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合集下载

4.1认识11~20各数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4.1认识11~20各数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4.1 认识11~20各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1到20的数字,并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1到20的读、写方法。

2. 理解数字11到20的大小关系。

3. 学习用数字11到2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到20的读、写方法,以及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数字11到20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到20。

2. 计数器或者其他计数工具。

3. 加减运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字1到10,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到20,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这些数字都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

然后,教师示范读、写这些数字,并让学生跟读、跟写。

3. 感知数字大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字11到20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学生比较11和12的大小,然后比较12和13的大小,以此类推。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数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让学生用计数器或者其他计数工具,数出11到20的数字,并记录下来。

5. 加减运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字11到2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例如,教师出示题目“11 4=”,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运算的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字11到20的读、写方法,以及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1. 抄写数字11到20,每个数字写5遍。

2. 完成加减运算练习题。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数字11到20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加减运算方面的表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念出11~20的数词。

2.能够正确书写11~20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辨认11~20的数词和相应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11~20的数词读法和书写。

2.让学生理解11~20的数词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11~20。

2.数码表。

3.用于练习的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要求学生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码表上对应的数字11。

3.引导学生发现11这个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上的时间等。

第二步:认识12~20的数词1.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片12,要求学生诵读,和数码表上对应的数字进行对照。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念出13、14、15等数字,理解其阿拉伯数字的表示。

第三步:数词与数量的对应1.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配对练习,将数词与对应的数量进行匹配。

2.利用实际物体,让学生进行数量的比较,加深对数词和数量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巩固11~20的数词认识。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一份小小数词表格,列出11~20的数词及对应的数量。

六、教学反馈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数词表格,对比讨论。

2.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回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1~20各数的认识,掌握数词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最新范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教材79页“做一做”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范文二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11~20各数西师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11~20各数西师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11~20各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2. 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1~20各数,学会数数、读数、写数。

2. 学习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

3. 学习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学会数数、读数、写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数的组成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数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数、读数、写数能力。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数的组成和意义。

五、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通过具体、形象、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1~20的数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大小顺序,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数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

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并理解其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物展示、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

3.准备加减法算术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10的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11-2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些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11-20各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数字的顺序,理解大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要求每组学生按照顺序正确地读写11-20的数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顺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12+5、17-8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11-20的数字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能用11-20的数字组成哪些有趣的数?请每组选一个最有意思的数,向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从11数到20,并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数:从11数到20。

2. 理解数的意义: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如11表示有11个物体。

3. 运用数学语言: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4. 操作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对数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数数,从11数到20,并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玩“数一数”的游戏,从11数到20,检查学生的数数能力。

2. 学习数数:教师引导学生从11数到2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注意每个数的发音和顺序。

3. 理解数的意义:教师展示各种物品,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数一数,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展示11个苹果,让学生数一数,理解11表示有11个苹果。

4. 运用数学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例如,教师问:“你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我有15支铅笔。

”5. 操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加深对数的认识。

例如,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数一数自己组内的铅笔数量,然后报告给全班。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数数和数的意义。

同时,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数数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游戏和操作活动,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地从11数到20。

2. 评价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了解学生是否能理解每个数的实际意义。

3. 评价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观察学生是否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11—20各数的加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1—20各数的加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1—20各数的加减(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11—20各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熟练进行11—20各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11—20的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学例1:11 3=14(1)出示数字卡片11和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1和3相加应该怎么计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从11开始,依次往后数3个数,即可得到答案14。

2. 教学例2:18-5=13(1)出示数字卡片18和5,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8减去5应该怎么计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从18开始,依次往前数5个数,即可得到答案13。

3. 教学例3:12 8=20(1)出示数字卡片12和8,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2和8相加应该怎么计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从12开始,依次往后数8个数,即可得到答案20。

4. 教学例4:15-7=8(1)出示数字卡片15和7,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15减去7应该怎么计算呢?(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从15开始,依次往前数7个数,即可得到答案8。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一年级第七、八、九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件,备课计划

一年级第七、八、九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件,备课计划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掌握20以内的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2、数学思考: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对小数目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情感与态度: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同时渗透交通安全的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关键】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数数1、(出示主题图)马路上车来车往,老师带着小朋友过马路,请你数一数图中过马路的小朋友有几人?加上老师一共有几人?数一数画面上一共有几个人?数一数有几辆汽车?有几棵树?2、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主动探究1、猜根数、学数数。

(1)教师握住9根小棒,让学生猜小棒的根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数与代数”部分,是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重要阶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0-10的数数、认数、比较大小和简单加减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11-20的数域,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大范围的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组成,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十位与个位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十进制”的初步概念。

2. 学情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具体操作和游戏来学习。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数数基础,但对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理解尚浅。

因此,教学中需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习困难可能集中在理解“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意义上,以及如何将数分解为十和几的组合。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实物模型、图片、游戏等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受。

3. 教学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其顺序和大小关系,掌握数的组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初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能力,同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达成情感目标。

4. 教学重难点阐述与关系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

这是因为学生首次接触两位数的概念,需要从具体到抽象过渡,理解“十”作为计数单位的重要性。

解决策略包括利用小棒、计数卡片等工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十”与“几”的组合过程。

重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关键。

5. 教法与学法-教法选择: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数的组成,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3)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北京版 (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读写。

2. 11-20各数的运用。

3.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读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通过展示图片、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1-20各数,并学会读写。

例如:出示11个苹果,引导学生说出“十一”,并学会书写数字“11”。

(2)学习11-20各数的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11-20各数进行描述和计算。

例如:小明的书本有11本,小红的书本有9本,一共有多少本?(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写出以下数的读法和写法:12 15 18计算:7 6= 9-4= 8 5=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5. 布置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平时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运用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课时完成:14课时。
1、3、单元教学的处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采用多种联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单元
教学
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老师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思维的多元性,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算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算法的多样化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将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消化、总结出的多种算法。这里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学生,引导学生把自己总结的算法说出来。我在听课时就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位老师在上退位减法时,当时的例题是16-8,当老师讲了一种算法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小棒得出不同的算法,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小同学就通过摆小棒,得出了一种不同的算法,当这名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可能当时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急于将自己本节课的任务完成,在学生还没有将自己的算法讲清楚时,就打断学生,草草地让学生坐下了。结果,这一节课下来,算法的多样化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其时,我就亲眼目睹这里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中还是体现出来了,只是由于老师倾听学生不足,把学生总结的多样化给埋没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象要求学生倾听老师一样,认真倾听学生,及时捕捉学生中体现出来的算法的多样化。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
教学关键
过程推导与理解

一上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上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计划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

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北京版 (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1-20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认识2. 数的大小比较3. 数的顺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3. 学生用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11-20的数,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11-20的数(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11-20的数。

(2)学生自主练习数数,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

3. 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

(2)学生练习数的大小比较,巩固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

4. 数的顺序(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1-20各数的顺序规律。

(2)学生按照顺序练习数数,巩固对数的顺序的认识。

5. 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数学》课本第27页的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数数练习,提高数数能力。

七、板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1. 11-20各数的认识2. 数的大小比较3. 数的顺序4. 解决问题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并能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字11-20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小板书、数字棋盘等。

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1.复习数字1-10的认识,让学生回顾数字1-10的名称和大小关系。

2.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即数字11-20的认识。

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1-20,让学生认识数字11-20的名称。

2.利用小板书或数字棋盘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纵数字,感受数字11-20的大小关系。

第三步:课堂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数字11-20,加深记忆。

2.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20的理解。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0分钟)1.让学生互相询问数字11-20的顺序,巩固记忆。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字11-20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数字的实际意义。

四、板书设计•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字11-20的名称及大小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生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巩固对数字11-20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轻松地掌握数字11-20的认识,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4)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不要求学生去记,有初步印象即可。

(5)教学时能放手的要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课时安排】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1课时11~20加减法…………………………………..1课时数学乐园………………………………………………...1课时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们刚才的回答中有没有数呀?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到现在为止你们和哪些数成为好朋友了?(学生说,老师写0到10)2.导入新课教师结合屏幕上的数字(例如:14、19、20)提问:这些数字你们见过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20。

2.了解数字11-20的读法和书写。

3.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1-20。

4.掌握数字11-20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11-20。

2.训练学生书写数字11-20。

3.掌握数字11-20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区分数字11-20的不同之处。

2.掌握数字11-20之间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11-20。

2.教师准备小板书和书写工具。

3.学生备有练习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20,通过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1-20的书写和读法。

第三步:讲解数字特点1.讲解数字11-20的书写特点,强调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练习书写1.学生书写数字11-20,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五步: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比较数字11-20的大小关系,讨论结果并呈现在小板书上。

第六步:展示成果1.学生展示自己书写的数字11-20,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总结1.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字11-20的认识和书写。

2.鼓励学生积极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完成练习本上关于数字11-20的练习。

八、板书设计数字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十位 1 1 1 1 1 1 1 1 1 2个位 1 2 3 4 5 6 7 8 9 0九、教学反思1.学生对数字11-20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2.可以增加数字11-20的相关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1-20的认识和书写。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

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

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

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

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

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导言:本教案是基于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11-20课时,重点讲解了各数的认识。

1-10课时主要是教授数的认识,这10课时则更深入地介绍了各种数字,如偶数、奇数、加数、减数等等。

这将为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将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本教案主要介绍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认识一些序数词。

2.掌握数字13-20的写法和读法。

3.理解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及其特性。

4.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1.13-20的写法和读法。

2.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及其特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增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减法。

2.如何在数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数的运算。

四、教学方法:1.板书法。

2.讲解配合实例分析。

3.游戏与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第11课时:基数和序数1.引入:导入数字13的写法和读法:“十三”,然后考科学生13之后的数字自行枚举。

2.概念的学习:解释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并将学生分组自己枚举一些基数和序数,向同学汇报。

3.练习: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

第12课时:偶数和奇数1.引入:老师问学生,自己家里用过“单数”和“双数”这个词吗?神秘地告诉大家今天要讲什么?各位同学还知道别的奇妙的名词吗?2.概念定义:解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它们的特点。

板书1-20中的哪些数字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练习:让学生用花红花蓝的方式,将1-20的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组。

老师核对答案,然后让同学指出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4.游戏:数数游戏,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组比赛,其中以拍手抓筛子的方式来取胜。

奇数组两人一组,偶数组三人一组,分别拿到一个筛子,轮流往地上抛一个,如果抛出后筛子正面朝上的点数与自己组的人数一致,那么可以得一分。

结果组得分最高的胜出。

第13课时:运算符加法和减法1.引入:让同学来认识加号和减号,然后再告诉他们+和-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11-20各数|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

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日常生活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那么11-20这些数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

”2. 探究新知(1)认识11-20各数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的读写方法。

②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③教师提问:“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出这些数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20各数。

(2)数数顺序①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数数,从11数到20。

②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数数是否正确。

(3)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①教师出示日常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量。

②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数量,如:“这里有一只狗,两只猫,三只鸟。

”3. 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

(2)教师出示日常生活图片,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数量。

4. 总结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

六、课后作业1. 练习本上的习题。

2. 观察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七、板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11-20各数1.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和数数顺序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中的“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11-20各数的现象”。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11-20各数 (16)-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11-20各数 (16)-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11-20各数 (16)-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认识并会写11到2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能够用11到2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认识并会写11到20的数字。

2. 能够用11到20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将数字与实物对应起来。

2.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和实物操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数字的含义。

2.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数游戏,让学生复习0到10的数字,并引出今天的新内容:认识11到20的数字。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1到20的数字。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物,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数字的形状和顺序。

3.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如摆放小木棒、计数器等,来练习数数和写数字。

引导学生将数字与实物对应起来,理解数字的含义。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11到20的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顾数字的含义和加法、减法运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11到20的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共3时)
第一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新授:
(一)、教学数数: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 第2题。

下面我们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

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

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一生演示。

P87 第1题。

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口述各数的组成。

开火车练习。

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3、4、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87第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认识11—20各数。

新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

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

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
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就是十几。

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

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2)、P86做一做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其他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3)、师范写,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字。

(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

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三、巩固练习:
P87第4题。

P87第题。

师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生在作业本上写数。

P89第4题。

最后一题你能介绍好方法吗?
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后小记:
板书设计:
第三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新:
教学一图四式:
师左手拿一捆小棒,右手拿三根小棒,你能根据这些小棒写算式吗?10+3=13 13-3=10
3+10=13 13-10=3
教学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一共有3个数,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名称
板书:10 + 3 =13
加数加数和
减法也有自己的名称13 - 10 =3
被减数减数差
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写出4个算式,然后介绍给同桌各部分的名称。

你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了吗?
被减数就是和,减数是一个加数,差是另一个加数。

练习计算:
(1)P89 第1题连线
(2)P89 第2题知道怎么填大于、小于和等于吗?
(3)计算比赛。

出示一些小园片,问:你能看出这儿大约有多少个小园片吗?
你是怎么看出的?
(1)独立完成P89 第3题。

(2)同桌合作一人摆园片,一人估计大约有多少。

二、堂练习:
P88 第1题P89-90 第4、两题
三、教学小结:这节可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后小记:
第四时: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例六、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读数,学生写数,请一板演:
2、计数器的认识:
十位上拨下1颗,表示多少?再在个位上拨下3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13 十位上是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拨数学生读数。

14、17、19、18、20
一、复习引入:
1、读数、写数:估算:您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几个吗?练习十五第3、4题。

2、板书1
3、1、19、20学生读,选择13说说这个数3、1各在什么位上?小结:从右边起,地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板书:个位、十位
3、复习一图四式及给部分名称:
根据第4题中的图1,看图写出4个算式:板书10+3=13 13-10=3
3+10=13 13-3=10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从这四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10+4= 14-4= 14-10= 6+10= 16-6=
二、尝试迁移:
1、尝试计算:11+2= 你是怎么想的?
数的方法,利用计数器计算:个位上加2是3,十位还是1,一共是13。

出示:13-2= 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第题:11+4=
3、试一试:13+4= 6+12= 16-= 11+7= 18-6=
三、综合练习:
1、比较大小:第2题
2、送信:动物园召开联欢会,聪明的小狗表演节目,你能知道小狗要把卡投到哪个信箱里吗?
3、连线:接下,很动物也想试试,小朋友一起和他们想一想,哪两只动物的信是送给同一个信箱的。

第1题。

我们也做游戏:这次活动是谁组织的?涂色。

书P90
四、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后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