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下《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word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认得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解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索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思念家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很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家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日,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捉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倘若碰到不认得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解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察,矫正要求认得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矫正,评价)【多读】认得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特别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洪亮,字音最精准。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考虑读、体会读)的朗读,到达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土、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风光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土)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化,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风光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学生活动,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三、了解创作背景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
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平羌,渝州)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师适时指点。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程,是针对课程中的诗歌体经典文选《峨眉山月歌》的教学设计。
该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欣赏诗歌,感受美好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教案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的地理位置、山势。
2.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理解其深层意义。
3.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和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准备做好PPT,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了解峨眉山的地理位置、山势,并从自己生活中找到与自然景观相关的亲身经历。
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让学生对诗歌、对《峨眉山月歌》产生浓厚兴趣。
2. 正式教学(30分钟)•第一部分(10分钟)通过视频等方式,讲解《峨眉山月歌》的主题、诗意、语言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深层意义,并逐句分析峨眉山月歌的词句,了解在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部分(10分钟)引导学生读诗、背诵诗、朗诵诗,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峨眉山的壮丽之处,并体验诗歌的韵味、节奏和音调。
•第三部分(10分钟)学生板书峨眉山的景点,双人合作表演峨眉山月歌,让学生自由发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理解。
3. 实践运用(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峨眉山月歌的插图,同时集体讨论峨眉山月歌和自然美景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背后的美丽和深意。
4. 总结(5分钟)在活动结束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同时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小组活动、朗诵诗歌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教师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峨眉山月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通过读、记、写、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峨眉山月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峨眉山月歌【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风景如画”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讲解民歌《峨眉山月歌》的歌词和曲调,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风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情感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峨眉山月歌》及其歌词的背景和意义;2.学会歌曲《峨眉山月歌》的歌词和曲调;3.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4.让学生了解地方风情,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峨眉山月歌》的歌词和曲调;2.感受歌曲带来的情感和情绪。
【教学难点】1.通过歌曲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2.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 在生活中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曲呢?为什么喜欢?2.教师将歌曲《峨眉山月歌》的歌曲画面展示在课件上,并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3.学生说出对《峨眉山月歌》的印象,教师导入歌曲学习。
二、歌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背景(歌曲的作者和起源),并让学生听歌曲,跟随歌曲熟悉歌词。
2.教师唱歌曲,让学生一起跟唱,并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让学生自己尝试唱歌曲,教师鼓励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三、曲调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峨眉山月歌》的音频,带领学生聆听并熟悉歌曲的旋律。
2.给学生唱响《峨眉山月歌》的各个部分,让学生感受曲调的变化和韵律的跳跃。
3.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一起舞动,感受歌曲的美妙。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在教师的配合下,学生自己尝试唱《峨眉山月歌》,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五、梦想与实践(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里面的歌词和曲调有什么呼应?2.学生自己谈论自己的梦想,与歌曲的意境合拍。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_鄂教版
课题
峨眉山月歌
总课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诗中的“峨、羌、渝”等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形,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到美的熏陶。
②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③评读。
(3)夜发青溪向三峡
①指名说说意思。(夜晚从青溪动身向三峡的方向行进。)(青溪在四川省境内,是岷江的支流,也是李白动身的地点。三峡:长江三峡,在长江中游四川省和湖北省交界处,是古时候四川人从水民出川的重要通道。)
②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③边读边想象江上行船的情形。
(4)思君不见下渝州
2.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同座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的字音互盯纠正。
3.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4.老师小结正音。
5.生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这首诗大致讲的什么内容。
6.交流评议。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3.放音乐,感受诗歌的意境:
高大宏伟的峨眉山上,一弯明月挂在高高的天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真上清幽,真是精妙啊!月儿的影子倒映在江面,李白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前进,月亮的影子也随着江水在向前流淌,这是一幅多么漂亮,多么寂静的图画呀!李白立即离开家乡远行了,现在,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专门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流连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引起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赶忙就要离开四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又是多么快乐呀!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月歌》的作者、背景和历史渊源,领略诗歌的美。
2.学习诗歌朗读技巧,了解韵脚押韵和用词技巧。
3.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和体验更多的美。
二、教学准备1.播放器和静音音乐2.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好笔记本、演示文稿等3.展示时准备好书籍或诗歌的剪报4.打印好给学生阅读的材料三、教学流程1. 呈现1.展示唐代著名女诗人元稹的诗歌《峨眉山月歌》或《咏怀古迹五首》。
2.展示峨眉山风景照片,介绍峨眉山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等相关背景。
2. 欣赏1.播放静音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国画中欣赏峨眉山风景照片。
2.让学生听诗歌录音,在音乐中自由欣赏。
3.介绍诗歌的结构和用词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3. 学习1.听老师朗读《峨眉山月歌》。
2.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或难懂的句子。
3.解释韵脚和押韵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在朗读时做好韵律和语调。
4. 朗读1.学生读一遍诗歌,诵读的同时让学生体会韵律和语调。
2.分组读诗,让小组间进行齐声演唱。
3.单独轮流朗诵。
5. 赏析1.让学生单独写诗歌字帖,体会每个字的美感和字体笔画。
2.安排小组讨论诗歌的含义和感悟,或与自己的经历相似之处。
3.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6. 总结1.提问是否明白了诗歌的含义和结构。
2.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诗歌,从而从中发现更多的美。
四、课堂延伸1.以《咏怀古迹五首》为背景,上演元稹以峨眉山为背景的故事剧本。
2.通过画画或摄影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体验美。
3.邀请书法家或诗人在学校进行特别讲座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珍宝,是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的有效途径。
在本次课中,我尝试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峨眉山月歌》的美。
例如,让学生一边听诗歌和音乐,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照片,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到诗歌的氛围中。
同时我还建议让学生写字帖,这样他们不仅观察到了诗歌中的字体、笔画,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能。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2.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峨眉山月歌》、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询问学生对峨眉山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峨眉山月歌》。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
•随机提问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3. 语言点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4. 朗读训练(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分角色进行小组朗读。
•鼓励学生模仿声音、语调和表情进行表演。
5.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表演。
•学生讨论分工合作,设计表演动作和表情。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6.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词语解释等方面的练习。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意境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文《峨眉山月歌》的意境和美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朗读训练和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和表演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练习,巩固了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
改进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例如设置小组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本节课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熟读成诵,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幺,低头看到了什幺?这时他会怎幺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幺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峨眉山月歌1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学生活动,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三、了解创作背景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
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平羌,渝州)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师适时指点。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设计预案:篇二一、导入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解释感知。
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峨眉山月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峨眉山月歌一、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作词、作曲;2.能流畅朗读峨眉山月歌;3.能正确体会峨眉山月的意境,感受到优美的山月之美。
二、教材分析《峨眉山月歌》是早期民歌,引人注目的是它优美的旋律、优美的歌词、田园歌曲性质、充满吴侬软语的温柔。
这首歌用朴素的语言歌唱壮美的自然景观,用流畅的歌词表现出峨眉山上淳朴的人们对山的深切感情。
这首歌载歌载舞、欢腾跳跃、伴着峨眉山月亮的先锋军,表达了人虽渺小,但我们同自然相依相存。
三、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学生带着《峨眉山月歌》歌曲的音频和歌词,学生们可以在上课之前使用朗读器和伴奏器熟悉歌词和旋律。
2. 导入教师让学生自读歌词,感受较为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以“你看到过月亮么?”作为情境导入,让学生先口述自己在哪里看到过月亮和月亮的形状与颜色。
接着,教师出示峨眉山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她那壮美的山川景色,在此引导学生深入到主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 歌曲欣赏播放《峨眉山月歌》音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听歌词,感受歌曲旋律和歌手演唱的情感表达。
4. 歌词朗读让学生跟着原音热身并读,每一句的趟声需要饱满醇厚。
教师可以把词语一句句的正确的发音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发音。
5. 听录音校正教师再次播放《峨眉山月歌》音频,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进行校正,用原唱的录音来校准语气情感和节奏。
6. 集体朗读全体学生跟着音乐酷热朗读,注重每一个哀调口琴部盈满,其中包括音调高低起伏、轻重加强以上。
在整首歌曲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朗读歌曲中的“深山月亮,明月清凉”,此处为歌曲的情感高潮。
7. 模仿演唱让学生模仿演唱,学生们需要全身感知到这首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语言发音和掌握情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峨眉山月歌的情感。
8. 诗词赏析教师在班级中探讨和解释峨眉山月歌中的诗词表达。
让学生通过辨认歌中的意象,加深对山的认识,体会到自然景物美妙之处,同时领悟到诗意丰富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大巍峨的峨眉山上,一弯明月挂在高高的天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真上清幽,真是美妙啊!月儿的影子倒映在江面,李白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前进,月亮的影子也随着江水在向前流动,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多么幽静的图画呀!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引起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开四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又是多么高兴呀!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写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月亮的诗《峨眉山月歌》。
1.生自由读诗,想想你从诗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生再读诗,想想有哪些诗句读懂了,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画下来,和同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交流
(1)峨眉山月半轮秋
①指名读。
②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秋天,峨眉山上挂着半轮弯弯的月亮。)(峨眉山在四川省的中部,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用胜地。)
③指导朗读这句诗。
④师引导:夜晚,诗人坐在行驶的船上是看不到峨眉山的,为什么要写峨眉山的月亮呢?(峨眉山是诗人故乡的代表,并不是实指诗人看到了峨眉山。)
⑤学生轻声朗诵这句诗。
(2)影入平羌江水流
①指名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月儿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平羌上,随着江水一起流动。)(平羌江是李白故乡的一条很有名的江,也是流经四川的一条很有名的河流,是长江的支流之一,江水平静,景色优美。)(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会流动吗?不会,是因为李白坐的船在动,月随人动,影也随人走了。)
教学设计
课题
峨眉山月歌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诗中的“峨、羌、渝”等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到美的熏陶。
①指名试说这句诗的意思:多么想见到你呀,可是却见不到了,我的船已经向着下游的渝州进发了。
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月亮,表达了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②指导生朗读。
③指名读,评读。
④生自由读,注意体会李白的愉快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生再读整首诗。
2.生说说自己读了古诗后,在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景象。
②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③评读。
(3)夜发青溪向三峡
①指名说说意思。(夜晚从青溪出发向三峡的方向行进。)(青溪在四川省境内,是岷江的支流,也是李白出发的地方。三峡:长江三峡,在长江中游四川省和湖北省交界处,是古时候四川人从水民出川的重要通道。)
②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③边读边想象江上行船的情景。
(4)思君不见下渝州
4.生有感情地诵读诗。
5.试着背诗。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同座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的字音互盯纠正。
3.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4.老师小结正音。
5.生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这首诗大致讲的什么内容。
6.交流评议。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