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不科学:一些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时,没有合理的目标和内容的规划,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获取到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2.老师指导不足:一些学校在研学旅行中,带队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导致研学旅行变成纯粹的游览。
3.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在研学旅行中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给学生带来危险。
4.学生参与度低:在一些研学旅行中,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效果不明显。
为了有效实施中小学研学旅行并提高其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制定科学的规划:在进行研学旅行前,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中获取到有价值的学习经验。
规划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增强带队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应对带队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水平,帮助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讲座和授课,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3.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条例,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培养:研学旅行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他们进行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
总之,中小学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带队老师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以及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培养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校外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小学研学旅行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1. 确定目的地和主题首先,需要确定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和主题。
目的地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或者一些特色鲜明的工厂、企业等。
主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比如历史文化、自然科学、艺术体验等。
2. 制定行程安排在确定了目的地和主题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
包括出发时间、返回时间、参观地点、参观内容、用餐安排、住宿安排等。
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参观和体验,并且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3. 安排教师和领队研学旅行需要有专门的教师和领队负责组织和管理。
教师要熟悉目的地的情况,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说,领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4. 确定学生名单和报名流程学校需要确定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名单,并制定报名流程。
要向学生和家长详细介绍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和费用等,并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
5. 确保安全和卫生在实施研学旅行过程中,学校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卫生。
要对目的地进行提前考察,了解当地的安全情况和医疗资源,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和卫生措施。
6. 活动总结和反馈活动结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学生和教师对研学旅行进行总结和反馈。
了解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
四、结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当地旅游、文化、科研等机构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二)注重活动设计,提高教育质量研学旅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研究性研究的机会。
因此,要注重活动设计,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研学旅行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任务单。
同时,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序开展。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校外教育活动,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宣传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
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论坛、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建立评估机制,促进活动改进和提高研学旅行活动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因此,要建立评估机制,促进活动的改进和提高。
学校应该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对各地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估和对比,总结经验,推广优秀做法,促进活动的改进和提高。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是指学校组织学生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体验式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丰富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学校合理规划和实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育效果。
本文将从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浅论。
一、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1. 拓展知识视野: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能通过书本和图片了解到各种知识,而研学旅行课程可以让学生亲历亲为地接触到各种实际场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丰富学习内容:研学旅行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地活动和实践体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研学旅行课程通常是由学生一起参与,需要学生彼此合作,互相依赖,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1. 合理选择目的地: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合理选择目的地。
同时需要考虑目的地的交通、食宿、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条件,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2. 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学校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旅行计划,包括行程安排、活动内容、师生分工、安全预案等。
在计划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以便及时应对。
3. 配备专业导师和监护人员:学校需要配备专业导师和监护人员,负责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导师应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研究和实地探究。
监护人员要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安全管理。
4. 强化安全教育和应急预案:在研学旅行前,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旅行中的安全风险,学会自我保护。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一、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1.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研学旅行将学生带到课堂之外的世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社会和历史文化。
通过参观实地,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各种知识,包括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科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培养实践能力研学旅行不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在实地中进行观察、实验、调研等活动,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
通过实地体验中的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些知识,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
3.促进团队协作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要面对实际的问题,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过程将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
4.激发创新精神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5.提升综合素质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团队协作,激发创新精神,这些都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1.明确目标在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不同的课程目标将决定研学旅行的地点选择、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
明确清晰的目标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研学旅行活动。
2.合理选择地点选择适合学生的研学旅行地点至关重要。
地点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尽量选择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和了解知识的地点,如博物馆、科技馆、自然保护区等。
地点选择也应注重安全和便利,避免因地点选择不当而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和不便。
3.活动设计精准在研学旅行中,活动设计的精准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动设计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体验式学习,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认知、探究知识。
活动内容不应过于枯燥,而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生动有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参考内容
随着教育的进步和创新,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广泛 的和认可。尤其在中小学阶段,研学旅行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潜力,正在改变 我们对传统教育的理解。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并探 讨其发展策略。
一、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
1、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研学旅行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 在实践中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 式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有助于培养出更具有社 会适应性的学生。
2、促进主体性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化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学过 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自主组织团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 安排行程与活动内容。这种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3、培养创新精神
研学旅行课程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 种新环境和新问题,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探 究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研学旅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 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计划时,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避免过于强调旅游活动而忽视教育本质。
2、加强教师培训:研学旅行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技能和素质。他们不 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情况 的能力。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素质。
一、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 值意蕴
1、提升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一、教育目的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了解到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研学旅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与同学们相互协作,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确立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研学旅行线路和内容,包括景点选择、实地考察、文化体验和专题研究等。
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和体验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
学生在历史学科的研学旅行中可以进行临时考古、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
在自然科学学科的研学旅行中,可以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动物观察等实地科学实验活动,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参与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参与是整个课程的核心。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将成为课程的主体,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动思考和交流,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设立学生奖励计划,鼓励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表现优秀。
老师和领队人员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评估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估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也包括整个课程的效果评估。
在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中,可以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日常表现、实地考察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而在整个课程的效果评估中,需要考虑到研学旅行的教育目的是否达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课程实施
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课程实施浅谈研学旅行的意义及课程实施研学旅行是指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课程和发展目标,参与由学校组织的集合互动、体验教学、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线下教学活动。
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与世界的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研学旅行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如何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议。
首先,研学旅行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研学旅行通常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前往实地进行考察和学习。
通过参观科学博物馆、历史遗址、艺术展览等,学生能够亲眼目睹和体验课本中介绍的知识。
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记忆,并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其次,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和观察,更能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活动。
例如,在一次生态考察中,学生需要亲自捕捉昆虫、观察植物,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这种亲身参与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研学旅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地考察和体验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一次艺术展览中,学生不仅能欣赏艺术作品,还可以参与讨论和创作。
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尝试自己的艺术创作。
这种创新的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要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研学旅行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实地考察地点和活动内容,确保活动与课程紧密结合。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讲座嘉宾,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
此外,教师还应与学生家长和学校合作,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向家长和学校反馈活动的结果和收获。
总的来说,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1. 引言1.1 研学旅行的定义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结合导游或者老师的讲解,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学习活动。
研学旅行融合了旅行和学习的元素,让学生在参与景点游览的也能够进行一定的学术探究和实践活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社会风俗等知识,增加见识和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学旅行的定义可以有多种方式解释,但它是一种结合实践探究和学术研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旅行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还可以通过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研学旅行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学习效果。
在当今社会,研学旅行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1.2 研学旅行的意义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将课堂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参与研学旅行,学生能够开拓眼界,增加见识,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历史,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学旅行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旅行中,学生必须与同学合作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同学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目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体验项目,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一、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1.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研学旅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和应用,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学生在历史研学旅行中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了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研学旅行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在实地的考察和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课程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研学旅行往往需要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1. 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和内容学校在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时,需要明确旅行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研学旅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达到旅行的效果。
2. 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地点和时间学校在选择研学旅行地点和时间时要考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旅行目的地和时间,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地点,确保研学旅行的实际效果。
3. 组织专业人员设计并指导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设计并指导研学旅行课程,保证旅行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同时要有专业的导游和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质量。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学旅行是指通过实地考察、体验、研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接触、了解并深入研究某一特定主题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研学旅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体验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发展。
1. 拓宽知识面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某一主题,学习新的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体验等实践方式,学生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内容。
同时,研学旅行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历史和地理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学旅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够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学会自我保护、自理和自我探索等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研学旅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研学旅行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新的知识,还能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互动和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缺点,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实施策略1. 制定详细的计划要让研学旅行课程真正发挥效果,必须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学生的出行时间、路线规划、预算安排、餐饮安排等方面。
2. 重视安全问题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在策划研学旅行课程时,必须要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3. 采用针对性教学研学旅行的教学方式应该是针对性的。
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旅行地点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4. 强化评价机制在研学旅行课程中,评价机制非常重要。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4、评估方式
4、评估方式
评估方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 进行评估,如撰写心得体会、小组讨论、小论文等。同时,可以设置奖励机制, 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研学旅行活动。评估结果要及时整理、分析,为今后的研学 旅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施策略
1、宣传推广
1、宣传推广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 施策略
01 引言
03 实施策略 05 结论
目录
02 课程设计 04 案例分析
引言
引言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尤其是中小学研 学旅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展视野,通过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本次演示将围绕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 计与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课程设计
1、主题选择
1、主题选择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选择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 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安排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类主题, 也可以选择自然科学、艺术等主题。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应具有教育意义和实际 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行程安排
2、行程安排
在行程安排方面,需要考虑周全和细致。可以采取分年级、分批次的方式进 行,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研学旅行。同时,在行程中要注意 及时调整活动顺序和时间安排,以适应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等因素。
3、活动项目
3、活动项目
在活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可以通过引导学 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 进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或外出旅游时,进行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这种课程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拓宽视野和经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和实施策略两方面进行讨论。
1.拓宽视野与开阔心胸中小学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从教室拓展到实地,拓宽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心胸。
在生动的实践体验中,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和了解跨越领域的知识,学习不同文化、地理、自然、历史、农业等知识领域的信息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际意识。
2.促进情感交流和民主意识中小学研学旅行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民主意识的培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老师、导游等人相互配合和合作完成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和同理心,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培养自信、自尊、自爱和自立的人格。
3.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中小学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的能力将更快地提高和成长,从而更好地跨过学科和时空的壁垒。
1.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中小学研学旅行计划的编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能力,以及旅行路线和目的地的适宜性。
同时,课程的安排也要向教育目标和学科知识规划进行整合,保证课程的连接、密度和重点,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高效实用的研学旅行计划。
2.选择专业旅行社选择专业的旅行社可以保证学生的旅游质量和安全。
旅行社应具备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服务能力,重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负责旅行中的食宿、交通、保险等服务工作,并能够对在旅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回应。
3.优化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形式,如现场讲解、实验观察、互动交流、小组研讨、体验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明阳天下拓展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对学生而言,参及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及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
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
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及,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
每次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不少学校还设计出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4.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学旅行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备受关注和重视的教育形式。
研学旅行是在旅游的基础上,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目的,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那么,研学旅行究竟有哪些价值?如何实施研学旅行呢?首先,研学旅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单调的,缺乏吸引力,而研学旅行能够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研学旅行中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及与同学们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独特魅力。
其次,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们能够培养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研学旅行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互相支持和信任,达到团体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互相协调、互相帮助和互相尊重的氛围下,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团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最后,研学旅行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研学旅行的内容通常涉及到文化、历史、地理、生态等多个方面。
通过参观各种展览、博物馆、工厂等,学生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科技进步,开阔视野,提高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在实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程设计要合理,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研学旅行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制定课程和行程,并结合学科进行综合教学。
其次,对于目的地线路选择要慎重。
目的地的选择要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的文化风貌,且要符合安全条件,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并且,需要提前进行景点、餐厅等设施的调查和安排,确保旅行过程中的顺利。
最后,要注意教学师资力量的调配。
研学旅行期间,需要有资深的导师、研学专家和相关学科老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他们应该配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引导他们从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各种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本体化。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素质教育进程的迈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应运而生。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大胆设想。
201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究性旅游意见的意见》,再次重申了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国家政策的陆续颁布,加速了省、市、县等地区对研学旅行活动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研学旅行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大媒体报道的失真与夸大,致使研学旅行活动商业化气息渐浓,加速了研学旅行教育本位的偏离,也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对研学旅行课程价值导向、评价内容、评价原则、价值诉求等相关方面的探讨。
本文拟从课程评价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归依及评价导向,梳理出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诉求和实施策略,以期对当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内涵1.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本体突破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从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追求个性发展的教育观越来越深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教育“科层体制”的形成和学生主体“技术意识”的强化,加剧了学生与社会关系的机械与僵化,致使学生主体创新意识的残缺,导致学校成了滋生孤独和个人主义的温床。
随着研学旅行课程在中小学内普遍开展,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普遍得到时间、空间、场域的保障。
在研学旅行课程实践过程中,多元素信息的渗入与刺激,迫使学生主体个性得到快速成长,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得到发展,也促使学生主体与其他人的沟通交往,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本体突破,迫使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过程中不断弥补性格、认知、情感等诸多方面的不足。
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径
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为此,笔者就中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实施路径谈几点肤浅意见。
一、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对知识的传承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增长学生的见识更为关键。
增长学生见识离不开校园,离不开课堂,但又不能简单地在校园里、教室里、实验室里完成,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田园、工厂、场馆等地,去体验、研习和实践,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研学旅行正好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它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将文化内化于心,将知识付诸于行,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有主见、有独到见解、有深刻见地”,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一步落实到位。
实践证明,研学旅行能进一步改进学校教育现状,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地方性、校本化课程体系,助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二、科学拓展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研学旅行的课程价值,这只解决了我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问题,但如何具体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并使之成为中学教育的常态,进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策略上多下功夫。
(一)遵循研学旅行原则,突出育人重点学校要有效开展研学旅行学习活动,就必须遵循有关研学旅行教育的基本原则。
研学旅行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概括起来,主要有“教育性、实践性、融合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等五大原则。
研学旅行并非单纯的旅游、游玩,而是一种严肃的主题教育活动,必须突出育人重点,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之中。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摘要:本文从研学旅行的内涵分析,分析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通过充分调研,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的前期准备策略;精心打造研学内容,“游、学、行、思”相得益彰的过程指导策略以及重视评价机制的构建的后期总结策略,为研学旅行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实施策略一、研学旅行的内涵分析研学旅行,从国家政策来看,首先是教育教学活动。
是由学校组织,通过集中旅行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的活动特点是研究性、教育性、体验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以教育性、普及性、公益性、实践性和安全性为基本原则。
参与的形式是由学校组织,集体参与,亲身体验,多方关注。
研学旅行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要素,使中小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研学旅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研学旅行的发展,对旅行社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研学+生态圈。
二、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研学旅行自2013年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文件进入大众视野,在2016 年 11 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后,呈井喷式发展。
研学旅行是教育融入旅游要素,是以教育为主体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对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和补充形式,已被大众认可接受。
(二)存在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出现“只游不学”、“只学不游”的现象,“游”与“学”的比例失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于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机制还未成熟。
在国家政策上,顶层设计亟待完善,具体表现在关于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研学旅行的开展与实施等没有细节性的相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参考·2019/09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现已初见成效。
一、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贯彻新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其中特别加入了劳动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被称为“新教育方针”。
笔者认为,这并非对传统“五育并举”的一次简单回归,而是基于近40年来我国中小学办学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基于未来社会“双创人才”核心素养必备要素而提出的,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关口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即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而提出的。
习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而劳动教育又不能简单地在校园里、教室里、实验室里完成,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田园、车间、场馆等地,去体验、研习和实践,进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2.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必要手段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对知识的传承固然很重要,但如何增长学生的见识更为关键。
增长学生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不能囿于课堂,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亲身体验。
研学旅行正好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它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自然,将文化内化于心,将知识付诸于行,将能力拔高提升,从而使学生“有主见、有独到见解、有深刻见地”,为进一步的思想创新奠定基础。
3.践行知行合一的历史性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儒学倡导积极入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程朱理学始,到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再到近代曾国藩、陶行知等文化名人,无不倡导“知行合一”。
十八大以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
“知”即学生的课堂所学,并将其内化于心的知识;浅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及实施策略殷曾元忠作者简介:曾元忠,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校长,E-mail :xf39zyz@ (湖北襄阳,441003)24基础教育参考·2019/09“行”即主观意念与客观实践相结合。
而研学旅行正好能让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他们在自然中探索知识、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完成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研学旅行是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书内外结合、心内外结合的最佳切入口与桥梁,可以极大地改变某些狭隘的思想。
它以素质教育为办学抓手,进一步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构建地方性、校本化中小学课程体系,助力培养更多、更好的“双创人才”。
二、拓展研学旅行的创新与实施路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构建了“五大原则、十二范式、四大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依据研学旅行五大原则开展主题教学研学旅行必须遵循教育性、实践性、融合性、安全性和公益性五原则。
研学旅行并非单纯的旅游、游玩,而是一种严肃的主题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其教育性。
为此,学校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情景再现式对涉及中小学教材中的内容,予以书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进行情景再现式教学。
例如,在教完九年级的《岳阳楼记》一文后,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当年范仲淹挥毫写下鸿篇巨制的地方———与襄阳市毗邻的河南省邓州市花洲书院,观赏该书院的微电影《范仲淹泼墨挥毫写〈岳阳楼记〉》,体味作者当年的创作心境与报国情怀,并结合范仲淹的好学、勤政爱民和家风家训的故事,进行情景再现,很好地拓展了教育教学内容。
(2)拾遗补缺式对中小学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和没有明显表达出来的地方进行补充。
比如,针对新时期人民军队应具备的“四有”精神中的“有血性”,可结合电视剧《亮剑》,对学生进行民族血性教育。
为此,学校把襄阳市的长山(抗日名将张自忠殉国处)及张自忠纪念馆作为血性教育基地,每年都带领学生去吊唁追悼,给学生讲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众多血性故事,以提升他们对民族血性的认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又如,自工匠精神提出以来,学校相继发掘并整理出了许多本土的工匠精神故事,如诸葛亮精制木牛流马、黄月英发明三国水车等。
而且还把襄阳市的经济“火车头”———东风二汽作为学校工匠精神的研学旅行基地,多次带领学生深入车间,参观流水作业线及劳模创新工作室。
(3)创新升华式学校不囿于教材或时政,随时关注其他可以创新升华的教育场所,依托这些场所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将教育性与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
学校的研学旅行注重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教师“退居二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仪式感和活动中去主动体会、感悟,突出实践性的“生成”教育,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见识、由见识到智慧的生成转化。
在基地选择、路线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到相互融合,秉承以中心向外辐射的“轴心式融合”,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旅行的课堂多是“在路上”,开放性很强,所以必须把安全摆在第一位,确保每个活动环节安全可靠。
活动以每10人为一组,前呼后应,校医跟随,对附近诊所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学校各年级、班级均成立了家委会,每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都要经过学校研学旅行处的充分论证与协调沟通后,再由家委会与旅行社商定好费用标准,并由家委会代为收款。
2.摸索出研学旅行的十范式工作流程所谓“十范式”工作流程,即研学旅行需要做到以下十点。
25基础教育参考·2019/09一是选好的目的地要有教育性,没有教育功能的地方不考虑。
二是确定好一个能够突出时代性、吻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主题。
该主题要让人过目难忘,一般分为上下两句,上句为载体,下句为教育目的。
如“走进高新产业,弘扬工匠精神”等。
三是拟好一份详细可行的方案,明确职责分工。
四是协调好各方关系,年级组负责内部组织,旅行社负责外部费用、车辆、保险安全等。
五是先调研,即研学旅行处和旅行社要一起提前探好路,解决好路线、就餐、就医、行程安全等问题。
六是充分利用随机生成教育法,善于发掘风景背后的人文内涵,让事前预案与随机生成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七是重视学生现场体验式学习感悟,并把小型文艺活动与奖励结合起来。
八是通过呼告、祭拜、宣誓等方式,增强仪式感,增强情感体验。
九是注重及时拍照与对外宣传,并将活动情况及时制作成美篇,发到朋友圈及各家长群里。
十是校长亲自上阵,表明一种态度,凸显引领与担当。
3.打造研学旅行四大特色学校积极探索和推进研学旅行,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组织流程,初具自身特色。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距离画定旅行圈。
以襄阳市为中心,以开车一天可以往返为半径,构建学校研学旅行圈。
特殊情况下(如寒暑假等),可以赴省会城市、首都及中小学教材中涉及较多的地方(如绍兴、杭州、黄山等),达到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课本内外结合。
二是以资源开掘教育价值。
以研学旅行圈为主体,发掘本土富有教育意义、教育价值的研学基地,做到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挂牌固定下来,使之成为“打开的书卷”。
三是以准备提升质量。
经过行前调研,学校与旅行社规划好研学旅行线路图,统筹组织好衣食住行及安全保险问题。
校研学旅行处与年级组充分沟通,明确活动主题,使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和教育性。
年级组将带着前置性问题进行暖场式“网搜”,组织学生学习、背诵、研讨,营造浓厚的行前学习研究氛围。
四是以旅行促进研学。
以主导性主题、前置性问题、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自主性体验、互动性感悟、随机性生成等为特质,达到研学与旅行的二者合一。
三、结束语学校自开展研学旅行以来,先后有八千余名学生奔赴近20个研学旅行基地,开展了16个类别的研学旅行课程学习活动。
这使研学旅行成为了学校教育常态,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及一致好评,并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学校成立了研学旅行处,配备了专职干部,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建立了研学旅行展厅———“知行堂”,专门介绍国家研学旅行主张及政策规定,再配以学校两年多来的研学行踪图、成果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正因如此,学校才成为了湖北省研学旅行试点示范校、全国研学旅行课题校,并被评为非遗传承与校本课程整合示范基地学校,学校代表还参加了全国研学旅行工作大会。
研学旅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胸怀,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激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这一综合性课程改革还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家》《中小学校外教育》等媒体的充分肯定及推荐宣传。
(责任编辑张慧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