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质与量的整合

合集下载

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

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

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效应量是指某种干预或处理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果,通常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示。

正确地选用和解析效应量对于心理学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效应量及其选用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研究结果。

效应量定义:效应量是指某种干预或处理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果,通常以数量化的形式表示。

效应量特点:效应量具有客观性、量化性和可比较性。

客观性指效应量的值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断的;量化性指效应量以数值形式表示,可以进行数学运算;可比较性指不同研究中的效应量可以相互比较,从而评价研究之间的效果差异。

效应量应用:效应量在心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不同研究之间的效果差异、以及推断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教育心理学中,效应量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在临床心理学中,效应量可以用来评价不同心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1)研究问题:不同研究问题涉及的效应量可能不同。

例如,在探究情绪调节策略时,可能需要使用情绪调节效能感作为效应量;而在研究团队冲突解决策略时,可能需要使用团队冲突解决效能感作为效应量。

(2)研究设计:不同研究设计需要选用不同的效应量。

例如,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通常选用平均差异、率等作为效应量;相关研究则通常选用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作为效应量。

(3)数据特点: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需要选用不同的效应量。

例如,对于计数数据,通常选用平均数、率等作为效应量;对于等级数据,则可能需要选用秩和、等级相关系数等作为效应量。

选用优缺点评估(1)优点:选用正确的效应量可以有效评估研究效果,量化研究结果,方便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同时,效应量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推进心理学研究的进展。

(2)缺点:效应量的选用也可能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不同研究者可能对效应量的选择存在主观性,从而导致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降低。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发展与整合_杨智辉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发展与整合_杨智辉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发展与整合*杨智辉【摘要】 心理学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的两种方法是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

这两种研究方法长期处于对立的研究范式当中。

二者在产生背景,哲学基础,基本方法等方面都各有所长。

定量研究在过去一直处于一种占绝对的统治地位,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研究思路的突破,两种研究方法都有所改进和发展,势必走向一条整合之路。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综述The Trends and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e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Y ang Zhihui.D ep ar tment of Psy chology,S chool of H 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 ing Forestry U niver sity,Beij ing100083,P.R.China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犹如心理学的发展一样有着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就已经开始从哲学层面对某些心理现象的实质和规律进行讨论。

但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都是采用基于内省、推理或个人主观经验等“思辨”类的方法来分析心理现象,直到1879年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实验的研究方法才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科学心理学创立的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许多学科都以自己能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或使用科学的方法为荣,而心理学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

因此,心理学自建立之日起心理学家们就致力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使用科学方法的真正的自然科学。

随着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得之前只能用“思辨”类方法来研究的心理现象能够采用实验等方法来加以研究,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成就,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走向客观与精确化的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引言心理学博士论文通常包含对各种心理现象的深入研究,为了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研究者们常常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来解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博士论文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应用和数据分析过程。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和描述被研究对象的特征、观点和经验。

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研究者可以运用以下几种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1. 访谈研究:通过面对面或远程访谈,研究者可以与被研究者深入交流,获得丰富的信息。

访谈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形式,前者固定了问题的顺序和内容,后者则更灵活,能更好地挖掘被研究者的观点和经验。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来获取信息。

研究者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研究对象的情境,也可以进行非干预性的观察。

观察研究可以帮助揭示被研究对象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通过对书面或口头表达进行系统分析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观点和认知。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采访录音、调查问卷和其他书面资料,使用内容分析、语义分析等方法来得出结论。

二、实例分析为了具体说明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过程,我们将以“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为例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探究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并深入了解这些策略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了访谈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在不同行业和职位中选择一些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

数据收集: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一套针对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的访谈指南。

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先进行简要介绍并征得被研究者同意,然后依据指南的问题逐步引导被研究者回忆和描述其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经验。

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结束后,研究者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分类,然后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质的研究名词解释

质的研究名词解释

质的研究名词解释在科学研究领域,质的研究是指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复杂性。

与数量研究相对应的是质的研究,并且两者常常结合使用以全面了解研究主题。

质的研究强调对人类行为、观点和经验的解释,而不仅仅关注可观测和可测量的因素。

质的研究的核心特点是其非结构性和适应性。

相比于数量研究(如调查问卷),质的研究使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质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到被研究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过程。

因此,质的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受欢迎。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个案或小群体,研究者能够洞察到群体成员的观点、信念和经验,并进一步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

质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质的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一开始,研究者通常会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访谈,以收集尽可能广泛的信息。

然后,研究者会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提取出重要的话题、主题和概念。

这一过程被称为“编码”。

编码是质的研究的关键步骤,它要求研究者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完成编码后,研究者会将数据进行整合和综合,从而形成对于研究主题的综合理解。

这种综合往往基于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依据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来生成解释性的观点。

质的研究的结果通常是对现象的深刻见解,为后续的理论建构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

然而,质的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质的研究强调对个案和小群体的深入理解,其结果的适用性和可泛化性有限。

因此,在进行质的研究时需要谨慎解读结果,并尽量避免对整个群体或普遍现象进行广泛推广。

其次,质的研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资源,因为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比较繁琐。

因此,在进行质的研究时,研究者需要保持耐心和适当的资源投入。

在总结中,质的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心理学领域的博士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更加注重对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的深入理解,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解释性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一、质性研究方法1.访谈法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历。

研究者可以选择半结构化访谈或主题访谈,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问题指引。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同时灵活应对被访者的回答,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观察可以是实地进行的,也可以是通过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的。

观察者需要准确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并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的主观偏见。

观察法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动物行为以及社会交互等方面。

3.焦点小组讨论法焦点小组讨论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常用于了解群体意见和观点。

研究者选择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被访者,引导他们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记录他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意见。

焦点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群体的动态和共性特征。

二、数据分析1.主题分析通过对访谈、观察或焦点小组讨论等质性数据进行主题分析,可以整理出重要的主题或类别。

主题分析是一种归纳式的分析方法,研究者将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整理成相应的主题。

主题可以通过提取重复出现的观点和意见来确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

2.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对质性数据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定量化的分析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某一主题或类别出现的频率、比例和关联性等,来得出数据的定量描述。

内容分析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来辅助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理论驱动的分析理论驱动的分析是基于某一心理学理论或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研究,是指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3、科学方法: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

4、科学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5、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6、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7、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8、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

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9、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

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择与文献查阅10、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11、研究问题: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2、研究假设:指明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变量作用的程度13、预测性假设: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判断。

14、相关性假设:对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性判断。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四 、确定研究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应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被研究者的特点、 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选择最适当的方法
例如: 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访谈
法 了解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观察法 研究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分析实物
五 收集资料
(一)访谈 (二)观察
观察
参与程度 参与型观察 非参与型观察
量的研究:概率抽样——随机取样,每个人 或事被抽中的机率相同
质的研究:目的性抽样——根据研究的目的 选择能够最大限度的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
极端案例抽样(如:课业负担重的学校) 最大差异抽样(如:人际交往顺利和不顺利的人) 同质抽样(如:单亲家庭的学生)
问题:“教师在教研中是如何合作的”抽样 时考虑的因素?
三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定量研究:运用调查、实验、测量、 统计等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 资料,从而判断心理现象的性质,发 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 究方法
认识论
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
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自然主 解释学、建构主义、象征互动论、民

俗方法论、现象学、批判理论
本体论
有一个不变的世界存在、社会世界 社会世界是人为建构的,且持续经由
行动研究的循环就如此这番地进行下 去…………
一年过去了,教师开始评估自 己的研究是否有效,男生的学习是 否有提高。
他们使用了学生的考勤表、学 生成绩记录单、男生及其父母在访 谈中所说的话、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等来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男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而且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本行动研究完成了一个循环
观察表举例
时间 事实
分析
8:00 8:05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质 的研 究 的一 般 思 考 过 程 是 : 题 是 什 么 、 念 的 定 问 概 义 是 什 么 、 实 是 什 么 、 因是 什 么 、 究 的 结 论 是 什 么 、 事 原 研 对 于 本 研究 如 何 评 价 以及 如 何 表 述 研究 结 果 。 些 思 考 过 这 程 外 化 为行 动 后 , 就表 现 为 质 的 研 究 的实 施 过 程 。 其 过 程 主 要 包 括 : 题设 计 、 课 进入 现 场 并维 持 关 系搜 集 资 料 、 析 分 与 整 理 资 料 、 成 研 究 结 果 、 价 研 究 结 果 和 撰 写 研 究 报 形 评 告 等基 本 步 骤 。质 的 研究 也 是 一 种 有 目的 、 计 划 的 研 究 有 活 动 , 过 程 主 要 包 括 : 定 问 题 、 解 研 究 的 背 景 与 现 其 确 了 状 、 定 研究 内容 与 研 究 方 法 、 考 研 究 价 值 、 立 研 究 工 确 思 确 作 的预 期 方 法 与 步骤 等 , 中确 定 问 题 是 关 键 。 其
So .0 6 p2 0
关 于 届的 研 方 法 在 里 中的 应 用
徐 坤 英 蒋 琳 锋
( 南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 庆 40 1 ; 西 重 0 7 5 江西 师 范 大 学教 育学 院 , 江西 南 昌 3 04 ) 3 0 6
[ 摘 要】 对 国 内质 的 研 究现 状 简述 的 基 础 上 , 一 步 阐述 了质 的 研 究方 法 的 涵 义 及 心 理 学 研 究 中质 的研 究方 法 的 在 进
关 于 所 谓 质 的研 究 的定 义 有 很 多 , 里 采 用 陈 向 明先 这 生 所 做 的定 义 。 质 的 研 究 , 是 “ 研 究 者 本 人 为 研 究 工 就 以 具 、 自然 情 境 下 采用 多种 资 料 收 集 方 法 对 社 会 现 象 进 行 在 整 体 性 探 究 、 用 归 纳 法 分 析 资 料 和 形 成 理 论 、 过 与 研 使 通 究 对 象 互 动 对 其 行 为 和 意 义 建 构 获 得 解 释 性 理 解 的一 种 活动 ” 而且 质 的 研 究 与 定 性 研 究 也 是 不 同 的 , 者 主 要 强 前

心理学研究:如何具有普遍性

心理学研究:如何具有普遍性

心理学研究:如何具有普遍性摘要: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心理学普遍性:明确适用条件;选用最为合理的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理论使其达到相对普遍性。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普遍性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征。

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达到了几个重要标准。

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重要的标准包括: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准确性——尽可能准确和精确的搜集信息;可检验性——任何结论都是在多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

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可以做到客观、准确、可重复性。

因此正如其他门类科学所强调的一样,心理学也面临着研究结果普遍性的问题。

然而从哲学的角度,真理都是相对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趋近绝对真理。

例如,牛顿定律是经典理论,它们一直广泛地应用在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

他的这一套经典理论是建立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在这个绝对时空观假设成立的前提下,牛顿定律是普遍正确的。

然而,爱因斯坦发现了牛顿定律在太空和微观领域有不足以解释的缺陷,挑战了绝对时空观,提出了相对时空观,即相对论。

因此,牛顿定律的局限性可见,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普遍性。

因此在讨论如何提高心理学研究普遍性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要求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绝对的普遍性是不切实际的。

这里所谈到的一系列方法只能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相对普遍性。

明确适用条件物理学中的许多定理、定律包括一些常数都有一定的适用前提,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而如果这个前提改变,那么水的沸点也会有所变化。

再如,上述提到的牛顿定律,其适用条件是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

而在相对时空观下,牛顿定律就不适用。

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 2019 / No. 5心理学研究中质化与量化两种取向的对立与整合麻彦坤[摘 要]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心理学进入量化研究时代。

量化研究为心理学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与丰硕的成果。

然而,近几十年来,心理研究的质化取向日渐兴起,有关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讨论日益引起重视。

混合方法研究试图超越两者的纷争,克服单独使用某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整合两种研究取向,为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对立;整合;混合方法1879年之前,心理学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思辨、内省等研究方法占据主导地位。

1879年冯特在德国创立了实验心理学,宣布了心理学与哲学母体的分离,拉开了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序幕,从此,心理学研究高度依赖实验及相关技术,使用量化数据检测理论,量化研究成为主流,其背后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

以量化取向为主流的科学心理学,确立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制定了心理学发展的科学标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批评量化取向,倡导对人类进行自然的、以情景为基础的整体理解,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质化研究,激起了量化取向与质化取向哪个更适合心理学研究的思考与讨论,讨论涉及到两种取向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假设与相关的研究方法(Griffin & Phoenix, 1994)。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心理学的深入发展,针对量化研究取向的批评不绝于耳,既有来自以现象学、解释学为哲学基础的边缘心理学的批评,也有来自处于主流地位的科学心理学内部的反思,甚至一些推崇量化的研究者对于量化取向也作出了自我批评,如Michell(1999)对心理学中的测量概念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两个主要问题。

其一,大多数量化研究者笃信心理品质适宜以量化的方式加以测量而不宜进行经验研究;其二,大多数量化研究者采纳了一种有缺陷的测量定义,认为测量就是按照特定的规则为研究对象分配数值。

心理学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新趋向

心理学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新趋向
成为 可能 , 最终 心 理 学脱 离 其母 亲— — 哲学 的怀 抱 自成 一 体 并 被 称 之 为 实 验 心 理 学 。从 那 时 候 开 始, 由于 心理 学 的 自然 科 学 倾 向 , 量 化 研 究 便 成 为 心理学 研究 的 主 导范 式 。时 至今 日, 科 学 家通 过
社 会 的重大变 革 与科 学 的 巨大 发展 , 崇 尚科 学 与 民
主成为 整个西 方社 会 的主流 思 想 , 这 使 得 许 多社 会 科学家逐步形成了研究的自然主义倾向。而心理学 正是在 这样一 种 大背景下 产生 和迅速 发展起 来 。当 然也就 直接 导致 了当时 的心理学 家都致 力 于将 心理 学发展 成 为一 门真 正 的 自然 科 学 , 又 加 之在 第 一 次 工业革 命期 间物 理学 、 生 理学 、 天文学 等取 得 的巨大 成果 和跨越 性 的发 展 , 致使 心 理现 象 和 行 为 的量 化
然而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这时带有极端客观主义倾向的量化研究范式却越来越没办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其本身固有的缺点在实践运用中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量化研究范式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倾向3o要求心理学效仿数学物理等学科使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来探究主观的心理现象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加迸所谓人的观念也就是未考虑到人的主观性与能动作用同时也忽略了所有心理现象出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它所推崇的元素主义sr理论价值中立等虽在一方面巩固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但却完全忽略与牺牲了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心理的特殊性并将变化多端的心理现象做静止化公式化凝固化片面化和孤立化处理把完整连贯并不断涌现的心理现象毫不留情地用科学的手术刀使其支离为多块互不关联的碎片并对其分解研究

( 一)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学博士论文则是深入探讨特定主题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博士论文通常需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经验和观点来获得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博士论文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一、质性研究方法1. 访谈法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研究者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深入的观点。

在进行访谈时,研究者需构建合适的问题,以引导被研究者进行有效的回答,并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以获取准确和有意义的数据。

2.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行为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如何与环境互动,并获得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了解。

在进行观察时,研究者需要准确记录被观察者的表现,包括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并进行分类和分析。

3.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通过搜集、阅读和分析已有文献来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主题的深入了解,以及验证和支持研究问题的背景和假设。

在进行文献分析时,研究者需筛选相关文献并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综合分析,以获取对研究问题有益的信息。

二、数据分析技巧1. 代码化代码化是对质性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

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和主题,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在进行代码化时,研究者需仔细阅读和理解数据,挑选出关键词和概念,并按照一致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编码。

2. 主题分析主题分析是对质性数据中的共同主题和模式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识别并分析数据集中出现的重复主题,研究者可以获得关于研究问题的深刻见解。

在进行主题分析时,研究者需将相似的数据归类成主题,并对主题进行描述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主题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对比,来深入理解数据。

3. 引用和范畴分析引用和范畴分析是对质性数据中重要概念和范畴的分析过程。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_杨烈红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_杨烈红

论心理学中量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辩证关系杨烈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0)摘 要:对心理学领域中量与质研究方法的产生和特征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只有辩证综合地吸收应用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才能真正揭示心理学现象的本质,实现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中图分类号:F 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7)02-0104-04收稿日期:2006-10-08作者简介:杨烈红(1964-),女,陕西周至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0 引 言任何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方法的推动,现代心理学更可以说是方法的产儿。

19世纪以前,哲学家多采用/思辨0的方式,利用臆测、内省、推理和直觉或根据个人主观经验探讨人们的心理现象,推测心理本质,使得心理学一直没有脱离哲学的樊篱。

直到19世纪后期,在很多科学家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并发现一些重要规律之后,心理学才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才算正式诞生。

自心理学诞生1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许多学说和流派,这些流派在学术观点上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因方法论和研究技术的不同引致的。

[1](P 1026)本文通过对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原理的量的研究方法和以人文主义为指导的质的研究方法的全面分析,指出两者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互补性,认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应辩证综合地应用这两种研究方法。

1 /量0的研究概念及特征量的研究也叫定量研究,指源于自然科学,借助数学工具而实现的研究方法。

它采用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资料,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对研究结果做出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它的哲学基础。

使心理学远离哲学、靠拢自然科学并宣称自己做到科学实证研究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冯特。

他在1879年以心理物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为模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采取实验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变化,开创了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量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方法。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强调对个体和群体的主观经验、观点和意义进行探索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并探讨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特点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深入理解和描述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注重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与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量化和统计分析不同,质性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开放式的、形式灵活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研究目标:质性研究的目标在于揭示和理解研究对象的主观经验、观点和意义,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探索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和态度,或者对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2. 数据收集方式:质性研究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面对面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这些方法旨在通过获取参与者的细节描述、观点和感受,进一步了解和解释相关的心理和社会现象。

3. 数据分析方法: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过程是非线性的、迭代的和交互性的。

研究者通常通过标记和分类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减缩,然后逐步进行模式识别和主题分析,最终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解释。

二、质性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理解患者的个体经验、心理需求和治疗效果。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观察等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为治疗目标的制定和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质性研究方法可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等方面。

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困惑,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改进方案。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事先建 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 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表表述研 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形成了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随机抽 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与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 资料分析技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 用“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 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 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 特定 条件下,特定研究者 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 特定目标采用与某 条件 特定研究者 特定目标 某 一问题相适应的方法 某一对象 方法对某一对象 一问题 方法 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 活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 外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研究效度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相应地可 以把研究效度分为四类: 1.所研究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这属于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 所谓研究的内部效度,指在研究的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保证研 究的内部效度,主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 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
量化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 统计调查。 2.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标准化,研究的信度和效 度较高。 6.适合对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然情境之中,采⽤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整体性探究,采⽤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包括抽样⽅法、资料收集⽅法、数据统计⽅法等。

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西⽅教育⼼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理学⼤纲》,包括《⼈的本性》、《学习⼼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理学的创⽴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童⼼理学和⼼理测验⽅⾯的成果维果斯基:⽂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

教育⼼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的理论体系。

2.⼈类⾼级⼼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不⼤。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趋缩⼩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类的学习进⾏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项⽬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材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材料

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

表1 适用质性和定量方法的场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观察法容易操作,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适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但观察的结果常常不能得到精确分析,容易受到主观兴趣的影响。

(二)调查法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常见的调查方式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调查和文献分析法等。

调查法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制定了明确的调查方案,因此收集的资料一般具有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但运用调查法要求样本的选择要适当,最好是依据科学的抽样方法;同时,对结果的分析也要求有系统化的处理。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控制来深入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实验研究通常需要对实验情境进行人为的处理,这会妨碍研究结果的推广,除此之外,在教育领域中,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研究者往往难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促进了教育实践者的自我反思,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整个20世纪,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二者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基本含义上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并且从理论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操作方法、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更好的为教育研究服务。

标签: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对比;结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一种叫做”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又称为质性研究。

作为一种优质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被渐渐推广开。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力求探寻关于质的研究的规范,透析出其与量化研究的明显差异,并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这两种方法,更好的发挥两种方法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加科学、严谨、深层次发展。

一、质的研究的基本含义我国学者陈向明博士在对国外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以与“量的研究”相对应,并认为“质的研究”也与我国通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有区别。

“质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

该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强调将研究者放入到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动态的非人工情境下进行,这个情境往往是与个人对应的自然生活世界和与群体相对应的社会组织运作。

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不使用其他测量工具。

3、收集资料的方法:形式多样。

主要为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分析等。

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是指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科学必须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哲学原则。

下面,本文将就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进行阐述。

一、归纳和演绎方法在心理学中,一般采用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结合。

归纳方法是指通过从具体的实验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进而推导理论。

通过实验和观察,从具体的现象中发现一般性的规律,形成一般性的规律性假设或理论。

演绎方法是指从理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具体实验的结论。

可以说,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相互依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证法实证法是心理学方法论中最为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实证法是通过明晰实验对象和实验材料,并在相同且明确的条件下反复测试和实验,收集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和发现规律和辨析有效观念的方法。

实验证明的结果变成新的经验或知识,这种知识不是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的,而是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的。

实证法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法,是因为实证法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独立性等特点。

实验对象和实验材料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控制,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再通过建立对比对照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和验证,更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标准和科学性。

三、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学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数据,便于通过数据之间的比较和推理来验证假设。

量化研究着重于数据和统计量的精度。

质性研究则是采用非结构化方法,通过记录访谈、观察、文本、录像来研究。

质性研究着重于描绘和理解现象的深层次特征和表述,目的是深入挖掘研究对象,并获得参与者对事物经验和理解的观点。

量化方法和质性方法均可用于研究心理学现象,它们的研究侧重点和目的不同,但两种方法也相辅相成,有效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保证心理学研究科学和实用性的重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与思考
• 潜变量? • 各步骤的方法及原因
被试对优秀教师的特征应答的聚类 分析结果
对案例的总结
• 第一阶段:质的分析方法 • 第二阶段:将质与量的方法进行整合的关 键性的步骤(把主题处理为二分变量) • 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对转换了的数字进 行量化分析 • 第五阶段:通过聚类分析描述个体的反应 模式
小结
• 要对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整 合首先必须“去范式”,将研究的重点聚 焦于研究问题,而非范式。 • 其次必须将质性的资料与定量的资料放到 同一个层面上去比较。
通过被试间矩阵探索潜在的主题结构, 发现潜在的“元主题”的数量
(4)第四阶段
利用被试间矩阵进行两项工作 (a)用一系列的费舍尔精确检验来确定各背 景变量与每一个主题之间的相关 (b)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人口学变 量与各主题间的关系
(5)第五阶段
形成叙述性的剖图
(a)对每个被试来说,根据他们在六个主题上的回 答,对每个被试在每一个主题上获得一个1-6之间 的值 (b)将每一个剖图内的主题得分按照从低到高的顺 序排列并以此为基础测量其相似性。得到相关矩 阵,并通过聚类分析形成具有特征性的个体模式。
4 一个整合的案例
• 优秀教师特征的调查 方法:要求研究对象列举一个优秀教师 应该具备的3-6个特征,对数据进行“连续 混合方法分析”(Sequential mixed-methodological
analyses, SMMA)
注:SMMA是始于质的分析,随后在质的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量的分析并且结束于质 的分析,包括5个阶段。
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多元方法,包括 一个针对其主题的解释性的以及自然主义的方法。 (假设生成的研究)
2 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之争 心理学研究中“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质的研究方法的应 用通常不被视为科学研究的正统,而被置 于一个非传统的、哲学的框架中。 在“质”与“量”之争中,定量的研究 方法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质的研究 方法的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随 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提升
通过现象学的分析方法, 通过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发现优秀教师 个特征, 的6个特征,进一步计算效果值: 个特征 进一步计算效果值: 学生中心(79.5%) 对教育事业的热忱(40.2%) 道德(38.8%) 教室与行为管理(33.3%) 教学方法(32.4%) 科学知识(31.5%)
(3)第三阶段
3 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整合的 心理学研究中“ 可能
• 去范式
弱化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两种范式, 将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性的方法与验证性方法
• 将研究变量分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
注:潜变量是实际工作中无法直接测量到的变量 或虽能观测但尚需其他方法加以综合的指标。包 括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准确测量 的变量。
(1)第一阶段
• 不带任何假设进入现场,对研究对象进行 访谈,对收集到的质的资料进行现象学分 析。得出六个主题。 步骤:整合资料、水平化数据、一致性 比较、双重编码等
back
(2)第二阶段
• 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分析第一阶段分析出来的 主题的等级结构
被试1 学生中心 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道德 教室与行为管理 教学方法 学科知识 total 被试2 被试3 被试4 …… total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 • 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之争 • 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整合的 可能 • 一个整合的案例
1 定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
定量的研究方法
认识基础:实证主义 定量的研究立足于收集事实,强调测量程序 的信度和效度,遵从科学方法,强调研究的一般 性与可重复性。(假设检验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