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湖北武汉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练习题百度文库

湖北武汉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练习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杜荀鹤①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②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③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②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③旋斫:现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

B. 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

D. 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解析】【分析】(1)C项,错在“前三联虚处着笔”,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的生活做了描写和叙述,应该是实处着笔。

故选C。

(2)本题中,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麻苎衣衫鬓发焦”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强调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同情。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 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诉。

故答案为:⑴C;⑵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 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 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 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②“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

这两句对比鲜明。

【解析】【分析】(1)C项,“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分析有误。

颈联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

故选C项。

(2)“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两句中,前一句是化用陶渊明的诗“归去来兮辞”,借陶渊明远离官场,渴望归隐诗句含蓄表达自己对时局不满,意欲归隐的心态。

后一句,意思是时光在流逝,诗人很想和友人在一起饮酒作诗,共叙友情。

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②“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古诗鉴赏(湖北)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古诗鉴赏(湖北)
答:__以__及__社__会___的__感__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1
2
3
4
5
6
7
命题探究
(1)两首送这别首诗诗都写将到友的情“、水世”情,等各浓有缩什为么“寓古意今?请情作”简,要融说明。 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
专题一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1
2
3
4
5
6
7
命题探究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春上浐一水首送用别“》水是怎悠样悠融”情象于征景离的别?的请惆作怅简和要友赏情析的。 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一 精做高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1
2
3
4
5
6
7
命题探究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丹_阳__送__韦__参__军__》___,__作__者__描__写__他__给___韦__参__军__送__行__以__及___送__走__之_ 后 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写送行。 (2)“《一暮别春心浐水知送两别地》秋是”怎,样“融秋情”于字景,的表?面请写作简时要令赏,析实。际上却是 表的答:达深_人切__的思__情念__绪,__,通__采过___用 环__了境__双渲__关染__法气__。氛__后,___两表__句达__写作__送者__走的__之悠__后悠___对情__韦思__参。_ 军 《暮春浐水送别》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作者选用“暗”“稀” 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第二句写作者观景之感慨。诗人此时脑际翻腾着种种激情— —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古 今情”引出了三、四句的抒情——宫前水,不仅流尽千千万 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 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练习题 百度文库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基础练习题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__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新著雨、花待放(2)①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

②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刚著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首先看郑诗,“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

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衬托海棠的特点。

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是“慵懒”,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是“慵懒”,“画蛾眉”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高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八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湖北省专用

高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八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湖北省专用

专项训练(八)[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de)读音全对(de)一组是(3分)( )A.骠.勇(piào) 授予.(yǔ)呼天抢.地(qiāng) 间.不容发(jiān)B.脊.梁(jǐ) 下载.(zǎi)敛.声屏气(liǎn) 暴戾恣睢.(suī)C.强.迫(qiáng) 租赁.(lìn)量.体裁衣(liàng) 为.虎添翼(wèi)D.谙.熟(ān) 看.守(kān)上不着.天(zhuó) 忧心忡忡.(chō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de)一项是(3分)( )A.博弈调剂形将就木临近年底B.炫富怄气自顾不暇树木葱笼C.发轫磕绊气势汹汹不尽人情D.陷阱倾轧弱不禁风克敌制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de)词语,最恰当(de)一组是(3分)( )①美俄“重启”关系(de)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de)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de)一些________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②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de)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________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③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de)回忆,________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de)岁月.A.成见监督即便B.偏见监督虽然C.成见监管虽然D.偏见监管即使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de)一项是(3分)( )A.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de)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de)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B.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半球(de)极寒天气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发生改变,而是长期趋势中(de)短暂阶段,“小冰河期”说法毫无根据.C.旅人经过一个阶段(de)行程,都想得到理想(de)食宿条件以驱除饥渴、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个阶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de)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整个旅途中(de)精神状态.D.蔬果是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de)主要来源,因此,一定量(de)蔬菜水果对于疾病(de)抵抗、体液酸碱(de)平衡和消化机能(de)正常运转,保证和增进肌体健康,是必不可少(de).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de)表述,错误(de)一项是(3分)( )A.鲁迅(de)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de)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层次(de)社会矛盾. 鲁迅通过对小说集中(de)阿Q、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等人物(de)塑造,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de)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de)剖析和比较彻底(de)否定.B.窦娥冤(de)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de)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C.归园田居(de)作者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D.哥伦比亚(de)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de)代表作家,他(de)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de)鸿篇巨着”.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de)空缺部分.(限选其中(de)5个小题作答)(1)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2)__________________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5)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6)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8)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三、诗歌鉴赏(32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②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注] ①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②塔近依前远:看着前方(de)塔仿佛近了,其实还很远.③尝面:将已熟未割(de)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词(de)下片写农事,抒发了词人怎样(de)思想感情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请简要赏析开头两句中“塞”和“生”两字(de)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de)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文后题目.(8分)忆昔陆游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精于锤炼,请具体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8分)鹧鸪天苏庠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③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注] ①黄茅店,指(de)是乡村客店.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③“灞桥”句,汉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1)词(de)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词.(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专项训练(八)1.A [解析] B项,“载”读zài;C项,“强”读qiǎng;D项,“着”读zháo.2.D [解析] A项行将就木,B项葱茏,C项不近人情.3.C [解析] “成见”指固定不变(de)看法;“偏见”指片面(de)有偏向(de)见解.“监督”指察看并督促;“监管”指监督并管理.“虽然”涉及(de)是事实,已然(de);“即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de)事是未然(de).从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de)岁月”是既定事实,故用“虽然”.4.C [解析] A.“根据……显示”杂糅,改成“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de)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或者“这项历时近半年(de)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B.主宾搭配不当,“极寒(de)天气”不能是“短暂阶段”;D.缺动词,改为“食用一定量(de)蔬菜水果”,“维持体液酸碱平衡”.5.A [解析] 祥林嫂出自彷徨.6.(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心非木石岂无感(3)休说鲈鱼堪脍(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5)芙蓉泣露香兰笑(6)烟光凝而暮山紫(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1)[答案] 春水涨满,微风吹拂,芳草碧绿,鹅儿嬉戏;(2分)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de)水乡春景图.(2分)[解析] 分析画面时要抓住诗歌中(de)意象,在这首词(de)上阕中,出现(de)意象有春水、芳草、鹅儿、微风.(2)[答案] 面对淳朴(de)农村生活(de)闲适安逸之情(或对农家生活(de)认同感、满足感),(2分)面对农桑丰收在望(de)由衷喜悦之情.(2分) [解析] 分析本词所抒发(de)感情时,主要注意最后两句:“秀麦连冈桑叶贱”,漫冈遍野(de)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看看尝面收新茧”,将已熟未割(de)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字里行间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de)神情.[诗歌鉴赏]此词当是作者退居石湖期间作,写(de)是苏州附近(de)田园风光.“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一篙”,是指水(de)深度.“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de)色调.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de)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de)色调,透出了生命(de)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画舫”,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de)塔近了,其实还远.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de)倒是一路好景致,那水面上(de)小鹅,便很令人疼爱流连.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词(de)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如此写,既与上片紧密相连,又避免了重复.“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江国”,水乡.“寒”指水冷.旱地早已种植或翻耕了,水田要晚些,江南农谚曰:“清明浸种(稻种),谷雨下秧.”所以现在“耕遍”正是时候.着一“才”字,于这不紧不慢(de)节奏中可见出农事(de)轻松,农作(de)井然有序.“村北村南”耕过(de)水田,一片连着一片,真是“村南村北皆春水”“绿遍山原白满川”,一派水乡风光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秀麦”,出穗扬花(de)麦子.“面”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de)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de)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de)神情.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de)认同感、满足感.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de)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de)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又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de)淳朴、宁静和谐,读了令人心醉.8.(1)[答案] “塞”,充塞;用夸张(de)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充满天地之间(de)磅礴气势.(2分)“生”,升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从终南山(de)山巅冉冉升起(de)景象.(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de)能力.回答此题时要首先指出词语(de)含义及使用(de)表现手法(修辞格),其次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最后指出表达了怎样(de)情感(即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怎样(de)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2)[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终南山美景(de)喜爱和对世俗(de)厌倦之情.(2分)终南山环境优美,清幽宜人,让诗人流连陶醉;置身山中,使人正心平,产生远离尘世、超然物外之感.(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de)思想感情(de)能力.要先总结情感,再结合诗句分析.还要立足诗句本身去分析作者(de)情感,不可乱套词语,力求言之有据.[诗歌鉴赏]题为“游终南山”,解诗应注意“游”字.前六句写终南山,句句皆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人在山中,仰望则山与天接,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高峰顶端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不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吗三、四句乍读也“险”得出“奇”.在同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昼”与“未明(夜)”也无法并存.但作者硬把它们统一起来,怎能不给人以“奇”“险”(de)感觉五、六两句以抒情为主.“中”是“正”(de)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险”是“平”(de)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de).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de)心地平坦.终南山人简直在林海里居住,下两句写林海选择了极好(de)角度:“长风”.“长风驱松柏”(de)“驱”字下得“险”.终南松柏成林,一望无际,长风过处,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摇摆,形成后浪推前浪(de)奇观,只有“驱”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拂万壑清”(de)“拂”字下得“奇”.“声”无形无色,谁能看见它拂然而此句紧承上句,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松万柏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不说枝拂而说“声拂”,就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融合为一,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硬语盘空,险语惊人,奇出意表,孟郊诗(de)这些独特风格,在这首诗里得到了突出表现;但仍有一定(de)含蓄美值得品味.赞美终南(de)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de)十丈红尘;赞美山中(de)人正心平,意味着厌恶山外(de)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9.(1)[答案] 可分为两层.(1分)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往昔戎马生活(de)回忆;(2分)后四句为第二层,写诗人回忆后(de)悲愤心情.(2分) [解析] 对于题目“忆昔”,我们就可以大致把握诗歌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往昔生活(de)回顾,二是由这种生活产生(de)感想.通读诗文,确实是这两个方面.即前四句写往昔(de)生活,首句写出关,次句写关中慰问宋军,三四句写在那里(de)生活.后四句写忆后(de)悲愤心情.(2)[答案] 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de)心情;第三句用“栖”,第四句用“上”字,把两句联系起来,一个不辞劳苦(de)忧国忧民(de)志士(de)形象就活跃在纸上了;第六句用“逡巡”写目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de)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de)彷徨心理.(每分析一例给2分,举两例即得3分) [解析] 对于炼字,应明白炼字其实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de),炼字就是使作者主观(de)情思和作品所表现(de)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和美学化.对炼字(de)分析要具体结合诗句.炼字一般是五言炼第二(三、五)字,七言炼第二(五、七)字,有时是同时炼两个或三个字.对于情感(de)表达可从抒情(de)方式上来分析,并要明确抒发了什么样(de)情感.[诗歌鉴赏]回忆往日从渭滨去从军,在马儿(de)背上看着遗民提着壶浆哭泣.夜里躺在高高(de)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de)烟尘.常说要去寻求功名,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地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de)失意之人.“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de)回顾和由此产生(de)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壶浆”指酒浆.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de)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de)活动.后四句是忆后(de)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来展示诗人当年(de)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与前半篇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此处(de)书卷当指史籍.古往今来,多少英雄烈士,壮怀不能伸,老死牖下.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免悲从中来.想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如今一事无成,将和历史上无数志士一样,赍恨以没世,能不伤心落泪10.(1)[答案] 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de)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1分)渲染出秋(de)寥廓、苍凉、萧瑟,(1分)烘托出词人(de)离愁别绪.(2分) [解析] 开头写景,“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郊丘”等描写构成了景色画面,其意境较为苍凉萧瑟,结合下文抒情看,烘托了词人离别愁苦(de)情感.(2) [答案] ①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2分,“虚实相生”1分,分析1分)②醉眠乡村客店(de)孤单离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de)热闹欢愉,对比鲜明.(2分,“对比”1分,分析1分.如果从“对仗”或“色彩”方面进行赏析,给1分)[解析] 这两句对仗精工,“醉眠”句和“梦倚”句一实一虚,虚实相生,同时又将现实(de)孤独和过去(de)繁华进行了对比,引发了作者(de)羁旅愁怀.[诗歌鉴赏]此词写秋景,抒离情.上片写秋风落叶,淡烟衰草,醉眠小店,梦倚高楼.下片写离别之后,天远路遥,钿筝歌扇,早已捐弃.惟见灞桥杨柳,年年牵恨,鸳浦芙蕖,叶叶含愁.作品抒发了作者秋月里在一座荒村野店生发(de)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格律工细,语言淳雅,堪称小令中(de)佳作.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de)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在河桥上一望 ,野水退落,呈现出秋(de)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de)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de)秋色图景,渲染出秋(de)寥廓与苍凉、萧瑟.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de)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de)客店.这样(de)环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de)主人公醉倒在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在城里(de)一座高楼上.“高城”指大城市,“赤叶楼”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de)楼.根据词(de)传统表达习惯 ,可判断“赤叶楼”与绮情有关.“红楼”“青楼”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de)大量词作为证;梦中去寻找楼中(de)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de)描写:“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是最着名(de)一例.然而,人终有醒来(de)时刻,下片中,作者就将好梦难留(de)怅恨,其愁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天踏上征途(de)情况:天是这样(de)遥远,路是这样(de)悠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de)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是他想到“钿筝歌扇等闲休”,在那位佳人身边享受“钿筝歌扇”(de)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奏乐,“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de)当行技艺.这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de)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de)身世感慨.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de)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de)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是说浦中(de)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de)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de)深沉悲慨.。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及答案 (2)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及答案 (2)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新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分类精编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注释】①晁衡,日本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1)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2)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解析:(1)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解析】【分析】(1)本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诗人是在送别友人时,虚写想象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事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渲染出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意境。

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渭》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清新明朗特点的春景给人美好感受。

但是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故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考生据此容易准确作答。

(2)司空图的话“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说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本题要去考生回答本诗都隐约写了哪些“难”,来突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心和挂念之情。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释】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1)D(2)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一)对客归子慕①默然对客坐,竞坐无一语。

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

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4分)(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4分)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1)静坐默然(无语)——想热情交流(心动欲语)——心灵相通(揣想心意)——坦然相忘(坦然无语)评分标准:凡答出感情变化的,三点4分,两点2分,一点1分。

感情的意思大体对、符合诗意、能解通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

语言多少不作要求。

审题错误,不是答感情,答成动作或其他方向的0分。

“殷勤”理解为“讨好”之类的按错误处理。

(2)该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自然、浅近平易)。

运用“静坐”“心动”“相忘”等不饰雕琢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于平淡之中透出诗人那份率真、淡泊的心境(塑造了清净、淡泊、率真的形象)。

评分标准:语言特点1分,分析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按点评分。

语言特点用一个双音节词概括也可以得分。

分析角度必须是语言角度,用词、手法等皆可,也可以与陶渊明的诗句进行比较分析,举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句内容)1分,结论1分。

情感说成是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也可以得分。

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二)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叶梦得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寄声聊为诉离忧。

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⑴请对上片后两句“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作简要赏析。

(4分)⑵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湖北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⑴(4分)描写了朋友的船远去,几乎看不到了,可夕阳依依不舍地一再回首的情形。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高考重点题型及易错点提醒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高考重点题型及易错点提醒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武汉备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

武汉备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题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骆宾王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

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④兰山:兰皋山。

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故选B。

(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doc(1)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doc(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专项300练】武汉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专项300练】武汉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湖北武汉市第二中学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一)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

【注解】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杯流放和投江之处。

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

8.“”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6分)9.此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答案8.(6分)①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1分)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

(1分)②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

(2分)③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

(2分)9.(5分)①尾联表达了愁苦、厌战、伤老之情。

(2分)②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尾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

(3分)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8.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

(6分)9.《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迭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湖北高考古诗鉴赏练习题答案8.相同点两首诗都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

(2分)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分)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

“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

湖北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

湖北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

湖北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含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①(①(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释】①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

B. 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

C. 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

D. 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1)C(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浑’‘总’……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错,“浑”“总”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

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感受,而是描绘画面的。

故选C。

(2)颈联是“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

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

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

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古文诗歌阅读0206 184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苹③。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

【注】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黄鸟:即黄莺。

③绿苹:指水中浮萍。

④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答:(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2(07西安市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君①词[南朝·陈]陈昭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行将远,胡关逐望新。

交河②拥塞③雾,陇日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注】①明君:即王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陇:即甘肃六盘山南段。

交河、陇均泛指塞外边城荒僻遥远之地。

③塞:边塞。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线索。

答:(2)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五、六句中“拥”和“暗”两字的内涵及作用。

答:答案(1)这首诗以王昭君在时空中的移动为线索。

时间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间上由汉地到胡地。

(2)“拥”描绘出边城塞外早晨浓雾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写出了边塞沙漠中夕照昏黄的情景。

两字还象征了王昭君前往异地时孤苦悲伤的心情。

抒发了对王昭君出塞的悲悯与怜惜之情。

3(07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题。

晓行望云山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答:(2)杨万里的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

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妙处。

答:答案(1)写天刚晴,拂晓赶路远望云山奇峰的情景。

(2)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②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

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

(三条答出两条即可)4(07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

也曾在此地盘桓。

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

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二联写的是眼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飞鸟来去出没在山色之中,诗人隐约听见夹溪居住的百姓的歌声和哭声。

C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D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E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答案(1)BD(2)第二联:[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

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

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

第三联:[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

[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

(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

5(07江苏苏州联考)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二首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答:(2)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春光的目的是什么?答:答案(1)“愁”“恨”。

是通过埋怨、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东风”和“春日”来表达的。

将深愁苦恨表达得更加深切。

(2)从反面衬托无法驱遣的“愁”“恨”之强烈。

6(07黄冈市高三2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宋]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何在?答:(2)本诗写梧桐,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3)古典诗词摹写梧桐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一句印证你的观点。

答:答案(1)写了明月、夜霜和梧桐叶。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和夜霜是“梧桐”所处的艰难境遇,它的“不甘”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2)诗歌借几叶梧桐在寒风中抖动,铮铮有声,暗示诗人面对困难时刚强的抗争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3)古典诗词常借梧桐表达一种孤寂的愁绪,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0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秋季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答:(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答:答案(1)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

可路远,醒时天已大亮。

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

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2)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8(06宁夏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①。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谈谈你对诗人所写的“风”的认识。

(不少于40字)答:答案初秋之风为人送爽;秋风又奏响了大自然的乐曲,给人以欢愉;秋风不择地域地吹,体现了仁爱、阔达的胸怀。

诗人以风喻人,风不舍昼夜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应如此。

9(06海南三亚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颔联中“摇”“滴”两字用得非常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精彩。

城是不会摇的,但秋风吹动,水摇动了,影摇了,让人感觉水中的城池也摇荡起来了;露珠是不会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但独上高楼,开阔的江面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整个天空显得极其明亮洁净,仿佛被露水洗过一样,这些露水又仿佛是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一样。

“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令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

10(06陕西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有人说“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诗中首尾相贯。

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答:(2)诗中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你对此有何感触?答:答案(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眼,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第二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

情景结合,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2)第一问: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或者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调。

第二问正面回答:诗歌即事抒情,将“钓罢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

第二问反面回答:可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不符合真实生活”等角度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