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饮食无时
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 常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病变。

在疾病初愈阶段,由于脾胃尚虚,饮食过量 或吃不消化食物,常可引起疾病复发,称为 “食复”。
(二)饮食偏嗜



1.种类偏嗜 ——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 助 2 .寒热偏嗜 偏食生冷寒凉——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 发生腹痛泄泻等症。 偏食辛温燥热——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 胀痛,便秘痔疮,或口舌生疮,牙痛龈肿等。
悲则气消: 悲哀过度,耗伤肺气,上焦不通,则见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声低息微,懒言乏力等症状。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伤肾,则气陷于下,肾之精气却而不升,肾气不固,可见二便 失禁,遗精滑泄等症。


思则气结:
思虑过度,劳神伤脾,使脾气郁结,中焦不畅,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 振,脘腹痞满,大便溏泻,倦怠乏力等症状。





食量过多 ——饮食停滞,损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等症状。故 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经常过饱 ——饮食停滞胃肠,不仅可致消化不良,亦可 影响气血运行,经脉郁滞,出现下痢、便血、 痔疮等。 过食肥甘厚味 ——化热生痰,“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 满”,甚至引起消渴,出现痈疽疮毒等病症。
第二节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



来源:自内而生 内伤病因是指人们在精神、饮食、劳逸等活动 中,不遵养生之道,造成脏腑功能异常,气血 津液失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致病因素。 内伤病因与内伤杂病。 内容: 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一、七情内伤
(一)基本概念
1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 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包括精神、 意志及情绪活动。 2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能导 致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成为致病因素,属病理范畴。 3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 ⑴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的适应能力; ⑵脏腑阴阳气血虚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下降。


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惊慌失措。


忧则气郁:
忧愁不解,导致气机郁滞。忧多与悲、思相兼为病,故可伤肺、伤心、伤脾。 伤肺可见胸闷,叹息;伤心可见忧心忡忡,心胸憋闷;伤脾可见不思饮食, 腹胀,二便不爽等。
2.多发情志病证



七情导致的疾病,从病证类别而言,多发情志 类病证。 情志类病证其发病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且以情 志异常表现为主。 如郁病、癫、狂等。




4. 偏嗜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可损伤肝脾,导致疾病。 酒性既热且湿,偏嗜饮酒,易于内生湿热,临 床可见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口苦口腻,舌苔 厚腻等症状,甚至引起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三)饮食不洁



来自百度文库

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清洁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 物,或误食毒物等致病因素。 饮食不洁: ——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 ——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等,临床表现为时 常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若蛔虫窜入胆道, 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的蛔 厥症。 ——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腹 痛,吐泻,重者导致昏迷或死亡。

⑵七情内伤的一般规律。
① 首先伤及心神 ②其次伤及五脏, 喜、惊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恐伤肾


⑶灵活对待:虚弱之脏腑易受伤为病
⑷影响脏腑气机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伤肝,肝气上逆,症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胸胁 气满,呼吸急促等症状;气迫血升,血随气逆,则呕血,甚 则昏厥卒倒。横逆脾胃,则腹胀、飧泄、呃逆、吞酸、呕吐 等。 喜则气缓: 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轻则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 不集中;重则神不守舍,失神狂乱。
⑶五脏与情志的关系中,尤以心和肝两脏最为重要。
1. 与精神刺激有关:
忧郁思虑
癫病
精神异常
精神刺激
卒惊恼怒
狂病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属内因,其致病主要伤及内脏,以情 志异常表现为主,多发情志病证,情志异常波 动常可影响病情变化。


1 .伤及内脏
⑴情志由脏腑精气产生,七情主要伤及内脏。

(二)情志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人体情志活动是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
⑴生理:五脏精气化生五志: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 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 ⑵病理: 情志太过,可内伤五脏精气 ;怒伤肝,喜伤心---五脏精气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亦产生情志的异常。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二)过逸




过逸,指因病或生活过于安闲,不从事各种劳 动和运动锻炼的致病因素。 长期形体少动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筋骨软弱,体弱神 倦,发胖臃肿; ——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脾胃呆滞,心肺气 虚,动则心悸气喘,汗出乏力等。 ——长期用脑过少,可致神气衰弱,精神萎靡, 健忘,反应迟钝 。


2.五味偏嗜
五味与五脏各有其所喜,即有五味对五脏具有 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如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 久之便由五脏相克关系传变,损伤他脏而发生 疾病。 例如味过于酸,导致肝盛而乘脾;味过于咸, 导致肾盛而乘心;味过于甘,导致脾盛而乘肾; 味过于苦,导致心盛而乘肺;味过于辛,导致 肺盛而乘肝等。





2.劳神过度
——主要损伤心脾 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及倦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亦可影 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 怒等症状。


3.房劳过度
——耗伤肾中精气 可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 减退等肾虚症状,男子可见遗精滑泄,甚则阳 痿。
三、劳逸过度

(一)过劳


1. 劳力过度
——主要伤气, “劳则气耗。” 劳力过度则喘息、汗出,导致气从内出,从外而越,因 而损耗人体的精气。 形体劳倦日久,损伤筋骨肌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坐伤肉。” 损伤脏腑,以脾病为多见,甚至导致虚 劳病。常见症状如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声 低息微等。


小儿脾胃功能较弱,加之饮食不能自制,故多 为饥饱失常所伤。 饮食过少,营养缺乏,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饮食过量,乳食无度,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 若伤于过食肥甘生冷,又可聚湿生痰。 婴幼儿内伤乳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乳食停 聚不化,经久不愈,日渐羸弱,则成“疳积”, 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 瘦等症状。


3.影响病情
七情变化可影响原有疾病的病情变化。 主要表现在诱发疾病发作和加重病情两方 面。 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等身心疾 病可因七情刺激而诱导发作或加重病情; 恶性肿瘤可因七情刺激导致病人意志崩溃, 病情迅速恶化。


二、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饮食质量或时间没有节制,没有 规律,如过饥、过饱、或无规律等致病因素。 1.饥饱失常 食量过少——营养不良,气血衰少。 人体正气虚弱,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形 体消瘦,易于出现其他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