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与民法关系

合集下载

民法和商法的关系之我见

民法和商法的关系之我见

民法和商法的关系之我见民法和商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

民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体系,是维护公民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而商法主要体现在商业活动的法规和规章,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针对民法和商法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民法和商法的理念和基本精神是相通的。

我们都知道,民法和商法的共同基础是法律平等、自由和公正,二者都以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民法则更关注个人权利的保护,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继承权等;而商法更侧重于市场主体的利益保护和市场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商法为商人提供了商业活动的法规保障,同时又在合同、物权、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了完善,以满足经济活动的需求和保障制度的完善性。

其次,民法和商法的适用场景和范围也存在不同。

民法主要应用于民事纠纷、财产权利、婚姻家庭等领域;而商法主要适用于商业活动、公司法、商标专利、消费者保护等领域。

虽然二者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有交叉适用的情况。

最后,民法和商法的相互依存性也不可忽视。

商法和民法在某些领域会产生交叉适用,而商法和民法的对立面也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在物权的领域,商法强调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而民法强调个人财产权的保护,二者在互相协调中得到了完善。

商业合同与民事合同是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商业合同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互动,而民事合同则更多地强调个体权益保护。

在实践中,商业合同和民事合同可以相互转换适用,以最大化地保护双方利益。

总的来说,民法和商法是两个相互依存的体系,彼此补充,协调合作。

二者需要基于法律平等、自由和公正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民法和商法之间的适用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合理地运用法律规则和机制,以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与商法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法律分支,它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法律适用范围和特点。

民法和商法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对于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的探究,既是对法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对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法与商法的基本概念民法是规范公民个体和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一般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了人身权、财产权、合同权、继承权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而商法是规范商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关系的一种特殊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了商业合同、公司法、证券法等具体的商业法律规范。

从法律适用范围来看,民法适用于公民个体和法人等各类个体之间的一般民事活动,而商法适用于商人之间的专门的商业经济活动。

从法律内容来看,民法强调个体的一般民事权利义务,涉及到的权利义务范围广泛,而商法主要涉及商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其规定主要是围绕商业活动展开的。

虽然民法与商法在法律适用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在实际生活中,民法与商法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民法与商法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商业活动与一般民事活动之间常常交织在一起,商人的经济活动常常涉及到一般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商法与民法之间的边界往往模糊不清,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界定。

商法在实际适用中也往往需要参考民法的相关规定,比如在商业合同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合同法的规定等都需要参考民法的相关规定。

商法与民法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民法与商法的相互联系中,民商法立法模式也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民商法的立法模式既要充分考虑到民法与商法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也要兼顾到两者在法律适用范围和内容上的区别和特点,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立法模式。

三、民商法立法模式的探究1. 统一法典模式统一法典模式是将民法与商法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法典,统一规范个体之间的一般民事权利义务和商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关系。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与商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法律规范。

民法主要是规范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如婚姻关系、家庭财产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等;而商法则规范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如商业合同、商标注册、公司治理等。

然而,在实践中两者的界限很难明确,因为商业活动往往涉及到私人性质和公法性质的交叉,因此民法与商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兼容性非常重要。

民商法立法模式是指民法和商法的法律体系建构方式。

在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民法与商法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颁布,因此两者的立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民商法的立法模式中,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将两个领域的法律合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法典,另一种是制定独立的商法典。

具体来讲,下面将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商法的关系1.民法和商法之间的界限在很多情况下,民法和商法的适用范围是难以区分的。

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公民间的财产关系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商业合同都涉及到了财产转移、债务债权关系等民法事项。

因此,商业活动中的很多民法问题都需要法院或仲裁机构来处理。

此外,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出现了违约等问题,商法和民法也必须互相配合,依据民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因此,民法和商法之间的界限在实际运用中是相对模糊的。

2.商法对民法的影响商业活动往往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等特点,需要有更加精细、全面和严谨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

因此,商法的制定与完善,对于弥补民法之间的不足和缺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商法对于民法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同时还对于保护商业机构的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

二、民商法立法模式的探讨1.合并制合并制是指将民法和商法制定在同一部法典之中。

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民法和商法之间的合理衔接和协调,同时也能够减少法律制度上的重复和冲突。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商法活动具有强烈的变动性和时效性,因此未必适宜采用合并制的方式进行规范和制定。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与商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分支,它们在适用范围和立法路线上存在差异。

但是,民法和商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商法作为独立的法律分支,其适用的范围和内容都是建立在民法之上的。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商业活动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商法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本文将就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进行探究。

一、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和商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

民法适用于个人之间的交易、私人借贷、赠与、承诺等民事纠纷,而商法则涉及到商人之间的交易、公司、合伙企业、航空运输、海运、保险、银行等商事纠纷。

可以说,商法是民法的补充和发展,其作用是规范商人的行为并保护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

尽管民法和商法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异,但商业交易中的很多法律问题都需要同时考虑民法和商法的规定。

例如,在订立合同时,要同时遵循合同法和商法中的规定。

此外,商业争议中涉及到的财产权、债权等法律问题也要同时考虑到民法和商法。

除了适用范围上的关联,民法和商法之间还有不同的立法路线。

在我国,民法是基本法律,而商法是特别法律。

民法是立法思想的基础,是其它法律的统领,是所有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律规范。

而商法则是专门为商业活动制定的法律规定,其立法目的主要是为商人间的纠纷提供特别的解决方式。

因此,商法的立法方式比民法更为灵活,并且更加趋于商品化。

商法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商业的需求和发展,因此在立法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民商法的立法思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我国的“民商法兼容”立法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民商法兼容”的立法模式是指在立法过程中,政府在尊重商业经营自由的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在这种立法模式下,民法和商法之间不存在对立和竞争,而是强调了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在制定商法法规时,需要同时考虑到商品流通秩序、消费者权益、企业合法经营等方面的因素。

商法和民法的关系

商法和民法的关系
和支持。
05
商法和民法的发展趋势
商法和民法的发展方向
商法的发展方向
民法的发展方向
随着商业活动的复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多样化,商法的发 展更加注重保护商事交易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加强对商事主体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同时 不断完善商事法律制度,提高商业纠纷的解 决效率。
民法的发展更加注重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和 利益,加强对民事主体的法律保护,同时不 断完善民事法律制度,提高民事纠纷的解决 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商法和民法在企业法务中的应用
在企业法务中,商法和民法都是重要的法律工具。商法为企业经营和交易提供了规范和保障,民法则 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关系提供了法律基础。
在企业法务中,商法和民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商法中的公司法规定企业的设立、管理和终 止等事项,而民法中的合同法则规范企业的交易行为。企业需要同时遵守商法和民法的规定,以确保 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商法和民法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在金融市场中,商法和民法的作用更加突出 。商法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交易规则和监管框 架,保障市场的公平、透明和高效运作;民 法则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权益保护和 纠纷解决机制。
在金融市场中,商法和民法的应用是相互交 织的。例如,商法中的证券法规范证券发行 和交易等事项,而民法中的合同法则应用于 各种金融交易和投资协议。金融市场的稳定 和健康发展需要同时依靠商法和民法的保障
和参考作用。
商法对民法的影响
商法在市场交易等领域发展出 一些新的制度和规则,这些制 度和规则可以补充和完善民法 。
共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法和 民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两 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相互借鉴
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商法和 民法可以相互借鉴,以更好地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是两个独立但又相互促进的法律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
展和日益复杂化,使商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特的法律规则系统,而民法系统则是一个更加通
用的法律规则系统。

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支撑的一面,也有互相影响的一面。

民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民
事关系的各个方面。

民法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


法则主要涉及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商业合同、商业贸易、知识产权等。

商法的主要
作用是引导和规范商业活动,保障商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需要进行划分和协调。

例如,在商业活
动中,双方签订合同,合同中的条款需要遵守民法的规定,但同时也需要符合商法的要求。

此外,商业活动中产生的纠纷,也需要通过民商法体系进行解决。

因此,民商法的立法模式也比较复杂。

在某些方面,民法和商法有着共同的规范,需
要进行统一的立法;在另一些方面,则需要进行独立有别的规范。

在民商法立法中,需要
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规范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总之,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两者之
间的协调和协作非常重要,不仅需要进行划分和协调,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
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

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

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为您整理了一篇民法,希望和您一起浅析民法与商法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民法与商法的联系(一)民法和商法的内在联系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实则是民商分立还是民商合一的关系。

其中,民商合一主要是指民法统领商法,商法这个单独的法律部门作为民法的特殊法出现。

而民商分立则是指民法与商法互相依托,各自拥有自我独立的法律体系,自成职能部门。

在市场经济时代,民法与商法二者其实存在着诸多密切的联系,共同调整着商品经济的关系。

商法采用了大量民法中的制度、原则、规范,而民法也不断吸收了众多商法中的规范和制度。

例如民法中的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就与商法中的法律与商务的关系的法律存在诸多的联系。

但是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尤其是当中国涌入大量的跨国公司以及交易所等一系列较为发达的经济现象时,民法的局限逐渐显现出对商品经济调整的不适应,利用商法进行商品经济关系的调整成为了必然趋势。

简而言之,就是民商与商法联合性调整是商品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要求与规律。

19世纪出现了经济生活普遍商化的错误认识,德国里赛尔学者等人提出了民法商法化为中心的民商合一论,而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将存在于相同经济形态之下的简单商品与发达商品经济现象比喻为低级齿轮以及高级齿轮,说明民法与商法各有准则和规律,显然里塞尔的合一论是不可取的。

(二)商法、民法的互化和商法的民法化互化主要是指民法商法化和商法民法化。

商法民法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广泛交易过程中,民法更多关注了交易活动,将交易活动的商事规范引入民法中;不断强化民法的交易化色彩。

商法的民法化即指在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上,商法独立性削弱,更加依赖民法,甚至更像民法方向靠拢。

民法现代化指从20世纪开始,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人们更加充分享受到了物质文明,但是发达的现在工业也带来了多种企业事故、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民主运动、民权运动、环保运动以及消费者运动等,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明显暴露了民事立法的滞后性,也促进了民法的逐渐现代化。

商法与民法

商法与民法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在前面的讲述当中我们说过,在民法与商法的立法体例中有两种,一种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一种是民商分立的立法体例。

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下。

1在民商合一的模式下,这样的国家里面不存在着商法典,只有民法典,这种模式始于瑞士的民法典,他只制定民法典,而不制定商法典,在这样的国家里认为,民法和商法在基本的调整对象和基本的调整利益里面,甚至出发点方面,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他的内容都是涉及私人利益,贯彻私法自治的原则,因此呢,内容认为民法与商法两者之间没有区分,所以呢,在民法典之外就没有必要再去制定商法典,而认为商法和民法是不区分的,商法附属于民法而存在,也就是说不承认商法的独立的法律地位。

但是,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很多民商合一的国家也开始制定除民法外的单行的商事法规,用来补充健全他们的法律体例。

2民商分离的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有很多,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在这样的国家里面认为,商法和民法调整对象不同,商法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不了,只能由商法来进行调整,应该制定独立的商法典,那么在法国、德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里面,将民商分离的模式呢又发展为这样三种,我们在讲商法调整对象的时候具体讲过了,有主观主义模式、客观主义模式以及折中主义模式。

那么在民商合一立体和民商分离体例两种模式下,各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那么这种不同的规定就决定了商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我们可以看到,在民商合一的模式下,不承认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他附于民法而存在,而在民商分离模式下,承认商法的独立性,认识商法是独立于民法外的法律部门。

3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我们看到在这两种模式下,商法与民法的关系都是千丝万缕,难以割断的。

所以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下商法与民法的具体关系。

(1)首先看下两者间的联系。

A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民法所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社会生活的原则性规定,而商法所规定的内容则是特殊社会生活的具体性或技术性规定,所以商法对于民法处于特别法的地位。

民法总则与商法有什么关系?

民法总则与商法有什么关系?

民法总则与商法有什么关系?民法总则中加入了商法的内容,确定了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的定义和区分,体现了民法总则中与商法内容的有机整合,也是我国民法商法结合的进一步推动。

那么民法总则与商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小编律师365为您解答:民法总则中加入了商法的内容,确定了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的定义和区分,体现了民法总则中与商法内容的有机整合,也是我国民法商法结合的进一步推动。

那么民法总则与商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解答:▲一、我国民法总则的制定不能忽视商法总则内容的加入从比较民商法角度分析,无论是实行民商合一立法体例还是实行民商分立立法体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商法都是优先适用于民法的特别法,而且体现市场经济特点的民法总则的制度与规范,更多表现为商法总则的制度与规范(如作为商主体的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商行为的商事合同、商事代理行为)。

从当下我国民商立法的实际出发,这种“商法体现”既可以表现为有关民商事单行法律(如合同法、公司法)的立法安排,也可以表现为有关民商事单行法的司法解释(如合同法、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的司法安排,但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总则性质的民商事基本法(如制定民法总则或商事通则),来体现商法总则制度和规范,则是包括《民法典》编纂在内的我国市场法律制度立法完善的一个当务之急。

▲二、我国民法总则“立法目的”条款中商法内容的加入第一,《决定》将《民法典》编纂作为我国法治经济中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对于我国而言,民法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的现代意义,大于民法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重视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是现代民法的一个发展趋势,即“人格权优先于财产权”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当下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将人权保护重点由保护人的生存利益向保护人的精神利益转移的发展趋势。

体现上述发展的一个重要立法趋势是,有关民事主体权利的分类愈来愈细,以便从形式和内容上更好地体现民法对民事主体权益的“终极关怀”。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和商法是两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法律领域。

民法是规范个体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而商法是专门规范商业活动中的法律体系。

虽然民法和商法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立法目的、适用对象和法律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民法主要是关于个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债务关系、房地产等等。

而商法则聚焦在商业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上,如合同、公司、商标、专利等等。

尽管两种法律领域之间存在重叠,但商法的重点是承认和规范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协商和实践活动,而民法则关注与个人和家庭生活有关的事宜。

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

它们可以互相补充和重叠。

在实践中,商法中的企业合同、商标法、专利法等内容,通常和民法关系紧密。

例如,当考虑规定商标注册的实现形式时,就需要考虑民法中的财产权等相关规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商业活动的迅速增长以及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化,中国也逐渐完善起商法体系。

从1980年代开始,商法逐渐与民法逐渐区分开来,独立的商法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商业领域内切实的法律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民法和商法之间存在的区别,民商法立法时,制定了不同的立法模式。

这两个法律领域各有不同的立法模式,分别是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的立法模式是指法律制定机关为了保证法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将相类似的法律规定归纳在一个法律文件中,例如民法典。

而分散式的立法模式是指法律制定机关将相类似的内容分别分散在多个法律文件中,例如我国商法制度便是采用了分散式的立法模式。

集中式的立法模式在发展历程中处于普遍的位置,是20世纪以来全部法律制定方式的共性特点,具有统一标准、容易操作、能够进行系统、注重规范、有资讯的好处。

但它也存在局限,对实际情况限制大,只适用于一时之需,满足不了市场和法律进步的需要。

分散式的立法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法律文件,更加灵活和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论述题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论述题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论述题
(问答题)论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本题15分)
答案:
答: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最易引起理论争议,它是商法的独立性之关键所在。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法与商法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

它们在法律调整中形成的法律关系,人们习惯将其联系在一起,称民商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

但是,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是抽象化的法律表现,商法是具体化的法律表现。

(2)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即都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为主构成的法律。

但是,民法是纯私法,调整的是平权关系;商法则以私法为主体,兼具公法性内容,调整的是平权与不平权兼有的关系,如商事登记、商事账簿、商事破产程序、证券发行与管理等都兼有很强的调整不平权关系的公法色彩。

因此,民法是私法规范体系;商法是以私法规范为主体,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体系。

(3)民法作为基本法或普通法,调整的范围广泛,它适用于各类民事主体所实施的民事行为。

商法调整范围有限,它仅仅适用于民事主体中
从事商事经营活动那一部分,或仅仅适用于民事行为中与营利相关的那一部分行为,即商人所从事的商行为。

民商法并行但不完全兼容,民法的内容不全部在商法之中,商法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民法中并未涉及。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和商法是法律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领域。

民法是以保护自然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合同权利为主要目的的法律体系,而商法则是专门规范商业交易行为的法律体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民法和商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商法是建立在民法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法律体系。

民法中包含了商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契约自由原则、善意信用原则等。

商法对特定领域的交易行为进行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规范,而民法则提供了整体的法律框架和基本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商法往往依赖于民法的支撑和补充。

民商法的立法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我国,民法和商法的立法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以前,我国的商法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其他法律进行规范。

在成立于2020年1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商法得到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规范。

从立法模式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采用了混合立法模式,即将部分内容作为专门的一章或一节进行规定,同时也在其他相关法律中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这种立法模式既保持了民商法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又兼顾了民商法的特殊性和独立性。

这种立法模式的采用,体现了立法者对民法和商法关系的科学认识和处理方式。

民法和商法是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对于保护个人和商业交易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法和商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商法是建立在民法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法律体系。

在立法模式上,民商法采用了混合立法模式,既保持了整体性和连贯性,又独立规范了商法的特殊领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我国的民商法关系得到了更为明确和系统的规范。

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一、商法与民法的共同点:1、商法与民法都属于私法。

2、商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都是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

3、商法与民法部分原则是相通的。

(如自由、平等、诚实信用等原则)4、商法与民法的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程序上商法适用民法的程序。

二、商法与民法的不同点:1、价值取向不同。

商法立足于效益至上(即营利性),强调个体本位,而民法立足于公平至上,强调社会本位。

2、性质不同。

商法以私法为主,兼具了公法性,而民法则是纯粹的私法。

3、调整对象不同。

商法调整的是商主体及他主体的实施的营利性行为所产生的商事交易关系,主要在财产流转(动态)过程中发生,强调的是对财产占有基础上的经营管理权(决策权);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其中财产关系更加强调财产的归属关系(静态),强调财产的支配权。

4、特点不同。

商法国际性、技术性、易变性的特点比较明显而民法则以国内性、伦理性、稳定性为特点。

5、内容不同。

民法中的人身关系的有关内容是商法中没有的;民法规范的财产归属关系是商法中财产关系的基础;而民法中的财产流转关系中的内容则基本与商法重合,但是商法规范中的某些内容则民法中也没有规定(如会计制度、保护主体营利性的规范等)。

6、法律效力不同。

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效力优于民法。

7、法律责任制度不同。

商法采取的是严格责任原则而民法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8、法律责任形式不同。

商事的法律责任形式强调惩罚性,不仅有民事责任,还有刑事、行政责任;而民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强调补偿性。

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一、商法与经济法的共同点1、商法和经济法都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

(经济法相对比较小—基于国家管理)2、商法与经济法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公法性。

(商法—行政的程序正当)(商法—主体资格获得,市场准入)二、商法与经济法的不同点1、立法理论基础不同。

商法的立法理论基础是个人本位而经济法的立法理论基础是国家本位。

2、性质不同。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和商法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法律范畴,但在实际的法律实践中,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民法是指对个人和家庭关系以及财产权利义务等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而商法则是针对商业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探讨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以及针对民商法立法的模式进行探究。

一、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和商法作为法律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渗透的现象。

商法是民法的一个特殊分支,商业活动是在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商业交易具有特殊性和公共性,因此商法的内容和规定往往深受民法的影响。

商法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民法的范畴,比如合同、所有权等,商业活动中的许多法律问题都是在民法的框架下解决的。

商业活动与利害关系人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民法作为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也为商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商法又有其自身独立的特点。

商法对商业活动中的特殊问题进行了规范和制度设计,它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特殊性。

商法往往会针对商业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规定,有时会超越民法对一些问题进行专门立法。

这种专门性对商法而言是必要的,因为商业活动中的问题常常与经济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因此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细化和规范。

民法和商法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又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在实践中,民法和商法常常共同适用,但也会在某些问题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和协调。

二、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民商法的立法模式有所不同,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有三种模式:分立制、统一制和综合制。

分立制是指将民法和商法作为两个独立的法典进行制定和修改,各自有独立的系统和结构。

这种模式下,民法和商法之间的关系比较独立,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渗透比较有限。

这种模式在一些传统的法律体系中比较常见,比如德国、法国等。

在这些国家,民法和商法是分别制定的,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规定。

统一制是指将民法和商法进行统一的法典制定,将民法和商法统一在一个法典之内进行规范和制度设计,形式上将二者合二为一。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与边界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与边界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与边界简介:民法与商法是两个重要的法律领域,各自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和规定。

本文旨在探讨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关系与边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法律领域。

一、民法与商法的定义及概述:1. 民法:民法是一门广泛而复杂的法律学科,涵盖了个人权利、人格权、家庭关系、财产权、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个人和社会成员的权益,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 商法:商法是指规范商业活动的法律领域,涉及商业契约、商标、专利、融资、竞争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商业伦理。

二、民法与商法的关系:1. 重叠领域:在一些法律问题上,民法与商法会有重叠的适用。

例如,涉及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问题时,既需要适用民法中的合同法规定,也需要适用商法中的合同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民法与商法相辅相成,相互参照,以达到合理的法律效果。

2. 补充关系:在一些商业领域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民法可以作为补充规范的基础。

例如,商业规范中未涉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参照民法中有关不正当竞争的规定进行处理。

这种情况下,民法与商法相互补充,填补法律空白,保护商业的公平竞争。

三、民法与商法的边界:1. 适用范围:民法是适用于社会一般法律关系的法律学科,而商法则是适用于商业活动的特殊法律关系的学科。

因此,在确定适用范围时,需要考虑具体的法律关系是属于社会一般关系还是商业特殊关系。

2. 目的与性质: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而商法的目的是促进商业发展和市场秩序。

因此,在判断具体法律关系时,需要考虑其目的与性质,以确定适用的法律学科。

3. 特殊法规:有些法律规定是明确适用于商业活动的,例如公司法、商标法等。

在这种情况下,商法的规定将起到主导和适用的作用。

而民法则在商业领域中将发挥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结论:民法与商法是两个不同而相互关联的法律领域。

它们在一些法律问题上有重叠的适用,在一些商业领域缺乏规定的情况下互为补充。

民法与商法的界限与关系

民法与商法的界限与关系

民法与商法的界限与关系一、引言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民法和商法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法律分支。

本文将探讨民法与商法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并分析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二、民法与商法的界限1. 法律定义民法是指以个人和家庭为主要对象,调整个人权益关系、财产权益关系以及公民之间各种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而商法则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对象,调整商家间以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2. 客体范围民法主要涉及私人法律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婚姻家庭关系、财产所有关系和遗产继承关系等。

而商法则主要涉及商业行为、商品交易、公司法等商业关系。

3. 目的与性质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强调平等自由原则,注重保护个人的自主权利。

商法则更加注重商业交易的效率和公平,并以市场竞争为导向。

三、民法与商法的关系1. 交叉应用尽管民法和商法在客体范围和目的性质上存在区别,但在实践中两者经常交叉应用。

商业活动涉及个人和财产权益,因此需要借助民法来调整各方的权益关系。

例如,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部分,常被用于调整商业合同的权利义务。

2. 法律衔接民法和商法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商法作为民法的一支分支,受到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

民法为商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规则,而商法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规则以适应商业活动的特殊需求。

3. 法律转化在实践中,部分法律事务可能既受到民法的适用,又受到商法的适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化。

例如,公司法既涉及商业实体的组建和管理,又涉及到股东权益的保护,需要同时考虑民法和商法的规定。

四、民法与商法的协调与发展1. 协调统一为了保持民法与商法之间的协调一致,需要加强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立法者应在制定新法规时避免冲突和重复,并加强两个领域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2. 发展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民法和商法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需求。

立法者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并制定新的法律以应对新兴领域和新的法律问题。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及民商法立法模式探究民法和商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但是存在一定的关系。

民法是以调整民事关系为主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商法是以调整商事关系为主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商业活动、商业交易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民法和商法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商法是民法的一部分。

商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在民法的基础上针对商业活动等特定领域进行的细化和特别规定。

商法在民法的基础上适用,并且在某些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在民法中规定了合同的基本规则,在商法中则进一步规定了商业合同的特殊规则。

商法中的一些特殊法律制度也可以渗透到民法中。

商法作为特殊法律体系,有一些特殊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例如商标法、公司法等。

这些特殊法律制度在商法中得到了详细的规定,并且适用于商业活动等特定领域。

这些特殊法律制度也可以适用于民事关系中的某些问题,例如商标法中的商标注册制度可以适用于商标纠纷中。

民法和商法的发展也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借鉴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商业活动和商业关系也在不断演变,因此商法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而这种调整和完善过程中,民法的一些原则和规则也可以提供借鉴和参考。

商法的发展也可以为民法提供新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从而推动民法的发展和完善。

在民商法立法模式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立法模式。

常见的有法典式立法模式和分则式立法模式。

法典式立法模式是指将民法和商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进行系统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典。

法典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统一性,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法律规范。

法国的《民法典》就是以法典式立法模式为基础。

分则式立法模式是指将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分散地进行立法,如制定商标法、公司法等特定领域的法律。

这种模式下,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更加灵活和具体。

美国的商法就是以分则式立法模式为基础。

民法和商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商法和民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通属私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法大量使用民法的某些原则、制度、规范,同时,属于商法的一些原则、制度和规范也不断的被民法所吸收。

众所周知,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归属和流转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个人非财产关系。

而这些都符合庞德所指的个人利益的特征。

无疑,民法所保护的利益是个人利益。

而商法的主要则是由商事交易习惯形成的商品交换规则,完全可以视为民法的特别法,因此,它所保护的利益也是个人利益。

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十分频繁。

从事交易的人们渐渐需要一个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来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

于是,商品交换的习惯产生,进而,习惯发展为法。

这就是民法的起源。

民法既然以保护交易利益为主要内容,因而必须适应商品交换的要求,即人格之独立性-能以自己独立意志从事交易,所有权之确定性和订立契约的自由。

商法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在公元11世纪,商人为保护自己利益,成立了商人基尔特,采用通行的商事惯例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

在当时,商人是一个特权阶层。

他们拥有普遍人所没有的一些商品交易的权利。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商事惯例被长期沿用,最终发展为商法。

商法保护的仍是商品交易者的利益。

同民法相比,它无非是以更复杂、更特殊的规则来实现其保护目的。

因此,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一般认为商法系民法的特别法,两者均以个人利益为保护重心,在诸多方面有重合、交叉之处。

在民法的编篡体系上,大陆法系有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分。

在主张民商合一论的学者们看来,无论民法大量吸收商法的最新成果,还是商法大量吸收民法已有的原则和制度,都是民商合一的重要表现。

前者是“民法商法化”的合一论(德国学者李赛尔是代表人物),后者是“商法民法化”的合一论(我国民国时期林森、胡汉民是代表任务)。

①而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把并存于同一经济形态下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和简单商品经济形象的比喻成经济的“高级齿轮”和“低级齿轮”,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浅析商法的独立性[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学者对我国商法进行了比较激烈的争论。

然而对商法的调整范围、体系和法律地位等问题众说纷纭。

较为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主张民商分立,认为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二种观点主张民商合一,认为商法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研究商法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法的法律地位对我国法学及立法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法商法商事行为民事行为一、商法的产生商法最初的形式是商人习惯法,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这一制度形成有着特定的社会根源。

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西方的商路。

促进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发达和地中海沿岸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贸易的繁荣。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世纪欧洲大陆仍然处于封建法和寺院法的支配之下。

许多营利性的商业活动被明令禁止。

在贸易发展和封建法制尖锐冲突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最早出现了商人行会组织——商人基尔特。

该组织最初的目的是联合和保护商人自身利益。

反抗封建法制的束缚,后逐渐担负起制定编纂规约或习惯规约或规则的多种职责。

这些行业规则、规约、商人惯例几百年间被商人行会因袭沿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商人习惯法。

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商品关系的萌芽与封建势力的衰落,使商人习惯法兴成文法转变具备了条件,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以成文法的形式对中世纪的成文法加以确认,早期的商法采取的是属人主义立场,即其规则只适用于商人之间,因此又称商人法。

现代商法的形成是以1807年《法国商法典》的诞生为标志,该法抛弃了商人主义立场,而以商行为观念为立法基础。

开创了大陆法民商法分立体系。

继法国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大陆国家采取了形式商法的体例。

1900年的德国商法典在法国商法典商行为法基础上建立了商主体为本位的新商人法立法主义,提出了确定商法适用范围的双重标准即客观商行为与主观商主体相结合,客观地说,无论在内容、结构及立法技术上,德国商法典对大陆法系国家商法完善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与商法共同调整商品经济关系,通属私法,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法使用的一切原则也不断为民法所吸收。

众所周知,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归属和流转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个人非财产关系。

民法所保护的利益是个人利益,而商法主要则是与商事交易习惯形成的商品交易规则,它所保护的利益也是个人利益。

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古罗马时期,商品交换十分频繁。

从事交易的人们渐渐需要一个共同遵守的交易规则来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商品流通。

于是,商品交换的习惯产生。

进而,习惯发展为法。

这就是民法的起源,民法既然以保护交易利益为主要内容,因而必须适应商品交换的要求。

即人格之独立,能以自身的意志从事交易,所有权之确定性和、定立契约的自由。

民法与商法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者凭借的社会经济基础有所不同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市民社会个体在生活交往过程中因为生活的需要产生的,民法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商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与依托的、商法的产生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现代商法不再是维护商人特殊利益的法律,已经变成了规范商事组织和商事活动的法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商法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市场主体、维护交易安全。

(二)两者的价值追求目标有所不同民法以追求其主体人格独立与被尊重为价值目标,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即伦理色彩。

民法在对主体调整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公平,注重的是对人身关系和与人身关系有关的财产归属的调整,更加强调人格的独立,是立足于民事主体的个体权利,以权力为本位的私法。

而商法的价值追求目标,在于使社会生产的效率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极强的功利性质,即经济学色彩,商法是以从事商事经营的商人为其主体性,这种特定的主体阶层及其营利之目的就决定了它的功利性,商法更强调安全、效率,这些都与其生产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两者制度构建的主要立法技术有别民法实行为法,因为民事主体的主体地位是“自然”的,它是一种生理过程,客观地说它只需要法律给予确认而没有必要赋予其主体资格。

民事规范只是民事主体的行为给予必要的约束以及在长久的生活交往中的一般性规则。

而商事主体的地位却不是自然就有的,它是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获得的,商人是因职业而形成的一种身份。

商法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也就是市场经济运作技术规则在立法层面的集中反映,所以它的制度设计采之以“组织兼行为法”。

这是因为商法既有对商事主体的制度的规定又有对商事主体行为的规范。

(四)两者的调整对象有所不同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关系,而商法调整的对象是上市关系,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别,概括地说,两者的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事主体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基于各种民事活动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社会关系总称,其中不仅包括财产关系,而且包括人身关系。

不仅包括等价有偿的经济关系,而且包括不具有有偿性质的社会关系。

其范围和内容较为广泛。

而商事关系则是经营性主体基于营业活动而引起的经营性社会关系。

其主体为抽象的经营性单位,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等价有偿的基本要求。

2、民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是对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的概括,其内容具有一般社会性和抽象性,而不反映不同社会条件下具体生产关系的特有内容,也不反映具体的生产经营关系对于社会生产目的的规律的要求,因而不同国家民法对此部分社会关系的法律反映大体类同。

而商事关系本质上市对特定社会中具体的生产经营的概括,它体现着特定社会中经济关系的具体性质和深层次特征,经济效益的本质或其他生产目的的本质。

三、民商事立法的状况分析从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在立法上围绕民法与商法之间的有关事实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立法体制:民商分立体制、民商合一体制与“分”“合”折中体制。

正式因这些体制的存在,早就在中国法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些观点:民商分立仅仅是一“历史问题”;民商合一乃“当今世界立法之最新潮流”;至于“合”“分”折中体制,又不属于“实质上的民商合一”范畴等等。

但究竟这些观点的实质,都是以片面地追求理论的片面完整为目的,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肯定民商分立体制对于完善我们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统一的法律系有着重要意义。

民商分立体制简称民商分立,是指成文法的发源形式,除有民法典外还有商法典,因此而使民法与商法并驾齐驱,彼此对应的立法体制。

民商分立制有利于法律创新,商事活动以抓住机遇迅速成交为关键,注重灵活和效率,为此也要求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具有相应的特点,能够比较及时地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民法比较注重民族习惯与历史传统,商法则强调适用时采用新的内容与技术,形成不断进步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民商分立有利于法的更新和改良。

民商合一是指将民法和商法合二为一,订立统一的民法典,使其包括商法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即是以民法取代商法。

目前实行民商合一的国家有瑞士、意大利、土耳其、巴西、泰国。

我国台湾地区也采用这种体制。

其特点1、民事、商事的所有规范皆以民法为母法,在民商合一制中,民法典的覆盖范围相当广,也约束商业组织公司,债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各类商业行为,商业法规的作用只是对民法的补充。

2、产生的时间晚于民商分立制。

3、使司法调整的对象得以统一。

在民商分立制的国家,司法调整的商品经济的关系,都作为民法的内容加以规定,故民商合一制国家的法律中没“商人”、“商行为”之类的概念,只是规定只是规定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这样一些概念和范畴。

所谓“分”“合”折中体制,是指在法源形式上除无商法典外,既有民法典,同时又有大量商事单行法的立法体制。

关于这种体制,被称为是“实质上的民商合一”也是有许多不符之处,往往这种折中的结果是为否认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提供依据。

四、商法的法律地位商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冲破封建法制的束缚后应运而生的,它起到了调整传统意义的商事活动的作用,并对民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起到补充作用,其对经济发展和立法发展的历史影响不容置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民法商法化”的现象,加之经济法的产生,致使很多人对商法的独立性地位产生了怀疑。

否认商法独立性的主要依据是:(一)“商人”与“商行为”的概念难以界定,商法学界派按照传统的分类将商法主要的内容分成主体法与商行为法,然而,现代商场经济极大发展的结果,倒是制人的普遍商化,生产者直接变成商人,商人直接变成工业生产者,商业职能与生产职能融合,使过去依据商法只有商人才能取得经商特权,现在人人可以取得,导致商人特权阶层的特殊利益的消失。

现代经济下,商行为也很难区分,越来越多的营利性营业性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畴,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产业“之间的外部差别日益模糊,无业不商,商行为难以激励。

传统意义上的商行于其他的经济行为精密融合,商业中介和服务者逐渐变为“商人”形成第三产业。

高新技术和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有偿应用。

更是扩大了传统商行为概念的内涵,传统商法的立法理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向适应,商法很难成为现代社会的对立的法律部门。

①(二)商法的体系发生了变化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民法日益商法化,在立法上逐渐出现民商合一的趋势。

瑞士于1881年率先制定《债务法》,后将《债务法》并入《民法》作为一编。

其后,泰国民法典,苏俄民法典。

匈牙利民法典均宗用民商合一注意,意大利民法典合并为1942年的新民法典。

新中国自1949年以来,一有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

我国的民法将合同关系纳入其调整范围,海上法,票据法,保险法等都属于民法的特别法。

然而笔者若那日大陆发西国家复发率在体系上北划分为公.私两大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不同生活领域的法律构成需要借助于不同的原则来决定。

调整生活领域的私法,应以公民的主观意愿为第一出发点,公民可以借助于私法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

而公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设计到社会整体利益活共同利益。

因此这些法律需要具有普遍约束里的原则来创制。

然而,伴随者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整体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法律加强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国家也借助于法律手段加强了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私法领域愈来愈多的参合进公法行因素,由此,今天的大陆法系的法律中,公私法的划分以不像以往那样严格,不同法律部门彼此之间的渗透愈益明显。

公法于私法的联系中,商法更接近于过渡阶段,从这个角度看,大陆法系的杀过那发在整个大陆法系法律体系中处于一种更为特殊的地位。

如前所述,很多人认为“商人“与”商行为“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的难以界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却又以偏差全之嫌,如果仅仅二者概念难以界定就否认真的难以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