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七上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0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0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课是《再塑生命的人》,笔记如下:
1.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盲聋哑人。
2. 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 莎莉文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老师。
4. “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5. 本文的主题: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莎莉文老师让“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6. 本文的写作特色: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选材精当,中心突出;从自己的视角来写,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我”的内心世界;运用了白描和衬托的手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雾都孤儿》一、课文概述本课文是《雾都孤儿》中的选段,讲述了孤儿奥利弗在孤儿院遭受虐待后,被送往不人道的工厂作苦工,最终侥幸逃脱的故事。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通过这一段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伦敦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揭示了贫穷与压迫的残酷现实。
二、课文主要内容1. 孤儿院的惨况:孤儿奥利弗在孤儿院遭受到了虐待和剥削,每天只能吃饭时的稀粥,生活异常艰辛,甚至有时还会挨鞭打。
2. 工厂的压迫:孤儿院的恶行并未结束,奥利弗被卖到了一个工厂,那里更是虐待滥打,生活状况比之前更加恶劣。
3. 勇敢逃脱:受够了苦难生活的奥利弗,在得到了同伴的鼓励下,决定勇敢逃脱,他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的逃亡之路。
4. 命运的转折:在得到善良人士的帮助下,奥利弗逃脱了工厂的苦役,开启了一个新的生活。
三、课文的意义1. 对社会现实的揭露这段故事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伦敦的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生活的惨状。
贫困孤儿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对待,这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
2. 反映了青少年的坚韧奥利弗身世坎坷,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磨难,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努力挣扎,最终实现了逃脱,这部分揭示了奥利弗心中那一份激发自我的精神。
3. 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故事中的种种情节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使人们更加了解到了幸福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同时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对待社会中弱势裙体,激发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四、教学反思《雾都孤儿》这一课文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体验奥利弗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使他们更加懂得人间疾苦,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性善良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
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学生活动……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
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书:往事依依)从她深情追溯的往事中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作者。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谁也无法忘怀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引起大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谁也无法忘记于漪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所留下的语文课经典课例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
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张志公曾对此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她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三、朗读课文,讲解字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讲解字词。
四、赏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学习第一节1、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作者对小时候的几件事的回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课堂笔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 课为《再塑生命的人》,以下是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二、词语解释1.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3.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5.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6.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7.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8.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9.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5):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
第二部分(6-10):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
第三部分(11-13):写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到了爱。
四、中心思想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写作特点1. 采用了铺垫的写法。
2. 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六、读后感读完这篇课文,我被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所感动。
她用自己的方法,让海伦·凯勒逐渐走出黑暗,认识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像莎莉文老师一样,用心去发掘每个人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海伦·凯勒一样,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笔记1. 标题解读:标题中的“再塑生命的人”是指谁?答:标题中的“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2.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答:本文主要表达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巨大影响,以及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学会了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
3. 人物形象: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师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海伦·凯勒是一个聪明好学、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人。
安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有教育智慧的人。
4. 情节梳理:本文主要讲述了哪些情节?答:本文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因病失明、失聪,变得暴躁、顽皮、孤僻,但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逐渐学会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和演说家。
5. 写作特点: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本文的写作特点包括叙述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入微、情感真挚。
作者通过对海伦·凯勒的学习经历、性格特点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进行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同时,文章语言流畅、自然,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 标题解读:标题中的“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这里的“再”表示第二次的意思。
标题表达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师重新塑造,让她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7. 主题: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在遭遇生理和心理危机时,遇到了莎莉文老师,从而改变了她的命运。
主题是表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她的爱心与耐心,以及海伦·凯勒的勤奋和毅力,揭示了人类需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道理。
8. 人物形象:* 海伦·凯勒:一个身患重病、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但她的心态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解析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二、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个从小就又聋又瞎的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暴躁,之前生活完全是绝望的。
就在绝望中,来了个新老师,让她学会了听,学会了说,虽然盲,但她学会了很多很多,甚至与常人无异,最后会多国语言,还是演讲家。
她一直都是又聋又瞎,却比普通人会的语言还多。
所以,这位老师的第一次到来,对她非常重要。
三、字词捡(jiǎn):拾取:~拾。
~东西。
感慨(gǎn kǎi):心灵受到其中一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揉捏成条状物。
绽开(zhàn kāi):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争执(zhēng zhí):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地争论。
惭愧(cán kuì):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2.感幸之词。
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客气的说法。
悔恨(huǐ hèn):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图文解读_莎莉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电子版课文朗读课文知识点【文学常识】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中学和拉德克利夫学院。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著有《我的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日记》等。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照着同样的图案画葫芦: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意思是纯模仿,没有变化。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淆: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说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形容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主题归纳】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各感激之情。
【问题探究】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
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3.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
【2024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4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课文生字词漪(yī )淼(miǎo)徜徉(chángyáng)骚(sāo)郁(yù)慷慨(kāngkǎi)凝(níng)镌(juān)谆谆(zhūn)二,课内成语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三,分层大意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 6):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四,教学设计任务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依次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聆教诲任务2:品味“往事”,体验情感(一)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这些往事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预设:1、第二段的儿时观图,丰富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乐在其中看图画,是看家里一幅普通的山水画,但看的时间长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
看《水浒传》更是身临其境,于是,我借助身边的景物来解读《水浒传》的故事,真是趣味无穷2、第四段读《千家诗》,优美的诗句如诗如画《千家诗》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诵读第四段,感受一下《千家诗》带给我的美好3、第五段对两位国文老师的入情入理地授课时地情态描写栩栩如生。
(二)有人说,在“听讲课”的往事中,作者写了两位老师的国文课,而且都是诵读诗歌,在内容上有重复之嫌,是否可以删去一个呢?教学活动:诵读两首诗感受一下其中的情味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七上语文第10课笔记
七上语文第10课笔记
1.重点字词:
(1)生字注音:
庇护(bì hù)较量(jiào liàng)重荷(zhòng hè)深邃(shēn suì)和睦(hé mù)
(2)词语注解:
①庇护:偏袒保护。
②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③重荷:沉重的负担。
④深邃:深的;幽深。
⑤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2.课文解读:
本文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和色诺芬去雅典访问,被当地居民控告并被审判的故事,表现了苏格拉底善于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自己的错误,启发学生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学生走向真理的故事。
3.人物形象:
苏格拉底:智慧、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走向真理。
色诺芬: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和思想,勇敢地捍卫真理。
审判官:公正、严谨,但容易被外界影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4.重点句子解读:
“我们来到雅典城外西侧的比雷埃夫斯港,这里曾经是雅典最繁华的地方,现在却是一片废墟。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社会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落,也暗示了苏格拉底审判的社会背景。
5.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展开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和色诺芬的信仰,同时通过审判官的证词和审判过程,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法律制度。
此外,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引导读者思考和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思想。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 《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35张PPT)
假如给我三天的听力
[邰丽华] 如果有一天,能够 给我有三天的听力。第一天, 我要听听陪我渡过20多年的 音乐。第二天,要听听关心 关爱我的周围的朋友们的声 音。最后一天,我要听听世 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最美妙的 声音。
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 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 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 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 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 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 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司马迁,为西汉的史学家 与文学家。司马迁于太初元 年开始着手写作《太史公记 》(《史记》),后因替投 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而 受腐刑。司马迁受此大辱后, 愤不欲生,但终以惊人的意 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 完成这部“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巨著——《史记》。
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 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 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 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 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 类的同情心。
知识积累 全面的海伦·凯勒
她除了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 戏剧表演艺术,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海伦学会了唇读, 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 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读书不 但使海伦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 心灵。
再塑生命 的人
海伦·凯勒
尼克.胡哲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 作家、教育家。幼时患 病,两耳失聪,双目失 明。七岁时,莎莉文担 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 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 处达50年。
七上语文第10课 往事依依 课件
任务四
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1.“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 示吗?(可以从读书意义、读书方法等角 度来谈。)
点题
呼应开头的“记忆犹新”,简短有力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中心。
山水画 《评注图像水浒传》 《千家诗》
讲课
教导
阶段
主要事件
感受
影响
小时 看山水画和《评注 _乐__在__其__中__,__身__历__其_ 候 图像水浒传》插图 _境__(__津__津__有__味__)家诗》
美不胜收,心旷神 _获__得__美__的__享__受__、__生__活__情_
“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插图的景 物描写,将山、水细致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和水的广阔,描绘出 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 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比作“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 环”;把读书的益智作用,形象地描绘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作者 对书的喜爱之情。
怡
_趣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
听__两__位__国__文__老__师__诵___ 读__宋__词__和__诗__歌_______
老师谆谆教导
深深感动,深受感 染
铭刻在心
培养“我”课外阅读的 兴趣 使__“__我__”__一__生__受__用__不__尽__
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 等事件进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选材精当。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生字拼音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1.捡jiǎn2.感慨gǎn kǎi3.搓捻cuōniǎn4.绽开zhàn kāi5.争执zhēng zhí6.惭愧cán kuì7.悔恨huǐhèn8.激荡jīdàng9.奥秘ào mì10.拼凑pīn còu11.企盼qǐpàn12.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很自然的产生。
13.截然不同jiérán bùtóng: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14.疲倦不堪píjuàn bùkān:疲惫,形容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15.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yì: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6.不求甚解bùqiúshèn jiě: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现多含贬义,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7.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tán: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8.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wù: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或顿时醒悟过来。
19.花团锦簇huātuán jǐn cù: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20.美不胜收měi bùshèng shōu:胜:尽,完。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七上语文笔记第10课内容
七上语文笔记第10课内容
第10课从破茧到蝴蝶
一、课文讲解
1、课文《从破茧到蝴蝶》讲述了蝴蝶、蛹、卵这三种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蝴蝶从蛹中变形而来,蛹是从卵孵化而来,由此可见蛹就是从卵
产生出来的毛茧,蝴蝶则是从蛹中破茧而来。
2、课文主要内容:
(1)蝴蝶从卵中产生,它们在变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卵、蛹和
蝴蝶。
(2)蛹是卵孵化出来的毛茧,它们包裹着瓦解后的卵壳,也就是蝴蝶
的“破茧室”。
(3)当蛹里的蝴蝶变形完成后,它们就会从蛹中爬出来,成为一只新
的成年蝴蝶。
二、课堂活动
1、制作“从蛹到蝴蝶”的流程图:
头脑风暴:
. 卵——孵化——蛹——蝴蝶出现——变形——蝴蝶爬出蛹
2、讨论题:
在课文中,蝴蝶是如何从蛹中破茧而出来的?
蝴蝶会用自己身上的触须帮助蛹壳开裂,然后爬出蛹壳,这样就从蛹中破茧而出来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笔记《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海伦·凯勒通过讲述自己与莎莉文老师相遇、相处和自我发展的历程,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敬爱。
文章中,海伦从一个聋哑女孩成为著名的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段艰辛而又光辉的经历让人深感震撼。
首先,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海伦的背景和家庭情况。
海伦在19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黑暗和沉寂的世界。
这一段经历让她的性格变得倔强、暴躁、易怒,甚至有些许自私。
然而,这一切都在她遇到莎莉文老师后得到了改变。
莎莉文老师是一位富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她用独特的方式打开了海伦的心灵之门。
她引导海伦通过触摸认识事物,逐步培养了她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海伦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她开始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美好。
文章中,海伦详细描述了自己与莎莉文老师的一些互动和经历。
比如有一次,她们在井房玩耍时,莎莉文老师让她感受水的清凉和流动,这是海伦第一次通过触觉认识事物。
还有一次,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海伦理解“爱”这个词的含义,用比喻和举例的方式耐心地解释,直到她明白为止。
这些经历不仅让海伦逐渐克服了自己的缺陷,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海伦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她认为莎莉文老师不仅是她的启蒙老师,更是她的恩人。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且成为了一名作家、演说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这个过程中,海伦也学会了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海伦·凯勒在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挣扎,以及她在遇到莎莉文老师后所得到的重生与转变。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其次,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最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3.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 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这句话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 的神秘,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 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 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 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 充满了花香,充满着美丽。
2.文题中的“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 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 “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 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 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顺和同情。”但是, 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 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 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 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 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 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 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
• 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 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
勒
2.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截然( jié ) 感慨( kǎi )
搓捻(cuō )
怦(
niǎn pēng
)
惭愧(cán ku)ì 奥秘(ào mì)
譬如( pì ) 花团锦簇( cù )
冥思遐想( xiá ) 疲惫( juàn )
D.史铁生身残 志坚直面人生,成 为著名作家,写有 《我与地坛》,影 响力极大。
莎莉文老师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 凯勒
理解、关爱、教育 井房漫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新人教版
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 零数之间常加“有”
子曰:“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
有志于做学问 站立,站的住。能独立做事情。
而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
迷惑,疑惑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的事情。比如:上天的旨
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 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越过,超过
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 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 习为乐趣的人。”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吃饭 粗粮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
胳膊
冷水。“汤”,热水
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示范朗读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能随心所欲。
矩。”
规矩,规范
文句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 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 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 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9张PPT)
• 子曰:“学
也
而
按时 (名词作状语)复习
时
习之,不
同“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表转折 生气,发怒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 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它,代学问
• 子曰:“知
之
……的人 喜欢、爱好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 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分析文义
•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表承接
疏食饮水,曲肱
不正当手段
而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的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七上语文第10课读读写写
七上语文第10课读读写写七上语文第10课《读读写写》是一堂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课程。
通过这节课,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将就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本课主要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不仅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本课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技巧。
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的词语。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要使文章的结构清晰,思路连贯。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老师还通过一些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
这些实例包括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通过分析这些实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同时,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些写作作业,通过这些作业,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参加写作比赛和阅读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七上语文第10课《读读写写》是一堂关于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认真对待阅读和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活之情。
听国文老师上课 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
代的情思。
作者成长的源头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 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 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 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 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 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
相同点:1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诗作者都是爱国人,2都 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 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 的热情。 不同点: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 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的情状不同,一个是… 影响:“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感慨万 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小说,“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 近了。”
重读( chóng )
绚丽 ( xuàn ) 雕镂( lòu )
角色( jué )
镌刻 ( juān ) 谆谆( zhūn )
素娥( é )
婵娟 ( chán) 徜徉( cháng yáng )
眼花缭乱( liáo ) 心旷神怡( yí )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写童年往事的,并在 课本上做好批注。
再读课文,探究文章主旨
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有两个因素,一是课文内容要切合给中学生看的,二 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 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依依"一词, 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 分留恋"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重点:1.会认读字词,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会翻译各则语录;
难点:能举例说明文中谈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自学指导:20分钟自读、听读课文,校正读音,体会语调;结合注释,说译文。
二、析读课文(10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在书上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请同学们运用“与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与有关
与有关
三、理读课文,课堂检测。
(15分钟左右)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安排好了的类别课堂检测。
1.“作家作品”类:
孔子
《论语》
2.“成语”类:
3.“名言警句”类:
①用于学习态度:
②用于学习方法:
③用于思想修养:
④用于思想方法:
⑤用于日常生活: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10分钟)。
二、复习并达标检测(30分钟)
(一)给加点字注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曾.()子三省.()吾身诲.()女知之自省.()弘.()毅
(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吾日三省吾身()
是知也()诲女知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四)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 _ _ ___,____ __ 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郑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郑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 ___,________ 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 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 ____, ____ __ 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 并阐述为______ __,_____ _____。
10.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五)、理解题
1.标志着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的三句话是(用原话回答)
2.同学们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怎样对待?(用孔子原话回答,共有两则)
3.孔子认为当老师必须有什么能力?(用孔子原话回答)
4.孔子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是:
5.曾子认为“士”会“任重而道远”,为什么?
6.港台明星苏有朋、任贤齐的名字出自何处?
※(六)“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