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病因
中医学:内伤病因
中医学: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是指人的情感活动、饮食、劳逸等不循常度,超出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的致病因素。
因邪气来源、损伤途径及致病特点等均有别于外感病因,而且多直接伤及内脏,故称为内伤病因。
其涉及心理、社会、环境等个体日常生活行为的诸多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三个方面。
内伤病因的共同致病特点:一是自戕性。
即内伤病因多源于人自身摄生失宜,行为不当。
如嗜欲无穷,纵欲过度,贪图安逸,饮食偏嗜,吸烟酗酒,起居作息无规律等。
清·高士宗《医学真传》即明确指出:“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也。
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
……若脏腑经络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二是渐进性。
尽管情志剧变,饮食骤伤,强力过劳等可引起即发疾病,但多数内伤病因致病,具有渐进性特点,即病因作用于人体持续一定时间后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三是虚损性。
内伤病因主要通过干扰脏腑气血而致病,并有渐进性之特点,故容易导致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
因此,内伤疾病常多伴有程度不等的虚损性病变。
四是综合性。
内伤病因的形成常是多层次、
多因素的交织,某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良行为,而数种因素之间又可以相互影响。
如七情内伤的形成,常受社会、环境与先天遗传、体质、人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内伤—中医伤科学
1.闭证:闭合性颅脑与严重肢体损伤,往 往会产生闭证。闭证属实证,是由于伤后 气机不利,闭塞机窍所致,其临床表现主 要为伤后立即出现昏迷,牙关紧闭,气粗 痰鸣,四肢痉厥,脉弦劲有力。伤科内伤 的闭证多为气闭。闭证的治疗,以开闭通 窍为主,其一般急救措施如下:
(1) 一般处理:患者应平卧,保持安静,避 免过多搬动,注意保暖和防暑,维持正常 体温。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开窍通关法 ②熏鼻开窍法 (4) 针灸疗法 (5) 其它: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予以人 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
第二节 头部内伤•脑损伤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 直接暴力:头部直接受到暴力作用, 如拳头、石块、木棒等打击,或头部碰撞 在坚硬物体上,或子弹、骨折片贯穿所致。 (2) 间接暴力:身体其他部位受到力的冲 击,力量经脊柱传至颅底;或行驶中的车 辆突然急刹车,脑受到惯性的冲力而受伤, 使脑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出血和破坏。
(4) 颅内压增高
(5) 脑疝:
3.脑干损伤
(1) 昏迷
(2) 去大脑强直
(3) 锥体束征
三、治疗 1.早期的一般治疗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制止头部伤口出血,及时处理休克。 (3) 对呼吸循环不稳定的伤员,切忌远道转送, 而应原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 (4) 及时观察 (5) 注意及时纠正水盐代谢,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饮食等原因所致
正因为伤科的内伤与内科的内伤在症
因方面各有所异,因此它们之间的分类、
病机、症状及治疗方法也就截然不同,在
临床上应加以鉴别。
一、病因病机 1.外因:内伤的产生与外力作用的性质、 特点密切相关。外力的大小、方式、时间、 速度等可造成不同的损伤。 1)直接暴力:多由跌仆、坠堕、撞击、敲 打、压轧、拳击、殴打而致。临床以伤血 为主要特征,并可直接损伤其所在部位的 气血、经络、脏腑。
第九章内伤
气胸
气胸治疗
闭合性气胸,压缩30%以下者,自行吸收 积气多者,在胸前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穿
刺抽气; 开放性气胸,处理伤口,胸腔闭式引流 张力性气胸可先用粗针在第2—3肋间锁骨中
线处刺入减速压后用胸腔闭式引流
血胸
血胸:胸部损伤后造成胸腔积血。
血胸
出血来源:肺损伤、胸壁血管损伤、心脏或胸内大 血管损伤。
胸部屏挫伤—负重屏气、暴力撞击致经 络、气血损伤。
病因:屏伤(伤气)、挫伤(伤血) 气伤及血,血伤及气
诊治:气伤、 血伤、 气血两伤、 陈伤
气胸
定义:胸部受伤时,空气由胸 壁伤口、肺或支气管破裂口进 入胸膜腔者,称为气胸。
气胸分类与特点
闭合性气胸:胸闷气促呼吸音弱 开放性气胸:开放伤口 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进行加重,
机理:出血、水肿,引起颅内压升 高,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脑损伤-病因病机
• 脑组织出血(血肿)、水肿,引 起颅内压增高
• 颅内压超过颅内动脉压力,脑的 血液循环濒临停止,导致中枢衰 竭
脑损伤-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诊断要点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 等方面的改变
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
腹部损伤
腹部损伤
腹腔内脏器官损伤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腹腔内出血休克
为主。腹痛、面色苍白、冷汗、头晕、口 渴、心悸、神志淡漠、脉速、血压下降; 腹压痛反跳痛,腹胀、移动性浊音、肠鸣 音减弱或消失,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 腹穿见不凝血液等。(常见肝脾损伤)
腹部损伤-治疗
腹壁损伤—治疗按软组织损伤处理 腹腔内脏损伤:
腹部损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 病因:闭合性—钝性暴力
内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损伤的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理解 内因与外因这一辩证关系,才能认识内伤疾患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更好地 掌握内伤的辨证论治方法。
02 【诊查要点】
人体遭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后,由于气 血、营卫、皮肉筋骨、经络、脏腑及精津 受影响而产生病理变化,因而出现一系列 临床症状,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诊断内伤的 性质、类型、程度,以及了解内伤的发生、 发展过程与预后都有重要的价值。
1.全身症状
轻微的受伤一般无全身症状。一般内伤,由于气滞血瘀,经络阻滞,脏腑 不和,往往表现为神疲纳呆,夜寐不安,便秘,形羸消瘦,舌紫暗或有瘀 斑,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若气逆血蕴于肺脏,则胸胁满闷,喘咳少气;若失血过多,则口渴烦躁, 小便短少;若瘀血攻心,则昏愦不知人事。严重的内伤还可出现面色苍白, 肢体厥冷,汗出如油,冷汗战栗,呼吸低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节 或微细甚至消失,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等厥逆现象。
01 【病因病机】
பைடு நூலகம்.外因
(1)直接暴力
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致的伤患,多由跌仆、坠堕、撞击、压轧、 拳击、殴打等引起。临床以伤血为主要特征,并可直接损伤其所在部位的 气血、经络、脏腑。其损伤程度决定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受伤的部位,严重 者可致脏腑破损出血,危及生命。
(2)间接暴力
外来暴力间接作用于人体而致的伤患,多由于负重、闪挫或扭披等引起。 因用力过度屏气而引起的内伤,俗称屏伤;因用力时体位不正,动作不协 调而突然闪挫或强力扭披所引起的内伤,称为闪伤或扭伤。间接暴力引起 的损伤,临床特征以伤气为主,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接触的部位。
③功能障碍:由于损伤后气血阻滞引起剧烈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及组织 器官的损害,可引起肢体、躯干或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伤 在手臂则活动受限;伤在下肢则步履无力或行动困难;伤在腰背则俯仰阻 抑;伤在关节则屈伸不利;伤在颅脑则神明失守;伤在胸胁则心悸气急; 伤在肚腹则脱腹痞满胀闷。若组织器官仅仅为机能紊乱,无器质性损伤, 功能障碍可以逐渐恢复;若组织器官有形态上的破坏与器质性损伤,功能 障碍则难以完全恢复。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能否成为致病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情志异常变化是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与个体耐受和调节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七情内伤的形成主要与社会、疾病和个人体质等多项因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源污染,噪音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不同于外感六淫,常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生各种病变。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有关,不同的情志变化分别体现着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失调致人发病也往往通过不同的变化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出现各脏腑功能失调所特有的症状。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气上,即气机上逆。
喜则气缓:气缓,有缓和、涣散的双重意思。
思则气结:气结,即气机郁结。
悲则气消:气消,即气泄下陷。
惊则气乱:气乱,即气机紊乱。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食量过少或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2.饮食无时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供给全身。
若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常可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病变。
(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三)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片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劳逸过度劳逸过度,是指劳倦过度和安逸过度而致病。
劳倦过度,超过人体生理的适应能力,安逸过度,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减弱,都会损伤机体而导致疾病发生。
(一)过劳1.劳力过度劳力,是指体力劳作而言。
劳力过度是指长时间的持续劳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以恢复体力,使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以致积劳成疾;或超过身体承受力的持重、受压及超大强度的运动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而成为致病因素。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指人的怒、喜、思、悲、恐、忧、惊七种情志变化。
突然、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人的生理调节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本概念基七情致病条件内伤七情伤及多脏直接伤及内脏怒思恐一种情志伤及多脏,以心、肝、脾为多见暴怒伤肝肝气横逆——乘脾犯胃恐惧伤肾肾精受伤——不能上济于心 思虑伤脾伤心——耗伤心血、血不养神怒恐 思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肝气上逆——头晕、头痛,面赤耳鸣、急躁易怒 血随气逆——呕血气血上逆——蒙蔽清窍,昏厥怒则气上心气涣散——心悸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失神狂乱,哭笑无常喜则气缓情 致 病七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肺气耗散——少气懒言,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悲则气消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滑精恐则气下情 致 病七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心气紊乱——气血失和,心神失常(惊慌、心悸、失眠多梦)惊则气乱脾气郁结——升降失常、纳运失司:纳少、腹胀、便溏思则气结情 致 病七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影响病情变化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高血压患者情志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者迅速恶化。
心脏病患者情 致 病七饮食不节过饥饥而不得食,渴而不得饮气血化生之源不足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过饱暴饮暴食,脾胃虚弱勉强进食损伤脾胃纳运失常饮食积滞,小儿食积日久生成疳积食无定时脾胃气滯、血瘀痰阻味 偏 嗜五酸苦甘辛咸入肝 走筋 养心入肾 走骨 养脾入肺 走气 养肾入脾 走肉 养肝入心 走血 养肺五味合五脏味 偏 嗜五肝盛乘脾皮肉变厚变皱 口唇干裂掀起伤及所胜之脏肾盛乘心 胸闷气短 面色无华 血脉瘀滞心盛乘肺 皮肤干燥 毫毛脱落脾盛乘肾 面色黧黑 胸闷气喘腰膝酸软,脱发肺盛乘肝爪甲干枯不荣 筋脉拘急不利酸苦甘辛咸饮食偏凉脾胃阳气受损(虚)寒湿内生:腹痛泄泻饮食辛热偏嗜食饮胃肠积热(实)口渴口臭、腹满胀痛、便秘、痔疮饮食不洁饮进食不洁或有毒之物食腹痛吐泻、痢疾、黄疸、肠道寄生虫、中毒等。
内伤病因
生理 基础
表现
4.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 潜病:指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 潜病: 病证。 病证。 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 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
胃溃疡患者,常常因情绪而发病。
(二) 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致病主要使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七情致病主要使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不 同的情志刺激,可导致气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失常。 同的情志刺激,可导致气机发生不同形式的失常。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 素问·举痛论》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耗伤心血, 耗伤心血,使心血 虚弱,神失所养— 虚弱,神失所养—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失眠 健忘多梦等。 健忘多梦等。
(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郁证、癫、狂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郁证、 •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胸痹、眩晕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胸痹、 •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消渴、肿瘤。 消渴、肿瘤。
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 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的关系尤为密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情志的异常 变化,首先影响心脏的功能,然后分别影响其它脏 变化,首先影响心脏的功能,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数情交织,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3.数情交织, 数情交织
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 指进食不洁净的食物而 导致疾病的发生。 多以胃肠病为主。 常表现为: 腹泻、痢疾、 各种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等。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内伤是什么意思?权威专家为你介绍
内伤是什么意思?权威专家为你介绍相信大家都听过内伤这个词,但却不知道内伤具体是什么意思,内伤这个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概括,比如中医行业对内伤就有专门的描述,上面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一、内伤是什么意思中医内伤的慨念有1.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房事过度等等;2.病名,又叫内损,多由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伤较重,损及肢体内部组织和内脏而致。
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
古人说的内伤是:内伤之论多矣,诸书统以七情赅之。
喜盛伤心,怒盛伤肝,恐惧伤肾,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是就五脏之性情而论也。
而余则统以一心括之。
夫心者,神之主也。
凡视听言动,及五劳等情,莫不由心感召。
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二、通用概念①中医指由饮食不适、过度劳累、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的病症。
②泛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的损伤。
现今也泛指于受伤,另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之义,也稍有无奈之义。
形容极度受不了、于是无言。
内伤,语出《素问·疏五过论》。
其中含义为:①病因之一。
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
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
②病证名。
与内损同,由撞击跌仆、强力负重或其他因素伤及脏腑气血的一类病证。
★三、中医内伤的概念1.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房事过度等等;2.病名,又叫内损,多由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伤较重,损及肢体内部组织和内脏而致。
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
a.伤处肿胀不明显痛无定处为伤气,用复元通气散加减治疗;b.伤处疼痛显著,皮色发红或青紫,甚至血溢妄行出现发热、寒战、便血、尿血、咳血等症为伤血,可以用蒲黄散加减治疗;c.胸胁或腹中疼痛剧烈,伴有昏厥、吐血、便血等为伤脏腑,蒲黄散或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
内伤
1.内伤:凡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受损或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者,统称内伤。
2.内伤的分类:<1>根据病理的不同分类:①伤气:a.气闭;b.气滞;c.气逆;d.气虚;e.气脱。
②伤血:a.瘀血;b.血热;c.血虚;d.亡血;e.血脱。
③气血两伤。
④上经络。
⑤伤脏腑。
<2>根据受伤的时间分类:①新伤:是指机体损伤后立即发病者,或受伤未超过半月者,无论伤情如何,均属新伤。
②宿伤:又称陈伤,俗称老伤,指受伤超过半月以上者,大都由于新伤未经治疗或未经彻底治疗,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复发者。
<3>根据受伤过程、外力作用的性质分类:①急性损伤:是由于突然而来的暴力引起的损伤。
②慢性劳损: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劳逸失度,体位不正,外力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而致的病变。
<4>根据受伤的部位分类:①头部内伤;②胸部内伤;③腹部内伤;④腰部内伤。
<5>根据受伤的程度分类:①轻伤:一般指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对生命无威胁的损伤;②重伤:一般指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损伤。
3.内伤的病因:①外在因素:是指从外界作用于人体的伤病因素,内伤的产生与外力作用的性质、特点密切相关。
外力的大小、方式、时间、速度,物体的体积、重量、形状、硬度等可造成不同的损伤。
临床以伤血为主要特征,并可直接振伤或刺伤其所在部位的经络脏腑,其损伤程度决定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受伤的部位,严重者可致脏腑破损出血,危及生命。
②内在因素:是指从内部影响于人体的伤病因素,如体质强弱、生理特点、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与内伤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
内伤的发生,外因固然重要,但同一外因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的内伤,体质强壮者可致伤轻,体质虚弱者则可致伤重。
说明内伤的发生与体质的强弱有着一定的关系。
4.内伤的病机:①气血:气与血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辅相成,互相依附,巡行全身,周流不息,为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七情这一概念是指病因而言,规范的表达在病因学里面就叫七情内伤,习称七情。
其他两个含义,那么第一个含义,生理学的意义,七情和五志的关系;最后药物学七情仅作一个了解就可以了,重点掌握病因学的意义。
我们又讲了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回忆我们在讲脏腑学说、中医神志学说,强调五脏皆藏神,是以心为主导,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把脑为元神之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隶属于心之下。
所以我们在这里讲七情的时候,重在讲七情和五脏的关系,而不讲与脑的关系。
那么如何来理解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呢?我们前面讲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人体结构说的理论核心,中医理论的核心,尤其脏象学说是中医结构学的理论。
那么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脏腑整体调节的结果。
神也是如此,七情也是如此,是从整体来说的。
那么就将神一分为五,将七情一分为五。
就这个意义讲,喜、怒、忧、思、悲、恐、惊与某一个脏腑系统相对应。
从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就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这里面的气血应该理解为是生命物质系统的所有物质的代称,不能仅仅理解为气血精津液物质系统中的气和血。
这是从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前者从哪些脏腑参与这个调节?从生命的活动的表现,从执行神的功能的五脏,而它们必须(有)物质基础,把这两个联系起来理解七情就是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我们讲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上一节我们提到中医的神志学说,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主导,又强调五脏皆藏神。
这里已表述了心神和七情的关系。
用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
七情属于神志活动的一种表现,它们分别生于五脏,五脏皆藏神,靠五脏的功能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物质基础维持神的正常生理活动。
按照五行分类,这个神产生以后又分别舍于五脏,五脏藏神。
那么心的神和五脏神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心和七情什么关系呢?是神主导于心,是心神统帅七情。
所以我们得出一结论,情志是心神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心神统帅七情,这就是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内伤病因的认识
内伤病因
内伤是指人体内脏器官受到损伤或机能失调的现象,常见的内伤病因有以下几种:
1. 情绪压力: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悲伤等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导致内脏器官机能失调。
2. 不良饮食习惯:经常饮食过度、偏食、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会导致消化系统的负担过大,长期引起胃肠道的器官损伤。
3. 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注意躯体姿势、缺乏运动、不规律的作息等都会引起身体疲劳、睡眠不足,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易使内脏器官发生病变。
4. 慢性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的慢性疾病,长期患病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造成内伤。
5. 严重外伤或手术:如外伤、手术等会对人体造成机体的负担和巨大的损伤,容易导致内脏器官受损或机能失调。
以上是造成内伤的一些常见的病因,针对不同的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病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中医学课件)内伤病因
探索中医学中的内伤病因及其特征,以及预防和调理方法。
内伤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内伤是指身体内部脏器的损伤或功能紊乱,主 要由情志、饮食、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特征
内伤疾病表现为内脏功能失调,包括脏腑病变、 气血不调和经络堵塞等。
五脏对应的内伤病因
心
情志失调、过度悲伤
肺
病毒感染、吸入有害 气体
肝
情绪波动、过度用眼
脾
饮食不规律、过度思虑
情志引起的内伤
1 悲伤
妨碍心脏气血运行,可能导致心脏疾病。
3 忧思
伤能导致肝病和情绪不 稳。
4 恐惧
损害肾脏功能,可能导致肾虚和性功能障碍。
饮食引起的内伤
煎炸食物
过量摄入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肠 胃不适和脂肪堆积。
熬夜 久坐不动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损伤肝脏功能,影响免疫系统
导致淤血和肌肉萎缩,对心血管健康有害
对眼睛和颈部造成压力,可能导致视力问题和颈 椎病
内伤的预防和调理方法
1 情志调节
保持情绪平稳,学会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
2 饮食调理
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度食用油腻、甜食和 高盐食品。
3 环境改善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电磁辐射和噪音污 染。
过量糖分
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对胰腺和血糖 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高盐食品
摄入过多的盐分可能导致高血压 和心血管疾病。
环境引起的内伤
1
空气污染
吸入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电磁辐射
2
有害。
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3
噪音
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导致 听力损伤和精神压力。
内伤病因——精选推荐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又称内伤,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
内伤病因系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为病。
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
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因其病自内而外,非外邪所侵,故称内伤。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七情内伤的一般规律。
① 首先伤及心神 ②其次伤及五脏, 喜、惊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恐伤肾
⑶灵活对待:虚弱之脏腑易受伤为病
⑷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伤肝,肝气上逆,症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 气满,呼吸急促等症状;气迫血升,血随气逆,则呕血,甚 则昏厥卒倒。横逆脾胃,则腹胀、飧泄、呃逆、吞酸、呕吐 等。 喜则气缓: 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轻则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 不集中;重则神不守舍,失神狂乱。
2.劳神过度
——主要损伤心脾 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及倦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亦可影 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 怒等症状。
3.房劳过度
——耗伤肾中精气 可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 减退等肾虚症状,男子可见遗精滑泄,甚则阳 痿。
(二)情志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人体情志活动是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
⑴生理:五脏精气化生五志: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 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 ⑵病理: 情志太过,可内伤五脏精气 ;怒伤肝,喜伤心---五脏精气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亦产生情志的异常。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三、劳逸过度
(一)过劳
1. 劳力过度
——主要伤气, “劳则气耗。” 劳力过度则喘息、汗出,导致气从内出,从外而越,因 而损耗人体的精气。 形体劳倦日久,损伤筋骨肌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坐伤肉。” 损伤脏腑,以脾病为多见,甚至导致虚 劳病。常见症状如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声 低息微等。
⑶五脏与情志的关系中,尤以心和肝两脏最为重要。
1. 与精神刺激有关:
忧郁思虑
癫病
精神异常
精神刺激
卒惊恼怒
狂病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属内因,其致病主要伤及内脏,以情 志异常表现为主,多发情志病证,情志异常波 动常可影响病情变化。
1 .伤及内脏
⑴情志由脏腑精气产生,七情主要伤及内脏。
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惊慌失措。
忧则气郁:
忧愁不解,导致气机郁滞。忧多与悲、思相兼为病,故可伤肺、伤心、伤脾。 伤肺可见胸闷,叹息;伤心可见忧心忡忡,心胸憋闷;伤脾可见不思饮食, 腹胀,二便不爽等。
2.多发情志病证
七情导致的疾病,从病证类别而言,多发情志 类病证。 情志类病证其发病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且以情 志异常表现为主。 如郁病、癫、狂等。
2.五味偏嗜
五味与五脏各有其所喜,即有五味对五脏具有 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 久之便由五脏相克关系传变,损伤他脏而发生 疾病。 例如味过于酸,导致肝盛而乘脾;味过于咸, 导致肾盛而乘心;味过于甘,导致脾盛而乘肾; 味过于苦,导致心盛而乘肺;味过于辛,导致 肺盛而乘肝等。
第二节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
在精神、饮食、劳逸等活动 中,不遵养生之道,造成脏腑功能异常,气血 津液失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致病因素。 内伤病因与内伤杂病。 内容: 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一、七情内伤
(一)基本概念
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 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包括精神、 意志及情绪活动。 2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能导 致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成为致病因素,属病理范畴。 3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 ⑴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的适应能力; ⑵脏腑阴阳气血虚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下降。
食量过多 ——饮食停滞,损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等症状。故 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经常过饱 ——饮食停滞胃肠,不仅可致消化不良,亦可 影响气血运行,经脉郁滞,出现下痢、便血、 痔疮等。 过食肥甘厚味 ——化热生痰,“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 满”,甚至引起消渴,出现痈疽疮毒等病症。
3.影响病情
七情变化可影响原有疾病的病情变化。 主要表现在诱发疾病发作和加重病情两方 面。 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等身心疾 病可因七情刺激而诱导发作或加重病情; 恶性肿瘤可因七情刺激导致病人意志崩溃, 病情迅速恶化。
二、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质量或时间没有节制,没有 规律,如过饥、过饱、或无规律等致病因素。 1.饥饱失常 食量过少——营养不良,气血衰少。 人体正气虚弱,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形 体消瘦,易于出现其他病证。
悲则气消: 悲哀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则见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声低息微,懒言乏力等症状。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伤肾,则气陷于下,肾之精气却而不升,肾气不固,可见二便 失禁,遗精滑泄等症。
思则气结:
思虑过度,劳神伤脾,使脾气郁结,中焦不畅,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 振,脘腹痞满,大便溏泻,倦怠乏力等症状。
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加之饮食不能自制,故多 为饥饱失常所伤。 饮食过少,营养缺乏,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饮食过量,乳食无度,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 若伤于过食肥甘生冷,又可聚湿生痰。 婴幼儿内伤乳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乳食停 聚不化,经久不愈,日渐羸弱,则成“疳积”, 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 瘦等症状。
4. 偏嗜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可损伤肝脾,导致疾病。 酒性既热且湿,偏嗜饮酒,易于内生湿热,临 床可见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口苦口腻,舌苔 厚腻等症状,甚至引起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三)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清洁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 物,或误食毒物等致病因素。 饮食不洁: ——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 ——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等,临床表现为时 常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若蛔虫窜入胆道, 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的蛔 厥症。 ——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腹 痛,吐泻,重者导致昏迷或死亡。
2. 饮食无时
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 常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病变。
在疾病初愈阶段,由于脾胃尚虚,饮食过量 或吃不消化食物,常可引起疾病复发,称为 “食复”。
(二)饮食偏嗜
1.种类偏嗜 ——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 助 2 .寒热偏嗜 偏食生冷寒凉——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 发生腹痛泄泻等症。 偏食辛温燥热——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 胀痛,便秘痔疮,或口舌生疮,牙痛龈肿等。
(二)过逸
过逸,指因病或生活过于安闲,不从事各种劳 动和运动锻炼的致病因素。 长期形体少动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筋骨软弱,体弱神 倦,发胖臃肿; ——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脾胃呆滞,心肺气 虚,动则心悸气喘,汗出乏力等。 ——长期用脑过少,可致神气衰弱,精神萎靡, 健忘,反应迟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