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版).doc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版)『单元专题特征整合』▲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源:]▲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新中国的外交风云。
专题的主线之一 :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专题的主线之二 :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专题的主线之三 :新中国的外交。
考点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1、2课) 考点导航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发展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了解“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史实。
学生用2011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复习(必修一)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从形式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
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
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
第11讲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立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3)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
(3)成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作用: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3)含义: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4)实践: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拓展提升]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不能独立。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自治,而不是民族自治。
(3)在职能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机关的职权外,同时行使自治权。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②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表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一).doc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1、重点:建国初期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政治;“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
2、难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三、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框架。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4、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发展。
四、难点解析五、知识网络准备成立含义 ④ 台湾问题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实践一国两制六、巩固练习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A.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D.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2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3.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三权分立制度A.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4.省级自治区中,最先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 宁夏回族自治区5.关于1954年《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成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水主义原则④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确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9、党和政府为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10、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B、《共同纲领》最早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这一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D、设立了六大省级自治区11、确立新中国三项基本民主制度的是哪部宪法:A 《共同纲领》B 1954年宪法C 1956年宪法D 1982年宪法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13.“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单元导航】
单元线索: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领域内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有三条主线: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1.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西方经验和立足国情基础之上,逐步构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后又经历了“文革”时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建与完善的发展阶段。
2.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与实践上: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促进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也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逐渐从敌对走向缓和。
3. 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20世纪70年代,伴随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国外交领域内出现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轮复习 学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高考考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③“文化大革命”。
④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备考建议】①本部分内容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密切,易于创设新情境来进行考查。
②复习重点放在两个时间段上,一是行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阶段,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完善。
同时要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内容相联系,比较理解各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制度、制度、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背景:的胜利发展;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时间:年月。
(2)内容:1)通过《》;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改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和。
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的方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新中国经济已经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如“”和“”已经开展。
2、标志: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内容:(1)大会通过了《》。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作用:第一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教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专题复习 最新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专题复习专题知识梳理: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1)提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提出。
(2)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破坏:“ 文革” 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遭到严重破坏,民主党派停止了活动。
(5)发展:A、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但在“ 文革” 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遭到严重破坏。
B、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统一战线:⑴提出:1982年⑵组成: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部分力量⑶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⑷旗帜: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⑸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进一步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
认识:统一战线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一大法宝,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届人士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积极参与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参与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各届人士广泛地进入从中央人民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新政权机构,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由它通过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第一部宪法诞生之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此期间则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它既是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对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出了巨大贡献。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导学案 人民版
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专题复习方略一.专题考点回顾: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内容较多,几乎年年都有涉及,考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考查再认、再现、分析、理解、归纳、比较等多种能力。
从命题的题型看本专题内容多以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但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形式灵活。
从已经考查过的考点看,主要有: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以及影响、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表现与依据、中共为顺应祖国统一历史潮流而采取的措施以及目的。
由于当前对民主与法制建设非常重视,提倡“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是近几年新增添的内容,可能今后是高考的重点。
命题的角度,将会与当代的社会现象结合考查,成为热点题目,注意“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脉络”、“祖国统一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影响上。
本专题在新课程高考中的知识点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十一届但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以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试题典例剖析:例1某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解析】C 历史能力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历史要素基础上的,对时间的识记是最基本的能力。
新高考在突出能力立意的同时,不会放弃对历史最基本要素——时间的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还是需要记忆的。
此题的关键在于“60年代版块”,而A是1949年、B为1954年,这两个时间是必需要记住的。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导学案人民版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导学案人民版▲总论: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1956—1966: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1966—197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4、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考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7页方法突破一,“一、二、三”)★考点: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一、新中国的成立(36页考点一)(一)条件1、军事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理论基础: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3、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问题:1.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中共历史上第次转移。
上一次转移的大致时间是年,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转以后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转移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党的工作重心每一次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从内容上看《共同纲领》具有怎样的性质?从权力上看,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的地位如何?在中央政府的组成成员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高岗、林伯渠、周恩来、罗荣桓是中共党员、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沈钧儒是民主党派,这种政府成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它体现了我国的一项什么制度?(二)成立以及历史意义(略)★问题:(1)有人为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你认为如何?(2)有观点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那么,第一次冲破帝国主义阵线的事件是什么?二、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36页考点二)★问题:新中国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什么?近代以来,中国的宪法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有哪几部?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什么?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谁的观点?是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38页掌握方法4之2)(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9页研读教材2)1、这一制度最初建立的标志是会议的召开,最初其地位如何?2、1954年以后,这一制度的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能力提升导学案
易混点一《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它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因政协不是由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它延续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易混点二“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政策“另起炉灶”,即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它们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易混点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正式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转为正常化。
中美双方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反复,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交。
日本是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才开始与中国开展访华与建交谈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选择题易混专练]1.(2015·北京石景山区测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A.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新中国的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选B《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该项规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人教版必修1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10日电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改革描绘蓝图: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年来,从加强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人民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不断丰富,到全体公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与力量始终坚定。
【题点】核心概念——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
……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
”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阐释历史问题能力。
抓住材料中省略号后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作用,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
答案:B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题点】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2.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
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反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注意关键信息“干部路线”“推翻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直接目的”对照选项,易得出选B项。
答案:B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本课的重点知识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一轮复习学案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曲折发展一、考试说明1、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3、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二、知识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事宜。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3)意义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背景①_____________的胜利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_________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①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的性质。
②作用:代行_________________职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③职能转变:作为统一战线组织,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_________和民主监督。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①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原则、性质①内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_______________,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背景⎩⎪⎨⎪⎧①的胜利发展。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
(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新中国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原则:和。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建立国家机构。
(3)作用⎩⎪⎨⎪⎧①基本形成了制度。
②为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
(2)目的:实现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建立⎩⎪⎨⎪⎧①明确规定。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含义⎩⎪⎨⎪⎧①前提: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②区域:的地区。
③方式:设立和,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施⎩⎪⎨⎪⎧①形成了、新疆、、宁夏、五大省级自治区。
②建立了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6)意义⎩⎪⎨⎪⎧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
②实现了。
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生的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②毛泽东的错误认识。
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践踏①法制遭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失去了保障。
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被迫害致死。
1967年1月,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 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②民主遭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不能实行。
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背景:“文革”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______。
(2)措施①法制建设方针⎩⎪⎨⎪⎧时间:1978年中共。
内容:、、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平反冤假错案:为________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③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①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③为奠定了基础。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建⎩⎪⎨⎪⎧①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②重新召开各级大会和会议。
(2)完善⎩⎪⎨⎪⎧①完善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重视民族自治工作:1984年颁布《》。
(3)基层民主制度建设⎩⎪⎨⎪⎧①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②扩大基层民主。
③改变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制度。
④创造性地发展各种制度。
【问题思考】辨一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想一想194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辨一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想一想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议一议下面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表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Z§X§X§K]辨一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辨一辨“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说一说《中国质量报》刊登的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家长胜诉。
这些父母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考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终于形成。
(1)在抗战胜利的前夕,中共曾提出组织联合政府,其目的是什么?(2)抗战胜利后,中共为成立联合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1949年“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目的和背景是什么?(4)“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
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
”为什么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讲(1)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3)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4)①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该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1)完成下表《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比较(2)结合1954年宪法的内容分析它具有怎样的特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到实践的过程。
(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从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正式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____________中。
(3)图示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考点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建立以来,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________。
2.“文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1982年,我国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村民自治会削弱党的领导吗?为什么?精讲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不会。
实行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这不会削弱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5.(追踪社会热点)当前,我国正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阅读下图:湖北宜昌兴山县乡村选举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1949~1956年,在中共领导下,我国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
1956~1976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经历了十年“文革”,民主与法制遭践踏。
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健全完善。
一、选择题1.(2011·青岛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011·大连模拟)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
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2010·江苏单科,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5.(2011·德州模拟)西藏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②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③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伟大力量④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2011·唐山模拟)上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②结婚有法可依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7.(2011·烟台模拟)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A.个人崇拜盛行B.强调阶级斗争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8.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①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②我国还没有出台社会主义法律③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④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