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方式一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4.遗传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2.3《伴性遗传》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2.3《伴性遗传》名师教案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完全局限于教材中给出的资料,而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首先我利用前沿的有关红绿色盲矫正眼镜的广告视频来引发学生对红绿色盲症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出伴性遗传的定义。接着通过对道尔顿红绿色盲家族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自主探究,让学生提出色盲的基因在X或Y染色体上,以及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假设并分析、验证假设,从而得出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结论。再让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写出五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六种婚配方式。然后挑选典型的两组婚配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书写遗传图解,并讨论分析、归纳出红绿色盲(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此后再让学生利用在分析红绿色盲症遗传特点时用到的技巧去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并且锻炼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
第3节伴性遗传
章节名称
2.3伴性遗传
学科
生物
授课班级
1613
授课学时
1
设计者
陈欣宁
指导教师
苏健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第2章第3节内容,是关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学习,“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因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及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并建立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基本技能(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3节伴性遗传●从容说课本节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等4个教知识点。

本节内容以上一节课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通过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让生明白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

本部分内容的习还可为今后人类遗传病的习打下基础。

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结构,课堂教过程大致如下:1教师利用投影显示的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生自我判断是否为红绿色盲症患者,并介绍我国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启发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结合前面习过的果蝇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知识,根据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不同,引导生分析得出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指导生阅读课本P材料《分析34人类红绿色盲症》,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推断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性质属于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进而引导生写出男女之间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使生领会到红绿色盲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再引导生分析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大于女性的原因。

3在自然人群的随机婚配中,隐性基因(b)随染色体传递的方式和概率,是理论解释的重点和难点。

教中可以让生写出一个男性色盲患者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们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再分析携带者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通过综合分析,生掌握红绿色盲遗传具有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的特点。

组织生自己绘制红绿色盲其他类型的遗传图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母亲患病,儿子全部有病;女儿有病,父亲也有病。

4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内容的教可组织生根据其遗传病类型(染色体显性遗传)讨论分析该病的遗传特点,并根据生对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理论解释,引导生概括归纳伴性遗传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2.3伴性遗传(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2.3伴性遗传(第1课时)

P 男 XY 女 XX× 配子 Y X X F 1 XY 男 XX 女 比例 1 ∶ 1【学习目标】1.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2.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习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及有关计算【自主学习】一、性别决定1.染色体的分类根据是否与性别有关,把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⑴常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形态相同且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⑵性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有显著差异,且对生物的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染色体。

2.性别决定方式—XY 型⑴染色体组成:雌性:n 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 ;雄性:n 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 。

⑵性别决定过程(以人的性别决定为例):见下图⑶常见生物:人、果蝇、所有哺乳动物及很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思考:1.X 、Y 是同源染色体吗?二、伴性遗传1、概念:它们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_____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引言:那伴性遗传具有哪些规律呢?【合作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1)“遗传图谱”介绍(课本P34资料分析)(2)XY型性别决定的例子——人类红绿色盲症①致病基因:______性基因,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它和它的等位基因(即正常基因)仅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②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课本P35表2—1))④红绿色盲遗传(即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a.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且男性患者_____于女性患者;b.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上一代的方获得,只能传递给下一代的。

c.隔代遗传(一般有此特点)。

d.女患者的和一定患病。

3、伴X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基因型:(患病的女性)(患病的男性)遗传特点:(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上。

(2)代代遗传(3)女患者男患者。

(4)男患者的和一定患病。

4、伴Y遗传患者均为________ 性,________ 性不患病,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学以致用4]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建议患者生一个女儿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女性也可能得鸭蹼病[学以致用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D.由同源区段Ⅱ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双亲的儿女患病的概率可能相等任务三运用伴性遗传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2]针对下列两组婚配关系,你能做出怎样的生育建议?说明理由。

①男正常×女色盲②男抗VD佝偻病×女正常[ 活动3]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

任务四伴性遗传的应用及相关计算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例1:分析下述伴性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

[问题设计](1)甲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2)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3)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归纳总结:2.遗传病概率计算例2.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病分别属于遗传病。

(2)甲病用字母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请分别写出1--8号个的基因型。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设计1、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2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呢?3、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1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并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1、2能力目标1、2、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1、2、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3、1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3、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2、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2、2、伴性遗传的特点。

3、教学难点3、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3、2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设法解决:(1)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四个学生代表到黑板用遗传图解书写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派出学生代表评价,教师参评。

一方面,未抽到的学生同时动手参与,交换互改,以作业方式上交,进行学分评定。

⑵从学生感兴趣的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特点引入,指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根据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了解家族遗传,学绘遗传图谱,用直观、简洁方式表达。

掌握解遗传图谱类型题的解题规律:4 、教学方法4、1利用教学课件,结合教学课件,采用探究、讨论想结合模式,利用资料分析和遗传图谱,通过质疑→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提出依据释疑→ 结论→ 表达、交流的教学方法.4、2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巩固.。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 2.3伴性遗传说课稿

生物必修Ⅱ人教新课标 2.3伴性遗传说课稿

新课标教材必修一§2·3《伴性遗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二,说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三,说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四,说教学过程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获得启示: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2,盲图体验激发兴趣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3,系谱展示了解特点系谱作用:人类的遗传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种,人类又不能利用杂交实验来检验,只能利用家系来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人类遗传病研究的方法.认识系谱: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了解图示各部含义.问题引导: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观察思考: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4,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二]信息加工构建体系5,本节聚焦把握目标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6,资料对比突出关键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突显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7,资料分析确认位置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提出问题:(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遗传图解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形成结论:参考答案:(1)患病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3)没有.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8,继续探索挖掘根源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B/b B/b B/bX X X Y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问题引导:(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即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女--女,女--男,男--女)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 (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 (男性多于女性)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从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 (X显性遗传)归纳特点: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1)女多于男.(2)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三]深化理解拓展运用9,问题探索深化理解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10,回归实践学有所用阅读体会:让学生自渎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四]小结知识回馈聚焦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特点实践中的意义[五]社会调查学习继续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后代会出现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疾病遗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遗传过程。

2、学习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能够概述伴性遗传。

2、科学思维: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科学探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归纳、练习五、媒体使用板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疾病。

2、查阅人与其他动物(如鸡)在性别遗传上的区别。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对知识有基本了解提问:XY染色体有哪些差异。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一、分析红绿色盲。

讨论以下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

分析遗传图解,思考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期待教师解答。

以审思的思维,动态的心理状态思考遗传特点。

用到生活中。

图片展示,直观、易理解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主要有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教师评价后讲述: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的结果。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学生活动:讨论,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设下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情景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红绿色盲的认识,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依据释疑→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 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四)反馈练习
学案相关练习巩固
学生演练,并回答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校本练习试卷
六、教学效果追忆:
(3)观察家系图,总结特点四:隔 代遗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问题:(1)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2)根据该病的遗传特点,判断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3)如果有个男性患了该病,请推测其亲代和子代的患病情况。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 的应用
(1)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
情景模拟 :有一对新婚夫妇,女方是红绿色盲患者(用B、b表示),当他们就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时,你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2.3《伴性遗传》[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目标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增强优生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多数学生学完伴性遗传后,会将它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混淆不清。

[教法分析]本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果蝇的眼色遗传”“红绿色盲小调查”引入课题,让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逐步推出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和显隐类型。

接着引导学生共同写出五种基因型、六种婚配组合,以其中四种婚配组合为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出红绿色盲(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此后以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伴X显性遗传和伴Y 的遗传的学习。

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类型的遗传方式,总结伴性遗传的含义,并同学生一起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景展示“果蝇的眼色遗传”图片红绿色盲小调查学生回忆上节知识学生检测、回答回忆上节知识,引出与其遗传相似的红绿色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一、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绿色盲)(一)交叉遗传(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二、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二) 世代遗传三、伴Y 染色体遗传[教后反思]本节课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结合学生学情,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开展教学,有效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课堂学习氛围好。

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1、教学探索目标新课改提出的生物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能进行生命科学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注重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本课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对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以及对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探索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发展,增强学生生命科学素质的生物课堂教学。

2、教材分析(1)简介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的扩展、补充和深化。

在学习了这节内容后,有一个梳理复习基因分离规律及伴性遗传特点的内在环节,同是,遗传规律的不同形式传递特点也在对比、分析遗传系谱中得以应用和深化综合运用,显然,抓住这部分的内容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原理和传递规律3、教材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生物2——遗传与变异》第二章第三节部分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伴性遗传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与原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相关内容区别不大,但是,在新的历史形式下,生物课的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备课时,我根据新课改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通过生命科学教育,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体验”,从而发展他们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去求知、去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4、教学策略毫无疑问,加强基础,全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

概括性判断的形成,必须是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以及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其应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发现色盲投影道尔顿图片及其发现色盲的故事: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点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色觉的测试:投影色觉测试图3张,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

问: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有哪位分辨不出的?对于色盲的学生,要告诉他们:如果你是色盲患者也不必为此而羞愧,道尔顿虽色盲而他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讲授】资料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与性别有关)。

2、I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3号和5号)3、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没有。

因为I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教师点拨:红绿色盲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而归纳出:【讲授】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当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上的时候,它的遗传就与性别密切联系起来,我们把这种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伴性遗传现象的遗传物质基础(如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色盲遗传的特点(规律)。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现象入手,运用遗传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经历提出假设,并设法求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从而掌握运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伴性遗传的现象及特点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应用遗传规律去分析伴性遗传现象。

3、通过观察和分析,训练学生从现象出发,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去推论,[教学难点]学会从现象出发,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去推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到学校卫生室调查本校1998~2000届同学色弱和色盲的发病率。

[教学过程]说明1、复习人类性别决定,以副板书的形式边复习边板出以下内容,并引出新课。

显性遗传:多指常染色体常染色体遗传隐性遗传:白化病人体染色体女:XX性染色体男:XY2、请学生公布调查结果:本校1998~2000届同学体检的有关色盲和色弱利用学生的调的男女生的比例(98届47:1,99届58:0,00届57:4)。

查结果且是本为什么色盲和色弱总是男性多于女性,控制色盲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校的,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若在Y染色体上,那么得病的应全是男性,而现在女校的,让学生性中也有色盲,说明色盲基因应在X染体色体上,板图说明色盲基因只在调动学生深入X染色体上,并示意学生看P178图63使学生明确Y染色体过于短小,缺研究的积极性。

少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在学生明确了色盲基因的位置后,向学生说明伴性遗传有关基因型的书写方式(基因写在性染色体上,如:色盲男人的基因型是X b Y,),然后让学生写出其他与色盲有关的人类的基因型,引导学生分析男女的基因型,从基因型也可推断出男性色盲的概率比女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2014高中生物 2.3 伴性遗传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

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

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

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