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称谓
皇室称谓
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大王
对帝王的尊称
大君
古时天子的别称
大皇
对帝王的尊称
大庭
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
大行
对初死皇帝的讳称
圣
对皇帝的尊称
上
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
今上
对当时帝王的称呼
上皇
上古的帝王
王
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
足下
战国前后,臣下对君主的敬称词
万岁
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
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
万乘
帝王的代称
乘舆
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天王
殷周时天子只称王
天颜
帝王的容颜
天囚
对帝王的蔑称
所天
帝王的别称
小童
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
冲人
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太祖、高祖、世祖
对开国帝王的尊称
太行
是指刚刚崩逝,未称庙号、谥号的皇帝
太宗
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可汗
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子女对父辈的自称
臣
嫔妃自称
妾、奴家
太后自称
老身
皇帝自称
朕
对皇帝的称呼
官家、大家
单于
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人牧
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
九重
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
朝廷
本来指帝王接见臣下纥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明王
对帝王的尊称
后主
后嗣君主
县官
皇帝的代称
官家
皇帝、朝廷的别称
至尊
皇帝的称谓
皇帝的称谓1、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3、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而这些庙号、谥号在历史书籍及书报上是常见的。
4、称谥号:谥号产生于周朝。
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
譬如,周武王,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他为“武”,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而叫他周武王了。
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关心内政,就谥他为“文”,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而叫他做周文王了。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被消灭了。
但是,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
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
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
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
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
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
古代官职称谓大全
古代官职称谓大全1. 皇帝 (huáng dì) - 古代君主的最高称号,在中国古代帝王制度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统治力。
2. 太子(tài zǐ) - 皇帝的嫡长子,是未来的继任者。
通常会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
3. 大臣 (dà chén) - 皇帝的高级官员,负责辅助皇帝治理国家事务。
4. 宰相(zǎi xiàng) - 皇帝的首席大臣,负责国家政务的总管理。
5. 高官(gāo guān) - 位居高级职位的官员,负责具体部门的管理和决策。
6. 文官 (wén guān) - 负责文化、教育、文艺等领域的官员。
7. 武官(wǔ guān) - 负责军事和安全事务的官员。
8. 衙役 (yá yì) - 监管和维持官府秩序的人员。
9. 仕宦人员 (shì huàn rén yuán) -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府任职的人员。
10. 地方官(dì fāng guān) - 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的官员。
11. 将军(jiāng jūn) - 统率军队并负责军事行动的高级军官。
12. 知府(zhī fǔ) - 地方官的最高职位,负责管理和统治一个地方。
13. 巡抚(xún fǔ) - 负责一定地区的行政和司法事务的高级官员。
14. 司法官(sī fǎ guān) - 负责司法系统的官员,包括审判、裁决和执行刑罚。
15. 监察官(jiān chá guān) - 负责监督官员和政府机构的行为和行政活动的官员。
16. 侍卫 (shì wèi) - 负责保护皇帝和皇室成员安全的宫廷卫士。
17. 太监(tài jiān) - 对宫廷事务负有特殊职责的官员,通常是割除生殖器官的宦官。
18. 内侍 (nèi shì) - 位于宫廷内部的官员,负责协助和服务于皇帝。
古代帝王的封号与称谓
古代帝王的封号与称谓古代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以威严和权力统治着整个国家。
除了名字,古代帝王还有各种封号和称谓,这些称号不仅彰显了帝王的威严和地位,更是对帝王功绩的赞美和肯定。
首先,古代帝王的封号通常是由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命名的。
这些封号包括“太祖”、“高祖”、“太宗”等,常常被用于最初建立王朝的开国皇帝。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被封号为“太祖”,这是对他建立明朝的壮举的肯定。
其次,帝王的封号还与天地万物有关。
古代的人们对天地的崇拜和敬畏深入骨髓,因此帝王常常被称为“天子”或者“天皇”。
这种封号寄托着人们对帝王权威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意味着帝王是连通天地的存在。
除了封号,帝王还有许多重要的称谓。
其中最重要的是“陛下”。
这个称谓表达了臣民对帝王的恭敬和尊崇之情。
在古代中国,臣子们家训都禁止用“陛下”来称呼任何人,这是因为这个称呼是专属于帝王的。
此外,帝王还有许多荣耀的称谓,如“万岁”,用来祝贺帝王长命百岁。
当帝王生日、即位或国家有大典时,臣民们会高呼“万岁”并表达对帝王的祝福。
另外一个重要的称谓是“真龙天子”。
根据古代中国的传统,真龙只存在于龙子龙孙身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象征。
因此,称呼帝王为“真龙天子”具有特殊的寓意,代表着帝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
帝王的封号和称谓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们也反映了帝王的君临天下、统治百姓的权威和能力。
同时,这些封号和称谓还传达了帝王的威信和声望,为帝王建立了威严的统治形象。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帝王的封号和称谓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专属性。
帝王不再是社会的最高权力,因此封号和称谓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中,这些称谓常常被用于对具有权威和崇高地位的人物进行赞美,例如对伟大领袖、杰出人物的尊称。
在结尾,我们不能仅仅把古代帝王的封号和称谓看做一种礼仪形式。
这些称谓深刻的反映了帝王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威的尊重和崇拜。
帝王的封号和称谓是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帝王历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如何称呼皇帝?盘点你不知道的古代皇帝的称呼
如何称呼皇帝?盘点你不知道的古代皇帝的称呼>皇帝是“九五至尊”,是上天选中,“君临天下”的骄子。
所以,称呼皇帝当然不能像称呼一般人那样随意。
皇帝的称谓要包含所有的威严和气魄,所有的德性和智慧,要体现出君王所独有的存在感。
那么,究竟要如何称呼皇帝呢?称呼一般分为自称和他称两类,顾名思义,就是指自己对自己的称呼,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称呼。
在历史上,帝王的自称有着阶段性的变化。
三皇五帝之时,所谓的帝、皇就是一些部落的首领,或是部落联盟的盟主,特权色彩并不浓重。
所以那一时期,首领的自称与一般人没有区别,称“我”、“吾”、“ 余”、“ 朕”。
根据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的解释:“朕,身也。
”可见,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自夏启开始,国家诞生,皇帝作为君主,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无人敢与皇帝平起平坐,“会当凌绝顶”之后,皇帝对自己的称呼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朕”外,又出现了“余一人”、“不榖”、“寡人”、“孤”一类的谦称名词,其意乃寡德无助。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遂取皇、帝二字之和,称为“皇帝”,并继续沿用“寡人”谦称。
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从此,“朕”、“孤”、“寡人”便成了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名词,其他人不能使用,这样的规制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覆亡。
皇帝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除了在皇帝自称上做出了明显的区别,他称更是不能例外。
直呼皇帝的姓名显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统治阶级规定了一整套关于“他称”的规制,分为生称和死称。
皇帝还在世时,其他人对皇帝要称“陛下”、“皇帝陛下”、“圣上”、“主上”、“至尊”、“我主”、“吾皇陛下”、“大家”,等等,而皇帝的子、女们称呼皇帝为“父皇”。
此外,皇帝生前还可以称呼他的尊号和年号。
唐代时,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生前开始使用尊号。
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有哪些
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有哪些?皇上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
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道:“皇上篡隆,经教弘道”。
陛下陛下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尤其是官员都会这样面对面称皇帝。
“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
《国策·燕策》中写道:“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万岁、万岁爷万岁也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之一。
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呼万岁。
“万岁”一词,原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
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名皆呼万岁”。
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
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
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
天子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
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
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
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
《礼记·曲礼下》写道:“君天下曰太子。
”《尚书·洪范》中写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白虎通·爵》中写道:“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天子用来最高统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现代也可以的。
圣、圣上、圣人圣、圣上、圣人,也是一种对帝王很普遍的称呼。
不过除了称呼帝王之外,还可以称呼一些有优秀品德的人,如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
《礼记·大传》中写道:“圣人南面而治天下。
”官、官家官、官家也是对皇帝的敬称。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写道:“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上主上主,指贤明的君主。
这个称呼比较少见。
由于皇帝高高在上,故以“上”字代替皇帝。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的身份称谓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1. 君主类:
- 皇帝/天子: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中国的皇帝、罗马的凯撒大帝。
- 英王/法王/德皇:各国的国王。
- 王子/公主:王室子女的称号。
- 国君/藩王:统治诸侯的君主。
2. 贵族类:
- 侯爵:低于王爵,高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伯爵:低于侯爵,高于子爵的贵族地位。
- 子爵/男爵:低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亲王/公爵:特殊高贵地位的贵族称号。
3. 士人类:
- 大夫: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卿、低于公。
- 卿: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大夫、低于王。
- 文官/武官:古代中国的官员划分,分为以才学为主的文官和以武力为主的武官。
- 出使大使/公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高级外交官。
4. 常人类:
- 士人: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
- 隐士/仙人:追求自我修养、与尘世隔绝的人。
- 商人/贸易商:负责商品交易的人。
- 百姓/庶民:普通民众的称谓。
5. 佛教/道教类:
- 和尚/僧人: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 圣人/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 谥号,一是庙号。
(3)尊号(徽号)
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 崇颂扬性称号即为尊号。有时也称为“徽 号”, 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 (刘邦)、圣神皇帝(武则天)。
(4)全称 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如乾隆皇帝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 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 帝”,其中“高宗”为庙号,“纯”为谥 号“庙号+谥号+皇帝”的形式,如称乾隆为 “高宗纯皇帝”。
(5)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
称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
(公元前140年)。
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
元”。
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祥瑞灾
异等,也常改元。
• 年号一般用两个字,也有用四个字的,如
“建武中元”(光武帝)、“天册万岁”、
“万岁通天”(武则天)、“太平兴国”
(2)帝
秦王嬴政认为自
己“德兼三皇,功高
五帝”,把“皇”和
“帝”连起来始称 “皇帝”,为封建社 会中历代君主所沿用。 “皇帝”也简称为
“皇”或“帝”,如
“唐明皇”、“汉武
(3)、太皇太后、皇太 后、皇后、嫔妃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 太 后:皇帝的母亲; 皇 后:皇帝的正妻; 嫔 妃:皇帝诸妾通称。 有美人、贵人、才人、 昭仪、婕妤、贵妃、贵 嫔等称号。
(4)、皇太子、皇太孙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 位的法定继承人,也
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立的
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孙。
(5)公主、驸马
二、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 陵号
(1)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 按其生平事迹给出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据记载西周始有谥号,秦始皇废除,西汉 又恢复。 谥号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字,大致分三类: 表扬、批评、同情
最新古代帝王的别称
古代帝王的别称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
大雅。
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
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
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
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8、君:君主、天子。
《尚书。
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
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
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
《商君书。
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诗经。
邺风。
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
《汉书。
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
《礼记。
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
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
皇帝称谓的由来 皇帝的称谓到底是谁发明的?
皇帝称谓的由来皇帝的称谓到底是谁发明的?皇帝称谓的由来: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
赢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
另一种说法:秦灭六国后,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不出他的伟大,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
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政不悦的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
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
”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
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
”就这样,赢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古代时候的“称谓”大全
古代时候的“称谓”大全
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使用特定的称谓来表示对不同身份和地
位的称呼。
下面是古代时候常见的各种“称谓”大全。
1. 帝皇:用于指称最高统治者,如皇帝、天子等。
2. 太后:用于指称皇帝的母亲,通常是已故皇帝的妻子。
3. 皇后:用于指称皇帝的妻子,通常是由太后指定。
4. 王:用于指称地方上的统治者。
5. 太子:用于指称皇帝的儿子,也可以指地方上王的儿子。
6. 公主:用于指称皇帝的女儿,通常用于外交婚姻。
7. 贵族:用于指称统治阶级的成员,分为不同等级,如公、侯、伯、子、男等。
8. 士人:用于指称受过良好教育、具备文人才能的人。
9. 仕宦:用于指称担任官职的人,如宰相、太守、州牧等。
10. 老师:用于指称受人尊敬的教育者,如先生、师傅、导师等。
11. 侍从:用于指称宫廷内的仆从和侍奉皇室的人。
12. 赋税户:用于指称负责缴纳赋税的人。
13. 商人:用于指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14. 农夫:用于指称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15. 工匠:用于指称从事手工艺制作的人。
这些是古代时候常见的一些“称谓”,以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对于不同身份和地位的称呼。
了解这些称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特点。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l、谦称、敬称、贱称(1) 谦称①王侯自称【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寡人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予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不毂(gǔ)、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
例如:齐侯日:“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②臣子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触龙说赵太后》)③一般人自称【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不佞(nìng)】同“不才”。
例如: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历史文化常识(完美打印版)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皇帝别称
皇帝别称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
还有称“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郎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留心搜集了一些资料。
下面列出部分,供大家参考。
在我国古代皇帝其自称有寡人、君、朕等,由于某种历史原因或处于特殊场合不便直呼皇帝,人们往往以别称代之,在我们阅读史籍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东汉时有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
皇帝乃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到了晋代仍然沿袭这种称呼,“国家年小,不出胸怀”。
这里的“国家”即指晋成帝司马衍也。
晋时也称皇帝为“天家”,这是因为皇帝自命为“天子”,故称帝王为“天家”,引申而为皇帝之别称,东汉蔡邕《独断》载:“亲近侍从称(.皇帝)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
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就当时还有称皇帝为“官家”之说。
人们在戏曲、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况。
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当至高无上的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倍显威严,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古代皇族的称谓
18、媵御、媵妾——随嫁的侍妾。又称媵侍、媵婢。
皇族称谓——王、诸侯
1、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2、妃——对王、诸侯的妻子的称呼。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3、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皇族称谓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三皇五帝之说:
一说: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亦称有熊氏)。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二说: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
所谓太后,就是皇上的妈。中国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传给后代(儿子)的。那就是说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没有父亲的,那她的母亲就是寡妇了,也就是说,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为太后。所以,太后自称是哀家。“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5、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
(1)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2)坤极——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3)皇孋——皇后的别称。《后汉书。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古代帝王称谓大全,叫错了不得了
古代帝王称谓大全,叫错了不得了《说文》:“皇,大也。
从自。
自,始也。
始皇者,三皇大地也。
”“帝,谛也。
王天下之号也。
”《尔雅·释诂上》:“皇,君也。
”“帝,君也。
”清吴大澄《说文古补》:“皇,大也。
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家,故三皇称皇”“皇”和“帝”都是君主、帝王的称号,二字相连也是君主、帝王的合称。
清梁章钜《称谓录》:“德合天者谓之皇,合地者谓之帝,合人者谓之王,父天母地,养人理物谓之皇帝。
”皇帝是“九五至尊”,是上天选中,“君临天下”的骄子。
所以,称呼皇帝当然不能像称呼一般人那样随意。
皇帝的称谓要包含所有的威严和气魄,所有的德性和智慧,要体现出君王所独有的存在感。
在我国古代,诸侯臣子、平民百姓对帝王君主的称谓有很多种。
一、皇上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
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道:“皇上篡隆,经教弘道”。
二、陛下陛下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尤其是官员都会这样面对面称皇帝。
“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
《国策·燕策》中写道:“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三、万岁、万岁爷万岁也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之一。
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呼万岁。
“万岁”一词,原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
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名皆呼万岁”。
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
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
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
四、天子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
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
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
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
赞美皇上的名词
以下是一些赞美皇上的名词:
圣上:指皇帝,是对皇帝的尊称。
天子:指皇帝,因为皇帝被认为是天的儿子,代表天意统治人间。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因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权力和尊贵的象征。
御笔:指皇帝亲笔所写的字或文章,代表皇帝的权威和才华。
宸翰:指皇帝的书法或文章,宸指帝王的住所,翰指笔墨,意为皇帝所写的墨宝。
玉音:指皇帝的声音,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美好、尊贵和纯洁。
金口玉言:指皇帝所说的话,代表皇帝的权威和不可违抗的命令。
龙袍:指皇帝所穿的龙纹袍服,代表皇帝的尊贵和权力。
御座:指皇帝所坐的座位,代表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万岁:对皇帝的尊称,表示皇帝的统治将永远长存。
古时候形容皇上的尊称
古时候形容皇上的尊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尊称: 1. 陛下:表示对皇上的尊敬,意为站在高台上。 2. 上天:表示皇帝地位高于天,是天地之尊。 3. 圣上:表示皇帝具有圣洁的地位,是圣人之上。 4. 万岁爷:表示对皇帝长寿的祝福,意为万岁。
古时候形容皇上的尊称
5. 皇上:简称为上,是对皇帝的尊称。
6. 万岁:表示对皇帝的祝福,意为万年长寿。
7. 御驾亲征:表示皇帝亲自出征,是对皇帝的尊称。
这些尊称都是用来表示对皇帝极高的尊敬和崇拜,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皇权的崇尚和敬畏。 不同尊称的使用也与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有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8、君:君主、天子。
《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
《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
《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
《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
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有《先主传》。
18、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
《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
《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1、大王:对帝王的尊称。
《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22、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
宋。
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23、大皇:对帝王的尊称。
《昭明文选·晋·陆机·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
”24、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
《后汉书·安帝纪》:“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
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
”27、上: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
《礼记·王制》:“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28、今上:对当时帝王的称呼。
有时也称当今。
《史记·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
改正朔,易服色。
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
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
《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战国前后,臣下对君主的敬称词。
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怀念介之推。
《战国策.燕一》:“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32、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
33、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称的谦词。
《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彀。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彀?‟”35、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
《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
亦是最高封爵。
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37、国主:国君、国王。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
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称呼。
《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
”后王:当今之王。
40、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呼。
道家称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
儒家称孔子为素王。
41、世主:国君。
42、少主:年轻的皇帝。
《大唐新语》卷十一:“高宗大渐,顾命裴炎辅少主。
”43、社稷主:国君的代称。
《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44、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
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45、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继位的帝王。
《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
《旧唐书.宦官传》:“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50、万乘:帝王的代称。
《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乗。
故以万乘称天子。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后汉书·耿弇传》:“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
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53、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
《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别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55、天子:君主。
《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
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
后来泛指封建帝王。
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58、天囚:对帝王的蔑称。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别称。
旧时又代指父亲和丈夫。
《后汉书.梁竦传》:“(窦)宪兄弟奸恶继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
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
《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冲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62、太祖、高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
多用为庙号。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
多用为庙号。
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为人名。
(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当朝皇帝已死的父亲。
65、大行:是指刚刚崩逝,未称庙号、谥号的皇帝。
66、太上:本指远古帝王时代。
《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
”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
”后世尊称帝王为太上。
67、太宗: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68、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三世纪时最先用于鲜卑族。
69、单于: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郎主:辽、金时期对北方君主的称呼。
70、人牧:国君的别称。
即治理人民的人。
《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
《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后又代称天子。
《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72、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臣下纥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73、明上、明王:对帝王的尊称。
74、后主:后嗣君主。
有些末代帝王习惯上也称后主。
如南朝陈后主、五代李后主。
75、县官:皇帝的代称。
古时称王畿内都邑为县,所以又以县官为朝廷的代称。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别称。
胡三省:“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
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
”白居易《喜罢郡》诗:“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岁月属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称。
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