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重点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与应用
中考重点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中考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中考重点修辞手法入手,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辨析,并给出相应的应用示例。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并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比喻的效果常常体现在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等方面。
例如,当我们说“她的笑容如鲜花般绽放”时,将笑容与鲜花进行类比,使得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笑容的美丽和明亮。
在中考题中,常常会出现对于比喻的理解和分析,考查学生对于比喻所表达意义的把握能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特征的修辞手法,通过给予非人物以人类特质,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当我们说“风儿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时,将风儿赋予了吹拂的动作,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风的柔和和大地的被爱抚。
在中考中,对拟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很多文章中通过拟人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渲染,以突出其特征或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常常用于幽默或夸张夸大的语境中,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夸张。
例如,当我们说“他生气时,嘴巴能够喷火”时,通过将生气与嘴巴喷火进行夸张,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此人生气时的强烈情绪。
夸张常常在中考的阅读理解题中出现,通过理解并分析夸张所表达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一系列并列的事物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的事物相连接,使得句子更加富有节奏感和气势感。
例如,当我们说“信任是爱的支撑,是友谊的基石,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时,通过将"是爱的支撑"、"是友谊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并列,使得句子更富有力量感。
专题10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基本思路:修辞+修辞效果+句意内容+情感作用一:比喻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请赏析此句的精彩之处。
(福州中考题)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表现了它的生机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总结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二:拟人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
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总结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三、夸张如《皇帝的新装》中描写皇帝喜欢新衣时写道“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庐山瀑布向下奔腾的磅礴气势。
)总结答题思路: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使人印象更深刻,启发读者联想。
四.排比例句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起来了。
赏析: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三个“起来了”读来富有一种连贯的气势,写出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特点,更能表达作者对春天强烈的热爱之情。
总结答题思路: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琅琅上口,读来富有气势(极富感染力),突出了……,更能表达作者对……的强烈的……情感。
五:反复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1、第一种答题步骤是: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
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第二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
”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3、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例如:说说下列粗体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叶叶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答案:“煨”、“泡”、“挑”、“剪”等动词表现了奶奶打理包粽子材料时的细致而有条理;“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三个描写颜色的词语,不仅给人视觉的美感,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
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中考语文考试中考察考生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么有关修辞手法有哪些常考的内容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供考生参考阅读。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详细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把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留意区分清晰简单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方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分,排比与反复的区分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推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供应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消失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把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方:依据事物的相像点,用详细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浅显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详细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浅显生疏事物解说、关心人深化理解。
比方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方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方词喻体明喻甲象乙消失像、似的、似乎、如、宛(犹)如、好比、消失暗喻甲是乙消失是、成为消失借喻甲代乙不消失无消失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一修辞类型1 比喻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例如:湖面像是镜子。
(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10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
二、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 反问)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三)
例16、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人们从你 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 产主义的人类。(呼人) 答:运用呼告,赞扬了雷锋精神及其深远的影响力。增加抒情 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1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 是无晴却有晴(情)。刘禹锡《竹枝词》(谐音双关) 答:含有双关之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把天气的晴好与人的 爱情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语言含 蓄、给人以深刻印象。
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了+对象+特性+(情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内容/情感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内容/情感;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结合上下文内容和情感)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结合上下文……)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结合上下文……)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引用: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语言精炼, 典雅。
(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于理解;引起联想;行文活泼。) 答:这里运用了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 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 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愉悦 之情。
例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在形式上,诗句工整、优美、富 于韵律感。更加凝练地表达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红柳绿美景, 并蕴含人生哲理。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了寂莫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提高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________点________干涸深邃(2)文中有一个含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和(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引用;“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是比喻。
(4)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改为“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故答案为:(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绘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比喻需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构成有效的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某个对象比作某个事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茅屋内清幽的氛围。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这句话并非比喻,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而非比喻。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树叶上雨点的清新柔美,营造出空灵剔透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的过程。
2.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品具有人格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对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某个对象的特性。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一朵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冬天?有没有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舞?有没有见过会唱歌的花朵?这些都是鸟儿重新为冬天带来了生机。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有效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有效运用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外,学生还需要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运用技巧。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所要表达的对象与另一种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形象地描述和理解。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形象生动,为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作文题中要求描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来增加描写的效果:“这个地方的美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像是艺术家的用心之作。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渲染手法,通过对事物的过分夸大或缩小,来达到表达和夸张效果的修辞手段。
在中考作文中,适当地运用夸张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幽默感和吸引力。
例如,在讨论学习越努力越有收获的话题时,我们可以写道:“只要喝了一瓶能让你变聪明的药水,你就可以立马获得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这样的夸张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三、对偶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排列词语和短语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对称美观,也可以增强表达的力量。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运用对偶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条理。
例如,在讨论生活的矛盾和和谐时,我们可以写道:“爱与恨,阳光与阴影,竞争与合作,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本矛盾与和谐。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连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并列排列,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排比可以展示事物的对比、相互关系和递进关系。
例如,在谈论青少年应该如何度过假期的话题时,我们可以写道:“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旅行可以开阔眼界,运动可以强健身体。
所以,我们在度假时应该多方面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没有期待回答,来达到强调和引导读者思考的目的。
在中考语文答题中,使用反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思考程度。
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的话题时,我们可以写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大自然吗?我们不应该爱护我们的家园吗?”这样的反问手法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_语文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_语文阅读常见题型语文阅读常见题型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注:重点词语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词语,而是需要词语本身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常见的答题方法就是:“××”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含义注:联系句子所出现的上下文加以理解,如果句子本身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就要指出此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
所起的作用有三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人加深体会。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并给人鲜明的印象。
3、分析此句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注: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和写作手法四方面。
内容: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结构:在开头一般是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铺垫或者伏笔;在文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文末多是总结全文。
表达效果:升华中心、渲染气氛。
写作手法: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
4、如何说明词句不能替换或删除的理由注:这类型题的答案多否定的。
阐明理由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去考虑。
(2)从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去考虑,是褒义还是贬义?(3)从词的搭配上去辨析。
5、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注:这是相对比较开放,灵活的一个题型,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及其所用修辞的作用蕴含哲理:形象而又含蓄,给人警示或者教育意义。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一、教纲考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1、客观题: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专题07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1)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2)找出表达效果: ....写出了..... (内容)(3)表现了/赞美了....1、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理解;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判断修辞(具体判断)+表达作用+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完整版)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体现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课内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课外例:2007年江苏淮安语文中考题《西风胡杨》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题答题指导.doc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题答题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辞是这样要求的: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有八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本考点,一般会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中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能力,学会用正确的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分析并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屮的表达作用。
如在积累与运用题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或根据表达需耍运用修辞手法造句等;在诗词赏析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效果;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等。
【考点归纳】考点一: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2013山东青岛卷)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來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才不至于被冋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來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其中“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属于修辞手法的辨识题,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常握的常见修辞格有八种,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辨别,是能准确地说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反问”与“设问”,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 但答案是明白的;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屮,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中考语文分析之 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常用修辞手的答题格式
难点名称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比喻的三种类型易出现混淆,答题不准确、不规范。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的答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比喻的几种类型,不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规范答题。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微课讲解,指导学生按照答题步骤规范答题。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从小学至今,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中考中的答题格式。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出示例句。(目的是比较使用修辞后句子的妙处。)
二、出示比喻的相关知识点:1.定义2.三要素3.三种类型4.作用
(目的是全面的了解并把握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三、出示具体例句:目的是让学生能分清比喻句的三种类型。
四、出示中考答题格式:(目的是规范答题)
1.答题思路。2课内举例3、答题标准。
五、出示拟人的概念、答题思路、课内例句、答题格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比喻、拟人句的分析及答题格式的训练。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训练,相信同学们能明确答题的步骤 ,规范答题的格式,为中考助一臂之力。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202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其中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一修辞类型
1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例如:湖面像是镜子。
(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
二、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反复)
三、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
1、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例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2、拟人
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课内例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3、排比
答题思路: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
课内例一: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4、夸张
答题思路: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课内例一: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老舍《骆驼祥子》)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7、设问: 运用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8、对偶:运用对偶,把的意思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
9、借代:运用借代,突出人/事物的特点/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形象
/生动。
10、引用:通过引用的(名言或警句或资料等),使表达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反语:运用反语的形式,突出强调了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