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内伤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骨伤内伤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骨伤内伤学知识点整理一、填空题1、急救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2、脑震荡昏迷期中药治疗:清窍闭阻---(理气开窍)复苏汤加减;肾精不足---(补肾益气养髓)杞菊地黄丸加减3、气胸穿刺部位: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血胸穿刺部位:腋中线和腋后线第6~8肋间4、癃闭的治疗原则:六腑以通为顺5、疼痛的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
6、水罐加多少水:在火罐内装入1/3~1/2温水二、单选题1、亡阴亡阳口服中药:亡阴宜益气养阴用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亡阳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加减2、腹部内伤的首要表现:腹痛3、正常人胃肠道气体量:大约100~150ml气体4、胸部屏伤多以(伤气)为主,胸部挫伤以(伤血)为主。
5、动静脉出血特点:动脉出血—血色鲜红,来势凶猛成喷射状,血量随心脏的搏动而增强,多发生于血管断裂的近端。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来势稍缓,持续渗出,多发生于血管断裂的远端。
6、肝、脾破裂分型:中央型破裂,包膜下血肿,真性裂伤7、针灸作用: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三、名解1、损伤内证:严重肢体损伤,往往会产生闭证。
骨伤内伤闭证多为气闭,属实证,是由于伤后气机不利,闭塞机窍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伤后立即表现为昏迷,牙关紧闭,气粗痰鸣,四肢痉厥,治疗以开闭通窍为主。
2、反常呼吸:在胸外伤时,多处多根肋骨骨折时,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胸部伤处软组织失去胸廓的支撑,出现反常呼吸,即随呼气外凸,吸气时凹陷,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3、内伤麻木:是指伤后肢体或局部触觉、痛觉和温觉障碍。
麻是肌肤不仁,但犹觉气微流行;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
4、内伤萎软:是指损伤后,筋脉弛缓,筋肉软弱失用,日久因不能随意运行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软指筋肉软弱无力。
常见于脊柱损伤引起的外伤性截瘫及其他损伤后期之失用性萎缩等病变。
5、胸部陈伤:胸部内伤超过一个月以上,仍遗留胸胁疼痛等后遗症,或称胸部宿伤或老伤。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一、发展历史:1、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P51)我国现存最早一部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总结了一套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
3)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
“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用药贴,将绢片包之。
后时时运动,盖屈则得伸,得伸则不能屈,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
”5)对难以手法复位的骨折主张采取手术整复。
“凡损伤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
”“凡皮破骨出差爻,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
”6)首次记载髋关节脱位,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复位法治疗后脱位。
7)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8)介绍杉树皮固定法。
“凡用杉皮,浸约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绳三度紧缚。
”9)对内伤治疗采用“七步”法。
10)提出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方案。
11)载方50首,药139味,包括内服及煎洗、填疮、敷贴等外用方剂,体现了骨伤科内外兼治的整体观。
2、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骨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P7二、分类与病因病机:1、根据损伤的主要范畴,骨伤病分为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四类。
P262、损伤的病因:P31(1)外因:1)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2)外感六淫3)邪毒感染(2)内因:年龄、体制、解剖结构、病理因素、职业工种。
3、气血津液病机:P36(1)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2)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
三、诊断:1、损伤的局部一般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P442、骨病症症状和体征:P46(1)一般症状和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殊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创口窦道。
3、望诊的望局部:畸形、肿胀和瘀斑、创口、肢体功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骨伤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是“病机从脾,骨伤从中”,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与骨骼生长和修复密切相关。
3. 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四诊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包括望、闻、问、切。
4.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二、常见病症及诊断要点1. 骨折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等,通常通过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外固定、内固定等。
2. 脱位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尽早复位,采用牵引、外固定等方法固定关节,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3. 关节炎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4. 骨质疏松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骨折易发、身高下降等,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
三、常用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独活、羌活、草乌、地龙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中药制剂:常用的中药制剂有汤剂、丸剂、散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足三里、合谷、曲池、肩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激情针法、平补平泻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
3. 推拿按摩常用手法:捏揉、推拿、拍打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推拿技巧:常用的推拿技巧有涂抹、推拉、按蹭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技巧进行按摩治疗。
四、预防与保健1. 骨伤病的预防加强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
中医骨伤内伤学考试重点
1、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第一部病理专著、第一部病因症状学:《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明朝薛己《正体类要》问世,标志骨伤内伤学成为独立学科。
2、伤气、伤血及其分类。
何为瘀血伤气:主要是气机因损伤而运行失常。
可分为气滞,气闭,气脱,气虚,气逆等,其中气闭,气脱是危象。
伤血:指损伤使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或血液不得循环流通。
可分为血瘀,出血,血虚,血脱,血热等,是损伤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症候。
瘀血:无开放创口之内伤者,离经之血停积于皮下,肌腠之间,或积于脏腑、体腔之内,一时不得消散,即成瘀血。
3、气滞与血瘀、气虚与血虚症状特点气滞:临床表现为无形之疼痛,其痛多无定处,且范围较广,忽聚忽散,无明显压痛点,多有咳嗽,呼吸不畅,气急,胸闷胀满,牵掣作痛,神疲纳呆,脉沉等症状。
血瘀: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痛青紫,疼痛部位固定,咳呛及转侧时疼痛显著。
体表瘀血常有青紫瘀斑,内脏瘀血常可触及肿块,瘀血郁久可发热,瘀血注于四肢关节,成为瘀血泛注,瘀血宿积经久不愈,则变为宿伤。
气虚:表现为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心悸怔仲,耳聋耳鸣,多梦易惊,食少汗多,脉虚细无力。
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
4、下列伤科病症的症状表现:大肠实热、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脾气虚弱大肠实热:一般以发热,腹痛拒按,便秘为辨证要点,发热口渴,烦躁;腹胀、疼痛拒按;不思饮食,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肾阴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眩晕耳鸣,阴虚内热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阳虚内寒证:形寒肢冷,面白无华食少便溏,尿少浮肿;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膀胱湿热:湿热症状: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数(+)膀胱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浑浊。
中医骨伤科重点
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
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
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
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
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
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
——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中医骨伤科学考点整理版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单选&多选:1、骨病局部症状、体征?(P25)一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殊: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2 量诊的范畴,视触叩量包括哪些内容(P33)3、颈部特殊检查?(P39)分离试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深呼吸试验、超外展试验4、骨盆特殊检查?(P41)骨盆挤压试验、骨盆分离试验、骨盆纵向挤压试验、屈膝屈髋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床边试验、髋外展外旋试验、斜扳试验5、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6、小夹板固定特点?局部固定、可调整的固定、能矫正残余移位的固定7、CT在哪些骨折中应用多?(P50)脊柱、骨盆、四肢关节较复杂的解剖部位和病变8、骨折延迟愈合标准?(P146)骨折未能在其平均愈合时间(通常3-6月)内愈合;临床症状体征未消失;X片显示骨痂稀少,长期不连成一片,间隙增宽,但整个骨端无硬化改变。
1、骨折常见移位方式?(P132)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2、骨折临床愈合标准(P140)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⑤连续观察2周后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3、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类型(P174)伸直型、屈曲型、背侧缘型、掌侧缘型4、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并发(P157)神经血管损伤5、肱骨外科颈骨折哪种类型多见?(P149)外展型6、肌力与判断?(P38)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7、骨折外因包括?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8、尺桡骨双骨折最重要的整复手法?挤压分骨法9、肱骨干、骨盆、多发性骨折多发的并发症是?创伤性休克10、影响骨折愈合因素?(P140)全身因素:年龄、健康局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11、肘关节处出现畸形,畸形似靴状样最常见骨折类型肱骨髁上骨折12、桡骨远端骨折定义(几厘米)(P173)桡骨远端骨折是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范围内的骨折,是腕部最常见的骨折.13、肱骨干骨折中,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类型(P152)肱骨干中上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骨伤学【代码:328】-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内伤概论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骨伤学【代码:328】-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内伤概论[单选题]1.损伤后出现外无肿形,自觉疼痛范围痛无定处,体表无明显压痛点,属于()。
A.气滞B.气闭C(江南博哥).气逆D.瘀血E.血虚正确答案:A[单选题]2.内伤辨证常用的方法()。
A.八纲辨证B.经络辨证C.气血辨证D.脏腑辨证E.病因辨证正确答案:C[单选题]3.损伤疼痛气滞致痛的治法是()。
A.活血祛瘀止痛B.理气止痛C.理气活血止痛D.凉血止痛E.疏肝理气正确答案:B[单选题]4.理气止痛法常用治疗损伤后()。
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虚E.气脱正确答案:A[单选题]5.伤后出现疼痛绵绵头昏目眩,少气懒言,脉虚细无力,治疗应用()。
A.行气止痛法B.疏肝理气法C.降气平喘法D.补气法E.行气活血法正确答案:D[单选题]6.伤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为()。
A.气虚B.血虚C.气脱D.血脱E.气闭正确答案:B[单选题]7.损伤后气滞血瘀者治宜()。
A.攻下逐瘀法B.活血化瘀法C.行气消瘀法D.和营止痛法E.舒筋活络法正确答案:C[单选题]8.头皮组织中血管最多的是()。
A.表皮B.皮下组织C.帽状腱膜D.腱膜下疏松组织E.骨膜正确答案:D[单选题]9.腹部损伤造成实质脏器破裂多见于()。
A.脾、肝B.肾、肝C.脾、肾D.脾、结肠E.肝、小肠正确答案:A[单选题]10.新伤和旧伤的时间分隔点一般认为是()。
A.1周B.2周C.3周D.4周E.5周正确答案:B[单选题]11.桥脑损伤的瞳孔变化特点是()。
A.双侧极度散大B.双侧极度缩小C.单侧极度散大D.单侧极度缩小E.无变化正确答案:D[单选题]12.颅内血肿头颅超声波检查显示中线波偏向一侧,移位一般大于()。
A.0.1cmB.0.2cmC.0.3cmD.0.4cmE.0.5cm正确答案:D[单选题]13.单纯腹壁损伤常用内治法一般宜采用()。
骨伤复习(课堂重点)
骨伤复习(课堂重点)中医骨伤科学复习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3、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4、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1、气血津液为最主要的病机,筋骨皮肉为最常见的病机。
2、肝血不足,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脾胃不佳,则出现肌肉瘦削、四肢疲惫、软弱无力。
第三章、临床诊查1、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Ⅵ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2、触诊: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第四章、治疗方法1、损伤散气辨证及其代表方: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消法” ①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承汤②行气活血法: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③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加味犀角地黄汤,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缓”两法①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②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欣赏续断汤,接骨丹③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温”两法①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②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③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养筋健骨汤,肾阴虚用四物汤加左归饮,肾阳虚用四物汤加右归饮)2、折顶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11中医骨伤科学复习法。
骨伤内伤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内伤:凡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受损或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者,称为内伤。
腹部内伤:指腹壁及腹腔脏器(包括肝、胆、胰、脾、胃肠、膀胱、子宫等)的闭合性损伤。
內治法:是指通过内服药物以达到全身性治疗的方法。
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的治疗方法。
挤压伤:古称压迮伤,系指肢体肌肉较丰厚的部位遭受较长时间的重物压迫或挤迮而成的损伤。
气胸:是胸膜腔内积有游离气体。
常多发于胸部外伤。
是胸膜、肺、支气管、或食道等损伤的常见后果。
血胸:胸部损伤最常见,多与气胸并见。
大量血胸压迫肺脏,使纵隔移位产生与气胸相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还主要表现为内出血征象。
张力性气胸:胸壁伤口直接与胸膜腔相通,空气可经胸壁伤口随呼吸而自由出入胸膜腔。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暴力的作用后,大脑发生一过性的功能障碍,脑组织本身多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称为“脑气震动”、“脑海震动”。
为头部内伤轻症。
原发性昏迷:颅脑外伤后立即出现昏迷,称为原发性昏迷。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和延脑等处的损伤。
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因各种原因造成骨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上升,致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组织严重供血不足,甚则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这些组织功能损害,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称之。
应瘀血:是指外力损伤经脉,血液滞留于脏腑、腔道,流注于皮内、肌肤之间,未能流出皮外者。
损伤墾:凡暴力引起损伤,导致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并出现相应征象者,称为损伤内证。
逆行性遗忘症: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受伤之时或受伤前后的情况,但对往事却能清楚回忆,故又称“逆行性遗忘症”。
非进行性血胸:血胸形成后,如果破裂的血管被血块堵塞,出血停止,成为非进行性血胸。
进行性血胸:如破裂的血管继续出血,症状逐渐加剧,则称为进行性血胸。
凝固性血胸:胸膜腔积血后形成血凝块。
纤维性血胸:如胸膜间空隙完全为纤维组织所填塞,称之。
机化性血胸:当胸膜上纤维素和血块成为厚层纤维组织覆盖肺和胸壁时,称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第一部病理专著、第一部病因症状学:《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明朝薛己《正体类要》问世,标志骨伤内伤学成为独立学科。
2、伤气、伤血及其分类。
何为瘀血伤气:主要是气机因损伤而运行失常。
可分为气滞,气闭,气脱,气虚,气逆等,其中气闭,气脱是危象。
伤血:指损伤使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或血液不得循环流通。
可分为血瘀,出血,血虚,血脱,血热等,是损伤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症候。
瘀血:无开放创口之内伤者,离经之血停积于皮下,肌腠之间,或积于脏腑、体腔之内,一时不得消散,即成瘀血。
3、气滞与血瘀、气虚与血虚症状特点气滞:临床表现为无形之疼痛,其痛多无定处,且范围较广,忽聚忽散,无明显压痛点,多有咳嗽,呼吸不畅,气急,胸闷胀满,牵掣作痛,神疲纳呆,脉沉等症状。
血瘀: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痛青紫,疼痛部位固定,咳呛及转侧时疼痛显著。
体表瘀血常有青紫瘀斑,内脏瘀血常可触及肿块,瘀血郁久可发热,瘀血注于四肢关节,成为瘀血泛注,瘀血宿积经久不愈,则变为宿伤。
气虚:表现为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心悸怔仲,耳聋耳鸣,多梦易惊,食少汗多,脉虚细无力。
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
4、下列伤科病症的症状表现:大肠实热、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脾气虚弱大肠实热:一般以发热,腹痛拒按,便秘为辨证要点,发热口渴,烦躁;腹胀、疼痛拒按;不思饮食,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肾阴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眩晕耳鸣,阴虚内热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阳虚内寒证:形寒肢冷,面白无华食少便溏,尿少浮肿;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膀胱湿热:湿热症状: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数(+)膀胱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浑浊。
肝气郁结(1)情志抑郁易怒:精神抑郁或急躁。
(2)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胸胁窜痛或胀痛,胸闷不舒;不思饮食、少腹胀痛;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3)常有妇女月经不调、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如潮,失眠或恶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血虚: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之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血虚: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两目:两目干涩、视物昏暗。
筋脉、爪甲:爪甲不荣,或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肌肉震颤。
妇女经少色淡甚至经闭。
脾气虚弱:本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运化功能减退: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
气虚证候: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白、脉缓弱。
5、八纲辨证包括哪些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6、气血两伤常见形式包括哪些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7、急救基本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8、颅脑损伤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分别包括哪些9、脑震荡临床表现A、意识障碍,轻者神志恍惚,重者意识丧失,受伤后立即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B,近事遗忘C、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常见,可见耳鸣,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D,一般体征,伤后段时间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等变现E神经体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10、脑挫裂伤诊断要点a,有头部遭受暴力受伤史 b,伤后立即意识障碍,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c,脑功能区损伤者有相应的局灶性征象d,11、根据血肿的来源与部位,外伤性颅内血肿分为哪几种?颅内血肿临床表现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发性血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1. 颅内压增高征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随着血肿的形成和增大,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并进行性加重。
躁动意识障碍(昏迷)—特点:清醒者→逐渐昏迷。
昏迷者→苏醒→再昏迷。
昏迷进行性加重。
生命体征改变前期血压呈阶梯样升高,脉搏、呼吸阶梯样减慢。
后期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对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
2.脑受压局灶征象随着血肿增大,压迫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的局灶表现,或原有的局灶表现加重。
3.脑疝征象12、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补气摄血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舒筋活络法的适应症、代表方攻下逐瘀法适应症:损伤早期蓄瘀,便秘,腹胀拒按,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
常用的方剂: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鸡鸣散、大成汤等。
行气活血法适应症: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不能猛攻急下者。
常用方剂:(1)活血化瘀为主: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2)行气为主: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3)行气与活血并重: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
和营止痛法适应症: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
常用方剂: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接骨续筋法损伤中期,肿消、筋顺、骨正,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瘀去但还未尽。
常用方剂: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紫金丹等舒经活络法适应症:损伤中期,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有风湿,筋络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常用方剂:舒筋活血汤、蠲痹汤等补气养血法此法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软或修复迟缓者。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补益肝肾法适应症:损伤后期,年老体弱、筋骨痿软、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而肝肾虚弱者常用之此法。
常用方剂: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
13、休克及休克指数的概念,休克(脱证)病人的一般监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有无及轻重:0.5为正常>1为休克,失血20%-30%>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一)一般监测1.精神状态——反映大脑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
①神志清楚,对外界刺激能正常反应,说明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
②若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反映大脑因血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
2.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流情况标志如病人的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则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
3.血压维持稳定的组织器官灌注压,在休克治疗中十分重要。
但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4.脉率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
当血压还较低,但脉率已恢复且肢体温暖者,常表示休克趋向好转。
5、呼吸:常有呼吸困难和发绀.发生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6.尿量——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指标。
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急性肾衰竭可能。
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
(二)特殊监测——包括以下多种血液动力学监测项目1.中心静脉压(CVP)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4.动脉血气分析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6.DIC的检测14、内伤出血的概念定义:伤后血液流入体腔/颅腔内或组织间隙,形成积血或血肿,而在体表看不到出血15、下列指压动脉止血法分别适用于哪些部位出血的止血:颞浅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面动脉止血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颈动脉止血法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锁骨下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肩部,腋窝窝或上肢出血肱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尺动脉与桡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股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腘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6、上下肢用止血带止血法的捆扎止血带的部位、间隔多长时间松解一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
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
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17、内伤疼痛包括哪些原因,内伤实证疼痛、虚症疼痛的病机分别是什么?掌握内伤疼痛的病案分析。
下列内伤疼痛症型的代表方:气滞血瘀、感受外邪、瘀阻夹痰、气血两亏原因:气滞血瘀、风寒湿阻、瘀阻夹痰、气血两亏,热毒内蕴实证病机,不通则痛,伤后气血瘀滞或复受外邪,郁结不畅。
虚证病机,不荣则痛,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气滞疼痛: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瘀血疼痛:四物止痛汤,和营止痛汤风寒湿阻:羌活胜湿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热毒内蕴: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瘀阻夹痰:牛蒡子汤气血两亏:八珍汤18、呕吐的概念、病机伤后胃内容物从食管经口腔吐出,称为内伤呕吐。
病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19、痰饮内盛、瘀阻中焦证、肝气犯胃呕吐的病机、症候、治法、代表方痰饮内盛:素体阳虚,脾胃虚弱,损伤之后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舌苔腻,脉滑治法:行气活血,化痰降逆二陈汤合小半夏汤瘀阻中焦:胸胁脘腹损伤之后,呕吐伴有伤处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脘腹胀满,胃纳不佳,舌苔黄腻,脉弦涩治法:和胃降逆,去瘀生新代抵当丸加减肝气犯胃,以气伤为主,嗳气吞酸,作呕欲吐,疼痛,通无定处,胸胁闷痛,烦躁不安,舌红,脉弦涩或弦紧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泻火逍遥散合左金丸20、癃闭:概念,情志内伤、下焦湿热癃闭的病机概念:伤后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情志内伤、下焦湿热癃闭的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三焦气化失常,水道通调受阻癃闭下焦湿热癃闭病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或逆行感染酿成湿热,阻遏尿路,致使气化失常21、内伤便秘包括哪些证型,瘀血蓄积、气机郁滞、气血两虚、热盛津亏便秘病机、代表方分类:肠胃积热、气机郁滞、瘀血中阻、热盛津亏、气血两虚气机郁滞(气秘)伤后忧愁,肝郁不舒,久卧少动,气机不利症状:大便干结,欲便不得,腹胀。
胸胁痞满,嗳气、纳呆。
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顺气导滞、通便方药:六磨汤瘀血蓄积伤后瘀血停聚腹中,血瘀气滞症状:胸腹、脊柱、骨盆损伤后大便干结,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
纳呆,口渴,发热。
舌红,苔黄腻。
治法:攻下逐瘀方药:桃仁承气汤或大成汤热盛津亏伤后发热汗出,津液受损,伤后瘀血,化热灼津症状伤后常有发热,出汗,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