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 .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 . 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C . 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革D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2. (2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期中) 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

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诠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

这一现象的出现()A . 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B . 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C . 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D . 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 (2分) (2019高一下·鄄城月考) 下图中的“麦哲伦十字架”位于菲律宾宿务岛东面的马克丹岛上,是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特意修建的。

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 . 完成了环球航行B . 证明了地圆学说C . 传播了西方文明D . 带来了殖民灾难4. (2分) (2020高二下·大名月考) 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

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促使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A . 海外殖民扩张B . 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C . 工业革命D . 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5. (2分) (2017高三上·天津月考) 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A . 海上贸易突飞猛进B . 成为“世界工厂”C . 已经掌控世界市场D . 自由经济政策盛行6. (2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期中)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A 2.C 3.D 4.A 5.C 6.C 7.B 8.D 9.C 10.C 11.A 12.D 13.B 14.D 15.C 16.C 17.D 18.B 19.A 20.A 21.B 22.B 23.D 24.B 25.D 26.C 27.D 28.B 29.B 30.A 31.(1)目的:呼吁美国遏制苏联。

影响: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分)(2)(2)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抵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

(4分)(3)特点: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

(4分)原因: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分)32.(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3分)(2)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4分,任意4点即可)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重心的南移。

(3分,任意3点即可)(3)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品质:勤俭致富;乐善好施;坚持诚信;注重信誉等。

(任意2点即可,共2分)33.(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人热衷传播天主教。

(3分)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进步;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冒险精神(2分)(2)影响: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分)(3)垄断组织。

(1分)影响:促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长汀、连城、武平、永定、漳平、上杭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高一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1.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由此可见,商代A. 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B. 农产品大多进入流通领域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D. “众人”大多应属自耕农【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可以看出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单凭个人力量不利于农业生产,正确答案为C。

材料看不出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A错误。

商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更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B 错误。

商代是奴隶社会,“众人”多为奴隶而不是自耕农,D错误。

2.《周礼•考工记》载:“凡攻(从事)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陶工制坯)之工二。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笫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公田变为私田B. 铁器牛耕的推广C. 国家走向统一D. 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等信息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铁器牛耕的推广,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劳动者的能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关,A错误;材料与国家是否统一无关,C错误;材料与社会制度无关,且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器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D错误。

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排除。

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C项错误。

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 将公田化为私田B. 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 土地兼并D. 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20·全国Ⅲ) 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 铸铁技术的进步B . 商品交易的需要C . 审美观念不同D . 国家统一的推动【考点】2.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如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 .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 .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 .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 . 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考点】3. (2分) (2019高一下·辽宁期中) 元朝世祖时期,每年会有上百万石的稻米从南方运至京师大都(今北京)。

京师民众越来越依赖于来自于南方的粮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 社会经济的衰退B . 专制皇权的高度膨胀C . 经济重心的南移D . 统治集团的荒淫无度【考点】4. (2分) (2017高一下·拉萨期中)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B .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C . 手工业产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D .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考点】5. (2分)(2016·江苏模拟) 清代海关货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

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

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 . 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 . 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 .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 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考点】6. (2分) (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示意图,读图后可知近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③官僚资本的兴衰④商品经济开始出现A . ①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考点】7. (2分)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东张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东张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东张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尝百草,教民耕作。

能种值嘉谷“.成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这位先贤是()A.大禹B.神农氏C.李冰D.郑国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5.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确保对瓷器的垄断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如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

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A.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7.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A.青瓷中的秘色瓷B.白瓷C.唐三彩D.珐琅彩8.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B.西汉C.南北朝D.北宋9.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A.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0.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C. 公民陪审法庭的建立D. 陪审员实行抽签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建立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这样就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项符合题意;公民大会在此前就已存在,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同题意无关,排除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同材料题意无关,排除B项;D项是体现民主制度的,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6。 《魏书》载:“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材料反映了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
A。 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B. 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C。 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的信息说明均田制的实施主要是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A项是影响;B是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的影响;C属于经济信息,不符合材料中主旨.
10。下列有关各国解决统一国内市场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俄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度B。 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
C。 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D。 德意志是通过王朝统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或改革的掌握和理解。日本通过推翻幕府统治夺取了政权,并不属于解决统一国内市场问题,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BD两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11。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清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年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这位先贤是A. 大禹B. 神农氏C. 李冰D. 郑国【答案】B【解析】【详解】A项,结合所学知识,大禹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其历史贡献主要是治水,故A 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故B正确;C项,结合所学知识,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从题干中“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一“革命性突破”正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商朝时期没有出现铁犁牛耕,故A排除;秦汉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隋唐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清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地理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A.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读图,2015年后,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人口变化的特点是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D正确。

人口政策调整后,出生率提高,少儿人口比重可能上升,故A错误。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总人口数量会增加,故B错误。

2015年后,15~64岁人口比重为负值,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故C错误。

【2题详解】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新增人口不能转化成劳动力,我国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故D正确。

十年内,少儿没有成为劳动力,“用工荒”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少儿人口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缓解,不是解决。

故A、B、C 错误。

【点睛】2015年后,我国已经实行2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必然上升,人口总量也增加,少儿人口比重可能增加。

政策实行后,10年内,新增少儿不能转化成劳动力人口。

3.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加,小于0,人口减少,读图可知,图中国家在图示1-3时间内,人口增加,在4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以后为负值,人口数量在4达到最大值,故选D。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清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年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25小题,共50分)1.“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故①②③正确;④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2.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A. 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B. 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C. 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D. 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治维新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建立近代工业,向西方求购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故选B。

A项错误,明治维新后日本已经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的统治;C中帝国主义说法错误;D项不是直接的目的。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

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

与此相关的日本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需要掌握。

3.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①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③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④增强国家的实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增强国家的实力,D正确。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福清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A. 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 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D.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23年青铜器牛尊的发现推翻了“汉代赵过始为牛耕”的记载,说明牛耕最晚出现于战国时期,可能更早,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但无法得出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并非主要说明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D选项错误,文献史料也有历史价值,并非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

产品分类也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

福建省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word版(有参考答案)

福建省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word版(有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2.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

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3.观察下图,它反映了()A.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B.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D.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4.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

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5.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A.宋代造船技术登峰造极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粉彩瓷器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6.《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7.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这位先贤是A. 大禹B. 神农氏C. 李冰D. 郑国【答案】B【解析】【详解】A项,结合所学知识,大禹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位部落首领,其历史贡献主要是治水,故A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业进化而来的,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故B正确;C项,结合所学知识,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郑国修建了郑国渠,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从题干中“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可知这一“革命性突破”正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商朝时期没有出现铁犁牛耕,故A排除;秦汉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隋唐时期早已使用铁犁牛耕,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合,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设问要求是土地兼并产生根本原因,A选项是土地兼并的原因和表现但是不是根本原因;B选项符合题意,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封建社会后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而土地私有制容易形成买卖,故是导致兼并的根源;C选项不符合史实,在封建社会多数朝代是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办法的,如唐朝的均田制;D选项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土地兼并导致的一种结果,就是佃农经济,而非土地兼并的原因。

4.《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蜀沃野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水利工程在四川,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陕西省境内的水利工程,故B排除;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绍兴,不经过四川,故C排除;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不位于四川,故D排除。

5.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

A.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B.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 确保对瓷器的垄断D.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官窑属于为皇家和官府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官营手工业,所以主要是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所以不计成本,只求精美,为皇家所赏识为最高目标,故B正确;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供皇家享用,与垄断瓷器无关,故C排除;官窑生产出的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故A 排除;技术垄断,不利于传承,故D排除。

【点睛】官营手工业: 1. 产品共皇室贵族使用; 2.产品不投放市场; 3.由官府控制,集中进行大作坊生产;4.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 5.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于满足自身需要和缴纳贡赋。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6.如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

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A. 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 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 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 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比重最大的是河南道和河北道,体现北方丝织业比南方较为发达,A项正确。

B项是对表格信息的片面反映,排除。

表格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排除C。

D项不符合史实,江南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在减小,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7.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A. 青瓷中的秘色瓷B. 白瓷C. 唐三彩D. 珐琅彩【答案】A【解析】【详解】瓷器在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即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根据材料中的“唐代,越窑,翠色”可以看出描述的是青瓷,故A正确;白瓷是邢窑的,故B排除;唐三彩是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瓷器,材料是翠色,故C排除;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故D排除。

8.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 战国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

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项晚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

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

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

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

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

9.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A. 商周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出现了商帮。

因此D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

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帮10.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

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A. 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 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C. 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D. 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生产工具。

图1为耧车,是播种工具;图2为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图3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

这三个工具都能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故C正确;曲辕犁属于唐代耕作工具,故A排除;仅图2能体现人们利用自然力,故B排除;水排在后来失传,故D排除。

【点睛】此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明确图片的基本内容;第二,根据图片文字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材料信息;第三,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四个选项。

11.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A. 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C. 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D. 封闭边界固守疆土【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是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比较繁荣,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此时西方的大量物品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海禁政策也不是封闭疆界,是有限度的开放,故D项错误。

12.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

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

这种情况说明了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答案】C【解析】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成,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和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排除BD。

1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民谣反映鸦片后者后,列强经济侵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

以此为标志,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产生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贸易中心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丝织业,排除D。

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中国出现了最早一批民族工业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等,联系题目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因为洋务运动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所以正确答案为B。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 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 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 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 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都是近代爱国实业家,创办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故D项正确;李鸿章是学习西方的先行者、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故AB项错误;四个人都不是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故C项错误。

1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 严重倒退B. 顺利发展C. 停滞不前D. 曲折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

其发展正是体现了曲折发展,故选D。

A项不符合发展特点,故排除。

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项民族资本主义也在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7. 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