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与热点专题五选修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教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
5、土壤根据形态,可分为砂土、黏土、壤土。读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类型 砂土 壤土
黏土
主要组成 砂粒
砂、 粉、黏粒 黏粒
空隙 多、大
兼有 少、小
水
肥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易流失
透水、 保水
保肥
透水性差、 保肥 保水性强
气
通气 通气 通气差
热
土温较高 适中
土温较低
壤土: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保水、保肥、透气性好,是农作物种植 的理想土壤。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 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 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 成的影响。(4分)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 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生物多样性分析思路 水热条件好,具有多样性
【答题语言】1、山地纬地度形低、,气热候量多充样足,水降平水差多异,水热条件好; 23另区、 、:域地人水环形类平境复 活方的杂 动向多, 影植样相 响被性对 小丰高,富度影区,大响域可,时空能气间间是候短大经(,、、垂干海纬直扰陆度) 少兼跨垂差 ,备度直异 生,大差显 态位。异著 保置气, 护过候生 较渡湿存 好,热环 等地,境 。形物多复种样杂丰;多富样;等地 形多样(多山地、丘陵食等物)、;饵料 天敌、人类干扰、生物入侵等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们们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考二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考二轮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全套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环境保护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阔别课标,脱离教材完全性、系统性,为所欲为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答应的。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实行,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基本情形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照纪律,酷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有很多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形、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形、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介绍了我国地势、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形,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散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
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形。
四、教学措施: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挑选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
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当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重视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进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会,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进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环境保护 第1课时教案
环境保护第一课时【设计思路】环境保护是选修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第三部分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部分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二部分主要考查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部分主要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
【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区域环境问题分析和防御,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着眼点,此类题目的呈现特点是通过图表来承载所有的解题信息,其设计思路、设问角度和思维价值都是围绕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而体现出来。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时,应首先明确图中地物的分布特征,结合设问,分析不同地物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应注意用规范的学科术语归纳总结图中信息,做到合理、流畅的图文转换;再次应准确的把握利用图中信息推理判断的因果关系链,这样就能保证思维的正确性。
2.教学难点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带来危害和防范措施。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大纲,主要突出“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的目的,对知识内容、体系进行梳理和建构。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
【课堂活动设计】一、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表1 新旧环境观的对比图2图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超量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大量排放工业“三废”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0 环境保护教学案(教师版)
201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20 环境保护教学案(教师版)【解读考纲】【把脉高考】【真题剖析定位】(2012上海卷)(十二)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采样点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µg/m3)甲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乙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丙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丁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戊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26.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27.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28.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29. 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解析】26.根据表中采样点环境状况,可知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7.此题注意关键词“气象因素”的理解,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到风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28.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云雾、降水、气温、污染大气等方面,注意抓住关键词“大气环境”,不能回答其它方面的影响。
29.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回答,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环境保护。
(2012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教案
201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教案【专题要点】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2.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4.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5.环境与环境问题6.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7.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8.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考纲要求】1.环境与环境问题①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②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③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①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③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④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①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③举例说明某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④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⑤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②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①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②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③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种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知识网络】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教法指引】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境保护科目:地理课型:复习教学对象:高三、1 班【课程标准】: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五.环境管理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主要以二轮材料《山东高考》为抓手,以近五年全国Ⅰ卷第44 题“环境保护”为实例,归纳总结环境保护高考题做题方法、思路,力求总结规律,提高选做题得分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环境保护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高考真题,总结做题方法,归纳做题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高考高频考点。
2.各类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措施等。
【学情分析】:环境保护为选修内容,学生对其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并不很扎实,双基仍需夯实。
高三地理环境保护学案全国通用
课堂教学设计表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知识梳理】【案例分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4)题。
图1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图2 重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图3 重庆三峡库区某环境问题面积与坡度关系图思考:(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有哪些?①;②;③(3)试分析该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②;③。
(4)根据上述材料,目前该区域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协调人地关系?【实践应用】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2)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3)根据图示信息,试就该地区今后的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1、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③、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2)图中②所示环境问题的污染源主来来自。
在我国,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地区。
(3)图中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在西欧和日本影响表现不明显。
试分析其原因。
2.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美国中国全国统计%巴尔的摩%上海%北京%哈尔滨%南宁%金属8.50 8.90 0.53 0.80 0.88 0.47 玻璃陶瓷12.00 8.40 2.05 10.75 2.56 4.52 厨余垃圾13.00 29.00 42.70 49.77 16.62 14.58 纸张51.00 36.40 1.61 4.17 3.60 1.83 纺织品 3.00 - 0.47 1.46 0.50 0.60塑料 4.00 7.30 0.40 0.61 1.46 0.56其他可燃物质 3.00 - - - - -惰性物质 5.00 - 52.24 32.44 74.38 77.44 其他0.50 - 10.00 - - -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1分)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2)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物质多,可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旅游者的合理行为、环境破坏、环境问题、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生态旅游、旅游环境建设等。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旅游者。那同学们在今后的旅游过程中,不仅要尽量减少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应积极参与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做一个生态旅游者。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知识传授给身边的人,为可持续发展尽自己所能。
1.回想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了旅游活动中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多媒体课件播放直击北京假日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旅游过程中合理行为的重要性。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分析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分析时从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三方面分析其负面后果。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5.15“石窟破坏”理解石刻、壁画等是我国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其保护是首要任务。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5.16“故宫地面破坏”和图5.17“黄山植被破坏”理解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或破坏。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案例2理解旅游者的正常活动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
学生准备:
1.网上查阅有关旅游活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回想自己在旅游时,有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
3.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选修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
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以二选一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
2.方法。
复习时需要侧重把握以下几点:(1)结合区域图文资料,明确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联系我国或世界著名旅游区的相关资料,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以著名景区的旅游发展为例,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分析资源利用现状,指出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结合世界和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所存在的生态问题,能够分析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带来的危害,提出保护生态的合理措施;结合重大污染事件和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产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3.方向。
(1)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以我国或世界特色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2)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等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及环境管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要考点1 旅游资源类型、分布、欣赏方法、开发评价与旅游规划1.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项目开发条件评价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价值越高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旅游线路的选择方法(1)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环线(或多边形)线路,避免景点和行程的重复。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尽量缩短交通用时,增加游览时间,提高游览质量。
(4)突出主题。
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对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016·全国卷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题流程游览价值有独特性、多样性、质量高低、地域组合状况等。
开发条件包括游览价值、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性、据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
我的解答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技法点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法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重在语言的规范性。
(1)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2)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3)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1)旅游资源的质量与价值(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3)市场距离(4)地区接待能力(5)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考查角度1旅游资源的保护[2017·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右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解析古村落的核心不仅在于传统民居院落物化的建筑形式,更在于生活于其中的村民日常活动中所反映的传统乡村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这种内涵与魅力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可以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激发当地居民保护文化传统与古村落民居的热情与活力,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考查角度2旅游活动设计[2017·全国卷Ⅱ]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体验角度分析,可从了解茶马古道的文化历史、自然和人文环境及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用品的准备等方面回答。
考查角度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2016·全国卷Ⅲ]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
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市场距离、交通条件、旅游资源质量、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作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香榧为小范围地区的特产,对外界的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
同时要考虑枫桥地区夏季适宜避暑的特征,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达、距离此地近、居民旅游欲望较强的特点。
重要考点2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问题与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出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声源控制,传播途径多样性减少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1.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遵循以下步骤: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归纳治理措施。
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自然原因分析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分析人口增长;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
以我国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长江以南大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长江以北小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易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不一样,只有找到具体造成污染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题流程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
种子多、易成活,说明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
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
久而久之,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我的解答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技法点拨常见环境问题类试题解题思路1.弄清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和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
2.全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视自然原因。
3.深入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与危害对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
从因到果,注重产生过程原理。
“危害”,要考虑直接或间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4.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合理措施和建议针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如:针对森林破坏进行护林、造林及林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措施。
考查角度1生态环境保护[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右图)。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