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外科概要 有头疽

外科概要 有头疽

有頭疽
有頭疽是發生於肌膚間的急性化膿性疾患。

初起時皮膚上即有粟米樣膿頭,焮熱紅腫脹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相繼增多,潰爛之後,狀如蜂窩,指捺有膿不流,範圍常超過9~12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以上。

年老體弱者患腦疽、背疽每易內陷。

病因病理
外因-感受風溫濕熱之毒,而致氣血運行失常,毒邪凝聚皮肉之內而成。

內因
情志內傷,氣鬱化火
房室不潔,勞傷精氣,以致腎水虧損,水火不濟,陰虛則火邪熾盛。

平素恣食膏粱厚味,以致脾胃運化失常,濕熱火讀內生。

臨床表現
好發部位:皮膚堅韌,肌肉豐厚之處都可發生。

以項、背最為多見。

年齡:以中年、老年為居多。

實證多見於中年人,虛證多見於老年人。

病程:約一個月左右。

治療
內治
外治
注意事項
☉外貼膏藥應緊貼患處,?藥宜散佈均勻。

☉瘡口皮膚應經常保持清潔,可用2~10%黃柏溶液或生理食鹽水拭淨。

☉切忌擠壓。

☉高熱時應臥床休息,多飲開水。

☉忌食魚腥、辛辣等刺激發物。

☉氣血兩虧,毒滯難化者,可適當增加營養食品,如雞、肉類。

有头疽

有头疽
伴发热、口渴、便 干溲赤等火毒炽盛 症
全身症状也随之减 轻或逐渐消失
逆证
若阴虚之体火毒炽盛者,若治疗护理不 当,阴更虚,火更旺,则可致火毒内陷, 而发生火陷证。
若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若治疗护 理不当,气血更虚,则可并发干陷证。
若合并内陷证则可出现神昏谵语、气息 急促等严重的全身症状。
有头疽
【概述】
概念:有头疽是一种发于肌肤间的急 性化脓性疾患。
名称:发于脑后的称脑疽,其中位于正 中称对口疽 ,位置略偏的称偏口疽;生 于背部的称发背疽 ,俗称搭背,其中发 于上背部的称上搭背(手),发于下背 部的称下搭背(手);发于腰部的称腰 疽。
预后:若治疗护理不当,以致毒盛正虚, 毒邪内攻而转成陷证,预后多不良。发 于项后、背部者,常不易透脓,则内陷 变证较为多见,其病情较重;
气虚毒滞证 治法:补益气血,托毒透脓。 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二)外治
初期 金黄膏、玉露膏或清热解毒的鲜草药 外敷。
中期 脓熟切开排脓。 病变范围较大者,脓成切开时,一般可作“﹢”
或“﹢﹢”形切开引流; 溃后九一丹、八二丹掺于初期外用药外敷, 药线引流。 后期 脓尽新生,用生肌散掺于生肌玉红膏或
【鉴别诊断】
多发性疖病(发际疮): 脂瘤染毒(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 :
【治疗】
(一)内治 风热蕴结证(初期) 治法:散风清热,活血消肿。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火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

阴虚火炽证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生肌白玉膏敷贴。
(三)西药治疗
抗生素治疗:一般可选用青霉素或其他抗 生素治疗。或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疮疡

中医外科学第七章-疮疡

第七章疮疡第一节疖疖:发生在肌浅薄表部位、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根据病因、症候不同,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面部〕、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西医名称:疖〔毛囊炎〕、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特点:①好发:暑季,小儿②色红、灼热、根浅突起、多在3厘米。

〔石疖——有一脓头;软疖——无头〕。

③易脓、易溃、易敛,出脓即愈。

病因病机:暑毒或汗出不畅或痱子抓伤染毒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

1.治法:轻者无须治。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②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③体虚毒恋,阴虚热证——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增液汤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化湿,清化湿热——五神汤+参苓白术散2.外治法:初:金黄膏外敷,每日一次中:切开排脓后期:生肌长皮——生肌橡皮膏蝼蛄疖——十字切开,有死骨者取出第二节疔疔:发病急,易于变化而危险性极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

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特点:①好发:手足、颜面。

②疮形如粟,根深而硬,肿痛并见,寒热并现。

③如处理不当,颜面部的疔疮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其功能1.颜面部疔疮西医名称:颜面部疖、痈病因病机:因火毒之热为患治法: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炽热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

①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②炽热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外治:①初起——箍脓消肿——金黄散、玉露散②脓成——提脓去腐——九一丹、八二丹③溃后——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生肌散、白玉膏2手足部疔疮西医名称: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等病因病机:因脏腑火毒炽盛,外因手足部外伤染毒临床表现:①蛇眼疔:甲边肿痛,2~3天即可成脓,局部可形成甲下成脓②蛇头疔:发于手指末节,肿如蛇头状,7天可成脓,多伴恶寒、发热等③托盘疔:发于手掌部,肿胀高突,疼痛剧烈,约2周成脓,常伴全身病症,易损筋伤骨肚脐疔、足底疔……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有头疽的特点与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有头疽的特点与病机

1.概念: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

2.特点:
①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
②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③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
④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3.病机:本病总由外感风温、湿热,内有脏腑蕴毒,内外邪毒互相搏结,凝聚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成。

素体虚弱时更易发生,如消渴患者常易并发本病。

阴虚之体因水亏火炽,则热毒蕴结更甚;气血虚弱之体因正虚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均可使病情加剧,甚至发生疽毒内陷。

疖 疔、有头疽、发、丹毒、瘰疬、走陷 2

疖 疔、有头疽、发、丹毒、瘰疬、走陷 2


(三) 其它: 中成药: 单验方: 西药:
疔疮
一、概述: 1、 概念:指发病速、危险性、急性感染 。 2、好发部位:颜面/手足等处。 3、特点: 疮形如粟,坚硬根深。 变化迅速,易毒邪走散 变证:颜面者―走黄危证, 手足者―损筋伤骨。
疔疮
5、分类: 颜面疔疮、 手足疔疮、 一般性感染 红丝疔 烂疔(气性坏疽) 特异性感染 疫疔(皮肤炭疽)
手足疔鉴别


类丹毒 与手指部疔疮相 鉴别, 发病前多有猪骨,鱼虾 刺等刺伤皮肤,或破损 皮肤接触猪肉、鱼虾史。 红肿不显,常表现为游 走性的红紫色斑片,一 般不会化脓。
手足疔治疗
四、治疗 一、辨证施治: (一)火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脓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痈-概述
1. 含义:指皮肉间急化脓性病。 2. 相当于:皮肤浅表脓肿、急性 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3、特点: 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 痛, 结块范围 6~9cm,易肿脓溃 敛,伴恶寒,发热等,不损筋 伤骨,不会造成陷证。
痈-概述

5、命名:发病部位不同, 而有许多名称, 生于颈部,称颈痈; 生于腋下,称腋痈; 生于脐部,称脐痈; 生于胯腹,称胯腹痈; 生于委中穴,称委中毒。

三、诊断 (一)共性: (二)不同点: 1、有头疖: 毛囊及皮脂腺为核心硬结, 红肿疼痛, 3cm大小,
突起根浅,顶端黄白, 溃后少量脓液。 区域淋巴结肿大。


生在大腿部和小 腿部的有头疖, 若挤压或碰撞可 以转变成发。
疖-诊断
2、无头疖; 皮肤红色肿块, 无脓头 或有簇生, 破流脓水,潮红胀痛。 生面部者--挤压或碰撞--疔 疮。

第五节 有头疽PPT讲解课件稿

第五节 有头疽PPT讲解课件稿
多见于脑疽、发背,尤以脑疽多见;严重 并发症,险恶。
火陷、干陷、虚陷。
脑 疽 ( 后 期 )
脑 疽 ( 后 期 )源自 偏 脑 疽 ( 虚 证 )脑 疽 ( 虚 证 )
脑 疽 ( 治 愈 )
发 背 疮 ( 中 期 )
上发背、中发背(对心发)、下发背(对脐发)
发 背 疮 ( 干 陷 症 )
气血两虚(久病或素体气血虚,顺证收口 期)
主证:略 治则:扶正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略)
2、西医治疗
抗菌素
治疗原发病、支持、对症处理
3、外治
A、初起:清热散结、箍束毒邪
金黄膏或千捶膏
B、溃脓:透脓祛腐,清热泄毒
金黄膏+八二丹
切开
切口选择:一般用“十字”、“双十字” 或“井字”形,不用“一字”形。
E、多发于中老年、虚弱者、消渴者。
F、严重者可发生内陷
3、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先从一个毛 囊底部开始,沿深部阻力较小的脂肪组织蔓 延至皮下深筋膜,再沿深筋膜向四周扩散, 累及邻近的许多脂肪组织柱,然后向上穿入 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因此外观为多发脓 头,伴红肿热痛,深部为脓液在皮下扩散积 聚,形成脓肿。
右 侧 偏 脑 疽 ( 中 期 )
四候:局部症状 总病程约一月左右,初 期在第1候,溃脓第2-3候,收口期在第4候; 每候7天。
成形、成脓、脱腐、生肌
2、逆证
A、阴虚水亏者,则疮形平塌,疮脚散漫, 疮色紫暗,不易化脓,或脓水稀少;有的带 血水,疼痛剧烈。伴高热、唇燥、口干、食 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痈的切面(黑色代表脓液)
病因病机
实 外感:风温、湿热、火毒 内生:脏腑蕴毒
毒蕴肌肤,经络阻塞, 气血运行失常。

有头疽

有头疽
有头疽
定义:是发生于肌肤间的多个相邻毛囊的急 性化脓性感染:脑疽,又称对口疮,对口疽。 生于背部者:发背疽,分为上、中、下发背 生于背两侧:搭手,分为上、中、下搭手 生于少腹者:少腹疽。 穴位命名:百会疽, 膻中疽。
病因病理
外因:感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聚肌肤而发 。 姿食厚味,湿热内生 三者均导致 内因 劳伤精气,阴虚火旺 脏腑蕴热,蒸腾 情志内伤,气郁化火 于肌肤而发。 **多为内外邪合而致病,本病内因发病是其主 要方面,尤其是阴虚火旺者,最为多见。
上搭手
上搭手
中搭手
中搭手
中搭手
脑疽
脑疽
脑疽
腹疽
辨证论治 :分两类4型。
1.正盛邪实: 火毒凝结型 湿热壅滞型 2.正虚邪实:
局部肿痛、化脓。部位不同, 全身症状不同。
正虚邪实证 共证 证型 阴虚火炽 糖尿病、老年瘦弱者, 疮色紫滞, 脓水带血水, 疼痛剧烈。 全身证 。 气虚毒滞 老年肥胖者, 疮色晦暗, 脓水色带灰绿, 破溃 后易形成空壳, 胀肿木痛。 全身证。
诊 断
1.发病年龄:中老年者居多。 2.发生部位:皮肤较厚的坚韧之处都可发生。 但以项后及背部多发,且不易透脓,内陷变 证多。 3.病变范围:容易向四周扩展蔓延,直径一般 常超过10cm,大者可至30cm。 4.症状:全身症状:较明显。表热证→里实热 证→消失。
5局部:四候:7天为一候:成形、成脓、脱腐、 生肌 (与三期大致相同)。 初期: 初起皮肤即有上有一个或数个粟粒样脓 头,继则红肿向四周扩大,灼热,疼痛。伴表 热证。 溃脓期:疮面逐渐腐烂,形似蜂窝, 渐脓液畅 泄,腐肉渐脱。 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以后逐渐收口 愈合。
疮形平塌, 根盘散漫, 不易化脓腐 异 肉难脱,脓 水稀少。病 程较长

有头疽、流注、无头疽

有头疽、流注、无头疽

【治疗】
一、内治:暑湿流注宜清暑解毒化湿,方 用清暑汤加减;余毒流注宜清热解毒、 凉血通络,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 汤加减;淤血流注宜活血化淤通络,方 用活血散淤汤加减,全身热毒症状明显 者加用黄连解毒汤。
二、外治:初期按阳证处理。及时处理原 发病灶。
【护理】
1.及时处理疔、疖及皮肤破损等。
2.患病之后应卧床休息,以防流注再发 它处。
三、分类:主要包括附骨疽、环跳疽。
一 附骨疽
【概说】
一、概念:是病邪深在,附着于骨的急慢 性普通化脓性疾病。
二、西医病名: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三、临床特点:好发于儿童,好发于四肢 长骨,起病急,全身高热、寒战,四肢 长骨的某一部位突然发生局限性的持续 性的剧烈疼痛。如不能及时救治,切开 或自行溃破后,脓水淋漓不断,进入慢 性阶段,形成窦道,造成骨骼的破坏。
三、全身表现:常有明显的热毒症状。
四、合并症:内陷。
有头疽
【鉴别诊断】
一、疖 病小而位浅;无全身明显症状; 易脓,易溃,易敛。
二、脂瘤染毒 患处有结块,或有扩大的 毛囊口,可挤出皮脂栓;染毒后红肿多 局限;全身症状较轻;溃后脓液中可见 豆渣样物质。
【治疗】
一、内治:初期,宜清热解毒,和营托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中 期,如毒盛正已虚者宜扶正托毒,方用 托里消毒散加减;如消渴病发生有头疽 而又表现为阴虚火旺者,宜滋阴生津, 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
(三)局部分层穿刺:对本病早期诊断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核素骨显像:在发病48小时即可发 现病变部位,但不能定性。
(五)CT检查:能提前发现较大病灶,但
对于细小骨脓肿较难发现。 (六)X光平片:14天后才有可能发现病灶。 【鉴别诊断】急性附骨疽应与流注相鉴别。

有头疽 - 中医药方精选网

有头疽 - 中医药方精选网
多见.
1 阳证(热毒炽盛证) 初起患部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随即焮肿高大,脓
头增多,疼痛日增,伴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等症。成脓后逐渐溃烂,
形如蜂窝,脓出黄稠,溃后脓液畅泄,腐肉脱落,继则新肉生长而痊愈。其间可伴高热、
口渴、尿赤便秘等症,后期则脉静身凉。
2 阴证
胱经主司寒水,乃聚湿之所,水湿与外盛热邪或暑湿相合,则湿热壅盛,阻滞气血,蒸
酿为脓。由于太阳经为多血少气之经,因此偏脑疽多难于起发,疮形也较散漫。
1.2 外感风温、风热 巅顶之上,惟风可至;火性炎上。因此,风温、风热等阳邪,
易袭人上焦,喜伤阳统之经督脉及诸经之表太阳经,风温、风热之邪侵入经脉,阻滞气
《诸病源候论》在继承《内经》论痈疽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认为“肿一寸至二寸,疖
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进一步指出痈疽的区别,重点在于病变
范围大小的不同。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则认为:“色白者言疽,红肿者言痈”、
“红痈乃阳实之证,白疽乃阴虚之证”。极力主张以色泽分痈疽,以痈疽分阴阳。《医宗金
疽的争论却一直在继续。综合诸家思想及临床实践,可以认为:痈、疽是气血为毒邪阻
滞不通而导致的化脓性疾患.其区别在于:①范围大小不同:痈较小,一般在6~9cm左
右,疽较大,在9—12cm左右,甚则更大。②病变部位不同:痈发于肌肤之间,疽则发
于肌肉及筋骨。⑧症状轻重不同:痈症状轻,疽较重。④病程长短不同:痈病程短,一
无消渴等原发病,其证有阴阳虚实之分,可作为证治的依据。至于所属经络部位在临床
上仅对部分患者的施治起参考作用。
[病因病机]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脑疽》云:“夫脑疽者,俗称对口是也,但所发不同,其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头疽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头疽研究进展

- 158 -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信作者:李大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头疽研究进展唐世杰① 李大勇② 【摘要】 有头疽具有临床常见且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者可引发脓毒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认定为中医外科重症之一。

因此在临床中探寻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对近些年来针对有头疽治疗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就中西医治疗有头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有头疽 痈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4.05.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5-0158-05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ANG Shijie, LI Dayo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5): 158-162 [Abstract] Cephalic gangre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fficult to heal, it can lead to sepsis in severe cases and even endanger the patient's life, therefore, i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severe c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Therefore, exploring cost-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clinical work. This article collected, summarize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phalic gangrene. [Key words] Cephalic gangrene Carbuncl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有头疽临床中归属于疮疡类疾病,较为常见[1],其名称源自中医“疽”病。

中医外科学之有头疽共59页文档

中医外科学之有头疽共59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医外科学之有头疽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有头疽中医诊疗

有头疽中医诊疗

有头疽中医诊疗摘要】有头疽是一种发生于皮肤肌肉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生在脑后部的称“脑疽”、“正对口”、“偏对口”,生在背部的称“发背”、“搭手”,生在手足背部的称“手足发背”,生在少腹部的称“少腹疽”……因外感风热、湿热、火毒之邪,气血瘀滞,结聚于肌肤间所致。

以局部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有多个脓栓堆积,溃后形如蜂窝,直径超过9cm,甚至大于30cm,易致疽毒内陷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关键词】重症有头疽中医治疗案例:何某,男,51岁。

主诉:背部结块,红肿热痛25天。

现病史:患者今年6月初右下背部无明显诱因突发一结块红肿,上有粟粒样脓头,痒痛兼作,家属帮行挤压后红肿迅速蔓延,三天后出现恶寒发热,肿势渐大,于6月17日在外院行右背部切开排脓术,术后局部疼痛未减,肿势未消。

7月3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有头疽”收人病房诊治。

入院时背部结块红肿热痛,伴发热(体温38.6℃),神疲乏力,口干多饮,纳呆,便秘溲黄。

检查:右下背部潮红肿块大小约48cm×40cm,肤色黯红,漫肿,上有多个黄白色脓头,状如蜂窝,按之有黄色质稠的脓液溢出,中有约7cm×5cm大小疮面,脓液稀少,质地较稀薄,疮内黄色脓腐较多,疮口基底肉色黯红。

夹有黑色腐溃组织,背部呈皮下潜行性空腔。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3.6×109/L,中性粒细胞84.8%,淋巴细胞7.2%,空腹血糖23.8mmol/L。

舌质黯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痈。

中医辨证:湿热壅滞.瘀阻肌肤。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处方:野菊花15g、蒲公英15g、黄芩10g、生地黄、全瓜萎、生黄芪各30g、赤芍、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0g、半枝莲、皂角刺、生薏苡仁各15g、牡丹皮、连翘、野菊花、制大黄、当归各12g、黄连、白芷、生甘草各9g。

在局麻下于右下背部痈肿下方作3cm×3cm“+”字型切口引流,予皮纸蘸八二丹药捻提脓祛腐,外用金黄膏。

外科学——发、有头疽

外科学——发、有头疽

外科学——发、有头疽1.下列各项,不属于发的临床特点的是A 初起仅有单个脓头B 红肿蔓延成片C 灼热疼痛D 全身症状明显E 红肿中央明显,四周较淡2.患者,女,32岁。

左臀部出现硬结,红热不显,有触痛,步行不便,有患部肌肉注射史。

应首先考虑的是A 无头疽B 有头疽C 臀痈D 痈E 肉瘤3.有头疽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内陷B 走黄C 伤筋D 损骨E 流注4.以部位命名的是A 发B 背疽C 肠痈D 烂疔E 委中毒5.有头疽切开引流常作A 对口引流B 一字形切口C 十字形切口D 梭形切口E S型切口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其特点是初起无头、红肿蔓延成片,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

2、【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由于肌内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结块。

其特点是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3、【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 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有头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有多种命名,有头疽发于脊背部正中者,称为背疽,又名发背。

5、【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若脓腐阻塞疮口,脓液蓄积,引流不畅者,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人疮口,蚀脓引流。

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

若疮肿有明显波动,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作“+”或“++”字形切开。

如大块坏死组织一时难脱,可分次祛除,以不出血为度。

细目四发要点一发的概念与特点发展病变范围较痛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织炎。

有头疽

有头疽

有头疽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其病名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各异,如发生于巅顶正中者名玉顶疽;生于脑后部者名脑疽;生于鬓角者称鬓疽;生于膻中穴部位者称膻中疽;生于脊背部正中者称背疽、发背;生于背及腰部两旁者称搭手;生于臀部者叫臀疽;生于大腿内外者名腿疽。

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名。

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故名。

即现代医学外科感染之痈。

该病发无定处。

由于所发部位之不同,或形态之各异,而有许许多多之命名。

例如: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等等。

有头疽之发病,多因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使湿热火毒内蕴,造成内脏积热,气血凝滞,营卫不和,邪阻肌肤而发。

临证所见有虚实之分。

其初起见局部红肿热痛,根束高肿,疮头有如粟米一只或多只不等,疼痛剧烈,甚则伴有全身寒热,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脉见洪数,舌红苔黄者,此为有头疽之实证。

该证之治疗,宜清热解毒,疏风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或用黄连解毒汤等;外用金黄膏敷贴。

溃后腐肉不去者,外敷九黄丹,或五五丹。

若疮面较大,腐肉难脱者,亦可手术剥脱切除。

若腐肉已除,疮面红活者,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

在辨证上,若疮之始发,证见疽形平塌,根基漫肿,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脓多较迟缓,溃后脓汁清稀,神疲纳呆,面色无华,脉数而无力,舌绛或淡者则属虚证。

其治疗宜温阳补益、调和气血之剂。

若偏于阴虚者,可内服竹叶黄芪汤之类;若气血两虚者,则可选托里消毒散之类。

外敷用药可参实证之法处理。

同时,可考虑加用桑柴火烘法以助其阳。

若治疗失控或处治失时或误治,往往造成内陷之并发。

参见陷证条。

有头疽的诊断要点好发于皮肤较厚及坚韧之处,但以项后(脑疽)、背部(背疽)最为多见。

初起患部红肿,上有粟粒状脓头,痒痛并作,肿块渐向周围扩大,脓头亦相应增多。

溃脓时疮头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范围常在9-12厘米之间,甚可大逾30厘米。

5 有头疽

5 有头疽

(图)
1.临床表现好发于皮肤坚韧,肌肉丰厚之处,以项、 背部为多见。
《疡科心得集》云“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 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初起、成脓、收口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
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宜常规检查血糖、 尿糖。根据病情作疮面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血细 菌培养加药敏、电解质等检查。
宜明辨热毒之轻重、正气之盛衰,分期辨证论治,谨 防疽毒内陷。实证宜和营解毒,清热利湿;虚证宜扶 正托里。
内治
1.辨证论治
外治
火毒凝结证 湿热壅滞证 阴虚火炽证 气虚毒滞证 气血两虚证
2.其他疗法
(1)高热时应卧床体息,多饮开水。 (2)切忌挤压患处。 (3)保持疮周皮肤经常清洁。 (4)食宜清淡,忌食鱼腥、辛辣等刺激发物,以及甜腻
•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 证候:溃后疮面愈合迟缓。新肌不生,色淡红而 不鲜或暗红,脓出稀薄;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纳少;舌质淡胖,苔少,脉细。
• 治法:益气养血,托里生肌。
• 方药:八珍汤加减
• 初起火毒凝结证、湿热壅滞证,用金黄膏或千捶膏外 敷;阴虚火炽证、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外敷。
• 成脓予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 用七三丹,外敷金黄膏,若脓腐阻塞疮口,脓液蓄积, 引流不畅,可用药线蘸五五丹或药线蘸八二丹插入多 枚疮口,蚀脓引流,若疮肿有明显波动,可作“+”字 或“++”字形切开手术,如大块坏死组织难以脱尽, 可蚕食清疮。腋腐大部脱落,疮面渐洁,改用九一丹 外掺,外敷红油膏。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亦有多种病名,如过饮药酒兼 厚味积毒蕴发者,称酒毒发;湿痰郁结而成者, 称痰注发等。

有头疽科普宣传PPT课件

有头疽科普宣传PPT课件
有头疽科普宣 传PPT课件
目录 介绍头疽 头疽的病因 头疽的症状 头疽的预防
头疽的治疗
介绍头疽
介绍头疽
头疽是一种常见的热带病,由 获得性或细菌感染引起 种植头疽的标志是头部疼痛和 皮肤破裂
介绍头疽
头疽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若不治疗 会导致感染扩散
头疽的病因
头疽的病因
头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导致, 主要是葡聚糖阳性球菌 头疽可从感染的动物或人传播 ,例如猪,猫等
头疽的病因
人们应根据预防措施防范头疽Biblioteka 头疽的症状头疽的症状
头疽的主要症状是头安排部位 不适,伴随着皮肤破裂和溃疡 ,以及红肿和,渗出物 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症状 将恶化
头疽的预防
头疽的预防
人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身体清 洁并避免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
医务人员应采取措施,如穿戴手套和口 罩,以防止头疽的医源性传播
头疽的治疗
头疽的治疗
头疽需要早期治疗,包括抗生 素和手术治疗 患者应遵从医嘱,并定期复诊
头疽的治疗
头疽的治疗期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 能需要数周或数月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

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本病总由外感风温、湿热,内有脏腑蕴毒,内外邪毒互相搏结,凝聚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成。

素体虚弱时更易发生,如消渴患者常易并发本病。

阴虚之体因水亏火炽,则热毒蕴结更甚;气血虚弱之体因正虚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均可使病情加剧,甚至发生疽毒内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