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基于新疆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新疆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新疆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而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针对新疆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和提出建议,以期望促进新疆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一、新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1. 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消失: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疆农村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
传统的农耕技艺、农耕习俗等潜在的文化资源面临着流失和遗忘的危险。
2.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亟待加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许多困难。
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3. 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缺失: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务工现象加剧,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其文化认同和文化情感的培养存在较大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都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针对新疆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现状,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开展田野调查等方式,搜集和记录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将其系统地加以整理和保护。
2. 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心:对于新疆的少数民族来说,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振兴、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传播等方式,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传承活力。
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机构,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情感。
1. 组织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活动: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文化保护基金,组织专门的文化节日和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还可以建立农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将农村传统文化的信息进行集中整理和存储。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摘要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对策,以期为坎儿井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新疆地区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35-02坎儿井是极端干旱地区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近年来,坎儿井水功能和价值,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3]。
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坎儿井首先是古老的水利工程,其次是文物(部分),应区分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坎儿井是古老的水利工程,无论从坎儿井的开凿年代、灌溉功能、工程特征、地质特征、生态贡献等角度看,均具备了水利工程特有的农田灌溉和人畜安全饮水的供水条件,符合水利工程内涵: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工程。
从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将开凿年代久远的坎儿井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有水、无水均可;通过调查表明:多数坎儿井开凿的历史较短,如果全部按照文物进行保护显得理由不充足;再者采用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加固保护,则失去了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价值,也不尽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4]。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不可多得的古老水利工程,有逾2 000年的发展历史,其作用已渗透到了坎儿井灌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抢救保护坎儿井已势在必行。
据统计,目前吐鲁番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将坎儿井作为水源工程解决约5万人、1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坎儿井控制灌溉面积达9 066.7 hm2,为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坎儿井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吐鲁番的母亲河”、“生命之泉”,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将愧对子孙后代。
新疆环保整改措施
新疆环保整改措施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然资源有限,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改善新疆的环境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整改措施。
本文将围绕新疆的环境问题、环保整改的重点和措施,以及整改后的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新疆的环境问题1. 水资源问题新疆地势高低悬殊,地表水资源贫乏,主要依赖天山融雪和降雨来补充,但这种补充方式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水资源的缺乏。
此外,过度的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也使得水资源消耗过快,加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 空气质量问题由于新疆地处干旱地区,降雨少、湿度低,风沙天气频繁,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含量高,空气质量差。
此外,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使得大气污染进一步加重。
3. 土壤污染问题由于新疆地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多,导致土壤污染逐渐加重。
同时,工业废料的排放和城市垃圾的处理不当也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 生物多样性问题新疆地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建设活动等都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环保整改的重点和措施1. 水资源问题的整改为了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新疆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整体用水效率。
其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减少农业用水量。
此外,加大水源的保护力度,禁止乱占水源和开采地下水行为。
最后,建设储水设施和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储备能力。
2. 空气质量问题的整改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严格排污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其次,加大交通尾气治理力度,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此外,加强风沙治理,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固沙等措施,减少风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土壤污染问题的整改为了减轻土壤污染,新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田环境的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新疆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政策建议
接影响着农 民的积极 和 收入 。
( ) 四 农村投、 融资渠道单一
一
困境 。 新疆农业目前的产业结构中依托工业来推进农业道路是
目标 同 时 , 靠 土 地 的土 地 所有 权 , 旦 国家 动 用 征 收 权 力 , 农 民将 会 处 于 被 动 依 一 则
制度改革或合作模式来走向收益分配合理化是十分必要的。
的 6 %以上。农业问题、 民问题 、 O 农 农村问题也是新疆的大局
1 农 05 4 2元 , 入差距 为 3 2: 收 . 2 从中可 以看到林果业发展促进农 民增收的潜力 。 另外 , 新疆特 8∞ 元 , 民人均收入 20 年 为 2 8
, 新疆城 乡居 民收入的绝对 差距 达 s1 元 , 民人均纯收入 68 农 色农产品资源繁多 , 啤酒花 占全 国产量的 7 %。新 疆番茄酱 1 0 O6 s个 出 口量 占国际贸易量的四分之一 ,可以说现在新疆是啤酒花 仅为城 市居 民人 均可支配 收入 的 3 9 ;全 疆 8 县市 中有 3 个贫 困县 、, 0 3 个边境县 , 5 低收入人口达 20 8 多万人 。 需要指 生产基地 、 番茄酱生产基地 、 重要畜产 晶和 甜菜 糖生产基地 。 由于口径和范围不一 致 , 上述指标只反映了城镇 居民的货 除了粮食和棉花 由国家统一收购之外 ,其他特色产品都要靠 出 , 如果把城镇居 民享受的 医疗 、 市场化销售 ,在市场化销售过程中也暴露出物流成本高的问 币收入与农村居 民的全部收入 , 教育 、 业保 障、 失 福利和实物收入等非 货币因素考虑 进去 , 而 题。 首先, 由于地域辽阔 , 产品运输距 离比内地远 , 导致了运输 成 本的上升 。 其次 , 形成的特色产 品在分散的管理制度 下难 以 农民收入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要作为 下一年度的生产 性投入 , 发挥本身的作用 ,只能给一些 代理商和二倒商提供廉价农产 以及社 会上的高收入 群体的 收入经 常被低 估而 低收入 群体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作者:任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18期促进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创新生产方式,还要对历史流传至今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利用之前,首先要做到妥善保护。
只有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才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效能,为经济发展助力。
1、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①民众缺乏保护意识树立基本的保护意识是文化遗产得以有序保护的基本前提,保护意识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联系。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大量农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遗忘,甚至被抛弃。
保护意识淡薄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比较普遍的困难。
②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无法充分发挥保护作用政府主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是管理者;社会组织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参考,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而遗产所在的当地村落是文化遗产的直接保护者,也是创造者,更是使用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保护主体的保护职能比较模糊,无法发挥该有的保护作用。
③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分歧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經过千百年历史沉淀,形成了极具特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满足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
这种模式是人类经过长期与自然条件的协调后形成的和谐共生的局面,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保护对象是我国境内存在的重要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将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遗产画上等号,分歧严重,势必影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地形地势和交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依旧存在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农村。
这些农村受现代化步伐影响不深,因此,保留了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但是这部分地区急需要发展经济,因传统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加上政府没有足够重视,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没有经过有效分析,将原本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全部抛弃,盲目建设形象工程,使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摘要: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组织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农作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的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发展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以资借鉴。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地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作为独特类型品种很多,如新疆小麦、彩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甜瓜、库尔勒香梨和若羌红枣等,在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方面堪称宝库。
一、新疆地区农业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一)新疆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段,不仅种植业生产历史悠久,而且引种世界各地优良品种历史也同样悠久。
现当代农业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
如棉花、加工番茄、酿酒葡萄、小麦等农作物等,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面独树一帜。
目前,新疆棉花、番茄酱加工能力、葡萄酒产量、枸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占全国的30%、90%、16.6%和50%。
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甜菜糖和瓜果生产基地。
这些和新疆独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在新疆,不乏享誉中外的名优特色品种。
如,新疆小麦,我国特有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0%~21.8%。
新疆长绒棉,棉纤维长35~37mm,细度7000~8000m/g,与埃及高等级商品棉相近。
哈密瓜,地方品种74个,新选育品种21个。
无核白葡萄,折光糖20%~25%,晾成葡萄干后,含糖可达75%~80%,比美国品种多4个百分点。
加工番茄,新疆番茄个大、肉厚、皮薄、子少、汁少、茄红素含量高达到60mg/100g。
油料作物,尤其是芥菜型油菜,目前栽培品种资源196份,已经搜集野生油菜种子513份和芸苔族近缘植物标本207份。
尤其是在新疆野生油菜资源中发现了芥酸含量较低、硫苷含量低达70mg/g和抗菌核病的优异抗源的品种。
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新疆作为中国的一块宝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语言、文字、习俗、音乐、舞蹈以及建筑等方面。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播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保护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这些文化遗产是新疆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性物品,是新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失去了这些文化遗产,就等于失去了新疆的历史和文化。
而且,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对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现状目前,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遗产保护意识不足在一些地方,人们对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没有保护意识,不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其保护并没有重视。
这种现象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突出。
(二)资金不足保护和传播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但是目前的经济条件有限,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传播工作难以开展,多数民族文化遗产只能在博物馆等特定场所进行展览,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去。
(三)传承人不足由于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非常多样化,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年轻一代对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缺乏兴趣和热情,无法确保其传承和管理的持续性。
三、保护与传播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对策为了解决新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是最基本的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介绍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比如,可以设置展览和讲座,发行相关书籍和视频等。
(二)建立专业保护机构建立专业保护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机构可以负责新疆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工作。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共和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也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这就注定了其保护的难度更大。
我国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足以展示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时候说:“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博得在场人的掌声,说明了政府与群众一样,都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 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 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对一个民族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
世界似乎朝着同一种经济模式、同一种物质需求、同一种价值观念发展, 人们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等等区别。
因此,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党和政府就组织民族工作者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进行普遍调查,举办民族文化展览,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许多工作。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机遇与对策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机遇与对策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农具、传统的农耕技艺、乡村民俗风情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承载着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机遇和对策进行探讨。
1. 传统文化价值凸显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传统的农具、农耕技艺、乡村民俗等都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人文气息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 旅游发展动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旅游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通过挖掘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乡村旅游观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融入能够带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农耕技艺、农产品加工工艺等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提升当地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1.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是农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力度,建立健全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当地农民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举办乡村文化节、传统技艺表演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乡村旅游观光,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的论文
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的论文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关键词: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
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汉族文化正严重冲击着中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长期传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俗、弱势,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有效地保护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规定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二、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新疆民族众多,13个主体民族在文化艺术上均有无可达及的造诣,每一个民族都有口述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传统工艺和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传统文化。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许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已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下面我们以木卡姆为例简要谈一下这些非物质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本文概述新疆,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且多元的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体现了新疆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新疆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保护不当、过度开发、忽视文化传承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效保护和利用新疆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通过对新疆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明确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与利用方式。
本文还将从政策、法律、技术、教育等多个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全面、系统、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以期在保护新疆文化遗产的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为新疆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疆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点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而且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新疆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分类上来看,新疆的文化遗产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这些都是新疆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见证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包括各种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都是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了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
新疆文化遗产的特点鲜明。
一是多元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二是历史性,新疆的历史悠久,许多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新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
三是地域性,新疆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民族习俗等都有所不同,这也使得新疆的文化遗产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新疆的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特色鲜明,价值重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新疆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新疆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
新疆美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新疆美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引言新疆地区素有“美食之都”的美誉,其丰富多样的烹饪文化令人赞叹。
然而,与其他地方相比,新疆美食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新疆美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
二、问题一:传统烹饪技艺流失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和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烹饪技艺逐渐流失。
许多年轻人不再学习家乡的传统菜肴,在西式快餐等便捷食品的影响下,新疆传统美食面临着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危险。
解决方法:1. 教育推广:加强对传统美食知识和技艺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年轻一代对于本土美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 文化保护:重视对新疆传统美食的保护和传承,设立相关机构或组织,致力于研究和弘扬新疆烹饪技艺。
3. 支持创新:鼓励新疆年轻人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推广更适应当代口味的菜肴。
三、问题二:产地认证及食品安全监管随着美食文化的发展,新疆美食在市场上的销售量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产地认证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一些不法商家存在打假、夸大宣传等行为。
消费者无法从外观上区分真伪,并面临睡眠或身体健康问题的隐患。
解决方法:1. 建立认证系统: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新疆美食进行产地认证,并在产品包装上注明真实信息。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3. 宣传教育:加强对消费者有关新疆美食知识以及辨别真伪的宣传,提高公众意识。
四、问题三:推广面临难题尽管新疆美食拥有独特的口味和魅力,但一些地域性强的菜肴在向外地推广时面临困难。
由于口味偏重、原材料不易获取以及制作过程繁琐等因素,使得新疆美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受到限制。
解决方法:1. 宣传策略调整:针对不同地区消费群体的需求,适当调整菜肴味道和辣度,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口味。
2. 研发创新:加强对适合各类人群需求的新疆美食的研发和创新工作,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要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法律保护是关 键。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权责,严惩破坏 和盗用农业文化遗产的行为。其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文字记 录、影像资料等方式,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农 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再次,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次, 农业文化遗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技艺和农耕方式对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 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和 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旅游、农村手工艺等 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与建议
目录
01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现状及其重要性
0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的建议
0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面临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作为拥有悠 久农业历史的国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亟待。本次演 示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 能引起社会的和重视。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护是为了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价值,而开发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价 值。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满足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需求,又 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任远促进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创新生产方式,还要对历史流传 至今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利用之前,首 先要做到妥善保护"只有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才能让他们发挥 自己的效能,为经济发展助力。
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① 民众缺乏保护意识树立基本的保护意识是文化遗产得以有序保护的基本前 提,保护意识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的顺利开展有着 。
农业文化遗产护意识的 ,农业文化遗产 到 和遗,至 抛弃。
保护意识 1是农业文化遗产 护中所面临的比较普 的困难。
② 农业文化遗产的 护发挥 护作用要定 的护 ,是理; 为农业文化遗产的 护提 业 识和 能 , 是遗产 护的 要 力;遗产所在的 是文化遗产的 护,也是创,更是用。
前的 ,保护 的保护职能比较 , 发挥有的保护作用。
③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农业发展历史 , 经 历史 , 了的 利用 和农业 , 了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
式是 经 与自 的 I 的和 生的面,对 发展有要意,保护对象是 境 在的 要的、 的农业生产 。
是 前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遗产画上等号, ,势必影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④ 农业文化遗产 护阻碍了农 经济的发展因 势和交通等客因素的影响, 依旧在生产方式比较 的农。
些农 受现代化步伐影响 深,因此,留了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 程度上确 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是 部 区急需要发展经济,因传 生 产方式已经 适 现代生活需,加上 没有 够 视,在推进乡 振兴中,没有经 有效 析,原本 有较高经济价值的 农业文化遗产全部抛弃,盲 建设 工程,农业文化遗产的 完整性 到 ;以发展的眼光 ,利于农 经济的 远发 展。
2、 解决农业文化遗产护困境的 对①增强宣传,提高 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护意识在农业文化遗产护工作中,断加强对 公众的文化护宣传和教育,改善偏激的文化念,正确待农业文化遗 产,以此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 护力 度。
农业遗产保护利用 问题建议
农业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建议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问题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能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业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提高相关人员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2. 多元参与保护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还需要企业、民间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
应建立有效的配合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3. 资金投入和资源利用: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农业文化资源,提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益。
同时,落实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确保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4. 科研和宣传教育:鼓励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研究的文化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民间组织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遗产地居民和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
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5.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责,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农
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摸底普查、价值评估、认真管理,尽快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健康发展。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当前,新疆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关键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疆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资源特征、宏观政策以及内部管理等原因,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在资源方面受到限制。
新疆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娱乐设施设施相对缺乏,传统文化资源有限,网络文化传媒发展不足,潜力未发挥出来,文化创意的利用也有待提高。
二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由于新疆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大部分重要文化遗产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歌谣、民族乐器演奏传统等,只有少量被重视并纳入规划编制,严重影响了新疆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
由于新疆文化产业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项目,因此需要有长期的政策引导才能带动发展,但由于新疆地区的政策隔空输送较为困难,加之新疆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使得有效的宏观政策进一步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需要完善新疆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疆文化产业需要完善体系建设,以便统筹规划正确有效地开展文化产业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强与经济发展的衔接,实施积极的创新政策,更好地发挥新疆文化产业的潜力。
综上所述,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性较大,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宏观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同时加强文化产业投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以促进新疆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研究及立法可行性分析
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研究及立法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业活动产生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包括农业工具、农耕技术、农村建筑、农耕习俗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对其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并探讨立法的可行性。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办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遗产保护范围的界定。
要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范围和分类,以便对其进行集中保护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农耕习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需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需要进行展览和收藏,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传授工作;对于农村建筑和景观,需要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特色;对于农耕习俗和传统技艺,需要进行考察和记录,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遗产保护机构的建立。
需要建立专门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遗产的保护、管理、展览等工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相关的文化遗产部门和专家的合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四、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应当立法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制定保护遗产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规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遗产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总之,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通过良好的管理办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农业文化遗产地概述•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现状•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未来展望•相关案例分析目录01农业文化遗产地概述农业文化遗产地是指那些拥有丰富农业文化历史和资源的地区,这些资源包括农业景观、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文化遗产建筑和设施等。
定义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重特点。
这些价值不仅对当地农民和社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特点定义与特点农业文化遗产地记录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历史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传统与特色,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文化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旅游、科研、教育等多重经济价值,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益。
经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价值1 2 3农业文化遗产地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珍贵遗产,保护这些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
保护人类农业文明的珍贵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这些资源有助于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这些资源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意义02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现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各国也逐渐重视并制定相应保护政策。
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多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
国内外保护现状国内保护现状国际保护现状传统农业技艺流失许多传统农业技艺因无法与现代农业竞争而面临流失风险,如传统农具、传统耕作方式等。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作者:阿依古力·米吉提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7期
摘要:新疆地区地理及人文环境较为特殊和丰富,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和城镇化的发展,该地区的特色农业文化正逐渐的被破坏、摒弃、遗忘,当地特色的农业生态关键、技术观念正在逐渐的消亡。
本文基于新疆特殊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基础,对其存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给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疆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措施
农业文化遗产又称农业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种,也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与技术之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
随着目前全球经济的發展,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传统的农耕技术和文化趋于被替换或消失,农业文化遗产现状不容乐观。
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和谐共处的技术及知识,是集文化和自然之精华的结晶,例如在新疆地区坎儿井地区是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从生态价值角度讲其保护意义和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新疆农业文化遗产情况
新疆地区占地面积为166万平方千米,占到了我国整个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与8个国家相接壤,该地区共包括有46个少数民族,属于我国的农牧业资源大省,是文化的接壤和交汇区域,所以在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特色的农业文化典范。
农业发展中其在农业作物、农业耕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和我国的其他地区都有区别,极具地方特色,属于较为辉煌的农业文化遗产,其在生态环境维护、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哈密瓜栽培等民族地区作物栽培文化源远流长,其包含的农业技术、农业文化等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再有罗布人村寨等类型的农业文化遗产,也都充分体现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其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文化传承价值,需要实施进一步的保护和文化挖掘。
二、新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典型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大幅度的锐减。
以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为例,上个世纪中期的时候这一典型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大概是1784条左右,但是到了本世纪初的时候该典型文化遗产数量则锐减到了600多条,而到了近几年其数量则锐减到200多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上世纪中期的时候,由于
新疆地区灌溉的水源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大量被弃耕,同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当地典型的生物数量减少,生态系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在大大减少,这些原因都使得本身就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的恶劣,大大的挤压了该农业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2.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够重视。
随着新疆地区传统农业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现代化农业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很多传统的农业技术和农业作业模式已经出现了被摒弃、被遗忘的危险,同时新疆地区的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作的保护起步相对较晚,在该方面倾斜的资金投入力度也不够,再加上尚未形成有效的保护体系,故新疆地区很多农业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农业的冲击下出现消亡的现象。
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陷入了管理及维护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新疆地区的广大农村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生活上的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发展、保护的拷问。
首先,人们对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是我国的民众却将其认识停留在获取经济价值上,而对别的价值的认识却不够深入。
其次,很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单位都是村,这样在管理手段和管理资金方面都是没有办法保障的。
最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保护及维护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例如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的维护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需要一些老工匠来进行,但是当前找到老工匠的难度是很大的,而年轻人既不愿意干还不会,这就使得农业文化遗产的维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加强新疆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究其原因,导致当前新疆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顺利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那么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角度,加强其保护的对策主要有下面几点:
1.加强民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全面提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对新疆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是对我国秀丽山河文化的有效保护,也是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但是民众却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而要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则应该做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从而激发起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杂志、旅游等媒介进行宣传,展示当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保护价值,形成自觉性的保护意识。
2.构建高层次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
农业文化遗产申遗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大量的事实证明申遗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具有额数的寓意,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点,例如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已经开始进入到了第一阶段的申遗工作,但是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是无法满足申遗的需求,故就需要构建出更高层次的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将其作为申遗的保障,从而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和技术保障。
3.建立其多方参与保护机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多个群体,所以需要多方来进行配合,其中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等核心群体,那么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起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比如地方政府可以作为相关政策的推动者和制定者、企业可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的营利性单位,在整个保护过程中充当政策执行者、民众作为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只有参与保护机制下的三方共同参与,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才可以有效的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发展。
总结:
从当前新建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典型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大幅度的锐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陷入了管理及维护的困境、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够重视三大问题,而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加强民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全面提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构建高层次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建立其多方参与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崔源静.刘兵.新疆坎儿井工程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J].工程研究.2010.(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