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古代别称
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2.巾帼:妇女3.须眉:男子4.鸿雁:书信5.社稷:国家6.汗青:史册7.轩辕:祖国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天子:殿下③称将军: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风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古代一些特殊称谓
古代一些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七八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这里都是指农历的月份哦!)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瓷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幼儿时期:孩提童年时期:总角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弱冠女子24岁:花信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70岁:古稀77岁:喜寿88岁:米寿80-90岁:耄耋90岁:鲐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颐之年108岁:茶寿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七讲花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特别称呼主要有以下几种:(1)百姓的称呼常有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呼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号经常在其名前方加一个表示其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示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上当》中提到的“师旷” ,“师”,意为乐师,表示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一样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呼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友谊切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存亡、共患难的朋友叫“存亡之交” ;在碰到劫难时结成的朋友叫“难兄难弟” ;同心合意、友谊深沉的朋友叫“存亡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老百姓身份订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一样、年纪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踪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沉友谊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情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神交”也指相互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纪的称呼先人的年纪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纪相关的称呼来取代。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意指婴儿的被子,此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婴儿周岁;【孩提】 2-3 岁的小孩;【龆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小孩,髫是古代小孩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小孩十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小孩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来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发奋”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诱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数”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花甲是六十岁,古稀、中寿是七十岁;【耄耋、上寿】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古代词汇雅称大全
古代词汇雅称大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雅称词汇,用以美化和赞美人物、事物的名称。
这些雅称词汇有时候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尊敬、敬爱或赞扬之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古代词汇雅称,希望能增加您对古代汉语的了解。
一、称呼人物的雅称1. 天人:指被认为拥有超凡能力、与天地之间有特殊联系的人物。
2. 仙子:用来形容女性,尤其是容貌美丽、有高尚品德的女子。
3. 华娇:形容姿容美丽、婀娜多姿的女子。
4. 俊杰:用来称呼英勇或出色的男子,通常是指有杰出才能的人。
5. 忠臣:指忠心耿耿,为国家和君主不畏牺牲的臣子。
二、美化景物的雅称1. 丹霞:用于形容山岩等地貌,色彩鲜艳、美丽夺目。
2. 珠峰:是对喜马拉雅山山峰的雅称,寓意高耸壮丽,美不胜收。
3. 江山:泛指国土、疆域,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
4. 翠竹:描述绿竹的一种雅称,强调其色泽嫩绿、充满生机。
5. 星辰:泛指天空中的星星,寓意闪耀、美丽而神秘。
三、形容事物的雅称1. 银杏:形容古树银杏的一种雅称,寓意古老而庄严。
2. 玉佩:形容玉石制成的首饰,美观珍贵。
3. 金环:形容金属制成的环状物,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物。
4. 锦囊:形容裹着锦缎的小包,喻意内藏宝贵之物。
5. 春雨:形容柔和细腻的细雨,寓意滋润大地、万物复苏。
四、表达对他人赞美的雅称1. 佳人:用来称赞女子美丽、聪明才智出众。
2. 伯乐:称赞马匹的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的人。
3. 素才:使用于称呼才情出众、内外兼备的人。
4. 美士:指勇敢、英俊的青年男子,寓意英勇善战。
5. 志士:指心怀报国之志、有远大抱负的人。
以上仅为古代汉语中一部分词汇雅称的介绍,这些词汇在古代文学、诗词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词汇雅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人对人物和事物的美好赞美之情,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词汇储备,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魅力。
礼仪称谓大全表
礼仪称谓大全表一、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二、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1.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古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古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古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古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古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三、对男子的称谓1.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学问居高者的尊称,相当今之“先生”,如孔子、孟子等。
对人称呼时相当于“您”。
2.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
3.丈夫:古称成年男子,不专指女子配偶。
4.父:古代男子的美称,在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或对老年人的尊称,如渔父。
5.甫:通“父”。
6.须眉:男子为须眉,因古人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以此代称。
四、对妇女的称谓1.裙钗:旧时为妇女的代称,以服饰借代。
2.拙荆(山荆、荆室):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贫寒人家妇女而穿,故以此代称。
3.蛾眉:本为女子长得美的眉毛,代指女子美貌,进而代称美女。
4.粉黛:粉黛是富贵人家女子的化妆用品。
故以此代称美女。
5.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以此代称妇女。
6.姥:古代称老妇人。
7.妪:古代对年龄大的妇人的称呼。
8.媪:古代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五、表示谦卑的自称1.鄙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住于郊野之人,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
后常用以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薄的自谦。
2.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常以此自称表自谦。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对他人对他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自称姨表姻弟。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全中国古代⼈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全:⼈物⼆圣:(1)周⽂王、周武王 (2)周公、孔⼦。
⼆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陆:西晋⽂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乔:三国时期⼀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乔为孙策妻⼦,⼩乔为周瑜妻⼦三皇:燧⼈、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
(3)⽂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
三李:唐朝李⽩,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家苏洵(号⽼泉,字明允)和他的⼉⼦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宗时,诏以李⽩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明朝祝枝⼭、唐寅、⽂征明、周⽂彬被称为江南四才⼦。
四学⼠: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称为“苏门四学⼠”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茶圣陆⽻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及其弟⼦(含再传弟⼦)颜⼦、曾⼦、⼦思和孟⼦的合称。
孔⼦,儒家学派的创始⼈,被后世尊为“⾄圣”;颜⼦,即颜渊,孔⼦弟⼦,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孔⼦弟⼦,被后世尊为“宗圣”;⼦思,孔⼦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孔⼦再传弟⼦,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魏⼤中、周朝瑞、袁化中、顾⼤章等六⼈于狱中,号称“六君⼦”。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称谓是指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语言、文字称谓的事物、
人和社会职务的名称制度,是社会秩序及人身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古
代文化中,称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称谓
1、父亲:古代常以“父老”“祖宗”、“父公”,“公父”等称呼父亲;现代则一般以“爸爸”或“父亲”称呼。
2、母亲:古代常以”母老“”祖母“”母公“”公母“等称呼母亲;现代则一般以“妈妈”或“母亲”称呼。
3、兄弟姐妹:古代常以“兄弟”“兄嫂”“弟兄”等称呼同父异母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现代则一般以“弟兄”、“姐妹”称呼。
4、爷、奶:古代常以“爷”“奶”称呼爷爷、外祖父和奶奶、外祖母。
5、堂兄弟、堂姐妹:古代常以“堂兄弟”、“堂姐妹”称谓同父同
母的兄弟姐妹。
二、官称
1、皇帝:古代常以“天子”、“皇帝”、“圣上”称呼皇帝;现代
一般以“皇帝”称呼。
2、皇后:古代常以“皇后”、“后妃”、“太后”称呼皇后;现代
一般以“皇后”称呼。
3、皇太子:古代常以“太子”、“长子”称呼皇太子;现代一般以“皇太子”、“太子”称呼。
4、太子妃:古代常以“太子妃”称呼太子的妻子。
5、太监:古代常以“太监”称呼宫廷官吏。
古代时候的“称呼”大全
古代时候的“称呼”大全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古今各种称呼(称谓)大全
古今各种称呼(称谓)大全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
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
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称谓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对人的称呼,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体现。
在古代,人们对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也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尊严。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王,在古代,对君王的称谓有很多种,如“陛下”、“圣上”、“天子”、“圣上”等,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对君王的尊崇和尊重。
2. 贵族,对贵族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大人”、“卿”、“公子”、“郎君”等,这些称谓反映了贵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身份。
3. 文人,对文人的称谓主要是“先生”、“士”、“博士”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文人学士的尊重和敬意。
4. 女子,对女子的称谓则有“小姐”、“夫人”、“娘子”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
5. 士兵,对士兵的称谓主要是“将军”、“校尉”、“千夫长”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军人的尊崇和敬意。
6. 官员,对官员的称谓有“大人”、“官人”、“郎中”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官员的尊重和礼貌。
7. 师傅,对师傅的称谓主要是“师父”、“师傅”、“师公”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师傅的尊重和敬意。
8. 父母,对父母的称谓有“父亲”、“母亲”、“老爸”、“老妈”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
9. 长辈,对长辈的称谓主要是“长者”、“长辈”、“尊长”等,这些称谓反映了对长辈的尊重和敬意。
10. 子女,对子女的称谓有“儿子”、“女儿”、“孩子”等,这些称谓体现了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
总结,中国古代的称谓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的礼仪文化。
不同身份、地位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体现了人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尊严。
通过了解古代的称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待彼此的态度和情感。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古今皆用的一些称呼
古今皆用的一些称呼袁明生父亲称高堂,椿萱、膝下、双亲,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别人的兄妹为令兄令妹;别人的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弟为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舍妹。
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堂棣、手足。
妻子称伉俪、配偶、伴侣。
男子称须眉,女子称巾帼。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父母死后称呼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
同辈人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
伯祖考与爹爹大者;伯祖妣与婆婆大者;叔祖考与爹爹小者;叔祖妣与婆婆现在;伯考与父亲大者;伯妣与母亲大者;叔考与父亲小者;叔妣与母亲小者;前八者如远一层加一堂字,除服加后堂二字。
堂兄嫡亲叔伯哥,后堂兄。
远门哥嫂堂哥堂嫂,后堂嫂。
此四者有儿当如前所称。
太家公自称外曾孙家公自称外孙太家婆家婆舅爷自称外甥表兄自称表弟舅妈表弟外祖考自称愚孙婿外考自称愚婿外祖妣外妣如云外姓不称考妣亦称岳父岳母。
伯岳父叔岳父自称愚侄婿伯岳母叔岳母内兄内嫂老舅自称愚弟襟兄连襟内弟内弟媳内胞姐此六者有儿则称舅父舅母、姨爷姨妈。
舅爹亦称外侄孙姑爹自称内侄孙舅婆姑婆自称宗侄孙姑爷自称内侄姨爷自称姨侄姑妈自称宗侄姨妈义父自称内子结表叔自称表侄义母拜甘父甘母表婶内姑爷妻姑爷姑妈内舅爷自称外甥婿内姑母自称内舅母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已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戍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乙卯城头土。
庚辰辛已白蠟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戍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应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已长流水,甲午乙亥砂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戍乙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己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已酉大泽土,庚戍辛亥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尊称(敬称)1 对帝王的尊称:万岁、君主、天子、圣上、圣驾、陛下2 对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千岁、3 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 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尊称:称使节:节下;尊三公、郡首等一定地位的人称:阁下5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令、尊、贤、仁令:称对方父亲:令尊;称对方母亲:令堂;称对方妻子:令阃;称对方兄长:令兄;称对方儿子:令郎;称对方女儿:令爱;称对方的妹妹:令妹尊:用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称对方父母:尊上;称对方父亲:尊公、尊君、尊府称对方母亲:尊堂;称对方亲戚:尊亲;称对方:尊驾;称对方家庭:尊府,府上。
表对方的意思:尊意;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称对方:贤家称对方儿子:贤郎称对方弟弟:贤弟仁:表示爱意如:仁兄,仁弟等6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朝后,丈人才有专指妻父,敬称泰山,岳父。
妻母称丈母,敬称泰水,岳母。
7 对地位高或年长的死者的敬称:称已死的皇帝:先帝称已死的父亲:先考,先父,先严故有“如丧考妣”之成语称已死的母亲:先妣,先母,先慈称已死之有才德的人:先贤。
8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9 君对臣的敬称为卿,爱卿10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圣君。
11 其他尊称的固有说法,称父母:高堂,双亲;称兄弟:昆仲,手足称夫妻:伉俪,伴侣;称妇女:巾帼称男子:须眉;称老师:恩师,夫子称学生:门生,受业;称同学:同窗(二)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意不能得众)寡(意为少德之人)不谷(意不善)朕(第一人称代词)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臣等。
读书人自谦词:小生,晚生,晚学(意为先学后辈);不才,不佞,不肖(意为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自称的谦词: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私下,私自)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为对方效劳)自己一方亲属朋友时的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长的亲属时的谦词;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中国传统称谓完结篇
中国传统称谓完结篇0 1其他亲属方面的称谓对父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姑父”“姑母”,男的自称“内侄”,女的自称“内侄女”。
单对姑母就自称“侄”“侄女”。
称别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爷”“姑奶”,男的自称“内侄孙”,女的自称“内侄孙女”。
单对姑奶就自称“侄孙”“侄孙女”。
称别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爷”“姨奶”,男的自称“甥孙”,女的自称“甥孙女”。
称别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爷”“姥姥”,男的自称“外孙”,女的自称“外孙女”。
称别人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兄弟及其妻子,称“舅父”“舅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对母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姨父”“姨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称别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
对母亲的舅父、舅母,称“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爷”“舅姥”,男的自称“外甥孙”,女的自称“外甥孙女”。
对父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对父亲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称“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对母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称“表外甥”,女的自称“表外甥女”。
中国古文称呼
中国古文称呼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的称呼通常依据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文称呼:
1.君:用于尊称国君、皇帝等地位高的统治者,也可以用于
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
2.臣:用于自称作为国君、皇帝等的属下或臣子。
3.朕:指皇帝自己,用于自称。
4.官人:用于对官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5.夫子:用于对学问深、地位高的学者的尊称。
6.先生:用于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男性的尊称,相当于"
先生"或"先生"。
7.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夫人"或"夫人"。
8.小姐:对未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小姐"。
9.兄长:用于对年纪较大、地位高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当
于"兄长"或"哥哥"。
10.弟弟:用于对年纪较小或地位低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
当于"弟弟"或"弟弟"。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但现代社会的称呼方式已经有所变化,更多地使用现代化的称谓,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各种称谓汇总,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各种称谓汇总,谦称、敬称、特殊称谓展开全文(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称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不毂(gǔ)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七八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古代对各种人的称呼大全
古代对各种人的称呼大全一、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七、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的称谓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及其解释:
1.帝王自称:孤、寡、朕。
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常用的自称,用以表
示其威严和尊贵。
2.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这些称谓体现了古代官吏的
谦虚和自谦。
3.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这些称谓显示了
读书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4.对亲属朋友的称呼: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这
些称谓用于称呼自己的亲属朋友,体现了亲近和尊重。
5.其他自谦词: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称妾。
这些都是古
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自谦称呼。
6.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这些敬
称表达了对帝王的崇敬和尊重。
7.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这是对将军的一种敬称,表示对其的敬意
和尊重。
8.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以示尊重和敬意。
9.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的敬称:圣。
这是对品德高尚、智慧
超群的人的敬称,如“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
以上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些称谓,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
由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称谓也往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
同时,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尊重和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人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大全:人物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 (2)周公、孔子。
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子。
(3)文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李:唐朝李白,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称为江南四才子。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苏门四学士”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传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子: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子: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于狱中,号称“六君子”。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3)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都出于苏轼门下,当时有文名,推崇他们的人称之为“苏门六君子”。
六逸:李白到山东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酣歌纵酒。
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七贤: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被称为“竹林七贤”。
七子:(1)汉末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称“建安七子”。
(2)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称为“前七子” (3)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称为“后七子”八仙:(1)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2)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米先生。
(3)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八大家: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八怪: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被称为“扬州八怪”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是中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称为“大历十才子”十常侍:东汉灵帝时操纵政权的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
诸子百家: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等。
政局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八王: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为“八王之乱”八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为“满州八旗”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 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南北朝: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北方五朝称之为北朝。
南北政权对立的时期,历史上叫做南北朝。
兵书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为《武经七书》三略六韬:《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共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指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
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
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书籍二十四史:1.《史记》西汉司马迁2. 《汉书》东汉班固3. 《后汉书》南朝范晔4. 《三国志》西晋陈寿5. 《晋书》唐朝房玄龄等 6.《宋书》南朝梁沈约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朝姚思廉9.《陈书》唐朝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朝李百药 12.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征等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朝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4.《明史》清朝张廷玉等。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中国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琶记》-明·高则诚《娇红记》-明·孟称舜《长生殿》-清·洪升《雷峰塔》-清·方成培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看钱奴》-元·郑延玉《中山狼》-明·康海《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之《幽闺记》-元·施君美《绿牡丹》-明·吴濂《玉簪记》-明·高濂《风筝误》-清·李渔元人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中国四大名剧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杂论五毒:1、五种毒药:石胆、丹砂、雄黄、慈石和矾石; 2、五种酷刑:鞭、捶、灼、徽、纆; 3、五种毒虫:蝎、蛇、蜂、蜮、蜈蚣——多见于“五毒符”,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民间百姓多用此说; 4、五种社会丑恶现象:骗、赌、帮、烟、娼。
人们通常所说的“嫖”包含在“娼”中。
五更: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大约2小时。
一更天为19点至21点,二更天为21点至23点,三更天为23点至下半夜1点,四更天为1点至3点,五更天为3点至5点。
五岳: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省长沙以南的衡阳县。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
三节两生: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岳父生日、岳母生日三教九流:三教,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即儒教)佛(即佛教)道(即道教)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五谷:粟、豆、麻、麦、稻。
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七情六欲: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