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病因--内伤病因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A.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D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DA.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BD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CE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D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CE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B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CE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CA.假热象B.实寒证C.很重的虚寒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DE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ABC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CA.藏而不泻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D.都没有五行配属E.实而不满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BCDEA.化火11.湿郁C.痰郁D.食郁E.血瘀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BDA.肝B.胃C.脾D.肺E.心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物质_及其__运动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6.5)--病因习题(刘晓丽).doc

中医基础理论(6.5)--病因习题(刘晓丽).doc

《中医基础理论》作业题病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一、填空题【例题】1、宋代________把病因分为三类,明确提出了“三因学说”答案:陈无择2、寒邪伤于肌表,郁渴卫气,叫做“____ _”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叫做“____ __”。

答案:伤寒;中寒1、诸湿肿满,皆属于 。

2、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_______________和劳逸失度。

3、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具体病机是:喜则 。

4、《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思则 ;寒则 。

5、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 三个方面。

6、过劳包括 过度、 过度、 过度。

二、名词解释【例题】病因:破坏人体生理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叫做病因。

1、六气2、六淫3、疠气4、七情内伤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例题】下列哪项是人类赖以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A. 六淫B. 六邪C. 六气D. 内生六气E. 疠气答案:C题解:六气是自然界正常的季节气侯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人类已适应了这种气候变化规律,因而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六淫与六邪是同一含义,只是在人体对六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疾病,这时就成为致病的六淫邪气了。

内生六气也叫内生五气和内生五邪,它不是正常气候,也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病理过程。

疠气是具有传染性和强烈致病性的外感病邪。

1、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 )A.暑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E.火邪2、风邪其性开泄,是指( )A. 病变表现在上部B. 抽搐动风C. 腠理开泄D. 扰乱神明E. 病位不固定3、最易导致病位游移不定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燥邪4、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A. 开泄B. 重浊C. 动血D. 伤津E. 收引5、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6、造成痛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 B.热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7、六淫中致病使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邪气是( )A.风 B. 寒 C. 湿 D. 燥 E. 火8、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A. 寒邪B. 暑邪C. 湿邪D. 瘀血E. 寒邪9、具有阻遏阳气,趋下的外感致病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E.燥邪10、燥邪的致病特点是( )A. 开泄B. 重浊C. 动血D. 伤津E. 收引11、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 )A.暑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12、纯为外邪的是( )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13、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湿邪14、致病具有“一气一病”特征的邪气是( )A.风邪 B.火邪 C.疠气 D.湿邪 E.寒邪15、与情志抑郁最为相关的因素有( )A.心神不守 B.肝失疏泄 C.肝气升发太过 D.髓海空虚 E.心神不足16、七情致病最先伤及哪一脏?(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7、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怒则气上B. 思则气缓C. 悲则气消D. 惊则气乱E. 劳则气耗18、悲伤过度会使气机失调而出现( )A. 气上B. 气乱C. 气消D. 气下E. 气缓19、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 恐则气下B. 惊则气乱C. 怒则气上D. 喜则气缓E. 悲则气消20、下列具有使气机向上的致病因素是( )A.大喜 B.惊骇 C.卒恐 D.暴怒 E.过悲21、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刺激因素是( )A.喜 B.怒 C.思 D.忧 E.悲22、暴怒影响脏腑气机活动的特点是( )A. 气上B. 气乱C. 气消D. 气下E. 气缓23、嗜食生冷寒凉之品易导致( )A. 耗伤胃阴B. 损伤脾胃阳气C. 助湿生痰D. 阻滞脾胃气机E. 以上都不是24、劳力过度主要伤及(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25、过劳最易伤( )A. 气B. 血C. 津液D. 肉E. 精(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

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3.1参考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7-病因

7-病因

课堂思考
• 夏日炎炎,一男生在烈日下军训时突然
晕倒,请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3、暑邪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外 感没有内生。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可出现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 ②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 多汗→口渴、尿少、心烦。 耗气→肢倦、无力、气短→甚至突然昏倒。 • ③暑多挟湿。
⑶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3.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因素 ①气候因素; ②环境与饮食因素;③预防措施不当;④社会因素。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教学要求
• • • • • 1、熟悉七情的概念。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饮食适宜的几种情况。 4、掌握过劳的危害。 5、了解过逸的危害。
• ⑴五味偏嗜 • ⑵寒热偏嗜 ⑶偏嗜饮酒、肥甘厚味
• 饮食失宜主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 失常,又可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它病。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劳逸失度
1.过劳
⑴劳力过度则伤气,劳筋伤骨。
⑵劳神过度则伤心脾
⑶房劳过度耗伤肾精 2.过逸 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和全身虚弱。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 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 2.七情致病的特点
• ⑴直接伤及内脏 心、肝、脾功能失调 为多见。 • ⑵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黄雪莲病因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原因。

疾病与健康是相对的,人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正常,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人本便处在健康状态。

当某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破坏了人体的相对平衡,引起了人体的生理活动异常,就会发生疾病。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机理。

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极其复杂,涉及人体内外各种因素,但总的来说,取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与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的矛盾斗争。

一、病因(一)外感病因外感病因一般是指来自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疠气。

外感病因侵犯人体导致的疾病称为外感病。

外感病的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有季节性、地域性,症状相似。

外感病初期具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临床表现。

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下常情况下称六气。

六淫的致病具有共同的特点。

六淫致病,途径多为外感。

邪气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相关。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常与地域环境相关。

西北高原多寒病、燥病,东南没海多热病、湿病。

高温环境容易发生温热病。

六淫致病,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还可两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

临床常见有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

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1)风:风为春季的主气,四季皆有。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善行而数变;同性主动;必为百病之长。

(2)寒:寒为冬季的主气,也可见于其他季节。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3)暑:暑为夏季的主气,特指从夏至到立秋这段时间的阳热之邪。

暑病轻者为伤暑,重者为中暑。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暑多伤津耗气;暑多夹湿。

(4)湿:湿为长夏的主气,四季皆可见。

其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能否成为致病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情志异常变化是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与个体耐受和调节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七情内伤的形成主要与社会、疾病和个人体质等多项因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源污染,噪音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不同于外感六淫,常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生各种病变。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有关,不同的情志变化分别体现着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失调致人发病也往往通过不同的变化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出现各脏腑功能失调所特有的症状。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气上,即气机上逆。

喜则气缓:气缓,有缓和、涣散的双重意思。

思则气结:气结,即气机郁结。

悲则气消:气消,即气泄下陷。

惊则气乱:气乱,即气机紊乱。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食量过少或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2.饮食无时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供给全身。

若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常可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病变。

(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三)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片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劳逸过度劳逸过度,是指劳倦过度和安逸过度而致病。

劳倦过度,超过人体生理的适应能力,安逸过度,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减弱,都会损伤机体而导致疾病发生。

(一)过劳1.劳力过度劳力,是指体力劳作而言。

劳力过度是指长时间的持续劳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以恢复体力,使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以致积劳成疾;或超过身体承受力的持重、受压及超大强度的运动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而成为致病因素。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

生理 基础
表现
4.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 潜病:指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 潜病: 病证。 病证。 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 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
胃溃疡患者,常常因情绪而发病。
(二) 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致病主要使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七情致病主要使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不 同的情志刺激,可导致气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失常。 同的情志刺激,可导致气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失常。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 素问·举痛论》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耗伤心血, 耗伤心血,使心血 虚弱,神失所养— 虚弱,神失所养—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多梦等。 健忘多梦等。
(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郁证、癫、狂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郁证、 •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胸痹、眩晕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胸痹、 •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消渴、肿瘤。 消渴、肿瘤。
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 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情志的异常 变化,首先影响心脏的功能,然后分别影响其它脏 变化,首先影响心脏的功能,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数情交织,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3.数情交织, 数情交织
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 指进食不洁净的食物而 导致疾病的发生。 多以胃肠病为主。 常表现为: 腹泻、痢疾、 各种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等。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内
伤和七情。

首先,内伤是指人体内部因各种原因(如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内伤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等病理变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其次,七情是指人的七种情绪状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认为,七情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内伤。

七情的失调还可能导致情志不舒,进而影响脏
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内伤七情指的是人体内部因情志失调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病理状态。

中医治疗内伤
七情的方法包括调理情志、调节饮食、运动锻炼等,以恢复脏腑功
能的平衡,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
来预防内伤七情带来的健康问题。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基础教学课件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基础教学课件
心火上炎----口舌糜烂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中医基础理论
2) 火热易扰心神
3) 火热之邪入于营血, 易影响心神。
4)
“诸躁狂越, 皆属于火。”
中医基础理论
3) 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
(热盛→津亏→阴气虚) 气随津泄---津亏气耗
“壮火食气”
中医基础理论
4) 火热易生风动血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常见症状:
中医基础理论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病无定位,游走不定
风痹-----也称“行痹” 数变----发病迅速,变化多端
风疹 《素问》: “风者,善行而数变”
中医基础理论
3)风性主动
4)
5) 动: 动摇不定之意。
6) 《素问》: “风胜则动”,
7)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湿痹
湿疹
中医基础理论
(5)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温燥 凉燥
中医基础理论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伤人最易伤人体的津液 ----津液亏虚
表现燥象:
中医基础理论
2) 燥易伤肺
3) 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4)
-----肺燥咳嗽
5) 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
气”、“戾气”、“毒气”、“乖戾 之气”等。
中医基础理论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
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 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 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 (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 (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 (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六、名词术语解释 (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正气 2 .疠气 3 .乙癸同源 4 .亡阳 5 .六淫 七、简答题 ( 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 2.何谓金破不鸣 ?其常见病因有哪些 ? 3.何谓内伤病因 ? 4.何谓基本病机 ? 八、论述题 ( 共 24 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 分) 2.试述结石的致病特点。 (8 分)
的基础。 八、论述题 1.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 ·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 为水脏, 主津液。 ④津液代谢, 其标在肺, 其制在脾, 其本在肾。 ( 展 开论述,否则扣÷的分 ) 2.结石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四方面:①多发于六腑等脏器,如胆结石、 胃结石、膀胱结石,因六腑为空腔性脏器,易导致结石形成与停留。 ②病程较长、症状不定:结石是湿热气血瘀阻,日久煎熬而成,形成 过程均较长, 并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停留部位的不同, 可产生不同的症 状。③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在脏腑器 官内,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和排泄。如胆内 结石,影响肝胆气机疏泄及胆汁的正常排泄。④甚则发生绞痛:结石 停留体内,影响气血运行,可见局部的胀痛,酸痛等证,一旦结石梗 阻不通,可发生剧烈的绞痛, 如胆结石发生梗阻可见右胁腹绞痛牵及 右肩部。 3.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形、窍作为一个系统:心、小肠、舌、 脉为心系统;肺、大肠、鼻、皮为肺系统;脾、胃、口、肉为脾系统; 肝、胆、目、筋为肝系统;肾、膀胱、耳、二阴和骨为肾系统。每个 系统都以脏为主, 即心、肺、脾、肝、肾分别是五脏系统各自的中心。 五脏中,心是最高统帅,所以心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主宰作 用。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忧思→脾、心、肺—脾失健运
两胁胀痛 胸闷太息 咽中如有
物梗阻 月经延后 痛经闭经
食欲不振 脘腹胀满 大便溏泄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 床表现的病证。如大喜大怒易致心脑病发作。
怒则气上:
大怒、暴怒→肝→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肝气郁结
喜则气缓
暴喜→伤心→气机迟缓,心气涣散不收→神气失守
心神
五脏精气充盛 正常情志活动 气血运行畅达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4.五脏与不同的情志活动之间有相对应的特 异性联系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情志 怒 喜 思 悲 恐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惊喜→心、肾---心神不宁
心悸 失眠 健忘 精神失

郁怒→肝、心、脾---肝气郁结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精气血津液功 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 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 机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 生。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有形之痰饮:P232
痰饮
无形之痰饮:P232 只见其症,不见
形质,通过辨证求因来确定
有形之邪
如眩晕、癫、狂
饮: 痰饮(狭义)——胃肠 悬饮——胸胁 溢饮——四肢 支饮——胸膈

影响水液代谢



易于蒙蔽神明
怪病多痰: 咳、喘、悸、眩、呕、满、肿、痛
瘀血 是指丧失了正常功能的、不为生理上所需
要的瘀积之血。 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 血行不畅而停滞于脉内之血。
脏腑功能
脉道通利 寒热
气的推动与固摄
血液运行不畅 血离经脉而瘀积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 (3)暑易扰头目心神
(4) 暑多夹湿
❖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正当夏秋之交,为一年 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此外,居住 潮湿、淋雨涉水等均可成为湿邪致病的途径,所 以四季均有湿病的发生。
❖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 (二)虫兽外伤
❖ (三)医源因素与先天因素
病机
❖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 局的机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 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 本规律,即病机学说。基本病机,包括邪正 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及津液代谢失常 的方面,为病机学说的最高层次。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 (3)风性主动
❖ (4)风为百病之长
❖ 【附】内风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的功能 失调,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 导致风气内动,常称为“肝风内动”。主要表现 为头目眩晕、四肢麻木、抽搐、震颤等。
❖ 寒就是寒冷,冬季的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易感寒邪。其他季节,如 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或过饮寒凉之 物,也可感受寒邪。
疠气
❖ 疠气的致病特点 ❖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 (3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二、内伤病因
❖ (一)七情 ❖ 七情是指人的喜(心)、怒(肝)、忧(肺)、思
(脾)、悲、恐(肾)、惊七种情志变化。若七情 太过或不及,则会伤及脏腑,发而为病。致病特点 为(1 )直接伤及脏腑(2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 结”。(3)影响病势变化 ❖ (二)饮食 ❖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饮 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饮食失宜 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沽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A.过度愤怒B.喜乐过度C.过度悲忧D.突然受惊E.思虑过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可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单项选择题]2、过怒影响下列哪种功能()A.呼吸功能B.藏血功能C.疏泄功能D.纳气功能E.运化功能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

临床见面红目赤,头胀头痛,呕血咯血,甚则昏厥卒倒。

[单项选择题]3、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A.气消B.气结C.气上D.气下E.气乱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引起肾气不固,气泄以下。

可见二便失禁,骨酸痿软,手足厥冷,遗精等症。

[单项选择题]4、暴喜过度,临床常见的症状是()A.神无所归,虑无所定B.心悸、失眠、健忘、多梦C.面红目赤D.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E.意志消沉,面色惨淡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暴喜过度,成为病因,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单项选择题]5、《素问·五藏生成篇》说"皮槁而毛拔"是由()A.多食酸所致B.多食苦所致C.多食甘所致D.多食辛所致E.多食咸所致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单项选择题]6、《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适宜病种的分类

中医适宜病种的分类

中医适宜病种的分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方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追求病因与病机的阐明,并在临床中注重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

中医典籍中对病症的分类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辨证施治和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将疾病按病因、证候、部位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病种分类方法。

1. 病因分类: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病因主要指外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对人体的侵袭,如感冒、发热等;内伤病因则是指身体内部的疾病因素,如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畅等。

2. 证候分类:中医将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之为证候,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将证候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

虚证主要指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病理状态,如体虚乏力、气短等;实证则是指病原侵袭而引起的实质性异常,如发热、咳嗽等。

3. 部位分类:根据病变在人体部位的分布,中医可将疾病分为上、中、下三焦的病。

上焦指头面部位的疾病,如头痛、目赤等;中焦指胸腹部位的疾病,如胃痛、腹泻等;下焦则是指盆腔的疾病,如尿频、带下等。

中医的病种分类方法丰富多样,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通常综合不同分类方法来确定患者的病症类型,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性分类的方法使中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病种分类以病因、证候、部位为主要依据,并不以现代医学的病理学分类为基础。

因此,在实践中,中医的病种分类与西医学的疾病分类并不完全对应,不能直接互相替代。

中医病种分类的研究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医学理论,加强对疾病机理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病种分类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总结起来,中医病种的分类主要包括病因分类、证候分类和部位分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准确辨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中医疾病的分类名称可以根据病症特点、病因、病机、脏腑等方面进行划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1. 外感病:外感病是指通过呼吸道或经络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腮腺炎等。

中医理论认为外感病多由外邪入侵所致,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因进行进一步分类。

2. 内伤病:内伤病是指由内因所致的疾病,如肝炎、胃炎、高血压等。

中医认为内伤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当、过劳过度等因素相关。

内伤病根据不同脏腑的受累可以分为肝病、胃病、心病等。

3. 中风病:中风病是中医专有的一个疾病分类,主要指中风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如瘫痪、言语不清等。

中医认为中风多由痰火、血瘀、湿热等因素引起。

4. 疳积病:疳积病是指儿童因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而引起的疾病,如佝偻病、口炎等。

中医认为疳积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5. 黄疸病:黄疸病是指体内黄疸素沉积过多所致的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中医认为黄疸病多与湿热、气滞等因素有关。

6. 气虚病:气虚病是指机体气虚导致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型哮喘等。

中医认为气虚病多与脾肺气虚有关。

7. 血瘀病:血瘀病是指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如痛经、血栓等。

中医认为血瘀病多与气滞、瘀阻等因素相关。

8. 寒湿病:寒湿病是中医专有的一个疾病分类,主要指由寒湿邪气引起的疾病,如风湿、关节炎等。

中医认为寒湿病多与寒湿蕴结、气滞痰浊有关。

9. 痰湿病:痰湿病是指体内湿气痰涎郁滞所致的疾病,如湿疹、哮喘等。

中医认为痰湿病多与脾胃湿浊、肺肾失调有关。

10. 虚病实证:虚病实证是指疾病表现为虚证和实证混杂的状况,如亚健康、慢性疼痛等。

中医认为虚病实证多与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有关。

以上只是一部分中医疾病分类名称的介绍,中医疾病分类非常丰富而复杂,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名称。

中医执业医师-5-3

中医执业医师-5-3

中医执业医师-5-3(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2型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患者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

治疗应选用∙A.干姜∙B.高良姜∙C.吴茱萸∙D.丁香∙E.小茴香(分数:1.00)A.B.C.D. √E.解析:2.患者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凉膈散∙C.生脉散∙D.竹叶石膏汤∙E.清暑益气汤(分数:1.00)A.B.C.D. √E.解析:3.患者,女,26岁。

3天前突然发生面、颈部红肿与水疱,自觉痒痛,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滑数。

怀疑接触过敏物引起,治疗应首选∙A.桑菊饮∙B.银翘散∙C.普济消毒饮∙D.龙胆泻肝汤∙E.黄连解毒汤(分数:1.00)A.B.C. √D.E.解析:4.患者,女,18岁。

因牙龈肿痛,服用消炎止痛片,引发全身丘疹、红斑、风闭,掀热作痒,伴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为药疹,治疗应首选∙A.桑菊饮∙B.银翘散∙C.黄连解毒汤∙D.消风散∙E.清营汤(分数:1.00)A.B.C.D. √E.解析:5.患者,女,20岁。

每逢生气后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A.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B.龙胆泻肝汤合黛蛤散∙C.清金化痰汤合桔梗汤∙D.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E.桑白皮汤合柴胡疏肝散(分数:1.00)A. √B.C.D.E.解析:6.患者,女,17岁。

而、鼻部粉刺,用手指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挤出,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肺经风热。

治疗应首选∙A.枇杷清肺饮∙B.桑菊饮∙C.银翘散∙D.消风散∙E.防风通圣散(分数:1.00)A. √B.C.D.E.解析:7.患者,男,40岁。

胃脘胀满而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应选用∙A.厚朴温中汤∙B.平胃散∙C.半夏泻心汤∙D.旋覆代赭汤∙E.二陈汤(分数:1.00)A. √B.C.D.E.解析:8.患者哮喘多年,气短息弱,自汗畏风,面色(图)白,咳嗽痰稀,舌淡苔白,脉弱。

内伤病因的认识

内伤病因的认识

内伤病因
内伤是指人体内脏器官受到损伤或机能失调的现象,常见的内伤病因有以下几种:
1. 情绪压力: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悲伤等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内脏器官机能失调。

2. 不良饮食习惯:经常饮食过度、偏食、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会导致消化系统的负担过大,长期引起胃肠道的器官损伤。

3. 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注意躯体姿势、缺乏运动、不规律的作息等都会引起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易使内脏器官发生病变。

4. 慢性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的慢性疾病,长期患病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造成内伤。

5. 严重外伤或手术:如外伤、手术等会对人体造成机体的负担和巨大的损伤,容易导致内脏器官受损或机能失调。

以上是造成内伤的一些常见的病因,针对不同的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病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病因的名词解释

病因的名词解释

病因的名词解释中医学认为,病因就是导致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

那么病因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来看看吧!病因的名词解释:1、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共变法: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病因分类:人类疾病原因主要可分为:内因、外因和内外因。

但是,第一原因就是饮食不合理,几乎都是盲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科学性可言,必定世界上每一种食物都有药物作用,怎能盲吃呢?食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不吃饭就会死亡,不会吃饭、吃的不科学就会得病。

内伤病因考试试题

内伤病因考试试题

内伤病因考试试题内伤病因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内伤病因是指()A. 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B. 内部因素导致的疾病C. 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D. 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引起内伤的原因()A. 长期情绪压抑B. 过度劳累C. 饮食不当D. 遗传因素3. 内伤的病因与以下哪个方面关系最密切()A. 饮食B. 环境C. 遗传D. 心理4. 内伤病因的主要特点是()A. 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B. 内部因素导致的疾病C. 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D. 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5.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内伤()A. 长期情绪压抑B. 过度劳累C. 饮食不当D. 外伤二、判断题1. 长期情绪压抑是导致内伤的原因()2. 内伤的病因主要与饮食有关()3. 外伤不会导致内伤()4. 内伤病因与心理因素关系最密切()5. 内伤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内伤病因的概念及其特点。

内伤病因是指由内部因素导致的疾病。

其特点是与外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不同,内伤病因主要源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如长期情绪压抑、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等。

内伤病因的发生与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是一种内部的、潜在的病因。

2. 列举三个导致内伤的常见原因,并简要说明其对健康的影响。

a. 长期情绪压抑: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免疫功能,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b.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等疾病。

c. 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不当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这些原因都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注意调节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饮食,以预防内伤的发生。

四、综合题请结合个人经历或身边案例,谈谈内伤病因的防治措施。

内伤病因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管理:要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避免长期情绪压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义:指进食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或
饮食不洁 有毒的食物。 多种胃肠道疾病:腹痛、吐泻、痢疾等 寄生虫病: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 致病特点: 肛门瘙痒。蛔厥证。 食物中毒:剧烈腹痛、吐泻,甚至昏迷、 死亡。 传染性疾病
五味偏嗜 —— 使与之相应的内脏机能偏盛 久之损伤其他脏腑,破坏五脏的平衡协调,导 瘿瘤、夜盲、佝偻等 饮 致疾病发生。 偏嗜肥甘厚味 — 聚湿生痰化热:肥胖、眩晕、中 食 风、胸痹、消渴、疮疡等。 偏 寒热偏嗜 —— 偏寒:损伤脾胃阳气,内生寒湿:腹痛、吐泻 偏热:胃肠积热:口渴、口臭、腹满胀痛、 嗜 便秘、口舌生疮,或酿成痔疮。 重者,化燥伤阴,损伤脉络: 形体消瘦、下血等。 偏嗜饮酒 —— 损伤脾胃,内生湿热:脘腹胀满、胃纳减退、 口苦、口腻、舌苔厚腻 醉酒无度,酒毒攻心:神识昏迷死亡 《素问· 生气通 天论》:“高粱 现代报道,可成瘾,可致精神病。 之变,足生大 丁。” 《医门法律》“膈证”
劳则气耗: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形体消瘦。 劳伤筋骨:形体组织损伤,积劳成疾。 耗伤心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损伤脾气:纳少、腹胀、便溏、消瘦。
3.房劳过度
耗伤肾精肾气: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机能减 退、遗精、早泄、阳痿,早衰等。
(二)过逸
体力过逸 —— 气血不畅,脾胃虚弱(全身虚弱) 气血衰少 抵抗力低下 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或发胖 臃肿,动则心悸、气喘及自汗出,或继发 他病。 脑力过逸 —— 神气衰弱: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 甚至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百病丛生。


忧、悲


恐、惊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
• 七情能否致病,除与情志本身反应强度、方式有关外,还 与个体的心理特征、生理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
• 七情内伤致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疾病; 二是影响病情发展与转归。
• 七情致病特点:★
多发为情志病
七情致病以心肝 脾三脏为多见
入肺
肺金乘肝木:爪甲干枯不荣、筋脉拘急不利
29位营养学专家提出
• 10种健康食品: ①大豆(豆浆,豆奶); ②花叶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 ③牛奶、酸奶; ④海鱼; ⑤番茄; ⑥黑木耳、松口菇等菌菇类; ⑦绿茶; ⑧胡萝卜; ⑨荞麦; ⑩禽蛋蛋白。 • 5种限食食品: ①高浓度酒;②烟熏类食品;③腌菜类食品;④煎炸类食 品;⑤含糖饮料。
2.影响脏腑气机
气血精津失调 痰饮耗伤 肺失宣降 肾失固摄 心气紊乱 肾气不固 脾气郁结 脾失健运 伤阴 化火 气滞
七情内伤
气机逆乱 ▲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得当
有利于疾病康复
“思虑 伤心脾”
气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 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 二便失禁、遗精、昏厥
1.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如怒伤肝,喜伤心,思 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等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如惊喜伤心,忧思伤 脾;等等。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 现的病证。如大喜大怒易致心脑病发作。
病理
脾在志为思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藏 精 伤
《素问· 调经纶》: “血有余则怒,不足 则恐。”《灵枢· 本 神》:“肝气虚则恐, 实则怒。心气虚则悲, 如“怒伤肝” 实则笑不休。” 情志
化 伤
生 伤

怒 喜 思 悲 恐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 气血精津足 • 气机调畅
脏腑功能正常
情志正常

刺激 机体 心 肝 肺 脾
致病条件:①情志异常(超出生理范围的情志变化) 气机紊乱. ▲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气血失调. ②机体耐受调节能力低 功能失常.
足以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的七情就称为七情内伤 发病途径:直接伤及内脏而发病 七情——七情内伤 意 义:情志因素不仅可以致病,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饮食失宜
过饥
饥饱失常(饮食不节)
过饱 ▲ 饮食不洁 五味偏嗜 饮食偏嗜 寒热偏嗜 偏嗜饮酒
饥饱失常(饮食不节)
过饥 过饱 气血不足: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全身乏力 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而继发他病 饮食阻滞、脾胃损伤: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泻 化热、聚湿、生痰 小儿 疳积 肥胖、消渴、痢疾、痔疮、心脉痹阻 食复
三、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过劳) 劳力过度(体力过劳 形劳) ▲ 劳神过度(脑力过劳 心劳) 房劳过度(肾劳)
过度安逸(过逸) 体力过逸(形体过逸) 脑力过逸(思维过逸)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素问· 宣明五气篇》: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 行伤筋。”
尤易耗伤脾 肺之气
心为主导
▲ 怒伤肝 惊喜伤心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恐伤肾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
皆从心而发
气血逆乱
▲ 怒 则 气 上 喜 则 气 缓 惊 则 气 乱 思 则 气 结 悲 则 气 消
忧 则 气 闭
恐 则 气 下
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并走于上


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昏厥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神狂乱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 心悸不宁、惊恐不安 思则气结;脾气郁结 悲则气消:损伤肺气 忧则气闭:肺气郁滞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 纳呆、脘腹胀满、便溏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发病
七情 内伤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不病 七情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1.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基础——生理
《素问· 阴阳应 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2 . 脏腑精气异常致情志异常 情志过激伤五脏精气
4.多发为情志病证
情志病,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 现的病证。情志病包括: 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 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 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 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病情好转、痊愈
情志
失当 消沉、悲观、波动 如高血压、心脏病 病情加重、恶化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 有利于康复。 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 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 • 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 恶化。
五味偏嗜对脏腑的影响
判断依据 五味与五脏的亲和性: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 肺、 咸入肾 五行相乘规律 过食酸 入肝 肝木乘脾土:皮肉变厚变皱口唇干裂 过食咸
过食甘 过食苦 过食辛
入肾
肾水乘心火:胸闷气短、血脉瘀滞
脾土乘肾水:面色黧黑、腰膝酸痛、脱发
入脾
入心 心火乘肺金:皮肤干燥、毫毛脱落
第二节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是相对“外感”或“外伤”而 言,主要与摄身不慎有关。 主要内容: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一、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类内伤 病因。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概 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 常的情志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