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11-13章)

合集下载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3-6年级)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3-6年级)

手电筒、3个木块、1个长方体 影子的观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 筷子、平滑的木板、和木板等大的白纸、橡皮泥、 的变化 4张长方形的卡纸、夹子、手电筒、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制作潜望镜 光的强弱与温度 纸盒、剪刀、镜片 多面镜子、温度计、纸、凹面镜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温度计、黑色纸、粉色纸、铝箔纸、黑色蜡光纸、白纸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 三个黑色的纸袋 热 烧热的岩石、冷水、盛水的塑料袋、烧杯、石膏糊、豌豆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盘子 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塑料袋、纸、放大镜、牙签、水 长方形塑料盒、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小铲子、饮料瓶、废 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报纸、塑料膜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 植物覆盖的土、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喷壶 素 模拟河流对土地的影 盒子、土、小棍、塑料杯子、大饮料瓶 响 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 喷水器、自制家园模型 什么影响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 细绳、小车、垫圈、秒表 运动的关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 小车、橡皮筋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 橡皮筋、钩码 生的 用气球驱动小车 小车、气球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弹簧测力计、钩码、适宜的物体 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光滑与粗糙的平面、小车、条形盒测力计、钩码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 小车、条形盒测力计、钩码、平面 的摩擦力
7
4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三年级下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章节 1.1 1.2 1.3 1.5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4.6 4.7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 播种 研究根的作用 植物茎的作用 观察蚕卵 蚕的生长变化 主 要 器 材 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饱满没受伤的种子、玻璃杯、纸巾、土壤、 带根的植物、试管、水、植物油 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蚕卵、桑叶 蚕、直尺、桑叶、小架子或纸做的小格子 分组 演示 选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材 页码 3 4 8 13 22 24 27 29 42 46 48 50 52 54 64 66 69 71 73 75 78

2019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含答案)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

2019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含答案)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

11章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1.(2019潍坊)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019·齐齐哈尔)小红和小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A”或“B“)。

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的C点挂4个钩码,在D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2019 青岛)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和数据记录如下:② 4 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利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4.(2019淮安)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屮:(1)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之一是方便测量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

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 处挂_______ 个钩码(实验中所用的钩码均相同)(3)小明又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专题11 细菌、真菌、病毒-中考生物一模、二模优质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

专题11 细菌、真菌、病毒-中考生物一模、二模优质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

专题11 细菌、真菌、病毒1.(2022·北京平谷·二模)研究人员为探究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展开了以下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A.选择两种不同树种的树叶,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B.实验前对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处理C.实验时,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另一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答案】A【分析】对照实验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甲、乙两组以细菌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

为保证变量唯一,应选择同种树叶,A错误。

B.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防止杂菌的干扰,B正确。

C.一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一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落叶潮湿,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水分,D正确。

故选A。

2.(2022·北京房山·二模)每年的3月24日和12月1日分别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和艾滋病日。

统计数据显示,结核病超艾滋病成为最致命传染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肺结核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B.结核杆菌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C.握手可以传播艾滋病D.艾滋病的病原体属于原生生物【答案】A【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详解】A.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A符合题意。

B.结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C不符合题意。

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第02期)专题11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原卷版)

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第02期)专题11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原卷版)

一、选择题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取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并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m/s2,2.【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从下列所给器材中选出本实验所必须的器材有;为能按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还缺少的器材有(写出一种即可)。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带滑轮的长木板;3.【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物理试题】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答案保留三为有效数字)。

v=。

①打4号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4-点间的加速度大小为a=。

②064.【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振针打点速度较大B.点迹密集的地方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点迹不均匀说明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4)图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A、B、C、D、E五个计数点,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H SO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1.(2021·广东高考真题)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待测液,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B.C.D.2.(2021·浙江高考真题)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3.(2021·全国高考甲卷真题)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 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 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 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 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4.(2021·全国高考乙卷真题)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B 2MnO HCl +(浓)CD24NaCl H SO +(浓)5.(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测定醋酸浓度 B .图乙测定中和热C .图丙稀释浓硫酸D .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6.(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图示表示灼烧操作的是A .B .C .D .7.(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取4mL 乙醇,加入12mL 浓硫酸、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4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2mL 溴水中若溴水褪色,则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B探究乙酰水杨酸样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取少量样品,加入3mL 蒸馏水和少量乙醇,振荡,再加入1-2滴3FeCl 溶液若有紫色沉淀生成,则该产品中含有水杨酸C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 蒸馏水 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2Na O ;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22Na OD探究23Na SO 固体样品是否变质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2BaCl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已经变质8.(2021·湖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检验溶液中4FeSO 是否被氧化 取少量待测液,滴加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净化实验室制备的2Cl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 溶液、浓24H SO 的洗气瓶 C 测定NaOH 溶液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工业酒精制备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中加生石灰,蒸馏9.(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10.(2021·湖南高考真题)1-丁醇、溴化钠和70%的硫酸共热反应,经过回流、蒸馏、萃取分液制得1-溴丁烷粗产品,装置如图所示:已知:Δ3232432342CH (CH OH+NaBr+H SO CH (CH Br+NaHSO +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I 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提高产率B .装置Ⅱ中a 为进水口,b 为出水口C .用装置Ⅲ萃取分液时,将分层的液体依次从下放出D .经装置Ⅲ得到的粗产品干燥后,使用装置Ⅱ再次蒸馏,可得到更纯的产品 1.(2021·福建宁德市·高三三模)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装置①量取盐酸 B .装置②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C .装置③制乙酸乙酯D .装置④分离汽油和水2.(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图A 是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B .图B 是分离溴和苯 C .图C 是测定反应热D.图D是灼烧碎海带3.(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2021·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5.(2021·山东高三三模)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NaHCO3晶体B.用装置乙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C.用装置丙分离苯和溴苯D.用装置丁测定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6.(2021·辽宁沈阳市·沈阳二中高三月考)工业上用萤石(主要成分是CaF2)、浓硫酸、氢氧化铝和碳酸钠溶液通过湿法制备冰晶石,某化学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制取Na3AlF6的装置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装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的仪器B.装置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F2+H2SO4ΔCaSO4+2HF↑C .装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D .Na 2CO 3溶液和HF 加入先后顺序,先加Na 2CO 3溶液再通HF 气体 7.(2021·天津南开中学高三二模)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8.(2021·山东高三三模)某小组利用废弃的FeBr 3溶液获取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 3.如图所示,下列设计合理的是A .用装置Ⅰ蒸发结晶可获得无水FeCl 3B .待装置Ⅱ中的反应结束后,应立即向Ⅱ中鼓入空气,将有毒气体赶进V 中C .用装置Ⅲ可制备氯气D .用装置Ⅳ分液时,应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9.(2021·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0.(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模拟)水合肼()242N H H O ⋅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3242NaClO 2NH =N H H O NaCl +⋅+.图中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在裝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化钙制取3NHB .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 .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 口通入3NHD .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3NH11.(2021·河南高三三模)下图为去除气体中少量杂质并收集相应气体的装置,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1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九中高三二模)下列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能相符合的是A.图A装置可以验证Cu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B.图B装置可以去除甲烷中的杂质气体乙烯C.图C装置可以分离碘和CCl4的混合液体,提纯CCl4D.图D右侧装置产生气泡速度较快,可以说明FeCl3对H2O2的催化效果更好13.(2021·江西高三二模)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实验室制氯气B.装置乙制备NaHCO3C.装置丙比较MnO2和FeCl3的催化效果D.装置丁比较K sp(AgCl)和K sp(AgI)的大小14.(2021·重庆高三三模)室温下,下列实验过程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15.(2021·浙江高三三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往装有镀锌铁皮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当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时,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完全反应B.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实验步骤为: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C.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将几根已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SO水溶液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D.测定216.(2021·山东高三三模)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7.(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18.(2021·江西九江市·高三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图1装置可制取NO气体B.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图3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D .图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19.(2021·江西南昌市·高三二模)高铁酸钾()24K FeO 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24K FeO 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 溶液,24K FeO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迅速产生2O ,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制备24K FeO 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含答案)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

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课练(含答案)11章 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

11章简单机械和功实验专题1.(2019淄博)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有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

③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是利用了图________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6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

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筒斜面的机械效率。

(3)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

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

A、焦耳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C、阿基米德原理D、欧姆定律2.(2019·广州)如图16所示,A点为硬棒的重心,O为支点,硬棒水平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硬棒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能否用图16中的弹簧测力计按图17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硬棒所受的重力?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小枫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

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着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2)分析第1、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斜面光滑程度一定时,_____ (3)分析第3、4、5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 计算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3章 内能与热机 计算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3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

求:(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2)提供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焦炭的质量(q焦炭=3.0×107J/kg)。

2.如图所示,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汽缸的横截面积是20cm2,冲程长30cm,每个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强是4×106Pa,求:(1)每个做功冲程做功多少?(2)如果一质量是1000kg的小轿车做匀速运动,所受到的摩擦力是车重的3,行驶5km,耗油1.4kg,则该小轿10车的效率是多少?(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g取10N/kg)3.用某金属壶烧水,金属壶的质量为300g,内盛1kg水.当把壶中水从20℃烧开时,它们一共吸收了3.47×105J的热量(1标准大气压下).则:(1)水吸收了多少热量?(2)求金属的比热容.[c水=4.2×103J/(kg·℃)]4.小明家有一艘玻璃钢海钓船,底部平直,其参数如表所示(柴油热值q=4.3×107J/kg,g取10N/kg)。

(1)不出海时,空船放置在水平沙滩上,船底与沙滩的接触面积为2m2,求船对沙滩的压强。

(2)小明一家人某次出海钓鱼,人员和钓鱼装备共300kg,船匀速直线行驶4.3km,船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12,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为12kW,消耗柴油1kg(假设柴油完全燃烧)。

求:船行驶的速度和发动机的效率。

5.一辆功率为60kW的载重汽车保持功率不变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受到的阻力是4.5×103N,发动机每小时耗油20L,求:(1)发动机的效率。

(2)如果油箱内还有汽油50L,那么还能行驶多远?(ρ汽油=0.8×103kg/m3,q汽油=4.6×107J/kg)6.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kg,温度为20℃,放入836℃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kg、20℃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J/(kg·℃),c合金钢=0.42×103J/(kg·℃)]求:(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7.一辆总质量为m1的小型载重汽车,以v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时间t,此过程汽车的功率为P,消耗的汽油质量为m2。

专题11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问题-2021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题方法培优(原卷版)

专题11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问题-2021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题方法培优(原卷版)

专题11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问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小C.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D.一块砖切成两块后,密度不变2.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

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

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枺的存活率。

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3.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4.某同学比较“测物质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两个实验后,认为:①所测的物理量相同;①测量的工具相同;①需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

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和①B.①和①C.①和①D.①、①和①5.小明想测出家中消毒用的酒精的密度。

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为30g,然后将瓶子内倒满酒精,测出瓶子与酒精的总质量为115g,然后将酒精倒入量筒中,测出瓶子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33g,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100mL。

他在实验时的操作、所测的数据及读数都是正确的,忽略测量误差对数据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下列推算正确的是()A.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为82g B.瓶子的容积为105.7mLC.酒精的密度为0.82g/cm3D.酒精的密度为0.85g/cm3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实验题6.用以下器材;足够的待测液体,带砝码的托盘天平,一个空玻璃杯,足够的水,测量某液体的密度。

专题11 伏安法和特殊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解析版)

专题11  伏安法和特殊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解析版)

专题11 伏安法和特殊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是电功率一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一个升华,知识性综合性,是各省市中考中最常考的电学实验。

伏安法测电功率主要考查电路的连接、电路故障、电流表的读数及电功率的计算,特殊方法测电功率侧重考查电路的设计、实验步骤及表达式的书写等。

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P=UI。

2.电路的设计: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了多次测量,还需要滑动变阻器,还要用到组成电路必备的元件:电源、开关、导线,所以电路图如下:3.实验过程和记录表格:连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的0.8倍,并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数据和观察到的灯泡的亮暗情况填入下表:U/V I/A P/W 小灯泡的亮度1234. 实验结论:(1)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烧坏;当U实<U额时, 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2)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

(3)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例题1、(2021山西中考真题)“圆梦”学习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其他接法合理即可)。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不动。

但用手按住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4)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又测出了几组数据,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实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50. 教材P74演示实验实验11-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目的】1. 比较碳酸钙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通过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也能像碳酸钙那样和盐酸发生反应。

2. 了解盐和酸的反应。

3. 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实验用品】试管、橡胶塞、导管、碳酸钠、碳酸氢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1.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NaHCO3 + HCl=NaCl + H2O + CO2↑2. 盐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实验小结】1.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能和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

2.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51. 教材P74演示实验实验11-2向碳酸钠溶液里滴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目的】1. 了解盐和碱的反应。

2. 观察现象,思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用品】试管、滴管、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1. Na2CO3 + Ca(OH)2=2NaOH + CaCO3↓2. 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实验小结】盐和碱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除了要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外,盐和碱还必须能溶于水。

52. 教材P75演示实验实验11-3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目的】1. 了解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

2. 观察现象,思考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用品】试管、滴管、NaOH溶液、BaCl2溶液、CuSO4溶液【实验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1. 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 ;BaCl2 + CuSO4=CuCl2 + BaSO4↓2. BaCl 2是盐;CuSO 4也是盐,盐和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第十一章 田间试验设计

11第十一章 田间试验设计

第十一章田间试验设计一、田间试验设计的重要性树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优良性状的表现都是在田间复杂的环境条件影响下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学研究成果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实践结果如何?一些引进的优良品种是否适应本地区,一些新选育的品种是否比原有品种更高产稳产,一个些新技术措施是否比原用措施增产等等,都必须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试验,才能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和科研成果的评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采用接近大田试验的方法,结果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有效性。

二、田间试验的要求1、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该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试验地土壤种类、土壤肥力、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和营养措施(如整地、挖穴、施肥水平等)。

2、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包括准确度和精确度两个方面。

(1)准确度:指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小区产量或其它性状)与其相应真值的接近程度。

越是接近,则试验越准确。

但在一般试验中,真值为未知数,故准确度不易确定。

(2)精确度: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即试验误差的大小。

它是可以计算的。

试验误差越小,则处理间的比较越精确。

当试验没有系统误差时,精确度与准确度一致。

误差产生:①测量工用是否准确。

②设计方法、抽样是否正确。

3、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进行同样的试验,可以获得与原试验相似的结果。

这样,才能保证新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4、试验的目的性要明确首先,应抓住当时当地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解决丰产问题,就不能把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施肥等都当作主要任务来抓。

三、林木田间试验的特点1、试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大都具有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两个发育周期。

2、树木个体大,根系深,占地多,试验面积大,易造成地形、土壤、营养、光照以及气候条件的不一致性,加大株间差异。

第十一章 田间试验设计3、树木如果用种子繁殖,则后代变异大(遗传组成不同,父本花粉不同),个体间竞争严重。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初中生物苏科版初一七年级]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初中生物苏科版初一七年级]

第十一章空中的生物第一节鸟类教学目标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⑶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课件及实验用具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生物圈包括几部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我们的教材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出发来安排的。

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生生活的动物及陆地生活的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生例举会飞的动物并做简单的归类。

一、鸟: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草原、灌丛、水面、树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

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之外,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

有些鸟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

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㈠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活动目标•;通过探究,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运用有关的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确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活动准备鸟的标本和图片,鸟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收集与鸟类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等代谢活动特点有关的资料。

过程方法1.提出问题你要探究的问题是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依据是:3.制定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观察的对象:需要收集的资料:4.实施计划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如下:结果和结论:探究的结果:结论:提出新问题1.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你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2.你认为,在探究活动中,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完这个探究,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请把问题记录在下面:通过思考或与同学探讨后,将已经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有关专家,继续探究通过探究,你是不是对鸟类了解更多了?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胸部肌肉发达;心肌发达;胸部的骨很突出,骨轻而坚固;食物残渣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身体的体重;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高中化学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0新课标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

3.(2020年7月浙江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C【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

秋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二)实验探究练习题及答案

秋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二)实验探究练习题及答案

玻璃片水玻璃片沙子秋(新人教版)物理(走进中考)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探究实验)1.(13扬州)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发现沙子的温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

(1)沙子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使沙子受热均匀(2)水水蒸气液化放热2.(12大连)1.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升高温相同加热器加热时间3.(12南充)小华同学在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为了验证猜想;她做了以下探究实验:(1)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两温计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为_____℃;(2)在同样条件下分别给水和油加热;如果在_______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它们比热容的大小.(1)质量20(2)加热时间(温变化)温变化(加热时间)4.(12河北)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计示数如图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升高了4℃;则水的温升高了℃。

[c水=4.2×103J/(k g·℃);c煤油=2.1×103J/(k g·℃)](1)未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水(3)25.(12十堰)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2019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包含答案)——11章 专题训练—杠杆实验类

2019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包含答案)——11章  专题训练—杠杆实验类

11章专题训练—杠杆实验类1.(2019淮安)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屮:(1)实验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之一是方便测量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

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 处挂_______ 个钩码(实验中所用的钩码均相同)(3)小明又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吋,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19威海)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下沉,若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悬挂2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需在B点悬挂个钩码;之后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不动”、“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2)如图乙所示,小明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左盘盛放物体,右盘加减砝码,此天平是利用了哪一类杠杆制作面成的?。

(3)小明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①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右偏移,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假如砝码因生锈等原因质量增大,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2019荆州,31)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3)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 A 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 B 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9德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实验专题11-13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实验专题11-13章

班级: 姓名: 学号: …………………………………………………………………………………………………………………………………………………………九年级物理上期中复习实验专题(11、12、13章)一.密度概念的建构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⑴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 2 与3、1与 3 )或4 与5 ( 5与6 、4 与6 )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⑶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 、B 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

(1)从所得的图像来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关系。

(2)A 、B 两种物质中,_ 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3、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①比较l 、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 _的;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的。

②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____(填“无关”或“有关”)。

③上述实验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的图线__________反映了铝块实验情况。

4、二、密度的测量1、高阳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将矿石放在左盘中,将砝码放在右盘中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标号)。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1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1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11实验与探究1.(2019•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模型构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B.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C.同位素标记法:DNA的复制方式的研究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的来源【答案】B【解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采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A 正确;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采用的是纸层析法,B错误;DNA的复制方式是利用15N标记,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了32P和35S标记,两者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C 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氧都采用对比实验法,D正确。

2.(2020•新疆月考)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作用相同的是()A.“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CuSO4的作用【答案】B【解析】制备细胞膜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而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蒸馏水可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用到盐酸的作用是配置解离液使细胞分离开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杀死细胞,改变细胞通透性,加速染色,两者的作用都是解离,B正确;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用的是新制氢氧化铜,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用的是铜离子,D错误。

第13章 内能(实验专题)

第13章  内能(实验专题)

第十三章内能1、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

(1)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a)、(b)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

(2)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b)(c)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

②比较(b)和(c)两图可知:。

2、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有关.推理性结论:.推理依据:.(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1)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②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3、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

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

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题一、实验专题
二、易错题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计滑轮摩擦,当水平向右的 拉力F=5N 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所受地 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_______N .如果物体在2s 的时间内 运动了4m ,则力F 端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
2、物重5N ,乙物重3N ,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

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 .0,3N ; B .0,5N ; C .2N ,5N ; D .2N ,3N .
3、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F 2、F 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5.如图:保持F 的方向不变将杆由A 位置匀速转动到B 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始终不变
D .始终变大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