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二册 教案设计-专题 27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其形成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
二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其表现是多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如城市的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非物质方面的如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而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功能,风格和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教材主要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注意将具体的地域与具体的文化相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广泛影响,然后用不同区域比较法着重介绍了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影响,采用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城市景观图片进行探究,更易达到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掌握了简单的城市地理学习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发现问题并按自己的理解思考并作出判断的能力基本具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运用实例,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知道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2.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养成对社会现象学习和分析的能力3.锻炼获取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方法与途径: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领会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注重活动,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将获得的有用信息加以表达。
(三)、情感与评价:1、激发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 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教案1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重点难点]:1、文化与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讲授过程]:阅读探索活动,问题:你看到这几幅图及其对比,能联想到什么?你知道这几种景观是怎样形成的?(景观:景物景色等)这几幅图体现了四个地区文化的差异。
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问题:什么是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雕塑、等。
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国家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因此,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相联系,即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定义:P44,第三段。
特性:空间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让学生举例]山西商帮、绍兴师爷、陕西麦客、天津混混,北京板爷、保定府的狗腿子。
时代性:一个地域的地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例:欧洲的教堂:中世界是权力的象征,但现在则更在于其是一种信仰或者旅游点。
3、地域文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它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的组合形成地区的特色,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丰富和充实了人类地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朝鲜同胞能歌善舞,节日多穿着传统服装,农村屋中砌有一连的大炕,街上狗肉馆很多等。
而:海南黎族苗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建有特别的房屋,妇女着花彩缤纷的衣饰,人们在高大椰子树上迅速爬上爬下,吃着槟榔的人口角鲜红。
[承转]地域文化能影响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城市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自然因素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2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学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1.感受文化景观差异,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
2.通过对城乡景观中的某类景观资料的解读,总结景观特点,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3.通过对传统民居等的对比分析,提炼形成景观特点的影响因素,探寻地域文化差异,深刻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力。
4.结合真实案例,体会城乡景观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探寻背后的地域文化,感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探索影响地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提升综合思维。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难点】地域文化的含义,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学习过程】导入四合院的布局和建筑样式,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新课讲授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_________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_________创造的,具有显著_________的文化。
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_________性。
地域文化景观是在特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价值。
文化包括_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_文化。
建筑、服饰属于_________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属于_________文化。
景观是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组成的地域综合体,是特定地区所能看到的全部地表景象。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1.土楼和毡房都是我国传统民居,思考:(1)这两种民居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这两种民居分别体现了什么功能?(3)这两种民居分别蕴含了建造者怎样的观念?2.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景观、___________景观和___________景观三大方面。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学案设计
中国地域文化【学习内容】中国地域文化景观【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景观。
2.了解中国地域文化区。
【学习重难点】1.了解文化景观。
2.中国地域文化区的了解。
【学习过程】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所形成的地表文化现象复合体。
2.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景观(1)东北黑土文化位于:特点:(2)华北平原文化位于:特点:(3)黄土高原文化位于:特点:(4)内蒙古草原文化位于:特点:(5)新疆荒漠-绿洲文化位于:特点:(6)青藏高原文化位于:特点:(7)四川盆地文化位于:特点:(8)云贵高原文化位于:特点:(9)江南水乡文化位于:特点:(10)华南沿海文化位于:特点:练习(1)江南水乡文化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答:江南水乡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水乡泽国。
(2)江南水乡农业以种植、、、、等为特色。
答案:稻、橘、插、桑、竹中国地域文化【学习内容】海派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1.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源自上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
2.海派文化的特点海派文化以开放、多元、大众、文明、诚信、时尚、创新、变革为标志。
亦古意亦、亦中亦洋,在地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反映了上海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
3.练习(1)海派文化被提升成一种精神,即?答:海派精神。
(2)海派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海的建筑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2)上海的舞台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3)上海的音乐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4)上海的书画文化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二册 第八篇 地域文化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 复习课件共32张PP
各民族属于不同人种,同一民族的人,有的也包括 不同的人种成分。
一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也有几个 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或个别的族讲二、三种不同语言。
单一民族国家——日本、朝鲜。
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加拿大、比利时 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中国、印度
2、民族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形成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勤劳刻苦 法兰西民族——热情浪漫 德意志民族——严谨善思 日本民族——团队精神 英吉利民族——矜持幽默 美利坚民族——冒险求新 3、民族无高低贵贱之分,民族文化现象不是永恒的现 象,都是历史现象。
4、地域文化具有地方性、民族性、民间性和传统性。
文化事物和现象——吴哥窟(吉普寨)、婆罗浮 屠(印尼)
婆罗浮屠(梵语,意为“山顶的寺庙”)
三、世界文化圈
6、伊斯兰文化圈 分布地区 ——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 特点——气候炎热干燥、典型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地区 阿拉伯民族为主
文化事物和现象 ——阿拉伯长袍 清真寺 古兰经 麦加清真寺
阿拉伯长袍和古兰经
三、世界文化圈
7、非洲文化圈 分布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特点——以黑色人种为主、班图和苏丹语系 崇尚自然、信奉原始宗教
文化事物和现象——神秘的宗教仪式 刚劲粗犷的鼓声和舞蹈
三、世界文化圈
8、拉丁美洲文化圈 分布地区——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特点——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
第八篇 地域文化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 复习课件
老人 与海 鸥 读 后感 及 心得 文 沈雨 萱
200 字
这 几 天我 们学 了《 老 人与 海 鸥》 这 篇课 文 令我 感 触很 深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3、通过实践,锻炼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影响城市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方面的,这在前面两节中已有大量涉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对其城市的影响。
要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所以本节安排了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显然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地理学中的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城市是人创造的文化景观各有特色;二是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不同城市的文化景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所以教材主要介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以此为代表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节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本节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三、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部分世界不同城市的景观、图片、地图等资料。
要求: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并总结成文字。
在课堂上可以和同学分享这些城市的故事、形成的历史等。
全班分成8个小组,各组同学选一个城市的资料并选出1~2名中心发言人。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小组活动)请两到三个小组给全班同学展示收集的城市,并介绍这些城市的一些特点、故事、历史等。
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域的城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及地图册等相关资料,谈谈地域文化的含义。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学社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国地域文化
8.江南水乡文化
白墙黑檐楼房;小桥、流水、人家
9.华南沿海文化
海外华侨的故乡
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一位渔家姑娘。
幼时,聪明勤学,钻研医道,妙手回春,行善济世。 因在海上救人,不幸落水身亡。升天为神,经常显灵, 救人急难。
后来,乡人建起祠庙,虔诚敬奉,朝觐祭祀者络 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 目前,全世界有妈祖庙近4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中国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全人 类的共同财富。
继承、保护、发展、弘扬我们 的民族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 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地域文化区
华南沿海文化
1.东北黑土文化 温带森林草原,渔猎农耕。 汉满混居。棉、皮服装。饮 食多杂粮。
传统民居:泥草房、泥瓦房
2.华北平原文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 ;服饰 :棉装 汉族聚居区;饮食:面食 四合院 京剧、评剧
服饰
传统民居
娱乐
藏袍 石砌碉房
5.青藏高原大,云雾多,日 照少。种植小麦、水 稻,吊脚楼,饮食麻 辣,摆“龙门阵”。
川菜------毛血旺
7.云贵高原文化:
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自然环境丰富多样。
最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傣族竹楼、侗族鼓 楼;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
•黄土厚,直立性强;降雨少,可开挖窑洞。
•居住窑洞,优点是冬暖夏凉;不足是室内空气无 法对流,采光有局限。
4.内蒙古草原文化 畜牧业 蒙古族 蒙古包 马头琴 那达慕大会
农业生产方式
烤全羊 烤羊腿 烤羊背 手扒肉;
饮
奶豆腐 奶 茶 马 奶 牛奶酒;
食
烤饼、汤面条、饺子、油饼、炒面、炒米;
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构思】“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节的教学,是中图版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课题,侧重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由现象找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课堂主线:通过大量图片感受地域文化的内涵探讨、分析、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影响体验地域文化的价值层次要求;陶冶感悟质疑分析应用(1)、通过地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2)、通过大量案例讨论分析并理解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对城市的影响;(3)、展示学生的预习、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学习,从东西文化差异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观念。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学会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经济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关心周围的各种人文现象,并通过多种途径搜索资料,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整理、分析资料、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3、整体探究、归纳总结【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本节学案【教学过程】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考纲要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学习重点】:1.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
分析某地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域文化及其要素的影响;2.能举例解释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根据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城市的文化差异,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预习思考题】1、请举出你生活周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事例。
请举例说明,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地域文化》课件
1)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2)地域文化的范围
3)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就会形成 相同的地域文化吗?
4)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发 生变化?
合作探究
1)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人文因素:经济、宗教、政治、艺术等
2)地域文化的范围 可大可小,比如赣南客家文化
化更加丰富了,如大塘花海、花园湾湿地公园。
活动二 从民居建筑看地域文化的含义
如图为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丁建筑物叫____蒙__古__包___,主要分布在我国 __内__蒙__古_高__原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着的生产生活方 式以___游__牧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 现象,说明地域文化具有的特点是__发_展__变__化__性____
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活动一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文化,
哪些不属于文化?
√ √ A. 大圣寺塔; B. 玉带桥; C. 桃江; √ √ D. 花园湾; E.艾米果; F.围屋; √ G. 105国道; H. 乌饭节; I. 空气;
√ √ J. 金盆山瀑布;K. 火车站; L . 采茶戏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人类创造
2、什么是地域文化? 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 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 地理背景
你认为信丰地域文化中的最大“名片
”是什么?有请小组代表上台
客家文化
佛教文化
橙乡文化
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
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教案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
要求学生在准确认识地域文化的含义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和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域文化的定义,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用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和城市建筑的影响,从而分析文化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从材料和图中提取并解读信息,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地域文化对城市和建筑风格的影响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域文化视频( 一)问题探究一:地域文化的定义与影响因素1、定义: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
2、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文化(二)问题探究二: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文化影响城市服饰,饮食、节日、艺术2、文化影响建筑(风格)(三)问题探究三:归纳总结楚派建筑风格1、荆楚文化定义和内涵(1)荆楚文化定义:荆楚文化是周代至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由楚人创造楚国发扬光大的古代文化。
(2)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内涵: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浪漫奔放2、楚派建筑楚派建筑风格: (1)高台基(多雨潮湿)(2)宽屋檐(夏热冬冷遮阳挡雨)(3)大坡顶(多雨)(4)精装饰(灵活多变,崇凤)(5)尚红黑(远古图腾观念、祖先崇拜意识,及尚赤、尚黑习俗的体现)课堂小结: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发展过程中应继承弘扬城市地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课堂作业: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况,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
(6分)(2)保护性开放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中图版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杜学娟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文化的概念和中国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已经对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有所了解,在本章前两节学过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等人文地理知识,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上网等渠道了解一些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这些对于学习关于本节会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地理读图技能,地理思维方式,能够将简单的地理现象与相应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基础上、学习能力上、学习方法上都能完成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通过实例,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运用地理图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概括,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工搜集资料和合作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学习,使学生客观认识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树立保护地域文化的观念以及城市发展应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3.在了解世界和中国的地域文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丰富地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家乡的情感以及为家乡建设服务的热忱。
三、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五、教学方法:学生展示、案例、师生讨论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通过2010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让学生体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上海市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体会出地域文化与城市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社会热点,关注度高,自然引入主题。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发现:活动一: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中国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
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民间音乐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教案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2.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各种地域文化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地方剧种?生答:京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川剧、豫剧……下面请大家欣赏两首曲子,判断分别是什么剧种。
多媒体影音资料:播放一段秦腔、一段黄梅戏。
学生判断正确。
老师提问:这两首曲子的唱腔各有什么特点?生答: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黄梅戏细腻、婉转、优美。
提问:大家都知道秦腔原产于陕西,黄梅戏原产于皖、赣、鄂交界处,主要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地区。
为什么黄梅戏没有产生与陕西,而秦腔没有产生于安徽一带?生答,教师补充介绍陕西、安徽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貌)及秦腔和黄梅戏的原产地(投影两省的地貌图)并总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明亮的戏剧语言;而安徽一带的清山、绿水、小桥的灵秀景致塑造的是温和、细腻的安徽人,所以当他们想要表达对自然、生活的感受时,选择的是这种温婉、含蓄的黄梅戏。
这就是两地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投影对比表格。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优秀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2一.课程标准本节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都市的阻碍。
二.教材分析本节要紧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第一,将文化的含义和形成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强调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形成的,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然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地域文化,其形成受哪些因素的阻碍。
最后,要注意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地域(范畴有大有小)和具体的文化(可单要素,也可多要素)相结合。
二是地域文化对人口或都市的阻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从对人口或都市阻碍的众多地域文化要素(都市建筑、交通工具、人们的饮食、人们的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中提炼出重要因素都市建筑,然后用不同地域进行比较的方法着重介绍地域文化对都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的阻碍。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文化差不多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辨论出,哪些是自然景观,哪些是文化景观的范畴,但不能够准确的将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因素相联系起来。
而且我们的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储备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极其贫乏,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由于背景材料的缺乏,往往容易显现只读书本、人云亦云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学生就能够学会分析归纳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性。
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布局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
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是专门感爱好的,因此能够发动学生对自己了解的地域的特色进行描述。
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2.能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都市的阻碍;3.感受文化的地域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缘故。
4.能通过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能够明确所形成的某些地域文化,相反透过地域文化也能明白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直观的景观对比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说明地域文化的含义。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缘故。
高一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以“中国地域文化”新课教学设计为例
高一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以“中国地域文化”新课教学设计为例代玲玲【摘要】根据历年上海地理高考和等级考的情况, “中国地域文化”专题,大约就是一道选择题的分值比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一节课的时间蜻蜓点水式地梳理中国地域文化区的名称及其文化现象,是上海高中地理教学的普遍现象.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差,毕竟这是一个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专题.但是有地理学科素养追求的高中地理教师一定不会满意这样的课堂.基于长远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和地理素养的考虑,本文以“中国地域文化”专题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8(000)020【总页数】4页(P20-22,26)【关键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地域文化;文化现象;自然环境【作者】代玲玲【作者单位】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200231【正文语种】中文一、教学设计背景2016年5月7日,上海高中地理进行了第一次等级性考试。
2017年1月,按照等级考要求重新编纂的《上海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出版了。
以本书为纲,上海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了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应考的针对性也进一步加强。
但是,如果高中地理教学仅依据《上海高中地理教学基本要求》来实施,地理课堂将会黯然失色很多,地理也很难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2017年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出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1]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考试考什么的考试目标,而更应该兼顾思考高中地理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怎样的地理思维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本文将以“中国地域文化”专题为例,进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设计探索。
二、“中国地域文化”新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专题教学内容选自中图版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第八篇“地域文化”,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教学设计适用于上海高一地理新授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你能够:●开阔视野,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表达能力。
●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能够判断一种现象是否属于文化现象。
●能够讲述不同地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天津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的不同影响。
●理解城市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地域传统文化、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二、学习过程(一)认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内涵1.什么是文化2.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什么是地域文化4.地域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内,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
滨海新区经济功能区成立于1994年。
截至2019年年底,滨海新区建成区面积267.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2.88万人。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发展成为天津市经济的主体,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目前,已成为天津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市区构成了天津市“一个扁担挑两头”的空间格局。
请针对各自小组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完成表格。
(1) 该建筑群所处的区位与原因。
(2) 该建筑群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什么?该地域文化对天津城市空间布局有何影响?天后宫洋楼群天津港区位第 5 页第 6 页反映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结构 的影响对城市建筑风格 的影响三、课堂总结(知识体系) 自然环境 文化 地域条件 地域文化 城市发展 四、反馈练习《质量监测》P29五、作业布置请结合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从你去过的城市中选择一例,分析该城市有哪些地域文化,分别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基础 基础影响 空间建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2.了解和掌握地球上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知晓地球界限内的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2.理解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掌握地球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影响。
2.日、地球和月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影响。
3.地球昼夜模式、地理经度和纬度。
3.2 气候、岩石、水文和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1.气候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2.岩石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水文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3 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1.亚洲的地理情况2.非洲的地理情况3.欧洲的地理情况4.大洋洲的地理情况5.南美洲的地理情况6.北美洲的地理情况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
2.实证法: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3.讨论法:就各种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五、总结本教案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基础,重点讲解了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通过演示、实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新课导入:(趣味点设计)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带领大家去哪里全面了解兴国?三僚村---堪舆文化,将军公园----红色文化,冰心洞---道家文化,他们代表着兴国的文化,这就叫地域文化,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讲授新课[板书]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地域文化在认识地域文化之前,先来了解什么是文化?(投影)提问:哪些图片展示的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学生发言......)提问:图片展示选项,让学生确认哪些是文化,哪些不是。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物质文化,哪些精神文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地域文化,我们身边的这些例子平时有没有关注过?播放PPT展示地域文化概念,并提问:(1)中国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同学们爱看戏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地方戏?学生回答:京剧、秦腔、越剧等。
(2)(活动)请大家欣赏两段戏曲,判断是什么剧种?(多媒体影音播放一段秦腔、越剧)学生判断后,问:这两首曲子的唱腔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后总结:秦腔气势磅礴、高亢、明亮介绍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秦腔并总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八百里秦川的广袤,塑造了陕西人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也产生了秦腔这样高亢、明亮的戏剧语言。
吴越文化的“柔、细、雅”促使越剧形成委婉清丽,柔美抒情的艺术风格。
长江下游温和湿润,河网纵横;生产方式以水稻种植和养蚕缫丝为主,宜精耕细作;历史上受战乱影响较少,且多文人雅士,使这里的人性柔、心细、气质文雅,形成了以“柔、细、雅”为突出特征的吴越文化。
展示两幅图片,学生感受越剧、秦腔产生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处。
(活动)在同学们领会了地域文化的含义后,讨论地域文化有什么特性?(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多媒体演示)地域文化特点:内容、范围、相对稳定、影响因素等。
地理环境影响地域文化的各个方面: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播放PPT:民居建筑图片、民族服饰图片、节日与运动图片、宗教景观图片、云南十八怪图片。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赣县中学一、教材分析教材中采用对比的形式,描述了美国、欧洲与中国的城市在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建筑景观上的差异,较好的说明了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差异。
但是如果将这些实例直接搬上课堂,则不免显得过于零散,特别是美国、欧洲的例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只能由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而且教材上的这些实例无法从城市的发展历程上说明地域文化的发展及对城市的影响。
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并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教师应该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城市——方言、服饰、客家文化为案例,在学生已有的对客家文化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并且能用发展的眼光感悟地域文化和城市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从学习基础来看,学生熟悉生活的城市,已对客家文化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已经非常熟练,能自主地从网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缺少对地域文化影响城市的深入思考,在理解地域文化及城市的发展方面存在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语言、服饰、民居建筑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2)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种地域文化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四、重难点重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营造学习情景,进入主题。
通过用方言翻译一段话导入本节内容。
2、[自学环节]: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影响因素、表现和特点。
通过阅读课本实现这一环节。
3、[案例学习1环节]: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中国文化区的名称
能根据气候分析南北文化差异
知道各文化区典型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民俗等
2.方法与过程:
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南北文化差异
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得出学习文化区的规律
通过自学掌握中国各文化区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学习,理解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中国地域文化的名称、典型文艺、饮食等
【教学难点】
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山山水水孕育出精明灵秀之众;广袤粗犷的北方造就出来性格耿直、豪迈爽气之辈。
不仅我国南北方人的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交通工具、文艺、农业生产也无不体现出地域文化差异,诗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通过衣食住行共同感受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设计思路】通过古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国十大地域文化景观名称
展示“中国文化区分布图”
【预期目标】学生能说出属于西部、中部、东部的文化区名称
三、南、北方气候差异
师:东部又分为南方、北方。
分界线是?生:秦岭-淮河。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师: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降水量线重合?与哪条等温线重合?生: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
师:引导学生对比南、北方气候差异。
师总结: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如何导致南北方的文化的差异?我们以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为例具体分析。
【设计思路】通过读图,对比南北气候差异
四、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
1.对比:衣
师:江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是?并展示图片。
生:答。
旗袍。
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
师总结:江南种桑养蚕,是我国重要的桑蚕基地。
师:华北传统的服装是?生:答。
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
师总结:华北种植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对比:食
气候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服饰,也影响了饮食习惯。
师:江南的主食,华北的主食?并展示图片。
生:答。
师总结:饮食差异概括为:南米北面。
师:结合农业地域类型分析饮食的差异?
【预期目标】通过运用旧知“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南北饮食差异
有句话说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北方。
展示各种面食图片:莜面栲栳栳,包心面,剔尖,揪片,猫耳朵,八姑,饸饹。
吃面食容易胖,所以一般情况下,北方人比南方人胖。
南北体型差异概括为:南瘦北胖。
体型的差异使得武术专长也不同,有南拳北腿的说法。
3.对比:住
传统民居也打上了气候的烙印。
展示传统民居图片。
师:这种传统民居是江南水乡还是华北平原?生:答。
师:白墙黑檐,青房黛瓦,河畔依依杨柳,一切仿佛置身于油画中。
华北平原文化的民居称为四合院。
师:猜一下,那种传统民居的窗户多?为什么?生:答。
师总结:南方比较热,所以宽敞,窗户特别多,便于通风散热。
北方寒冷,封闭的空间利于保温。
两种民居的差异可概括为:南敞北封。
师:再猜一下,哪种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为什么?生:答。
师总结:南方坡度大,南方降水量多,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较小,北方降水
较少,屋顶较平,还节省建筑材料。
概括为:南尖北平。
【设计思路】有“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这个储备知识,学生较为容易分析南北传统民居差异的原因
4.对比:行
师:江南的传统交通工具是?展示图片。
生:答。
师:华北的传统交通工具?展示图片。
生:答。
师:为什么南船北马?生:答。
师总结:南方降水量多,大河多。
北方降水少,河流
少。
5.对比:艺
气候的差异还造成了艺术风格的差异。
展示图片。
师:她们用哪些乐器演奏?生:答。
师
总结:二胡、三弦、琵琶、扬琴,属于丝弦。
笛、箫属于竹管。
这些乐器合称为江南丝竹。
师:华北平原文化的民间文艺?展示图片。
生:答。
师:让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同时比
较两种文艺的特点?生:答。
师总结:江南丝竹细腻委婉,让人联想到烟雨蒙蒙,杏花春雨的
江南。
而京剧非常粗犷豪放。
因此有南柔北刚的说法。
【播放音频】通过聆听2种传统文艺,得出差异
6.对比:言
我国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的。
南方语言繁杂,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也有差
异,更可能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
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北方语言比较单一,都属普通话,交流并
没有太大障碍。
因为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
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所以在语言差异上,有南繁北齐的说法。
周杰伦的双节棍,如果让北方人用方言唱,差异不大,但是让南方的这三个地区的人唱,
差别就大了。
我们一起来练下听力。
【播放音频】通过听不同方言的歌曲,让学生对方言的差异有直观感受
五、概括学习文化景观的规律
师: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学习,能否总结学习各地域文化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
师总
结:服装、饮食习惯、民居、交通工具、民俗、宗教等。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每组分别完成中
国文化的衣、食、住、文艺民俗宗教。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加深记忆
六、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快速抢答,把各文化事物拖动到正确的地域文化景观上。
并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七、回顾各文化景观名称
【板书设计】
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
——衣食住行看中国地域文化
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
南多高
秦岭-淮河气候比较对文化影响
北少低
衣食住行艺言
江南水乡文化丝绸米白墙黑檐船柔繁
华北平原文化棉花面四合院马刚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