
“ 息传 递 效 应 ” 信 ,企 业 融 资 方 式
为,股 本和 债 务 与其 说 是 融 资 工 具,不如说就 是控 制和 治理 结 构。 股权和债 务 既 然 是 一 种 控 制 权 基 础,那么 ,它们 二 者 特 定 的 比 例
就会 构 成特 定 的 控 制权 结 构。股 本和 债 务比 例 的 变 化 主 要 与 融 资
募1 期
j 曲+ 锄 ∞
效 应 。 具 体 来 , 企 业 的 硅 资 结 构 对 控 制 权 争 夺 的 作 用 主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凡 方 面 。 ( ) 融 资 结 构 对 企 业 控 制 权 一 转 移 的 影响
在该 负 愤水 平 上 导 致 企 业 破产 时 将控 制权 从 股 东转 移 给 债 权 人 时
维普资讯
20 土 02
( 经 科学 ) 财
F i
rt【 e s
第1 期
Jr №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发布时间】2002-2-28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结构的确定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治理功能。

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关于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我国企业鼓励经理人员持股、重视债务的控制作用、解决产业过剩规模、全面准确理解和实施“债转股”政策、扶持新兴企业股权融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引言企业的融资结构(financial structure)又称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指的是企业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及其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其具体渠道不同可分为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大类。

内源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资包括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商业信贷、银行借款等,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负债和股本两类,其中股本又有企业内部股本和外部股本之别。

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指的是各个不同的管理集团对为夺取某个企业的决策控制权而采取的种种策略及行为,它包括发起方的主动争夺与目标方的适时反争夺两个方面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发起方主动争夺的主要方式有: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委托投票竞争(proxy contests)即代理权之争、兼并(mergers)、收购(takeovers)等;目标方适时反争夺的主要方式有:“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焦土政策”(scorchedearth policy)、“毒丸(poison pill)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与控制权争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融资结构具有显明的企业治理功能,它不仅规定着企业收入流的分配,而且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争夺。

二、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股本和债务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权基础。

Willamson(1988)认为,股本和债务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

股权和债务既然是一种控制权基础,那么,它们二者特定的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

股本和债务比例的变化主要与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系,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股本一债务比例,从而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控制和治理结构。

哈特(1995)则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特别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能力。

最近几年来,有关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相当活跃。

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至少可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发挥着治理效应:一是“激励效应”,融资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矛盾;二是“信息传递效应”,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向外部投资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传递功能;三是“控制”效应,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并直接影响着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

本文关注的就是这里的“控制”效应。

具体来讲,企业的融资结构对控制权争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融资结构对企业控制权转移的影响。

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产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处于“依存状态”(statecontingent),股东不过是“iE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

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A为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合同工资,B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C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

那么,“状态依存”说的是:(1)当X≥A+B时,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中;(2)当X≥A+B+C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手中;(3)当A≤X<TA+B时,控制权掌握在债权人手中;(4)当X<A时,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员工手中(张维迎,1996)。

由此可见,企业的控制权是可转移的。

但这种转移是建立在一定的融资结构基础上的。

在由一定的债权一股权比例构成的企业里,在正常状态下,股东或经理是企业控制权的拥有者;在企业面临清算、破产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企业完全是靠内源融资维持生存状态下,企业控制权就可能被员工所掌握(当然,这是一种特例,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普遍现象)。

这种控制权转移的有序进行,依赖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一定的比例构成。

假如在股权为零或比例极低、或假如在债权为零或比例极低的企业融资结构下,上述企业控制权的有序转移就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洪和博尔顿(1992)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时是最优的。

其二,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委托投票权竞争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企业的绝对投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投资中债务融资的比例将增大经理的股权比例,同时,随着债务融资量的增加,经理的股权收益也将增加。

通过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水平,改变经理的持股份额,进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这样,在职经理掌握企业控制权的概率相应增大,程度相对提高,其在代理权之争过程中的主动性必然加强,从而降低了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获取代理权成功的可能性。

哈里斯和雷维吾(1988)在考察了投票权的经理控制后认为,代理权之争导致需要一些负债,企业负债水平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在职经理在委托股票权竞争中的控制能力。

同时,由于在职经理的股权比例增加,其所拥有的剩余索取权的比例也将提高,经理偷懒和谋求私利的积极性将降低,进而降低应由经理承担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

但是,对企业的在职经理而言,债务的数量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的。

随着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大,其收益也将增大;但另一方面,如果在职经理的股份增加过多,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成功的可能性将减少,从而企业的价值及相应的经理的股份价值就会减少。

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最优负债水平的选择问题。

其三,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外部投资者的影响。

随着举债融资比例的提高,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往往会诱使股东选择风险更大的项目进行投资,这就产生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因为在举债融资的情况下,当某项投资产生了较高的收益时,在债券面值之上的收益将归股东所有,然而当投资失败时,由于有限责任,其后果将大部分由债权人来承担。

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风险投资使企业价值下降,股东仍可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好处。

因此,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股东将选择更具风险的项目。

然而,由于理性的债券人将正确地预期到股东的资产替代行为,为保护他们的债权不受损失或能在收益中尽量获取一定份额,故会向经理或股东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或增加举债融资的约束条件,这样,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就将导致借债成本的上升,即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的上升。

这种成本将由股东来承担。

总之,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上升,应由经理承担的股权的代理成本将减少,而应由股东承担的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大(约翰逊和麦卡林,1976)。

其四,融资结构对企业收购与反收购的影响。

股权和债务水平的比例关系,是影响公司控制权市场上的收购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个企业的负债一股权比与其被收购的可能性负相关,这就是所谓的“债务杠杆效应”。

由于债权的所有者不拥有控制公司的股票权,而股权的所有者则拥有控制公司的投票权,在现任经理具有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安排的权力而且其自身也拥有一定份额的股权时,他便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的数量,从而扩大自己所占有或所能控制的股份比例。

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与外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者争夺企业产权控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来竞争者的收购壁垒,从而降低外来竞争者的收购能力,有效地抵御外来收购。

因此,负债水平与被收购成功的可能性负相关,债务杠杆由此成为现代公司一种重要的抵御收购的策略。

哈里斯和雷维尔(1988)、斯达尔兹(1988)、伊斯瑞尔(1991)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通过改变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实施多种消极的反收购策略。

如实施“金降落伞”政策,把公司的资产大幅度地转化为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们的收益,把企业的留存收益大幅度地转化为公益金,尽力扩大管理者的退休金和遣散费,造成真正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大力提高收购成本;实施“焦土”政策,疯狂举债,恣意支出,盲目投资,造成财务烂帐事实,有意对企业本身造成严重损害,从而降低收购的吸引力;再如,实施“毒丸”计划、“绿衣天使”计划,等等。

以上两点是关于融资结构对反收购的作用的分析。

再次,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债务水平,从而增大企业的资产总额,为实施收购行为扩充实力,增强收购能力。

通常采用的改变融资结构的做法是实施“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和发行“垃圾债券”(junk bond)。

杠杆收购是一种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而进行的收购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一个公司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另一公司的产权,然后从后者的现金流量中偿还负债。

这种收购方式的特点是利息高,通常是在同业拆放利率的基础上再加2%一4%的利差,还要有手续费1.5%一3%。

发行垃圾债券是为收购进行筹资的一种手段,这种筹资手段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这种债券资信极低,风险很大,利率很高,但却受到大量中小企业特别是投机者的青睐,以致大量社会游资被垃圾债券所吸引。

实施“杠杆收购”和发行“垃圾债券”,虽然其成本较高(因为其利率较高),但由于它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筹集起大量债务资金,所以往往被企业为进行收购活动所采用。

总之,不同的融资结构及其相应的债务水平,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的影响方式是不一样的,由此也决定了各种收购方式的可行性。

较高的债务水平可以使在职经理获得较高比例的股权,进而有力地抵御外来收购;较低的债务水平则可能导致成功的要约收购,而中间的债务水平则意味着结果是不明朗的,控制权争夺更多地表现为委托投票权竞争即代理权之争。

其五,融资结构对企业清算、破产的影响。

清算、破产常常被人们视为一种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机制,因为企业的效用是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丧失他所享受的一切任职好处即承担着极其高昂的破产成本。

因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存在着较高的私人收益流量同较高的破产成本风险之间的权衡。

但是,破产对经营管理者约束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的融资结构,尤其是负债一股权比。

格罗斯曼和哈特开创了融资结构与企业清算、破产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他们在1982年建立的一个关于正式的代理模型中认为,如果投资完全通过股权融资进行,破产的可能性即为0,经理就可以将所有的钱用于享受其任职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