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浅析耕地保护中的问题及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浅析耕地保护中的问题及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作者:祝海强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4期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问题相对较多的国家。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肥下降、污染严重、板结等耕地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它也使得人们必须将耕地保护问题放到日程上来,同时对耕地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耕地;保护;重要性;占地
1、耕地保护中的问题
农业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农民群体也是我国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下,人均耕地面的不足,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缺乏轮休耕种等问题逐渐凸显,并给农业发展和耕地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1占用耕地、耕地荒芜现象严重
很多农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农村耕地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地区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不当规划与不合理的建筑占地也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实现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不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导致耕地资源被浪费和农民失去土地,外出打工。可以说,耕地被占一方面与有关部门缺乏明确规划和长远的农业生产目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农民对耕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
此外,耕地荒芜也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样与土地整体规划不当有关。耕地闲置会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耕地荒芜的现象主要源于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守老人及儿童无力耕种。这种情况下,大量土地因闲置而荒芜,农作物的预期重视面积和产量无法达到预期,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区域农业发展的滞后。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浅析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浅析摘要:文章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出的背景出发,通过简述中国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和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耕地数量不是决定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粮食安全由系统的因素组成,进而提出加强中国粮食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耕地红线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视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粮食安全。
国人最关心的是“粮食安全”,而不是耕地面积问题。但在普通大众眼中,耕地就是粮食。耕地就是粮食的观点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粮食安全的含义已经层次化和丰富化。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
粮食安全就是以安全因素为主的、相对稳定平衡的、能够基本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求的一种粮食供求动态平衡情形。粮食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居民能够获得与其需求
相适应的粮食。显然,实现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生产、流通和购买等因素在内的“多链条互动”的过程,
粮食安全的内容
粮食安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世界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个人营养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核心层次。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指一个国家满足粮食需求以及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其决定性因素是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粮食安全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消费能力和水平;保障粮食供给的途径和机制。包括粮食流通体制和供应机制以及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格政策等。
耕地保护对粮食生产的意义
耕地保护对粮食生产的意义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支撑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保护耕地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耕地保护的意义
1.维护粮食生产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保护耕地可以有效地维护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耕地遭受严重污染或者过度开发,将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可能导致粮食生产出现困难甚至停滞不前。
2.提高粮食产量
保护耕地可以促进土壤的肥沃和土壤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耕地可以避免因为耕地土壤退化、酸化、盐碱化等问题而导致的粮食产
量下降。同时,通过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粮食产量。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护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耕地,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才能有效地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保护耕地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4.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基,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
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可以有效地保障粮食的供应和稳定性,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只有保护耕地,确保农田的产能稳定和提高,才能有效应对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5.促进农民增收
耕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本,保护耕地对于农民增
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可以
耕地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
耕地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农业是一个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它承载着人类的粮食安全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环境资源严重破坏,农业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提高农
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而
耕地的保护是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从耕地
保护和农业环境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一、耕地保护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社会粮食
安全、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
化进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保护
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然而,在耕地保护的过程中,仍存
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 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是一个与耕地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它通常指的是土
地转让和承包,因此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
略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赋权不充分、流转承包不规范、质量安全隐患、农民权益受损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土地流
转和耕地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与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建设用地占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作为稀缺的资源不断受到城
市建设的侵蚀,大量的耕地被挤占和转化,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比例极高,导致农业生产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更大。因此,在耕地保护中,特别需要加强城市化进程的规划和
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比例,将耕地保护纳入城市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
在农村发展中,农业规划和农村土地利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耕地保护更是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之一。如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资源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进行探讨。
首先,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土地资源
有限,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的类型、质量和适宜度,科学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区域。例如,将优质耕地用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同时合理划定畜牧业发展区和果蔬种植区,实现土地的多样化利用和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其次,耕地保护是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
全球耕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损失。为了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采取措施,严格限制非农业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并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注重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推广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方式,减少土地的耕地退化,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此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还应关注农民的利益和福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必须
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收益,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加
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对策浅析
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对策浅析
摘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根本,土地也是人们极其宝贵的资源以
及固定资产。当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不合理利用现象的出现,土地利
用率总的来说不理想,这就造成了耕地的流失,可利用的土地非常少,这样的问
题引起了国土资源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对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对策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耕地;保护;重要性;对策
1.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
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决定经济和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人口多、耕地少、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用占世界耕地7%的有限耕地养活
占世界25%左右的人口,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
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和交通设施的改善,耕地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加强耕地动态管理,合理管
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耕地保
护的战略地位出发#探讨保护耕地的对策。
2.我国耕地的现状
强化我国现有耕地保护举措就要对当前我国土地耕地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我国当前耕地来讲,人均占有耕地数量比较少。上个十年的统计中可以
看到我国耕地统计数大约有 9333.0万hm2时,人居占有耕地总数为 0.7hm2时之多。对于农业发展比较乐观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总数要远远低于那些种植条件较
差的地区。所以,根据国土资源局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了人多地少已经成为了根本。以松原当地为例子就可以看到优质的耕地比较少。那些能更好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分析
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分析
在我国,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农村耕地是农民的
生计所在,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农村耕地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一、农村耕地流失的原因及其影响
农村耕地流失是当今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导致了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村耕地被用来建设工厂和住宅区,致使农田不断减少。其次,农民转移就业的现象也加剧了农村耕地的流失。由于城市工作机会更多,许多年轻人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不仅导致农地荒芜,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最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可能,而这又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农产品的种植需求。
农村耕地流失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农村耕地流失导致
了农民收入的减少。农民过去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如今大量的耕地流失使得他们无法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劳动力失去了收入来源。其次,农村耕地流失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过度使用农药农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相继出现。最重要的是,农村耕地流失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减少了耕地面积,使得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减弱,进一步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二、农村耕地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保护农村耕地并提高其利用效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农用地扩展,加强对耕地流失的监管,逐步建立了农村土地执法体系。其次,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大对耕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目标和利益不一致。
首先,耕地保护的目标是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然而,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因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工业、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大量的耕地被转化为非农用地。
其次,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利益也不一致。耕地保护往往需要限制土地利用权的转让和变更,以保护耕地资源。然而,这可能会对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因为土地利用权的转让和变更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经济发展往往更重要,而耕地保护则被忽视。
最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还体现在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冲突上。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包括填海造地、土地复垦等活动,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耕地保护则要求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田的水土资源,这对于经济发展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限制和阻碍。
为了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需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投入和力度,保护好现有的耕地资源,并控制非农用地的扩张。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确保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
协调。最重要的是,需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确保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
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卫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石家庄050016)
收稿日期:1997-01-1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7-06-05。
提要本文以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为背景,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耕地保护对提高农业
投资效率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与耕地紧缺相适应的耕地保护国民经济评
价方法。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体系。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对策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人口与耕地矛盾冲突最为尖锐的时期。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这一命题议论颇多。但实际上,耕地保护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更为直接和迫切。为此,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耕地保护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
1
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1 1耕地保护对产出的影响
耕地产出是资金、劳动、土地等有形投入要素和技术水平、经济体制等无形要素的函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上述要素对耕地产出的影响将表现出如下特征:
(1)我国目前农业产出中,科技贡献率只占3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0%~80%,技术进步对耕地产出增长的贡献潜力较大;80年代初期开始的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极大活力,它对这一时期耕地产出增长的贡献约为30%~35%[1]。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然存在一定的增产潜力。
(2)资金和劳动是耕地产出的变动投入要素,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二者对耕地产出的贡献份额将出现资金上升、劳动份额下降的变化趋势。80年代以前,我国长期实行以农业积累支持国家工业化的战略,导致农业中资本劳动比率偏低、劳动生产率低下,虽以劳动对资金的替代,保持了较高的耕地产出,却付出了二元经济的结构失衡代价。消除经济上的二元结构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耕地产出中资金贡献份额的上升。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农业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包括耕地、水利设施、畜禽养殖基地等。这些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二、农业资源的压力和矛盾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矛盾。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水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威胁到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保护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保护农业资源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保护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农田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场所,如何保护好农田资源,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其次,保护水资源能够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田的土壤质量。
四、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为了解决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型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显现。一方面,保护耕地是维护食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将从土地使用权调整、农业现代化、耕地荒漠化等方面论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使用权调整
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社会现实的需要,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土地使用权调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土地使用权调整,可以将大量农村闲置土地转化为工业用地或者城市建设用地,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然而,土地使用权调整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耕地占用过度、农业生产水平下降等。
为缓解这一矛盾,政府应加强土地使用权调整的管理与监督,严格审查土地的转让与变更,确保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不被侵害。同时,政府还应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被占用的耕地进行补偿和重新规划,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日益成熟,相对于传统的农耕方式,现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效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方
面都有明显优势。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耕地的需求。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技
术水平。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参与
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有效减少对
耕地资源的需求。
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路与措施
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路与措施
摘要:耕地保护作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我国现在人多
地少的情况,深入了解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整合了我
国耕地的保护措施,对大力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地制宜、符合国情,采取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措施,不断加强群众对于耕地保护的参与度,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耕地目标责任制,要做到“谁耕地,谁保护”。在发展农
业经济的过程中,确保每一块耕地都能得到合理开采和利用,杜绝非法占地的行为,真真切切地将保护耕地的工作落到实处,以助力我国农业经济稳固发展。
关键词: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经济;思路措施
引言
耕地保护的实质是保持耕地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受机会成本和比较效
益的影响,或受政策的影响,实际粮食产量不断变化。但只要耕地的生产能力在,就能达到“地里存粮,心中不慌”的目的,这就是地里藏粮的内涵。耕地保护的
重点是保护肥沃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生产率。
1思路与目标
在创新领域,加强各级政府在保护土地所有者、维持农业经济供应、农业质
量和重量方面的问责制,努力建立综合质量、质量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业,
采取若干举措,保护农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执行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农村
复兴战略,并决心致力于稳定的粮食安全。按照政治责任、严格保护、严格管理、节约、统筹协调和创新、严格控制农田建设、严格实行农业补偿、提高利用率、
提高农业质量、推进资源保护和发展政策创新、促进农业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原则,加强农业保护责任。总的目标是保护地界线和保护土地,以确保稳定、优质的耕地。农业保护制度和补偿政策不断发展,利用率不断提高,土地管理监测制度得
耕地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关系
耕地保护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耕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保 护耕地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 护耕地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从 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02
发展建设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占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耕地被占用,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优 质耕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节地型农业发展
农业技术的创新
积极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 低对耕地的依赖。
节地型农业的发展
推广节地型农业模式,减少对耕地的浪费和破坏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耕地不受污染。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与耕地保护基金设立
耕地保护与发展建设 的关系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 发展建设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 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效果 • 发展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平衡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与耕地面积的关系
耕地面积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将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从 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因此,保护耕地面积对于保障粮食安 全至关重要。
THANKS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农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其保护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农地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本文将就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展开论述。
一、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
1. 提升农业产能
农地保护可以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可以确保充足的农业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的产能。农业产量的增加可以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并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促进农产品供给
农地保护有助于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和连续供应。耕地保护可以避免农地被非农业用地侵占,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可以有效缓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促进价格的稳定,并满足消费者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3. 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地保护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地保护的条件下,农民有更多的动力和条件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促进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地保护可以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农地保护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农地保护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撑,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
二、农地保护的社会影响
1. 维护社会稳定
农地保护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农业是中国最基础、最广泛的行业之一,保护农地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农地保护有助于减少农民的土地流失风险,维护农民的权益,避免土地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农村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
农村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研究
农村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是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关
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写作,对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一、耕地保护的意义
保护耕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
要举措。耕地资源的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任何时间都不能放松对耕地的保护。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存在许多问题,如大规模围垦耕地、土地荒芜、部
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规划和管理。
三、耕地保护的政策
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和农民
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政策的落实需要不断加强,形成长效机制。
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除了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也是关键。土地资源的利用可以带动农
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规划中要兼顾保护和开发。
五、土地资源的分类
土地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地等。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分
类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的需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六、耕地集约利用
要加强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耕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七、土地资源的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土地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八、土地资源的保护
在实施土地资源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保护土地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通过严格监管和法律保护,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研讨材料
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研讨材料
一、引言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
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将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1.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耕地是粮食生产
的基本要素,保障耕地资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量大,耕地保护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质量直接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3. 耕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耕
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耕地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耕地保护的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建设,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
2.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检查,确保耕地保护政策得到落实。
3. 提高耕地质量。加大投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优化耕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四、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
1. 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比近年来违法用地案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特点,分析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依靠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经济;制度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土地资源总量大,名列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此外,受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地多于平地、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水平较差、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影响,以及经济、生产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偏低,土地浪费严重。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污染、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问题,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背景
回顾我国历史,历代封建王朝崩溃、社会动荡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粮食问题的影子。即便在过去的100年间,在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革命性进步的近代历史中,我国也曾遭受过大规模的粮食危机。这种现象直至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的温饱问题才得到了根本转变。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我国政府在世界粮农组织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为今后中国全面加快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突飞猛击的发展,据统计,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期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表单位:%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7-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再次让国人看到粮食紧缺给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破坏作用,警示人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人们重新认真审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正如1995年美国人布朗曾发表《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三、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继续作为国家经济主要增长点,但农业经济总量比例的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发生变化。从我国国情分析,如果农业经济总量无法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国民生产生活需要,未来将影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健康发展。而足够的耕地资源是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要条件。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这两个问题相互纠缠在一起,困扰着不断崛起的中国。甚至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对立的,无法调和统一,提出如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牺牲耕地的观点,而且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似乎也为这类观点提供了一些证据。但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压力,当前中国需要进一步探索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耕地保护目前的困境
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耕地1.212亿公顷,对比2005年1.22亿公顷,耕地增长率为-0.13%。虽然我国一直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并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违法用地案件频发的趋势,但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土地征用、土地利用过程中违法违纪案件依然层出不穷,且涉及耕地的比例较大,破坏耕地现象依然严重。
表3 2006-2010年涉及违法用地案件和土地面积
分析原因,我国耕地保护之所以处于被动局面,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制建设、法制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落后、农业经济生产力效率低下且无法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是一个主要原因,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不够积极
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农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体系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为我国确保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但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依然是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经营、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阻碍了新技术快速推广,导致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难以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点。
然而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选择深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因为与交通运输服务业、制造业、工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经济增速较慢,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需的周期较长。所以不少地方政府选择牺牲农业经济,大规模吸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与此同时大量劳动力和包括耕地在内的土地资源流向其他产业。甚至一些以GDP增长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交通运输业、工业、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往往在吸引投资时忽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将我国的基本国策抛诸脑后,不仅引进破坏生态环境的高污染项目,甚至违法占用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