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合集下载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面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试题所给材料来看西周青铜器何尊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封建时代的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错误;“中国”词语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根据所学也可以推断出西周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

点睛:“中国”名词的产生就来自于分封制中分封诸侯镇守四方,天子居于天下之中。

本身既带有天下之中、天下共主的意味。

2.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3. 《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写道“今天下底定,宜分茅裂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

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

从中我们可知①分封制弥漫着神权色彩②分封的对象有功臣、亲族③分封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分封是为了拱卫王室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宜分茅裂土”“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中可以看出,西周时为了巩固周王的统治,采取了分封制,故④正确;材料“,以昭崇德报功之义”“其亲王子孙”体现出分封制的对象有功臣、亲族,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等级制度,故①③排除。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祭祖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影响是①扩大统治范围②巩固对地方的统治③巩固周天子的地位④形成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战国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实行 D.贫富差距的扩大4.下图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 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 D.统治机构职责分明5.“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他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他确立了分封制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地方割据C.推行贵族政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年秋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信仰C.地域D.血缘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帮助周部落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6.《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

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A.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D.管理地方行政7.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

这个机构是( )A.汉代的中朝 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8.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文综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高于王权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 宗法制成为主导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由“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处理事物要去占卜,说明神权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看不出神权高于王权;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出宗法制。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2.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根据“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内容,而建立邦国主要是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是权力的传承制度;C项是秦朝推行的;D项不符合材料。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秦……尽管昙花一现,它却能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等,故②③④正确。

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与秦朝不符,排除①,排除ACD。

所以选B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秦朝切入,结合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2.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 宗法制渐趋强化B. 分封制趋于瓦解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D. 社会性质发生变革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5.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50 分钟试题满分:100 分考查范围:必修Ⅰ第一、二、三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世袭制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皇权至上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4、秦朝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A、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B、进一步完善了三公九卿制C、废除了乡、里等基层机构D、根本消除了地方家族势力5、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宋朝二府三司制D、明朝殿阁大学士6、下列机构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的职能相近的是A、唐朝中书省B、宋朝的“计相”C、元朝中书省D、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7、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9、有人说:“希腊文明的产生,恰恰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比如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等人名就深受某一制度的影响。

该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制对中国人姓氏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王位世袭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姓氏中出现的“祖、宗”等字眼,学生应该结合宗法制尊宗敬祖的思想观念,联系得出宗法制的影响,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周朝的乐悬制度规定:宫悬,即四面都挂上编钟,此为王之特权;次之,为轩悬,即三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诸侯们的;再次为判悬,即二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大夫们享用的;特悬即一面挂上编钟,这则是赐给士享用的。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B. 限制生活享受C. 倡导勤俭节约D. 推动文化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四面都挂上编钟,此为王之特权……三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诸侯们的……二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大夫们享用的……一面挂上编钟,这则是赐给士享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乐悬制度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其主要目的是稳定周的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乐悬制度与限制生活享受无关,故B项错误;乐悬制度也不能体现倡导勤俭节约的思想,故C项错误;“推动文化发展”不属于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再结合乐悬制度对各级统治者的规定的差别,学生即可联系礼乐制度的作用,即严格等级秩序,稳定周的统治秩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 秦汉时期实行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3.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6.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是指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

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 商王垄断决策权B. 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 王权受制于族权D. 已孕育早期民主制【答案】B【解析】龟筮是掌管占卜的官员,商王决策要听从龟筮的意见,说明政治带有迷信色彩,故B正确;依据“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说明商王听取龟筮的意见,没有垄断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中“卿士与庶民一致同意”不能说明王权受制于族权,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神秘色彩,没有说明民主制,故D错误。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分析解答。

2. 西周分封以同姓宗族为主,也分封异姓诸侯,但必然通过联姻的方式使其与周族形成姻亲关系。

这是因为西周政权建立的基础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通过联姻方式与周族结为姻亲关系,只体现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结合,这符合宗法制的原则,故C正确;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将君王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孙的制度,这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执行相应的义务的制度,这与题干中的被分封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必然结成姻亲关系不相符,排除B项;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这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

3. 秦朝有三公九卿,还有郡守、郡尉、郡监、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员A. 由皇帝直接任命B. 只对上一级负责C. 易演变为割据势力D.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答案】A【解析】秦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在西周的分封制下,下级只对上一级负责,这与题干考查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中央官员有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员有郡守县令等,这不能反映出这些官员已演变成为割据势力,故C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只有丞相,其他官员没有这一职权,故D项错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A. 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 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 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 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答案】D【解析】“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英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主权的破坏,故ABC项排除。

2.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A. 中英战争B. 鸦片战争C. 通商战争D. 夷匪犯境【答案】D【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 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A.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B. 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C. 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的情形,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均主义思想,故B和D错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

4. 史载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材料反映了A. 东西文化之间的冲突B. 农民反封建的进步性C. 儒学阻碍了历史发展D. 太平天国具有局限性【答案】D【解析】太平军“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书籍,体现了其革命性和保守性并存的阶级局限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 版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概况2.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 丞相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意思“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可知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制度中皇帝制度是核心,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3. 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

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A. 实施推恩令B. 建立中朝C. 推行察举制D. 设置刺史【答案】B【解析】据材料“朝议……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央机构的丞相等官员参与朝议,他们具告单于,说明相权对皇权有所制约,故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建立内朝,以内朝制约外朝相权,故B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设置刺史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把选择题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主观在答题卡上书写时要字迹工整,写在相应位子。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5分,共30题75分)1. 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公九卿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由于诸侯拥有世袭特权,久而久之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是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A项。

宗法制不会造成“分散性、松散性”,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D项。

点睛: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到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促使周王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体现的是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增强,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排除B;皇帝制度产生于秦朝时期,排除C;材料中“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体现出宗法分封制的崩溃,D与题意相符。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楚国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的分析理解。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 人教 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 人教 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年秋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在我国周朝时期,盛行“一国无二君”的政治理念和“一庙无二祭主”的宗族观念,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等级森严 C.神权色彩浓厚 D.世卿世禄2.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

这说明西周时期( )A.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的垂直管理C.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4.“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据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地方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5.下列有关唐代中央官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各不相干 B.察举选官,门第优先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6. 陆游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照宋朝体制,指挥“王师”北定中原的最高机构应该是(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B.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D.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8. 明代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点是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9.“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2019.11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40题,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

”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A.王位世袭制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4.“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

这反映了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6.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

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7.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一)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近代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是______国,最早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的是________国。

2. 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3.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政变,垂帘听政;1898年慈禧太后又发动政变,史称_________。

4.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革命新的内容,即在反对_________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______的斗争。

5. 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此言论反映的本质观点是,通过鸦片战争使英国A.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 使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C. 使对华的正当贸易得到保护D. 获得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2.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清军装备落后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英国势力的强大3.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4.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建在A. 南京B. 北京C. 广州D. 天津5. 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英国人A. 赫德B. 李威利C. 戈登D. 华尔6.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A. (1)B. (1)(2)C. (1)(2)(3)D. (1)(2)(3)(4)7. 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 洪秀全称“天王”C. 太平军在永安建制D.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8.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依据是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9.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朝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深入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 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10. 在书序中明确提出“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各国例律》D. 《瀛环志略》11.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 它是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方案C. 它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D. 它反映了当时农民最迫切的希望和要求12.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A. 总理衙门的建立B. 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控制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 外国人代表中国去欧美办理外交13. 下列对19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B.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农民起义冲击清朝统治D. 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14.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保护封建经济C. 维护清朝统治D. 抵制外国侵略15.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 其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B. 其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其受到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 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16.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中B.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工业中C.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中D.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17.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中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中法新约》D. 《马关条约》18. 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 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D.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 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 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 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 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20. 19世纪末,外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是A.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 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进入高潮D.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同盟暂时形成21. 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1)片面最惠国待遇(2)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准许华工出国A. (1)(2)(4)(3)B. (2)(4)(1)(3)C. (3)(1)(2)(4)D. (4)(1)(2)(3)22.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洋务运动的刺激C. 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4. 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强学会的成立C. 创办《万国公报》D. 保国会成立25.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 《变法通议》B. 《应诏统筹全局折》C. 《定国是诏》D. 《孔子改制考》26. 戊戌变法中,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 京师大学堂B. 京师同文馆C. 福州船政学堂D. 天津水师学堂三. 材料解析题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12分,共2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面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试题所给材料来看西周青铜器何尊有关于“”的最早记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封建时代的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错误;“”词语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根据所学也可以推断出西周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

点睛:“”名词的产生就来自于分封制中分封诸侯镇守四方,天子居于天下之中。

本身既带有天下之中、天下共主的意味。

2.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3. 《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写道“今天下底定,宜分茅裂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

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

从中我们可知①分封制弥漫着神权色彩②分封的对象有功臣、亲族③分封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分封是为了拱卫王室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宜分茅裂土”“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中可以看出,西周时为了巩固周王的统治,采取了分封制,故④正确;材料“,以昭崇德报功之义”“其亲王子孙”体现出分封制的对象有功臣、亲族,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等级制度,故①③排除。

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4.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错误,秦朝刚刚确立中央集权,不可能“空前强化”。

5.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C明显表述错误;D开始于夏朝,因此选A。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说明该制度按照既定继承模式,避免了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应该是宗法制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根据血缘亲疏的嫡庶身份,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故本题应选C项。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7. “师尚父(即姜尚)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该材料反映出A. 王族身份,守土封疆B. 大兴礼乐,尊卑有序C. 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D. 尊王攘夷,称霸诸侯【答案】C【解析】姜子牙因功而封于齐国,并非王族身份,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因其俗,简其礼”的做法相矛盾,故B项错误;从“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故C项正确;尊王攘夷,称霸诸侯是在齐桓公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即可知道是分封制。

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

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

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8. 中央集权是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

下列言论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 “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B. “今我朝罢丞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C.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D.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B项是废除丞相,强化了皇权,排除;C项是设立军机处,强化专制主义,排除;D项是指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

9.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哪些判断是正确的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全国,对周朝的制度进行了反思,认周朝的灭亡是分封制所致,决定推广郡制,官员由世袭制变为官僚制,由皇帝直接任命,而不是通过考试方式产生,所以④错误。

本题选择B项正确。

10.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说道:“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从材料“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故A项正确。

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

点睛: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的,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候就是贵族)。

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

郡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1. 唐僖宗时,(左拾遗)侯昌业上疏:“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

上大怒,召昌业至内侍省,赐死。

由此推断A. 引导式劝谏有助于民主政治B. 尊天道施仁政的理念消亡C. 左拾遗职责是内侍皇帝起居D. 该官隶属于谏诤监察机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内容可知,侯昌业被赐死说明没有民主政治,则A项错误;从题意可知侯昌业的上疏正是为了追求遵天道施仁政的理念,因此不能说明已经消亡,所以B项错误;从题中“召昌业至内侍省”说明左拾遗并不是内饰皇帝起居,故C项错误;侯昌业谏皇帝说明左拾遗属于谏诤监察机构,故D项正确。

12. 《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

”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A.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B.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C. “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D. “大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睹五代弊端可以看出这是五代以后的历史,应该是宋朝,选项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官职,故A项排除;B项反映的是汉朝的地方官职,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督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材料时间和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大学是作为顾问,是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以后,故D项排除。

13.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郡”的信息,排除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封皇子为诸侯王,皇帝与诸侯王的亲缘更近,故B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取代异姓诸侯王”,排除C。

14. “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

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此等制度,可谓宏大又兼精密。

”这段描述应为A.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B. 汉代中外朝制度C.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D. 明朝的内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秦代丞相位高权重,拥有决策权,与材料“中舍之杂判”和“给事之驳正”不符,故排除A;汉武帝任用身边的亲信组成决策班子“中朝”,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外朝”抗衡,故B项与题意不符;依据材料“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及“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