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说课稿(交)

合集下载

分式的概念说课稿

分式的概念说课稿

分式的概念说课稿分式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或代数式。

分式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尤其在比例、密度、百分比、金融和科学中。

理解分式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进一步的代数和数学概念很重要。

让我们来详细讨论分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首先,分式包含两个重要的部分:分子和分母。

分子表示分式的上部分,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代数式、一个算式或其他数学表达式。

分母表示分式的下部分,可以是一个整数、一个变量、一个算式或其他数学表达式。

分子和分母通过一个斜杠“/”或一个水平线“-”来分开。

举个例子,在分式2/3中,2是分子,3是分母。

在分式3x/4y中,3x是分子,4y是分母。

在分式(a+b)/c中,(a+b)是分子,c是分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为什么分式对于我们理解代数和数学概念很重要。

首先,分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比例问题经常出现,例如在烹饪中,需要调整食材的比例。

通过理解分式,我们可以确定不同食材的比例关系,从而调整食谱。

其次,分式在密度计算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通过使用分式,我们可以将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表示为分子和分母,从而计算物质的密度。

除此之外,分式还在百分比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百分比是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可以用分式来表示。

通过使用分式,我们可以将百分比与真实数值的关系表示出来,从而计算百分比。

分式还在金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利率可以表示为一个分式,其中分子表示利息,分母表示本金。

通过使用分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年的复利和总利息。

此外,分式还在科学中应用广泛。

例如,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可以表示为分式形式,用于表示不同元素之间的摩尔比。

分式还用于表示物质的化学成分,反应过程等。

总而言之,分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应用广泛且实用。

分式通过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帮助我们解决比例、密度、百分比、金融和科学中的问题。

理解分式的概念对学生理解进一步的代数和数学概念非常重要。

人教版《分式》说课稿

人教版《分式》说课稿

人教版《分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分式》这一章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分式》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通常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

本章节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之后,对有理数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内容。

分式作为代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高级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以及分式的解方程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分式方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分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示范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演示,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分式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知识,引出分式的概念。

- 举例说明分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 明确分式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 通过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分式概念的理解。

3. 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分式混合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总结归纳- 总结分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强调分式运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分式说课稿范文分式说课稿1我们知道,分式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模型。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分式》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点:分式的定义(3)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又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这样的障碍: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意识。

一方面,在七年级下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

所以我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上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法与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于计,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分式方程说课稿5篇

分式方程说课稿5篇

分式方程说课稿分式方程说课稿精选5篇(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分式方程是一个含有分式的等式,它的未知数出现在分母中。

学习分式方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分式的计算。

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第一部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

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分式的等式,在这个等式中,分母中的未知数被称为该分式方程的解。

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会讲解一下如何解决含有分式的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在于寻找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消去分母的方法将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整式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最后再将此值代入分母中验证。

第三部分,我将给大家演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并详细解答每一步的思路。

通过这些例题的讲解,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式方程的解题方法。

第四部分,最后我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分式方程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速度、液体的混合等,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应该对分式方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解决分式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分式方程说课稿精选5篇(二)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分式的乘除法进行讲解。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式的乘除运算,因此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分式的乘法。

分式的乘法遵循如下的规则:两个分式相乘,就是将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 \\times c}{b \\times d}$。

这个规则非常简单,只需记住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即可。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分式的除法。

分式的除法可以通过乘以被除数的倒数来实现。

具体来说,将除数的分子与被除数的分母相乘,除数的分母与被除数的分子相乘。

例如,$\\frac{a}{b} \\div \\frac{c}{d} = \\frac{a}{b} \\times \\frac{d}{c} = \\frac{a\\times d}{b \\times c}$。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x x 30 4
2.正n边形每个内角为 度. n 3.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千克, a 其中箱子的质量是n千克。问: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 m n 元
n 2180
讲授新课:
一.明确分式的概念;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 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为分式,其 B 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对于 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布置作业:
(1) P60 习题3.1 1.2.3
(2)预习下一节: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一.分式的概念
§3.1 分
A B
式(一)
A (A,B是整 B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的形式。
A B
为分式,
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二.(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条件: 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 x | 5 例3.当x为何值时,分式 5 x (1)有意义 (2)值为零 思路分析: (1)分式中的分母是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它的取值是 随着式中字母取值的不同而变化,字母所取的值有可能 使分母的值等于零,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就没有 意义了。这与分数不同。(2)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 体下,才能谈分式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必须在分式 有意义的前体下,才能讨论分式的值等不等于零的条件。
解:(1)当x-5≠ 0,即x ≠5时,分式有意义 (2)依题意有:∣x∣- 5 = 0 ∴ x=± 5. 当x=5时,x -5=0分式无意义 ∴ x=-5
课堂练习:
1.有理式:
1 x2 y 2 m x4 , , x 1 , a , 2 x y 3 x2

分式 说课稿

分式 说课稿

7.1《分式》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关于地位与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下数学7.1《分式》的第一课时。

分式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对代数式的补充,也是描述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分式的概念,二是分式的意义及求值,三是分式的简单应用。

分式的本质是分数,因而可以通过回顾分数的相关知识来探讨分式的概念、性质等。

这一思想本质贯穿后继学习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而且又为后面分式的运算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分式的概念;②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③会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经理观察、类比的学习过程,感知分式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分式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分式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分式的灵魂,是整章的基础;本节难点是分式为零的条件和例2,理由是分式为零的条件中学生往往忽略了分母不等于零这个条件,而例2的问题情景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分式求值等多方面问题。

另外,长时间以来学生一直在学习整式的相关内容,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干扰”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4、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

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阐述教法。

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教无定法。

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

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上述思想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不妨利用具体事例列式对比,让学生体验学习分式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分式说课稿老师版

分式说课稿老师版

分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小学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引出了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了有理式。

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和方程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由整式扩充到分式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类比方法的学习,提高了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辩证观点的再认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能够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

突破难点的关键:由于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分式的分母值不能为零,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分式分母值不能为零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

但是,分式的分母不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的取值变化而变化。

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了巩固性练习。

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将做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结合初二学生的求知心理、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发现表示数量关系仅有整式是不够的,产生认知冲突。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式》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

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

本章内容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式的起始课,它是在学习了整式、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其中对“分式有无意义的讨论”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作了铺垫。

二、目标分析我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经历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与分数的类比,探究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分式的概念理解掌握。

教学难点: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分式有无意义条件的讨论。

三、方法分析(1)教法我应用数、式通性的思想,类比分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对分式概念及意义的自主构建,突出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养成。

(2)学法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我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类比(与已有的分数知识);联想已有知识经验(分数的定义);分析新的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2、通过分式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引发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2024《分式》说课稿范文

2024《分式》说课稿范文

2024《分式》说课稿范文分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初中阶段进行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分式》是中学数学必修一中的一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和应用的关键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分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②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于数学的信心和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难点是:应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分式的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辨来获得知识。

问题导向教学法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分式的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通过给学生出一个数学谜语来引入新的知识点:有一块长方形土地,长是3/5米,宽是2/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试图解答这个谜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谜题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二、讲授知识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向学生展示分式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分式的含义和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可以直观地展示分式的概念和运算,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分式说课稿(通用5篇)

分式说课稿(通用5篇)

分式说课稿分式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式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整式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又一代数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而学好本节课,下面给大家分享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后面分式变形、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理论基础,掌握本节内容对于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3教材的处理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

本节课中,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识。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性质”的运用,再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其掌握“性质”的运用.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标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目的就是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能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2、数学思考: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1《分式》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1《分式》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1《分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1《分式》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后,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理解不深,分式的运算规则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2.教学难点:分式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分式的图形,直观地理解分式的意义;3.运用合作探讨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分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运算规则,互相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知识拓展:介绍分式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分式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6.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分式的运算规则;4.分式的应用。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三) 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1、辨别下列式子那并用 深入理解
π 1、分数 有意义吗? 分母为0 , 有意义吗? 分母为0无意义 0 0 a+1 2、分式 2a 成立有条件吗? 分母2a不为0 成立有条件吗? 分母2a不为 不为0
有什么条件? 有什么条件?
学情分析
从学生身心特征上分析。 1、从学生身心特征上分析。 从学生知识掌握上分析。 2、从学生知识掌握上分析。
教法学法
教法: 1、教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 模式。
学法: 2、学法:
“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 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二)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 (三) 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四) 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 (五) 分层作业 巩固课题
(1)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A (2)分式的概念:两个整式A,B相除时,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 B 母,那么叫做分式。 (3)要分式有意义,也只要使分母不为零 (4)当分母为零时,分式就无意义 (5)分式的值为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分子的值为零;(2)同时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6)是圆周率,它代表的是一个常数。
a+1 3、分式 2a 中 ,a 可取多少值? 可取多少值?
类比 分数 来 学习 分式 5
a+1 4、计算a=1, a=2时,分式 计算a =2时 值分别是多少? 值分别是多少? 2a
(三) 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例 2、当 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 取什么值时, 例 | x | −2 x+2 , . (2) (1) 2x − 5 2x + 4 解⑴: 由分子x+2=0,得 x=-2。 由分子x+2=0, 而当 x=-2时,分母 2x-5=-4-5≠0。 5=x+2 所以当x=的值是零。 所以当x=-2时,分式 的值是零。 2x − 5 由分子| 2=0, 由分子|x|-2=0,得 x=±2。 解⑵ : 当x=2时,分母 2x+4=4+4≠0。 =2时 +4=4+4≠0。 当x=-2时,分母 2x+4=-4+4=0。 +4=-4+4=0。 | x | +2 所以当x=2时 的值是零。 所以当x=2时,分式 2 x + 4 的值是零。

分式说课稿人教版

分式说课稿人教版

分式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式》这一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与整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式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分式的产生和分式的意义。

教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代数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分式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分式有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分式的相关知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式的概念,能区分整式与分式。

(2)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分式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2)通过分式与整式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分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式的概念。

(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分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分两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我们知道,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

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

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本节课是新授课,使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初中学生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在具体解题中,学生极易将分式无意义的情形与分式值为零的情形相混淆,因此,理解和掌握分式值为零时的条件,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体会“观察—探究—归纳”的数学方法,发展迅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说教法本节课是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可接受性较强,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将主要采用“启发—探究”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类比、归纳、概括等途径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规律的概括过程,尤其是合作交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和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及能力层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在学法上,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相互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真正得以实现。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分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分式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意识。

分式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 情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其中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把分式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又由于初中学生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为能更好地的难点,学生往往忽视这个条件或是对分母整体不为零认识模糊,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创设了以下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首先是组织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分式的值与字母取值有关,分式并不都有意义。

自主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表达式里的分母B不等于0。

为了能让学生对刚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最基本的应用,紧接着我安排了例题与练习。

比较简单,可由学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流,然后师生评述,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分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为使学生有所体会,课本中的引例: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我保留了前两问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 )个月,使题目难度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土地沙化问题渗透环保意识。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

分式说课稿双塔中学 郭飞飞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代数基础知识,是对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分式的形式BA(A 、B 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分母的值不得为零.难点:分式的一个特点:分母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由于布局的调整,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班里的优等生数量不是很多,甚至中等生也较少。

之前在分数和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练,这给本节分式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针对这种状况,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复习和探究新知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更突出,知识、过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

所以我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下3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过程与方法: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了解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四.结合教学情境说教法与学法设计:1、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发现教学法”,以实现概念教学的类比迁移这一思想方法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1《分式》说课稿临港区七初中教师:何杰说课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分式》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它是以分数知识为基础,类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

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我任教班级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了巩固性练习和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作了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分式概念形成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难点: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0时的条件。

突破难点的关键:由于部分学生容易忽略分式的分母值不能为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分式的分母值不能为0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以新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二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从旧知到新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的事例。

为尽快恢复城市供水,哈尔滨市急需大量的Z-15型活性炭125万吨,由于这种型号活性炭比较特殊,黑龙江省内没有供应。

国家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从国内其它7个省份紧急调集活性炭增援哈尔滨。

(1)平均每个省要提供多少万吨活性碳?(2)吉林省准备了x万吨活性炭,用3艘万吨货轮运往哈尔滨,问每艘货轮能装多少万吨活性炭?(3)我省准备了25万吨活性碳,准备运往哈尔滨,如果每列火车能装b万吨,需要多少列火车?(4)南京火车站与哈尔滨相距m 千米,原计划火车每小时行驶a 千米,问需要几小时到达?为了提前到达,火车每小时加快了20千米,问几小时后可以到达?教师引导学生来观察所列的这些式子与整式有什么区别?观察新式子有什么特征? (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所列出的代数式当中,有些不是我们学过的整式,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来观察这些不是整式的代数式与整式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发现它们分母中都含有字母。

这时,教师指出,象这样的代数式,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分式,提出学习的内容,点明课题。

)(二)类比联想 形成概念学生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运用类比分数,合理联想,试着归纳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开式。

一般地,两个整式 A 、B 相除时,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活动。

类比分数,合理联想,探究什么是分式?体现了化归的原则,可以提高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本环节我采用了“尝试教学” 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学生的讨论,有些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得到分式概念,则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评:强调分式的分母必须含字母。

)(三)指导运用 巩固概念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分式的概念。

通过小组内互举例子,互说判定过程,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巩固性练习(一)1.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1)y x ÷; (2) ab ÷400; (3))(c b a -÷; (4))()(y x y x -÷+.2.判断下列代数式是否为分式?(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是基础练习,目的是在于让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式的概念,由学生来讨论交流:学习分式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学习分式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数线可以理解为除号,并兼有括号的作用。

(2)分式的分子可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但分母必须含有字母。

(3)分式分母的值不能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

yx y x b a x x a m m 25,2,65,31,,81222+-+--)(b a a a 1,522+-,)(π最后指出“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和归纳总结,可以为突破难点之二打下基础。

通过老师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和点评,突破重点,达成知识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

(四)循序渐进 再探新知思考1 填表:(分组讨论把疑问划下来。

)教师提问:你在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设计这个思考题,供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而突破难点之一。

表格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分式中的字母赋值,将“代数化”了的分式还原为他们熟悉的分数。

学生再次通过类比分数,将陌生问题转化熟悉问题,自主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的值不能等于0,从而建立完整的分式概念,同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例1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x 4; (2) 1-x x ; (3)122++x x ;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设计了例1,给出的分母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渐进原则,突破难点。

同时强调有些分式恒有意义) 变式训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如何做?(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是学生模仿性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思考2:分式BA 在什么条件下值为0?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思考2的目的是为了突破难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下,由学生来探究分式在什么情况下值为0.学生很容易得到分子A =0就可以了。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仅仅是满足A =0就可以了吗?提请学生注意分母B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经过老师的提醒和引导,学生能够得出:分式的值要为0,首先得保证分式有意义。

从而归纳得出:分式的值为0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的值等于0;②且分母的值不等于0。

)例2 当x 是什么值时,分式22+-x x 的值是0? (设计意图:例2.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分式值为0的条件,是为了突破难点.) 巩固性练习(二)1、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当x 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0?(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能力提高的练习,是将分式值为0和分式没有意义的一个综合运用,510211322--+--x x x x x x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目标2.)(五)知识梳理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分式的概念及表达式。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

3.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

4.分式值为0的条件是__________。

(设计意图:采用填空的形式,是希望学生在思考回答过程中,能够自行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

)(六)巩固深化分层作业必做题:P5 1、2、3选做题:从“1、2、a、b、c”中选取若干个数字或字母,编制两个代数式,其中一个是整式,一个是分式。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作业的分层布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收获得最佳发展。

)(七)板书设计分式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的值不能等于0分式值为零的条件:①分子的值等于0;②且分母的值不等于0。

四、教学评价我在本节课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突出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把“尝试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始终。

1、从过程的内容方面看:情境内容、练习内容都贴近学生生活。

2、从过程的形式方面看: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4、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表达能力。

总之在这节课的实施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说明: 17.1.1 《分式》临港区七初中何杰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分数与分式联系紧密,二者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分数的有关结论与分式的相关结论具有一致性,即数式通性.可以通过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由分数引入分式,既体现了数学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也是对类比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扩充,从整式到分式是式的扩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式与整式都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代数式,研究分式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数学建模的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分式概念是形式定义,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对分式概念的深入理解.此外,考察使分式值为0(或为正数、为负数)的条件,本质上是解一类特殊的分式方程(或不等式).明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有助于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道理.【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分式概念形成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为分式概念;难点是分式有意义及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从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从判断分母是否为0到求解分母何时值为0,并将此规律应用于求解最简单的分式方程(分式值为0),既是知识的同化迁移,也包括了调整和重组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分式单元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数和整式的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性质、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新教材体系下,学生已经历了从有理数到整式再到一次函数的思维提升;从本节课开始,学生的思维还要经历从分数到分式再到反比例函数的又一次螺旋式上升.三、教学诊断分析班级状况:我所教班级学生多数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求知欲强,乐于面对挑战;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代数运算能力较弱.知识基础: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知识比较熟悉,也已初步掌握了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及解简单的一元方程或不等式的方法.本节课中,预计所有学生对由分数类比到分式的过渡不会感到困难;也能顺利发现当发现字母取某些特殊值时,分式无意义.预计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复杂分式时,容易遗漏分母不为0的条件或者将其误解为分母中的字母取值不为0.在将分子等于0的条件转化为方程、将分母不等于0的条件转化为不等式后,也可能不知从何入手求解由方程和不等式组成的条件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 学习方法的培养,(2) 重点难点的突破,(3) 应用意识的渗透,(4) 思维训练的层次.为此,在引入部分,用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挖掘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并通过揭示复杂分式的实际背景的练习提升思维层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所列出的分式的特点,形成分式概念,突出重点.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警惕负迁移的发生.例如,在给出分式AB的形式表示后,可能有学生因机械记忆“B中含字母”或者“A中含字母”而导致混乱.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关键是理解分母含字母.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为达到引发类比、化旧知为新知的教学目的,设计了填写表格这个探究环节.通过填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设计也能渗透给学生一种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方法——(1)从具体入手:当分式中字母取定具体的数值时,分式即表示具体的数.(2)发现问题:当字母取某些特殊值时,有可能出现分母等于0的情况.(3)分析、解决问题:类比分数有意义的条件可知,分式要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虽然上述过程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确实简单了些,但其中隐含的“从具体入手”、“正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并不平凡.华罗庚先生所讲的“巧从拙中来”,庶几近之.另外,这张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初步铺垫.两道例题的分析讲解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先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有意义和值为0分别需要满足的条件,再通过板书教给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体会到方程和不等式联立的方法有助于理清思路,同时分散了解题难点(列条件、解条件组分为两个步骤).这是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学生领会和掌握这种解题方法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多种变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多实践、多谈思路,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现问题后互相提醒、纠正,达到落实双基的效果.本节课的分层作业中,必做题目涵盖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选作题目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求变、总结规律,提高分类的意识和穷举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法特点是:通过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掌握新知.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思考积极、讨论激烈、发言踊跃,始终保持了一种积极的课堂状态.本节课我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否顺利形成概念给与了特别的关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最低限度的教学要求.在思维拓展的环节中,学生也不乏精彩的发言和创见,应该说实现了课前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