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9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国民经济仍徘徊不前,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

2.召开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工作重点: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4.意义

(1)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

(2)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3)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①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②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2)内容

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用家庭个体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

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3)影响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经营形式。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2)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3)内容

(1)对国民经济: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2)对农村:农业生产高速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无答案)

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无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庄园制度盛行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2.下图是传世名画《蒙娜丽莎》。达·芬奇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该作品的特殊时代价值在于()

A.代表了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B.证明了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

C.再现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D.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A.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B.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D.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4.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A.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B.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D.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5.历史的演进往往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下图反映的是近代某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历程。这一革命后该国逐渐()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7-2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7-2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人教版必修2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7-2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新

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辽宁省本溪县高中2011届高三10月考,1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

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浙江省慈溪市2012届高三期中,28)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 )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解析:“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表明赫鲁晓夫推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指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项错误在于赫鲁晓夫在大权独揽后也陷入个人崇拜泥淖;C项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举措;D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答案:A

5.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45)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

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

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曾经在20世纪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计划经济的失败呢?

首先,计划经济的失败与信息不对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是由政府来统一决策和安排的,而政府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准确的决策。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无法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刺激创新的缺乏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受到政府的直接指令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了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缺乏创新势必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落后。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资源配置的扭曲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资源配置,而非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使得经

济无法实现高效的运转。

最后,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缺乏激励机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受到政府的直接指令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经济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刺激创新的缺乏、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缺乏激励机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优势,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我

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成就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同时,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澄清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掌握经济体制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历

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

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的计划和指导,对经济

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

通过五年计划等方式,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包括资源配置、投资方向、生产计划、价格管理等方面。中国的计

划经济体制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

进行,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来调节资

源配置,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引

导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倾斜,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来控制价格,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防止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发生。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可以对

经济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调控,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

然而,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计

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的干预过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

的动力不足。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缺乏竞争机制,导致企

业之间缺乏动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此

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影响了国

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逐渐放开了对市场的控制,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实行了

市场化改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国民经济的总量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

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

不公等。

当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阶段,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2020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神农教人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3.图1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4.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

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A.辨证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要点编撰图1

5.北魏新都城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

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国家富强

B.对外开放

C.江南开发

D.民族交融

6.据图2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

相同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7.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园社”图2

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8.“(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9.康熙时,清朝设置台湾府,派兵八千人驻防。这一举措()

A.荡平了倭寇势力

B.平定了回部叛乱

C.巩固了东南海防

D.强化了君主

专制

10.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次“事”是指()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联农业领域的机关管理人员约300万人超过美国全部农业人口的数量国有粮仓保管不善每年有大量粮食霉烂变质全国一半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没有盈利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美国为5%)、劳动力的20%(美国为3%)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苏联集体农庄的农用拖拉机报废率为美国的三倍材料表明苏联()

A.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纲领偏离了轨道

B. 僵化的体制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

C.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丧失活力

D. 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因循守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苏联农业管理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严重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一个缩影浪费严重管理不善 C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成果的内容 B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属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机关管理队伍的庞大属于经济体制的问题同时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和农民的内容 D项的概括不够全面和准确排除

2.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新俄国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 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3年中考福建专版-历史:模拟卷(含答案)

2023年中考福建专版-历史:模拟卷(含答案)

点拨中考模拟卷(一)

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西陶寺遗址中有成套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因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民惟邦本”,墨家倡导“兼爱”,法家推崇“尚法”。近代以来,“民权”“法治”等思想在国内传播,它们汲取了传统思想的精华。由此可见,百家争鸣()

A.推动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成为历代王朝治国的依据

C.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农历节气有利于()

A.推动水利建设 B.指导养生保健

C.提高教育水平 D.促进文化发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权北齐建立后,士大夫“知鲜卑语、胡书”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利于()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 B.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

C.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D.官吏选拔制度合理化

5.他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A.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C.《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

计划经济的危害和影响

计划经济的危害和影响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

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

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市场化制度建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市场化制度建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市场化制度建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市场化制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市场化制度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规则和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旨在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市场化制度的建设在中国起步较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探索和实践。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市场化制度建设的步伐。

市场化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市场化制度能够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其次,市场化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市场化制度还能够提高经济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市场化制度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市场主体的自由度和活力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

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市场化监管,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和保护,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总而言之,市场化制度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快市场化制度建设的进程,我们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

(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可以判断同意。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来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国

家计划来调控和分配资源,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失败。

首先,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计划经济体

系下,资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由于政府无法准确了解市场

需求和资源供给的情况,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出现供需不

平衡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刺激创新的不足。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指导,缺乏竞争

机制。这导致了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也不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往往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在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在计划

经济体系下,政府往往会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节约

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环境负担和资源缺乏问题。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刺激创新的不足和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方面。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唐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唐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唐山市2021届高三高考一模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

A.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

C.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D.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

2.“苍梧”原为战国楚地,大致在今湘江上游一带。秦朝设苍梧郡,其方位在今湖南东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南以五岭为限。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材料中“异地同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封建经济的渐趋恢复

D.统一王朝疆域的北扩

3.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4.下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

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5.下表为“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表”。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是

A.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力量壮大

C.压制了外国资本的优势地位

D.巩固了当时政府的政治统治

6.1896年,梁启超在作品中引用《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梁启超旨在强调变法应

2020历史全国高考1卷第42题专项练习

2020历史全国高考1卷第42题专项练习

第42题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1 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

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1:

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3分)

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

失调弊端。(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一降一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3分)

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才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9分,言

之成理即可)

(“示例”仪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表是晚清民国时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

——据戚其章《晚清史治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等从表中提取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论证说明:该题中的“传统文化”应做广义的文化理解,即

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而包括中国古代物质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类似观点一至观点四可以从两个方

面或两个阶段予以说明;类似观点五六可以采用

正反论证予以说明。

观点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巨大挑战;

观点二:晚清民国时期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存在局限性;

关于民本和民生的典型例题

关于民本和民生的典型例题

关于民本和民生的典型例题

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如三纲,其纪之如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道德修养方面: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答案:

(1)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等。西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

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

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

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又因计划经济下政府掌管国家一切经济活动,政府权力自然过大,容易实现明显的阶级专政。共产国家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但都几乎无一幸免地,在政治上诉求不通的群体都是归结其为极权主义,实际上是对其他违背发展目标的群体实行压制,如苏联、古巴、朝鲜就是日本也是一样。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有几大弊端

我认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弊端还不少。为什么这样讲,首先要说明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对既有的经济体制是可以发表自己观点的。

第一、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衰退、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单纯靠市场机制难题以很好解决。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这种调节是种事后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第二、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有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的目标和结构。分散决策的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自主决策,而市场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主要是短期的供求关系,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可能并不是有利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

最佳结构。

第三、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有些部门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部性-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价格或成本。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下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提的。但是在现实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垄断的产生,对于生产、销售和价格形成的垄断,限制了竞争的充分展开,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影响了市场调节的效果。

第五、由许多社会消费的公共产品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加以分配。如国防、邮电、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消费品般难以通过市场上个人之间不的价格来进行交换。不有些部门如公办、学校、医院等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而也不完全受价格机制的调节。第六、市场机制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原则,这种竞争的原则会导致收入分配中的严重的收入不均和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

用追溯法来回顾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即可把市场经济有着不可克服的罹患看得分明。以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为先导的国际经济危机,也波及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这场经济危机至今还未走出其周期。虽然这场经济危机发生后各涉及国都千方百计救市,但始终不能消除其造成的巨大损失。继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后,欧债危机把欧盟搞得焦头烂额,希腊几乎濒临经济崩溃,不得不重组内阁;意大利经济负重如牛,老贝不得不下台。然这都不能抹除经济危机的剧痛。国际经济危机已多次发生,每轮国际经济危机无不来自市场经济的国家,每次经济危机发生后都伴随着为减少经济危机损失、复苏本国经济而加快掠夺他国资源财富以及不惜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

市场经济以无节制地消耗资源能源为市场生存与发展的代价。国家资源能源是有限的,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也是有限的。由于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耗资源和能源,所以不可再生的资源和有限的能源与不可遏止的市场经济需求的矛盾就不可调和。资源就迅速减少快速枯竭,由资源产生的能源就总不够用。而所谓新能源毕竟归根结底还需要资源为基础,譬如以水电、风力发电作为新电源,但它的产生也需要资源保证。把电动汽车叫新能源汽车,但它也要以资源做保障。脱离不可再生资源的所谓新能源是从来是不存在的。不管怎么变形,市场经济都在加速消费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实行计划经济则可大大延缓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本国和国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本质上的计划经济是资源集约型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后劲的经济,而市场经济恰恰相反,舍计划经济的优长取市场经济的之短是不明智之举。资源不仅局限矿产资源,而涵盖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大气资源等一切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利用的天然物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都迅速耗损,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克服的危机。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其根子都离不开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给商品生产销售巨大浪费的经济。从而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巨大浪费的经济。市场调节能力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剥去商品生产与销售状况的层层外衣,显露出来的是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盲目性、不可预见性。从事商品生产销售者,以市场销售价格为参照,当价格高于价值幅度盈利大时就纷纷制售这些商品,反之则减少或不再从事这些商品的制售,于是就有了把牛奶倒入江河里,西瓜、白菜、土豆烂在地里,留下可容纳上亿人居住的空置房等生产过剩的现象。由于仅凭市场呈现的盈利现象为参照而生产与销售,量度不可把握,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从而使诸多经济业主的风险陡增,破产危险随时可现,而与之相伴的高失业率始终不能得到改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必然都会出现巨大浪费。为了减少损失,降低风险还获得盈利,在商品生产和销售领域制售假冒伪劣就成了剪不断的社会问题。同理为了维系和扩充既有经济利益,减少和应对不可预见的经济风险,市场经济国家必然都是举债高昂的国家,而这种举国借债又进一步增大了整个国家经济的风险。

市场经济是管理成本太高的经济。这是迄今为止尚未清醒认识的一大问题。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铤而走险的属性,铤而走险者既要冒风险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因此进行钻空子投机生产经营就在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